美国经济规模被夸大了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02   11070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得说,没有任何指标在“夸大”美国的经济规模,这是你的一种错觉,当然也是诸多网友的一种错觉,因为他们总是盯着GDP,而又对GDP的理解有限。
你首先要加深对GDP的理解。
1:GDP,至少是汇率计算的名义GDP,根本就不能让你用来准确度量社会财富和福利,GDP仅仅是对某一时刻某地区所持有的货币的购买和支配能力的反应,没有任何别的意义。
直白一点,GDP反映的是全球交换经济中“支配的权力”,而不是“生产的能力”,也不是“生活的质量”。
许多朋友认为美国生产力水平不咋滴,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比中国人高那么多,以此感觉美国GDP不准。
答案是GDP根本没这个本事,根本就不测这些东西,你不能拿一个测身高的指标来说这个测不准体重,当然测出来的身高也能反映一部分体重,毕竟大个子体重也一般比小个子重不是?
但小个子里面也是有胖子的,比如像中国这种。
所以美国GDP有没有被夸大?
诸位这个时候的参照标准不该是什么生活质量也不该是什么生产能力,而是美元霸权。
看着美元霸权这么吊,你还怀疑美国名义GDP——作为一个测量支配能力的指标,被夸大了吗?
我觉得,很准啊。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名义GDP是在测量“支配的权力”。
吃翔的故事很经典,但考虑到很多朋友没听说过,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如果听过这个故事的可以跳过。
(有两个富豪走在路上,忽然见到路边有一坨翔,于是富豪A觉得无聊,灵机一动,对B说:“这样吧,你吃下这坨翔,我给你一个亿,你敢不敢?”
富豪B一想,吃一坨翔就能赚一个亿,划算啊,于是就吃了这坨翔。
A虽然没想到B真的会为了钱吃翔,但毕竟说话要算话,于是只好给B转了账。
当B吃完这坨翔之后,却发现有许多人围观了他吃翔,并且拍照。
于是B后悔了,自己的名誉和光辉形象受到了损害,这时为了找回一点颜面和转移围观群众的注意力,于是B指着另一坨翔对A说:
你如果吃了那一坨,我也可以给你一个亿。
A本来觉得一个亿这样当水漂很不划算,为了赚回来,于是立刻也吃了一坨翔。
B信守诺言,于是也立刻给了A一个亿。
整个过程中两位富豪除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各吃了一坨屎之外,并没有发生别的任何事。
单这个时候路边一位围观经济学家却激动地站了出来,对两位富豪说:
“你们刚刚为国家创造了两亿GDP啊!”)


现实生活中,这个故事是很不准的,因为GDP实际上还要求“经常性的经济活动”,所以我们姑且就认为这两位富豪经常互相吃屎转账好了。
如果有人觉得吃屎也是一种福利,显然是错误的,可见GDP根本就不能反映福利。
如果有人觉得吃屎也是一种“生产”能力,显然也是一个笑话,可见GDP也根本不能反映生产。
但是如果你意识到GDP是一个“支配”的指标而不是“福利”“生产”的指标,显然GDP就无比准确了,因为金钱的力量确实驱使着两位亿万富豪经常性地吃屎。
吃屎虽然不是“福利”,也不是“生产”,但毋庸置疑是一种“支配”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国,花很多钱享受的福利并不比总比中国花更少的钱高,比如,在美国,城市之间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公路,而中国的两个城市之间往往是铁路联通,城市之内则是地铁。
使用公路的效用一定比使用铁路高吗?各位相比也知道,即使不考虑成本,高铁也比高速公路快,地铁也可以避免堵车。
但是,毋庸置疑,开车的人消耗了更多的成本,花费了更多的价钱,驱使着许多人去生产汽油,造车,保养,反映了“支配”。
再比如,中国的人均GDP比墨西哥还低一点,但恐怕没有人会说墨西哥人的生活质量比中国高。
再比如一个笑话,家政公司的保姆给你打扫清洁卫生,你给她钱拉高了GDP,而你把她忽悠成了自己老婆,从此之后就不用记入GDP了。
一样打扫清洁卫生,你结婚了,GDP却下降了。
答案很简单嘛,因为她是家政公司员工的时候,是被金钱驱使着打扫卫生,而当了你的老婆,她是自愿打扫清洁卫生,GDP反映的就是金钱的支配能力,你看,结了婚不用钱也能办事,不就说明金钱的支配能力下降了嘛。
“国内生产总值”只是名字上是“生产”总值,其实应该叫“国民手中钱的支配能力”。和“生产”的关系并不大。
所以,汇率计算的名义GDP,反映就仅仅是“支配”而已。


所以你看,美国经济规模有被夸大吗?
如果“经济规模”指的是生产的话,那本就没有什么指标去夸他的“经济规模”,因为GDP就是一个“支配”的指标,正如有人夸你长得高,你会觉得他夸大了自己的体重吗?


