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长大越觉得交不到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0 18:01   3872   5
为什么越长大越觉得交不到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18:02: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圈子里好像就只有熟人,没有朋友了,真·越长大越孤单。但这是为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经的友情遇到了挑战,离开了,而新的友情却没能上位弥补空缺,所以只能徒留自己孤单寂寞。
离开校园跨入社会之后,我们的友情将会面临三大挑战


1. 新的身份改变了生活结构和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友情
成年前,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位置,带给我们单一且明确的社会身份。
成年后,一方面,每个人自身生活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人们越多参与在其他关系角色中,对友情投入的时间和情感就越少。比如,白天作为一个“社会人”太忙、下班后可能要陪另一半和孩子等等,生活中能留给友情的时间和精力都所剩无几。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身份给朋友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了差距,给友情增加了同辈压力,朋友们会不可避免地比较谁混得更好、谁的婚姻更幸福。
2. 失去共同的生活,共同话题随之减少
成年前,由于物理空间和生活的接近性,我们经常与同学、住得近的邻居成为朋友,和朋友很多的聊天话题都是从共同生活中而来。这种从共同的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友谊,建立和维持友情的成本都较小,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去经营。
成年后,新身份的转变决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这就意味着,我们与朋友失去了共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令我们和朋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友情就陷入了“没话聊”、“聊不下去”的窘境。
3. 三观发展的变化,动摇了友情
成年前,我们和朋友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一致的观点,拥有更多的相似性能够减少朋友之间互动的不确定性,从而享受更舒适和成功的互动。
然而,进入成年,每个人的三观也在发展和改变,我们和朋友在很多事情上都产生了分歧。我们开始对朋友观念上的变化感到犹豫,也感受到彼此的互动不如从前自在。
那能交心的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即使很久不联系,也不会觉得生疏
见面不尴尬,不用刻意营造什么氛围,和谐融洽
在适当的时候关心彼此,但不会干涉各自的生活
可能不认同对方的观念,但看破不说破,能够理解并接受
如果一段成年人的友情具备这些特点,那说明它是健康的。拥有这种状态的友情的人不会被成年后的挑战所困,依旧能享有朋友之间的美好,而且健康的友情状态还会赋予友情中的每个人四对相互矛盾的自由特权:
1. 独立的自由和依赖的自由
健康的成年人的友情状态允许我们同时拥有这两种自由,一种是在不受友情限制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利益的自由;另一种是在需要的情况下依靠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的自由。
这标志着,也许客观上,我们和朋友无法经常见面和联络的情况依然存在,但这并不会将友情击垮。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朋友不在身边,但ta们始终在那儿。在我们需要ta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依靠,而当我们在追求个人生活的时候,ta们也知道我们没有放弃友情,并支持我们。
2. 情感的自由和工具的自由
有人可能会批判带有目的性的友情,认为是在利用朋友。然而,健康的友情状态能够同时将友谊中的情感和工具性连续统一起来,情感可以有意或无意地交流,从而获得无私的关怀或工具性的支持。
比如说,我们遇到困难找朋友帮忙,可以是基于友情本身,也可以是单纯觉得这个朋友有能力或资源帮我解决问题。朋友不会感到自己被利用了,因为我们都清楚友情是互惠互利的。
3. 接受的自由和评价的自由
面对评价彼此的问题,健康的成年人的友情状态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朋友之间通常不会批评对方的缺点,因为非常熟悉对方,以至于忽视甚至接受了彼此的缺点。另一种情况是,朋友会表达对彼此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却是以一种能够让对方接受的关心的形式。
例如,看到自己明明发福,有的朋友会说:“你一点都不胖好吗?小仙女!”有的朋友会直言:“自拍都看到双下巴啦,晚上陪你吃沙拉吧。”而好的成年人友情应该自如的在这两种状态间切换。
4. 表达的自由和保护的自由
健康的成年人的友情状态,容许朋友们在保护彼此不受伤害的同时诚实地表达。当友情中的信任发展到一定程度,朋友们相信彼此说的话是诚实的,同时相信彼此不会因为敏感的话语而伤害对方。因此,我们敢于说出心事和真相,也勇于去保护交付的真心。
那么重点来了,
长大后如何交到真心的朋友呢?

