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动态点评: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 提振国内光伏产业信心

匿名人员   2018-9-25 00:34   1511   0
事件: 8 月 31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称,将结束自 2013 年起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中欧光伏最低价格承诺协议(MIP)将在 9 月 3 日午夜正式结束。

欧盟于 2012 年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直接原因是以Solarworld 为首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 向欧盟委员会申诉指控中国光伏制造商存在倾销行为, 且得到中国政府补贴。 2013 年 6 月起欧盟开始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课征临时性反倾销税, 2013 年 12 月实施最低价格承诺协议(MIP),该项协议要求公司以高于最低限价价格销售太阳能光伏产品,且每年销售量须限制在一定配额内,协议外的厂商则需缴纳高额双反关税。 2015 年秋季,欧盟 Prosun 申请对欧盟委员会的承诺进行首次到期审查,导致 MIP 措施延期 18 个月,至今年 9 月 3 日。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制裁主要原因是:早期欧洲光伏制造业和下游需求市场均保持全球领先,随着中国光伏制造业发展迅速, 2011 年中国组件产能达 21GW,占据全球产能接近 60%。受到中国光伏低成本产品带来的市场竞争,欧洲以 Q-cells 的破产标志欧洲光伏制造业开始衰落, 随后欧洲多家大型光伏制造商如 Solon、 Conergy 等陆续破产。中国低成本光伏制造业冲击了欧盟光伏制造业,因此 Solarworld 同时在美国、欧洲申请对中国光伏制造业发起双反调查。

我们认为本次双反终止的原因包括: 1)欧洲光伏产业链变化较大, 光伏制造业持续衰落,但是下游装机市场需求处于复苏过程。 2017 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 8.61GW, 同比增长 28%; 2)由于欧盟各国用电成本较高,我国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可以实现用电侧平价上网,因此欧盟光伏意愿增强; 3)双反政策的背景下,销往欧洲的光伏组件价格影响了下游投资商的收益,同时欧洲光伏制造业基础大大弱化,双反带来的制造端收益已经小于电站终端的损失; 4) 中国光伏制造业布局海外产能, 击穿了欧盟设置的贸易保护壁垒, 双反税率及 MIP 已经形同虚设。

此次双反及 MIP 结束, 我们认为: 1)欧洲地区光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早期台湾厂商具备不受 MIP 限制的优势,双反终止后欧洲光伏产品将对产地没有限制, 国内厂商低成本优势凸显,预计台湾电池企业开工率将再次降低; 2)自双反及 MIP 以来,国内中小厂商无法布局海外产能退出欧洲市场。 531 新政后, 在国内继续受到一线厂商的挤压, 本次取消贸易壁垒, 中小光伏企业有望加入竞争,价格下降的空间更大; 3)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光伏龙头企业海外产能布局较少, 传统光伏巨头企业在海外产能布局多年,此次双反取消将加速行业龙头的更替速度。 4)东南亚地区虽属于低成本产能,但与国内新产能仍有差距。我们看好国内优质产能外海业务占比的迅速提升,推荐关注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风险提示: 欧洲光伏装机增速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力、国内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政策性风险、系统性风险。
查看PDF原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88507
帖子:1775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