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自驾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01   7593   5
题主刚拿驾照,又马上要去美国读大学了,想在明年暑假来趟穿越美国的旅行
路线方面有什么推荐的?我看比较多的是横穿美国,但是题主去的是德州,deep south,不知自南向北是否可行?
旅行方面的建议,比如住宿,同伴,车辆选择方面,等等...
或者只是分享你的旅行故事就好:)

补充:
受到@Leon Huo童鞋的回答的启发,感觉在美帝如何保证安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不知大家有什么建议?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54 发帖IP地址来自
车流、车流、还是车流,无论何种情况,跟上车流!!!弯道必须保证直行车辆先行。切记尽量不要按喇叭。由于美国人开车很快,这对于国内一些司机的驾驶技术、心理素质要求可能会高些,这些在自驾之前,司机必须对自身有个充分的评估,以防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意外.


特别提醒:美国的交警大多不是定点守着的,他们会开车到处巡,所以不要以为没有摄像头就可以乱开了,警察分分钟就不知道在哪儿冒出来了。有些交警、高速公路巡警还不开警车,就开一个看着很普通的车带一个不太能看出来的顶灯,看到有车违章会马上亮灯示意路边停车,我们就被”便衣“警车罚过一次。


[h1]关于美国自驾[/h1]在辽阔的美国大地上,恐怕没有比自驾更合适的旅行方式了,这个号称车轮上的国度,有着完善的州际公路网,每年吸引着不计其数慕名而来的自驾旅行者。在美国自驾并不难,交规与国内相近,车辆都非常遵守规则,有些甚至比国内还简单,所以,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h1]关于租车[/h1]在美国租车,我都是在租租车网站提前租好,比直接在国外网站租还便宜,体验也不错。


车辆过境需要注意什么?

在租租车预订车辆时,勾选【需要将车辆开往其他国家】,就可以看到该车能否过境了。





Tips:
1.在门店取车时,一定要主动向工作人员说明你会过境,否则过境后保险可能失效。
2.过境相关费用需要在过境后的当地门店支付,具体费用要跟当地门店工作人员确认。

如果你租的车显示不能过境,可能是由于租车公司规定或选择的车型受限制。你可以换个租车公司或车型试试。

交规标志
美国自驾与国内有何不同?
在美国自驾并不难,只要是能在国内正常驾驶的司机,提前熟悉常见的交规和标志,了解自驾最主要的区别,并提前做好功课,就能在美国轻松自驾。

其实在美国自驾同国内开车大同小异,只是有少许不同。主要区别如下图:





交通规则
1.靠右行驶。
美国车辆靠右行驶,与中国大陆相同。

2.行人最大。
美国交通法规定“行人最大”,所以在美国开车要随时注意行人,无论是绿灯还是红灯,甚至是行人违规行走,车辆都必须礼让。

3.系好安全带。
车上所有人都必须系安全带,包括后座的乘客。

4.儿童安全座椅。
车内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座椅。以加州为例,轻于60磅、身高1.44米以下、8岁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合适的儿童座椅或增高垫,且只能坐在后排。

5.勿将孩子单独留车内。
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违者可能因犯有危害儿童安全罪而被控告。

6.克制鸣笛。
在美国按喇叭是非常不礼貌的表现,除非特殊紧急情况,不要按喇叭。

7.礼让特殊车辆。
开车时,路上只要听到有救护车或警察鸣笛,必须马上向右靠,迅速停车,等待鸣笛的车辆通过再行驶。

8.注重路权。
美国非常注重路权,不管有无标志提醒,谁有路权谁就有优先通过权。美国路权主要规则有:转弯让直行、辅道让主道、未进入环岛让已进入环岛、左转让右转(有红绿灯则以红绿灯为准)。美国人严格遵守路权意识,在有路权时可能速度很快,也不会观察无路权驶出来的车辆,因此,在美国自驾要牢记路权意识,为避免事故发生,没有路权时一定要注意避让。

重要标志
1.STOP标志

美国的STOP标志是红灯一样的存在,所有车辆见此标志都须在标志边的白线后停车,即使周围无车无人,也必须停稳三秒,观察路口行人和车辆情况后方可通过。STOP标志分为ALL WAY STOP、 4-WAY STOP、2- WAY STOP等几种形式,不管何种形式,遇到只需停车观察其他方向的通行权限,按顺序一车一停通过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当STOP标志出现在黄色校车上时,也须停车等候,直到标志收起为止。美国交通法规定:“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会被处以l000美元罚款,并被吊销驾驶执照一年。”





此外,在STOP 标志之前会放置“STOP AHEAD”提示标志,看到此标志,须减速注意前方随时可能出现的STOP标志。





2.让行标志

让行标志多出现在辅路进入主路的路口,须减速并做好停车准备,优先其他车辆、行人,确保安全后方可通行。有行人在前方时,须完全停定,不能边走边让。





3.红灯禁止右转标志

一般情况下,在美国红灯可以右转,但须先在路口完全停下,确保没有直行、左转车辆以及行人,才能通过。如果没有完全停下,直接右转,则会被处以450美元左右的罚款。但如果在行车过程中遇到“NO RIGHT TURN ON RED”则需注意,此路口红灯禁止右转。





而在纽约,会有一种特殊的红灯右转标志 “AFTER STOP RIGHT TURN PERMITTED ON RED”(红灯时,先停后转),如果没有此标志,则红灯不能右转。





4.左转车道

在美国,有一种专门用于左转的车道,如下图中间黄色车道所示。在准备左转或掉头时,必须使用该车道。但在中间左转车道内行驶的距离不得超过200英尺(约60米)。此路段通常没有信号灯或转弯标识,双向来车都可以行使或转弯,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又被称为“死亡车道”或“魔鬼车道”,因此,行驶时因多加注意。





5.限速标志

美国时速以英里为单位,与表盘上一致。美国各州限速规定不一样。以加州为例,高速公路限速65-70英里,普通公路限速55-65英里,居民区限速25-30英里。具体限速仍由现场指示牌决定,有的公路不同路段有不同限速。





6.其他常见标志




美国自驾达人小测试,可戳:美国驾考全真模拟笔试(暂限手机端)





路况缴费
路况须知
1.美国的公路像蜘蛛网,四通八达,绝大部分车道都很宽阔,视野很好,适合自驾。

2.在美国西部开车游览国家公园,要穿越许多高山、荒原、沙漠、森林。这里地形复杂、地貌多变,路况也是千变万化,须谨慎驾驶。在西部山区行车,人烟稀少。因此,需加足油量,确保车辆不出故障。

3.冬天在山区等一些地方行车要尤其谨慎,雪地轮胎和防滑链有时必不可少。

高速行驶注意事项
1.快车道专用。
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有给2个或2个以上乘客的车辆提供的专用车道CARPOOLS ONLY,一个人的车不允许行驶,被警察发现将会高额罚款。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拼车道标志如右下图所示,限制人数为2人以上,且限制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六点至九点。




2.注意红绿灯。
在美国,上高速的闸道口一般设有红绿灯,注意一车一灯,绿灯亮了再走。

3.请勿一直占超车道。
在高速上行驶须注意,不能长时间占着左侧超车道。在美国,一般超车不会鸣笛或者闪灯,跟紧前面车辆则为要超车的意思。

4.当心摩托车。
美国摩托车是可以上高速公路的,一般摩托车车速较快,还经常变道,所以看到摩托车要特别当心。

高速缴费
美国50个州中,只有26个州设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大多集中在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和南部,很少看到收费站,有收费高速公路也收费便宜。

美国收费的高速公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有“TOLL”标识,整段公路都需要收费,车道分为快速通道和自助通道或人工通道;另一种是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上,只有部分车道是需要收费的,走这些通道必须使用自助公路卡,即电子缴费通道。





建议在规划行程时,可事先查询好是否有路线会经过收费公路,如果有,可在GPS导航里设置避开收费公路。若未及时规划,不能避免,则需按照不同渠道缴费即可。

1.如何缴费?





美国高速过路费的收取方式主要有三种:电子收费卡、自助投币、人工收费。





基本上,大部分收费高速以电子付费为主,如加州基本只有电子缴费方式,费用则由路程距离而定,一般不高。

建议租车时向工作人员租用过路费自动缴纳装置,如FasTrak ,Plate Pass,E-ZPass等,过收费站时可快速通过。或使用租车公司的代缴费服务,如果产生费用,租车公司直接从你租车的信用卡里扣钱,就不会产生滞纳金,但租车公司会收相应的服务费。

2.如误闯收费通道却没有缴费?

部分收费路段缺乏明显的提醒标志,容易忽视,造成误闯,如不慎进入收费公路而未交费,可在48小时内登录缴费网站http://www.thetollroads.com,点击“PAY TOLL NOW”按照步骤完成缴费即可。逾期未交将会收到罚单。

链接:美国常见缴费路段——金门大桥缴费须知

加油停车
加油服务
1.在美国加几号油?