2:又有朋友可能会说,你说的都是汇率计算的名义GDP啊,不是还有实际GDP和购买力平价的GDP吗?
这就需要进一步解释了。
实际GDP是什么?是用基期价格计算现在的GDP。
简单而言,各位可以认为,实际GDP就是反映产量变化的指标,实际GDP(real GDP),就是设计来反映生产的。
比如,去年生产10000台手机,每台卖5快,今年生产11000台手机,每台卖10块,名义GDP,去年是5万,今年是11万。
而实际GDP,无视了价格变化,而采用了纯粹的产量,所以今年是55000。
所以实际GDP,我认为是有一定反映产量变化的能力的。
(当然,已故的南开大学的柳欣教授不这么觉得)
在我们报告GDP增长的时候,都是报告实际GDP的增长,是这种纯粹的产量的增长。
但这种比较,只有自己和自己比才有意义,和别人比是没有用的。
因为不同国家产业完全不同,中国生产手机,美国生产飞机,怎么比?
如果我们默认题主所说的“经济规模”是生产能力,而“夸大”是指“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被夸大,那么我依旧要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指标去夸大美国经济规模。
如果要问美国相对于自己,经济增长有没有被夸大,还是那句话,我觉得很准,美国这几年人口增加,开采石油,技术发展,一年差不多是可以增长3%的。


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
首先,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是比美国高出一截的,在这个上面可见,美国被高估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正如名义GDP反映的是“支配”,实际GDP反映的是“生产”一样,
购买力平价GDP,是一个试图用来反映“福利”的指标。
我们谈论“经济规模”,还是一般谈生产比较好,谈“福利”,是很抽象的。
所以我这里只能用“试图”二字,实际上,这个指标非常的混乱。
我简单表达一下这个逻辑:在中国,一个消费者的收入10块,面包卖1块,因此一个中国人的收入=10个面包,在美国,平均每人收入100,每个面包价格2块,所以一个美国人的收入=50个面包。
所以美国人享受的福利比中国多,这就是购买力平价GDP做的事。


这个逻辑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不否认,但是是有问题的,记住了,谈福利的时候,首先得谈“人均”。个人,而不是国家,才是度量福利的标准。
所以用购买力平价来谈“经济规模”,本身就逻辑很混乱。
而如果你把“个人”而不是“国家”当作标准,你就会发现,影响福利的因素多而且显著。
比如,收入的分配,即贫富差距对福利的影响,在度量“生产”的时候,显然不管是你生产,还是我生产,大家一共生产了多少,加个总,是有意义的。
在度量“支配”的时候,无论是你雇了多少人,还是我雇了怎样的人,加总起来,一共可以支配多少时间和强度的各种劳动者的劳动,也是有意义的。
但是在度量“福利”的时候,这就是一场混乱了,A国人均有50个面包,贫富差距极大,一个富豪有一亿个面包吃不掉,而其他穷人每人只有1个面包都快饿死。
而B国虽然人均只有10个面包,但分配均匀,每人都有10个,大家都能吃饱。
显然B国人民的福利比A国高,但是在购买力平价上,B国却只有A国得五分之一。
脱离了收入分配谈论“福利”,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农产品在购买力平价的一篮子商品中,占有太大的比重,因为“吃毕竟是最重要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严重影响购买力平价。
现实生活中,比如台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台湾的购买力平价GDP是45000美元,这个比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还高,如果你要说台湾人日子过的比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还滋润,那你一定是在放P。
台湾为什么购买力平价这么高?因为台湾农产品价格卖太低了。明明占人口很大一部分的农民水深火热,却得出这样一个台湾人日子过得无比滋润的荒唐结果。
所以购买力平价,这个指标。
1:只有人均才有明显的“福利”意义,加总到国家上不知所云,和“经济规模”无关
2:收入分配对它影响太大了。
3:农产品价格影响太大了。


