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扑不灭加州大火?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02   10883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09
国内一座小山失火,过火面积4000平方左右
因山上电线短路失火
救了6个小时
国内很多地方森林消防队人少 年龄又偏大(和我们消防队一起救火的还有头发灰白的大爷),专业程度怎么说呢,受限于体力。
救火装备无非就是风力灭火机,铁扫把之类的还有灭火弹。干粉式(个人觉得这玩意完全就是把火堆炸开),和建筑火灾不同  不可能穿灭火防护服

笨重,穿这个上山就不用救火了,队友还得救你

国内叫抢险救援服,不隔热不耐烧还不怎么透气。
像隔热服避火服,也不是很方便 基本上不穿。
空呼(空气呼吸器)也不背。
因为森林(树林)火灾不烧到一定程度群众是不知道的,也没多少人关注 其实国内的森林火灾情况虽然比不上外国这么严重,也不容乐观。
所以说不管是因为气候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每年这种森林火灾烧起来以后就算是扑灭那也是烧的差不多了
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0
美国加州南部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山火,火舌前锋目标直指洛杉矶。受到殃及的不仅是南加州郊县的农田和村民,更有在洛杉矶周边买房置地的名人富商。这并不是加州经历的第一次山火了,美国为什么扑不灭加州大火?请看今天的文章。


干燥的加州秋冬季节一直都是山火的高发期。但是像这般连续出现高级别的剧烈山火,以至于当局必须发布最高级别的紫色预警(历史上从未出现),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为什么山火年年有,今年却特别烈呢?这就带你一起看看加州可怕山火背后的原因。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加利福尼亚州在美国版图中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这个州表面上看上去是是北美大陆上的一个大陆板块,但它的地理形势可以和中国的福建或是广东相提并论——由于四周地理条件的阻隔,和中东部美国主流世界界限清晰。


与美国中东部相对隔绝的西海岸三州



加州北缘,是和俄勒冈州交界处的密林和丘陵;东侧是密实的内华达山脉,和内华达州相隔;东南部则是莫哈维沙漠,和亚利桑那相隔。纵使其州界是人工划定的直线勾勒而成,这个州也如同巧合一般地被一众自然地形所框定,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在这种自然分割的地理条件中,也隐藏着山火的危险种子。


加州的自然地形
分割非常明显
而且和人工划定的州界有迷之同步



翻越东部的内华达山脉进入内华达州境内,就是美国西部著名的地形大盆地。这个盆地孕育着大量北美特有的生物物种,也保留着一些印第安人部落的聚落。盆地和内华达山脉之间的平均海拔落差在1000m以上,这为气流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


内华达山脉是阻挡气流的



由于盆地在白天吸收阳光温度上升快,聚集在盆地内的空气就会因加热而上升到山脉附近,造成盆地上空同海拔水平上的空气密度较高。这些空气于是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西面沿海的低气压带移动。


由于气流在吹向沿海地区时要经过一些山坳口,被挤压得流速上升,这种风的风速最高能达到60km/h,助推火势迅速蔓延。根据当地消防部门的介绍,只需要一分钟,一团野火就能烧成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防火设施根本来不及布置。


内华达吹来的风
助推火势,一路向西向南



更糟糕的是,这股气流在向南的过程中,会经过莫哈韦沙漠。沙漠上空的空气成分可想而知,让风温度上升的同时,相对湿度下降,很快就变成了极为干燥的空气。等到达洛杉矶附近时,这股气流已经变成了又干又剧烈的大风,是为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圣安娜风”(Santa Ana)。


相比于北加州
南加州的孤立以及邻近沙漠
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火灾中的洛杉矶



北加州也有风,成因和圣安娜风几乎相同,只是方向和成分不太一样。


这种被称为“大恶魔风”(Diablo=大菠萝?)的气流,在向北加州湾区进发的途中,不会经过沙漠地形,但是会翻越两次山脉——第一次是从大盆地翻越山脉抵达中央谷地,第二次是从谷地翻越山脉抵达湾区。





这两次翻越高山的过程会对空气产生一些热力学作用(具体请参考焚风这一气象名词),使之温度升高、湿度下降,和经过沙漠起到的效果是类似的。


大菠萝和圣安娜……
感觉像一对夫妇?



