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基本面分析的核心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2 00:06   15283   5
期货最核心的是分析货,把货给搞清楚了,其他的问题就都解决了。货是什么?货从量上说就是库存,从价上说就是价格、价差、基差、利润这些东西。
商品期货整个基本面分析的核心就是分析库存,库存搞清楚了,价格、基差、基差、利润这些东西也就明白了。所以,想学好商品基本面分析,不一定要搞得多么复杂,但一定要学会库存分析。
在分析任何问题的时候,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很关键,切入点找的好,问题才能思考的深入,切入点找的不好,就很难去不断深挖其中的本质。所以,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注重思考的方向性、思考的多元化、思考的独立性、思考的客观性。
我希望能够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把看似复杂的东西,讲到任何一个人都能听明白。关于库存分析,我会做三个方向进行切入:库存总量、库存分布和库存流转,每个方向都可以继续深挖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具体的大纲如下图所示。


库存总量

我们去研究一个品种,首先要搞清楚它的上、中、下游是什么,然后分析库存的时候,不能只看某一环节的库存,不然就容易犯了片面性的错误。
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最忌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屁股决定脑袋;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去看问题;所谓表面性,就是看问题的深度不够。
很多交易者再看库存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看的库存是哪个环节的,人家随便给你一个库存数据,你看到数据决定高或者低,就基于高库存去做空了,或者基于低库存去做多了,这个是不对的,这个就是看问题犯了片面性的错误。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某个品种上、中、下游之后,我们看库存,先看总体情况:总库存=上游库存+中游库存+下游库存。
很多时候,第三方咨询机构给我们的库存数据,你要知道它是哪个环节的,是上游库存,还是中游库存,还是上中游库存,还是中下游库存。比如,螺纹钢厂库存,这个就是上游库存;螺纹社会库存,这个就是中下游库存。
当然,黑色系的品种上、中、下游库存数据比较透明,所以比较便于分析。而有些品种的数据往往只给出了某一个环节的库存数据,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想办法构造其他环节的库存数据。
下游的原料库存往往是基于下游的原料库存天数与单耗关系来计算,例如,我们想知道浮法玻璃企业的纯碱库存有多少,可以利用浮法玻璃日融量 x 0.2x浮法企业纯碱库存天数来计算出一个指标,然后进行跟踪;再比如,我想知道聚酯企业 pta 的库存有多少,可以利用聚酯总产能 x 聚酯企业当周开工率 x0.855x 聚酯企业 pta 原料库存天数来计算出一个指标,然后进行跟踪。
中游环节的库存往往是港口库存或者是交割库库存,一般港口库存居多,因为港口便于贸易运输,所以多是中游贸易环节的库存。此外,也有的中游环节库存体现在交割库库存,现在第三方咨询机构也都开始陆续统计交割库库存了。如果,一个品种既没有公布港口库存,也不公布交割库库存,那你要注意了,中游环节是隐性库存,哪怕你不知道具体数据,但也要能够有方法了解到中间隐性库存的多少。
因此,为了避免分析问题时候的片面性,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各环节的库存情况以及总库存情况,然后再是对库存继续进行分析。


平衡表分析

当我们构造出一个总库存指标之后,并且这个总库存数据是每周可以跟踪的,我们可以看到总库存每周的变化,这个总库存每周的变化就是这个周供需平衡表的变化,总库存增加,说明这个周平衡表累库,总库存下降,说明这个周平衡表去库。
这里一定要注意是总库存的变化,而不是某一环节库存的变化。我们不能说港口库存累库了,所以这个品种需求不好,或者说,交割库累库了,所以这个品种需求不好,这都是不对的。
因为,单一环节的累库不能反映供需平衡表,它只能反应库存的流转问题,只有总库存的变化才能反应周度平衡表的变化。
情景分析