所以综上,如果“经济规模”指的不是“支配能力”的话,根本就没有一个指标能够用来比较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规模”。
如果指的就是“支配能力”的话,那么我承认这名义GDP完全没有高估和夸大,很准确。
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只从经济这个维度上看,中国今天其实已经快接近美国1890年左右的全球地位了,就是GDP世界第一。

那问题来了,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最近我看到了陈经先生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多大差距,这还用说吗?最简单的了解渠道就是GDP啊。2017年GDP排行榜上,美国是19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是13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你算算看,这老二把老三已经落得很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是同一个量级的,但是差距也不小。19万亿和13万亿。

那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比较悲观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这个距离其实很大。你看,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所以大家预测,2020年,中国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那什么时候赶上美国就成问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不会一直下降呢?

第二,中国人口多得多啊。总量赶上有什么用,如果一算人均,画风马上就变了,中国差得太远太远。

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人太勤奋,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所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如果再看细节,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那是被美国全面碾压。人均教育投入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人均消费支出,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人均医疗支出,这个就更夸张了,中国只有美国的二十二之一。

你看,中美差距,总量上是同一个数量级,但是一旦人均,就差出一个数量级了。

但是,这是最后的结论吗?陈经先生的那篇文章指出两点,值得我们再深入思考的地方。

第一,GDP这个指标反应了真实情况吗?

我们且不说,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那已经是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事了。就是按照GDP本身计算,也有很多存疑的地方。

比如,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进了GDP,像增发国债这种事就被计入了GDP。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

比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那是中国服务业不发达吗?有这个原因,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面也有个很重要的技术性原因,就是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

很多小规模的服务业,像小饭馆这样的生意,很多是统计不上来的,比如在淘宝上做生意,是不交税的,当然也就统计不进GDP。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个很大的数字。

还有,中国经济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比如造高铁。这些投资本身花多少钱,就计入GDP多少钱,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是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的,它们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所以,中国这部分投资GDP的含金量也不一样。

而再反过来看美国,美国GDP当中,有很多是浪费型,甚至是痛苦性的GDP。

什么意思?就是花了那么多钱,但是没有起到那么好的效果,甚至起到了反效果。

来看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用电量。美国人均消费用电量是中国的7.5倍,这个数字好像不符合我们的感受,那美国人用电带来的幸福感是中国人的7.5倍吗?很显然不是。就拿空调消费来说,中国的纬度和美国差不多,所以气温也差不多,但中国的空调渗透率竟能高达60%,和美国近似。

另外,像智能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中国的普及率也不比美国差。

那人均用电量的差距这么大是为啥?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浪费,美国人随手不关灯,不关空调。再比如,美国人洗完衣服后一般用烘干机烘干,而中国人一般会选择自然晾干。美国有8800万台烘干机,每台烘干机年用电量为1079度,光烘干机的总用电量就超过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我用过烘干机,说实话,那只是一个消费偏好,并没有明显的消费感受的升级。

再看人均医疗支出,美国是中国的22.4倍。看上去中国医疗投入很少,但实际上,美国医疗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价格高、代价大,成效并不好。美国人均寿命78岁,中国人均寿命76岁,你看,并不高多少,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属于较差的。

再举个例子,美国律师费创造的GDP高达1万亿美元,占到了GDP总量的6%左右。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中国律师业收入仅为4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例只是美国的百分之一。那你怎么看这个差距?

中国社会的法治水平当然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这四百亿人民币当然是少的,但是,美国律师成本这么高就是好事吗?当然也不是。

中国人均的消费水平,在国际排名上很落后。但是如果看细节,你会发现,有些领域,中国人均消费水平其实也不低。就拿衣食住行的行来说。汽车,中国大陆每一万人买车203辆。全世界第35名,是中国台湾的2倍,当然美国比中国要高,是中国的2.5倍,但是距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吃肉,中国人均消费59公斤,是世界人均的两倍,美国也是中国人均的两倍。你看,距离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至于蔬菜,中国人均都已经是世界第一。所以你看,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其实也不低。

当然,你要是从上面这些事实就得出结论,说中国马上就要逼近美国的发展水平了,这也不是事实。必须承认,在金融市场、在大学教育、在科技实力、在全球的影响力各个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还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那有人会说了,你今天说得有点颠三倒四啊。到底你是想说中美之间,是差距很大,还是不大呢?