美国的汽油分为三种:
Regular:代表85号-88号油,相当于国内92号油;
Midgrade(或Plus):代表88号-90号油,相当于国内95号油;
Premium(或Supreme):代表90号以上的油,相当于国内98号油;
美国柴油一般为Diesel。





在美国加油,可按照汽车油盖或车辆说明,加指定款油。若不确定加几号油,在提车时可询问门店工作人员。在美国,大部分车辆一般加87号汽油(Regular)。

注意不要加错油,如加错,请尽快联系门店,清理油箱和油路系统,再对发动机进行全面检查,不要贸然启动以免伤车。

2.自助加油并不难





认识自助加油机:如图所示,1为油枪,2为油号,3为小票吐出口,4为信用卡槽口。

美国加油站基本上都是自助加油。可用信用卡和现金支付。





3.人工服务加油

美国新泽西和俄勒冈等州出于安全考虑,州法律规定不能自助加油,必须由工作人员加油,因包含服务员,油价略贵。人工服务加油流程与国内相似,向工作人员说明要加的油品和金额即可。





停车规范

哪些地方可以停车?

1.公共停车场
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周围通常都会有专属的免费公共停车场。景区、繁华地区一般都为收费停车场。

2.路边停车
路边停车多为有时间限制的停车位,停车标志上注明了时间限制。在此区域停车,需要认清标志,注意不要超时即可。如下图标志表示,周一至周五早九点和下午六点可以停两小时,如超过两小时,则会罚款。





哪些地方不可以停车?

1.不能停在残疾人车位、建筑出入口、消防栓旁、公交车站。如下图所示,除非你车上有残疾人士,否则不允许停。





2.不能停在路口三十英尺内。如果靠近路口的地方有禁止停车标志(NO PARKING HERE TO CORNER),则在此标志之后直到路口都不能停车。如没有此种标志,须在路口的30英尺外停,且不能挡住进出口。





3.相关路肩颜色不能停车。





红色——禁止停车
白色——仅限乘客上下车临时停车
绿色——限时停车,时间会喷在地上或者附近的指示牌
黄色——仅限乘客上下车或装卸货物时停车
蓝色——仅供特殊车辆停车,如残疾人驾驶的车辆

如何缴费

1.咪表缴费

路边咪表缴费停车1-3美元/小时不等,可用Master/Visa信用卡或者硬币支付;
方法:投币/刷卡——选择时长——确认ok——打印票据——将票据放在挡风玻璃上





2.停车场缴费

停车场一般收费相对较贵,约2-20美元/小时不等,可选择现金或信用卡支付。
停车场缴费分停车前付费和停车后付费。







祝楼主留学愉快,好好享受~
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55 发帖IP地址来自
哈哈哈,我去年圣诞就来了一次穿越美国,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还有我女朋友,三个人,带着枪,租了一辆explorer,开了快8000公里,从弗吉尼亚海滩一路开到加州,算上在加州玩儿的几天,一共16天。

这只是大概位置的展示,实际到处乱绕下来比这个远的多。
累,我同学不会开车,我女朋友我不放心让她开,一路上都是我一个人开下来的,一天平均开10个小时,因为不敢开太快怕被警察pull,但是还是被pull了两次,要知道我平时开我的911经常跑200都没被pull过(有人说也许警察怕追不上也就懒的pull了)。。。
因为我们是冬天玩儿的,所以选了靠南端的路线,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路线规划,这里只是个建议。
我们先从学校出发,租车去了芝加哥坐飞机,从那里再飞往本次旅行的第一站,弗吉尼亚海滩,但是去芝加哥的路上车爆胎了,又是假期又是周末,凌晨两点困在了高速路上,幸好当时还有两个同学也在我车上。我们电话里找了很多朋友,最后叫来了个救援的大叔,结果不知道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大叔以为我们车没油了,是来给我们加油的,无奈几个从来没换过轮胎的人用着自己换好的备胎一路开到了最近的一座城市,在那里找到了一家goodyear,一直等到他们早上上班后才补好轮胎,等到芝加哥后,算上前一天早上开始寄存宠物忙这忙那的还有下午的最后一门final,我已经快30个小时没合眼了。。。
到芝加哥的机场后因为我们带着枪,所以走了TSA的快速通道,不用脱鞋子的那种。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带枪,首先,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个大农村,而且地广人稀,动植物资源又丰富,说的直接一点,会比较危险。也许有人觉得我在美国呆了那么久了都没事答主你太作了,这里我先说一项数据:每年有4万多人在美国的高速路上失踪。你没有遇见不代表不会发生,而且带枪在美国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现在不要嫌麻烦多带一件行李,关键的时刻这件行李可能会救你的命,所谓的危险时刻可能会是各种情况,比如车坏在路上了,或者爆胎了,再或者在外面搭帐篷过夜的时候,危险可能来自野生动物,更有可能来自别有用心的人。后来的很多事都证明了我在带枪这件事上的正确决定。当然我带枪也不是一时兴起决定带的,我从高中就计划着要自驾游穿越一次美国,而带枪从始至终就是这项计划的最关键要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等到买了枪以后才开始实行这项计划的。再决定带枪出行之前,我咨询了很州的有关部门关于留学生带枪过州的可行性,结论是除了加州以外我会路过的州基本都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火力强劲的枪却要拿这只,可以私信我,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我们于20日晚间抵达弗吉尼亚海滩,在那里等候我的高中同学从华盛顿州飞过来,在那几天几乎什么都没玩儿,就是采购子弹食品药品可能会用到的物品什么的,会和之后和三人就这么一起愉快的上路了。
day 1.
从弗吉尼亚海滩出发一路杀到了大雾山国家公园,本来是想在这些个国家公园里搭帐篷的,但是我们的队伍里有位大少爷怕虫子咬,直接导致后面所有的露营计划都无法实现了,帐篷睡袋什么的全都白买了。。。

前往大雾山的路上

大雾山也许就是为了看雾而来的吧,不过我还是喜欢大晴天,不管在哪。但是事实上整个旅途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下雨或者下雪,极其无语。。。

黎明时分的大雾山

大雾山里有车行通道,可以开车游览,不过遗憾的是连一头鹿都没看见。。。






大雾山附近就是嘉陵斯堡,整座城就是一座游乐场,据说也是3K的发源地?

day 2.
从大雾山出来后就直接上路赶往纳什维尔,在纳什维尔什么也没做,只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女友在当地的一家商店购物之后就继续上路了。

day 3.
第三天傍晚抵达圣路易斯,先去了一家bestbuy补充了一些装备。当晚就在圣路易斯远郊的一家旅馆住下了,天气预报说第二天会是个好天气,果然,第二天风和日丽。

没落城市圣路易斯

day 4.
前一天晚上在旅馆里我和他俩开玩笑说,最近这一路上都是滂沱大雨或者阴云密布,如果明天真是晴天,那我就真相信有上帝了。因为这天是2014年的圣诞节。
早上匆匆离开酒店之后,我们就又踏上了旅途,今天的目的地是一个叫Ozark的国家公园。因为是圣诞节的缘故,偌大的森林里几乎没有人,而我们也是费尽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正式的入口在哪里,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其实我们已经在森林里了,只是不是每个国家公园都像大峡谷那样有完善的游客中心和管理系统,或者是一个明确的正门,我们找了好久,也走了不少小路,因为连续几天的降雨的缘故,山路泥泞,有几次要不是我们的车是四驱的缘故可能真就陷在深山老林了,但是说实话当时并不是很害怕,一是当时车上有几百美金的食物储备,再者就是我们有枪。



ozark景色

day 5.
离开ozark之后,我们决定驱车赶往下一站,堪萨斯的道奇城,传说中最狂野的西部小镇。也就是在这一路上,我吃到了两张罚单,在此之前,我的第一张罚单是从去芝加哥的路上,刚补好轮胎不久,就吃到了人生的第一张罚单。然后就是在这圣诞节的夜晚,连续两次,在同一条公路上,吃到了两张罚单,累计三次超速也让我后来被迫去参加驾驶员课程。而且在一年内只要在有一次违章我就会被暂扣驾照至少三个月,此前我在美国已经开了一年多的车了,从未被开过罚单。。。在这里提醒各位,在us highway上开车要比在interstate上更加注意,因为巡警往往都是便衣,等你能看到他的时候就算你视力极佳看出了里面的小警灯,他的测速雷达也早就发现你了,另外,尤其注意charger,黑斑羚,维多利亚皇冠这类车,都是潜在的便衣。而这件事也严重影响了我们三个的心情,原本计划在道奇城的旅行也被取消,我们只想赶快离开这个州。