当然,上面只是历史供需平衡表,都是过去式了,但是它没有办法进行未来预测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线性外推,例如,过去一个月,一共 4 个周,我们发现平均每周去库 10 万吨,在上下游供需情况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下游库存可以使用多久,或者中游库存能够使用多久。
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上游负责库存的生产,下游负责库存的消耗,中游既不生产库存,也不消耗库存,只是库存的搬运工。所以,如果产业链总库存是去库的话,说明下游消耗的库存大于上游生产的库存,整个产业链总库存是才会是去库的 (这里没有考虑进出口)。
然后,按照线性外推的方法,就是在上下游保持现状不变的情况下,下游的原料库存能够维持多久,下游没了原料库存之后,要么停产,要么补库,只要有利润的话,基本上不会停产的,而是选择补库,只要停产的损失小于生产的损失,也不会停产的,哪怕亏损也要补库继续干下去。
接下来,我们去做情景模拟,上下游之间的博弈,下游坚决抵制不从上游拿货,坐等上游降价给下游让利,这时候,上游生产肯定是累库的,而下游除了消耗自己的原料库存之外,还需要从中游进行补库,如果再把中下游总库存都算上,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可以够下游用多久。
最后,我们再来算一下,当下整个产业链总库存在目前的去库速度下,可以使用多久。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货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情况,哪个环节有货,哪个环节没货,哪个环节急需要货,大体需要多长时间,从而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货的变化是内因,价格的涨跌是现象,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缘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价格的涨跌现象。所以,当我们抓住了货的变化特征,不管当时价格是怎么样的,只要市场情绪(外缘)发生变化,未来价格的方向一定是会朝着内因的方向发展,而且容易矫枉过正。
期货市场的特点是,它会超额计提当前的恐慌,然后再超额计提后期的乐观。所以期货市场经常出现矫枉过正。跌得时候跌过头了,涨的时候涨过头了,底部或者顶部往往都是恐慌和乐观情绪造成的,都是非理性的价格。
表需跟踪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品种的供应端数据往往比较容易获得,例如,产能、产量、开工率等数据,而需求端比较难以获取数据,因为下游太分散了,不好统计。
但有了总库存之后,需求端的数据也非常容易获取。如果当周总库存是去库的,那就说明当周总需求一定是大于总供给,所以才会导致总库存去库了;反之,如果当周累库了,说明当周总需求一定是小于总供给,所以才会导致总库存累库了。
了解了这个简单的逻辑关系,我们就可以根据当周总库存的变化与总供给的变化来计算出总需求是多少,这样计算出来的总需求,就是我们常说的表需,或者叫表观消费。计算公式为:表需=周度产量-总库存的变化


比如,我们拿每周四 Mysteel 的小纸条数据来检验一下,我们以螺纹为例:总库存较上周增加了 66.48,供应端周度产量是 237.91,那么根据我们的计算公式:表需=周度产量-总库存的变化=237.91-66.48=171.43。
其他的数据,我们都可以继续进行验证,结果都是对的。所以,无论一个品种下游多么分散,需求多么难以统计,直接化繁为简,利用周度产量和总库存的变化来推算出每周的需求,然后去跟踪需求的变化。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每周数据跟踪,主要是跟踪库存的变化,还可以基于库存、产量数据得到表需情况,然后根据产量变化与表需变化,知道每个周的供需矛盾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们从库存总量进行分析,又进一步找到了三个切入点:平衡表分析、情景分析、表需跟踪。


库存分布

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除了总量分析之外,一般还会进行结构分析,这一点在宏观数据分析当中经常使用。例如,我们国家每个月 10-15 号公布金融统计数据,像社融、M2 这些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宏观分析的时候,都是先进行总量分析,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
我们在分析库存数据的时候,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先进行总量分析,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库存结构又可以理解为库存分布。我个人喜欢用库存分布,感觉这个名词更接地气,容易理解,就是库存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布情况如何。
我们要知道库存的作用是什么,库存是调节供需失衡的缓冲器,一旦供需发生变动了,例如需求突然增加,这个时候供应端无法满足需求端的增量,就需要用库存来弥补,从而避免导致价格的暴涨暴跌。
我们经常发现,低库存的品种价格弹性大,高库存的品种价格弹性低,主要是因为当外界发生供需失衡的时候,低库存的品种没有了库存来调节供需失衡,最终只能通过价格的暴涨暴跌来调节供需关系了,而高库存的品种则有足够的库存来调节突如其来的供需失衡,所以不需要价格的暴涨暴跌来改变供需关系。
行情的来源