嗯,这恰恰是今天我想说的。

人总是有一种倾向,对于任何问题,总想要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为啥?节省大脑的带宽和耗能啊。人的大脑的进化动力,不是为了求取真理,而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当然就是越快越省力地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越好。

比如,在网上,关于中美差距这个问题,最吸引关注的文章无外乎是两类结论,第一,中国不行,照美国差远了。第二,中国可牛了,美国不行。这两种结论都会契合一部分人的情感需求,他们都会拿着结论心满意足地走了。这样的文章才能拿到最大的流量。

而像陈经的这种文章,分析中美差距,落实到各种细节,得出不同方向的思考结论,反而会显得模棱两可,没有力度。

但是,对你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章,才是更有启发的文章。为啥?因为我并不着急要得到结论,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看到被一个简单结论遮蔽掉的看问题的新角度。在我们理解真实世界的道路上,有很多像GDP这样的概念,不仅要用好它,更重要的是,有能力绕过它,也许,这才是独立思考的正确姿势。

转载自 罗辑思维
第430期 | 中美经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中国有哪些很流行却不正确的价值观?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发展有多快?

轻松一下:
有哪些让人瞬间燃爆的视频?
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7 发帖IP地址来自
1,没有。是中国GDP被低估了。
学术上有个名词叫做“隐性GDP”。
很多没有缴税的事情都无法被统计到GDP,比如做家教直接收了现金,统计不到;比如黑车司机拉活,统计不到。比如黄赌毒,统计不到。
美国人说中国这种国家的隐性GDP占总体的40%。(《宏观经济学》曼昆版,第六版)
美国多少呢?不足10%。
所以你拿现在中国官方GDP除以60%,来跟美国官方GDP除以90%做对比,就不会觉得美国GDP高估了。
2,GDP质量很重要。
GDP质量要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吸纳就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权和定价权、拉动产业链条。
比如工业GDP的质量明显高于低端服务业。炼钢的一个亿GDP比理发店的一个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比如大飞机的GDP质量远高于采矿业。
按照这个标准的话,美国的工业和高端服务业GDP质量并不低,需要考虑是否高估的是很多欧洲国家。
3,和平年代的GDP与对抗年代的GDP的重点不同。
比如你拉斯维加斯的GDP在战争和贸易战时候是没用的。
阿姆斯特丹那些大麻馆和红灯区也没用。
从目前结构来说,中国的GDP结构更适合对抗和争霸。
所以川普要制造业回归没错。


ps:请教评论中的一些“大明白”,什么叫“隐性 GDP价格平减指数”,不懂的,别在这瞎杠了。
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8 发帖IP地址来自
现在小社区的经济类话题的下面每次都是乌烟瘴气,啥都不懂的都上来胡说八道。这些人能不能至少先百度一下什么叫GDP什么叫统计再异想天开?


在回答美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之前,我先告诉大家几条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我的鉴定方法剔除那些胡说八道的答案以正视听。


胡说八道鉴定一:开口就说美国把自住房按市场租金价格计算虚拟租金从而夸大了GDP。


胡说八道鉴定二:开口就说中国的个体户没有被统计进GDP。


胡说八道鉴定三:开口就说美国税务稽查严中国偷税漏税严重所以美国高估中国低估GDP。


如果大家看到哪个答案包含以上任意一种,这个答案就不用再看下去了,因为这个答主在不懂装懂通篇脑补。


下面逐条解释:


1、美国把自住房按市场租金价格计算虚拟租金从而夸大了GDP?


世界各国的经济千差万别,为了能够进行比较,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过若干版本的GDP统计标准,最新的国际统一标准是SNA2008。SNA2008明确规定各国都要按照市场租金价格将住户自用住房计算虚拟租金并计入GDP,这是世界标准。所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统计,包括中国!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的公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采纳了联合国SNA2008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因而GDP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
中国计算自有住房虚拟租金早已有之,只不过以前是用房屋的折旧额算虚拟租金,现在正在改为使用世界通用标准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虚拟租金。
中新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说中国的居民自有住房没有纳入到GDP核算里面,这个是不对的。GDP核算是核算生产活动,比如是在市场中租房子住要付租金,就核算进去了。还有一部分是住自己的房子,住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市场交易行为发生,这样大家就认为没有被纳入到GDP的核算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所以,按照国际标准统计的美国在虚拟租金上哪门子来的高估?


