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是一种什么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21:30   5289   5
这个问题是在之前看了一篇很棒的文章之后产生的,就是柏邦妮写的《饥饿是很好的锻炼》。特别喜欢那篇文章(可能是很多地方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一开头那句“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就让我觉得必须看完了,哈哈。原本是抱着减肥的目的看的,后来发现是篇很棒的个人成长类文章,真的如作者所言,“二十岁的饥饿是全身心的饥饿”。

其实有关“饥饿”的描述,柏邦妮文中提到过村上春树的唯美刻画,“乘一叶小舟,漂浮在湖面上。朝下一看,可以窥见水中火山的倒影”(柏说他还是饿得不狠,觉得超对~哈哈);之前Tinie Tempah唱的那句“…have you ever been so hungry that it keeps you awake...”(来自“Written in the Star”)也让我格外有感触!后来看到一位瘦身中姐姐深夜发状态说“给我一个勺子,我可以吃下整个地球”也是非常233~当然还有那句快要“烂大街”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也是非常鸡汤~

作为永远都在瘦身和想要把生活变得更好中的自己,很想知道大家的饥饿体验是怎样的,说出来共勉一下吧~先谢谢各位!

这其实是备考中看书看累了想要找点“兴奋剂”,外加迎接一个月后到来的斋月特地向各位请教哒哈~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30:11
我曾不止一次地与饥饿打交道,也曾不止一次地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初中住校,当时食堂的饭菜是2.5元一份,于是我得到的生活费是每周30元——早餐一元,中餐晚餐各2.5元。比较“悲剧”的是,我爱上了阅读。我对各类小说的渴望几乎能够横扫一切饥饿。常常是买了一本书后,大半个星期都在空着肚子。有一次饿了四天,胃里开始泛酸水。但是我当时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这么愉快地饿下去。这样的饥饿的后果就是厌食暴食交替。因为饿的时间长了,有时候看到食物也会完全没有感觉,吃到嘴里味同嚼蜡。有时候回家就开始暴食,每顿饭都吃得特别多。
高中仍旧住校,生活费略有增长,一个月400。除了吃饭,每个月还够我买一本书籍和一本杂志。(好吧也许是我经常不吃早餐)一次,我还剩下200,由于怕放口袋里弄掉了,于是就放在抽屉里。但是,下午吃饭时我居然忘了带走。只剩下几个同学在教室做值日。十几分钟的时间,我的钱就被偷了。不敢和家里说,为此,饿了一周,一直喝水,偶尔用饭卡里的几块钱买碗粥。后来实在撑不住了,告诉麻麻钱掉了。那一周简直是生不如死。(虽然后来也推测出是谁偷的,但是已经没劲去对质了。高中班级小偷太多,被偷的东西太多了)
最后一次挨饿是艺考。高三的冬天背着重重的行李去武汉考试,大家都知道,武汉的冬天,是多少件衣服都扛不住的,我穿着两件厚外套(当时还没有羽绒服)像个粽子一样排着长长的队报名,最夸张的一次是从早上8点排到下午5点,没报上,第二天才报上。第一天站着的一整天,在寒风中没有吃东西,胃饿得发痛,整个人几乎说不出话来。省会的物价高,尤其是考区,那种小旅馆的日租都要80。为了节约钱,我和小伙伴住在一个旅馆顶层的阁楼,30一晚上,没有热水,门锁也是坏的。还是为了节约钱,在没有考试的间隙里,我几乎都是以睡觉来度过,因为睡着了不容易觉得饿,如果被饿醒了,就泡一袋泡面,或者买一碗粉丝。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个月,我的鼻子开始频繁出血,一洗脸就哗啦啦,一吃饭就哗啦啦;我的肠道也开始出血;我的月经也没有来。难捱的艺考终于结束了,再也不用在大冬天衣着单薄、面如菜色地去面试了。但是,一个多月的艺考,还是花了1W。所幸艺考考得不错,15所学校,过了13所。
其实仔细想想,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挨饿过来的。
爷爷读师范的时候,大家都在挨饿。学校冬天会发一条厚裤子,但是睡的还是稻草床。学校一天提供一餐食物,是稀饭和酸菜。除了读书,还要义务去修建江堤。还有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都是吃草过来的。
也许是因为饿多了,爷爷爸爸年纪大了都开始发胖,我在大学之后也开始不断发胖。尽管一直锻炼,可是肥胖依然无法避免。
似乎,我听到了体内某些被唤醒的因子的声音,看到食物时,它们兴高采烈地说:你来啦。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30:12