这两股气流是助推每年加州山火连绵不绝的重要因素。所谓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两者互相增强,最终酿成大祸。


但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巧合,今年的大火还不至于爆发得如此严重。




先湿后干,天然燃料


在盛行地中海气候的加州,冬天是主要的雨季,但其降水量很少有高于7英寸(180mm)的。去年冬天,加利福尼亚经历了一次历史上少见的湿冬,一月份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少见的9.74英寸(250mm),让加州的万物在冬天得到了不错的滋养。


今年一月的降水量
确实高得出奇



高降水量让蛰伏在当地森林中的植物复苏,大批量地疯长,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往年不曾有过的绿色区域。一开始,人们还以为这是好事,加州人民还在对新出现的植被评头论足。





但好景不长,超高降水量的冬天过去之后,加州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一次旱夏。6、7、8三个月,加州的降雨量都低于往年的平均值,气温也远远高于往年。


突如其来的干旱一下子杀死了在冬天自由生长的植物,让这些原本郁郁葱葱的植被变成了死亡的枯枝败叶。过于干旱的夏季又蒸干了叶子里的水分,让它们变成了最好的燃料,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形成燎原之势。





观察一下文图拉县(Ventura)周边的植物分布情况,就能看出端倪。从一月到三月,此地的主要颜色为绿色,说明植被覆盖良好,且都存活着。


而从四月开始,情况就有些不对劲了,温度较高的谷地开始出现了枯黄的区域,说明植物正在死亡。等经历了一整个夏天之后,文图拉县北边的这片区域已经变成了燃料堆积场,只等待一个火星子的出现了。


文图拉县的植被情况变化



北加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在今年10月轰轰烈烈的山火中,被野火围困的圣罗莎(Santa Rosa)周边也发生了和文图拉周边一样的情况。


冬春季还郁郁葱葱的树林,经过了一段干旱之后,变成了一片枯黄。十月几处野火的起火点,正是在这些天然燃料之中。




圣罗莎周围的一片枯黄。。。



其实美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森林中死亡的植被对野火的助推作用。


在对付加州山火的早期,美国人采用的态度是扼杀一切可能的苗头,及时扑灭所有出现的小型山火。看似符合防火观念的行动准则却没有起到足够的效果。


由于多年没有爆发大型山火,加州森林中堆积了积攒下来的干燥树叶和枯枝,一旦出现大火便烈焰滔天,无从施救。


火啊……



于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消防部门和林业部门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山林间寻找堆积了过多干枯死亡植物的区域,通过人工点火消灭这些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降低自然野火的强度。


这种控制方法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是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


只是今年,在几个月之间加州的气候就经历了水火两重天,新增长的植被迅速被转化成了枯枝,人工引火根本无从下手。加州消防部门面对喜欢恶作剧的天公,只能说是鞭长莫及。





但如果不是因为一些人为因素,这场大火造成的损失还不会这么巨大。一些人为因素叠加上自然条件,才让南加州大火如此可怕。




人祸加持,损失惨重


在英语中,山火又称为野火(Wild Fire),听上去给人一种充满自然野性的感觉。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大量野火的源头来自人为点火。


根据统计,美国有90%的野火都来自进山人员丢弃的烟头、宿营地未能熄灭的篝火等人类活动残留。说是野火,实际上和人脱不了干系。


下次千万记得熄灭篝火



尽管这一次山火的原因在扑灭之前还不能得到确认,但人的活动很有可能是让南加州多处接连着火的原因。这些纵火者可能未必是故意为之,但最终造成的结果却是全州人民共同的财产损失,由此可见进入林区护林禁火的重要性。


而在大火蔓延的过程中,之所以造成如此惨重的财产损失,也是典型的人祸。





近年来,加州的经济一直在美国经济版图中非常坚挺。这里本来就是美国西部最好的农业产地,在旧金山湾区、洛杉矶长滩港等重要港口城市出现后,更是吸引了大量美国人到此淘金。


现代化的进程则为加州带来了繁盛的娱乐业(好莱坞)和高科技产业(硅谷)。再加上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和海滨风光加持,加州人口不断膨胀。


