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交易不是零和游戏?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7 16:19   5541   5
补充(以下假设在经济学上并不强,我觉得没有太大问题。答主可自行选择是否遵循如下假设):
1. 股票交易不考虑分红。
2. 不考虑交易成本。

一些分析点
1. 考虑市场信息完全或不完全。
2. 考虑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
--
改回原题目题主认为更加准确一些,希望各个答案能更加着重解释为何不是零和游戏,而不是做出基本判断。
--
『股票交易不是零和游戏』这一命题,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企业价值出发,都没有问题;但题主对于这个题目的大部分答案感到失望。有质疑这个命题的如果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欢迎写出,但是我不觉得知乎会欢迎直接喷问题然后也没有自己分析的答案。对于质疑为何不问『股票交易是不是零和游戏的』,欢迎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股票交易是零和游戏』。不同观点两个问题的分析我觉得比一个『是不是』的问题更加有效。
题主希望有更多答案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答案更加规范与学术一些,而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欢迎喷子。
--
FYI Zero-Sum Game Definition
另附不错的一篇文章(并不是paper)
http://www.bfsinvest.com/resources/investment-commentary/2003/3_2003.pdf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6:20:1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零和游戏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许多参与股票市场的人,都在说股票市场本身是一个零和游戏,你赚的钱就是别人亏的钱,双方都在进行着一件损人利已的事情,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或者说本身这个市场并没有创造价值,仅仅是一个资产转移的场所,那么真是这么回事儿吗?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那么你进入市场的初衷就会出现问题,你也很难赚到市场的钱。
针对以上说法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人们总是认为,股市上涨或下跌,会真的存在一个理由导致的一样。似是而非,但股市不是零和游戏,却是非常确定的事情。
我们来看零和游戏应该的样子,比如期货市场,如果用一张左右两列的记账表,记录市场上每一个交易者的持仓,多头在左空头在右,你会发现每一手多头合约都应对一手空头合约,每一笔交易,买一张多头合约其实都是从某个交易者手里买来的空头合约,合约价格上下变动一点,都意味着多空双方对应的盈亏。这张表汇总结果就是零,这才是真正的零和游戏。
而股市是什么样子的呢?股市不存在股票负数这么个东西,股票只是以正数存在于市场所有交易者账户上。这里我们暂且不谈融券做空,为了把问题简化。假设今天收盘每个股票都是10元为起点,明天开盘为20元,那么所有人都是赚钱的,反之如果开盘是5元,那么所有人都会亏钱,这里不存在你赚我赔这回事情。
也就是说,股市里,是存在都赚钱或都亏钱这回事情的。
那么有人会问,股票赚钱是赚谁的钱?我说其实是赚自己的钱,是赚你今天卖了比昨天买进更高的钱。同样,你亏钱,并不意味着必然这个市场存在以一一对应的交易者的盈利,你亏钱完全是因为你昨天买了高价,而今天以更低的价格卖掉,你是亏你自己的钱。
所以我在写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之前刷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股市不是零和游戏,你只是在和过去的自己作战。这句话我很喜欢,也感觉很有深意,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好好体会。
既然能清楚知道股市不是零和游戏,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呢?
其实市场本身自己是没有准确的定义,之所以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是我们自己给他戴上的高帽。
客观的说,股票市场有零和游戏的性质,但显然也不完全是这个性质,要看你如何来应对市场,或者说你打算做什么样的投资者,是短线,还是长线,是价值投资还是技术分析,这决定了股票市场的性质。
我认为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从交易过程的角度看是零和游戏。假设企业账面资产一万亿,它的市值也可能仅仅只有五千亿,如果没人买也没人卖,它就一直是五千亿的股价,人们交易股票就是很简单的按照股价交易,股票是以股价计价的,不是按账面资产,也不是按现金流或内涵价值等等计价,假设这家公司分红百分之五,股价也相应下跌百分之五,假设这家企业一直没有人买也没有人卖,那这家企业就算再优秀,它的股价也永远停留在五千亿市值的股价。所以如果不计算交易的相关税费,从交易的角度看,就是零和游戏,如果计算交易的税费请往下看。
第二种,从股市所有交易者的角度看是负和,把股市想成麻将馆就很好理解了,假设股民只有四个人,一个有钱人名字叫私募,另一个人叫国家队,其它二人叫散户a和散户b,只要这四个人坐在麻将馆里,暂且不论谁输谁赢,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每个人都需要给麻将馆包房费(辽宁这边叫桌钱),如果私募赢了,其它三个人都输了,在不考虑桌钱的情况下,是不是私募赢的钱刚好是三个人输的之和,股市也一样只要你在股市里玩了,交易了就要交税费,甚至得到公司分红了一年之内你交易了你也要交税,所以不管谁输谁赢,你都要交给这个局的设立者---国家税费。所以这是负和。
第三种,从国家发展经济的眼光,或者说从设立股市的初始目的看,是正和。雪球里都是聪明人,平时对财经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所以理解为什么是正和就不难了吧。上市公司有机会得到全体交易者的输血,即便是遭到抛售也是被曾经拥有过,实在不行就退市所以不存在吃亏,散户和机构都是为国家交税费做贡献,谁输谁赢就看个人的水平了,起码国家给你提供这个博弈的平台,你怕输可以不玩,没人强迫你,但你玩了你交点税费这很正常,去麻将馆你不也交桌钱吗。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同时在企业上市和全体交易者交易股票的过程中收取了相应的费用,这当然是正和。
文章最后和大家闲谈一下我自己对中国股市游戏规则的拙见

