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上有名的文物流传至今?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7 10:15   4574   5
想知道有哪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物件至今我们还能见到。越王勾践剑我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0:15:35 发帖IP地址来自 云南

2003年夏, 河南钓鱼人在洹河钓到个锈迹斑斑,3斤多重的怪物,后来被文物部门收购,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晚商时期的“作册般青铜鼋”是罕见的稀世珍宝!
        青铜鼋背甲嵌矢四支,铸铭文4行33字,记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铭文所记正与器像和历史资料吻合。


”作册般"是商代晚年史官,作册是官职,随侍皇帝身边,负责把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刻录在竹简上,编制史册,所以叫“作册”,类似汉武帝时的“太史公”,般是名字,古人习惯把人名与官职或职业连在一起称呼,就像李连英曾被叫做“皮硝李”,北京北海的烤肉店被叫做“烤肉宛”差不多。以作册命名的商代青铜器还有”作册般鼎“”作册般甗 “,(甗 yǎn蒸食器,分上下两部分甑和鬲)  。   

附”隐公矢鱼于棠“原文: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 夏苗 秋獮 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矢鱼于棠 辛酉秋因如鄱阳,阅《三十六家春秋解》若注“矢鱼于棠”虽累数说 不透。皆以矢为观,非也。使其以矢为观,当时何不直书其事?而乃云云若是?盖有深意存焉。余尝谓矢者射也。正周礼所谓矢其鱼鳖而食之是也. 推而上之,若皋陶矢厥谟亦射义也.释书者类训直又非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乃诗人比喻之辞。故可以云直。若书之矢谟,春秋之矢鱼,皆出于任意而为之,故可以云射.自 皋陶有矢谟之说.而后董仲舒有射策之文.君子于此可以意推.不可以例观也.
                                               (见《说郛卷十.子俞子. 萤雪丛说.卷上》)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0:15:5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看其他回答说的都是中国的,那这个回答就说下西方从罗马帝国传下来的一系列传国圣器吧。326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亲自去往耶路撒冷,组织数千人在耶路撒冷古城和橄榄山进行了西方史上第一次系统性的大规模考古挖掘工作,这次挖掘持续两年,出土了一系列与耶稣受难有关的圣器——真十字架,穿刺耶稣基督身体的圣钉,荆棘王冠,绑在耶稣基督脖颈上的铁链,圣裹尸布,圣矛,耶稣基督受难时右手拿的芦苇杆,耶稣受难时的凉鞋在墓中留下的痕迹与耶稣的墓碑残片。海伦娜将这些圣物都带回了君士坦丁堡,并在耶路撒冷圣墓的发现地修建了圣墓大教堂。此后这些圣物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传国圣器.
这些圣器中,真十字架经常被皇帝带着游街,或亲临现场打仗,直到620年左右被波斯缴获,后被归还给希拉克略皇帝。耶路撒冷很快被崛起的阿拉伯人攻占,真十字架就一直留在耶路撒冷,直到十字军到来。1187年,耶路撒冷国王居伊·德·吕西尼昂把真十字架带上前线,在哈丁之角战役全军覆没,真十字架自此被缴获,此后失踪。圣钉发现了很多个,一个被嵌入君士坦丁大帝的马鞍,一个被嵌入罗马皇帝的战盔,一个被收藏在君士坦丁堡法罗斯圣母教堂,后被掳至巴黎sainte chapelle,大革命期间失踪,一个被嵌入伦巴第王国王冠,一个嵌入米兰大教堂拱顶,剩下的被分割成许多部分,散落欧洲各地。
此外其他许多的耶稣受难圣物,包括著名的圣矛,圣海绵,圣袍,圣裹尸布,圣链,圣鞋遗迹等皆被东罗马皇帝历代收藏,藏在著名的法罗斯圣母教堂(Theotokos tou Pharou)。拜占庭皇宫的藏品随着拜占庭历史的进展日益扩充,包括摩西之杖,埃利亚之袍,亚伯拉罕之卓,萨缪尔之角,所罗门之座,君士坦丁之盔和著名的埃德萨圣象(Mandylion)。此圣象的存在自4世纪以来就有大量记载印证,据说在耶稣时期,埃德萨当地的叙利亚国王生了病,希望耶稣能救治他,耶稣派遣一个门徒到埃德萨,这个门徒画了一张画,这张画的力量便把国王的病治好了。这幅画的神力被晚期古典的作家反复赞颂,544年,这幅画的力量帮助埃德萨抵抗住了波斯的进攻。此后这幅画被移至君士坦丁堡,多次庇佑拜占庭取得军事胜利,是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圣物之一。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法罗斯圣母教堂所有的新约圣物(耶稣受难圣物和Mandylion)都被掠至巴黎,被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供奉于新建的皇家礼拜堂(Sainte Chapelle)内(这个教堂玩过AC大革命的一定都爬过)。法国大革命时,Sainte Chapelle被洗劫,对面的巴黎圣母院被改名为“哲学圣殿”,圣坛被改名为“致哲学”,圣矛,Mandylion和圣海绵等新约圣器全被焚毁了。Mandylion本画已经不见了,但今天俄罗斯有很多教堂供奉着它的模本。



