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动对焦镜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7 14:12   7642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4:12:48 发帖IP地址来自
缺点:
  • 对焦看人可快可慢
  • 因为要手动对焦所以腾不开手
  • 画质可能比不过新镜头
优点:
  • 价格相对便宜,还有升值空间
  • 造型各异,有不少很漂亮的镜头
  • 大部分是金属镜身,做工扎实,分量十足
  • 对焦环手感优异,你会爱上介中感觉


入摄影坑以来,在资金投入上还没超过8000,所以用过的器材不多,这边就我用过的设备谈谈感受。
大三才入的坑,上网查阅各种资料,最后在贴吧大佬的推荐下买了尼康d7100+小痰盂,当时京东售价4900 没打折的,中午下单,下午就到了,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台单反啊,\(≧▽≦)/,拿着小痰盂东拍拍西拍拍,拍了几个月,觉得定焦镜头束缚太大,又捣鼓捣鼓想买颗变焦头,但又没钱,就在闲鱼上淘了颗24-85 2.8-4 花了700 顺便淘了台尼康胶片机送女朋友了小痰盂也给她了
24-85在残副上就相当于35-135,没有了广角光圈也小,用惯了人类光学精华的我,用这也太肉了,一点拍照的欲望都没有,反倒是女朋友那台胶片机我用着异常顺手,取景器裂像对焦对焦,熟练后速度也不慢,而且由于是135画幅,50的视角也变得和平常不太一样。


之后就和很多人一样日思夜想着上全幅了,然后就变卖了家产,拿着4200块钱又入了台二手a7一代,自己又掏了200买了颗潘太康50 1.8,只能说素质惊人,简直是穷人蔡司,配合上峰值对焦和放大对焦,指哪打哪,箭无虚发,模特都不知道我是手动对焦!

欧尚天台停车场 潘太康50 1.8大光比也没有出现什么老镜头抗炫光不行,反正我是没感觉出来,还有一点,索尼嘛,要什么反光板

三江学院教学楼 潘太康50 1.8


室内星星灯 潘太康 50 1.8得益于1.8的大光圈,室内弱光条件也游刃有余,但室内50这视角实在是...我,就是是饿死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再在室内用50

老浦口 潘太康 50 1.8光圈开到2锐度已经很不错了,对比我之前的人精,锐度也不差,可以数毛!

浦口火车站 潘太康50 1.8后来过年拿了压岁钱为了更大的光圈和自动对焦就卖了潘太康买了la-ea4+50 1.4 a口的(潘太康200买入350卖出还小赚了一笔)
什么?为什么不买55 1.8?没钱那,还能为什么55 1.8少说得4000。接环+50 1.4 2000就搞定了,画质也满足我的需求了,我也没必要多花2000呀,哎,主要还是穷。

中山码头 索尼 50 1.4自动对焦确实方便,这点毋庸置疑,解放了一只手,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比如打灯,拿光盘做前景等等。

中山码头 索尼50 1.4男人嘛总是喜新厌旧,看了大胡子的“你真的需要一颗70-200(误)”就想试一试空气切割机的威力
但我又没钱怎么办嘛,于是乎我的目光放到了老美能达身上,在老美头玩家群体中有这么一颗头被称为有着华为...不对是徕卡血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70-210 f4  只要600元 这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


但我还是没买,因为在我要下单那一刻,一颗标价160的100-300出现了,只要160,还要什么自行车,赶紧下单

燕子矶 美能达100-300虽然300mm端只有5.6的最大光圈,但得益于300mm的长焦,依然可以将背景虚化成奶油,不过画质是真的有点惨不忍睹,但只要160呀,想体验下长焦的超级压缩感还是可以尝试下的,反正不亏(最后受不了300卖了)


最后在今年国庆的时候我决定把我的所有自动镜头全卖了以后只用手动镜头,因为我发现相机和镜头不一定要用最好的,要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有拍照欲望的,才是最吼的!(手动镜头拧对焦环那手感,天哪!简直是享受!)
我拿着变卖a7和laea4+50 .14得来的5200块钱(有点小亏)入了a7m2和佳能的fd50 1.4ssc,为什么要选a7m2,主要是因为
  • 他有五轴防抖,手动镜头和自动镜头相比,没有防抖也是一大硬伤。
  • a7m2还可以稍微拍下视频,虽然也不是特别好,但起码比一代强。
  • 还有一点,有那么一个东西叫天工转接环可以实现手动镜头自动对焦,但它支持二代的机器,不支持一代,想着万一那天真香了还可以用
如果对这三点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那么a7一代或者a7r足以,不过要小心绿帽子