加州照耀西海岸



人口的膨胀带来城市的扩张,这是多少中国城市求之不得的美好景象,却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城市的科学规划速度,远远跟不上过快的城市扩张速度,大量住宅区沿着城市边缘进入了林区。


根据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本世纪初的一份统计,加州38%的新建住宅就建造在这种地区。这些住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名人的豪宅。


加州豪宅千千万
硅谷里面占一半



这一类新扩张的城市区域,被称为“野外-城市交互区”(wildland-urban interface areas),简称WUIs,在加州已经蔚然成风。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拉德洛夫教授(Prof. Volker Radloff)表示,这类区域是“背靠大森林的中世纪城市”,缺乏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要去后山玩火



如果观察WUIs区域和今年爆发在南北加州多起野火的关系,就可以发现,野火主要也就分布在这类区域边上。


由于此地住宅区相对密集,距离野火发源地又近,很容易就变成一片火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蓝色区域为WUIs区域
红点为今年的大小山火策源地





水火无情,人们都知道要避免灾害的到来,可以当它真的出现时,人类的努力又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天灾的铺垫,加上人祸的加成,让加州今年的山火不断、损失惨重。尽管这里的人们早就习惯了山火的到来,可是眼看着火舌吞噬自己的家园和财产,谁又能够不心疼?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也没有人能从自然的淫威中独善其身,我们能做的也许也只有做好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在突如其来的危险中不被灾难吞噬。


参考资料
http://www.latimes.com/projects/la-me-california-fire-seasons/
http://www.fire.ca.gov/general/firemaps
https://www.nbclosangeles.com/news/local/Southern-California-Wildfires-205975171.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ablo_win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nta_Ana_winds