当我们了解了库存的作用以及库存分布之后,就知道怎么去寻找大行情了。如果你细心研究,你会发现:当库存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端时,往往容易爆发大行情。
因为,当库存集中在产业链某一端时,一旦发生了供需变化,其他产业环节没有库存来调节这种突然起来的变化,只能通过价格来调节。相反,当库存在产业链分布比较分散的时候,上中下游都有足够的库存,无论哪个环节发生了供需变化,它都有库存来进行调节,从而抑制价格的暴涨暴跌,所以就不容易出现大行情。
人生的成功不是靠努力的,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大于百倍的努力,做期货更是如此。你找到一个有大行情的品种,做进去之后,你不需要努力折腾,没有行情的品种,你做进去之后,再怎么折腾,也是频发止损,还亏钱,影响心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潜在有大行情的品种,你可以从宏观角度、产能角度、库存角度、资金角度等等,例如:

  • 宏观角度:全球定价+宏观敏感+历史高/低位→做空/多标的
  • 产能角度:下游产能增速 >/< 上游产能增速→做多/空标的
  • 库存角度:库存集中在产业链某一端时容易爆发大行情
  • 资金角度:高持仓的品种往往容易爆发大行情
总之,只要你有想法,你就能找到方法,这个方法不行,再想下一个方法,就怕你没有想法。


库存集中在上游

当我们知道了库存分布之后,其他的现象的东西都可以知道。比如,当库存集中在上游的时候,这个时候上游生产商肯定压力很大,现货价格肯定很低,现货利润一般很差,下游肯定是刚需采购,结构一定是 contango,基差一般是负基差。
所以,单纯看一个库存分布,价格、基差、结构、利润基本上你都能够判断出来了。如果这种库存分布维持的时间久了,还会发生供应端减产,这些都是可预见的。所以,期货、期货,你把这个货(库存)给搞明白了,其他的那些东西都是一通百通的。
当库存集中在上游的时候,压力在生产商这里,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库存都显性化,下游没有囤货需求,基本上都是刚需采购,即采即用;中游贸易商也很难去搞投机囤货,基本上是做盘面的期现套利,买现货套盘面,锁定微薄的利润,靠周转率;要么是一分货在贸易商之间互相加价来回转,大家都把流水做大了,规模上去了,好拿来融资。
因为下游不拿货,消耗始终小于生产,上游压力越来越大,不断降价去库,所以这个时候,库存历史高位,往往是现货价格历史低位,下游低库存,中游库存也不高,常规来讲,需要时间来慢慢磨底,先是上游降价,去利润,再是上游降价,去库存,最后是上游退出,去产能。这是靠市场自然出清的过程。
但实际上,需要看产业情况。比如,像黑色系,国家就主导了供给侧改革,价格开始涨了,中下游没货,然后开始抢,结果正反馈,投机囤货需求也出来了,价格暴涨。
再比如,集中度高的行业,上游厂家联合起来封盘惜售,然后不断提价,做多盘面,投机性需求拉涨,然后期现商买现货空盘面,走出一波升水锁库行情,把上游库存通过拉涨盘面,期现商不断买货,通过盘面的上涨把货锁到交割库里,实现上游厂家去库,然后提价,从而造成期现联动上涨。
再比如,农产品有时候突然遭遇天气市减产,高库存的品种在价格低位,遭遇减产,开始低位大涨,上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投机囤货需求,反而变成了加速去库,价格又暴涨。
所以,库存集中在产业上游时,价格被压缩到很低,上面潜在的空间很大。你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突然让它反转大涨的,一旦反转之后,这个空间是巨大的。
有时候反转的原因是政策市,例如,供给侧改革,这个我们都能看到;有的时候反正是天气市,例如,干旱减产,这个我们也能看到;还有的时候是厂家联合起来搞事情,这个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无论是哪种原因,盘面上价格会有表现,所以,对于库存集中在上游,价格低位异动的品种要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反转了,你在那个位置介入之后,基本上一拿可以拿到最后,等着数钱就行了。