Archeiropoeita(Mandylion),诺夫哥罗德大教堂



伦巴第铁王冠,蒙扎大教堂

今天现存的海伦娜挖出的传国圣器包括:

  • 荆棘王冠。1204年被从君士坦丁堡法罗斯圣母教堂掳至巴黎,法国大革命时没有被破坏,被移交巴黎图书馆保存。1801年被拿破仑奉还予教会。荆棘王冠直到今天仍是法国最重要的传国珍宝之一,巴黎圣母院失火时,荆棘王冠被救火队员抱出,没有受损,现在在卢浮宫偶尔展出。



荆棘王冠,卢浮宫

2. “拿撒勒人耶稣,以色列之王”木牌。此牌是罗马教会最重要的圣器之一,可能也是为数不多的与耶稣受难有关的真品遗迹。海伦娜在耶路撒冷考古挖掘后将它带至罗马,现代的多次考古研究都认为此牌为公元1世纪真品,最晚不晚于3世纪。此牌现在存于罗马耶路撒冷圣十字大教堂。牌上写着: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




3. 摩西之杖。一个木杖,一直存于君士坦丁堡,即使是拉丁人也没把他和其他旧约圣器(如亚伯拉罕之卓。。。)带走。现在被供奉在伊斯坦布尔托普卡皮宫。此外君士坦丁堡其他的旧约圣器也都在托普卡皮宫对观众展出。



摩西之杖,托普卡皮宫

托普卡皮宫除了拜占庭留下的这些旧约圣器外,还展出着一系列先知留下的圣器,包括:



先知之弓



先知之剑



克尔白天房之钥

这些先知遗物是倭马亚和阿巴斯哈里发的传国圣器,在奥斯曼征服阿拉伯半岛后,被献给奥斯曼皇帝,与拜占庭留下的旧约圣物一道供奉在托普卡皮宫,由于有明确的历代传承记载,这些先知圣物的真实性还是较旧约圣物高的。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0:16:5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来说说东汉的“熹平石经”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来,儒学成为寒门学士进阶的途径。但在当时,印刷术尚未发明,造纸术又还不发达,儒家经典的传播全靠传抄。

而传抄的过程,又很容易出错。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熹平石经应运而生。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这就是国家发布的统一教材。

东汉 灵帝熹平年间,朝廷命大儒蔡邕将儒学七书(《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公羊传》)抄刻成石书——从开刻到成碑,这项工程前后花了8年时间,当中进行了大量的考据、校对与文本统一工作。最后,共成碑46块,总计超20万字。每块碑高3米余,宽1米多,立于洛阳太学之外。

碑成之日,天下轰动。据史书记载,“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但这些石碑的命运却颇为坎坷。

碑成后的第二年即爆发 黄巾之乱,再后面的历史,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董卓乱政、群雄讨董卓了。而董卓在撤离洛阳前,烧毁了洛阳宫庙。石碑的具体损毁情况不详,但据史料记载,到几十年后 曹丕 当皇帝时,石经已经需要修补了。

这还不是终点,其后,这些石经又饱经动乱摧残。

西晋有著名的索靖“铜驼荆棘”之叹:时人索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熹平石经的遭遇亦然。

