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伙伴看一只神基,2019年涨了70%,2020年涨了77%,2021年涨了23%,2022年涨了14%,今年以来涨了11%。算总收益的话,2019年以来基金涨了365%,年化收益45%。不管是长期业绩、还是短期业绩都无可挑剔,但问题是:过往收益这么高的基金,你现在还敢追吗?
[img=739,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iflCQbEPY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h1caK1LOG0HFUmioK9KSQ7ahr6w%3D[/img]
我们看下公募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在成立超过10年的公募基金中,成立以来年化收益最高的是王亚伟曾管过的华夏大盘精选,年化21.37%,唯一一只长期年化收益超过20%的公募基金。
[img=617,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igR1WUPhrw~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XBXstWiyIN%2Fn5dvbgKBpFYZkOeU%3D[/img]
做个统计的话,在成立超过10年的398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只有1只,就是刚刚说的华夏大盘精选,占比0.3%;年化收益率介于15%-20%之间的有35只,占比8.8%;年化收益率介于10%-15%之间的有172只,占比43.2%;年化收益率介于5%-10%之间的有145只,占比36.4%;年化收益率低于5%的有45只,占比11.3%。
[img=754,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ih18Us4x2x~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ZTZtvqSmwWhJBUytBtF9IgIRC80%3D[/img]
这就是中国公募基金发展20多年给出的答案:80%的主动权益基金只能获得10%左右的市场平均收益,真正跑出较多超额收益(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占比不到10%。再想想巴菲特,投资50多年,年化收益率也就20%。年化20%,真的是投资界的天花板,只有极少数高手中的高手才能实现。所以,看完这些数据,懒猫更坚信“均值回归”的存在了。关于“均值回归”,有这么一句话:“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说的是,很多基金经理都可能靠运气实现“一年三倍”,但凭实力实现“三年一倍”者寥寥。“三年一倍”,换算成年化收益是26%,超过了投资界的收益天花板,确实挺难的。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实现,比如文章开头的那只神基,4年年化收益45%。所以,今天的重点是“三年一倍”后,有多少基金能把高收益延续下去,能延续多久?又是怎么延续下去的?或者简单点说,我们探讨下高收益基金是怎么均值回归的。01“三年翻倍”后还持续优秀的基金先把曾三年翻倍的基金找出来,2010年之后,公募基金有过2次集体实现“三年翻倍”的高光时刻:一次是2015年牛市顶部,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涨到了34.9%,沪深300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也涨到了28.5%。在那场普涨大牛市中,只要表现不是太差,跑赢市场平均水平,“三年翻倍”轻轻松松。另一次是在2021年,2021年春节前,抱团行情牛市顶部时,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是26.8%,也有大量基金实现了三年翻一倍。还有2021年底,因为2018年底的低基数,2021年底,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涨到了35%,2019-2021年,这3年也有很多基金翻倍。不过,这次的数据有点近,所以我们主要还是看2015年牛市和2021年春节前三年翻倍的基金。
[img=882,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ihXBMgrEIk~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A%2FMuZKURo2QcFr8fWlgWDJs3gLM%3D[/img]
(1)2015年牛市顶点“三年翻倍”的基金在2015年6月12日实现“三年翻倍”的基金有457只(为了扩大筛选面,放松了要求,“3年涨90%”就行了),它们中,确实有基金跑出来了,在2015年的下跌中,跌幅没超过15%(期间,沪深300跌了30%);2016年正收益(当年沪深300跌了11.28%);2017年涨了10%+,(其实2017年沪深300涨了22%,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了14%,考虑到当年大部分基金都没跑赢指数,就放松了要求);2018年跌幅没超过10%(当年沪深300跌了25.31%);2019-2022年,同样表现优秀。但只有1只,那就是何帅管的交银优势行业。其他的,像傅友兴管的广发稳健增长、鲍无可管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沈楠管的交银主题优选、吉莉管的国投瑞银稳健增长,“三年翻倍”后的表现也还可以。但这些满打满算也就5只,占比1%左右,其他基金都慢慢的“均值回归”了。
[img=733,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jwT2HXBHOJ~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T79EDJxAUF1pjKz5%2Bs5NoPo%2FZWw%3D[/img]
(2)2021年春节前“三年翻倍”的基金这一波也是同样情况,2021年2月10日牛市最高点时,“三年翻倍”(也放宽到“3年涨90%+”)的主动权益基金有1057只。它们中,2021年春节后至年底依然正收益的有446只(期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4%,沪深300跌了15%);再加上“2022年跌幅在10%以内(期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21%,沪深300跌了21.6%)”的条件后,就剩29只了。名单在这里:
[img=493,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jxIGeET9Pu~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NxyaHIM%2FfcJ%2Fh0bJ3qyZhvopR48%3D[/img]
