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世纪难题:央行希望加杠杆促消费,居民要提前还贷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9 05:40   4582   2
内容提要

1、新年伊始,报复性消费潮未现,提前还贷潮突至
2、中国为何会出现提前还贷难现象?
3、老百姓为什么宁愿排队交违约金也要提前还贷?
4、央行的金融算盘:继续货币宽松加杠杆,债务助推GDP增长
一、新年伊始,报复性消费潮未现,提前还贷潮突至





2023年1月份,取消疫情防控后的第一个春节前消费旺季,尽管居民出行有所恢复,但不少人期盼已久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春节期间的多数短期指标显示,出行、购物、电影、旅游等指标仍然只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6-8成左右。企业联合会在发布2023年1月份PMI数据时披露,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达53.2%,连续7个月超过50%。这意味着企业对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感受仍然非常强烈。



虽然从2021年12月开始各级政府出台了花样繁多的救市措施,央行也2次降准3次降息,在2022年商品房销售大降24.3%之后,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重点15城新房成交386套,较2022年春节下降58.4%。30大中城市商品房1月成交约810万平方米,仍较2022年同期下滑44%。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商品房销售量下降了41%。
虽然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报复性买房潮还在梦里,但负债居民提前还贷潮却突然而至。



火星宏观注意到,去年大众关注的焦点还是应不应该提前还贷,春节前后更多的人在关心提前还贷难、如何能够提前还贷。不少银行的线上预约渠道被关闭,需要线下数月的预约和排队,大部分贷款行的等待时间超过半年。
一边是银行不断降息吸引人民贷款买车买房消费,一边是居民在提前还贷时遇到了排队时间长、申请门槛高等问题。申请提前还贷居然扎堆成潮。银行为何提高提前还贷门槛、扎堆提前还款又有何影响?
二、中国为何会出现提前还贷难现象?





从表层原因来看,提前还贷,相当于缩短了银行这笔贷款的盈利期限,减少了银行未来的盈利预期。毕竟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利息。比如2021年六大行年报中,利息净收入2.73万亿元,在其营业总收入3.67万亿中占到74.4%,是各大行收入贡献的绝对主力。
其中,邮储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达到84.5%,农行达到80.28%,建行为74.35%,工行为73.3%,中行为70.2%,最低的交行也占到了60.02%。交行的利息收入占比,不仅在6大行中最低,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也最低。而居民房贷业务,因为有房产抵押,贷款期限长达20-30年,又是银行最优质的、最稳定的利息收入来源。



