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小马路喊你来当马路天使啦!(十一)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1-3 22:55   10333   0
前言:
喜欢兜上海的小马路,尤其是老租界中的那些法国梧桐掩映,阳光照耀下斑驳了岁月的小马路。喜欢挖掘那些老建筑里默默不语的历史;喜欢听凭这些凝固的音乐绵绵地拨动心弦;喜欢观察在老建筑里生活的人们,感受上海的过去和现在;喜欢这个国际大都市超快节奏中一星星的慢吞吞,在这Hustle and Bustle的生活浪潮中还新鲜保存着的一方Prefect Retreat。
周末休息在家,有空就去走走吧:

第五圈
乌鲁木齐南路---淮海中路—岳阳路-永嘉路--襄阳南路---建国西路—绍兴路----泰康路
第五圈第一次:
乌鲁木齐南路---淮海中路—岳阳路-永嘉路
乌鲁木齐南路:
1、乌鲁木齐南路151号,朱敏堂住宅
局部带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特征的西式花园住宅。南立面中央窗框边的螺旋柱。北面的入口、烟囱和围墙花格设计等细部都能捕捉到这种风格的特征。最特别的是它的外墙处理,布满了凹半球形的肌理,在西班牙式住宅的墙面处理中较为少见,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可惜,住宅多年缺乏维护已经把更多的精致和风格特征抹去了。

2、乌鲁木齐南路166号,孔令仪、邓乐普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66号,建于1930年。三层砖木结构西式花园住宅。住宅虽处在街道转角,与一群风格色彩相似的小住宅相邻,掩映在绿树丛中,仍显出几分遗世独立的幽静味道,是都市中不可多得的静谧之所。看得出来,现在的主人对这幢历史留存的住宅相当珍爱,里里外外修葺一新。只是这番用心究竟带走了这幢洋房的多少沧桑痕迹,我们似乎很难判断了。该住宅内最初的居住者是当年耳鼻喉领域的专家邓乐普及其家人,1930年代初邓乐普就在外滩12号402室开设了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耳鼻喉专科门诊,影响甚广。该住宅后为大名鼎鼎的孔二小姐孔令仪使用,孔令仪系孔祥熙、宋蔼龄夫妇之女,好女扮男装,一直深得小姨宋美龄的宠爱,当时社会上对其霸道作风及个人逸事流传甚多、甚广。


3、乌鲁木齐南路176号,安康公寓(巨福公寓)
安康公寓,原名巨福公寓,位于乌鲁木齐南路176号,建于1939年。建筑属于特色鲜明的现代风格公寓。六层楼混合结构,几乎没有装饰,整幢建筑外观简洁,立面材质为浅色粉刷和褐色面砖,二者形成水平向构图和竖直线条的对比和材质的对比,效果强烈。

4、乌鲁木齐南路180号,刘峙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80号,建于1930年。具有英国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花园住宅。规模不大,也没有宽敞的花园。红色清水砖墙,较为陡峭的屋顶上点缀以老虎窗,局部半露屋架使其带上了一点英国传统住宅的味道。住宅形体和色彩丝毫没有惊人之处,但却颇显普通建筑的建造品质。建筑的工艺良好,所有的细部看似节制,却不乏用心推敲。该住宅原多为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居住。1946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在此短期居住,但其妻儿一直居住于此直到1949年前往香港九龙。
淮海中路
淮海中路1414号,上海市武警总队家属楼(原花园住宅)
坐落于淮海中路1414号的上海市武警总队家属楼,属楼属花园住宅,建于上世纪20年代。风貌特征及特色部位:带有古典建筑特征的花园住宅,折衷主义风格,建筑整体尺度亲切宜人。

淮海中路1517号,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原盛宣怀住宅)
建于1900年,当时这里叫宝昌路,附近房屋很少,多是农田。此房为一德国商人所建,整幢房子豪华气派,具有典型的德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1916年盛宣怀在沪病死,他儿子盛重颐继承了这幢房子。到1929年,国民政府下令,谓盛宣怀任官职时,有侵吞公款之行为,决定没收其遗产,并收回已由他儿子居住的这套花园洋房。从此该房先后又成了蒋介石的干将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的住宅。抗战胜利后,盛重颐通过一系列活动,又收回了此房,不久因生意失败,将房子卖给了荣德生家庭,解放后归国家使用。抗战中此房还曾被日本人占用过,并把偌大的花园砍去一半,建造了现在的上海新村。这幢花园洋房在近半个世纪中,进进出出的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头面人物,也是一百年来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

