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三圣即主尊弥陀左大势右观音是表法净土实修方法吗?光从外在念一句佛,能否就断定此人没如理如法修念?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5 09:11   5031   5
问题相关镜像来源:是不是有很多学佛的人学的观点极端了?为什么?
此疑问,来自"3.整天念“阿弥陀佛”,然而我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学识、智慧、思想或过人之处,貌似对佛学也不怎么理解。"是不是有很多学佛的人学的观点极端了?为什么?的相关回复,共有四则回复如下:
一、以下是点赞最高的一则师友的回复


3、整天念“阿弥陀佛”,然而我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学识、智慧、思想或过人之处,貌似对佛学也不怎么理解?
回应:梵语japa:指唸诵,称诵、唱诵”,以声音切入。
梵语anu-smrti:指忆念,以思维切入。
以上是完全两种不同领域,部份民间信徒却将两种领域合而为一变成“口唸”。
佛指“觉悟”,佛经所指的“念佛”于梵文是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觉、佛随念”,指忆念觉的智慧、言教、身教,然后学习效法,全部跟回忆有关。
如果部份民间信徒有“学识、智慧、思想、过人之处、对佛法理解”,就不会如此神神化化地「唸唸有词」了。
二、3.整天念“阿弥陀佛”,然而我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学识、智慧、思想或过人之处,貌似对佛学也不怎么理解。
念佛就相当于敲击佛的网站,接受清净的能量。佛法是清净的,清净可以生出智慧,因为智慧是自性本来自然含藏的,不需要外界的接触和经历就能获得。
三、3.整天念“阿弥陀佛”,然而我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学识、智慧、思想或过人之处,貌似对佛学也不怎么理解。


第一、别人可能比较少看或看不懂佛经或者看般若空性(我以前看也挺一头雾水的),又或者是因为没有时间可以静下来闻思佛理,只能抓紧时间多念佛了。第二、你的智慧不智慧、有没有学识的标准是什么呢?第三、别人的过人之处,要在你眼前呈现吗?你有多少接触别人的时间,了解对方了吗?
四,3.整天念“阿弥陀佛”,然而我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学识、智慧、思想或过人之处,貌似对佛学也不怎么理解。
3吾病就医 得药未知其所以然 故穷研病理、药理 如今坟头草已尺许高矣

彼行将就木之人 不知轻重缓急 将与吾类也
汝得药既服 信医耶 信药耶 焉知彼于佛不具如此之信耶 何故此为常情 彼为极端

附注:以上所引个别回复中,涉及感性经验(包括种种感应等等)与理性认识(文字般若等等)的关系问题。特援引当代我们社会主流哲学观点如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的。因而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理性认识要以语言(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定的图形)这种感性形式来表达,因而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总之,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而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两者各执一端,都是错误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也犯了类似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9:11:34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温馨提示:真巧合,题主问题引用了本人“部份发言”,但千万不要混淆视听,漠视上文下理、断章取义,只将本人部份语句辑录,大杂烩一样,此乃对本人及读者不公平的,題主动机有误导别人之嫌,读者必须明察秋毫》
( > o < )
否则笔者被人拖出去重打20大板就不得了,笔者屁股不算肥大,恐拍承受不了,我很怕痛的。
如果没有人再“恶意编辑”,笔者秉持分享精神,现在回答如下:
以下连结道出了念佛的怪圈及盲点,更解释了念佛的本意,如果题主愿意花时间研究,可能会令阁下知道念佛功德何来?
《如何看待这句话 : 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Handsome :回应这个问题,就必先要搞清几个字~念、佛、经、咒,如果连这四个字都搞不清楚,又凭什么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08965/answer/247884601
《年轻人如何修念佛法门?》
Handsome : 如果不明念佛之意,念十世也是无法契入极乐浄土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786919/answer/225149519
《为什么要意念佛,心无一念的口念佛不好吗?》
Handsome :忆念佛、称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称名”是呼唤求救的意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59286/answer/205611405
《“老实念佛”不好吗?为什么越来越的的人说没有用?》
Handsome :在印度雨季的三个月期间,僧众集结在一起修行居住,这期间僧侣不允许随意外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80291/answer/194938848
《怎么修净土法门?》
Handsome ;真正念佛,就是应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二人相忆,二忆念深”......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07569/answer/153020522
《人生面临绝境时,至心念诵佛号菩萨圣号能否得到人生转机?》
Handsome :過去曾在20年歲月分别将中文佛号、梵音佛号、中文咒语、梵音密咒作出修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367229/answer/199303669
《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说一心不乱,可否请师兄用最易明表达解說?》
Handsome :以下是笔者將所得“念佛、称佛名号”之传承,于此刻作一次相关撮要分享,不存在读者相不相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458829/answer/209558054
言归正传......
問:净土三圣即主尊弥陀左大势右观音是表法净土实修方法吗?光从外在念一句佛,能否就断定此人没如理如法修念?
答:题主所问,闻重点在「光从外在念一句佛,能否就断定此人没如理如法修念」,这是整句发言之题眼所在。
明白以上连结所说的经文内涵,可能会得到适合解释。