库存集中在中游

库存集中在中游的时候,有时候表现为显性库存,例如,港口库存或者交割库库存,但也有时候表现为隐性库存,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去测算。
虽然说是期货是服务于产业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期货是资本猎杀产业的场所,所以,你会发现,贸易商手里没货的时候,价格天天涨,涨到最后贸易商高价去追着买,贸易商买了之后,价格就崩了;反之,贸易商手里屯了好多货的时候,价格就天天跌,跌到最后贸易商低位都套盘面了,反而盘面就开始疯狂拉涨了。
所以,当库存集中在中游贸易环节的时候,他们本身并不消耗库存,库存反而挤压它们的现金流,所以当他们手中已经持有大量库存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把库存转化成资金,所以需要卖出。
这个时候,上游没有库存压力,现货价格一般报的比较高,盘面呈现 back 结构,中游库存压力大,不从上游拿货,而是想着把手中的库存变现,需要卖,下游可能利润也不好,只愿刚需拿货,不愿意囤货。
所以,在显性库存下,就容易出现,港口库存过高,压制盘面价格上涨,或者是,交割库库存过高,盘面 back 结构之下下跌,交割库去库。在隐性库存下,你会发现,上游库存很低,下游库存也不高,中游库存一片漆黑,就跟开盲盒一样。
如果中游隐性库存真的很低,那么这个品种就是产业链上、中、下游都是低库存,就会形成长期 back 结构,然后基本上以逢低做多为主,换月继续吃贴水,除非上游开始有新产能投放或者开工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反之,如果中间隐性库存很高,那么这个品种的 back 结构就是陷阱,因为中游环节有大量隐性库存要降价出货,上游又没有人拿货,上游也会开始慢慢显性累库。


那怎么判断中游环节的隐性库存呢?一般第三方机构会给出港口库存或者交割库库存的数据。如果没有给出,我们需要利用上下游关系进行测算。
上游提供供给:周度产量;下游提供需求:周度产量 x 单耗关系,中游环节既不生产,也不消耗,所以中游环节不会改变库存总量变化,他们不会改变供需平衡表,但是会打乱平衡表的节奏。
这样一来,总库存的变化=上游周产量-下游周产量 x 单耗,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游的产量及单耗关系来判断出这周总库存是去库还是累库的,这里假设是累库的。
总库存是累库的,下游库存是去库的,上游库存也是去库的,那为什么会累呢?你就可以知道,上游库存的去库主要是被中游环节拿走了,从显性库存变成隐性库存了,所以上游去库了,下游环节可能拿货拿的少,主要消耗自己的存量库存,所以下游也去库了。
但是根据上下游生产及单耗关系,他们得知这周总库存是累库的,甚至累库的量都能知道,还能知道上游去库的量以及下游去库的量,这样倒推回来,我们能够计算出这周中游环节隐性库存的增量。
哪怕是没有任何机构统计中游环节的库存数据,只要给你上游和下游的相关数据,你都是可以有办法自己计算出来的,然后长期跟踪,你就知道一段时间,大约中游环节屯了都是看不见的隐性库存,你就知道盘面变 back 之后,能不能长期维持。
库存流转

最后,简单讲一下库存流转,分析库存流转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库存流转简单来说,就是货在产业链中是如何流动的,是谁在卖货,谁在买货,交易主要发生在哪个环节。
库存流转是演绎法,让我们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因子分析是归纳法,让我们只知道大概率事件,但不知道所以然。例如,过去我经常提到的【库存+基差+利润】分析框架,这个是因子分析法。
低库存+大贴水→逢低做多,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框架太牛逼了,真赚钱;但有时候你会发现,我被这个框架束缚住了,买在高位亏钱了。同样的低库存+大贴水现象,为什么有的品种暴涨,而有的品种却下跌了,这个问题理解了库存流转,就能够找到原因,并加以分辨。
升水锁库:上游→中游