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1
地理位置就容易起火,说白了加州很多居民区根本不该住人,而美国人凭着一股混不吝的劲儿非要住在那,引水灌溉,硬生生造出来的栖息地,但是大自然不管你那么多,该起火就起火。
为什么一再发生山火威胁到生命的情况,而且总是这里?全世界火灾高发地不少,但是每年都是加州加拿大澳大利亚山火会上新闻,这里就是另一个原因了
因为美国人的性格,和美国政企高度结合的现实,造成了一个只扑火不防火的现实,消防部门一再投入人力物力去扑灭每次大火,因为灭火是功绩,防火不是,就全世界各国的实践而言,山火是不可能扑灭的,山火最合理的处置方式是让它烧,人为的限制燃烧的范围,划出一部分森林和一部分住房来保护居住区,并且在建房时如果没法避开火灾高发地区,那就注意不要有隔火易燃的点(忘了这个专业名词怎么说了,意思就是在大火附近的房子,如果没特意的处置个别位置,不需要被火焰直接侵袭就会自燃),而且美国的商业保险极其发达,购房者就会更“肆无忌惮”的入住这些火灾高发地,甚至是越烧越进驻,自己不愁住赔的比买的还多。在加州这个社区统一防火标准的事儿吵了多少年了都,有很多实验和实践证明,如果你能做到几件小事,房前屋后如何如何种点树啊,屋顶如何以某种防火材料处理一下啊,建筑设计减少拐角聚热的地方之类的,都不是很贵,那么你的房子在山火来袭的时候就有极大的可能不会被烧掉,但因为火会把周围烧掉,所以有必要一整个社区全都做同样的处置,这个看起来十分划算的计划从来都会遭到防火部门的阻挠,仔细想想,就是“你们防火了我们救谁去?”
99%invisible有一期专门讲这个事情,有兴趣的可以去听一下
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2
泥石流袭来
洛杉矶的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昨晚开始明显雨量加大。每天都走的路被封,原因是发生了泥石流。今天学校不少学生请假在家躲雨,开玩笑的问美国学生,下雨可以成为不上课的理由吗?不成想美国学生认真的告诉我,在美国其他地方下雨很正常,但在加州是一件大事,没有人愿意雨天开车,除非没有办法。学校必经之路地上都是泥,平日挺漂亮的一条街,今天泥泞难行。
好莱坞Burbank机场因为雨水多飞机冲出跑道被关,现在飞机也飞不了了。
雨还在下,两点钟高速公路已经开始拥堵,5号公路关闭,101公路也有部分关闭。还好明天学校休息,正好在家躲雨。










~~~~~~~~~
时隔这么久再遇洛杉矶大火。
女儿学校旁的小山再度起火是11月9日,那天洛杉矶多地爆发了山火,幸运的是女儿学校附近的山火很快被扑灭。(下图是从学校拍到的浓烟)

而北加州那边的山火越烧越猛。9号下午去上绘画课,老师告假原因是山火使得高速公路封路,第二天见到这位老师时,他一脸平静的说他不知道自己的家怎么样,火还再烧戒严了回不去。据说山火借着风力一瞬间蔓延开,当地住民都是只拿了细软就逃出来,没有准备甚至没有人想到会烧到这么严重。
昨天遇到一位曾经参加过救火的义工,就好奇的问什么这次烧的这么快这么猛?他说,洛杉矶很干燥,如果山上只是矮的灌木,风一吹火很快就过去,但是遇到高大的树,像蜡烛一样,没完没了的烧,上面的叶子烧着了还会掉下来飘到哪儿烧到哪儿。洛杉矶满街都是下面是树干上面是叶子这种树(下图)




北加州富人区有钱绿化的好,还有就是那几天风比较大,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么多人遇害。
天灾面前人有时很渺小。




…………………………
去年亲历了洛杉矶大火,女儿的学校三面环山,整座山烧的只剩下山顶的一个十字架。




周五放学时还一切正常,但后来听说有同学回家堵在高速上四个小时。周六凌晨突然起风几十公里外的山火瞬间就接近了学校,居住在附近的人被警察叫起来避难。两辆救火车进入学校,和赶来的一些家长们一起保护学校,靠近山脚下的教室是化学实验室,最担心的是怕它遇火爆炸。周六早上学校附近的街道,高速全部戒严禁止人员出入,山火产生的烟弥漫了整个天空,开车的人几乎辨不清道路。万幸的是风停了,加上人工降雨成功,学校保住了,只有足球场上的网子烧毁了。我住在离学校开车15分钟没有山的地方,能看到远处冒着浓烟的山,能闻到空气中烧焦的味道,车子上一层厚厚的灰。那几天时时可以听到,看到救火车拉着鸣笛飞速的驶过,天上的直升机盘旋着,高速公路很堵,不远处的山冒着浓烟,室外的温度一直持续在40度以上。网上,电视上全部是大火的信息,真有点美国灾难片的感觉。




据山上的朋友讲,山火凶猛,风向不定,人手又少根本没有办法救,各家院子外做个防火带,运气好风小没烧过来,房子就保住了,反之只能看着它烧了。很多人等不到火过来就已经逃离,热气热风已经把人的皮肤灼伤。
三天后做为义工进到学校去清扫,冲洗道路的水都是黑的,三面不高的山都烧的黑黑的,寸草不留。
去年九月的那场大火之后,12月份居然又复燃,在今年1月又因为大雨发生了泥石流。自然灾害真的十分可怕。
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13
温室效应是在造成气温上升没错,但是这并不能解释大火灾的频率上升幅度。美国火灾问题越来越大,更多地是人为因素。
地方政府因为有联邦政府的Smokey Bear政策背锅,出问题了抱大腿就好,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林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了火灾高发区,火灾预算越来越多地花在了人员撤离和安置——而不是火灾预防——上面去,而且本来一些可以随便烧的地区,现在有了小火灾也要去扑灭了。
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没有了天然的火灾来消耗木材,这些地方的森林只会长得越来越茂密(顺便增加水资源消耗),一旦着火,扑灭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最后造成大火灾的频率上升。一个解决办法是派人去把森林砍掉,但是需要大量人力,大概只能在中国和印度用得上。另一个方法是人工制造受控小型火灾(Prescribed burning),但是这个一个是有可能违反空气污染法律,要等空气质量好的天(但是这种天经常风大而不适合放火,即使有天时,别的地方有火灾的时候也未见得有人力去监控,比如本次加州大火德州的消防队员就得去支援),另一个是100%的控制率是不可能的,脱离控制的火灾一旦发生,就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甚至导致仕途的终结。
对于政客来说,扑灭更多的火灾——而不是预防火灾——还是一个更优的选项,即使结果是火灾一旦发生,会烧得更猛烈。毕竟扑灭火灾是看得到的政绩,而预防火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