尾随在后的警察

day 6.
在道奇城休息好了之后便匆忙上路,原计划是去个什么滑雪的地方可是半路上女朋友突然查到科罗拉多州有个叫stanley hotel的地方,好像是说什么闪灵就是在那拍的,我们几个一拍即合,直接把路线改到去stanley酒店了。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去一家租车点再把我们车的日期往后续一些,刚开始在弗吉尼亚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信用卡有防盗刷保护还是怎么,连3000刀的押金都刷不过去,而我女朋友的信用卡没带,我同学因为没驾照所以有卡也不能租,就只好刷了一半,半路再续另一半。。。于是我们就先赶往了斯普林斯,一座位于丹佛南部的城市,在这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续好了车,就继续上路了。



day 7.
出发前往stanley hotel!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路上最好的景色基本都在这天出现了,我喜欢自驾游,因为我喜欢自然的景色,而我也相信最美的景色都在路上,但是这次旅行前半段的鬼天气几乎让我对这次旅行失去信心了,但是丹佛的us highway 24以及很多别的公路,都让我感觉这次旅行时值得的,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




us highway 24美景

当晚我们抵达了stanley hotel,几个人屁颠屁颠的跑去前台问人家电影的场景在哪哪哪,结果被浇了一头冷水。。。电影是在英国拍的,而这个酒店是闪灵的作者创作闪灵时住的酒店。。。不过不管怎样这么远都来了。。。

stanley hotel


闹鬼的217房间




day 8.
天气预报说这天有雪,我们也就早早(其实也不早)的出门前往下一站,亚利桑那的羚羊谷。果然,到了下午的时候开始下雪了,再加上一路上原先就有的积雪,根本没法开的很快,所以这次我开了15个小时,半夜的时候终于到了羚羊谷,幸亏路上没敢多磨蹭,不然估计再晚一会儿就要封山了。。。



路上贪玩儿差点误了事。。。




day 9.
睡醒以后一早起来赶去羚羊谷“排队”,没错,国内盛行的一种说法是去羚羊谷下面看光柱要排队,还要限制人数,反正我们是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买好票,然后进去,建议大家买那种摄影票,贵一点点,但是好了真不知道多少点,可以去普通票去不了的地方拍光柱,而且不会受别人的影响,活动更自由,相反,如果买了普通票,那就等着感受一下5.1爬长城的景观吧。。。
从羚羊谷出来后我们又去了马蹄湾(是这么叫的么。。。)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没护栏,可以玩儿二自拍,下次带个航拍器来~



羚羊谷

马蹄湾
下午赶赴大峡谷国家公园!

day 10.
到了大峡谷的当晚已经没有酒店了,只有相隔几十英里外的另一座小镇还有可能有,于是我们就在车油料已经快要不足的情况下去找旅馆(而且att手机在亚利桑那州没有信号,三人都是)最后找到了一家很独特的旅馆。旅馆本身就是个普通的房子,很大,有很多间屋子,里面装修还有陈设都很精致,很明显,我跟女朋友说,这老爷爷退休前应该是个有钱人。。。屋里有几件屋子的门上分别写着一个女孩的名字,我猜可能是老爷爷女儿们的名字,现在孩子都有了工作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家就把房子改成了旅馆。我们从头到尾都很小心,就怕弄脏或者弄坏哪怕一小件东西。
起床以后我们就出发了,毕竟还离着几十英里呢。大峡谷可谓是这一路上见过的最红火的国家公园,各种设施和规划也是最完善的,游客中心有推荐的各种不同的玩儿法,根据你要逗留的时间而定。我们的是自创环山一日游。。。




精致小酒店一览




当晚我们住在了峡谷附近的酒店。

day 11.
离开大峡谷的当天,大峡谷开始下雪了,我们几个无不感慨自己的幸运,和一个老外聊,他说他今天刚到这里,结果。。。我们先驱车前往附近的一座城市找枪店,因为枪带不进加州,甚至不确定是否能带进拉斯维加斯,所以最好先邮回去。邮枪的讲究是必须由一家合法枪店(ffl)邮给另一家。所以要去找一家枪店然后把枪邮到学校附近的那家,在这一路上雪越来越大,有不少车都失控撞上了,但是我们的车没有任何问题,甚至那天在科罗拉多的山路上那么多越野车都在打滑得时候我们的车都没事,而这辆车按的,仅仅是一套平时看都不会看的锦湖轮胎。
枪邮走了之后就该上路去下一站拉斯维加斯了,也遇上了美国极其罕见的大堵车,路完全堵死,有些小路因为大学的缘故也无法通行,而我们的车,是那十几辆在小路里另辟蹊径后折返的车里唯一没有打滑过一次的车,我和我朋友基本就是开车,停车,下车帮别人推车,然后再开车的循环状态,直到回到大道,从反方向折返回去走us highway。为什么这么堵?因为今天是2014.12.31,大家都赶着去拉斯维加斯跨年。。。
一路上又涨了见识了,在这条并不算远的路上,估计至少有30辆车翻进沟里了,可谓是盛况空前,而我们,在福特大法的保佑下再次平安抵达目的地。。。







刚接近拉斯维加斯的时候是晚上,拉斯维加斯的灯火映的我们很感动,因为感觉已经很久没见过文明世界了。。。
拉斯维加斯的跨年活动最热闹的是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我们去的那次有30万人,我用独脚架和gopro记录下来的视频不知道存哪了,这是现在能找到的。





day 12.
新年第一天,我们几个去了胡佛大坝,然后搬到了位于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一家酒店里。晚上坐了世界最高的摩天轮,登上了山寨的埃菲尔铁塔,还看了一些节目,还给赌场贡献了100刀。


胡佛大坝

世界最高摩天轮,比伦敦眼还高






day 13.
因为同行的的同学学校里有一些事情所以必须要回去了,不过旅程基本也算结束了,于是分开的地点就定在了洛杉矶。晚上7点左右到了洛杉矶机场,送走了朋友,还了车,本来想租个小点的跑车的,结果年龄不够不给租,我又想租回我以前的车了,结果还是因为年龄不够不给租,但是当我表示这辆车是我几分钟前刚从弗吉尼亚一路开过来的,店里的老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最后他还是同意了我们的要求。

day 14.
因为同学走了这件事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俩的心情,再加上加州以前来过,而迪士尼环球影城什么的13年圣诞刚去过奥兰多,也都玩儿了,尤其是女朋友,从小到大世界各地的迪士尼去了有很多次了。所以我们决定这次就只去偏成人一点的环球影城,然后去一次六旗,再留一天去闲逛。
这在洛杉矶的第一天也就成了闲逛用的了,早上出门先去把带不了的行李都邮到了学校。然后去吃了在芝加哥必须要排队才能吃到的牛角,饭后也就是去海边拍拍照,然后下午去一家私人小电影院里看了禁止上映的刺杀金正恩。。。本来还想吃lady m的,结果一看排那么长的队就算了。。。

LA街景

day 15.
去了环球影城,因为高中时候学校组织年级一起来过一次,所以基本都玩儿了,不过新开的小黄人很不错,另外辛普森依旧是重头啊,这两个是必玩儿啊~





day 16.
去了六旗,六旗是美国很大的连锁过山车主题游乐园,很多城市都有,不敢玩儿过山车的可以不用去。。。我也不敢玩儿,但是我女朋友喜欢,所以我全程都在底下等。。。直到发现了卡丁车的存在。




最后这张就是我两圈内每次都能超第二名一圈的的项目,哈哈~
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5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是一个人穿越美国哒~ 计划了半年之久,沿途的酒店是提前预定好的,但是入住前一天可以cancel,以防万一。

路线是这样的:

起点:Rochester NY 我读书的地方,位于安大略湖畔,柯达总部所在地,也是王力宏的出生地(……)

Pittsburgh PA 去看望一个远房舅舅,顺便去了趟安迪沃霍尔博物馆


和流水别墅

匹兹堡山路很多,非常有挑战性~ 舅舅家就住在一个坑爹的小山上,当地居民开山路都是40 mph,外地人直接怂了。

然后沿着I-70开到Champaign IL,就是UIUC那个鬼地方。看望暑假留守村里的朋友。途经Dayton OH,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地方

飞虎队!陈纳德!