西晋 晋怀帝年间,因永嘉之乱(公元310年),太学遭战火侵袭,石经亦不能幸免——史记漫灭,我们已经无法得知石经具体遭遇了什么不幸,但联想到一百多年前董卓毁洛阳的历史,也可知大概。

180多年过去后,北魏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九月二十四日,孝文帝拓跋宏曾至太学,观摩了这些石经。到他那会儿,这些石经已经是三百年前的老物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孝文帝此次观石经,有重大的象征意义。此后不久,北魏的汉化改革就将正式拉开帷幕。接受汉人的典章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熹平石经这样的文化遗产,孝文帝的推崇自不待言。

在一定意义上,这才是中原文化的传国玉玺。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能让这些石经免受损毁。仅仅在孝文帝身后二十年,洛阳城内大建佛寺,石经被磨平用做材料者就不可胜数——这些佛寺,又将在十几年后的河阴之变中沦为废墟。

你可能听说过《洛阳伽蓝记》这本书,又或者,听过那首有名的《烟花易冷》,“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那块石板,很可能就是出自于东汉大儒蔡邕之手的熹平石经。

此时,它已经360岁了。

又过了几十年,北魏 分裂为 东魏西魏。东魏迁都邺城,为标榜正统,将石经由水路迁往邺城,结果半道船覆,大约一半的石经落入水中。

北齐 曾对尚存的石经做过短暂的保护——东魏变成了北齐,北齐不久后又被北周所灭。北周 时,由于宣帝下诏 “徙邺城之石经回洛阳 ”,这些石经又经历了一次长途搬运。据史料记载,“(石经)时为军人破毁,至有窃载还邺都者,船坏,没溺不胜其众也 ,其后得者,尽破为桥基。

待到 隋朝 统一后,这些石经又被运到了都城大兴。因为反复的迁徙,石经所刻文字早已模糊不清,甚至于磨灭殆尽。而且,这次迁移,也不是基于文化的作用——为营建新城,这些石经是被用作柱子的基石。

等到 唐初 魏征去搜集时,这些石经已经被破坏殆尽,“十不存一”。

以来,间或发现部分残片。到目前,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分别收藏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碑林 、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等处,并有一部分流散国外或私人手中。

你下次去这些博物馆时,不妨花些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仅存的残片。它们的名声虽然不是那么显赫,但你要知道,这些残片真正亲历过我们史书上所说的那些世事兴衰。

曹操见过它们,
司马懿见过它们,
北魏孝文帝元宏见过它们,
隋文帝杨坚见过它们,
唐太宗李世民见过它们。

从公元183年,至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以上,节选自以下文章的番外:
云州远秋月,洛上开龙门

个人公号:喻以流年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0:17: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一些日本的
东山御物,是对足利将军家所收藏的宝物的称呼,东山御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收藏了很多中国宋、元、明时代的艺术品。足利将军们喜欢收藏中国的艺术品,尤其是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非常喜欢中国的艺术品,尤其很仰慕北宋皇帝·宋徽宗。
战国乱世来临后,东山御物大量流散到民间,在大名、寺社、堺的豪商等人里不断转手,有一部分被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用于赏赐,现在很多被指定为国宝,收藏在各种博物馆、寺社里。
东山御物流散到民间后得到了各种群体的重视,名声也很大,因此符合题主的“历史上有名”的条件。现在的东山御物都是传承下来的,不是出土物,因此也符合题主的“流传至今”的条件。

东山御物里的中国画作最著名的是《桃鸠图》,26岁的宋徽宗所作。
足利义满对于他看重的画作,会在画作上盖上印章“天山”或“道有”,这幅《桃鸠图》也被他盖上了“天山”印章,在雎鸠的尾部下方。