这里分享关系治疗师Shasta Nelson(2016)建立的一个健康全面的友谊三角模型:底层是积极性,两侧是连续性和脆弱性。



要想保持稳固的健康友情状态,我们可以不时将朋友摆在这个三角中滑动看看是否缺少哪一点,不让友情滑出这个三角之外,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 创造积极性:给友情创造更多愉悦感
虽然成年人的友情大多时候是一起吐槽这个世界,但是没有一个朋友永远想当对方的情绪垃圾桶。除了约饭聊天、煲电话粥,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与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些新奇有趣的体验,或设定一个共同目标,比如约定每年去不同的地方旅游,为你们的友情创造更多愉悦感和新鲜感。
2. 保持连续性:在与朋友的互动中建立规律和书写历史
尽管成年后我们难以和朋友频繁地联系,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保持联系。适当投入时间和金钱,创造聚在一起的机会,从而了解彼此成长的步伐,感知朋友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样可以通过给友情增添仪式感,让彼此在生命中留有重要位置。
此外,保持连续性不意味着强求朋友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要与我们保持一致。没有一个朋友是完美的,包容朋友的缺点,接受朋友与我们不同的看法,不单方面轻易地切断友情的连续性。
3. 展露脆弱性:袒露并分享彼此眼中的真实感受
你可以试着分享一些心里话,交流彼此的脆弱和困惑,当对方看到你的真诚以及对友情的重视,同样珍惜友情的人也会与你进行深层次交流。这并不是将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相反,是帮助我们厘清友情,增进亲密的机会。
最后,我们想说,如果长大后,生活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愿友情能永远与你并肩作战。
References:
Carbery, J., & Buhrmester, D. (1998). Friendship and need fulfillment during three phases of young adulthood.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5(3), 393–409.
Rawlins, W. K. (1992). Friendship matters: Communication, dialectics, and the life.
Rawlins, W. K. (1994). Being there and growing apart: Sustaining friendship during adulthood. In D. J. Canary & L. Stafford (Ed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al maintenance (pp. 273-292). San Diego, CA: Praeger Publishers.
Kets, W., & Sandroni, A. (2016). Challenging conformity: A case for diversity. Available at SSRN 2871490.
Nelson, S. (2016). Frientimacy: How to Deepen Friendships for Lifelong Health and Happiness. Seal Press.
Nelson, S. (2010). Friendships Don’t Just Happen. The Guide to Creating a Meaningful Circle of Girlfriends.
Nehamas, A. (2016). On friendship. Basic Books.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18:02:5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朋友难交#
小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无罪体认”。
什么叫无罪体认呢?
就是ta因为人生经历很短、生活有父母师长庇佑、有社会对未成年、未完成教育者的宽容,ta没有“我犯过xx罪”的自我体认。