股市,以及类似的游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实映像,它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你自己,它会让你的人生更加成熟。如果你对股市有了了解后,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可以用股市来对应这些问题,你会发现原理居然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的事物都一样的,无论怎么变化,它们是同一个规则。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么看中国的股市,我个人看来,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说起来是照顾普通投资者,实际上是照顾大主力,也就是将社会闲散资金重新收集回来的工具,所以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还是只当作来这里玩玩,不要太当真的好,尤其是把身家都投入进去的,那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当然,有一种人即使不把身家投入到股市上,有其他机会,他也会投入到另外一个地方,这和人有关,只是股市给了个机会而已。要想在中国股市获得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进去,如果指望随随便便就从股市取点钱,实际上是懒惰的一种表现。如果将这个精力投入到另外一个行业,也许会做到行业的顶端,但不排除有人喜欢股市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不喜欢与人交往的生活,那把精力投入股市也没问题,股市毕竟也是一种行业。
成功没有偶然,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关注公众号:戊戌南一
一个擅长中短结合波段套利的掌舵手在这里,以后的股市道路,无论行情如何,我都会和你们一路同行。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6:20:2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不良行为矫正,交易心理疏导:-) 有帮助请点赞关注公号:巴赫交易论
对于“态度问题”来说,很多朋友是抱着“游戏”的心理来面对交易,在行为上过于随意缺乏自我约束:随时随地的主观判断、忽大忽小的仓位控制、宽窄不定的止损范围,并没有认识到交易本身是一项事业,反而当成闲暇之余可以发泄性格的窗口。



在我看来交易和做生意很像,比如创业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一)选择项目不能按自己的喜好来,要考虑自己的优势,以及这种优势能不能转化成利润
生意人没有喜好,只会考虑在什么行业里能兑现自己的“优势”

(二)任何赛道都有“先行者”,学习是必须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它的优势在哪,是否能复刻?失败的商业模式都源于什么问题,自己能否避免?
能做不能做,要对照前辈的经验考虑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三)辩证式思考,我能提供什么让对方难以拒绝? 对方看重、参考什么“指标”来决定选择?
我们必须要保证给出的东西对同行有竞争力,同时还必须得确保符合对方的胃口,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提高价格把利润做到最大化

(四)成本控制,损耗最可能出现在什么环节?哪个环节的成本能随着业务展开而出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起始成本、运作风险、容易在什么环节翻车......

(五)追随趋势避免内卷,尽量选择处于发展期的行业去分享持续变大的蛋糕,尽量避免选停滞期的行业因为这样就意味着新手得直面老手的挤兑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避免直接竞争,无可避免时要去细分另一个层面,错位竞争
如果我们把以上这几条创业重点翻译翻译,你会发现交易本身就是“浓缩”版的生意经,每一次的进出场就如同经历了一次创业过程。
(一)自己的性格优势是什么,对哪些走势规律比较了解,对于什么交易类型的底层逻辑理解比较深刻
兑现你的认知优势,在最擅长的事情上探索极限才能形成竞争力