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父亲和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我和我堂哥跟着我奶奶。
       那一年春天发洪水,我记得水都漫到家里堂屋了。家里两亩多地的水稻全淹死了。那时候我们那里很穷,家里没有电话,打电话出去要去很远的镇上。
       到夏天割稻子的时候,家里地里只补种了些玉米,储存的米也吃完了,奶奶去镇上打电话给我爸爸和大伯,结果他们刚换了个地方打工,哪里还找得到他们。
       家里以前也没种过玉米,两亩多地的玉米也没有多少收成。于是每人一顿吃几根玉米,再吃点菜。后来没撑过两个礼拜,玉米不管熟没熟都吃完了,地里一根也没剩下了。
       那时候奶奶就拿着米斗去家里大爷爷三爷爷家借米。可是亲情耐不过金钱,借了几天,一次比一次少,后来索性没有了。于是家里天天吃蔬菜,靠着蔬菜果腹。
      三年级的小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天天在家吃完饭出去跑一趟就饿,然后我就跟我哥去人家地里偷各种东西吃,我哥胆小,不敢偷,都是我去偷,他在旁边放风。
      那一天我们还是失手了,哥哥没看到人,那老头一把抓住我,一扁担敲我头上,当时我就倒地上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奶奶端着碗糖水鸡蛋,让我吃,当时我哥在旁边眼都直了,我忍着痛狼吞虎咽吃完了四个鸡蛋。奶奶说是那老头送来的(因为打晕我),我哥在旁边说:早知道我去偷,我就能吃上鸡蛋了。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30:13
在中国历史上,由食物匮乏导致的食人现象并不罕见,比如明朝晚期。
明朝末年,饥荒连天,华夏多地变成恐怖的食人乐园。无数饥饿的流民成为李自成军队的兵源,军队所到之处,瘟疫横生,哀鸿遍野。

[h2]人间炼狱 [/h2]「将一颗人头的双眼挖去,眼眶内塞入芥菜,再放到火上炙烤,颅骨里的大脑就会受热沸腾,眼眶中的芥菜也会动起来。当大脑完全凝固后,眼眶中的芥菜也就不动了,这时候撬开头盖骨,挖出脑子,可以盛两碗。」
这种烹饪人头的技法并非源自神怪小说,而是来自地方县志《新修沾化县志》。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 1615 年,山东地区大旱、蝗灾接连袭来,粮食生产完全崩溃,全省「子女贩若牛羊,死者枕籍于野」。等到第二年,被匮乏封锁的山东大地已经变成了一个食人乐园,还活着的人们甚至彼此交流吃人的心得体会,这些腥臭扑鼻的细节都被当时的知县李鲁生写进了县志里,前面提到的人头菜谱就是其中之一。
在开始接下来的故事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隋朝一统华夏,但是由于接二连三的战略性失误,隋帝国很快崩溃。随后,建立了唐帝国的李氏家族成为华夏大地新的主宰。在时运和贤明君主的共振作用下,唐朝维持了长久的繁荣与扩张,直到安史之乱将大唐的国祚一折为二,其国力也从火山之巅坠入冰川之底。之后,各地节度使就好像食腐的乌鸦,纷纷从唐帝国的尸体上啄食养分以充实自己,五代十国时期就从这散发着尸体恶臭的混乱之中开始了,各位皇帝匆匆登台又匆匆谢幕。
后来,一个叫赵匡胤的男人用并不光彩的方式登基为帝,靠自己的手腕扫平了各路势力,宋朝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尽管在文化、经济和科技上,宋朝都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高峰,但是军事上的羸弱却让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充满了悲怆和屈辱。1279 年,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蒙古军队的步步紧逼下,沉入了波涛汹涌的海底,华夏政权在历史中第一次彻底灭亡。
蒙古人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元朝之后,沮丧地发现治理一个国家要比征服一个国家难得多,国内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冲突并没有被广袤的国土所稀释。在天灾和民变的剧烈催化下,一个出身卑微的乞丐受命于天,先横扫了各路竞争者,之后又将元政权痛击至漠北,成为光复华夏河山的一代雄主,而这位乞丐所缔造的政权也迅速填补了元朝崩溃导致的权力真空,在接下来的两百余年间,这个政权成为了东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股力量。
那个乞丐名叫朱元璋,他缔造的帝国就是明帝国。
尽管明朝在中前期也展现过一个新生王朝的蓬勃与活力,然而当世界历史进入 17 世纪以后,内部矛盾积重难返的明朝也走到了苟延残喘的最后时日。
