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书模板哪里找?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0 23:03   5355   5
为什么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网没有找到项目申请书模板,请高人指点一下,在哪找?十万火急,谢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23:03:2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今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通过这几年申报书撰写,有几点个人心得体会:
(1)写出一个有学术高度和强烈感染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是成功获得国家立项的关键,但是需要我们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思维能力培养。
(2)撰写好基金申报书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其中提高我们对所从事学科体系的认识水平,对国家科技战略,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在撰写申请书时能够从更高层面讲清楚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
怎样写出立项的课题申报书?(内含5份优秀立项申报书范本)(3)语言表述很重要,根据项目领域特点,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能够准确生动表达所撰写内容的关键点和亮点的书面和学术术语,如“普适性“、”聚焦于”、”制约“、”科技支撑“等。
(4)尽量采用标准规范的书面语,也是打动审稿专家获得好评价的重要方面。由于撰写基金申报中,往往是一些新的内容,有时边想边写,写的过程中才想清楚,所以可能存在思维连贯性差、语言口语化情况,这对于国家科学基金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来说是很不合适的,可能会让专家感觉申报人在科学严肃性方面存在问题,也容易不能很好地把研究科学意义展现出来。
(5)基金申请书撰写指导老师,主要指导基金申报主要环节,基本写作要领,避免容易犯错的地方,能够让学者较快速知道基金申报书撰写基本要领,但要把这些指导落到实,却是需要我们做更多努力。
(6)在修改申请书过程很多情况下它是个非连续时间过程,可能会导致论述和术语前后不一致情况发生,特别是申报书一些关键的理论、机制和方法等表述在各个部分要做到完全一致。
在科学问题属性、摘要、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可行性分析、特色和创新性部分,提到的关键思路、理论、机制和方法,应当在研究方案部分有相应描述来响应,因为可能有些小同行专家不会看研究方案,如果从他自己角度理解在科学问题属性、摘要、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可行性分析、特色和创新性部分提到的内容存在问题,影响评审结论。
(7)申请书的关键词会影响到申请书函评专家的选择,关键词一般从申报系统中提供的范围内选择,避免采用非系统提供的关键词,在申报系统中选择某一“研究方向”后,系统会在关键词框内提供该方向所包含的关键词供选择,如果申请书涉及多个学科内容,可以换一个“申请代码”和“研究方向”,找到所需要的关键词,关键词文本框,除选择方式输入外,也可以复制一个其它关键词进去。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23:03: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朝阳
摘要在各种项目申请书、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摘要好不好,决定了后面的内容是否还有必要看下去。相信很多方家对摘要的打磨绝不亚于对立项依据乃至整本项目书的精雕细琢。

通常情况下,项目书的题目和摘要是在整个项目书完成之后才开始着手斟酌的。这也是很多老司机们给新手们的建议。确实如此,只有对整个项目书中的内容了然于胸的时候,才能站得高,俯视整篇文字,才能写得出来高度概括,统领全文的摘要。

对于摘要的要求须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重要性体现研究背景和意义、迫切性体现研究满足国家社会经济等主战场的重大需求或急切需求、必要性就是该研究值不值得做或者资助,然后在末尾提及项目的研究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再次强调研究意义。

摘要写不好,通常情况下立项依据及之后的很多内容肯定写不好,有时候课题组的PI或者自己的导师、有经验的同事比较忙,尽管很忙,但是题目和摘要总会花时间修改的,至少会给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摘要的范例,优秀的范例可遇不可求的。

在同一个研究领域内会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申请书的结构和谋篇布局也分流派,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奇怪?这个流派或者也叫风格,简单的分析一下,就是:每个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知名教授和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学生弟子遍天下,导师的好自然要认真学习,所以,在申请项目的时候,就很能体现出同一个师门师兄弟们仔细揣摩认真学习导师已经获批项目的申请书上。每个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其实不是很多,所以,函评专家们看的多了慢慢就能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时候还会出现与自己不同文风或风格的申请书会产生质疑的情况。

