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圈子里好像就只有熟人,没有朋友了,真·越长大越孤单。但这是为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经的友情遇到了挑战,离开了,而新的友情却没能上位弥补空缺,所以只能徒留自己孤单寂寞。
离开校园跨入社会之后,我们的友情将会面临三大挑战:
1. 新的身份改变了生活结构和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友情
成年前,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位置,带给我们单一且明确的社会身份。
成年后,一方面,每个人自身生活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人们越多参与在其他关系角色中,对友情投入的时间和情感就越少。比如,白天作为一个“社会人”太忙、下班后可能要陪另一半和孩子等等,生活中能留给友情的时间和精力都所剩无几。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身份给朋友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了差距,给友情增加了同辈压力,朋友们会不可避免地比较谁混得更好、谁的婚姻更幸福。
2. 失去共同的生活,共同话题随之减少
成年前,由于物理空间和生活的接近性,我们经常与同学、住得近的邻居成为朋友,和朋友很多的聊天话题都是从共同生活中而来。这种从共同的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友谊,建立和维持友情的成本都较小,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去经营。
成年后,新身份的转变决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这就意味着,我们与朋友失去了共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令我们和朋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友情就陷入了“没话聊”、“聊不下去”的窘境。
3. 三观发展的变化,动摇了友情
成年前,我们和朋友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一致的观点,拥有更多的相似性能够减少朋友之间互动的不确定性,从而享受更舒适和成功的互动。
然而,进入成年,每个人的三观也在发展和改变,我们和朋友在很多事情上都产生了分歧。我们开始对朋友观念上的变化感到犹豫,也感受到彼此的互动不如从前自在。
那能交心的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即使很久不联系,也不会觉得生疏
见面不尴尬,不用刻意营造什么氛围,和谐融洽
在适当的时候关心彼此,但不会干涉各自的生活
可能不认同对方的观念,但看破不说破,能够理解并接受
如果一段成年人的友情具备这些特点,那说明它是健康的。拥有这种状态的友情的人不会被成年后的挑战所困,依旧能享有朋友之间的美好,而且健康的友情状态还会赋予友情中的每个人四对相互矛盾的自由特权:
1. 独立的自由和依赖的自由
健康的成年人的友情状态允许我们同时拥有这两种自由,一种是在不受友情限制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利益的自由;另一种是在需要的情况下依靠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的自由。
这标志着,也许客观上,我们和朋友无法经常见面和联络的情况依然存在,但这并不会将友情击垮。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朋友不在身边,但ta们始终在那儿。在我们需要ta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依靠,而当我们在追求个人生活的时候,ta们也知道我们没有放弃友情,并支持我们。
2. 情感的自由和工具的自由
有人可能会批判带有目的性的友情,认为是在利用朋友。然而,健康的友情状态能够同时将友谊中的情感和工具性连续统一起来,情感可以有意或无意地交流,从而获得无私的关怀或工具性的支持。
比如说,我们遇到困难找朋友帮忙,可以是基于友情本身,也可以是单纯觉得这个朋友有能力或资源帮我解决问题。朋友不会感到自己被利用了,因为我们都清楚友情是互惠互利的。
3. 接受的自由和评价的自由
面对评价彼此的问题,健康的成年人的友情状态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朋友之间通常不会批评对方的缺点,因为非常熟悉对方,以至于忽视甚至接受了彼此的缺点。另一种情况是,朋友会表达对彼此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却是以一种能够让对方接受的关心的形式。
例如,看到自己明明发福,有的朋友会说:“你一点都不胖好吗?小仙女!”有的朋友会直言:“自拍都看到双下巴啦,晚上陪你吃沙拉吧。”而好的成年人友情应该自如的在这两种状态间切换。
4. 表达的自由和保护的自由
健康的成年人的友情状态,容许朋友们在保护彼此不受伤害的同时诚实地表达。当友情中的信任发展到一定程度,朋友们相信彼此说的话是诚实的,同时相信彼此不会因为敏感的话语而伤害对方。因此,我们敢于说出心事和真相,也勇于去保护交付的真心。
那么重点来了,
长大后如何交到真心的朋友呢?
这里分享关系治疗师Shasta Nelson(2016)建立的一个健康全面的友谊三角模型:底层是积极性,两侧是连续性和脆弱性。
要想保持稳固的健康友情状态,我们可以不时将朋友摆在这个三角中滑动看看是否缺少哪一点,不让友情滑出这个三角之外,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 创造积极性:给友情创造更多愉悦感
虽然成年人的友情大多时候是一起吐槽这个世界,但是没有一个朋友永远想当对方的情绪垃圾桶。除了约饭聊天、煲电话粥,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与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些新奇有趣的体验,或设定一个共同目标,比如约定每年去不同的地方旅游,为你们的友情创造更多愉悦感和新鲜感。
2. 保持连续性:在与朋友的互动中建立规律和书写历史
尽管成年后我们难以和朋友频繁地联系,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保持联系。适当投入时间和金钱,创造聚在一起的机会,从而了解彼此成长的步伐,感知朋友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样可以通过给友情增添仪式感,让彼此在生命中留有重要位置。
此外,保持连续性不意味着强求朋友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要与我们保持一致。没有一个朋友是完美的,包容朋友的缺点,接受朋友与我们不同的看法,不单方面轻易地切断友情的连续性。
3. 展露脆弱性:袒露并分享彼此眼中的真实感受
你可以试着分享一些心里话,交流彼此的脆弱和困惑,当对方看到你的真诚以及对友情的重视,同样珍惜友情的人也会与你进行深层次交流。这并不是将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相反,是帮助我们厘清友情,增进亲密的机会。
最后,我们想说,如果长大后,生活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愿友情能永远与你并肩作战。
References:
Carbery, J., & Buhrmester, D. (1998). Friendship and need fulfillment during three phases of young adulthood.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5(3), 393–409.
Rawlins, W. K. (1992). Friendship matters: Communication, dialectics, and the life.
Rawlins, W. K. (1994). Being there and growing apart: Sustaining friendship during adulthood. In D. J. Canary & L. Stafford (Ed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al maintenance (pp. 273-292). San Diego, CA: Praeger Publishers.
Kets, W., & Sandroni, A. (2016). Challenging conformity: A case for diversity. Available at SSRN 2871490.
Nelson, S. (2016). Frientimacy: How to Deepen Friendships for Lifelong Health and Happiness. Seal Press.
Nelson, S. (2010). Friendships Don’t Just Happen. The Guide to Creating a Meaningful Circle of Girlfriends.
Nehamas, A. (2016). On friendship. Basic 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