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在试着把自己写的 koa-vuessr-middleware 应用在旧项目中时,因为旧项目Koa 版本为1.2,对中间件的支持不一致,在转化之后好奇地读了一下源码,整理了一下对Koa 中next 在两个版本中的意义及相互转换的理解
正文
1.x 中的next
从Koa 的 application.js 中找到中间件部分的代码,可以看出,use 传入的中间件被放入一个middleware 缓存队列中,这个队列会经由 koa-compose
进行串联
app.use = function(fn){
// ...
this.middleware.push(fn);
return this;
};
// ...
app.callback = function(){
// ...
var fn = this.experimental
? compose_es7(this.middleware)
: co.wrap(compose(this.middleware));
// ...
};
复制代码
而进入到koa-compose
中,可以看到compose 的实现很有意思(无论是在1.x 还是在2.x 中,2.x 可以看下面的)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
return function *(next){
if (!next) next = noop();
var i = middleware.length;
while (i--) {
next = middleware[i].call(this, next);
}
return yield *next;
}
}
// 返回一个generator 函数
function *noop(){}
复制代码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来,其实next
本身就是一个generator, 然后在递减的过程中,实现了中间件的先进后出。换句话说,就是中间件会从最后一个开始,一直往前执行,而后一个中间件得到generator
对象(即next
)会作为参数传给前一个中间件,而最后一个中间件的参数next 是由noop
函数生成的一个generator
但是如果在generator 函数内部去调用另一个generator函数,默认情况下是没有效果的,compose 用了一个yield *
表达式,关于yield *
,可以看看 阮一峰老师的讲解;
2.x 中的next
Koa 到了2.x,代码越发精简了,基本的思想还是一样的,依然是缓存中间件并使用compose 进行串联,只是中间件参数从一个next
变成了(ctx, next)
,且中间件再不是generator函数而是一个 async/await 函数了
use(fn) {
// ...
this.middleware.push(fn);
return this;
}
// ...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
// ..
}
复制代码
同时, compose 的实现也变了,相较于1.x 显得复杂了一些,用了四层return,将关注点放在dispatch
函数上:
function compose (middleware) {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next) {
// last callevFSNi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