这里面最猛的就是周海栋,华商新趋势优选,2021年春节前3年涨了193.2%,2021年春节后又涨了15.4%,2022年涨了13.6%,今年以来涨了10.8%。还有万民远,融通健康产业,2021年春节前三年涨了226.4%,之后也是连续正收益。杜洋、金梓才,在2021年春节前三年收益也有190%左右,但2022年都没有取得正收益,今年的收益也不是特别理想。02怎么做的?我们从中挑几个,看看这些基金是怎么持续优秀,以及均值回归的。(1)何帅先说表现最好的何帅。为了避免误会,这里要先交代下,何帅是2015年7月开始管交银优势行业的,也就是说2015年基金“三年翻倍”不是他的功劳。但当时指数都“三年翻倍”了,所以,我们也不妨认为如果那三年是何帅在管,也会翻倍。然后就是“三年翻倍”后何帅的操作了,有这么几个神奇的瞬间:一是2015年9月-12月的强反弹。
[img=1009,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jxeFwqCNS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pGvlE2cUMBobn6jZ3yHxzFIjF3U%3D[/img]
这期间,何帅有2个操作:一是三季度降仓位,交银优势行业股票仓位从二季度的66%降到三季度的46%。从基金净值走势上来看,可能是8月底降仓的,8月份的那波下跌中,交银优势行业明显跑赢大盘。二是四季度加仓,股票仓位又从46%加到了79%,再加上何帅当时选的股票表现还不错,就大幅反弹了。
[img=848,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jy5Fh6fvct~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RdRpscs7MOYoLh5QRqkU5crzCXs%3D[/img]
需要强调的是,何帅这时的重心还在中小创等成长股上。2015年四季报中,他是这么总结的:“本基金在四季度加大了换手率(当时何帅换手率在600%左右,现在只有200%),在10月初大幅提高仓位,超配了以网络剧、IP资源为主的传媒行业,12月份又超配了计算机行业,这才在四季度明显跑赢业绩基准。”这也为他2017年大幅跑输沪深300埋下了伏笔。他2017年的持仓还主要集中在传媒、计算机、风电等小盘成长股上,后期虽然有把白酒(茅台、五粮液)、地产(保利)买进十大重仓股,但买的有些晚,再加上仓位也不是很高。所以,在2017年“漂亮50”行情中,他大幅跑输沪深300了。不过,当年很多公募基金经理都没跑赢沪深300。为什么后期买了白酒、地产呢?何帅给出的解释是:投资框架在2017年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去主要看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但这个投资方法在2017年上半年表现并不好,这也引起了他的反思。他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市场的估值出现了变化,过去是要求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要匹配,高成长高估值、低成长低估值,但现在市场更愿意给优秀的公司高估值,给不优秀的公司低估值。然后,何帅就据此调整了自己的持仓。反映在风格结构上:上任伊始,何帅几乎满仓小盘成长股,2017年短暂重仓过大盘成长股,2020年后大盘成长股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几乎满仓大盘成长股,何帅投资风格完成了从“追求短期业绩增长”到“聚焦好公司”的转变。
[img=1163,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jyhDljSVN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yo1f5HGsM%2FmVxF%2BHfvNxepeOmLM%3D[/img]
二是2018年的正收益。当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从2月份跌到12月份,但交银优势行业是8月份才开始跌的,7月25日还创了年内新高。所以,纵观2018年,交银优势行业做了个大大的过山车,上半年涨,下半年跌,年底算总账时基本不涨不跌,涨了0.32%。
[img=1278,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l9J6jQu44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SMfDepR0q3bQUa4Afz7Or42d4kA%3D[/img]
这也有两个原因:一是,一季度何帅重仓的计算机行业出现了一波强反弹,从2月份反弹到4月份,所以2018年一季度何帅抗住了。二是,二季度何帅重仓了医药股,2018年5月医药股才见顶,二季度何帅不仅没跌,还逆势上涨了。
[img=847,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lAL43jNWyU~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H39bVut%2Fti1vf0m4GQKhbnANyzQ%3D[/img]
三是2021年春节后的出色表现。
[img=1107,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lBAJ1Boj9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KiyJI92UZ0ai0c4ZXlUbvpCGB%2Fo%3D[/img]
这期间,何帅有两个值得称道的点:一是,2021年基金又涨了20%,到年底时创了新高。这主要归功于何帅2021年一季度及时把仓位切到了化工股上,买成了第一大重仓行业,最高占到基金股票仓位的28.5%。看下行情,虽然有春节后的扰动,但2021年化工基本从年初涨到了年尾,全年上涨37.2%,春节后也涨了17.1%。还有何帅的第二大重仓行业——电子,2021年表现也不错,全年上涨16%,春节后涨了13.7%。
[img=495px,339px]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lBr2SWkd4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2B9oeylZ4j6aF2FVaTXSIUGO1OuU%3D[/img]
二是,算2021年春节后到2022年底收益的话,基金涨了0.4%。期间,沪深300跌了33%,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24%,何帅又一次抗住了下跌,正收益。这主要归功于2021年的优异表现,2022年,交银优势行业跌了11.23%,虽然还能排在同类前1/3的位置,但并不是那么亮眼。2022年,何帅最重要的操作就是加仓医药等赛道股,医药+医美占到了基金股票仓位的50%左右。所以,我们看交银优势行业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的话,2017年底就跌破30%了,2021年春节前、2021年底够到了30%,但2022年又跌回来了。现在,交银优势行业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是12%。
[img=918,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lCp44WURq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YpZ90KIaGhvS4Wg44PJI2KG9xF4%3D[/img]
(2)沈楠、鲍无可、周海栋这三位的操作就不多做介绍了,之前写过:(沈楠+鲍无可)羡慕!买了这4位老将的基民,所有人都赚钱了
(周海栋)连续4年正收益,七年业绩排第一的,竟然还是他!