一直鼓励大家多参加学术交流,尤其是参加研究领域中有影响力的会议,倾听知名教授的报告,在报告中全方位地学习。本文收集了近期3篇学术报告的摘要,读下来写得确实好,给大家展示出来。如果觉得写得不好可以忽略,如果觉得写得好,对自己有帮助,那就点个赞,转发一下。

题目:材料基因工程与不锈镁合金设计
摘要:镁作为一种轻量化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镁的易腐蚀性极大的阻碍了其在海洋环境下的应用。潮湿环境下镁的腐蚀主要表现为微电偶腐蚀,阳极溶解、阴极析氢和阴阳极电位差是导致腐蚀的关键三要素,因此抑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有利于改善镁合金本体的耐腐蚀性。合金化是提高镁合金抗微电偶腐蚀的有效途径,但是选择合金元素的种类以及含量是设计耐腐蚀镁合金最大的困难。报告人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研究模式,采用高通量计算与实验的方法,开展了不锈镁合金成分设计与优化,从上万种备选体系中筛选出2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三元镁合金。研究表明,不锈镁合金表面生成了十分致密的保护层,盐雾腐蚀速率较常规商用镁合金降低了2个数量级。该项研究不仅为解决镁合金的腐蚀性带来希望,而且也验证了材料基因工程方法在快速高效设计新材料方面的有效性。


Mg-Al基合金凝固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核与长大
摘要:初生AlMn相以及共晶Mg-Al-(Zn)等金属间化合物对Mg-Al基合金的晶粒细化、组织调控和耐蚀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Mg-Al-Zn合金系凝固过程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微观生长机理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成像技术和分析电子显微表征技术,定量分析金属间化合物在凝固各个反应阶段的形核、长大、沉降、吸附等动态演化行为:综合解析各金属间化合物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生长取向。揭示金属间化合物与溶质元素相互作用,阐明研究异质形核和生长孪晶机制,提出了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模型,为镁合金耐蚀性能提高和镁合金的再生回收利用提供了思路。


铝合金中的溶质原子团簇强韧化
摘要:得益于先进表征技术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中的溶质原子团簇已经可以初步实现时间和空间上高精度、大范围的定量表征,这极大地促进了溶质原子团簇的深入研究。对于广泛应用的铝合金而言,溶质原子团簇不仅是作为时效析出的前驱体而得到重视,更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强韧化手段,在强塑性匹配上显示出了一定的调控潜力和自由度。本报告将以铝合金的某一应用为例,展开阐述溶质原子团簇在铝合金强度-塑性匹配中的作用,并基于三维原子探针和同步辐射精细表征,澄清了溶质原子团簇强韧化在保持高强度同时获得大塑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溶质原子团簇演变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关联。


近30万基友的经验表明:读天天老师的文章,不仅能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修为,而且能提高基金命中率!

基情陪伴,祝您成功!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23:04:09 发帖IP地址来自 CNNIC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将于3月20日截止。各位的基金本子都写得怎么样了?中国矿业大学冯培忠教授分享了基金申请书自查可以借鉴的11个问题,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 题目俗套化——题目没有特色,没有创新。
例如,2020年支持了很多新冠相关项目,但是如果一个申请书的题目是“COVID-19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是杰青一类的大项目。
对于一般申请者来说,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细分到底要做什么?做深入了,做细致了,才有可能突出亮点。
例如,“COVID-19的病株变异机制”→“COVID-19的病株变异临界特征、机制与控制”→“COVID-19的Y型病株的存活和变异临界特征、机理与控制”,题目在不断地收敛,不断地在找具体问题,面向的对象更具体,研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
以前的题目都可以查到,选择20个、甚至100个题目看看别人怎么写。千万不要以为中了的基金的题目都好,有些烂得很。
因此,要从上百个题目中分析、讨论、斗争、甄别、思考到底哪些题目好,学习、模仿、修改、提高,以形成自己题目的思想、套路和表达形式。
否则只是模仿,没有创造,难以体现题目的学术思想。