(二)该在什么范围内学习以及向谁学习,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有什么共同点,如何把认知成果整合到应用之上?
各种技术概念让交易本身就极具广度,一味地发散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其实学习的本身就是琢磨三个问题:
(1)他的交易模式是什么?
(2)应用原理是什么,符不符合我自身优势?
(3)执行难度大不大,我来用能不能赚钱?
最高效的方式是直接在复盘软件上去复刻这个交易模式,然后用思维导图去归类各种细节特征,最后再去总结论证,这样我们才不会随便看一看就决定行与不行,靠浅薄的经验妄下定论。
相信我,走一遍严谨的流程你会收获非常非常多的东西,毕竟很多事没有落地实践我们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还有细节问题都所知甚少,只是看见了个皮毛,顶多知道人家是什么交易类型,但对“模式”本身的了解是极不完善的,

(三) 我对比普通散户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什么类型的交易者在市场里会更具生存优势?
什么是竞争优势,比的是耐心、韧性、自律更需要比的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生存优势,比的是一致性、对系统的执行程度,回撤期的风险控制

(四)控制风险永远是交易的核心命题,在你追逐机会之前得先考虑你可能会承受哪些方面的风险,我认为大概可以归为三类:单笔亏损风险、回撤崩溃风险、执行脱节风险。
单笔亏损风险也就是止损,是操作一次交易机会所承担的试错成本,之后结合价格目标去评估风险/回报或者说盈亏比,对于大多数交易者而言1:3能实现盈亏平衡,1:5以上是理想目标(泛指趋势交易)
当有些朋友知道盈亏比的重要性之后,他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止损严格,止盈宽松,盈利目标一个比一个远大,利润回吐也一个比一个惨。
其实衡量盈亏比不光要计较止损止盈位置,更重要的是评估市场波动性,考虑本次交易的成功概率——走势维持目前力度的概率有多大,我们设置的止盈有多大的希望到达。
回撤崩溃风险指的是,不要高估自己对于风险的耐受能力,一旦进入回撤期随着连损次数的递增,我们的交易状态(信心、情绪、纪律)会崩溃式下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账户-20%是警戒线,-40%是生命线,守不住爆仓就是咫尺之遥。
执行脱节风险,有时候我们应该避免“自我归因”的问题,比如:策略执行差劲——一定是我心态差,不够机械; 策略信号杂乱冲突——一定是我认知不够深刻,没能全部跟随。
其实大部分策略效益不行,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策略本身细化程度不够
要么是前置过滤条件缺失,要么是多种逻辑相悖的操作模式强行捏合到一块了,总结出来的交易系统那是给“神仙”用的,充斥着很多模糊定性和临盘反应的环节,但是却没有想过,事前理性都拿捏不住的市况,临盘靠直觉能正确反应?只怕会更加失控吧。
实际上,我们建立系统必须要低估自己的执行能力,不理想的市况要列举,不能做的图形要归类, 容易犯的错误直接从避免该类型的操作来消除,说白了,把系统的执行者想象成一个易于情绪化的“傻瓜”

(五)震荡是闭合环境下的充分竞争,因为支阻结构明确形成技术共识之后,参与者大多都是在结合“参考系”的前提下来判断价格走向,那么此时你有分析优势吗?没有,因为图表走势是明确且公开的,大家所见所想基本一致。
因此短线交易很难,难在这个级别的内参与者,他们的决策方式有共同性(支阻参照)当你的预判和大众共识相接近的时候,就很难出现高利润的机会,都想做赢家谁来当输家?
相反趋势背景就对我们有利得多,本身波动处于扩张期随着趋势运行脱离前期的结构范围,大多数人会有陌生感,恐惧波动性,错误的认为“当前价格已经涨的够高/够低” “不清仓的话万一回调就......”
心理偏差会驱使大多数人放弃自己的仓位,对价格幅度想象力不足导致信心不稳,怀疑趋势能否持续导致执行力下降
此时老手的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就会随着时间显现,经历过非常规的波动才会对极端趋势有所了解,在大家都怀疑策略是否有效的情况下坚定执行才会创造优势。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随着退出的人数越来越多,坚持到最后的人会赢者通杀,利用技术来概况反人性的交易策略,是成功之道。
总结而言,很多人认为交易很难,就是因为在市场中一买一卖的过程被成百上千倍的缩短了,留给人衡量得失的时间太短,留给人自省纠错的机会太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一两个月去调研琢磨一个计划,但在交易中可能犹豫几分钟点位就跑没了。
同时很多新手交易者,他们对于“交易”的认知就不够理性,不像是当成一个职业来对待,更像是当成一个“策略游戏”来玩的,不喜欢思考底层逻辑,更喜欢形式上的应对手法,学一两个指标就以为自己能稳定盈利了。
让自己有危机感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优秀的人,他在什么行业里都比普通人强,因为“保持优秀”会养成一种竞争惯性,同时一个才疏意广的人他在任何行业的表现都会拉低,回归“普通人”的平庸本质。
这个真相残酷吗?残酷,从某个角度说,你在生活中是什么人,在职业表现中就可能会是什么人,很难换个赛道就脱胎换骨了
虽然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但事实确实如此,如果你想要开启一项新的事业,最好从认清它的从业难度开始,端正一下自己的态度

