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为啥降薪?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8-4 14:03   1275   0
165位基金经理离任、银行员工证实降薪……近几个月,从“降薪”到“限薪”再到“退薪”,金融圈薪酬话题甚嚣尘上。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165人,涉及9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系近9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离任名单中还有不少有影响力的公募“老将”。万得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同期,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72人、81人、84人、116人、127人、141人、136人、144人。
对于基金经理的离任原因,基金公司一般在公告中将其披露为“个人原因”。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7月2日对媒体表示,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较多,与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杨德龙认为,一方面,基金产品的规模与业绩下滑,基金经理考核压力加大,再加上受降薪等因素影响,部分基金经理选择主动离职,寻找新出路;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因考核不达标而被动离职。
5月10日,“平安银行员工当月绩效降薪”的消息引发关注。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有平安银行员工反映,其本人及所在部门当月绩效奖金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折”,且波及范围较广。除考核前10%绩效不打折之外,其余按不同梯次有不同程度的打折。
对此,有平安银行内部员工向媒体证实,降薪情况“确实存在”。还有员工表示,平安银行降薪的核心原因正是一季度业绩不佳导致整体的奖金包缩水。
值得一提的是,“过紧日子”的银行不止平安银行一家。有媒体统计,2023年,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的人均薪酬均有所下调。
还有媒体梳理称,2023年上市银行中有20家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在上市券商概念板块中,有29家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
此外,银行“反向讨薪”的名单也在不断拉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渤海银行、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等11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详细公布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累计“反向讨薪”金额近亿元。其中,“反向讨薪”总金额最高的是招商银行,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达4329万元,涉及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为4415人。
不仅如此,不少银行“反向讨薪”金额亦有明显增长。例如,渤海银行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2344万元,较2022年的1760万元增加约584万元;东莞农商行2023年绩效薪酬因故扣回金额合计172.8万元,较2022年的66万元增长1.6倍。
除公募、银行外,券商领域近年来降薪也很明显。
数据显示,2023年,在券商概念板块的57家公司中,共有29家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占比过半。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中金公司。该公司员工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116.42万元下降为2023年的70.04万元。
今年一季度,券商员工整体薪酬水平还在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券商板块的5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合计应付职工薪酬120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88亿元下滑约13.32%。
在此背后,一方面是金融行业近年来业绩普遍承压,部分头部银行、券商机构业绩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则与监管破除“金融精英论”的导向密切相关。
“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收入下降、压降运营成本、调降员工薪酬是正常现象。”一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前金融行业高薪的基础是快速增长的业绩,而业绩下滑,员工薪酬肯定会受影响。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金融行业降薪也与监管导向密切相关。
去年11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同时修订发布两份重磅自律规则——《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管理规则明确从业人员的禁止性行为要求,其中包括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败坏社会风气、违背公序良俗,奢靡炫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
去年3月24日,原银保监会在公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中提出,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将员工激励与机构长远发展更好结合起来。
同年2月,中纪委官网发布的文章提出,要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等行为。
中国商报综合自第一财经、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极目新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