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6月6日小幅收高,中概股普涨。滴滴涨24.32%,boss直聘涨19.93%,理想汽车涨超10%;京东、阿里巴巴涨超6%,拼多多、哔哩哔哩、蔚来、小鹏汽车涨超5%。
值得注意的是,涨幅最大的滴滴6月2日正式递交了从纽交所的退市申请,按照退市规定,提交申请文件10天后,滴滴的退市决定将正式生效。但滴滴盘前曾异动暴涨50%,并登上了百度热搜榜。
伴随着监管对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高频“紧箍咒”放松,今年3月以来,中概股多家个股技术面筑底信号频现,并伴随着政策面利好信号时有试探性冲高,资本市场的看空情绪得到充分释放。叠加技术底+政策底+疫情大幅缓解,中概股的春天似乎就在不远处?
基本面曙光初现
中概股本轮调整烈度和累计下跌幅度,堪比2000年美股互联网科技股泡沫破灭之时。
据Wind数据统计口径,截止3月11日,272只在美上市的中资民营股中,2021年以来合计有244只股票股价出现下跌,占比约九成,这里面有178股累计跌幅超过50%,占比接近2/3,其中31股累计跌幅超过90%,占比超一成。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这些美股中概股中,规模居前的以数字经济企业为主。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稳居全球第二。2011年-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增长4.12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06%,并有望在“十四五”期末占GDP比重超过50%,成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回溯过去十年,跟随中国数字经济一起发展壮大的是中国数字企业,并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纾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据网信中国4月8日披露,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阿里、腾讯、字节、拼多多、百度、京东等12家企业总净增用工7.91万人。
信通院去年发布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则显示:约有8400万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如微信生态,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
而一份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的报告表明,2019年阿里经济生态共蕴含就业机会6901万个。
但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一样,均是新生事物,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于是,2020年12月11日,最高层会议上,明确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一场旨在促进平台经济更健康发展的监管浪潮,就此拉开了序幕。
期间,中央各大部委、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要对“资本无序扩张”进行监管。2022年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文件仍沿用了“反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提法。
2月初,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指出,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同时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被视为对平台经济的正式定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此后被频繁提及。中国式监管的历史进程走到了“常态精准监管”阶段。
此后,阿里、百度、拼多多、网易、京东、美团等数字企业纷纷在3月中旬止跌,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做底”盘整。
以阿里为例,3月15日创下历史次低73.28美元后,一直震荡磨底至今。此时,距离2020年10月最高价319.32美元,已经跌去74%.
作为大跌后的盘整,是中继平台,还是反转向上,市场还没有答案,但市场情绪已然生变。
市场期待三底合一
2022年一个明确的监管信号是,在谈及反垄断监管时,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提法不再频繁出现。这表明,通过密集监管已将“资本”拉上法治轨道,今后监管的主要任务,是在监管体系的护航下,保证平台经济在合法、合规的有序轨道上健康发展。
4月22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关于平台经济治理,应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意味着,数字企业的技术底、政策底都已经具备,但市场还在等待业绩底。“三底合一”将是中概股反转向上的关键一推。
但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下,“业绩底”并不容易获得,各家已发布的最新财报也说明了这一点。
2022自然年一季度,阿里营收2040.5亿元,同比增长8.8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62.41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97.99亿元,同比下降24%
同期百度营收284.11亿元,同比增长1%。调整后净利润为38.79亿元,同比下降8%;腾讯营收1355亿元,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调整后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23%;网易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约14.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1.176亿元,同比下降22.4%。
京东、拼多多,虽然在一季度实现了难得的营收增长,但增幅距离高峰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其中京东还出现了近30亿的亏损,拼多多作为快速增长的代表企业,营收增幅也掉到个位数。
同为美股中概股的唯品会,一季度实现净收入252亿元,同比下降11.27%。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17.65%。还有爱奇艺、斗鱼、虎牙、云米、汽车之家、华米等均出现了幅度不等的营收下滑。
而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437亿元,同比增长仅2.7%。实现利润总额321.4亿元,同比下降25.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5.1个百分点。
不过,另一组数据则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韧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GDP同比增长10.8% ,在所有一、二、三产业中,同比增幅最高。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依然活力充沛,中国数字企业的长期基本面也未改变,依旧大有作为。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同时提到: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这意味着政策性拐点再次明确,而自身更稳发展,更好促进经济,更多吸纳就业,本就是中国数字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但这并不代表“三底合一”即将出现,以纯资本市场观点而言,改变一个中长期的股市空头走势,至少需要连续三个季度的向好财报。
最后,以阿里张勇5月26日在分析师电话会上的讲话收尾:历史上,任何经济的发展总是波折前进的。长期来看,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