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5 00:03   5231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0:03:11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这么久了,还有人邀请啊


[h1]一个乡财政的4年细账——以B县M镇为例[/h1]为进一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积极性,B县政府决定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取消对乡镇财政收入目标管理考核。这样一来,乡镇干部从“一票否决”抓财政收入的压力下获得“解放”,腾出更多精力抓好其他各项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工作。
但是却给县政府增加了极大的压力,进一步影响到本政策能否长期实行。结合M镇实际,关于针对乡镇取消财政收入考核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这些方面的思考。
一、2015年1-6月收支情况(单位:万元,下同)
M镇财政收入结构统计表







二、近四年来收支情况
(一)收入类
1、在任务完成上。针对M镇实际情况,把下达的财政任务分为:
(1)反映国税收入方面的电站、木材加工等制造业、个体工商、窗口零星税收等增值税,地税的建安税、资源税、餐饮税收等。
(2)物流等总部经济、招商引资企业等产生税收。
(3)纯收入类,如烟叶税、计生、城建、土地出让等行政事业性收入。
(4)虚收空转类,如空转的耕地占用税、新增财政收入确没税源的那块收入。
(5)给乡镇的财力补助性收入。
2011年M镇下达的财政任务1252万,完成数1507万,其中虚收耕地占用税354万、物流收入411万,剔除这两部分实际财政收入742万。2012年任务数1830万,完成数为1846万,其中虚收的耕占税263万、契税142万、物流收入611万、财政口其他收入200万,剔除后实际收入为630万。2013年任务数2142万,完成数1412万,其中物流收入526万、一次性打击“三非”产生的行政事业性收入170万,剔除这两部分收入,实际收入为716万。2014年,任务数1554万,完成数为1186万,其中虚收营业税、契税为400万,物流收入155万,剔除后实际收入为631万。(见表二)
2、在可用财力上。2011年剔除虚收部分,及扶持总部经济发展支出,实际财力为609万。2012年可用财力523万。2013年可用财力795万,剔除打击“三非”一次收入170万,实际财力625万。2014年可用财力为509万。(见表一)
3、上级财力性补助上。2011年717.17万,2012年702.01万,2013年718.05万,2014年787.55万。补助数上都基本比较固定。(见表一)
从以上收入情况来看,M镇近四年的收入都相对稳定,增收部分绝大部分是虚收成份,既无多少财力又浪费大量的精力及成本。另外在扶持总部经济发展上。
各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财税任务,都加大扶持物流等总部经济的发展力度,逐年增加扶持比例,有的乡镇没有一分钱的财力。这样既不利于总部经济的发展,造成恶性竞争,也减少了乡镇的财力。挫伤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积极性。另外,M镇财力收入方面的变化,也主要反映在社会抚养费的收入变化上。
(二)支出类
根据现有口径及乡镇情况,把支出分为:
(1)上解支出,包含剔除计生经费、烟叶基金以外的所有原口径上解项目。
(2)刚性支出,包含政府、站所工资及津贴支出、公积金支出。
(3)其他刚性支出,包含村干部养老保险、义务员、扶持各村烟叶发展资金、村级转移支付、“三老”资金支出等。
(4)“三公”经费支出,包含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公务用品购买。
(5)其他公用经费,包含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环卫费、公益事业项目支出、其他福利费如降温费烤火费等、其他支出。
1、上解支出
2011年为524.92万(教师工资及绩效支出401.24万、计生上解69.98万、烟叶上解13万等)剔除计生、烟叶上解实际上解数为442万。2012年为531.48万(教师工资及绩效支出393.19万、计生上解76.99万、烟叶上解12万等)剔除计生、烟叶上解实际上解数为442.49万。2013年为590.56万(教师工资及绩效支出387.97万、计生上解120.15万、烟叶上解13.8万等)剔除计生、烟叶上解实际上解数为456.61万。2014年为563.53万(教师工资及绩效支出422万、计生上解67万、烟叶15万)。(见表一)
2、刚性支出
2011年329.16万(政府、站所工资及津贴支出301.58万、公积金27.58万)。2012年368.18万(政府、站所工资及津贴支出337.11万、公积金31.07万)。2013年383.91万(政府、站所工资及津贴支出337.81万、公积金46.1万)。2014年600.9万(政府、站所工资及津贴支出518.42万、公积金82.48万)。(见表一)
3、其他刚性支出
2011年170.59万,2012年192.65万,2013年199.24万,2014年223.24万。(见表四)