2. 摘要泛泛化——泛泛而谈,讲整体,没有具体的问题。
摘要仅仅400字,一般的规则都需要用满,至少380字以上。
申请书通常20页左右,把20页的内容浓缩到400字,如果就只写300字,显然不合适。不会讲故事,不会缩写之后再扩写,语言贫乏。
摘要通常的问题是什么呢?只讲了一堆大道理、大背景,却很少提课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问题有哪些创新思想、解决措施、如何执行、预期结果等内容都很少,尤其是缺少一些具体的办法,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化大理论,换个题目换几个关键词用这个摘要也行,缺少针对性的看家本领。自然科学要有具体的方案。
试想,如果摘要覆盖了正文的所有内容,从立项依据到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方案、预期结果,而且它们各自在摘要中的比重和在正文中的比重差不多,那这一定是一个成功的摘要。
有很多早期的项目摘要在科学网等平台都可以看到,值得学习模仿,但也千万不要以为成功的申请书的摘要都很好,也许有很多一般般。
但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申请人要多看不同的摘要,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创造自己的摘要撰写思路和模式,形成摘要体现申请的学术架构与思想的方法。

3. 意义政策化——国际国内政策讲了一大堆,没有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有其学术独立性、探索自由性,同时也有地球、人类、国家、地方等需求性,尤其是近年来提倡深入大地搞科研。
有人误以为国家政策就是科研的立项意义,从而找了很多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政策来阐述科研的重要性。
政策是很重要,有政策说明或热点、或急迫、或疑难、或需求。但政策就是政策,政策和科学是两个维度的世界,不能简单把政策当作立项的依据。
政策可以有,但属于是画龙点睛、彰显重要,和一般物质的客观规律有界限。因而如果想写,三五行足矣。
自然科学基金,顾名思义,还是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凝练问题,提炼具体的科学意义。
如果能配上政策加以说明、相辅相成更好;如果没有,符合科学逻辑、反映客观规律的也十分合理。

4. 依据科普化——给专家做科普讲座,而不是科学讲座。
立项依据,通常大家都会说要通俗易懂,让外行看明白,内行看门道。这个真不好把握。
假设一份关于碳化硅的本子,如果申请人花很长的篇幅介绍碳化硅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则属于做科普,理论上申请人应该默认评审专家知道这些基本知识。
也许评审专家从来没做过碳化硅,但是家里有陶瓷的书,拿来翻一翻不用十分钟就能找到,用专利审查员的话讲,这些是“本领域的公众常识”。
或者有些通过简单的查询,甚至百度都可以搜到的知识,看着是科学,实际没深度,只能算作高级科普,对于科学问题本身的阐述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一些概述的、基本的知识不能多写。那写什么?
尽快进入问题、进入主题,尽快说出碳化硅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进展,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有什么独辟蹊径的思考等,预期可以取得什么结果,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地讲好科学故事,论证明白自己的学术思想。

5. 文献罗列化——很多文献,只有罗列,没有评述。
国内外进展必然需要文献的支持。
曾经听人说过,把所有大佬的文献都拜一遍,列到参考文献里面,万一大佬评审,看到我的引用,微微一笑,大笔一挥,优先资助。
其实不然,大佬能成为大佬,都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大佬通常欣赏有思想的同行,一般不会因为引没引用而失去独立的判断力。
再加上目前期刊大爆发、文献大爆炸,引是引不完的,所以文献要有选择。
而且,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献有恰当的评论,就是有观点,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或堆砌。
简单的罗列堆砌只能给人凑篇幅的感觉,而不能展示申请人的科学思想,所以选择文献非常重要。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引不在多评述则好。引用文献要处处为申请书的整体科学构想做铺垫,时刻想着这个文献如何支撑我的学术思想、如果替换成另一篇行不行。
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科学的故事。

6. 内容方法化——写的是怎么研究,而不是研究什么。
有很多高人讲过这个问题,但每年仍然能看到少量的申请书不知道研究内容是什么,经常会把怎么研究写成研究内容,从而导致研究内容方法化。
研究内容是要写研究什么,回到what的问题,而不是method的问题。
要研究什么,仔细思考,写细了,再细化。例如:面条的色香味养,色包括哪些色,香包括哪些香,味包括哪些味,养包括哪些营养。
每一个都关联哪些问题,揭示哪些科学道理,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角度阐述。