然后是Chicago IL。去了美术馆、千禧年广场、密歇根大道、海军码头,为了省钱住在郊外……第二天再次进城坐游轮看河畔的建筑。

就贴这一张吧!芝加哥好玩的太多了,我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继续向西,达到Madison WI,同样是看望留守UW-Madison的朋友……另外,开往芝加哥的路上发现车上的maintenance required灯亮了,有点担心,于是要Madison的朋友帮我在当地dealer预约一个service,换了个机油,做了个检查。

从Madison到Des Moines IA,这段没有州际公路,只有国道。刚开出去的时候起很大的雾,能见度大概只有50米,完全不知道路两边是农田还是山谷。开过密西西比河、进入Iowa之后立刻开始下暴雨,整个天都黑了。在路边停了几分钟查看天气预报卫星图,感觉再坚持一下就能开出这片乌云,于是又上路了。到达Des Moines的时候是大晴天。


Des Moines旁边的小镇就是《廊桥遗梦》发生的地方~~也是在计划路线时偶然想到,好像这个故事是发生在midwest,才研究了一下具体是什么地方,并最终决定往这个方向走、而不走Minneapolis。

Des Moines IA → Sioux Fall SD 一路上看够了Iowa的玉米地。。。印象最深的就是路修得非常好。。。

这就是Sioux Fall!很美的小瀑布~

Sioux Fall → Rapid City SD 走I-90,途经劣地国家公园

和一个叫Wall Drug的老牌坑爹旅游纪念品店……


去Rapid City落脚是因为这里有拉什莫尔山,aka总统大头山= =

一个比较非主流的角度……

旁边其实还有个印第安人为了表示不服而修的疯马酋长侧脸山,天色已晚,来不及去,何况还收门票……

继续,Rapid City SD → Sheridan WY (喜来登?)途经Devils Tower魔鬼塔国家纪念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national monument。


Sheridan WY →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途经Big Horn National Forest。爬山爬得很辛苦……

全部都是盘山路……

我是从东北部的熊牙公路进入黄石公园的。这一段也很带感,冬天会封路。



然后黄石公园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众景点,而且因为穷只能住露营地,每天天黑之前还要搭帐篷……

最喜欢这张!

往南是Grand Teton,本来也准备露营一天的,结果天气预报说要下暴雨,于是紧急订了一个盐湖城附近的酒店。


往盐湖城的这段路也是翻山越岭,在Idahol的山里还遇到一场惨烈的交通事故:当地农民的羊被撞死了,其他羊和牧羊犬堵在路边索赔……

Salt Lake City UT 摩门教!

盐湖城周日几乎所有店都关门,宗教气氛不要太浓厚。

SLC → Battle Mountain NV 因为一天开不到Carson City,所以中途找个地方住一晚。事实证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鸟不拉屎。然而还是看到了中餐馆的身影!


Battle Mountain NV → Carson City NV 内华达州的首府,有几个博物馆还挺不错的。

内华达铁路博物馆

Carson City → Lake Tahoe 到处都在修路= =夏天去感觉很没劲,还是得冬天去滑雪啊……

小木屋不适合一个人住,太贵,所以还是住的帐篷。。。

最后,Lake Tahoe → Yosemite National Park 为了保存体力搭帐篷就没有走trail,只去了车能开到的地方。

在优胜美地第二天看完红杉树以后就起火了……虽然管理员说没事,但我一方面还是有点担心,一方面营地太太太太龊了,于是就提前离开、前往San Jose。这一段才想起来我为什么一路上都是早早出发、下午3点就达到目的地——因为一路向西开,下午完全被太阳射瞎啊!!!

关于安全:开车安全是肯定要注意的,开高速千万要follow traffic,local要严格遵守交规。我担心车半路上坏掉,就买了个AAA会员,平时用也很好,免得你发生各种x疼的乌龙事件还要麻烦朋友或者花大价钱解决(比如jump start,和屡见不鲜的非感应钥匙被锁紧后备箱里……)
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5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来说个相对小众,但绝对大手笔的自驾路线吧。

美国最大的州,世界上最大的飞地,美国国家公园面积和数量第一的州,北美最高峰所在地,最大的棕熊之乡和冰川之家,都不足以形容阿拉斯加。与南极和西伯利亚相比,这里的气候相对较好,地貌和物种的多姿多彩让阿拉斯加大有看头;而与冰岛挪威相比,这块广袤的大地开发程度相当低,因而又保持了极高的神秘性,激发了无数向往者的探险欲望。

从世界地图上看,阿拉斯加隔着白令海峡与亚洲的西伯利亚相望。在冰河世纪,白令海峡冻结成大陆桥之际,阿拉斯加自然也成为了来自亚洲的先民们漫漫美洲征途的桥头堡。




所以阿拉斯加在一万年前就有人居住,这些原住民们如今大多居住在阿拉斯加西南角的那一长串阿留申群岛上,仍以传统渔业为生,几乎与世隔绝。(此图来自网络)




第一个涉足这里的欧洲人,是1741年从西伯利亚乘船而来的俄罗斯探险家白令(他也是美洲和亚洲之间的白令海峡的名字由来),很快整片沃土都置于处于疯狂扩张期的沙俄统治之下。那么阿拉斯加如今怎么会在美国手里呢?也许你听说过人类历史上最豪爽的一桩土地买卖–1867年美国花了720万美元买下了整整17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每平方公里4.74美元。计入通货膨胀,相当于今天每平方米4分钱人民币。在北上广买房挣扎的你,感受下。


为啥俄罗斯要贱价甩卖这么大一块地?因为在那个年代,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没能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利益。而且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惨败给英法之后,深恐盘踞在加拿大的英国人将轻而易举的夺取阿拉斯加,并继续进犯俄罗斯的亚洲领土。那还不如贱卖给美国,让美国来做挡箭牌。从地图上看,阿拉斯加确实堵在了加拿大和俄罗斯中间,而与美国本土没什么联系。


而美国人民,当时也没觉得捡到了什么大便宜。操持这桩买卖的美国国务卿西华德(Seward,我们后面还会见到这个名字),在嘲笑声中度过了余生。“西华德的冰箱”,“约翰逊总统的北极熊花园”,是当时美国人对最新领土的常见称谓。然而,之后的历史,就是美国人民闷声发大财的故事了: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引发了淘金热,近代更发现了海量石油,至今仍是美国最重要的原油产地之一。而今天,她更绽放出原生态的野性和极地风光的魅力,成为了许多人的向往之地,比如我。

阿拉斯加展现给你的魅力,是迫不及待的。你的阿拉斯加之旅,不必从落地那一刻开始。在你的航程还有一小时的时候,不妨打开飞机的舷窗,你会发现,拨云开雾之下,阿拉斯加的壮美就扑面而来。




再仔细看看,雪山,峡湾,冰川都是大尺度,得益于极地气候的千里冰封,让很多低纬度地区的类似景观都沦为了小儿科。





意犹未尽之间飞机已落地,赶紧上路去探访那些天上看到的盛景吧。出发之前,还需考虑些实际问题:阿拉斯加地广人稀,旅店、饭馆稀少而昂贵,而主要道路车流量又很低。所以,最佳游览方式是什么呢?




当当当,房车!一辆房车和4个人的租车和旅馆开销相比,简直是优惠到爆炸。房车还带有厨房,如果有人能做饭,那实惠就更不言自明。更重要的是,在阿拉斯加,除了少量明示禁止扎营过夜的地方,1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想睡哪就睡哪。所以开着房车最惬意的地方,是走到哪算哪,天色已晚就挑个风景宜人之处睡下,第二天一睁眼就是明媚的雪山大地。不用赶路去预定的旅店,让行程的灵活性也大增不少。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我在阿拉斯加其中一晚的歇脚处,就是一个普通的路肩而已(位于Donnelly Dome附近)。

这里车流量极少,完全无人打扰。搬张椅子坐在车前,或是打开窗户,就可以专享360度无死角的阿拉斯加的雪山草地与天空。






这也算是出门旅行以来睡得最美的地方之一了吧。而且,和帐篷扎营相比,房车内的生活条件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





以上是22英尺长的最小号房车内部,4人略挤,2人绰绰有余。后一张图右侧的沙发部分能够向车外延伸(电动),进一步拓展出一个小起居室,用美国人常用的词形容,就是cozy。


如果你也觉得房车是游览阿拉斯加的好主意,现在心头的疑窦应该是:房车好开吗?普通驾照能开吗?(如果对房车不感兴趣可直接跳到下文地图处)


先说简单的:大多数中小型房车,普通驾照能开。


至于驾驶难度,房车肯定没小轿车好开。主要障碍是大,最大的能带一大家子10口人的有大巴那么大。但最小号的这种22英尺长的,开起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车体宽了些,因而道路就显得狭窄,开车时方向盘需把稳。车体长一些,急转弯时需借道,(参考大巴是怎么转弯的,但不必借那么多)。且没有驾驶室中间的后视镜,故倒车需谨慎,最好有人下车指挥。绝大多数的房车事故都是加油站倒车刮擦。虽然有些许困难,但开一小段适应之后,有小轿车驾驶经验的人在阿拉斯加驾驭小型房车一般是不在话下的。


房车内部设施丰富,需要学习一下,一般出租房车的公司都有详细的视频教学,这里说几个重要的点。房车有好几个量表,需时常注意:汽油、丙烷、电池电量、水箱、厨房浴室下水池水位,马桶下水池水位。(如对这些详情不感兴趣可跳过下一段)