2、中国的个体户没有被统计进GDP?


中国的GDP统计是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什么叫规模以上以下请自行百度),规模以上主要是依据网络填报统计,规模以下主要是依据抽样调查和普查统计。其中个体户属于规模以下,是靠调查后估算收入计入GDP的。当然,估算数字肯定会有偏差,至于往哪边偏了我不发表意见。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的公告》GDP统计资料来源: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年报资料,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等统计调查年报资料,住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资料,以及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部门年度财务统计资料,指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制度、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国有企业负责收集的本行业年度财务统计资料,如交通部、卫计委、中石化集团公司汇总的所属企业或事业单位年度财务统计资料等。
三是……
四是……
SNA2008要求所有住户的经济活动都计入GDP,个体户的经济活动是包含在内的。


所以,哪来的中国个体户不计入GDP?全世界国家的个体户都是计入GDP的。


3、美国税务稽查严中国偷税漏税严重所以美国高估中国低估GDP?


任何国家的GDP统计都是与税收系统分离的,原因太简单了,税收数据仅仅是统计数据的来源之一。比如前面提到的自有住房虚拟租金数据税务局能有?
事实是,不交税的很多经济活动是要计入GDP的,而很多交税的经济活动是要剔除出GDP的,因为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和服务不管交没交税都是要剔除掉的。
偷税漏税部分的经济活动同样会通过调查估算出来,交不交税不影响GDP统计。
税收和GDP统计完全是两回事,好比一堆苹果中红的交税绿的逃税,而GDP统计的是这堆苹果的总重量,与收没收到税无关。


所以,哪门子偷税漏税低估中国,哪门子稽查严格高估美国?


综上所述,按照这三个筛选标准,GDP类话题的大部分答案都是扯淡,没有任何阅读价值。


回到问题本身,美国经济规模被夸大了吗?


负责任的回答是:不知道。因为没有对经济规模一词进行定义。
如果这里的经济规模指的是GDP,那么美国就没有夸大。原因很简单,美国是按照SNA2008进行GDP统计的,全世界统一标准哪来的夸大?
如果认为GDP不能很好的反映经济规模,那么……好吧,你想什么就是什么吧。


以上。


—————————————————-
鉴于这个问题下又增加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回答,在此增加几条胡说八道答案的鉴定准则。


胡说八道鉴定四:开口就说美国的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高造成美国GDP被高估。


胡说八道鉴定五:开口就说美国的钢铁/粮食/水泥……产量低于中国说明美国的GDP被高估。


接下来还是逐条解释:


4、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所以GDP被高估?


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占比越高是一个普遍规律,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最大比重的产业都是走的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这条路的。第三产业占比高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占比逐年提升,难道说中国的GDP逐年被高估?


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排在中国所有城市的前列,第三产业占比在GDP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难道说中国最发达的北上广的GDP都被高估?


所以说,哪门子第三产业占比高造成美国GDP被夸大?


5、美国的某些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的产品产量/产值低于中国所以美国的GDP被高估?


前面提到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普遍规律,而GDP是加总三个产业的GDP,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某些产品产量/产值高低与GDP总量的高低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开的2017年数据,中国粮食产量6.18亿吨,巴西粮食产量2.4亿吨,中国的产量是巴西的2.6倍。而2017年中国的GDP是巴西的5.9倍。难道说中国的GDP也高估了?


所以,哪门子粮食/钢铁……产量/产值低于中国造成美国GDP被高估?