当然,可怕的不是把交易当成游戏,而是想要在“游戏”中获得刺激的同时,赚到专业级的暴利
不良行为矫正,交易心理疏导:-) 有帮助请点赞关注公号:巴赫交易论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6:21: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炒股是零和游戏。

首先保证不亏钱,你就赚钱了,这是王道。
想做不亏钱的股民,严格来说必须经历两轮牛熊,也就是说15年以上的不间断的炒股经历。
其次,有必要的金融和经济学基础,科班的教育还是很有帮助的,推荐大学基础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三要学会控制欲望,这个很难,但必须做到。
在大势上要克服贪婪和恐惧,在操作上要克服高频交易的冲动和不服输的赌徒心理,我过去三年在股灾的情况下,实现了6倍的收益,以上是心得。
股市只要万分之一的人成功。散户就是用来做韭菜的,主力就是来割韭菜的。
因为从制度设计来说,主力拥有做空和对冲工具,散户没有。
从操纵手段来说,涨跌停限制,对主力控盘是天然保护,而散户是空手裸奔。
从交易信息来说,主力内幕交易盛行,散户被动跟风。从规则来说,主力可以随意更改规则比如熔断。
从筹码成本来说,主力可以通过一级市场和定增获得廉价筹码,散户只能溢价购买。
所以散户必输。有些散户迷信技术分析,我也算短线高手,虽然技术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股市技能,但必须建立在趋势判断能力和估值分析能力之上,也就是说涨跌的趋势看错了和买了昂贵的股票,技术分析能力再强也避免不了亏损。
技术分析能力的核心是风险控制,自我纠错功能,股票运行一旦达到预设的信号,坚决执行纪律。
因此风险控制能力是核心技能。
股市亏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为此倾家荡产。
赌徒心理的大忌。你既然买了一个股票就是看好,也是觉得价格合适,若持续下跌,就意味着之前所有看多逻辑都被证伪。
是判断错了。因此必须进行纠错。
死扛不是办法,是赌气。
是否需要割肉,何时割肉,还是要根据价值判断。
我爱好炒股,爱好是最大的老师。炒股让我实现了财富自由,16岁高中一年级,90年代中,我就开始在寒暑假在交易所看大屏幕买卖股票,起步资金父母给的3000元,从此后,股市成为最大的爱好,从未离开,直到进入大学学习经济类专业,与其他同学不同,也是以炒股的思考来学习专业。
经历了三轮牛熊后,父母因为炒股赔掉了家底。
而我从05年开始为父母报仇血恨。
05年到08年,实现10倍收益,主要盈利来源炒st股。
风险控制能力变强,在530暴跌的上午清仓,躲过6个满仓跌停。
从13年底开始倾家荡产埋伏证券股和分级基金,并把融资杠杆加到最大,取得预期3倍收益后,按计划于15年初清仓。
当时很多朋友笑我胆小。
其实这是风险控制能力的差距。
等待了半年后,终于欣喜的等来了预计的股灾崩盘。
7月7日下午两点半,3400点位置,跌停板上满仓加满融再此抄底医药股。
7月8日之后收获连续满仓加满融将近5个涨停。
至此,13年开始这轮股灾收益6倍,然后卖出股票全部买入街铺,租金已经能让轻松我财务自由。
也是因为我知道此后将股市熊市漫漫,散户将尸横遍野,学会离开和耐心等待也是股市最重要的能力。
文章来瞄股网:小股
原文链接:股票交易是零和游戏吗?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6:21:1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股市不是零和博弈,它是市场经济的脊梁。股市不只为企业融资,也为国民资产定价。股市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也是劳动转化为财富的桥梁。企业通过股市而资本化,从而释放价值。投资者可通过股市化解通胀风险,获得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回报。在发达国家大量发行货币、各国股市水涨船高的情况下,发展股票市场是寻求相对价格,保持国民资产价值的必要途径之一。
股票在卖掉之前确实只有账面盈利,金融证券中除了货币之外都是如此,但它们至少代表了可兑换的盈利。货币确实有确定的直接购买力,但货币代表的是因通胀而确定会减值的价值。同所有投资一样,持有股票是有风险的。因为有风险,投资才有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回报,投资者才不断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估。投资者的交易反过来迫使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企业上市会释放价值,传统经济学对此可能不理解。按照国际标准来创立和管理企业,企业就具有投资者可以信赖的提供回报的能力,这种能力本身就是财富。中国各大银行在上市之前,很少被经济学家看好。