7. 科学问题技术化——写的是技术问题,未能理解科学原理。
例如,我的学生写开题报告,课题难点说是实验操作称量的误差。
这是个困难,但只能说明实验条件不具备,或者比较艰苦,而不是客观规律的难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称量的误差都可以避免,不是不可避免的科学问题。
此外,面向大地开展科学研究必然有一些现场问题,但是现场问题一定有其科学的道理和内涵,而不是仅仅是简单的现场难题。
通过思考、思索、试错,问题解决了,产品性能提高了,出口海内外了,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是什么?不知道。
问题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物理化学数学本质是什么,要阐述。
自然科学基金追寻的是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也就是客观规律,而不是简单的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那是工程项目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基金应该干的事。
因此,一定要探索工程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
借用任正非的话,基金也应该是“向上捅破天”。即使向下扎到根,但最终也要像钻天的杨树一样,向上捅破天。

8. 图片网络化——比较随意地从网上找图片。
写申请书,特别是工程技术,必然和现场、实验、数据密切相关,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一些图片。
在立项依据部分,有时候会看到申请人从网上或书上下载的一些例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应用场景的图片,评审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哦,网上下载的图,不是自己做的。
简单的、科普化的图,以及和科学问题没有关系的图,都会拉低评分。
所以,如果用图,至少用自己拍的图或者自己画的图。如果自己不会画,可以画个草图,请学生同事帮忙美化。
用图需要体现科学的思想和内容,要展现研究背景、科学问题、解决方法等。

9. 创意跟踪化——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自然科学基金32字方针: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其核心还是原始创新。
独辟蹊径也是原始创新,开辟一条特别的路径,因而基金必须原创。
经常我们会问,感觉每一个想法,都有很多人在做,都有很多发表的记录,找不到创新的地方;或者不管前人做过没做过,就说是我创造的,首创、首次等等。
其实创新也不是太难,细化课题的思想是一种方式。科学研究讲究的是深和尖,就是理解的越深越好。
不怕小,怕的是你的创意不够。所以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同之处,抛开旧的地方,建立新的东西,发表独到见解。
当然,这种寻找是基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工程的角度。如果基于工程应用,发明了低成本的工艺方法,那解释清楚其中的基本原理就是创意,而不是关注降低了多少成本。
具体成本多少和基金没关系,成本的原理和基金有关。

10. 基础人才化——讲获得什么帽子,完成了哪些项目,却缺少科学的研究。
经常看到一些本子,在研究基础部分,总是在讲获得了哪些荣誉,从学校到省里到国家完成了哪些项目。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基础就是基础,是针对本申请的基础。
获得哪些帽子、完成哪些项目很重要,但是这些帽子项目和所申请项目的科学关系是什么?
需要准确把握、理解和表达,不能用帽子项目替代有针对性的科学基础。
基金讲的是发现客观规律。帽子不是规律,项目也不是规律,帽子和项目的结果或科学发现是规律。
所以,基础讲的是针对研究背景、针对申请本身,做了哪些试探性的工作,观察到哪些初步的现象,取得哪些初步数据。
这些工作、现象、数据对未来项目起到哪些支撑作用,或者前期帽子项目有哪些客观规律的发现,在这些基础上有哪些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保证申请的顺利完成。
而不是故左右而言他,说的和科学规律没关系。

11. 整体工程化——面向工程,没有提炼出科学问题。
尽管有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但是工程技术就是工程,自然科学就是科学,工程和科学的区别无论汉字还是英文都不一样(工程:土木建设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例如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化学工程等,P379;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合乎科学的,P639,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
因此,工程和科学的区别非常明显。
自然科学基金是反映自然客观规律的基金,就算是面向工程问题,也需要反映工程问题的客观规律,而不是要解决工程问题,更不是简单的提升指标。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23:04:4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往期基金申请书查询入口:https://www.ceshigo.com/Nsfc/fund