4、“三公”经费支出
2011年268.43万,2012年159.25万,2013年127.94万,2014年57.23万。(见表三)
5、其他公用经费支出
2011年105.18万,2012年78.61万,2013年140.44万,2014年111.35万。(见表一、八)
从以上五类支出不难看出,主要是“三公”经费支出、其他公用经费支出有所变化,其他支出类变化不大,随着“八项规定”深入,“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而相反公用经费支出却具有不确定性,需加强管理。
三、对策建议
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征管,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合理划分收入范围,科学界定财权和事权,明确县乡政府承担农村支出责任。实行收入“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乡镇发展经济和培植财源,确定“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收入上缴,支出下拨,超收分成,短收自补,一定三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真正做到财力下移,保障乡镇既得财力,为乡镇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体现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政策。
从乡镇角度方面,乡镇对取消财政收入考核后体制改革要有积极性,让乡镇既减轻了压力又看到希望能够接受。从县财政的角度方面,既减轻了乡镇压力,让乡镇轻装上阵谋发展,又能为全县长久发展提供不歇的动力。
结合M镇情况,应从三方面作出调整:
1、收入范围。将国税收入、物流收入、已入园的招商引资企业按县里政策划分税收分成、计生社会抚养费收入按60%、烟叶税按10%、教育费附加、车船税全部划县财政收入。烟叶税的90%部分、计生社会抚养费的40%部分、建安税、资源税、餐饮税收归乡镇。
为了培植财源,增加乡镇发展的后动力,新增入园的企业税收重新划分税收分成最少要70%以上归乡镇。另外给乡镇的财力补助性收入(即转移支付)县里全部收回。根据以上划分核定基数,根据近三年的结算平均数来核定可用财力基数,一定三年。
全部划县财政收入的税收不需核定,与县乡分成的重新核定,确定上划县财政财力基数后,低了乡镇压缩公用经费并拿财力来补,超出部分县里按一定比例奖励,建议不少于70%。(见表六)
2、支出范围。按支出分类的第一、二、三类支出由县财政负担。第四、五类支出由乡镇负担。
3、其他事项
(1)按属地原则依法征收的税收、行政性收费收入、实施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国债、以工代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等项目税源,划归县本级。
(2)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政策,明确支出顺序,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乡镇债务规模,积极消化旧债,严禁发生新的债务。
(3)各乡镇经过国土部门招拍挂牌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金,要全额上缴县财政土地出让金专户。县财政按照土地出让金的管理规定和使用范围,70%拨付乡镇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拆迁费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可以作为基金调入公共预算。另外增加乡镇的用地指标。
(4)建议乡镇设立税务机关办事机构。目前乡镇项目日渐增多、经济活动活跃,税务部门办事机构基本上都设在县城,以至于老百姓交税难、不愿意交税。
(5)加强对财政所人员配备。财政所其中的职能之一,组织财政收入及培植财源。可现在人员少且老龄化,日常工作繁重,较难抽出时间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6)针对重大事情的支出县乡一事一议。比如重大事故维稳方面、县里的重大活动需要在乡镇办理、乡镇的重大发展建设方面等。也可在县里成立专门账户,从各乡镇的公用经费中抽取,按各乡镇的公用经费年终结算的10%,多使用多提,县里1比1的配套,实行专款专用。
2011-2014年M镇财政运行情况预测表(表一)
2011-2014年税收情况(表二)
2011-2014年“三公消费”情况表(表三)
2011-2014年其他刚性支出明细(表四)
2011-2014年实际支出情况(表五)
取消税收任务考核后税收结构划分表(表六)
2011-2014年财政供养人数(表七)
2011-2014年经费支出、事业支出明细(附表)
2011-2014年政府其他费用明细(表九)


难得有人对这个感兴趣,再补两个:
乡镇财政所的纠葛——以西部V县为例