ta的自我感受上,自己是没有过道德亏欠的。
从未偷过、抢过、瞒过、骗过、赖过、负过、欠过,也从未感觉到任何需要这样做的必要。
不但自己如此,而且自己身边的朋友也如此。
于是ta们很容易的会对自己可以永远保持一个接近完美的道德水准有很理所当然的信心,并且也对自己身边的同龄人抱有类似的期待。
“人活到非要靠偷、抢、瞒、骗、赖才能撑的地步,得有多差啊。我绝不会这样。”
对自身的无罪体认和对他人的无罪体认,构成小孩子们对彼此关系会有美好前景的非常自然的信心。
所以,ta们能充满安全感的互动——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
虽然他们的友谊容易因为非常鸡毛蒜皮的小事破裂——通过很小的事情,ta们往往可以感受到一些自己利益的损失,从而触发“对方可能很坏“的怀疑,而这些怀疑总有一定几率被本能的报复心盖章认证为事实。
发生这种情况,这种友谊也就断了。但好在青少年的生活是高度聚居的集体生活,更换新朋友的选择余地是很大的。
等ta们踏上社会之后呢?
自己要独撑门户了;父母不但不再能支持你什么,反而还要依赖你;再也没人(主要是老师)对你的安危、成长负责。
所有的人都不会再以“小孩不懂事”为合理的宽容的理由了。
高阔蔚蓝的天,塌下来了,变成了一层撕不破的蓝色的气泡膜,裹在你脸上,缠在你腿上。
你喘不过气,但没人接受这种理由。
因为要应付的局面复杂了,你也不像以前那么迟钝了。
你开始发现“正正当当的竞争”,似乎是某些头部企业的特权。
它们有靠山,它们有资本,它们有权势,它们甚至能影响政策,所以它们不怕。
你没有,你没有办法。
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很大一部分就是靠一些上不得台盘的事。
你不做,你没ta们赚钱。
你在最底下。
要么自己就已经开始效仿了,于是你自己的无罪体认破损了;要么你自己艰苦的熬着,你知道有多艰苦,你一定会知道有很多人熬不住这种艰苦——这样你还怎么相信别人真的是无罪的呢?
你看不出来,对方就真的洁白无瑕吗?
失去了这种对自己、对对方的无罪体认,就意味着无法排除即将在关系中被出卖——或至少被辜负——的怀疑。
人是不可能向自己怀疑的项目投入太多的。你投入得不多,对方难道没感觉吗?
第二,等走上了社会,成为了成年人,绝大多数人都会发现常年和自己在一间屋里,天天见面、天天能说得上话的人,不过个位数而已。
不喜欢,就剧终了。
哪有得换?
高无罪体认和高选择余地,两个前提都击溃了,当年那种建立在完美信心和不行就换规则上的“丰富友谊”自然就如肥皂泡一样没了。
(未完,待续)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18:03: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交不到交心的朋友,往往主要不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讲,长大了的人反而是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的。
不只是因为长大以后你的心智更加成熟、看人更加准、自身更有魅力,更重要的是你长大了会明白朋友的含义和界线。
朋友分很多种,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界线,不同的相处之道。
就拿题主所说的交心的朋友为例。
交心的朋友一定要三观合,这是前提。
一个没有长大的人怎么来判断三观是否合呢?
如何去判断对方的人品和性格,也是一件极需要经验的事情。
是以成熟的个体更容易找到朋友。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界线感。
为了维系这份友情,一定不要轻易越线。
我曾在知乎发过一个声明:不要与我发生经济上的关系。
意思是不要借钱,但是可以请你吃饭。
这一方面诚然是为了防止诈骗,但是也是为了保持朋友的界线感。
对于交心的朋友,我一般尽量避免经济来往和生意合作的。
我甚至不到关键时刻不会去在事务上麻烦对方。
但是反过来讲,这类朋友恰恰是到了关键时刻会鼎力相助的。
年轻人的友谊也许热血,但是往往会越界。
在朋友的交往中不要任性使气,不要开玩笑过度,不要恃宠而骄,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得寸进尺,不要没了分寸。
可是很多人自以为是好友,所以不知不觉间就越了界。
没有界线感,是导致美好友谊夭折的主要原因。(我指的是双方都人很好的情况下)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18:03: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朋友之间,不必强求一定要交心!