关于基金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已有非常多的论述。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搜索,可以找到大量基金申请的模板、范文和写作技巧或“攻略”。在国际上,由于西方国家科研经费停滞或削减,资助申请难度增大,如何提升项目批准机会,也是个热门话题。例如,Nature杂志曾刊文介绍如何写好申请书。美国基金会也有如何写好申请书的指导资料发布。这些资料,虽然极具参考价值,但真正在实际撰写申请书时,往往又因与自己的申请选题契合度不高,而难以有效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具有创新学术思想是申请项目获得资助的根本,这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决定。申请书的写作格式必须符合基金指南、基金管理规定和申请书撰写要求的规定,这是申请能否进入评审程序的门槛,否则可能会不予受理。
在此基础上,保证申请书的文字表达清楚,使评审专家易于阅读和评审,成为提高申请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基金申请中,相似的选题,有经验的申请人,能够将其创新思想论述得淋漓尽致,使评审专家印象深刻甚至拍案叫绝;而没有经验的申请人,常常写得让“小同行”感觉漏洞百出,让“大同行”倍感晦涩难懂。基金申请能否获得资助,由同行专家的评审最终决定,而他们是否准确、全面地理解申请书的创新思想,成为关键。
一、申请书内容的论述要求分析
基金申请书的创新学术思想,主要通过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等相互关联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来体现。申请书报告正文设定撰写提纲,就是引导申请人以比较通行的方式,更好地阐述其创新学术思想。按照基金评审程序,提交申请书后就不能再做修改,而且评审过程中不得与评审专家进行交流和补充,因此,完善的撰写提纲,将力图保证申请书涵盖评审专家需要了解的全部内容。
申请书既应当是选定的研究工作的预演,也应当是面向同行评审专家的书面答辩。申请人需要全面陈述科研工作中从发现科学问题,到构思研究方案,到开展实际工作和最终获得研究成果的全过程。这些过程,正是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应当做到的。检验申请书是否达到论述要求的标准是,能否成功地使评审专家全面理解申请项目的创新学术思想,便于他们对申请项目做出较好的评价。
撰写提纲的每一部分都有更为详细的要求,并且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反馈,每年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以提升申请书的易读性和表达能力。在撰写申请书之前,申请人应切实理解每一部分内容的写作目标。同时,提交的申请书应完全符合其格式要求,不得自行减项,或者曲解提纲原意。
二、基金评审程序和申请书中常出现的问题1.项目形式审查及申请书中常出现的问题
基金委工作人员在项目申请截止后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简称形式审查)。按照基金委统一要求,审查内容涉及近30个方面,主要包括申请资格、申请书格式和申请书内容完整性等方面。对于形式审查不合格的申请,将不予受理,不再进入之后的评审程序。
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形式审查不合格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问题是:
(1)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职称信息不一致;
(2)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未签名或签名与基本信息表中人员姓名不一致;
(3)申请书缺页或缺项、缺少主要参与者简历;
(4)未按要求提供证明信、推荐信、承诺函等原件;
(5)依托单位或合作研究单位未盖公章、非原件或名称与公章不一致。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而不予受理的申请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撰写申请书时不够细心,或是对申请书填写要求理解不够准确。其根源可能是申请人未仔细阅读年度项目指南,单纯依靠经验或道听途说写作;或是撰写申请书动手过晚,导致时间仓促没有机会仔细检查;或是项目组内部的沟通和配合出现问题,导致各人提供的资料和盖章手续不合规定或相互矛盾。2.通讯评审及申请书中常出现的问题
对于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项目,基金委将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同行评议。基金委工作人员根据申请书内容和有关评审要求,从同行专家库中随机选择3到5名专家进行通讯评审。为便于相互比较,对内容相近的项目申请,会尽量选择同一组专家评审。因此,这一阶段的评审专家,基本上是对申请项目内容甚至申请人很熟悉的专家,俗称“小同行”。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基金委对评审专家在评议申请书时给出相应的评议要点,提出明确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意见撰写要求。例如,最常见的面上项目评议要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评议申请项目的创新性,明确指出项目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要对申请项目的科学意义、前沿性和探索性进行评述,在评议学术价值的同时,对有应用背景的申请项目还要进行潜在应用价值的评议。
(2)对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具体评议意见。
(3)申请项目的整体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有可能,请对完善研究方案提出建议。
(4)研究队伍状况、前期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经费预算进行评价。如申请人承担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当考虑其项目完成情况;同时还应考虑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承担的其它科研项目的相关性和区别。