当库存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时候,现货价格比较低,产业利润比较差,盘面是 contango 结构,对于因子分析法的交易者来说,他一般会基于【高库存+高升水】的因子共振来做空盘面。
但问题是,库存集中在上游时,绝对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短期之内,供应端可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基于因子逻辑去做没问题。如果这个库存状态持续很久了,可能就有问题了。
一旦出现某种问题,就容易走出升水锁库行情,即盘面资金推涨,期现商空盘面被套,然后从上游买现货,上游高库存去库,盘面继续推涨,期现商继续做空被套,继续从上游买现货,上游继续去库,随着盘面的上涨和持仓的不断扩大,期现商盘面被套住了大量空单,然后又从上游买入了大量现货,这部分现货进入交割库被锁住了,上游实现了去库,与此同时现货流动性还被锁住了。
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库存的消耗,而只是库存的转移,库存从上游生产商转移到中游期现商,上游不断去库提价,盘面不断期现共振上涨,在上涨的过程中,contango 结构逐渐变成 back 结构,因为后期随着上游去库加快,上游现货提价的速度和频率都会加快,现货涨幅大于期货,就会逐步变结构,最终成为 back 结构。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组合:【低库存+大贴水】,对于因子分析法的交易者来说,这又是一个逢低做多的大好机会,然后高价做多了,然后再次被干。
你会发现,起初价格低位的时候,他们基于【高库存+高升水】的逻辑去做空,然后遭遇了一波升水锁库行情,然后高位变结构,变成 back 之后,他们又基于【低库存+大贴水】的逻辑去做多,然后又遭遇了一波暴跌。似乎整个因子分析法就是专门给他下套似的。
这是因为因子分析法是归纳法,不是演绎法,这种方法只注重现象,不注重原因。如果我们知道了库存流转的情况,我们就找到了上涨的原因。
在升水锁库上涨的过程中,卖方是上游生产商,买方是中游期现商,当时是基于 contango 结构下,期现商买现抛期,然后投机性需求推动盘面上涨,将期现商买到的大量库存通过盘面做空被套而锁在了交割库。整个过程中,库存并没有被消耗,只是暂时被转移了而已。
如果从总库存来看周度变化的话,可能总库存周度并没有去库,但表现出来的结果却是上游去库,中游交割库累库,期现价格共振上涨。
随着盘面变成 back 结构之后,原来买方是期现商,现在结构变了,期现商不买货了,反而手里积攒了一大堆货想要卖出变现,这个时候,随着盘面变 back 结构,上游卖方永远都是卖货的,这次中游期现商从之前买货的也变成了卖货的,而下游永远都是买货的采购方,在需求没有明显非常好的情况下,它的消耗是稳定的,下游很难接下中游要出的那么多货。
所以,你根据库存总量变化知道了平衡表情况,大体也能判断出来这个 back 结构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游环节它不改变供需平衡表的结果,只是改变了供需平衡表的节奏,放大了期货价格的波动。
演绎法让你知道了过去上涨的因是什么,变结构之后,上涨的因不存在了,那你就得小心了。整个上涨的过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上涨的因在什么时候不在了,你都看的清清楚楚,而不是盲目的基于因子法去生搬硬套。


期现出货:中游→下游

当升水锁库行情走完之后,盘面从低位一路上涨到高位,从 contango 结构变成 back 结构,库存从上游生产商转移到中游期现商,同一批货,上游卖给期现商,赚了一波钱。
这个时候货都在期现商手里,他们想赚钱,得把货卖出去。在 back 结构之下,盘面价格低于上游的报价,过去期现商从上游买货,现在不买了,开始出货了,怎么出货呢?货出给谁呢?
出货主要是砸盘出货,就是把盘面在 back 结构之下打下去,这是期现商出货的方式。货出给谁呢?主要是下游采购方,下游要么从上游买货,要么从中游买货,主要看谁的价格便宜。
期现商砸盘之后,尤其是哪一天盘面暴跌了,你会发现,朋友圈里都是期现商在卖货,盘面+一个基差,加的这个基差往往还挺大的,但还是比上游报价低。下游接受了基差报价,期现商会继续砸盘继续卖基差,而之前手拿基差报价的下游,可能在某次下跌的时候觉得价格便宜,就点价拿货了。
下游点价的时候,期现商就会平掉空单,然后现货解锁,交割库之前被锁住的库存就可以出货了,然后这部分货就变现了,同样一批货,这次中游期现商变成卖货的,下游变成买货的了。
在期现商不断地砸盘出货过程中,交割库不断出货,下游不断补充库存,而上游开始不断累库,现货不断降价,起初上游库存压力不大,所以降价很慢,表现为盘面大贴水,就是 back 结构下的大贴水,主要是市场参考的那个价格没有意义,因为整个交易并不发生在上游与中游环节,也不发生在上游与下游环节,而是发生在中游与下游环节,所以上游那个报价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看那个基差去做多,那就是个假基差,看着上游那个低库去做多,你会发现低库存不断累库变成高库存。这些都是因子分析法的弊端。
当然,你不要以为期现商就靠砸盘出货来赚钱,我个人认为,交割库出货赚的是小钱,这部分是实盘收益,但这部分赚的是小钱,虚盘部分才是赚大钱的。
比如,我交割库被锁住了 5w 吨货,但我盘面空了 10 w 吨的货,其中有 5w 吨的货是我要砸盘把交割库被锁住的库存解锁出货来兑现利润的,这个是小钱;在砸盘下跌过程红,还有 5w 手的虚盘,这个才是赚大钱的。
所以,期现商为了把手中实盘的利润兑现,就得把盘面打下去,然后价格低了,卖给下游,想要打下去,就等用好多虚盘资金干进来,实盘部分赚的是相对收益,空间有限;虚盘部分赚的是绝对收益,盘面跌多少他们赚多少。
当我们看清楚了整个库存流转的情况,你就不会受制于因子分析法,不会盲目基于【低库存+大贴水】去做多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就可以兼容使用了,知道什么时候的【低库存+大贴水】可以去做多,什么时候的【低库存+大贴水】可能是翻空的机会。
刚需补库:上游→下游