188篇:财政金融总目录 (有数据、有分析)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0:03:12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下我国分税制的情况。分税制是朱镕基在任时候推行的,背景是中央财政吃紧没有钱了,要在地方财政的大蛋糕上面分一杯羹。地方为什么同意呢,因为中央答应地方来个财政转移支付,这种事以及背后的内幕,网上可以百度,不多说了,
分税制实行的结果是弱枝强干,中央名正言顺从全国吸血,中央政府从此土豪了。地方政府面临的是财政收入的锐减。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相对于地方财政供养总规模,中央财政供养是很少的,这儿可以参考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央富的流油。
言归正传,地方在很大的历史包袱基础上(下岗职工,民办教师,事业编制人员,超编严重等问题),财政能维持正常开支已经很不容易,曾接触过一个百强县,发展比较好了,年财政收入16个亿,年财政支出15个亿,这其中呵呵了。领导不会也不可能去解决这些历史包袱,谁愿意得罪人呢。好一点儿的县尚且如此,恍论那些偏远山区穷困县了。
大部分乡镇财政依靠财政转移税收的,财政转移税收无非是收入由县统一收,到手后大家再分蛋糕,那么问题来了,乡镇怎么扩大收入呢?目前主要途径是出租土地,有企业的乡镇日子舒坦,没有企业的乡镇怎么搞?那只能乱收费和申请项目了(俗称去县里要钱)。乡镇申请项目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领导跑到位了,钱也就下来了,至于怎么花,相信没有人见过乡镇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公示吧。
乡镇乱收费主要分为农业和计生,农业随着06年取消农业税,基本上没什么了,有的也只是修修水坝这种公摊费用。计生嘛,大家看看国家计生委的一些内幕报道,相信会明白的。
综合来说,分税制实行快20多年了,当初中央答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基本上是个幌子,形成中央吸全国的血,省吸地方的血,地方吸县里的血,县吸乡镇的血,乡镇呢,有条件的拉企业,没条件的自己要项目,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背后的利益链条,相信能写个博士论文了。
最后,说个俺的笑话:俺妈奚落我的口头禅是:你看看你,不知道存钱,你看看俺们村会计家儿子,上班才2年,已经在县城买楼了,你看看你打算怎搞?-_-||(特么一个月能省下来3000不算少了,真心攒不起首付)
怪心酸的,不匿了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0:03: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此题近乎无解。
基层财政问题的根源是,没有人。年轻人全部去了北上广深和各大省会,小的时候消耗了老家的教育医疗行政资源,长大了却为其他城市贡献GDP,只索取不回报,基层财政怎么会不出问题。
要解决的话,最有力的思路是限制人口流动,回到几十年前,别说去北上广深,连村都不让你出去。这样做的后果是经济缺乏活力,我们已经趟过了这条路,证明了这样做收益小,危害大,所以已经被我们放弃了。
另一种思路是,号召年轻人回报家乡,回报基层。比如身边的一些同事们,明明考济南青岛无压力,但是还是选择了家乡莱西,回报父老乡亲对我们二十几年的付出。
但是仅仅是号召的话,力度还是太小。据我观察,近几年正在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所以这应该是领导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了。
(这种思路微操起来非常困难。大城市解决收入待遇的方法太多了,怎样在地市和基层之间平衡收入,用来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非常考验执政者的能力。致敬。)
社区上经常提到“分税制”,说中央吸了地方财政的血。
这只不过是一点点癣疥之疾而已。
事实上,中央对地方吸血是必须的。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海军这几年就不能下饺子。海军这几年不下饺子,再过两年全国一起玩完。到时候也甭讨论地方财政困局了,大家一起老老实实当奴隶吧。
注意:我不是在说分税制有多么多么的好,只是说如果没有它,将来的情况肯定会更差。
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去几十年和将来的路,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前进。我们不能要求领导们一步登天想出个万全之策来,这太过分了(因为谁也做不到)。我们只能要求政策实施后,未来一定不比现在更差。
稳扎稳打才是我们民族复兴必须要走的路。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0:03:14 发帖IP地址来自
钱都让领导用了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5 00:03:15 发帖IP地址来自
目前看主要经济体的地方财政都是依靠土地和房产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