回到主题,我又入了一只威达24 2.8 和一只太苦玛135 3.5补焦段。
除了佳能fd50 1.4全开肉成狗之外 其他两个全开都可用。

粉黛花田 威达24 .28


粉黛花田 太苦玛135 3.5


粉黛花田 135 3.5长焦用起来是真的舒服,能够很方便的隔离人群杂物。

粉黛花田 佳能fd50 1.4ssc


粉黛花田 威达24 2.8


粉黛花田 太苦玛 135 3.5


九龙湖公园 太苦玛135 3.5


九龙湖公园 太苦玛 135 3.5135拍人也是比较常用的焦段。
就说这么多吧,入坑不久,可能会有不少纰漏。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4:12:49 发帖IP地址来自
谈谈经验吧,希望行家能够互相交流。





1、焦点偏移
使用老头,有一定几率失焦,通常是焦点偏后,即使你用了增亮磨砂对焦屏/无反100%中心放大对焦,仍旧有可能如此。
焦点偏前的话,还算好些,毕竟后景深是前景深的两倍。
这里面,我认为最烦的地方是8-15米这段距离,尤其是单反系统的广角头(120/135皆是)。
Leica M系统的话,一般是90mm左右比较容易虚。50mm的部分头有焦点偏移(Sonnar),广角一般无问题。对于黄斑叠影,如果拍人的时候用人脸边缘来确定合焦的话,那么铁定焦点会偏后。
例子↘

Opton Sonnar 50/1.5 mount on Leica M9脸部眼睛部分,是靠锐化补救。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颗老手动头比较神奇,色散非常小,大致是因为玻璃吧。个人的常备头之一,配合Tiffen Black Pro-Mist #1/2和#1使用。


2、电影例子
这在一些胶片电影中的镜头内,也有出现。
这一幕一直是焦点在衣服上,时长很短,不超过1秒↘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这个例子则是低反差的镜头在拍远景时的一些慧差,通常来源于宽荧幕镜头↘

Patton我自己也做过做掌机使过435,屏幕确实费眼,看起来很像对上了,结果会差一点点。后来有过经验~会略微回来一些,尤其是用小光圈的情况下。
为什么小光圈焦点往回调整呢?因为背景的丰实度会让一些前景看起来虚了。典型的情况:脸和身后的绿叶。
这里举一个例子,肩上的细密纹理让脸看起来会有些失焦↘

Voigtlander Septon 50/2接驳Hasselblad数码后背自动镜头一样会有这种问题啦,这个和单反的对焦传感器精度有关,微单的话,和算法有关。
大家其实都一样菜鸡啦(笑)


3、原生功能
如果是A7系列转接,类似放大头的使用方法让100%放大没那么好使。
我自己的观点是,一个系统最好使用一个系统的镜头,转接,除非能还原自动功能,否则不建议这么做,比如SONY A7M3使用METABONES/Sigma MC11转接CANON EF镜头。不过,我自己的观点是,因为镜头卡口设计的问题,这类镜头通常没法达到非常紧的连接。(当然,METABONES出了CINE版接环,这要另外算)
无反转接其他镜头的时候,如果像放大头那般缩小光圈直接对焦,额外增加的随机噪音会影响对焦。类似的,Nikon单反机身转接其他厂家镜头的时候,直接用小光圈对焦,失焦率也很高(宁愿估)。


4、镜头杂谈
M42时代的镜头,有一些拥有镜头身上的景深预览环/按钮,通常会写作:A/M,这对于转接的话是一个好功能,利用这个开关切换全开和拍摄光圈。

ISCO 50mm f/2.8 (M42口)其他一些镜头的话,尤其是俄头,也有这类功能,双光圈运作。

Komura 135mm f/2.3(Bronica D/S口)如果买的话,优先考虑这类镜头,转接使用上会稍微方便一些些。
当然,Nikon口一些镜头,有那种Nikon G to Canon EF的带拔杆的,也是很适合的。
实际上呢,谁管呢。



5、辅助器材
七工匠的Finger Tab还不错,算是让某些镜头能够像Summlilux-M镜头一样估,不过我并不喜欢
我喜欢用棒棒,因为一个手指即可以推动,而非让手指中心受力,至于虎爪好不好用,看习惯。






拙作

Hektor 125/2.5 & Sinar C1, Sinar Emotion 22
Komura 150/3.5 & Bronica S2A, Sinar Emotion 75LV