那样你会很累!
因为很大概率你会失望……
并不是真心就一定能换真心!
钟子期、俞伯牙这样的千古知音,是不是真的存在,已经无法考证……


那么,有没有真心的朋友呢?

有!

但是很少!

越长大越明白,真心换真心,前提是你们交往,彼此都能得到益处!
这种益处不仅包含物质,也包含情感满足…
比如,你的朋友很寂寞,而你能和ta聊得来、且愿意花时间与ta交谈,因为你也需要有人交谈排遣寂寞……
人不是孤岛,都需要朋友!

懂得换位思考、合作共赢,那样会让彼此舒服自在,也更容易交到适合的朋友……

比如,遇到认可的回答,不吝惜随手一赞的人,更容易交到适合自己的网友……*(╰╯)()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0 18:03: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很多人并没有真的长大!
真正长大了是能交到真心朋友的,并且真正交心的朋友长大了才会有。成长的过程就像是个修炼的过程,真正长大了的人才会炼出一颗真正的心,才会懂得什么叫做交心。很多人,是一辈子都长不大,一辈子都没有心的。没有心的人,交不到知心朋友。
并不是越长大,越交不到真心朋友;而是没有心的人,永远不会有交心的朋友。一个人,都没有心,拿什么去交真朋友呢?


小时候,大家都像是一株胚芽,都只有一个雏形,交朋友也都很随意,谁在身边谁就是朋友了,玩在一起也就是朋友了。其实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友情,别说生死考验,连普通的利益考验都很少。但即便如此,小朋友也常常闹掰,会为了一点点小事绝交。这是因为小朋友情绪处理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差。
可能就是为了一块糖,长大之后回忆起来会觉得很好笑,甚至很温馨,可其实就是小小的利益冲突了。只是小朋友的利益都太小了,只有一块糖那么大,于是大家都不把这当作利益了,给加上了童年玩闹滤镜。长大后,人们的利益变大了,变成了几千几万块,变成了几十上百万,变成了房子车子,人们一样会因为这些利益起冲突甚至绝交,但没人再把这当成小事了,大家都看得很严重。其实本质并没有变,人们交往的雏形,从小就打下了,只是人们看待事情的眼光变了。小时候,一块糖,一块巧克力就是很大的利益了,没了就要哭了;长大后,没人再会为一块糖而吵架、绝交了;但为了利益起冲突的行为模式并没有改变,只是什么是利益改变了,一块糖变得微不足道了。
一直都会是这样,当大家都年轻很穷的时候,几百块钱的冲突也很容易闹得面红耳赤,等赚到了钱,几百块无所谓的时候,再回忆起来,朋友又不那么可恶了,都是年轻气盛,可以原谅的了。人们会一直因为利益而起冲突,但有的人会随着对利益的界定越来越大而不断地给过去的行为加上滤镜,好像当初的自己和朋友为了那点点利益没有真的生气,只是玩闹似的,自我美化了当时的情绪和行为。所以过去总是美好的,当下的利益冲突总是激烈和丑陋的,人总是越来越物质的。
其实人一直很重视自己的利益,从小小的孩童时代开始,只是,重视一块糖的孩子,好天真好可爱啊;重视一笔钱或者一套房的大人,好物质好丑陋啊!
重视自己的利益并没有错!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会处理利益冲突的过程。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学会尊重朋友的利益,学会共享,学会和朋友的利益共存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等等。
学会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和糖果,这样大家都能玩到和吃到更多种类的东西,也能享受到友情的乐趣。学会不霸占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也不让别的小朋友霸占自己的东西,学会有来有往,学会和遵守平等原则的小朋友玩。这样长大之后就能更好地处理利益关系,不会因为利益问题而交不到朋友。
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成长。
有的人会原地踏步,光长年龄不长处理情绪和问题的能力,总是像小孩子一样碰到利益冲突就和别人闹翻,没有人再会觉得为了钱闹得很难看的成年人可爱了;于是他们便会觉得还是小时候好,蛮不讲理也是天真可爱的。
有的人会被洗脑,觉得维护自己的利益是错误的,是不高尚的,是丑陋的。这是统治集团常见的洗脑方式,为了更方便从普通人那里攫取利益。很多人也会借用这一招给别人洗脑方便侵占对方利益。典型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样的人成年之后就不但不会维护自己的利益,还会看不惯维护自己利益的正常人,觉得人人都铜臭,再也交不到好朋友了。并且这种人往往自己过得不太好,总是被人侵占利益,还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利益,经常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要求别人也放弃利益比如强迫别人捐款或去做好事,或者也用责怪别人不够高尚的方式去侵占别人的利益比如觉得别人不帮他的忙就是只顾自己利益不是真心朋友;别人自然也不愿意同这样的人交往,来往也是为了谋利,于是便越发没真朋友了。
有的人会被教歪,比如家里人会教他们在其他小朋友分享的时候多吃多占,但自己从不分享,自认为是聪明。这样的人成年后便很容易成为利用友情谋取利益的人。他们没本事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或综合能力去谋取利益,形成了坑蒙拐骗获利的行为模式,友情成为了骗取利益的工具。对这样的人而言,真心朋友自然是不存在的,一切感情都是塑料情提款机。
……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长大,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方向,对于有些方向的人来说,就是年龄越大越没朋友的。
但真正长大了的人不会如此。他们会学会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或综合能力来获取利益,则不用再骗取或抢夺朋友的利益;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推己及人便也懂得维护朋友的利益,朋友间能够分享并互相帮助,既能共同抵御其他的利益掠夺者又能享受到友情的快乐;他们懂得平等互惠的原则,便不会因为朋友间长期利益往来不均而积累怨恨。
这是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随着朋友间的一次次利益冲突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产生的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长大是一件好事,会让我们处理情绪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朋友间关系越来越顺,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为了小事乱闹别扭。
但长歪了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失去朋友并不是长大的问题,而是长歪了的问题。