有人不懂得japa是什么,胡說八道,竟然认为瞎说?
佛陀时代,所有牵涉japa叫「念诵法门」,佛陀的名号、陀罗尼是一种音频,透过梵音呈现,全部代代有传承,刚才有答主形容为是“瞎说”,只显發言者的无知,意所想、口所言、身所行,稱三業」。

japa:以聲音切入。
an~usmrti以:以思維為切入。
此乃两个不同的手段,竟界定为瞎说?难道发现这今世不准备在说话吗?以声音切入作为修炼手段,就好比我们用说话跟别人沟通,这是一个切入点。
梵音影响人类三脉七轮,佛号本身就是由原力所呈现的一种密码,由16母音、35子音,配合60种技巧,所产生的一种念诵法门,千万不要无知啊!
P.S 放马过来,匿名提问?这个面具下的人,猜猜我知不知道你是谁
帮助本人卖广告,实在痛哭流涕地感恩......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9:11:35 发帖IP地址来自
简单说:他们不需要有太多的智慧和学识,只要把净土三经的内容看懂,然后照做就可以了。这是净土修行的核心保证。而懂佛理,说白了就是在这个照做的基础上再加一层保险,即我不是一味的相信,而是通过理论分析,这是极其可能和有效的,所以,愿意照做。然而,只是可能,还是需要愿意相信这个,愿意往生净土这样的核心才会出现照着做的这件事,即信愿行。所以,我说,懂佛理只是加一层保险,然而不能说是核心的保证。而下面 ,就从这个保险的角度通过佛理去说一下,为什么净土宗是符合佛理的核心缘起法则的,而且修行方式是会见效的。