发展经济并不只是解决眼前就业问题和保持经济发展速度,更是国民经济成长的过程。生物发展的成果积累在基因里,经济发展的成果积累在企业和知识产权中。股市迫使上市企业管理者不断吸收和巩固新技术和新理念。我们今天讲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创业和创新不但需要从股市中融资,而且需要通过股市将创业和创新的成果凝聚起来和传承下去。
上市公司股价最终取决于公司为投资者提供回报的能力。中国企业的起步水平整体上相对较低,有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中国企业在为投资者提供回报方面占有独到的先机。再加上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的估值特别是蓝筹股的估值,没有理由低于国际上的同等企业。事实上,根据MSCI发达国家指数和新兴国家指数的比较,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之外,发达国家企业的估值从1995年以来始终高于新兴国家。中国政府近期各项全面深化改革和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提高了国内投资者的信心。中国上市企业理应具有为投资者提供与在其他市场的企业相等回报的能力。这也许是国内股市估值最近迅速向国际股市估值水平靠近的根本原因。
国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股市的渠道目前还非常有限。国际经验是,同对国外投资者参与有限制的股市相比,有国外投资者充分参与的股市,对企业估值的水平普遍要高。例如,日本股市中有一半资本来自国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制的健全,国外投资者会加大参与国内股市的力度,国内企业的估值也会更加趋于合理。
股市并不是被动的经济风向标,股市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源。是经济指标好了才值得向企业投资,还是企业发展了经济指标才会好,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市盈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能动指标——企业集资时市盈率提高,企业扩大生产后市盈率降低。
在美国,股市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企业利用量宽政策提供的廉价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因此,美国股市估值虽然整体偏高,但市盈率仍在合理范围。股市如果长期低迷,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银行提高贷款利率,社会资金从股市流向银行,企业成长将进一步萎缩。今天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和产品的轮转周期越来越短,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在低迷的股市里,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在股市里,交易者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既是盈利的追逐者,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因此,对股市性质的理解可以直接影响股市性质的形成。股市中有三类交易者:博弈者、投机者和投资者。博弈者靠股价的短期波动获利;投机者靠对股票或市场运动方向的预测获利;投资者靠企业自身的发展获利。把股市解释为零和博弈,会把天然应当成为投资者的小股民带入博弈者的群体。
把股市解释为零和博弈,是无视企业的价值,鼓励交易者把股票作为筹码。在这种观念笼罩下的股市里,羊群东冲西撞,股价暴跌暴涨,股市上涨的动力被曲解,股市下跌的压力被夸大。知识、信息和技术处于劣势的小交易者在股价的跌宕中被反复宰割。
把股市看作零和博弈,根子里还是货币本位观。在这种观念里,货币是财富的载体,现金流入股市,是为了博弈一把。赚了钱再回到现金。现代社会的进步在发达国家已经颠覆了这种落后的金融观。货币是必定要贬值的,资产才能吸收社会创造的财富而不断增值。如果资产是财富的蓄水池,现金只是规避风险或调整投资的工具,那么股市就不可能是零和博弈。
因此,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要引导投资者正确对待风险,首先要端正对股市的看法。股市零和博弈论是对股市性质的一种错误诠释。大G哥不经常在此论坛 更多股票资讯交流可关注公众号 万投圈 分享更多有价值的股市。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6:22:16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你当投资就不是零和,你当投机就是零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