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推动江苏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他们答记者问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8-20 21:42   5341   0

8月20日上午10时,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请问,江苏作为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下一步有什么新的贯彻落实举措?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 沈剑荣: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特别是近一阶段以来,取得了“四个方面”特别突出的成效:第一是“以人为本”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2023年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5%,高于全国近9个百分点,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除南京、苏州实行积分落户外,其他设区市全面施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第二是“以都市圈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明显优化。纵深推进“1+3”重点功能区战略,南京都市圈跨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健全,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步伐加快,全省21个县(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25个县(市)上榜“2024年中国百强县”名单,上榜数位居全国第一。第三是以“内涵提升”为特点的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创新动力、宜居魅力、安全韧性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设区市全覆盖,13个设区市均建成“千兆城市”。第四是以“双向赋能”为引擎的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7: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产业发展更加协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锡常接合片区探索形成两批49个典型案例。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了新部署新要求,最近国务院出台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我们在持续推动江苏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初步有五个方面的考虑,也是延续我们在城镇化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是结合当前城镇化中新出现的一些趋势和问题(提出的):


第一个方面是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进一步完善人口吸引政策,推动南京进一步优化积分落户政策,推动苏州市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应培尽培”,支持开展“订单式”培养,这方面苏州已全面展开。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兜底”性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随迁子女流入地受教育政策、“钱随人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第二个方面是增强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力。强化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支持南京建设国家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支持苏锡常对标国际化大都市区,探索多中心发展路径。同时,强化都市圈跨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圈、通勤圈、生活圈“三圈”共建共享。强化县城和小城镇支点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


第三个方面是夯实城镇化产业基础和人口支撑。增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促进中心-外围产业合理分工,建设一批国际性、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功能复合的创新街区和社区,强化城市就业功能。实施“一县一策”主导产业培育等行动,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研究制定全口径长周期的人口吸引政策,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在苏创业就业、举家定居,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势能。


第四个方面是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主要是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深入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和排水防涝工程,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绿色城市。同时,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改造路径。建设老年友好型、青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塑造城市独特人文魅力。


第五个方面是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鼓励城市资本投资农业领域,加速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此外,我们还将推动城市公共资源向乡村延伸,大力发展新乡村新业态,打造一批数字乡村、乡野硅谷、数字游民社区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新乡村。

当前江苏的“两重”“两新”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后续将如何推进实施?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季鸣:


我先回答“两重”方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重”建设,主要领导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进行研究部署。近一段时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突出系统谋划,积极做好“两重”项目的储备、上报和争取工作。目前,国家已下达今年前两批“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我省超过200个项目得到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主要集中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长江沿线高质量绿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粮食和重要物资储备设施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第三批“两重”项目也已完成组织,近期将予上报。在积极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同步研究配套改革举措、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已经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未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和专项基金。按照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总体部署,在推进苏南运河“三改二”等重点干线航道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内河电子航道图,实现全省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全覆盖,这样将会大力提升航道网服务效能。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对涉及我们江苏今后发展的战略性、长远性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扎实做好后续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动已落实项目的开工建设,促进项目早建设、早完工、早见效,坚持项目建设与配套改革相结合,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促进“两重”目标实现。这是“两重”方面的相关情况。