为什么净土的存在符合缘起法则呢?即即便站在根本乘的角度,也不能否定净土的存在性:去极乐世界是按照临终一念而去,符合去生到任何世界的投生之理,只不过此时一念的内容是呼唤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深切愿望。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只要临终一念是这样的,那么就可以去极乐世界。而这个临终一念达到这个状态,其实不能说就很轻松,但是,总比证得涅槃,解脱要容易多了。最低的保证值,是在须陀洹果上的,即能保证自己不堕恶道的心性本领。低于这个保证就会有风险,所以,净土宗是要信愿行的,行就是在念佛,和诸善奉行,诸恶莫做上的。这其实说白了就是等于在训练自己争取达到这个最低保险标准了。你无时无刻都是念念向善,那么还不能保证往生善道吗?然而,低于这个保证,虽然有风险,不是一定不可能。就连上座部也必须要承认,恶人不是死后一定下地狱的,因为死后去哪的关键,还是在于临终一念上,恶人若因为特殊因缘,死后的业力牵引让他的临终一念不是负面的思想或情绪,那么照样可以投生善道。那么同样的道理,因为佛的愿力和自己的深切愿望,那么为什么不能往生净土,因为极乐世界从种种表述来看,不就是善道中的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吗?所以,去极乐世界未必需要修行很好的善人才行。然而,修的越不好,心越杂染,向恶,那么自然往生的几率就会越小,但始终不能说没有几率。
去未必需要高素质。然而,去后,什么时候能从莲花包真正生出来,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在极乐世界中,莲花包是个非常微妙的设定。去看看阿弥陀经吧,上品中品下品往生的众生,都需要在莲花包里呆多少时间。对于下品往生的众生,是要在莲花包里呆N长时间来净化自己的罪业的,以劫来计算了。而上品和中品往生的可以在莲花包里呆一天就够了。所以。这个是个关键点,一者呆在莲花里,的确要比各种轮回要好一些,所以是佛的慈悲愿力的显现。二者,莲花包成了隔绝罪业者和那个清净世界的屏障,即在罪业没有净化到可以出莲花包之前,众生就不能从莲花包里走出来进入这个清净世界。也就是说,众生要在莲花包里从低素质,中素质变为高素质后,才能从莲花包里出来,所以不存在某些上座部人理解的非要高素质才能去,当然,也不存在低素质会污染那个净土的事情。阿弥陀佛对西方净土的创造是很周全的。一者保证慈悲,二者往生者依然符合缘起这个究竟至理,而不是违反而妄设。


以上说的是净土的成立和往生的原理。现在再来看看念佛本身的作用,如果刨除我上面说的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以及善念的熏染对往生的作用,念佛本身从根本乘的角度来说,是很方便的修行四念处的方法。看似简单的念佛,持之以恒的做,既可以修定,也可以修观。前者很好理解,因为一心一意的关注佛号,自然是在修定的。而后者,就要看看修观的核心是什么,简单说那就是去极其深刻的体会身心的刹那无常或说生灭,而佛号声,无论六字还是四字,不断的循环念下去,每个字都是在即生即灭的变化,所以,是一个非常方便观察身心无常的方法,无论是普通的张嘴念,默念,还是特殊的金刚持念佛,这些都是可以成为观察身心刹那无常的方便法,所以,大乘中的具行法师通过不断的念佛成就了,因此,如果从纯理论的角度分析,念佛是非常好的解脱法门,是符合根本乘和大乘的教理的。所以,综上所述,净土宗的法门,即是往生的慈悲法,也是解脱的方便法,可以说是一种法门两种作用,极其巧妙。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9:11:36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问题,脑子里浮现了一个成语“掩耳盗铃”师友,你以为匿了名大家就不知道你是谁了吗?  “师友”哈哈哈。还匿名?
其次,你说了一大段我都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什么?你断章取义复制别人的文章片段,究竟有什么目地?别人有清净的传承和系统的学习,所以对念佛有很完整的解释,我们很多人看了都非常受益的。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可以交流啊,你这样算什么??鬼鬼祟祟的见不得人吗?还是没话找话博关注??放心,我一定不会关注你的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9:1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势至菩萨可以简称势至。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表总持,观音、势至表行持。
就是称念弥陀圣号为主,而观音、势至为所依的修行方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都是讲修行念佛三昧的要领。
如果不能在这上契入修行,光从外在念一句佛,口念弥陀心散乱,自己盲修瞎炼,可以断定此人没如理如法修念佛法门。
修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依止师父的指导来修,不能靠网上、书上的文章来修,这些很多都是普及性的知识,实修方面缺陷很大。
学人可以到寺庙请出家师来指导修行,切记莫要自学。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9:11:38 发帖IP地址来自
  • 别人有修无修不重要,自己有没有实修才重要。
  • 净土宗的念佛实际上是一种“定功”。什么叫功夫到家呢?逆顺境中第一个念头永远是“南无阿弥陀佛”。功夫再好的,是梦醒一如,念念都是佛号。
  • 杂阿含经里也有念佛升天的经文,具体那部经我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