淮海中路1610弄,逸邨  里面有几栋豪宅
上个世纪40年代建造的8幢西班牙式花园别墅对称排列,大门紧挨着车辆川流不息的淮海中路,面前正对高楼耸立的上海市图书馆,西南方向是宋庆龄故居,隔着一条马路背倚大名鼎鼎的丁香花园。逸邨安静地被“豪门”包围。入口处的右侧墙壁上“逸邨”二字红而鲜亮,花园内古董级别的名贵香樟、黄杨、龙柏和广玉兰错落有致,风靡旧上海的西班牙式装饰设计考究精致。当年来沪打老虎的蒋经国携俄罗斯妻子蒋方良、子女孝文和孝章曾住进逸邨2号。逸邨7号是国民党中统负责人徐恩曾的住宅。


淮海中路1634号,上海科技信息中心(原何应钦旧居)
1930年建造,原为何应钦的故居,这是一幢中西结合的平房,四坡顶的屋面,红色的平瓦,白粉墙面,木结构的窗框,普通杉木门樘。抗战胜利后,何应钦担任重庆行营主任、行政院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职,他来上海时,就居住在这幢楼里。现为上海科技信息中心,外貌依旧。

淮海中路1818弄住宅  进不去
由六幢独立花园住宅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是一个成片开发、户型统一的花园住宅区,适当的古典细部的装饰使得建筑呈现出一种西洋风情。该组建筑的宅基地原为俞姓业主所有,1909年(宣统元年),英商通和行向俞姓业户买下土地永租权,改组住宅由谁建造尚待考证。抗战后期,大通企业银行将房屋产权变更为从业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沈姓富商。1950年代,部分房产转让他人,部分纳入公私合营,后又几经易主。该组住宅至今大部分仍作居民住宅使用。

淮海中路1842-1858号,武康大楼(原诺曼底公寓)  漂亮
武康大楼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建于1924年,原名诺曼底公寓,位于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层公寓,楼高30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 1953年以路名定名为武康大楼。该楼由万国储畜会投资建造,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公寓坐北朝南,楼身陕长,从西侧看,象一艘轮船。其前形成骑楼,骑楼形式为连续券廊。建筑外型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2003年8月18日列入上海市徐汇区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吴茵、王人美、郑君里、赵丹、孙道临王文娟夫妇都住在这里。

淮海中路1843号,上海宋庆龄故居(1948年——1981年)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淮海中路1843号,靠近武康路,斜对面即是武康大楼,门口有卫兵把守,从外面望进去,绿色的大块草坪掩映着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仿佛是深海里的一艘巨轮。据说这是1920年德国船王鲍尔为自己设计的私人别墅,此后几易其主:先是归于德籍医生菲尔西,此后又被他抵押给银行,后来被上海银行公会会长、著名金融专家朱博泉先生斥资买下,最后又被国民党政府没收,成为中央信托局的招待所,蒋纬国也曾在此居住。之后,由于宋庆龄女士把香山路的寓所用作开辟“国父纪念馆”、宋家老宅的房子又开办了幼儿园,她在上海便居无定所,蒋介石于公于私都觉得说不过去,便令其子蒋纬国搬出,此宅亦在1948年迎来它的新主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


淮海中路1897号
坐落在淮海中路1897号的住宅区建于1923年,简化的文艺复兴风格中具有地中海建筑特色。该建筑形体较为舒展开敞,南立面构图基本对称。左右两端底层窗户采用“帕拉迪奥母题”图案。所谓“帕拉迪奥母题”,是一种立面处理方式,具体为将一个方形开间洞口分为中间宽、两边窄的中对称的三开间,中开间上架拱券,两边开间立柱设平梁处理,有的梁上墙面开设圆形窗洞。

淮海中路2068号,登云公寓
矗立在华山路淮海中路口的登云公寓仍然非常显眼。这幢外墙以深棕色耐火砖砌成的法国城堡式建筑建于1910年,它九层楼高,解放前叫又斯登公寓。一直到80年代初,登云公寓号称沪西(长宁、静安、普陀)第一高楼,曾雄视沪西近80年。建筑属于现代公寓,带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曲折,立面风格简洁,楼高八层,主入口处因电梯间局部加高。。
岳阳路
1、岳阳路110,一0三所(原花园住宅)
一0三所,原为花园住宅,位于岳阳路110号,属于现代式建筑。