出现这些胡说八道的回答其实原因都是一个:回答者根本不清楚GD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懂所有知识,有不懂的很正常,也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不懂还要强答,尤其是被指出错误后还拼命装懂坚持错误。 @杏子


对于这些人,我没有义务免费教你最基础的GDP常识。你把答案保留好让大家观赏也算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毕竟错题集也是能出版卖钱的。


最后,再次说明我回答的观点是:如果这里的经济规模指的是GDP,那么美国就没有夸大。


至于中国的GDP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我的态度是:中国GDP既有漏点又有水份,对于是高估还是低估,我不发表意见。


本回答仅表明美国的GDP没有高估,中国是否低估不是我回答的内容。




——————————————————
鉴于个别人的语文基础实在太差,这里插一段语文基础知识。


夸大:指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程度;言过其实。


在虚拟租金的计算上,美国是严格遵守世界通用标准SNA2008的,是符合通用标准下的实际的。而中国在这一点上的算法还没有改为完全遵守世界通用标准,因此中国在虚拟租金的计算上与世界通用标准相比较是有低估的,是不符合通用标准下的实际的。有学者认为低估的部分是2%,也有人认为是5%。


中国GDP在虚拟租金这一点上的低估是中国不完全符合世界通用标准造成的,而不是美国完全符合世界通用标准造成的。


拿不符合标准而造成虚拟租金上GDP被低估的中国,去说符合世界通用标准的美国GDP夸大,这如同一个肥胖症患者指责一个标准体重者体重不及格一样可笑。


既然有的人喜欢让大家关注他的错误,那我就满足他。 @杏子


有人回答问题完全依赖百度,于是就认为所有人回答问题都和她一样完全依赖百度。这里给她一个链接让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像她那样无知。 @杏子


为什么印度多次修改GDP算法?

有人找上门来挑事还造谣,非要拉我与她辩论,结果被我用事实反驳的体无完肤。然后就偷偷选择性的删我的发言,同时拉黑我不让我说话。非拉我打架的是你,我告诉你我不爱搭理你还不行,真的用事实打你脸的时候你又删发言和禁言我。你这样行为分裂好吗? @杏子


你为了造谣不惜断章取义、颠倒顺序、歪曲含义、无中生有,可惜了小社区这个平台出这样的人物。 @杏子


——————————————————
额外的更新:


鉴于很多人对于镜像问题“中国GDP是否被低估”特别关心,这里推荐一个质量很好的回答供大家参考,该回答并不是我做的,但是我点过赞的。


仅作推荐用,不代表我的观点。


仅作推荐用,不代表我的观点。


仅作推荐用,不代表我的观点。


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chenqin 未经允许推荐了你的回答,如不希望我引用贵回答请告知,我会第一时间删除。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9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经济规模被夸大了,美国技术潜力可能被低估了,这是一体俩面。
我们看看主要物资产量。美国钢铁是中国零头,美国主要有色金属产量铝,铜都少于中国。美国水泥和建材产量中国零头。汽车产量少于中国。服装少于中国,煤炭少于中国,石油冶炼和中国差不多。造纸少于中国,盐化工远远小于中国,发电少于中国。铁路货运吨里程少于中国,海运小于中国。粮食产量只有中国八成不到。蔬菜是中国零头,水果少于中国。空调,洗衣机和一切家电都少于中国,自行车是中国零头的零头,家具少于中国很多,建筑业更是远远少于中国。除了软件业,芯片行业,高端医药生产,其余几乎所有物质生产行业美国的规模都远远小于中国。他怎么做到GDP比中国高7万亿的?
第一他的医疗产业畸形繁荣而且高价,美国人均医疗费用接近一万美元,每年消费三万亿美元,而一般发达国家人均只有他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这里有俩万亿美元是由于美国医疗政策带来的垄断造成的畸形定价导致的高产出。
第二美国的高端服务业从世界征收的美元税和智商税。美元铸币税网上谈的多了,智商税比如麦当劳啊,肯德基啊这些东西的流行,丑的要死的卫衣的流行,美国流氓黑人唱歌的流行。这些东西带来的巨额利润基本都是智商税。这些应该能解释剩下的五万亿的问题。而且这几万亿是纯利润,也是美国富裕的原因。
所以说如果美国丧失了霸权,退回到一个发达的工业国的话,美国大致的GDP是中国的七成左右。美国人均是中国三倍左右。这也是美国拼命要保护自己霸权的原因。
法国英国二战后丧失了殖民霸权,现在人均GDP基本在不到4万美元的样子,中国接近9000美元,接近四倍。也就是说美国如果丧失霸权而国内不混乱能和平退回工业发达国家状态,大致就是英法的样子。m
美国如果丧失霸权了,他能不能像二战后的英法那样比较平稳的过渡到一个中等发达民族国家的状态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因为美国不是单一民族国家,国家一旦下行,能不能凝聚各色人等是对美国的一大考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