小时候试错成本低。今天闹别扭,明天又和好了;再大的利益冲突可能也不过就是个玩具;气极了打一架最多就是鼻青眼肿;就算绝交了过几天说不定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了。
其实小朋友就是在这些事情中成长,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绝交又和好,和好又绝交其实就是在学会鉴别不同的人,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不停地闹别扭其实就是在不停地试探彼此的边界,尝试着找到大家相处都舒服的不远不近的距离,学会尊重彼此的界限;打架就是学着解决冲突,处理情绪;……等等。其实并不是小时候的朋友就是很好的交心的朋友,大家只是在拿身边的小朋友练手,很多这种小时候的朋友长大了都不联系了,因为其实并不合适;只有真正合适的朋友才会一直要好下去,是不是真的交心,要经历过时间的检验,往往长大了才知道。
因为是练手,犯错的成本也很低,好多冲突都是家长兜着,所以小朋友们的友情来得快,往往一见面就开始了。其实去得也快,但很多人戴着童年滤镜看问题时,刻意淡化了这一点。
成年人的试错成本就高了,如果碰到坏朋友,就不止被抢走一个玩具那么简单,可能会被骗掉几十万,也没有父母来安慰,给我们再买一个新玩具了;起了冲突也不是打一架那么容易,可能会被人阴得丢了工作;……
因此成年人的友情不能再像小朋友那样随随便便开始了,成年人要先观察,挑选合适的人做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要由浅入深,一点一点地增加了解,发现对方不对劲或不合适时要及时止损;要尊重彼此的界限、利益、生活和隐私,不能乱来。这些能力本来应该在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的,只要我们真正地长大了,是完全有能力应付成人世界的。
但很多人并没有长大,他们只是徒增了年纪,还是和小孩子一样不懂得也不会去看人识人,不明白要尊重彼此界限的道理,不知道怎么去加深对别人的了解推进友情的发展。他们还是和小孩子一样随随便便就开始一段友情,这样就很容易被骗;和小孩子一样任性妄为,结果被人吐槽抱怨,到处得罪人;和小孩子一样不会进入深度感情,小孩子三观尚未形成,友情主要是陪伴,就是一起玩,但这种友情对于成年人来说就太浅了,往往是无效社交,成了所谓的酒肉朋友。
于是有的人又不敢去交朋友了,因为试错的代价太大了。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的自身能力并没有和年龄同步成长!他们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但交友能力还和小孩子一样幼稚。
但这时候,他们并不会去面对真相,反思现实,反而会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了,成年人的世界太复杂了,越长大越交不到真心朋友了。他们自身停留在了小时候,不再成长,并且妄图把所有人都留在和他们一样低的层面,就是对现实抱着不切实际的妄想。其实小时候的友情也并不全是美好,也是充满了冲突、敌意和失落的。但不再成长的人总是喜欢停在一个地方,怅然地回首被自己刻意美化过的过去。这样,就既没有更好的未来,也没有真实的过去,生活往往就会失去力量,只剩下虚假和空虚。
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努力成长,真正好的友情会在一个人成熟之后出现,无关年龄。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成熟,所以他们永远会觉得越长大越交不到真心朋友。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阶段,生活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生阶段发生变化的时候,朋友间便也会产生危机,因为以前的平衡被打破了,需要建立新的平衡。这就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不具备磨合的能力,那么每到变化阶段便会失去朋友,而生活又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会搬家,会去到新的城市生活,会谈婚论嫁,会生小孩……没有人会呆在原地不动。
很多人会在变化阶段失去朋友,因为缺乏磨合的能力。成长就是一个剧烈变化的阶段,因此很多人把失去朋友归结为长大了。其实并不是,失去朋友的真正原因是磨合能力的缺失。就算是小孩子,如果父母常搬家,生活总是变动,也会不停地失去朋友。只是很多人孩童时期生活比较稳定,成年期左右才开始经历人生阶段的变化,比如开始谈恋爱,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等等,这时候朋友间如果磨合能力不足便很容易友情破裂了。
小孩子对于自己情绪的感知、表达和处理能力都是不足的,所以小朋友间的友情其实是不稳定的,但如果大家总是有机会在一起,生活也没什么变化,这种不稳定的友情打打闹闹也能延续很久。
小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学习很多的东西,他们会上学,识字,写作文,其实就是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他们本该对自己的情绪感知越来越准确,描述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具备向别人表达自己,让别人更理解自己的能力。这样,当他们人生到了开始发生变化的阶段,即接近成年期的青少年时期时,他们才具备和朋友磨合的能力。
青少年时期,不但生活会发生变化,有的人会开始谈恋爱;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对友情产生新的感受和定位;情绪也会产生改变,对友情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也许会更强。
这时候,沟通和磨合的能力就至关重要。沟通,能让我们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递给朋友,并且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朋友传递过来的信息。大家都在发生变化,彼此的了解和支持就更为重要。