(5)评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发现和保护创新性强的项目,积极扶持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
世界各国基金会在同行评议时,都有自己的评议要点或准则,这体现了不同基金会对资助项目的价值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议要点的第一条就是创新性,所以,创新性是基金项目的灵魂。因此,想要说服通讯评议专家支持自己的项目,首先就需要在申请书中完美给出评议专家要的“答案”——项目的创新性是什么。
根据评议要求,通讯评审专家还会对每个申请项目给出评价等级。在“综合评价”一栏中可选择“优、良、中、差”;在“资助建议”一栏中可选择“优先资助、可资助和不予资助”。基金委根据通讯评审情况,对申请项目排序和分类,供会议评审专家评审时参考。
评价等级较差的申请,将作为备查项目,如无特殊情况,会议评审中不作讨论。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原则上在此评审阶段已落选。通讯评审过程中,专家的负面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对本领域已有研究现状了解不清楚或不全面,拟研究的科学问题或所设计的研究内容有较多简单重复前人工作或项目组自身已有工作;
(2)拟选择研究的创新性科学问题不明确,未提炼出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
(3)对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缺乏清晰连贯的科学构思或工作模型,逻辑不清,未准确地定位和分析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只是简单地套用某些常规的研究手段;
(4)已完成基金项目的绩效不够突出;
(5)预期研究成果过高、过多,超出了申请人以往研究基础和项目组以往研究工作所表现的能力;
(6)申请书中出现过多错误,如语句不通、术语拼错、英文摘要粗糙、重要参考文献缺失及引用错误等。
3.会议评审的特点分析
基金委根据学科组成与特点,在各学科组建一定数量的会议评审专家库。每年从会议评审专家库(也可根据工作需要,特邀个别专家)中选取规定人数(不同学科领域有所差异,少则13人,多则20人)的评审专家,组成当年度的会议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申请进行会议评审。
基金委在会议评审前,向评审专家提供评审所需要的项目申请书、通讯评审意见等材料,介绍专家会议评审的基本流程、规定和要求,特别是要明确相应领域申请数量、审议项目(上会)数量和拟资助项目额度。评审专家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集体讨论,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对申请项目进行无记名投票以决定是否予以资助。
会评专家组的学科覆盖面很广,而专家人数有限,每个专业方向上仅有少数专家。这种评审方式就是俗称的“大同行”评审,其特点是多数专家对申请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等细节并不很熟悉。同时,由于会议时间有限,申请项目数量大,专家组对每项申请的平均讨论时间可能短至若干分钟。因此,他们主要根据通讯评审意见、主审专家(专业相对接近的会评专家)的介绍、申请项目的题目、摘要等信息做出判断。在此情形下,申请书的题目、摘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上述各部分的分析可见,常规的基金同行评议分为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这两级评审形式不同,但专家都会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价,并提出评审意见。此外,他们还会考虑申请人和参与者的研究经历,研究队伍构成、研究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条件,项目申请经费使用计划的合理性等方面。从程序上看,会议评审最终决定项目资助与否,然而,由于会议评审时间短促,而且是在通讯评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表决的,因此,通讯评审的“小同行”意见,反而显得更加关键。
三、撰写申请书对策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要顺利通过各阶段评审,最基本的要求是申请书的格式必须严格遵照基金委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评审各阶段的特点和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在申请书各部分内容的撰写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1.立论依据的科学性
在撰写立论依据时,要明确提出拟开展研究的创新科学问题,并论证科学问题的充分性。
一个基金项目必须围绕明确的创新科学问题,这在同行评议专家的评审要点中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如果通讯评议专家在申请书中看不到创新科学问题,就很难撰写正面的评价意见。在这方面,实际评审中得到较差评价的申请书,往往仅仅是对拟开展研究的领域进行一般性的综述。基金项目要研究的科学问题,通常应当是申请人着手写申请之前就已经关注和思考。申请书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等内容,是为申请人关注的科学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撑,使评审专家更加信服。这样,该科学问题就立论有据,且不与以往的研究构成简单的重复。
此外,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也是同行专家评审的重要考虑因素。申请者应站在较高的理论高度,具体地阐述开展本项研究对科学进步的贡献,如,项目的选题可能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是深化对本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分析对社会的可能回报。在写作中要打破“我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当然应该资助我把工作做下去”的思维定式。