沈楠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会择时,仓位也很分散,基金净值也屡创新高,虽然打法不一样,但净值走势和“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走势和何帅很接近。
[img=920,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n3O9RuPRV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sTes9ASh%2BklyMI8tA5O6lfK1FMg%3D[/img]
鲍无可是偏价值的,借助2015年的牛市也实现了“三年翻倍”,2017年蓝筹股牛市大涨24%,跑赢沪深300,景顺长城能源基建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在2017年达到了35%。然后是2018年6月,基金净值回落,再加上三年前对应的是2015年6月的高点,以至于三年零收益,“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跌到了0。再之后就是赛道崛起了,市场风格不在鲍无可这边,他的三年年化收益最高也就到15%附近,没能三年翻倍。
[img=930,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n6JBnTaJQ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8rqxP2IrL61yvAtY5E6ve6d3m3o%3D[/img]
比较猛的是周海栋,他是做轮动的,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重仓科技、医药;2020年下半年以来,又改成了重仓有色、煤炭、科创,几波行情都让他抓住了。所以,他的收益是一涨再涨,2021年春节,“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超过40%;2021年9月,“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超过60%。不过,2022年底对应的是2019年底,他2022年的收益没有2019年高,所以“三年滚动年化收益”在2022年有较大回落,降到了35%。
[img=924,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n7GTBVaXJ~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JfYnBpoyRz85LVmaeHfGPpuOml8%3D[/img]
当然,还有回落更快的,那就是金梓才。他和周海栋一样,也是做轮动,前期业绩走势也很接近,2021年9月时,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达到了60%。但2022年,他错判了猪周期行情,基金净值跌了10.38%,再加上今年基金也只涨了2.02%,财通价值动量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已经降到11%了。
[img=923,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n827be4o8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6&x-signature=A6Al9%2B707ytj24D5aAEmsYrk%2FM0%3D[/img]
做个小结,1)“三年翻倍”是怎么实现的呢?严重依赖大牛市,碰到一波大行情,即使是深度价值、进攻性没那么强的鲍无可也能实现“三年翻倍”。当然,也不排除特别厉害的,不依赖大牛市就实现了“三年翻倍”,但比较少,也欢迎小伙伴补充这种牛基。2)又是怎么“均值回归”的呢?两个原因:一是碰到大跌。比如2018年6月,对应的三年前刚好是2015年6月的最高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跌到了-10%。表现比较好的沈楠、鲍无可,“三年滚动年化收益”都在这波下跌中归零了,三年零收益。何帅更优秀些,交银优势行业直到2018年7月才开始跌,但因为三年前的位置太高,“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降到了7%左右。还有周海栋,2022年表现也很好,基金涨了13.6%,但因为2022年底对应的是2019年底的较高位置,所以2022年底,华商新趋势优选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也从60%+降到了35%。另一个是判断失误。比如金梓才,去年他重仓了猪周期,但猪周期表现并不好,基金跌了10.38%,然后“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直接从60%降到了11%,快速回撤。3)“三年翻倍”后,高收益能持续多久?或者换个说法,怎么避免高收益基金大起大落?和基金经理的风格有关,跑出来的几个基金经理,沈楠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还会择时,周海栋、金梓才是轮动,何帅也抓住了好几次机会才把优秀业绩延续了几年。也就是说,要依靠基金经理的“闪移腾挪”,抓住这个机会后,迅速寻找下一个机会,如果持续判断正确,那就能将优秀业绩延续下去,但这个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挺高的。当然,也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鲍无可给出了答案:买价值也行。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特别看中低估,别管是买低估行业,还是在高位减仓,都大概率能在随后的大跌中跑赢同行,净值走势也更稳一些。但买价值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首先,价值基金进攻性不足,2015年牛市顶点的前三年,鲍无可刚刚翻倍,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涨了112%,市场平均水平,同期涨幅在200%附近,甚至超过200%的基金一大把。其次,太看重“低估”的基金经理可能碰到价值陷阱,这个就不展开了...03巴菲特的长期收益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巴菲特,1965-2021年,长达57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实现了“年化20.1%”的投资奇迹。是有人投资收益比他高,但投资持续时间比他长的几乎没有。所以,他的长期收益对我们分析“怎么持续优秀”,以及“均值回归是怎么发生的”也特别有借鉴意义。这是巴菲特每年的收益和标普500的收益对比,标蓝的代表“三年翻倍”。