Opton Sonnar 50/1.5 mounted on Leica M9
Canon EF 50/1.8 STM & Lens Turbo, SONY a6300
Olympus 24/3.5 Shift mounted on Nikon D610
朋友DIY的Sologon(约28/9),接驳在SONY a6300上
Jena Sonnar 50/1.5, Contax IIa, Fujifilm Superia 200





写完这个回答,发现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对焦屏。
俺亲自去了崇明的Yankee工作室拜访了老板,回头将考察经历放在专栏上
敬请关注

明亮的对焦屏才是成功的关键中大画幅~最需要明亮的对焦屏了。


喜欢的话,希望您多多点赞
以上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4:12:50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幸玩过旁轴相机,讲讲这黄斑对焦。


下图可以看出,相机取景器的正中间有个长方形的框框,这就是黄斑,第一张图有虚影,说明没对上焦,第二张图没虚影说明对上了




体验嘛,我觉得还好,就是有时候焦点偏移,你黄斑对上了,实际上还是差一点。
后来我入了个VM40 1.4就稍微往前偏了一点。
拿来拍静止的物体蛮好,可以慢慢对焦,你要是拍移动的妹子那就麻烦了,我这水平肯定是拍10张跑9张。




M240+M50 1.4A拍的
其实用熟练了也挺快的,但和某些大佬的估焦没得比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4:12: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有跟焦员,所以和自动对焦一样的体验,哈哈哈哈哈
上面是很久以前抖的机灵,最近抑郁自囚缺乏交流,正好补充一下这个回答,权当满足自己的交流需求。
手动对焦镜头的使用,在我看来有很重要的一点——他能让你在对焦时感觉到景深。当你把焦点慢慢拧到你的目标上,仔细地盯着焦点从目标边缘移动到目标中心时,其实你同时还接收到了另外一个信息,就是原先清楚的部分,现在变模糊了;这时你就会开始思考边缘部分要不要虚化掉;这就是前面说的“感受到景深”。
对景深的感受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拍摄思维从“我拍到了什么”到“我要拍什么”的转变。这种“我要拍什么”的思维,在数字时代越来越难以领悟;而手动镜头,手动相机,甚至胶片媒介,他们的“慢”正创造了让摄影师得以一窥镜中世界万千可能的过程。
综上,使用手动对焦镜头的体验确实是慢,但是这种慢不同于傻等开机的慢,这种慢是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反馈,是对创作的思考过程,(更是对跟焦员的检验/doge)。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4:12:52 发帖IP地址来自
  得益于尼康的祖传卡口,ai开始所有的镜头都可以直接用,我就折腾了这么久,机身都换过几次了,但是手里还有三个手动头一直金枪不倒,一直没出掉。

16 2.8 ais鱼眼,50 1.4 ai, 100 2.8 E系列。
  16 2.8我入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部分ais和af/afd头会有玄学好色彩,手里也没一个鱼眼,而且这个头是充新成色。罢了,入了之后用的也不多,那就留着吧,无论如何也算是手里有一个鱼眼了。锐度一般,f5.6起步才能保证细节不糊(而且还是以前拿D610测试的结果),抗眩光很烂,但是色彩很有那个时代镜头(比如50 1.4 af/afd,80-200 afd/afs)的风格。鱼眼头基本上不怎么考虑对焦,开到F8随便拉对焦到无穷远就能玩了。基本上是尼康口目前最便宜的鱼眼了,只要200刀。
  50 1.4 ai,这个头也不是什么神器,当年也不是旗舰,跟现在50 1.8G的定位差不多(当年的旗舰是55 1.2ai,大boss是58 noct),这也是我玩老东西入坑的第一个头,而且原装保护镜和包装盒都还在,一个60年代末上市70年代末停产的头我还能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配件,留所以着玩也可以。成色一般,里面进灰有点小严重,F2以下锐度有大问题,焦外喝现代头比还是比较玄学比较好看的,毕竟当代流行的风格是空气切割机。我觉得如果玩尼康的50定要么1.4D,要么1.2ais,真要是买老东西直接买55 1.2ai,没必要买一个不高不低的1.4 ais。对焦感觉还行,但还得看辅助。
   100 2.8 E系列。对就是那个神奇的E系列,尼康当年的廉价便携系统,还是F卡口,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就是便宜,轻便。一个50定的尺寸就能做到100的焦距,虽然F4以下锐度很烂但是开到F4就能接受了,除了螺丝生锈这货也是一个充新成色的头。扫街的时候很方便,不引人注目还能保持距离拍一些好玩的东西,所以我留着。长焦头,我可以很方便的不看辅助对焦,这个头基本上是一种小巧精悍的手炮吧,反正拍起来很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