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和僞知識分子的區別的確很簡單,但大部分人分不出,比如
修改這個問題的某位朋友。
今天中國的僞知識分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別人的東西(書,論文,新聞文章)拼湊成文章的知識分子。這種古今中外都有。還有一種是今日中國的特產:買買買型知識分子。這些人用名媛買包包的態度對待知識,用去 Whole Foods 選購食材的心情擁抱知識。因爲今天知識全都被掛在鐵鉤上待價而沽。掛羊頭賣的不是狗肉,是知識。掛狗頭賣的也是知識。知識光好還不夠,上面還得有品牌 logo,而且最好還是需要一點「知識」才能發現的 logo。同樣,書、菜、歌,都得是大師開過光,然後打上 logo,或者打上 no logo,她們才會看上眼。多圖流一二三四列表式文章的流行與此不無關係:從信息架構的角度說,這些文章和她們 to-do list 裏的購物清單是一樣的。她們用購物的心態寫文章,也期待讀者用買包包的心態看文章。生在今天,她們有福了。我們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連 Apple Pay for Web 都快出來了呢。她們不甘於好好做商品目錄,卻總是認爲自己在「爲讀者創造有價值的內容」。
知道分子就是有乾貨沒溼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