可是,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人并没有随着年龄发展出相应的沟通和磨合的能力。
比如,情绪从小被压抑,从小不可以向周围人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也不被鼓励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到了青春期也依然不知道去感知自己的情绪,稀里糊涂的,搞不清自己是难过还是高兴,为什么难过为什么高兴,自己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感受是什么,自然也无法向别人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接受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受到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模式的影响。总认为自己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是不需要说的,好朋友就该知道。很多流行小说会助长这个认知错误。如果真是这样,人类还发展出语言来干嘛呢?碰到事情首先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对方是怎么想的,即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有不解的地方直接去询问对方;而是立刻就觉得对方不好,开始怨怼,即对人不对事。很多家长都有这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孩子耳濡目染很容易全盘学过来。这样就很容易不和朋友进行有效沟通;只是自己在心里生闷气;或者作,即无效沟通。
比如,占有欲和嫉妒心很强,不愿意看到朋友谈恋爱,或者不愿意朋友把更多的时间花到学习上为去其它城市上大学而做准备。这些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获得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情绪处理能力,把这些强烈的情绪通过健康的方式缓解掉。但很多人在从小到大的打打闹闹中也是一直浮于表面,并没有学到沟通情绪,加深了解,推进友情的方法;就不会这样做,也是自己独自生气或难过或怨恨,直到失去朋友。
举个例子,当好朋友开始谈恋爱时,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很容易觉得朋友被抢走了。我们可以选择独自难过、试图阻挠朋友把朋友抢回来,也可以选择和朋友交流,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感受,我们也去理解他们进入人生新阶段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也会指导我们后面的路,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畅谈未来的人生规划。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要向前走的。
或者,当朋友生了孩子时,一下变得非常忙,都没空陪我们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暗自失落,也可以选择去了解有新生儿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去理解朋友的处境,给朋友一些支持。等朋友度过了最初的忙乱,就有空和我们聊天了。
能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的好友间的交流是非常愉快的,也很解压。但总是独自失落、难过的朋友应付起来就很耗费心力,在生活忙碌的时候就更不愿联系了。


这里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很多人觉得成年人没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忙!但再忙也需要放松,一直忙碌人会崩掉的,心理状态也会变得很差。和朋友聊天就是很好的放松,能得到情感支持,缓解心理压力。我前面说过,成年人的友情是比较深的,和孩童时期那种陪伴式的友情不同,成年人的友情更在于质量和深度而不是时间。这一点我后面还会详细说。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大家都有空的时间畅谈一下,是非常可行且对彼此的生活都很有好处的。可是有的人不愿意进行时间管理,不愿意提前预约以便大家都腾出时间,他们总要求别人随叫随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时随叫随到就是完全强人所难,于是,成年后就没朋友了。