2.研究思路的可行性
为解决特定的科学问题,申请书中需要提出一套完整研究思路,从而向评审专家表明,申请人对开展研究工作已有较深入的思考。拟研究的科学问题可能有若干种类型,例如:
(1)全新的科学发现,属于同行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象或观测材料;(2)同行公认的科学问题,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探讨,申请人拟从独到的研究视角开展工作,以图深化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3)对过去已有研究工作提出质疑,或是开辟更优化的研究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科学问题,应分别设计一套有一定技巧的研究构思和适用的工作模型和验证方法,并需要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论证。
考虑到参与评审的“小同行”专家很可能也在开展同领域的研究工作,对当前的研究现状非常了解,申请书中所设计的研究内容必须是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而非完全从头开始,以避免与他人工作简单重复。
基金项目经费和执行期限都有限,需要制定明确、有限的科学目标。申请书中科学目标应有所限定,根据所设立的研究目标,本次研究能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程度。考虑到许多同行可能在做类似的研究工作,对于大部分的选题,一个基金项目通常只是将研究工作推进一步,而不是将其完全解决。因此,务必在研究内容中能具体表达自己在研究思路上的独到之处,以体现申请的项目如何推进本领域研究进展。因此,仅把“系统研究”“全面总结”“集成研究”等作为研究特色,很难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3.技术支撑的可靠
申请书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向同行专家展示申请者开展研究工作能力并取得进展的把握。现代科学多数为实验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面对小同行锐利目光的审阅,需要尽量提供涉及项目工作进展的技术细节,以确保专家认同项目的可行性。例如,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料和样品能否顺利获取?根据研究内容中的工作模型和研究思路,需要使用哪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与之匹配?拟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否够满足研究工作的要求?如要开展相关的模拟实验,实验条件和流程怎样设置和控制?关键的仪器设备或实验条件能否落实?这些都可能是同行专家希望了解或要审核的内容。从实际评审工作看,越是专业接近的“小同行”,对这部分内容越加挑剔。
4.学术积累、学术信誉及可信度
此部分内容主要在于展示申请人及项目组成员在相关领域有基本的工作经验和科研训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成功的经历,如解决过某些科学和应用问题,发表过相关的学术成果等。撰写这部分内容的重要原则是客观和实事求是。多数同行对申请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如果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材料(如发表文章、已有的项目资助及获得奖项等存在不实信息)以试图提升项目组水平,反而会成为整个申请的致命缺陷,被同行专家以学风问题一票否决。
5.申请书各部分的合理衔接
在完成申请书全文过程中,除要尽量做到行文流畅,条理清楚外,一定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合理衔接。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基础、研究队伍和经费预算等各方面,应当思路连贯、互相支撑。例如,研究内容中欲开展某方面的工作,在技术路线中应有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使用仪器设备、实验流程和达到的技术指标等),而在研究队伍中,就应有相关的人员分工该项工作,而经费预算中也需列入相关的开支。
此外,针对会议评审中“大同行”专家的审核,还要注意在申请题目和项目摘要上多下功夫。申请题目要力求简短,有学术高度且适度。摘要部分可用有限的文字,以类似“故事梗概”的形式,表述研究思路的巧妙构思,令通讯评审专家(小同行)在第一时间留下深刻印象,并吸引他们深入阅读,令会议评审专家(大同行)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申请书创新学术思想的精髓。针对会议评审中“大同行”的评审特点,一方面要尽量少用那些特别难理解的专业术语,一方面要努力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使自己能在更宽的学术视野中描绘自己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以更好地说服那些“大同行”。
四、结 语
本文仅仅是从基金评审工作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建议,主要希望申请人能在申请书的表达形式上有所提高,以避免在评审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必须强调,基金委希望资助的是创新性研究,而不仅仅是一份写作华丽的申请书。发现和研究创新性的科学问题,才是基金项目本质。因此,更需要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勤奋积累和思索,仅靠申请写作是难以做到的。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23:05:0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2021年面地青申请书模板及填报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