如今,当人们回顾明朝覆灭之前的一段历史时,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国家内部的运转之上,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武将无能、刁民难缠,这些都被人们反复提起,而即便是一个巨人,当他内力耗尽、摇摇欲坠时,小小的外力都可能将其击倒在地。后来,20 多万清军杀入关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相继击溃了各种反抗势力,并最终征服了明朝的全部疆域和广袤土地上的众多人口。
时常会有学者感慨,明朝的崩溃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如果我们放眼全球,会发现,在 17 世纪,深陷危机的并不只有中国,同时代的西方世界也是哀鸿遍野,比如,17 世纪的法国先后被大灾荒洗礼过 11 次,「饥饿」二字在那百年间几乎印刻在每一代法国人的心头。
据推测,17 世纪末的一次大饥荒可能消灭了法国全国人口的 10%,仅仅在 1635 年到 1660 年的 25 年间,法国人民就进行了 156 次起义。英国在 17 世纪也频频陷入火烧屁股的尴尬局面,圈地运动引发的一系列政治风波让民众怒不可遏,王室的荒谬行为使得全国内战此起彼伏,克伦威尔阁下和他的士兵们怒吼着抡起巨剑砍向国王的走狗们,乘虚而入的苏格兰军则很乐意协助英王陛下铲除这群不知好歹的叛乱分子。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内耗中,英国国力大大受损,17 世纪末,全英国 1/4 的人口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饥荒已经司空见惯。相较之下,在同时代的德国科隆,每 5 万人中就有 2 万人在大街上行乞。即使这样,西欧的恐怖也不能和北欧相比,1696—1697 年,一场特大饥荒蔓延开来,芬兰全国人口消失了 1/3。
那么东方世界呢?还没从壬辰倭乱中喘匀气的朝鲜踉踉跄跄地走进了 17 世纪,立刻又遭遇到了来自女真的另外一场侵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仿佛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被扑倒痛打。而之前曾侵略朝鲜的日本也同样深陷危机,1642 年开始的宽永大饥荒深深地动摇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岛原起义正是在这场危机之下爆发的。



[h2]17 世纪危机 [/h2]匮乏以及匮乏引发的风波和苦难成为 17 世纪的主旋律,伏尔泰曾说:「17 世纪是篡权者的时代,世界是抢劫、掠夺、胡作非为的大舞台。」20 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者霍布斯·鲍姆(E. J. Hobsbawm)也曾表示,17 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个经济衰退、粮食减产、死亡率上升、社会叛乱频发的时代,各国普遍迎来了危机,现今的史学界通常将这场危机称为「17 世纪危机」。乔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是一位对 17 世纪危机有过深入研究的学者,他表示,从第一手数据来看,当时全球可能有 1/3 的人口在频繁的战乱、饥荒和瘟疫中消失。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全球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17 世纪的气候较之如今要明显寒冷,尤其是在 17 世纪中叶,太阳活动明显减弱,寒冷进一步加剧,从而引发了全球各地一系列的动荡,从明朝晚期的不少记载中都可以看到极寒气候留下的种种迹象。
天启元年(公元 1621 年)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大范围冰雪天气竟然持续了 40 多天,洞庭湖随之冰封。崇祯六年(公元 1634 年),黄河封冻,冰坚如石。崇祯九年(公元 1637 年),海南岛竟然下起雪来,这场雪一下就是三天,使得草木尽枯。1641 年,苏州的桃花盛花时间比往年晚了将近两个星期。第二年,江苏省竟然于立夏之际下起霜来,学者们从这些信息推算出,17 世纪中叶的气温较之如今可能要低 2 摄氏度左右。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先生曾经表示,在如今的中国,如果不考虑其他变量的话,气温每下降 1 摄氏度,粮食亩产量就会降低 10%,年平均降雨量减少 100 毫米,粮食亩产量也会降低 10%,然而,干燥和寒冷往往相随相伴,当它们发生共振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打击会更加严重。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数据描述的是拥有各种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当今中国。考虑到明朝末期的生产力水平,气候恶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只可能更大,可想而知,中国万千农民在明朝末年面临的是怎样的绝境。