有的人觉得没有知心朋友的原因是难过时朋友都不在身边,朋友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大家都很忙。但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自己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应该是一个基本认知。人是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扔给别人的,包括爱人和朋友,他们都不该是我们的情绪垃圾桶。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应该学会,自己的情绪自己扛。可惜在很多家庭里,孩子就是父母的情绪垃圾桶,因此孩子从小到大学不会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反而潜移默化学会了父母那一套,总是潜意识指望有个人来替自己的情绪负责,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把这个渴望指向孩子时,我们便会失去孩子,很多孩子便是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遭受了太多的精神虐待而产生心理问题且对父母失望;当我们把这个渴望指向爱人时,我们便会失去爱人,老是把情绪垃圾扔给对方的亲密关系是充满了伤害的,会磨灭掉所有感情;当我们把这个渴望指向朋友时,我们便会没有朋友,因为没有哪个朋友能满足得了随时难过随时就在身边的高要求。孩童时期的朋友一样不行,小孩子也要回家,且孩子本身就没有足够的情绪控制力、同理心和共情力来安慰另一个小孩,很多人臆想中的完美的童年伙伴其实并不存在,只是自己在童年时期心理还没有被破坏得那么厉害,没有那么多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模式,也没有靠别人来解决自己的情绪的渴望,小孩子都是在懵懵懂懂地学着自己处理情绪呢。
并不是长大了朋友都没有了,而是呆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越长,就被破坏得越厉害,对朋友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越来越过分,于是便没有朋友了。
我原来抑郁症时,完全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总觉得很孤独,没有朋友,和身边人的关系也总不顺,爱情和友情,总是失败。因为我总是下意识地在渴望一个完美的人,来承接我的情绪,解决我的痛苦。但这样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也无法存在!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不再渴求任何人,而是学会自己承接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之后,一切都好起来了。我学会了不论碰到人生中多大的挫折,都不要把情绪扔给无辜的人,特别是爱人和朋友,不要伤害对自己好的人,这是很重要的一课,我学会了自己默默承受和消化。
当向别人寻求帮助时,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和感受,寻求沟通、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纯粹地向别人发泄情绪。这也很重要。发泄情绪就是把自己的负能量一股脑儿地扔给别人,通过吸取别人的心理能量来让自己好过一点,这是一种伤害和剥夺,这会让别人非常累,小孩子还不会这么坏的剥削模式,成熟的人也不会这么残忍,但是被毁坏掉的人会!
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会打拳、跑步、亲近大自然、放空、和动物一起玩……没必要一定要去折磨别人;碰到实在太难太痛苦的事情,我会自闭,自己一个呆着,木木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但内心其实在自己处理那些情绪,思考那些问题了。等过一段时间,我自己缓过来了,能表达了,我会再向身边的人说,寻求安慰和支持。这时候,真正的好朋友会抽出时间开车从其它城市赶来帮我,陪我聊天。这就是非常温暖和安慰的深度聊天,是正向有效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我一样能得到朋友的情感支持,得到友情的滋润,朋友亦然,互相都获得了心理能量,而不是我单方面向朋友发泄,单方面剥夺朋友的心理能量。
朋友会一直在,但朋友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很多东西我们自己不说清楚,不正确地寻求帮助,他们根本不会知道;也不是能够随时出现的精灵,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累。所以应该自己把负面情绪发泄掉,自己勇敢地承担自己生活里的一切责任,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朋友不该对我们的生活负责,不要总是想着碰到困难时,难过时有个人在自己身边,那是没有长大的,不自立的表现。碰到困难,痛苦时,先自己处理,然后再寻求朋友的帮助。


没有长大,不懂得自立的人,是很难有真正的朋友的;他们不懂得自己对自己负责,总是暗怀嗷嗷待哺的渴望,因此他们也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自然也不会体谅和关心别人,而友情是相互的,只知道索取的人不会有真朋友。
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的人,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会下意识对朋友要求过高,要求朋友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负责,会下意识地剥削朋友;这样谁都满足不了他们,也没人会愿意一直被剥削,关系必定是充满了伤害和黑暗的。其实并不是世界黑暗,而是很多人本身黑暗。
那如果没有被破坏呢?如果健健康康地长大了呢?
便会在和朋友打打闹闹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精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和朋友交流沟通,学会努力去接收和理解朋友的表达,学会时间管理(这不但对交友很有效,对学习和工作更有效),学会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地和朋友进行磨合,并在磨合的过程中和朋友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好。
这样,人生和生活的变化便没那么容易打碎我们的友情,我们便能轻松地跨过长大的门槛。