《桃鸠图》 宋徽宗·御绘

《桃鸠图》在日本作为宋徽宗的代表作品广为人知,江户时代的画家狩野常信、老中松平定信均临摹过此画。

在东山御物里,与《桃鸠图》并列的“四季山水图”,其中“春”、“秋”、“冬”传为宋徽宗笔。很遗憾的是春已经遗失。“夏”传为元代的画家·胡直中笔。



东山御物里的其他画作



《鸭图》 传·宋徽宗·御绘 五岛美术馆·藏



《茉莉花图》 传·赵昌·绘(北宋) 常盘山文库·藏

接下来说说东山御物里的茶具
唐物肩冲茶入  铭初花(以下简称初花肩冲),在茶道里属于“大名物”,关于其分类详细见本文的茶具篇。
初花肩冲,天下三肩冲之一,传说是杨贵妃的油壶,出自宋代的福建地区。成为足利将军家宝后,几经转手,为织田信长所有,后被信长赏赐给继承者·织田信忠,本能寺之变后流出,几经转手,为德川家康所有,羽柴秀吉贱岳战役大胜后,家康将其献上,丰臣秀吉薨后,为宇喜多秀家所有,关原合战后,为家康所有。大阪之阵后,家康将其赐给松平忠直(结城秀康之子),忠直被改易后,为松平光长所有,光长因越后骚动被改易后,为养子松平宣富所有,宣富成为津山藩主后,将其作为献礼献给了幕府,现为德川宗家所有,是德川宗家的至宝。





其他茶具



玳被盞·鸞天目 南宋時代 三井記念美術館





其他的东山御物还有南宋的銅花瓶、青磁花瓶、青磁香炉、茶壺、茶入;南宋到明代の堆黒犀皮堆朱的漆器;高丽王国的绘画;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等


部分东山御物名单:

茶具:
唐物大海茶入 銘打曇大海 南宋時代
建盞 林原美術館 南宋時代

文具及日用品:
古銅鴨香炉 南宋時代
樹下人物文螺鈿長盆
青磁蓮池水禽文硯屏
蓮霊芝文堆黒筆
樹下人物文堆朱筆
古銅雨龍形筆架
古銅雨龍形文鎮
古銅鳥形水注
紫石卦算
雨龍透彫刀子
青磁小花瓶  2瓶

画作:
《秋野牧牛図》(伝)閻次平 泉屋博古館
《高士探梅図》(伝)馬遠 岡山県立美術館
《採芝図》(伝)馬遠 岡山県立美術館
《山水図》(伝)米友仁(米芾之子)
《梅花小禽図》(伝)馬麟 五島美術館
《風雨山水図》(伝)馬遠 静嘉堂文庫美術館
《松下眺望図》(伝)夏珪 鹿苑寺
《豊干図》(伝)梁楷
《寒山拾得図》(伝)馬麟
《六祖截竹図》 梁楷 東京国立博物館
《六祖破経図》(伝)梁楷 三井記念美術館
《六祖図(伝)梁楷 正木美術館
《鷺図(伝)梁楷 MOA美術館
《老子図》 牧谿 岡山県立美術館
《叭々鳥図》(伝)牧谿 MOA美術館
《十六羅漢図》より 第十一 囉怙羅尊者、第十六 注荼半託迦尊者 陸信忠 相国寺
《対月図》 (伝)张耒 五島美術館
《羅漢図》 蔡山
《水月観音図》(伝)呉道子
《芙蓉図》(伝)周文 室町時代 正木美術館
《蓮図》 能阿弥 室町時代 正木美術館
《足利義満像》 室町時代 鹿苑寺
《琴棋書画図屏風》 室町時代 小栗宗継


在茶道的世界里,对于宝物茶具有一种品级,即大名物、名物、中兴名物。
大名物指千利休时代以前的茶具,名物指千利休时代的茶物,中兴名物指小堀远州所指定的茶具。前面提到的德川家至宝“初花肩冲”属于“大名物”。
说一个大名物·九十九发茄子,也符合“历史上有名”与“流传至今”的条件。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吧,松永久秀献给织田信长的礼品。
最初为足利义满所有,几经转手,被松永久秀以一千贯购买,后来献给了织田信长。本能寺之变时,九十九发茄子茄子遭受火灾,但还是幸存了下来,只是光泽不再,被人捡出,献给了秀吉,秀吉因其光泽不再而不喜欢了,就将其转赠给了有马则赖,则赖去世后,九十九发茄子回到了大坂城,然后…… 遇上了大坂之阵,又受灾祸,之后,被藤重藤元捡出来,藤元将其修好,修好后,家康大喜,将其赐给了藤元,后来一直在藤重家里传承,1876年,为岩崎弥之助(三菱2代目总裁)所有,现收藏在静嘉堂文库。