我再回答一下“两新”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5月份省政府印发了“两新”行动方案,13个设区市的行动方案和工业、建筑、市政、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等细分领域的行动方案也已颁布实施,初步形成了“1+N+13”的“两新”政策体系。目前,“两新”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3月份我省率先创新出台的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通过“免申直达”的方式,省市两级财政共贴息2个百分点,目前相关银行与企业签订了158个项目贷款合同,涉及设备购置的贷款262亿,已放款95亿。我这边还有一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设备更新方面,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19.2万台(套);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210部,更新电梯(含整机及零部件)1998余台;报废更新农机2.4万台(套),带动农机设备投资23.7亿元;更新供水、供热、供气管网1291公里;更新教育设备3.6万台(套),更新重点医疗设备765台(套)。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组织开展“苏新消费”系列活动,回收废旧汽车16.3万辆、家电260万台。在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方面,全省形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万余个、分拣中心近300个、集散交易中心10个。近期,国家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国债加力支持“两新”项目,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经营企业都一视同仁享受政策红利,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的增量资金,国家采取将资金切块给各省市、按照初步确定的支持范围实施补贴,我省实施细则将于近日推动出台,也大力推动了补贴资金直达快享,尽快让消费者得到收益。下一步,我们将对“两新”工作及时评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支持范围,加大分行业、分地区、分产品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力度,结合开学季、国庆、“双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消费活动,同时开设“12345”工作专线和线上专栏,加强政策解读,营造起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在此也希望广大企业家和消费者抓住机会,及时促进相关设备和消费品更新环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请问下一步有哪些贯彻落实的举措?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王荣飞:


开放是江苏鲜明的标识。我省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对外投资规模也处在全国第一方阵。江苏现有外资企业超过4.3万家,世界500强中有超过400家在江苏投资,外资企业一直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层面将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新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准入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我们将在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开放的部署和要求基础上,从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重大外资项目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外资服务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制度型开放方面。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16条和更大力度吸引外资33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落实制造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发挥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重大外资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强项目的服务推进和定期调度,及时回应外资企业关切。为加快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成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重点协调涉及国家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规划、环评、能耗、用地、用海及绿色能源配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实施。我省前期已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专班推进,在全国位居第一,对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化了优质企业发行外债的审核要求和流程,支持优质企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将及时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用足用好国家相关支持政策,支持区域内优质企业合理开展中长期外债融资,更加高效便利地统筹利用外债资金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完善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解决外资项目在投资落地、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支持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开展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解读和宣传,进一步提升办理效率。


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近年来,我委举办了境外投资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系列培训,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取得了很好效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引导优质企业稳妥进行海外布局,鼓励拥有优质境外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企业返程投资,助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入调研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和咨询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助企业更好了解国际投资规则和市场情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助力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这次全会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那么江苏对如何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什么考虑?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 耿瑛: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江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出政策、建机制、强调度、重清理”等方面积极作为。我们建立了江苏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接续出台重点工作和年度任务清单,修订招标投标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与多部门联合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2023年全省梳理政策文件15.4万份,修订、废止276份。江苏在基础设施、主体活力、营商环境等方面,具备率先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和优势,要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使命。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围绕“立”和“破”两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立的方面,着重完善制度规则。首先,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比如市场准入方面,贯彻落实“全国一张清单”,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其次,加强与国家制度规则相衔接,坚持“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不断完善有利于江苏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设计,推动《江苏省数据条例》《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等法规尽早出台。第三,紧扣关键环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推进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等机制不断健全,根据国家部署,探索建立多样化、符合数据要素特性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实现高效配置。


破的方面,着重破除障碍壁垒。健全完善长效排查机制,大力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工作,打破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坚持查线索、抓整改,坚决纠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坚决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携手沪浙皖,在科技创新、商贸流通、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加强联动合作,争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表率示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请问,江苏下一步将如何落实相关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又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季鸣: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在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绿色转型,在推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大家可以看到,“十四五”以来,我省GDP保持了5%以上的增长,但是单位GDP能耗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在稳步下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围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以及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实施方案和政策体系,制定相应的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制定低碳绿色导向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措施,通过创新金融、差别化价格和市场交易等手段,建立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完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淘汰落后,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同时建立健全省级能耗和碳排放监测感知体系,通过感知体系持续开展对各设区市、各行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建立基础数据库,为及时进行政策评估、下一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建立省级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全链条推动我省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建设、核算、标识认证和应用场景开发。先期主要聚焦电池、光伏和钢铁等三个行业开展碳足迹核算,打造一站式的全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目的是让企业隐藏碳排放显像化,通过平台,企业不但可以对自身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碳排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个环节碳排放是最多的,同时通过平台又可以让企业自己对照行业先进值和平均值,找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明确改进方向,助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督促指导城市、园区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低碳零碳园区,通过示范引领展现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四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社会营造低碳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让低碳绿色成为新的时尚。