最后一个是刚需补库,整个库存是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下游原料库存天数比较低的情况下,然后市场预期下游会补库,从上游买货,从而走出一波刚需补库行情。
根据下游原料库存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如果盘面原料价格显性利空已经兑现,同时价格在低位筑底完成,就很容易走出一波补库预期行情,整个行情的转折逻辑是这样的:利空兑现+筑底完成+补库预期。
下游原料库存比较低往往是因为下游利润不好,希望能够低位去补库,这种情况在整个产业链走出负反馈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的,但是成品和原料负反馈下跌过程中,下游还是不会大量去补库,基本上也是即采即用为主,一旦原料价格开始上涨了,往往下游起初都是抗拒的。
但随着盘面不断上涨,走出一波预期补库行情,慢慢地整个市场的氛围也就变了,现货也开始提价,和盘面形成期现联动上涨,不管你下游买不买货,上游都可以提前把货发到交割库,即使没有人买,上游也可以最后选择高位卖出套保。
最终,往往形成了资本逼迫产业高位去补库的结果,起初低位的时候,下游抗拒,最后到了价格高位,下游不惜价格高位补库。在下游没有大规模补库之前,预期行情往往得以延续,一旦下游完成了大规模补库,下游原料库存恢复高位,盘面上行情基本上就差不多到头了。
基于下游刚需补库预期的行情,往往发生在现实逻辑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盘面一旦走出趋势,容易有期现联动配合,同时还有限仓提保规则配合,不断走出正反馈,最终下游越晚补库,往往拿货的价格越高,最终某个时刻扛不住了,直接大量补库,就容易造成行情的结束,这也是预期补库行情的现实兑现。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整个库存流转的情况之后,就很容易理解盘面为什么上涨,找到盘面上涨的原因。一旦盘面上涨的这个原因不在了,就需要注意盘面随时可能发生变盘。
注意事项

商品期货整个基本面分析的核心是货,是库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去库不一定意味着价格上涨,累库也不一定意味着价格下跌,库存和价格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总库存去化了,盘面反而是跌的,例如,盘面交易衰退逻辑,认为这个是降价去库。有时候总库存累积了,盘面反而是上涨的,例如,总库存累积但是库存从上游转移到中游环节发生的升水锁库行情。
此外,盘面也不一定交易供需逻辑,可能是宏观逻辑,例如,美联储加息降息,商品整体都同一个宏观逻辑。再比如,发改委利用价格法去打压商品价格,商品就走政策逻辑。再比如,三大能源暴涨暴跌,商品可能不走供需逻辑,而走成本逻辑。
所以,我们一定要一个意识:盘面立足于基本面,但同时又高于基本面。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个过程,盘面可能会偏离基本面,但是只要你把货搞清楚了,把库存总量、库存分布、库存流转搞清楚了,将来一定会回归基本面,届时,偏离地有多远,矫正的就有多狠。
当市场偏离基本面的时候,不要在里面死扛,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等到盘面出现修复信号的时候,看不清基本面的人会认为是反弹,而立足于基本面的你却看到了反转,反弹和反转的空间完全不一样,这个就是认识上的差别。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各位群友解决一些基本面分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能够让大家看清和理解行情涨跌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大家在交易中赚到大钱。
祝各位群友,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交易顺利!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00:07: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马老师你好,工业硅421比553现货一般贵1500,但是交割升水2000,这种现象正常吗?还是说后期用421交割多了。这种现象会修复?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00:07:4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一般的散户包括大户也都没有交割资格,即使盘面偏离现货到期也只有被宰割,分析恁多有啥用?何况听到看到的信息不见得是真实的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00:08:40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厉害了我的姐[笑哭]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00:09:2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我叠个千纸鹤,再叠个千纸鹤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00:10:0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哈哈,这个意思是期货公司和机构花那么多钱搞调研有个锤子用一样的道理[捂嘴][捂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9232
帖子:7984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