九十九发茄子

更多的茶具宝物请浏览这个链接:
名物茶入INDX

最后说个,柳营御物、柳营会
柳营御物是对德川将军家收藏宝物的称呼,柳营是幕府的别称。
柳营会是藩主旗本后裔组织的以德川宗家为中心的亲睦会。
柳营会每年会举办柳营茶会,柳营茶会由四个武家茶道流派召开,分别是御家流(平藩藩主安藤家),小堀远州流、石州流伊佐派、鎮信流(平户藩藩主松浦家)
一个茶会的举办少不了一副挂轴,柳营会每年的茶会挂轴都是从德川宗家借来的德川历代将军收藏的宝物

2017年,第31回柳营茶会,墙上的挂轴是德川家康公画的《大黑天图》,左边女性是石川流伊佐派家元夫人



柳营会聚会照片,中下小图里前面三个是德川宗家一家三口,幸子、恒孝(当家)、家广



历代柳营茶会的挂轴:

第1回    昭和60年5月3日 (日)    於:東京台東区 浅草寺(塔頭)伝法院
柳営御物 お軸 家康公と豊臣秀吉の色紙、織田信長の短冊を一つにした

第2回 昭和63年5月29日 (日)   於:東京新宿 新宿御苑楽羽亭
柳営御物 掛け軸 「定家卿歌切」

第3回 平成元年3月12日(日)    於:靖国神社神苑茶
柳営御物 徳川家康公御筆の掛け軸 「花鳥風月」

第4回 平成2年4月29日(日)    於:東京青山 梅窓院 (旗本青山家菩提寺)
柳営御物 御軸 「徳川家康公ご尊像」

第5回 平成3年4月11日(日)     於:東京青山 梅窓院 (旗本青山家菩提寺)
柳営御物 御軸 四代将軍家綱公御筆 「春之歌」

第6回 平成 4年3月29日(日)   於:東京台東区 浅草寺(塔頭)伝法院
柳営御物 御軸 徳川家康公御筆 「花鳥風月」

第7回 平成 5年3月7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四代将軍家綱公御筆「鶏図」御軸 

第8回 平成 6年10月29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八代将軍吉宗公御筆 「山水之図」

第9回 平成 7年3月5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御軸 八代将軍吉宗公御筆 「蕪之図」

第10回 平成8年6月2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御軸 桂昌院様(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之母)御筆 色紙 
「年をへて生ひそふ竹の枝しけみしけくそ千代のかけはみける」

第11回 平成9円6月1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御軸 四代将軍家綱公筆によるお軸 「だるまの絵」

第12回 平成10年10月24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十八代德川御宗家恒孝様(德川宗家现当主)御作 竹の花入

第13回 平成11年3月21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三代将軍家光公御筆によるお軸 「雪月花」

第14回 平成12年3月18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本年は日蘭修好400年に当たり、オランダ大使館より、全権公使ローベルトミルデルスご夫妻を招き、又慶喜家より徳川和子様が久々にお出席された。
一樹庵披錦齊(薄茶)小堀遠州流,家元·小堀宗圓
家達公御筆 「交心如日月」
弘仁亭(薄茶)旧磐城平藩伝来御家流,宗家·安藤綾信
家康公御筆の消息文
閑中庵(濃茶)石州流伊佐派,家元·磯野宗琢
柳営御物14代将軍家茂公御筆によるお軸 「風静語丹鶴」
斑鳩庵清渓亭(濃茶)旧平戸藩伝来鎮信流,宗家·松浦宏月
日蘭修好400年にちなみ菓子器にオランダ皿が使われる

第15回 平成13年10月20日(土)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3代将軍家光公御筆のお軸  「一行雁」

第16回 平成14年9月28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御軸 五代将軍綱吉公御筆 「風月」

第17回 平成15年6月1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家康公御筆によるお軸 「権現様御筆ひるも風も」