汽油和一般汽车无异,但房车耗油量肯定要大不少(油箱也大),尤其是阿拉斯加加油站并不密集,需注意。另外车载发电机也是使用汽油的。丙烷是厨房炉子的燃料,热水器热源,以及没有外接电源时冰箱的电源。一般来讲损耗量很小,一两周的旅程只需还车前到提供丙烷的加油站加满即可(阿拉斯加法律规定必须由加油站员工来操作丙烷,因此无须担心)。电池,也就是房车没有外接电源时的电源。此时,微波炉和电源插座无法工作,其他车内电器都正常。要给电池充电或使用微波炉,需在房车营地接上电源。在美丽的野外要用微波炉热个东西怎么办?开动发电机吧!不过发电机噪音较大且消耗汽油,推荐短期使用。水箱的水的最大消耗者是淋浴,因此洗澡时就不要思考人生了,补充水的办法是房车营地的自来水管。房车的废水屎尿,肯定不是随便排在美丽的阿拉斯加大地上的,它们存在两个分开的下水池内,满的时候需要到房车营地的dump station去排掉。马桶下水池很少有满的(否则是灾难性的),而另一个废水池(厨房、浴室)的水位杀手也是淋浴。


所以,开房车也不是百分之百潇洒的,至少洗澡不能太奢侈,一般2-3天需要到房车营地住一晚(很便宜,一般20来美元,而且除了国庆假日最高峰,并不紧俏),补充水电,排掉废物。但和住旅馆赶路相比,还是大大的赞。


万事俱备,只欠上路。我们铺开地图,看看先去哪里好?黑色实线是公路。




啥?这么大地方,才这么点路?是的,这就是蛮荒之地阿拉斯加,172万平方公里,只有0.09%的土地被开发过,人口只有70万,甚至连首府朱诺(Juno)都没通公路。而且Fairbanks往北那直插北冰洋的是泥土路且只有中间一座加油站,并不适合房车。所以所谓阿拉斯加自驾游,游的多半是东南部的这一块。面对分布在北部、西部和离岛的广大国家公园(上图中青绿色的部分),我(暂时)只能望而兴叹。在32个国家公园、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中,只有4个通公路(到入口)。难怪访客量最少的国家公园都在阿拉斯加!


但是,这并不代表东南角这一块不能亮瞎你的眼睛。这篇文章就来带你看看,在夏季的阿拉斯加的东南角这一块(木有极光,木有秋色),尤其是那4个通公路的国家公园,就足以让你迷失其中,流连忘返。


我们来换一张比例尺合适的地图,来详解阿拉斯加房车之旅。下文会提到的地点都已用红线标出。



阿拉斯加之旅,一般都从最大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人口28万)开始。如果你开房车,请先到市内的沃尔玛狠狠采购一番,因为这是你未来10天食材、饮用水的最方便获取机会。买完上路,先走哪个方向呢?阿拉斯加最负盛名的地方,就是北美洲的最高峰迪纳利山(海拔6190米)。迪纳利山得名于原住民语言,意为“高”,美国官方原来称之为“麦金利峰”,一个前总统的名字,在2015年正式更改为原住民称呼的“迪纳利山”。那就先去这里吧!从安克雷奇一路向北,直达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费尔班克斯(Fairbanks)的这段路,也就是上图划红线的(手工描图粗糙请见谅),被称作Park Highway。顾名思义,这是去往迪纳利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的必经之路。


从上面的地图中可以看到,迪纳利国家公园内只有从入口往西的一条公路,还是死路。并且这条泥土路,只允许乘坐公园提供的巴士游览。别小看这唯一的一条路,单程长达90英里(145公里),乘坐巴士往返一次需要13个小时!但毕竟北美最高峰,虽不及珠穆朗玛那样著名,但也毕竟是一洲之巅,何况还在极地附近。搜一下她的模样… (此图来自国家公园官网)




Oh Dear,13小时也值了。然而,迪纳利山很快给我上了阿拉斯加旅行的重要一课。





海拔6000多米的北美最高峰,从几乎是海平面上拔地而起(比坐在青藏高原上的珠穆朗玛峰落差大很多),还地处北极圈附近,排场肯定不小。事实上,到访迪纳利山的游客,只有1/3有幸见到她的尊容,而要见识她拨云见日的完整模样,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乎,我的迪纳利山之旅,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的杯具之旅。这是一处观景台,下半部分是供对照的迪纳利山指示牌,上半部分是我看到的迪纳利山。




迪纳利山最著名的一张照片,是在接近这条死路尽头的Reflection Pond(85英里处)的无敌倒影。下图的两部分是位于完全相同的位置,一个是官方摄影师看到的迪纳利山和倒影,一个是我看到的迪纳利山和倒影。




事实上,哪怕万里无云,只要有一点微风,水面的波纹也会搅碎你的倒影梦。所以如果你不是摄影发烧友,专程前来拍摄这张倒影图,我建议乘坐巴士到66英里处的Eielson Visitor Center即可。迪纳利山无需徒步即可目睹的美景,基本上就在这前66公里的路上(从公园入口往返约8小时)。在Eielson Visitor Center里,你能看到有爱的工作人员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这一个月以来迪纳利山的模样。




所以,我也不得不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这云雾间的迪纳利山。


北美最高峰果然排场够大。但是这岂能难倒千里迢迢而来的我。它躲在云里面,我就冲到云上去看看!


在迪纳利公家公园外东南方向的小镇Talkeetna(上面的地图中已标出),有乘坐小飞机环绕迪纳利山,包括降落在冰川上、甚至迪纳利山顶的项目。当然价格不菲。


哼哼,藏着掖着,总算是让我见到你的真容了。云上的北美最高峰–迪纳利山。


实际上,参加这样的航拍之旅,不仅仅是看一眼北美最高峰,还有很多惊喜,哪怕天气这样糟糕时。


蜿蜒而多姿的河流



更有蜿蜒而整齐的冰川




如果你喜欢冰川,阿拉斯加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不二选择。这里的冰川数量极多(大约10万个冰川,有名字的有616个),并且尺度磅礴,我飞越的这个冰川长达23英里,宽度为3英里,绝非儿戏。并且,想要见识冰川坠落入海的盛况,只有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可以做到(后文有图)。


迪纳利山看到了,冰川也看到了,那云里雾里的迪纳利国家公园不是白去了?no no no。想想野性的阿拉斯加,除了雪山冰川,森林草场,还少不了啥?




说实话,给这位大兄弟拍照实属不易。半分钟才探一次头,就像射击游戏一样。




阿拉斯加是棕熊的主要家园。简单科普一下熊:熊科分为熊猫、眼睛熊(南美食草熊)、懒熊(分布于南亚,吃蚂蚁)、马来熊(最小的熊,吃果子蜂蜜)和熊5个属,其中熊属是我们认知中狭义的熊。熊属又包括黑熊、棕熊、北极熊三个种类。其中棕熊是熊科所有动物中体型第二大的,仅次于只能在北极地区见到的北极熊。棕熊通常站起来能高达3米,体重超过700公斤。棕熊曾经占据整片北美洲,以及亚洲、欧洲、非洲,但现在非洲已无棕熊,在亚洲的基本上分布于在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在北美的棕熊被归为一个亚种--灰熊(Grizzly Bear),也被迫退却到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小部分被困在了美国本土的黄石公园一带。而迪纳利国家公园,因为车辆限流,是最容易在路边见到这些大兄弟的地方(另一个观摩棕熊圣地是Katmai国家公园,可见棕熊在瀑布边捕鱼,不通公路只能飞去)。我在浓雾笼罩的迪纳利公园内的这一天里,就见到了4次棕熊兄弟。


不过,人家毕竟是熊。虽然蠢萌蠢萌,但一巴掌扇死你还是毫无压力。阿拉斯加的棕熊不缺食物,所以只要不犯它们的忌讳,一般不会有危险。棕熊四大忌讳:接近小熊–对孩子图谋不轨必诛之、惊吓(突然出现在很近距离或大叫)–先盖一巴掌再说、乱跑–必定是猎物。不要以体型来评估棕熊的速度,棕熊奔跑能达到时速56公里,博尔特都没戏。另外食物必须存放在熊打不开或够不着的箱子里(不然从此就盯上人类食物了),在野外徒步时可戴着铃铛一路聊天,让熊知道你在哪儿,一般会敬你远之。


迪纳利国家公园显然也不只有熊。相比好动难拍的大兄弟,驼鹿就要乖得多。通常嚼着草就会发呆五分钟,非常配合摄影师。




从迪纳利国家公园出来继续向北,就会到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费尔班克斯(Fairbanks,人口3万..)。这段路风景乏善可陈,不过如果你是冬季来看极光,费尔班克斯一带是最佳观赏点,不容错过。我在今年11月会专程再去看极光,回头再奉上阿拉斯加极光专文。