从2020年开始,居民新增房贷开始负增长,已经对银行的利息收入构成隐忧。2016年前,每年新增的居民房贷快速增加。2012年,居民新增房贷0.96万亿,增长52%,居民房贷余额为8.1万亿,增长13.5%。此后房贷余额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居民新增房贷都在2万亿以上,2013、2015、2016、2018这三年新增居民房贷增速分别高达77.1%、54.7%、86.5%和43%。但从2020年开始,新增居民房贷开始负增长,2020年减少3.4%,2021年增长8.7%,2022年仅新增房贷0.49万亿,陡降87.4%,居民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增速突然从上一年的11.3%掉到1.3%。
2022年居民新增房贷比银行的预期少增加4万亿,意味着从2023年起,未来20-30年内,银行每年要少收入1700多亿的利息。如果居民新增房贷不能恢复到2018-2021年之间4万多亿的水平,继续维持2022年0.4万亿左右,只需要持续6年时间,银行6年后每年就要少收入1万亿的利息收入。
如果居民提前还贷,就不仅是减少银行的预期利息收入,而是直接减少银行当期的利息收入了。按2022年末38.8万亿的居民房贷余额计算,因为这些贷款都是之前高息合同,平均贷款利息在5%左右。如果其中四分之一提前还贷,以后每年银行会减少大约5000亿的利息收入;如果二分之一提前还贷,以后每年银行会减少大约1万亿的利息收入。
大家想想,一方面新增住房贷款断崖式减少,已经减少了银行的预期收入,如果居民提前还贷,还会减少现有业务的当期收入。依靠利差牟利的银行,在扎堆提前还款的背景下,采取收取违约金、补偿金等形式增加提前还款成本,以提前预约、长时间轮候等为手段,试图降低或推迟提前还款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深层看,提前还贷难,一是因为金融国有化垄断,二是银行与贷款户地位不对等,三是现有法律与政策依然保护金融暴利。这些因素无法深说,只能点到为止。
三、老百姓为什么宁愿排队交违约金也要提前还贷?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购房户提前还贷,自然与利益相关。
首先肯定是由于此前贷款的利息较高,购房者希望通过提前还贷来降低成本。
2022年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3次向下调整,其中,5年期以上LPR从4.65%下调到4.3%。房贷利率的下调次数和幅度比LPR还要多。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截至到2月3日,郑州、太原、天津、厦门、福州、长春、沈阳等20余城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经降至3.7%-3.8%,但存量房贷利率大多数还在5%左右。一个多百分点的利息差,30年下来100万房贷就要多还45万左右,这涉及到居民和银行的利益分配。
其次是2022年投资理财收益波动较大,房贷和投资理财之间收益倒挂,手有余钱的贷款户当然希望提前还贷减少资产缩水。
大家从财经新闻中应该经常可以看到,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投资理财收益普遍较差,绝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于房贷利率。投资收益下行引导中高收入居民投资风险偏好趋向保守,将原来计划用于投资的部分资金用于提前还款。
在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中,也能看到居民这个方面的明确倾向。比如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比上季减少。2022年新增住户贷款3.83万亿元,比2021年减少了51.6%,但新增住户存款17.84万亿,同比增长122.5%。我也在此前多篇文章中分析过,新增存款主要是中高收入阶层从理财投资中撤回的资金,并非居民们有钱不愿消费。
第三、房价下跌预期引导部分炒房户提前还贷。
这两年“房住不炒”的属性愈发明显,房子增值慢了,不少二线以下城市房子不仅不会增值,还在持续贬值。加之房地产下行的信号愈发明显,人口总规模2022年也开始下降,对房价预期失望的炒房一族,自然会想办法提前还贷,提前处置房产,减少贷款利息损失和房价下行损失。
第四、也存在偿还高利息的房贷,然后利用房产抵押申请低利息经营贷的情况。
2022年已经有银行因此受罚,但经营贷利率与房贷利率存在较大的利差,对单套房产价值较高的高收入阶层而言,这是值得冒险的收益,所以很难制止。
四、央行的金融算盘:继续货币宽松加杠杆,债务助推GDP增长





面对居民还贷潮中银行设置种种障碍的不公平现象,有人认为银行应该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主动改善服务,而不是对提前还款设置障碍。还建议人行、银保监会出台有利于居民提前还贷的相关政策。
2月1日,《经济日报》发文,认为部分收取提前还贷“补偿金”“违约金”的银行,可进一步转变观念,展现出商业银行的应有作为与担当,更好地服务社会。
这些问题、这些呼吁,人行、银保监会肯定清楚,但是不太可能会有回应,更不太可能出台有损银行利益的有利于提前还贷的政策。
2022年是动态清零式疫情防控的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我们的国民经济经受了疫情防控中消费受损、俄乌战争地缘冲突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欧美加息和西方供应链重构导致出口订单下半年明显回落等多因素的考验。这一年为了保增长、保财政、保就业,在以美元为首的全球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加息缩表抑制通胀时,我们采取了继续扩张债务、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
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宏观杠杆率由上一年的273.3%增加到284.4%,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但GDP按不变价格计算,仅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2022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年增加了0.4个百分点。
也许央行和决策层认为,货币宽松、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不太理想,主要是疫情防控惹的祸,所以上边2023年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措施,是继续加码货币宽松、增加负债,刺激投资与消费,并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修复居民消费,刺激房地产回暖,推动2023年的GDP能够增长5%以上。
央行、银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希望通过宽松措施,引导大家多买房,多贷款,多消费,多付利息,当然不可能做与此相反的事情。
目前房地产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从去年开始的降准降息救市,房地产没有拉起来,但越来越大的利差引发了提前还贷潮,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把银行推在了风口浪尖。
这种短期爆发的还贷潮还在延续,如果不尽快下决心持续出招解决,将冲击整个社会的信心和中国的金融安全,导致居民、银行、房地产三败俱伤。
【作者:徐三郎】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05:40: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资产负债表衰退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05:41: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出啥招,不降息不宽松?升息紧缩,欠债的肯定不敢还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