第18回 平成16年3月14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一樹庵披錦齊(薄茶)小堀遠州流,家元·小堀宗圓
五代将軍綱吉公御筆 色紙
「これもまた千代のけしきの知る木かなおひそふ松のふたばながら」
弘仁亭(薄茶)旧磐城平藩伝来御家流,宗家·安藤綾信
床 四代将軍家綱公御筆 「柿本人麻呂の図」
閑中庵(濃茶)石州流伊佐派,家元·磯野宗琢
柳営御物 五代将軍綱吉公御筆によるお軸 「富士山の絵」
斑鳩庵清渓亭(濃茶)旧平戸藩伝来鎮信流,宗家·松浦宏月

第19回 平成17年11月13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御軸 二代将軍秀忠公御筆 色紙
「古今和歌集」巻十三の恋歌 壬生忠岑(みぶのただみね)の詠んだ
「有明の つれなく 見えしわかれより あか月ばかり うき物はなし」

第20回 平成18年4月9日(日)     於:港区青山 根津美術館庭園内
柳営御物 御軸 三公集成「家康公信長公秀吉公 筆 和歌張交軸」



第21回 平成19年9月30日(日)     於:文京区音羽 護国寺茶寮
柳営御物 御軸 三代将軍家光公御筆古歌色紙「きくやいかに」
席割り:
月光殿(濃茶)旧平戸藩主傳來,鎮信流,宗家·松浦宏月
月窓軒化生庵(濃茶)旧磐城平藩主傳來,御家流,宗家·安藤綾信
艸雷庵(薄茶)小堀遠州流,家元·小堀宗圓
不昧軒円成庵(薄茶)石州流伊佐派,家元·磯野宗琢


其他的日本传世文物可以看看下面链接

关于三神器:
关于日本三神器的真面目,有什么靠谱的猜想?伊势神宫等地供奉的还是“原物”吗?
关于刀剑:
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兵器(真实且有实物)?
关于正仓院藏品:
国外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7 10:18:2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我来说个,李冰作的石犀牛。
话说李冰修筑都江堰后,命令雕了五头石犀牛,“以魇水精“。石犀牛用红砂岩雕成,重达八、九吨。之后,这石犀牛就不时在各种古籍中冒一下头。
扬雄《蜀王本纪》:“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在市桥下,二在渊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西汉,公元元年左右
常璩《华阳国志》:“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西南石牛门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也。” --东晋,公元350年左右
李膺《益州记》:“市北有石牛,李冰所立。” --南北朝,约公元500年
郦道元《水经注》:“初,张仪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顷池是也。城北又有龙堤池,城东有千秋池,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西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上曰冲治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吴汉入蜀,自广都令轻骑先往焚之。桥下谓之石犀渊,李冰昔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命之曰犀牛里,后转犀牛二头在府中,一头在市桥,一头沉之于渊也。” --南北朝时北魏,约公元500年
卢求《成都记》:“作石犀五,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后更为耕牛二。” --唐代,约公元850年
杜甫《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唐代,公元760年左右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一:“犀浦县,次畿,东至府二十七里。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厌怪,因取其事为名。” --唐,公元810年左右
雍陶《蜀城感事》:“番兵依汉柳,蛮旆指江梅。战后悲逢血,烧余更见灰。空留犀压怪,无复酒除灾……”。--唐,公元830年左右
(此处省略xx字,实在是太多记载了,详细可参考都江堰政协林赶秋文章
中国·都江堰--石犀沉后波涛息

好了,这头神兽最近两次露面,1971年修建天府广场电信局钟楼时挖出又回填,2013年初,拆除钟楼时又挖出来了,穿越2200多年,敦敦实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个萌物:


“它头部略呈圆锥形,刻有较清晰的耳朵、眼睛、下颌及鼻部,局部装饰有简单的卷云图案,风格粗犷。石兽躯干部分显得丰满圆润、四肢短粗,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
发掘后,先存放在金沙博物馆,现在已经移至天府广场边新修的成都博物馆。
等我哪天去看看回来补图~~~
ps: 再加一条:
冬雷震震《知乎》--公元2016.7.27 3:56 a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