[img=464,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n8rIW6afDY~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7&x-signature=%2B%2B9AbmTMEHxckBAlVXXWAz97j4g%3D[/img]
可以分为三段:(1)1969-1971年,连续3年“三年翻倍”这期间主要归功于巴菲特的操作,标普500在那几年表现一般,只在1967年涨幅超过30%。(2)1975-1999年,25年中有18年“三年翻倍”这期间是美股的黄金大牛市,从1975年到1999年,标普500涨了51.6倍(含分红),而且25年间标普500只有3年是下跌的,跌幅也只有个位数。给大家贴下行情图,期间标普500是这样走的,羡慕啊...
[img=1224,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oagDLNMDU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7&x-signature=J76vg07eY%2BNhKqRLhy%2FO0uR0usI%3D[/img]
在大牛、长牛的背景下,1977-1987年,连续11年巴菲特都实现了“三年翻倍”。也就是说,在1975-1985年期间,任何时候买巴菲特,并持有3年以上,都能获得翻倍的收益。1994-1998年也是一样情况,巴菲特连续5年实现了“三年翻倍”。这是巴菲特的高光时刻,也是巴菲特资产增长最快的25年。画在图上的话,是这样子的:在1976-1998年,巴菲特持续、大幅跑赢标普500。
[img=880,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ob52cX7pW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7&x-signature=DS11JSKcJecbwE0SoacpueFJf7k%3D[/img]
(3)2000年后,只有一次接近“三年翻倍”,2012-2014年涨了96.8%然后就是2000年后了,巴菲特的出色表现突然、一下子都消失了,此后和标普500基本同涨同跌。最接近“三年翻倍”的时候是2012-2014年,涨了96.8%。其他时间,连续三年收益只有一次超过了60%,两次超过了50%。所以,算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的话,他也就慢慢从高光时刻的30%回落到了20%...(PS:2000-2021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是10%,标普500(含分红)的年化收益是7.5%)
[img=915,auto]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VvUocX9cdTkUh~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1836827&x-signature=Uwpsb66FHUkSRErJ19HAU%2B4JBQc%3D[/img]
原创不易,欢迎小伙伴转发、评论、点赞、点“在看”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阅读
明星经理 懒猫基金池(经典版,更新版,3.0)|张坤 | 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谢治宇|董承非|周应波|傅友兴|张清华|杨浩|王崇|何帅|程洲|袁芳|周蔚文|萧楠|曲扬|林英睿|杜洋 | 范妍 | 丘栋荣(1 ,2)| 李崟 | 聂世林 | 周海栋 | 金梓才 | 缪玮彬 | 刘涛 | 姜诚 | 张翼飞 | 于洋 | 刘畅畅 | 杨金金 | 韩创 | 张宇帆 | 王斌 | 李进 | 刘晓 | 饶刚|许利明 | 万民远 |代云峰 |董辰|高兵|刘自强
基金入门|基金简历|分类|风险与收益|净值|基金费率一览|限购怎么办?|平台测评 | 基金规模多大合适 | 基金经理卸任信号 | 买多少只基金合适 | 冠军基金要不要买 | 基金跨平台转换|基金老鼠仓
基金进阶|低风险投资产品汇总|市场认可度高的纯债基名单|指数增强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中小盘基金经理 |机构重仓基金 |金牛基金|债基也会亏 | 底部信号(1,2)|主要赛道最大回撤 | 偏股混合基金指数3年滚动收益|股债性价比|底部反弹特征|黑马基金经理
行业解读|白酒|消费|医药|军工|银行 | 芯片 | 碳中和|信创
品种分析|固收+|短债基金|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型|封闭式基金|打新基金|中概股|港股|可转债打新|国债逆回购 | 中证1000 |滚IC | 证金债基金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 红利指数基金 | 银行理财(1,2) | 香草 | REITs | FOF | 量化基金| 个人养老金(1,2)|基金投顾(固收,权益)|商品基金| 社保基金(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