从费尔班克斯往东南方向,一直到南部海边的小城瓦尔迪兹(Valdez)的这段公路,被称作Richardson Highway,得名于1910年修建这条公路的工程负责人。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阿拉斯加的中南部有大量隆起状的地形,也就是阿拉斯加山脉,这里遍布雪山和冰川,迪纳利山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再往北的阿拉斯加内陆以平原和森林为主,雪山反而不多,这也是费尔班克斯一带并无特别壮观美景的原因。同样道理,在Richardson Highway上,从费尔班克斯到Delta Junction一段,也没什么特别引人瞩目的风景。因此,请把时间留给Delta Junction以南的这一段,也就是这样的风格(在车上隔着车窗拍的)。



但这一段也是面积广大的无人区,请在Delta Junction加好油再上路。如果不是开房车且需要中途住宿,也推荐在Delta Junction找旅馆。不要看地图上南边还有个Paxson,那是个人口40(你没看错)的湖边小村,没有任何旅馆饭店加油站。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开着房车,那就纵情于天地间吧。(前文介绍房车时贴的照片,就是在Paxson附近的路边睡前拍摄的)



无人区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类的痕迹。偶尔所见到的早年探险家的痕迹和被遗弃的定居点,站在风中面对若隐若现的河山,略微能体会到当年开拓者的艰辛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Glenn Highway的交叉口,不久就会到达一个名叫Copper Center的地方。由此我们步入了此行的4个国家公园的第二个,朗格-圣伊利亚斯(Wrangell-St. Elias)国家公园。这个拗口的名字来自于公园内的两座大山–朗格山(Wrangell)和圣伊利亚斯山(St. Elias)。其中北美第二高峰圣伊利亚斯山(海拔5489米)位于公园东南角的海边,远离阿拉斯加公路系统,而只能坐船抵达;而4317米的朗格山(或翻译作兰格尔山),则可以非常清晰地从Copper Center一睹她的侧颜。




从朗格山前流过的铜河(Copper River),非常阿拉斯加的一幅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雪皑皑,朗格山可是一座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近在2002年。


朗格-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是全美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53321平方公里,是黄石公园面积的六倍。然而地方虽大,这个公园的基础设施却和黄石公园不能比,甚至也不如迪纳利国家公园。访客中心所在地Copper Center只是在公园的边缘,要想深入公园,得从Copper Center开车112英里到一个叫McCarthy的地方,其中后半程60英里是路况较差的碎石路,单程需3个多小时。在McCarthy你可以看到一座保留非常完好的金矿(名为Kennecott),以及钻入朗格山脚下的冰川里,来一场冰洞探险(在McCarthy有导游带队的项目)。(以下两张图来自网络)





如果你懒得开往返6小时碎石路,也可以和我一样,在Copper Center的访客中心远眺朗格山,看一场关于朗格-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的风光纪录片,然后继续南下Richardson Highway,重头戏还在后面。

离开Copper Center南下,你会发觉不断地在上坡,周围的天气也愈发恶劣起来。因为我们正在翻越阿拉斯加南端的另一系山脉–楚加奇山脉(Chugach Mountains,得名于附近的原住民部落名)。Richardson Highway翻越楚加奇山脉的最高点是Thompson Pass,时常大雾弥漫,开车需小心。这里冬季更是大雪封山,因此冬天要去瓦尔迪兹只能坐船或飞机了。


而高山分隔的两面,通常也是风景迥异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如果你看到下面这个分成两块的Worthington冰川(Worthington Glacier),就说明你马上要到Thompson Pass了。




本大爷于Thompson Pass最高点(本文唯二露脸照之一,各位不必担忧)


一旦过了山头,瞬时地貌骤变,很可能天气也骤变。仿佛突然来到了浙西大峡谷(此地名为Keystone峡谷)


这个瀑布的名字很俗–马尾瀑布(Horsetail Falls)



好了,瓦尔迪兹就在眼前了!这个瓦尔迪兹是什么来头呢?



还记得上半集开头部分介绍的阿拉斯加历史中,美国人低价买来了阿拉斯加,随后发现了大量油气资源而闷声发大财的故事吗?这个瓦尔迪兹,就是从北冰洋油田一路南下的输油管道的终点,也是各路油轮运走阿拉斯加石油的海港。这就是一路伴随着Richardson Highway绵延南下的阿拉斯加输油管道。




所以这里一定是个各种塔吊集装箱的喧闹大型港口,对游客来说有什么吸引力呢?然而,其实瓦尔迪兹是这幅样子。




雪山大海之间的静谧小镇有没有。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出发,能深入阿拉斯加南端的峡湾和冰川之中,探访内陆的雪山之外的另一番景象,并且还有机会见到大量可爱的海洋动物。


游玩大海,要么坐船,要么潜水。在靠近北极的阿拉斯加潜水通常不是个好主意,所以只能靠船了。但坐船也分别人开和自己划两种,坐大船走得更远、见得更多,而自己划小船则乐趣更足、离动物更近。那么两者结合的游船+皮艇(Cruise+Kayak)的项目,自然是上佳选择。




这次的目的地是瓦尔迪兹附近的哥伦比亚冰川(Columbia Glacier),而它就位于本次阿拉斯加之旅的四个国家公园的第三个–楚加奇国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之中。




那么在阿拉斯加10万个冰川里,为什么要挑选这一个呢?下面这张照片囊括了其中许多原因:


首先,哥伦比亚冰川的终点是大海,我们能同时看到冰川与海景。更重要的是,由于全球变暖,阿拉斯加的冰川大面积退化,而哥伦比亚冰川正是其中退化最为剧烈的冰川之一。冰川退化的具体表现便是冰山坠海,于是这里就成为了阿拉斯加观赏冰山的好去处。远处的冰川,眼前的大海,漂浮而过的冰山,头顶掠过的海鸟,如此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个画面,也不枉此行了。

不断融化的冰山的魅力之一,便是它们一直是动态的,你可以亲眼目睹这一变化。你看这座冰山中镂空的心形,早一小时还未成形,晚一小时则业已消失,也许只有几个人能见到,这是属于我的幸运。当然,每一天的冰山,都会带给游人不一样的惊喜。




然而也别忘了,这一切的动因都是令人担忧的全球变暖。你说它是骗局也好,自然现象也好,但你想观赏冰川的话,还是越早行动越好,因为冰川的加速退化是不争的事实。也许过不了多久,如此大尺度的冰川就只存在于照片资料中了。


哎,至少现在冰川还在眼前。来这里除了看冰川和冰山,还有一大任务是寻找动物。那么,神奇动物在哪里?


抬头一望,威严肃穆的白头海雕正在树顶瞭望(它也是美国的象征,见于美国国徽和各种国家权力机构的标志中)




这份庄严的宁静被一阵喧闹的聒噪所打破,原来前方一群海狮们正在争夺这块狭小的晒太阳宝地,通过吼叫来驱赶,场面十分激烈又十分滑稽。看过《海底总动员2》的话,应该会对这个场景有印象。



正当我暗中观察,忍俊不禁之时,偶然回头一看……



(⊙o⊙)…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是如此强力围观。这群海獭懵逼的小眼神,仿佛在说“你特么的来干啥”?当然也有不屑者,比如左起第三只,正在悠闲地修指甲呢。
不仅是在赏画一般地赞叹自然,而是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中,这也是阿拉斯加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吸引力之一吧。


流连忘返之际,继续上路,美景永远在前头。从瓦尔迪兹出发回头北上,在Glennallen左转向西,就踏上了阿拉斯加的另一条公路–Glenn Highway,同样得名于阿拉斯加的早期开拓者。它的终点便是这次阿拉斯加之旅的起点–最大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



这条公路的最大特点便是–直。如果你从安克雷奇出发向东开,一路上大多数时候眼前都是这幅景象:




80后的朋友们,是不是有点童年回忆的感觉?



远处的那片雪山,名叫Mount Drum,属于前文(上集)到访过的朗格-圣伊利亚斯(Wrangell-St Elias)国家公园。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从东往西开的话,就只能停车回头眺望了。


Glenn Highway上也不只有这固定的一景,虽然并不密集,稍微留心的话,就不会错过马塔努斯卡冰川(Matanuska Glacier)。




即便你错过了,更多见的还有这些没有名字的大山与大地,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眼看着就要回到起点安克雷奇了,我们终于在阿拉斯加的东南方绕了一个圈,那么,本次旅程就要结束了吗?