近年来,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引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江苏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务实合作有哪些重点举措?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王荣飞: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亲自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大战略定位。十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引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设区市协同联动,深入实施“五大计划”,为绘好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贡献了江苏力量。


去年9月,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江苏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丁薛祥副总理亲自参会并致辞,有力促进了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23年底,江苏与共建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6%、累计超17万亿元。全省中欧(亚)班列开行线路24条,覆盖欧亚26个国家近80个站点。6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东道国纳税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6万个。累计与共建国家缔结友城148对,总数居全国前列。上半年,全省对共建国家进出口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比提升至44.6%;对共建国家新增对外投资项目数和中方协议投资额占比分别提升至56.3%和7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下一步共建“一带一路”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面向新征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锚定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进一步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夯实合作根基、拓展合作领域、打造合作亮点,坚定不移推动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


我们将努力夯实合作根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巩固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深化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持续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加快建设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积极开辟中欧班列新通道新线路,吸引更多共建国家企业来苏投资、参与中国大市场,支持江苏企业高水平“走出去”,高水平建设重点合作园区,发挥国际友城作用,密切丝路人文交流。


我们将大力拓展合作领域。稳步开展绿色、数字、创新、健康等新领域合作,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加快推进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物联网、5G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加快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持续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等品牌活动,加强对话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将聚力打造合作亮点。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强与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加快推动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支持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2.0升级版建设,提升标志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打造青年菁英、惠农减贫、健康同行、利民暖心等“小而美”项目品牌,提升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讲好江苏故事。

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梯次培育壮大是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着力点,想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总体谋划与具体举措?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 鄂有阳:


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是产业梯度培育升级壮大的必然过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推动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 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体统筹谋划、梯度联动推进,着力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建设“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又出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指导意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级分类培育。深入推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试点建设,打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8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精心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五五”规划,制订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专项规划,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


突出创新策源,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创新“5个100”行动,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46个技术方向部署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推动前沿技术应用及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建设。我们正在组织的省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共有266个创新团队与初创企业报名参赛,今天下午将举办决赛。还将发布年度未来产业高成长性企业名单,推进未来产业研究院和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成产品、生成企业、形成产业。


健全投入增长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硬核支撑。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向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首批14支共506亿元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产业专项基金,其中4支为未来产业天使基金。我们将进一步放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带动效应,吸引各类社会资本、优秀机构、头部企业共同参与,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不断壮大耐心资本,注重“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当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和一致行动,请问江苏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建设情况如何?对于像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又推出了哪些举措?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 卢先率:


“十四五”以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能源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推动新能源成为江苏能源发展的最主要增量。截至目前,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8080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相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还多,占全省总装机的41.1%,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格局已经初步呈现。


在风电领域,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299万千瓦,建成了沿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海上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投运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盐城、南通等风电产业园建设卓有成效。


在光伏发电领域,装机规模达到了5200万千瓦,布局了徐州采煤塌陷区、沿海滩涂等百万级大型光伏基地,国内最大的立体利用核电温排水区的2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已开工建设。推动内陆地区利用坑塘水面建设光伏与渔业养殖融合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近两年月均新增装机100万千瓦。省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约占全国半壁江山,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进一步巩固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名片。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江苏还将加快推进以海上风电为重点的风能资源高效利用,稳步迈向深远海,再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利用海上风电场建设海上光伏,在机场、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等开展分布式光伏融合创新,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助力低碳园区、工厂、港口建设需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积极布局氢能这一未来产业,打造多样化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总之,我们将着力构建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为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江苏新闻频道【新闻线索有奖征集?报料热线:025-83195110报料邮箱:jstvinews@163.com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编辑圆圆
关注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