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乱象》读书笔记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5-30 09:49   7890   0
作者:F君


知名金融、投资研究专家张化桥先生于2021年新出了一本书《金融科技乱象》,在此推荐给大家。
张先生早年的《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让那一代年轻的证券分析师如醍醐灌顶,想明白了很多自己模模糊糊感觉到、但是没敢下判断的事情:原来这个市场如此无序、如此非理性。他的书直面问题,让读者了解行业的真相。同时,张先生也从来不告诉大家“你看了我的书就能赚多少多少钱”,因为轻松赚钱本来就是不可能的。这次,事情也是一样。当市场吹嘘金融科技有多神奇、多么能改变社会时,张先生却试图告诉我们,这背后有多么混乱。
这本《金融科技乱象》,张先生延续了他一贯的对金融行业透彻的洞察,不同于主流,书中观点非常鲜明,值得一看!
◆ 编辑推荐 ◆
不懂金融科技,就无法理解时下最新最热门的产业融合。
金融科技到底是创新利器还是新瓶装旧酒?它与大数据、消费金融、P2P有何关联?
欧美互联网巨头避而远之的市场,为什么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却蜂拥杀入?
“最佳中国分析师”张化桥聚焦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前沿,十年磨一剑,继续“讲真话”。
本书将带你跳出技术思维局限、避开复杂概念纠缠,洞悉金融科技变现的商业逻辑,
读懂金融科技热潮的原生矛盾与深层隐忧。
◆ 内容简介 ◆
金融科技是时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是财经报道中吸睛的超高频词。
本书作者根据近十年来投身消费金融、互联网信贷等领域的见闻与思考,在书中深刻分析了当前金融科技产业变现的本质与金融狂欢背后的过剩问题,并以国际化的广阔视野对比本土与国外市场的前沿实践,深度剖析各国知名企业案例,多角度回溯金融科技发展之路,挖掘中国企业扎堆跻身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层背景,试图找到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时下的定位和未来的方向。
◆ 作者简介 ◆
张化桥
知名金融、投资研究专家。1986—1989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后任瑞士银行投资研究主管、深圳控股CEO等职,2011年先后起任广州万穗董事长、中国支付通集团董事长。带领的研究团队曾连续五年(2001—2005)被《机构投资者》评为“最佳中国研究团队”,本人连续四年(2001—2004)被《亚洲货币》评为“最佳中国分析师”。出版《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避开股市的地雷》《影子银行内幕》《股民的眼泪》《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等财经畅销书,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发表多篇文章。
张杼航
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深媒体人,曾任职于羊城晚报、深圳报业集团、新京报,从事媒体新闻报道十余年,国际新闻和时政原创报道逾百万字。2017年创办自媒体“开甲财经”,在界面、新浪财经、雪球、21CN等媒体平台设有专栏。 


◆ 核心观点 ◆
Part 01 金融过剩
金融过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广义货币已经超过了欧美之和,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比美国小四成。
金融行业的产能过剩必然迫使人们寻找出路,这个出路就是次贷。人们总能发明词汇来美化次贷: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贷款、普惠金融。
作者在写书过程中一直在辩论一件事: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公司不愿意进入信贷行业?为什么美国的CapitalOne这样一个明星5年以来的股价表现落后于主流银行和美国运通银行(American Express)?结论可能是:尽管利息很高,但是次贷不如普通信贷;信贷不如非信贷业务。
为什么中国的科技企业都迫不及待地进入信贷行业,包括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百度、贝壳找房?有人说,因为美国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已经过剩,所以美国的科技公司不愿意进去。高盛银行在4年前成立了一个互联网消费信贷公司,叫Marcus,但是到现在为止,虽然存款很多,贷款的损失却高达6亿美元。亚马逊在6年前就开始为一些商户发放贷款,但是总量很小,一直是试验性质的。
可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非常大胆,而且它们把信贷当成主要的变现途径。贝壳找房也已经大踏步地进军信贷。我们通过其招股书来推测,它的贷款余额可能在60亿-80亿元。
中国企业在支付行业、科技行业很难找到变现的办法,因为服务价格被压得非常低,所以它们要通过信贷来变现。它们以为中国的信贷还没有饱和,更没有过剩。万一它们的判断是错的呢?也许中国的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已经很过剩,甚至比美国更加过剩!
信贷的收入和利润是低质量、高风险的。这些科技企业用信贷的收入和利润来抵消它们在科技服务领域的成本和缓慢增长压力,是否有以次充好的嫌疑呢?
长期以来,认为都认为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人均保险产品拥有量、人均信用卡消费或者人均汽车保有量等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增长空间很大。但是考虑到人口结构、消费方式和贫富差距,也许这种观点很可笑。
我们反复回到以下结论:
1)大数据和风控能力不那么重要;
2)抓手最重要;
3)对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来说,抓手也会失效。而一个浸泡在信贷苦海之中的国家,应该明白回头是岸。