No, No, No, 重头戏还在后面。如果你对我的阿拉斯加游记上集的开头部分的历史课还有印象的话,也许记得主持阿拉斯加购地的国务卿Seward。也许阿拉斯加人民为了纪念他的这桩闷声发大财的买卖,把他的名字留在了阿拉斯加风景最秀丽也最为密集的一条公路上。这就是从安克雷奇出发向南走的Seward Highway。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公路绝大部分和哥伦比亚冰川一样,都属于楚加奇国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




是的从Glenn Highway绕了一大圈,我们又从另一端进入了这个国家森林。楚加奇这个名字,来自于居住当地的北美原住民族。(此图来自网络)



那么,这段路的美景究竟怎么个丰富法?容我细细道来。

仔细看上面的地图,你会注意到从安克雷奇南下的第一段路,是沿着一道峡湾行进的(关于峡湾的前世今生,敬请参见我的挪威游记)。这个峡湾名叫Turnagain Arm(回头臂?),是的,它会让你忍不住一直回头。




这不是什么旅游宣传画册的插图,这是我随手拍的一张照片。由于Seward Highway是如此的美丽而吸引人,为了自驾游司机们的安全,阿拉斯加特意在这段路上推出了观光火车,来让游客更专注地欣赏美景。要知道,在基础设施极其匮乏的阿拉斯加,观光火车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而沿着海边行进的火车,在全世界也不多见吧。



毕竟是人迹罕至的阿拉斯加,这趟缓缓前进的火车一天只有来回各一班。在列车通过后,我也可以安然地坐在铁轨上来臭美一张(和上半集游记一样,每篇仅一张自曝照,请勿担心)。




一路奔向Turnagain Arm的尽头,Seward Highway转而进入内陆而继续南下。没有海景相伴,却丝毫无损Seward Highway的美丽。这片阿拉斯加最南端的土地,眼前的水草丰茂,总能和背景中的雪山相得益彰。




日影西斜,让画面各处亮度差异太大,让我这第一次用微单的摄影新手手足无措。




但我毫无怨言。因为老天爷开眼,伴随着我们一路的阴云,终于在这秀丽的Seward Highway上退散而去。在迪纳利山未得一睹芳容的雪山倒影,Seward Highway一路上的大小湖泊让我们一次看了个够。



那么Seward Highway的终点有什么呢?答案是一个名叫Seward的小镇。哎,没有一点惊喜的感觉。地名虽然没惊喜,但Seward小镇可是本次阿拉斯加之旅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国家公园–基奈峡湾国家公园(Kenai Fjord National Park)的访客中心所在。

那么这个基奈峡湾国家公园有何看点呢?这个国家公园的陆地部分大多被冰川覆盖,因而修路是不可能的任务。好在它在海边,坐船游览是通常的选择。所以,基奈峡湾国家公园的主要看点之一仍然是冰川和海洋动物。哎,不是在哥伦比亚冰川看过了吗?不,不同的是,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




这漫天飞舞的海鸥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但仔细找找,还是会发现一些骨骼清奇的生物:



发型好潮啊。诶,这不就是冰岛的国鸟海鹦鹉(Puffin)吗?这张著名照片,你一定在哪里见过吧。



看看这好天气,海狮们也不争抢地盘了,而是婀娜而优雅的和海鸥深情对视起来。海狮海豹们不断用亲身示范来告诉我们,身材什么的都是浮云,唯有自信才是美。


座头鲸也不甘寂寞,出来翻了个身。


在这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背后的远方,是静静流淌了百万年的冰川。



前文提及,哥伦比亚冰川是一个正在剧烈退化的冰川,因而那一带冰山横行,形成了独到的风景。基奈峡湾的冰川退化得没有那么剧烈,虽然没有冰山看了,但也得益于此,游船能够直达冰川本尊脚下,让我们迎着从冰川上吹下的寒风,见识冰川入海的奇观。



这是Aialik冰川,基奈峡湾国家公园内的38个冰川之一。虽然不像哥伦比亚冰川前那样冰山如林,但这并不代表Aialik冰川不在退化。因为可以近距离观察,这里也是欣赏冰川坠海的好去处。所谓冰川坠海,就是不断融化的冰川发生破裂,大块冰块从冰川上坠入海中的瞬间。这一过程完全不可预测,也许隔一分钟又会坠落,也许又要等几天,故我虽然有幸目睹,却未能用相机抓拍下来。这里用腾讯视频上的类似现象来代替说明,当然我看到的没有这么大规模。


冰川破裂的画面太壮观 看了后有种怕怕的感觉。 - 腾讯视频https://v.qq.com/x/page/w0304t67sz3.html


大块蓝色的万年冰不断破裂,坠入海中,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奇景。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全球变暖的惨痛事实。冰川融化的后果不仅是以后看不到壮观的冰川这么简单,首先以北极熊为代表的大量极地生物会失去栖息地,遭受灭顶之灾。随后的海平面上升也会淹没许多岛屿和沿海城市,最后带来的全球气候规律的大变化又会让一大批生物遭殃,上面所看到的海狮海鸥鲸鱼其乐融融的画面也许从此不再。

许多动植物的生存要求是极其“苛刻”的,比如在基奈峡湾国家公园访客中心里播放的纪录片就说到,有一种阿拉斯加特有的海鸟,只能在冰川与大海的交界处生活。而随着冰川不断退却,20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所有这种海鸟所栖息的冰川都会退到海岸线以内,不再与海水相连。真不愿意看到那一天。


也许你会说全球变暖是骗局,但真的亲临现场目睹这一切的发生,与坐在家里接受微博和朋友圈上的他人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也许你会说适者生存,像北极熊和上面那种海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就活该灭绝。不论这种观点的是非,但你不觉得可惜吗?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就是其多样性。无论是自然的多彩多姿,还是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都正在分别被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所扼杀,并且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这一过程究竟有多快?基奈峡湾国家公园能给你一个直观的感受。在除了Seward的游客中心之外,公园内唯一通公路的“出口冰川(Exit Glacier)”脚下,你能看到一个个书写着年份的牌子。




这张照片里的2010,表示远处的Exit冰川在2010年时的边界位置。看,短短六年,这个冰川消失了多少分量。至于标示更早年份的冰川边界的牌子,我根本都无法将其和现在的冰川拍在同一张照片里。

沿着Exit冰川的边缘往上,有一条往返大约8小时的陡峭徒步路线,这条路线的终点,是基奈峡湾国家公园的38个冰川的源头 — 面积达777平方公里的哈丁冰原(Harding Icefield)。冰原与冰川的区别,大致和湖与河的区别对应。

如果你在阿拉斯加只想走一条比较长的徒步路线,我推荐你走这条哈丁冰原徒步。眼望着这美国境内的最大冰原,想象下有朝一日眼前这一切都消融于大海中的景象吧。(此图来自网络)




我们在城市里居住久了,当生活都沉浸在高楼中与屏幕前时,难免对这个世界产生些许麻木感。走出家门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深入的看一看,除了能发现世界本来的美丽,更能看到这份美丽原来是如此的脆弱。阿拉斯加这片原生态的大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来本文在这里就可以悲情的结束了。但我忘了交代一件事。在阿拉斯加的大自然中,不是所有事物都是脆弱的。一个无比坚强的事物,是你所意想不到的 – 蚊子。是的,天寒地冻的阿拉斯加,每年融化的大量雪水,是蚊子繁殖的天堂。这里蚊子的密集和凶猛程度,至少我在以前是没见识过。如果你在夏季去阿拉斯加旅游,请在备好冲锋衣防水裤之余,提前在衣物上喷好强力驱蚊剂(可以持续多日效果的那种)。这样你在沉浸大自然和感伤万物的脆弱之时,体验会更加纯粹一点。


最后再来个预告,写完这篇文章的三日后的感恩节之际,我将再次动身前往阿拉斯加。这一次,是专程为了极光和狗拉雪橇。回头再专文向各位汇报冬季阿拉斯加的所见所闻。


———————————————————————

相关回答:
为什么觉得旅行越来越没意思了? - 叶洲的回答
美国最值得去的国家公园是哪家? - 叶洲的回答
去新西兰旅游什么线路值得推荐?几月出游合适? - 叶洲的回答
如何去冰岛旅游? - 叶洲的回答
挪威有哪些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色值得一去的? - 叶洲的回答
想进入海洋、亲身体验水下世界有哪些途径? - 叶洲的回答

柏林的魅力何在? - 叶洲的回答
波多黎各是个怎样的旅游目的地? - 叶洲的回答
中南洲加勒比海地区有哪些美景和美食? - 叶洲的回答
如何体验到滑翔伞或滑翔机? - 叶洲的回答

相关小社区Live:
小社区 Live 入口 -- 走遍美国的名山大川

小社区 Live 入口 -- 发现欧洲之美,打造欧洲之旅

小社区 Live 入口 -- 关于旅行的一切

————————————
小社区专栏:肥嘟嘟走世界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走世界(feidudutravel)
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多图警告)5月刚从匹兹堡横穿自驾到加州 可以来分享下

我在CMU读master 由于我在的这个program(INI下的MSIT【无节操广告 强烈建议申ini的同学考虑一下这个program 性价比相当高】)是bi-costal的 先在匹兹堡的本部读一年 然后到silicon valley campus读完剩下的 所以会无端端多出一个没有回程的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横穿美国旅程 机智如我一眼看出这趟旅途这最适合自驾 于是在14秋季学期结束的时候拿到驾照并且买了辆二手凯美瑞 并且在繁忙的15春季学期中依然抽出时间苦练车技(我虽然在国内拿到了驾照 但是基本没怎么上过路=。=) 好在我天生机智 很快就熟练上路从容应对高速和local(求不砸鸡蛋。。。) 并且在4月的时候从匹兹堡开到水牛城去看大瀑布 来回将近450miles 经过这次的小长途 感觉对5月的横穿美国也是信心满满