2、岳阳路145号,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原宋子文旧居)
宋子文在上海有两幢旧居,另一幢是现东平路11号。这两幢建筑都是孟莎式的坡屋顶,具有对称、庄重的形体,都注重装饰,用石材贴面……这些都是法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宋子文在岳阳路的寓所解放后一直由上海市委机关管理,“文革”中,林彪、江青先后在此居住过,后为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3、岳阳路200弄里弄住宅
属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4、岳阳路265号(原岳阳路261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原文史馆)
岳阳路265号(原岳阳路261号),建于1944年。现代式花园住宅。建筑三层,从整个外形可以比较清晰地判断,这幢住宅无论从平面布局还是从外部造型,都透射出明显的自由、开放的现代气息。令人感叹的是,这幢造型如此简洁自由的住宅却一点不显粗陋,相反,却比一般建筑都要精致。该房屋原为居民住宅,1950年代为上海市文史馆办公及宿舍楼,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单位使用。

5、岳阳路319号11号楼,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原法国领事馆)
建于1928年,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由法商远东土地信托公司投资建造,整体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 院内有二幢建筑。解放前,其中一幢是法国领事馆,另一幢是法国领事的官邸。1956年后,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在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都曾来此参观访问。如今,这二幢建筑都已按原貌修复。


6、岳阳路320号(原岳阳路300号),中科院上海分院(原励志社招待所)
岳阳路320号(原岳阳路300号)14号楼,建于1925年。这幢建筑经历数次修复改造之后,已与其初建时的状况迥异。励志社,前身为黄埔同学会励志社,1929年1月1日由蒋介石亲手创办,分社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其主要任务:一是接待外国来华军政人员,特别是美军顾问团;二是充当蒋介石的内廷供奉机构。抗战期间,该楼一度为日本所设立的上海自然科学研究院占据。抗战胜利后,改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接收,成为其上海分院所在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历史学家李亚农也曾在此居住。
永嘉路
1、永福路244号,雍福会(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
建于1948年。折衷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入口位于东面,平面布局和一些建筑局部都源于西方传统建筑形式。由于现在住宅的功能已经转换,会所主人对室内重新装修并精心布置,充分展示主人丰富的收藏品,呈现出一种中西杂陈的状态。该建筑曾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馆址,现由上海高档会所——雍福会使用。

2、永嘉路389号,孔祥熙旧居
孔祥熙四处旧居之一,另三处在多伦路、东平路和虹桥路。这是一幢西方城堡式建筑,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


3、永嘉路404号,原虹桥疗养院
永嘉路404号,建于1923年,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这幢假三层花园住宅的风格在总体上是混合的,对称的纵向三段式布局以及似孟沙屋顶的坡顶与老虎窗隐约来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传统的点滴影响,正立面檐口富于动感的曲线又有巴洛克的韵致。当初的主人是谁已经不易查找,仅知1937年日军入侵上海时,由丁福保创建的虹桥疗养院曾迁至此。后几易其主,现为公司办公使用。

4、永嘉路571号,一幢建于1931年的法式老建筑。

5、永嘉路630号,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
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位于永嘉路630号。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的西式花园住宅,含有几种风格相互搭配。红瓦坡屋顶,外立面为干粘豆石墙面,面向花园的主立面设有变形的古典柱石、券形装饰和大面积落地窗,栏杆也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建筑整体风格协调,色调和谐,又得轻巧精致的门窗点缀,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感觉。


6、永嘉路667-675号,原盐业银行住宅,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
安亭路2-14号,永嘉路667-675号,建于1930年代。西式假三层新式里弄住宅。这组位于安亭路、永嘉路转角处的联排住宅,与周围大片疏朗布局的花园住宅相比较,立面紧贴街道,显得有些局促。不过,这正是当时租界西区走向高度城市化过程的典型住宅开发方式:大片土地几乎都已经被建造后,新的地块多在街坊的边角空间。该组新式里弄住宅原为盐业银行所有。该银行系张镇芳创办。张镇芳(1863—1933年),河南项城阎楼村人,袁世凯的内弟。晚清曾出任长芦盐运使,为当时中国最大之盐官。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便委任其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因“剿匪无方,乱杀青年” 被撤职。次年,创立盐业银行。1933年,张镇芳病卒,其子张伯驹出任银行总稽核。1935年,银行总部由天津迁至上海。1940年代初,该房产一度由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使用。1944年,由盐业银行售与恒兴地产公司。现为居民住宅。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