Part 02 金融界一个巨大的误会
“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是很危险的东西,这种产品的消费不是越多越好”;
“你听说过有人靠信用卡债务而脱贫,甚至变得富有吗?难道消费信贷不是固化贫困,或者至少拖慢你走向财务自由的一个因素吗?”;
“中国的金融深化已经走过头了”;
“金融科技公司号称要通过技术来减少违约和欺诈,可是除了极少数成功的例子,大家都失败了。”
。。。。。。
以上观点非常鲜明的说明了一个结论——“中小企业融资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显然,这与主流思想有根本的分歧,而这恰恰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举了一些实例:
(1)业务遍及欧美的Wonga(现金贷、发薪日贷款公司)创办于2006年,可以称为业内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于2018年进行破产清算。
(2)小额贷款的金字招牌LendingClub也很失败。它是一个改良型的P2P运营平台,2015年初在美国IPO之后,股价从146美元跌到2020年初的4美元。2020年初至今仍然亏损。
(3)最著名的中小企业贷款公司——美国的OnDeck和英国的Funding Circle,不仅长期亏损,股票价格也在大跌80%-90%之后,长期萎靡不振。
(4)美国的中小企业贷款新秀GreenskyInc.虽然众望所归,但是上市之后股价也大跌一半以上。
(5)多年前在中国香港成立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开展小商户流水贷(有点像保理)的Global Merchant Funding,在死撑了三年后也垮了。它的三个创始人都负债累累,人间蒸发了。
(6)业内最成功的楷模CapitalOne 最近五年的业绩持续低迷,股价下跌了1/4,远不如主流银行。
中国的情况最严峻。15家头部的P2P平台、助贷公司和导流公司在赴美或赴港上市之后几乎全部沦陷。多数公司的股价比上市价格下跌2/3或者更多,只有乐信仍然高于上市价格。几千家没有上市的公司,要么倒闭了,要么正在清理之中。几十万从业人员因此失业,上千人因违法被逮捕。还有几百万个投资者和借款人将在盘根错节的债务链之中挣扎很多年。
从孟加拉国、印度到非洲和拉丁美洲,普惠金融、小额信贷和P2P要么全军覆灭,要么根本站不起来。大家都在问:“我们共债、高负债的泥潭还有希望吗?”

本书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如果说中国的情况独特,那么,为什么海外各国的情况也如此凄惨呢?
(2)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显然很成功。它们的秘诀何在?会赢家通吃吗?或者它们的天花板在哪里?几百个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前途是什么?
(3)过去十年左右的金融科技浪潮难道一无是处吗?它暴露了什么问题?它的贡献何在?
(4)铺天盖地的不良资产怎么处理?我们是否需要系统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建立一整套制度?我们是否需要观念上的改变?

本书主要结论就是:
1)虽然成功的例子也很多,但是总的来讲,消费金融会让人一直穷下去,而小微企业贷款只会加大企业倒闭的概率。
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信贷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伤害,甚至互相毁灭。
3)中国的金融深化已经过头了。
4)中国目前的坏账问题严重。
5)中国的银行系统应该整合、瘦身、关停并转。
6)多数非银金融机构(包括持牌、不持牌的)应该停止坏账的生产,转型为不良贷款处置企业。
7)目前的相关制度体系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下水道的堵塞很严重。
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是很危险的东西,这种产品的消费不是越多越好。
根本原因在于:
小企业的死亡率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很高,再加上高昂的金融媒介费用,因此行业的利息率必然很高、必须很高。反过来,小企业在长期支付高利息的情况下,又不可能繁荣,甚至无法生存。而利率太低,信贷机构又会亏钱,终究也会退出市场。
所以,一旦跨国某一个额度,小企业信贷往往就只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互相伤害。而这个额度是需要非常高的技巧和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控制的东西。所以,最佳的信贷额度也许是零。
作者进一步说,节俭和量入为出不要仅仅看成中国人的美德,而应该是人类的常识,否则消费者就变成了消费信贷的奴隶。毁掉一个年轻人的办法,就是跟他鼓吹消费信贷。
普惠是很多信贷机构鼓吹的话术和美好愿景。但你真心认为,借款人在付给你15%、25%、35%的年化利率之后,还能持续的赚钱吗?换个角度,你真心地认为,你把利率降到15%以下,而违约率和营运费用又这么高,你的贷款公司还能持续发展吗?注意是持续发展。
从近年来金融科技公司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来看,声称通过技术来减少违约和欺诈,结果都无一例外的转到了贷款业务上。但是,作者认为,绝大多数金融科技公司和非银金融机构、新金融机构跟银行相比,都输在了起跑线上,可以概括为六点:
1)资金实力。虽然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很高,但是可以用的资金太少。
2)银行已有大量的基础客户,而金融科技公司还需要花大价钱去获客。
3)银行能在各种业务之间互相补贴,而金融科技公司一般业务都比较单一,且规模不经济。
4)银行的政治影响和客户信任不可忽略(银行一般不会倒闭)。
5)银行的资金成本低(存款利率低)。
6)银行的客户的质量高。

本书进一步提出:
1)中国信贷早已过剩,继续搞信贷膨胀可能会恶化贫富差距,并不能创造财富。
2)多数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存在的价值,需要关停并转、提高效率、改善资产质量。
3)聪明的中小金融机构应该认清潮流,停止放款,停止不良资产的再生产,转型为不良资产处置机构。

以上是本人认为本书最核心的内容/观点。
本书在前言和第一章即开宗明义、阐明观点,然后用了十七个章节展开细节内容论述。诸如:“次贷危机是怎样爆发的”,“中美次贷比较”,“合适的借款人”,“全世界普惠金融的失败”,“金融科技:新瓶装旧酒”,“超前消费的信贷案例:澳大利亚”,“周琼点评:中国金融供给过剩吗”,欧美小微信贷和消费金融及专章案例描述(蚂蚁金服、平安壹账通、微众银行、马上消费金融),大数据催收、大数据征信等。
本书观点鲜明而独到,论据详实、内容丰富、逻辑自洽,对金融从业者是一种警醒,对社会大众是一种提示。限于篇幅,本文作为读书笔记仅提取上述核心内容和观点,细节内容欢迎阅读原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我,我是:“F金融”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专门著作等公开渠道,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自身立场和意见,仅供参考学习或研究。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