同program里还有几个小伙伴也有同样的想法 其实早在14秋季学期的时候就跟一些人商量好了一起开 最终定下来的是我跟同学steven一起开我车 另外一对夫妻tony和shirly开他们的车 两辆车一起上路 行程大概是

day 1: Pittsburgh -> Chicago; 460 miles
day 2: Chicago tour
day 3: Chicago -> Gothenburg, NE (Penny的老家); 708 miles
day 4: Gothenburg -> Salt Lake City; 691 miles
day 5: Salt Lake City -> Grand Teton/Yellowstone; 321 miles
day 6&7: Yellowstone Park tour
day 8: Yellowstone -> Reno; 724 miles
day 9: Reno -> Bay Area; 251 miles

先展示一下整个行程 我们基本全程是沿着I-80在走 总共经过了11个州(从匹兹堡到俄亥俄会穿过West Virginia上面的一个小窄条 也算经过了=。=) I-80真是一个很神奇的州际高速 从纽约出发 一直连接到三番 连通东西海岸


day 1: Pittsburgh -> Chicago; 460 miles

第一天的行程不是很赶 早上10点多从匹兹堡出发 大概只要7个小时就到了芝加哥 而且算上时差 我们到芝加哥的时候才下午五六点 这天住在tony夫妻的一个朋友的house里 他们家非常非常非常炫酷 地下室有个游戏室 有桌球赛车座椅K房 后院很大 还能射箭!


出发前两辆车的合影 我跟steven开左边的凯美瑞 tony夫妇开右边的acura


匹兹堡的downtown 其实挺繁华的 现在想想还挺怀念匹兹堡这个小城市的 安静 特别适合放空


在朋友家后院射箭 这姿势和距离显然是摆拍 (捂脸逃

day 2: Chicago tour

第二天一天在芝加哥玩 说起来跟芝加哥这个城市也挺有缘的 来美国之后到的第一个城市 在这里先玩了几天办了个手机号 然后才去匹兹堡的 所以到现在 别人知道我手机号后都会奇怪的问一句 为什么是312开头的伊利诺伊号 时隔一年之后又来到这城市 其实挺感慨的 相比一年前刚到美国 什么都不懂 像个土鳖一样 去餐厅吃饭看个菜单都得半个小时查单词 在电梯里跟人寒暄几句都不会回应 而现在感觉就是一个全新的我

唔。。一不小心开启了感伤模式赶紧扯回来。。。芝加哥我认为有两个一定不能错过的东西 夜景和boat tour 芝加哥的夜景是全美前列的 不管你去willis tower还是john hancock observatory 请在太阳下山之后再上去 另外 willis tower有著名的突出的玻璃橱 你可以站在上面俯视地下的蚂蚁大小的汽车 而hancock上是倾斜的玻璃 人可以整个趴在上面 更激动的是 他是从竖直的状态开始慢慢往下倾斜 最大的角度能达到将近40度 非常非常刺激的体验

hancock上的倾斜玻璃 来自Tilted Observatory Suspends Tourists 1,000 Feet Above Chicago


willis tower上的skydeck 来自Willis Tower (Sears Tower) Skydeck Ledge

芝加哥还一个不能错过的就是他的boat tour 芝加哥就在密西根湖旁边 城市里面有河流 boat tour就是乘船先在河里欣赏沿岸的downtown的高楼和风景 然后再出到湖里飚一圈回来 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是 密西根湖水是沿湖所有城市的饮用水来源 而芝加哥曾经一度污染严重 城市里跟湖想通的河水非常脏 为了保护水源 芝加哥人民挖掘了运河 把河往原理湖水的方向引 并且在湖边设立了一道闸 保证湖水面比河水面高 这样开闸的时候河水就不会流到湖里


开闸时能看到的水面差 这时已经差距不大了 刚开闸那时相差非常大
【感觉好像又扯远了。。好了马上回到road trip】

day 3: Chicago -> Gothenburg, NE (Penny的老家); 708 miles


第三天行程非常长 基本上横穿了三个州 而且更惨的是中途在Iowa的一段路上发生了事故 全程堵车堵了快一个小时 导致那天开到酒店的时候就已经11点多(早上9点左右出发的) 非常累

day 4: Gothenburg -> Salt Lake City; 691 miles

第四天的行程最惊心动魄 刚离开nebraska进入怀俄明州的时候立刻开始下雨 雨势非常大 能见度很低 再加上经常有大货车 你在他右后方 他轮子带起的大水雾能让你立刻看不见当前车道前方的任何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赶紧超过这辆大货车 但是他看不见前方的情况你又不敢贸然加速 情况非常糟糕

然而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地势开始变高 气温骤降 雨倒是开始变小 只是慢慢变成了冰 然后就是大雪 五月天降大雪 那感觉实在酸爽 当时我还身穿短袖短裤 下来进休息站的时候整个人都晶晶亮透心凉




冲出雨雪区域后 冲向乌云的边缘

过了怀俄明州进入犹他州 周围的风景感觉就变了一个样 之前全是大片大片的平原 犹他里面开始有石头山了





day 5: Salt Lake City -> Grand Teton/Yellowstone; 321 miles
day 6&7: Yellowstone Park tour

在大提顿和黄石公园玩的时候天公作美 天气非常好 三天时间虽然短了点 但是该去的都去了 就差在那里camping 不过已经很满足了 在黄石公园玩的时候 晚上在酒店为了应景 还特意重温了一下2012。。

另外如果要去黄石玩 建议提前上黄石官网查看好有哪些路还没开 我们当时以为有条路是开着的 于是一路按着导航在公园里面走 想从西门出去到我们的酒店去 结果那条路还没开 当时已经傍晚 我们只能回头重找另外一条路 多走100多mile 而且是山路 好在当时我们前面有个带头大哥 他应该是本地人常走那条路 我们一直跟着他走 一路看着他在哪该减速在哪有弯 非常幸运







day 8: Yellowstone -> Reno; 724 miles

从黄石公园出发开到Reno 俗称小vegas 这一路也非常远 不过我们出发早 路上也没意外 而且正好进内华达州后进入了太平洋时间 多了一个小时 所以到酒店时还早 才晚上8点左右 就在reno downtown溜达了一下吃了个饭 过了人生中第一个25小时的生日



途中经过一个监狱 路边的牌子都在警告不要给人搭便车

day 9: Reno -> Bay Area; 251 miles

Finally last day of the trip! 从reno到加州非常近 所以我们出发的比较晚 到加州之后还能悠闲的吃个午饭慢悠悠的回家 不得不说 一进入加州之后 感觉路况非常吓人 高速上大家都是80mph的速度开着 前后车距竟然只有一个车位不到 需要非常集中注意 对于刚到的我们来说还需要时间来习惯一下(当然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堵到只有40mph的速度啊摔)


I-80高速在内华达州的最后一个出口 马上就进入加州啦!对了 虽然全程都是开I-80高速这条路 但是高速在每个州的出口编号都是独立的 横穿一个州的时候 刚进去是300甚至400+的出口 然后一路开到1号出口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 (编号是从东向西递增的)


终于到了加州 其实每个州的边界上都有类似的牌子 上面画有不同的图案 可惜前面的都错过了没拍下来


从匹兹堡出发到加州 全程共走了3637.5 miles 感谢steven和tony夫妇 一路互相照应聊天打趣玩耍 到现在经常会回想起路上的心情 很怀念那种带着全副身家在路上的感觉!有机会一定会再来长途road trip!

==== 我是妖娆的分隔线~~ ====

一路这么开下来 感觉自己的车技长进很多 再也不怕任何路况了 但是最大的收获知道应该怎么去跟车 通过路况来判断前车的行为 如果要做长途的road trip 作为还是驾驶新手的你最好找一个老司机开车带着你 你在后面跟着他走 熟悉不同的情况下怎么应对 例如到对向车道超车什么的。。 跟人车走还一个好处就是 可以不用看导航 也可以偶尔稍微走走神

另外就是 你这辆车一定要找人跟你一起轮流开 否则一天开下来真的很累很累 疲劳驾驶异常危险 午后一定要开车的话空调调冷些否则一定会犯困

住宿建议提前找好 到了就能直接入住 入住时贵重行李带到酒店里 然后尽量把车停在酒店门口前台能看到的地方 checkin的时候跟他问清楚把行李留车里是否合适 有没有发生过砸车偷窃的案件

ps 题主最好在国内多开开熟悉下手感 来美帝直接买车 没车会死
pps 辛苦整理了这么久的行程 给个赞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