真的并不是长大的错,成年人也是能获得很深挚的友情的,很多电影都描述了这样的情节。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布兰卡和弹吉他的人》,《花生酱猎鹰》,等等。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无所有。孑然一身的杀手和全家都被杀光的小女孩;被抛弃只剩自己的小女孩和瞎了眼睛独自流浪的吉他艺人;唐氏综合征被抛弃的青少年和失去兄弟在生活里一个人挣扎的男人,再加上失去了丈夫的寡妇。
人长大了一样具备发展友情的能力,能交到真心朋友,甚至出现同时具备陪伴式和深度的更深挚的友情。只是,维持小时候一样的陪伴式的友情,很费时间,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长大后我们会有家庭,会有自己的事业,于是友情的深度便代替了陪伴。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时间,陪伴式的友情一样会出现。只是,我们会主动选择一无所有吗?
很多人都是很贪心的,而贪心会让人不快乐,会让人失去朋友。那种很深挚的友情,是遭受了生活的重大打击一无所有的人用来慰藉心灵的,是他们的所有!而普通人拥有很多,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有亲人,有爱人,有孩子,为什么还想要那样的友情呢?如果想要追寻那样的友情,那么便会失去现在的所有,人会愿意吗?
因为得不到那样的友情就觉得没有朋友,又不愿意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那便是贪。贪婪会让人痛苦!
贪心的人交不到真心朋友,因为什么都想要却什么也不想付出!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展出深度友情的。
深度友情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思想交流。
如果没有发展出表达自我的能力,交流便不可能发生,一个人无法让别人理解自己,便会孤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那更是孤独。如果被塞进了很多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即不是长大而是被毁掉,就会用很多扭曲的方式和别人交流,有效沟通便不可能发生,很容易越交流越孤独,关系里充满了伤害和黑暗。
那如果一个人压根儿就没有思想呢?
小孩子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思想,所以友情大多是陪伴。但小孩会去上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会产生自己的看法,会发展出自己的思想,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即像胚芽一样慢慢长大,长出一颗自己的心。
如果这个过程被阻断了或者被扭曲了,人只是增长了年龄并没有真正的长大,或者满脑子都是被灌输的洗脑观点变成了工具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心呢?
这样深度友情便永远也不会发生。
其实好多人的友情依然停留在小时候那样,一帮人一起吃喝玩乐唱K打麻将玩游戏,天天混在一起,和小孩子没差。但很少人再会赞美这样的友情了,人成年了就不再有童年滤镜了。这样的友情变成了酒肉朋友。其实,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陪伴式的友情太浅了,缺乏深度,不能互相理解,互相抚慰,互相支持。
处于这样友情中的好多人依然会觉得孤独,觉得没有朋友。但他们自身又缺乏推进友情往深度发展的能力,或没有思想,或缺乏沟通技能、磨合能力,或被破坏被扭曲……
并不是长大了就交不到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了,而是年龄增长了,对友情的需求也增加了,但自身能力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就是空长了年龄,却并没能真正地长大。


我交朋友的时候也会发现,和一些人是无法成为朋友的。有的人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脑子里全是被灌输的观点,因此根本无法聊天,没有任何观点的碰撞,只能顺着他说和那些洗脑观点完全一样的话,不然就会吵架;有的人永远是对人不对事,无法讨论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总是不停地人身攻击,无法交流;有的人是不停地发泄情绪,全是负能量爆棚的话,交流起来累得要死只能屏蔽;有的人比较扭曲,总是心口不一,从不正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是让人猜,让人去琢磨他真正的意图,虚伪且难处,只能放弃;有的人永远和小孩子一样,对于生活不了解不负责,对于自己的情绪不感知不处理,也就只能一起吃吃喝喝玩玩,当当生活朋友,没法交心;……
只有和具备了自己思想和一定的沟通技能、磨合能力的人,才能深度交流,成为交心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用担心人生进展、生活变化而失去,因为有思想,会表达,能够一直沟通彼此的想法,维持理解,共同进步;不用担心生活忙碌而失去,因为大家都会情绪管理和时间管理,时不时的总能交流,联络感情,碰到事情总能互相支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不用刻意结交,也不用费时费力维持,就是很自然很顺的友情。
这些本该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小孩子慢慢长大形成自己的思想,在打打闹闹中学会沟通技能和磨合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自立,懂得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学会处理情绪,学会如何更好地掌控现实生活比如时间管理、理清利益关系等等;随着经历的增多产生并增强同理心和共情力,学会体谅、理解和关心别人……就像是慢慢修炼出一颗心。
所以,其实并不是越长大越交不到真心朋友,而是真正的朋友只会在成熟的人之间产生。如果空长了年龄,并没能真正地长大,才是交不到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的。没有心,如何交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