中国自公元前 21 世纪建立第一个王朝并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在 4 000 余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明朝末年那么冷过,也正是在极度的幽寒之中,各种天灾在明末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集中爆发。邓拓先生做过统计,整个明朝 276 年的历史中,全境内共计发生各类天灾 1 011 次,平均每年发生 3.7 次,尤其是明朝后期,天灾之密集、惨烈简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大明万千黎民连一年安度都成了奢望。
极度的匮乏席卷全国,深深地动摇了帝国的根基,皇帝很快就从大臣递上来的各类公文中了解到民间的种种惨状。
崇祯二年(1629 年)四月二十六日,一位叫马懋才的官员给崇祯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其内容大概如下:
臣的家乡延安府去年一年没有下雨,草木焦枯,八九月间,乡人争相采集山间的蓬草为食,这东西味道苦涩,就算吃了也只能勉强活命,等到十月,蓬草吃尽,百姓们只能剥树皮吃。年底的时候,树皮也吃光了,他们只好挖石头吃了,石头性冷味腥,吃下之后没几天便会腹胀而死(无法消化)。
有的乡民不甘心吃石头胀死,于是相聚为盗,稍微有点积蓄的人就会被抢,当地官员根本无法制止,有的盗贼被抓了,还振振有词,说饿死也是死,当盗贼被抓也是死,反正都是死,有什么不同?安塞城西边,每天都有一两个幼童被抛弃在那里,那些孩子有的哭喊着找父母,有的吃粪土充饥,等到第二天早晨,他们已经无一生还,然而还会不断有新的弃儿被抛至此。
更为诡异的是,有的小孩或者单独行动的人,一走到城外就消失了,后来才发现城门外有人在用人骨头当柴禾煮人肉吃,之前失踪的那些人都是被吃了。食人者吃人之后,过几日也会面目肿赤,燥热而死。于是城里死者相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挖了好几个大坑埋死人,每个坑能容纳几百具尸体,臣出发的时候,已经填满了三坑,数里之外的地方,来不及埋葬的死者数不胜数。  
这个奏折的内容触目惊心,然而在匮乏的重压之下,明末的恐怖远远不止于此,架起锅煮人吃的情况并不仅仅在陕西一地出现,上海等地也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崇祯年间,一个出身官宦家庭,名叫姚廷遴的人,在《历年记》中记载了其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他写道,崇祯十五年的上海,由于灾荒,满街都是死人,人们晚上回家的时候,由于光线昏暗,很容易踩到尸体。当地有数百名儿童被遗弃,这些孩子只能在路边讨饭为生,后来便有人将这些儿童杀害后烹食。姚还写道,食人者会专门挑选长得肥壮一些的孩子,仿佛是在菜市场里选购食材。明末的一些省份甚至出现了人肉市场,将人肉明码标价。有人刚倒地就被周围的人肢解殆尽,只剩眼睛还直勾勾地瞪着。街边的屠户若无其事地从死者身上刮肉,如同屠宰牲口一般,往来行人也习以为常。
匮乏之所以可以深深地左右历史的进程,是因为匮乏可以形成自我反馈而不断引发新的匮乏,就好像炸药被连环引爆那样,所不同的是,炸药在接连引爆的过程中会剧烈地释放出光和热,而匮乏被接连「引爆」的过程中则会剧烈地释放出苦难和暴力。
匮乏是可以传递下去的,而暴力就是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30:14
集中一段时间的饥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绝对能磨灭任何人的尊严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30:15
没有饿过的人,是不会知道为啥有些人能吃到吐。
饥饿伴随了我十多年,而饥饿感则跟了我一生。
以下容我慢慢道来……
(没想到居然有人对这种体验有兴趣。)
从我小时候有记忆开始,至少到上大学时候,我一直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
家里农村,并非很穷。但父母一直贯彻着勤俭节约、家里很穷、要时时省吃俭用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很早就根植在我脑子里,让我小时候及时很饿的状态下,也不敢轻易跟父母开口要钱买吃的。
------------小学篇-------
小时候最多的记忆是,我跟我哥会抢最后的菜碟子,两人轮流舔一下,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而且时常会因为谁多舔一下,而吵起来或者打起来。父母在旁边呵呵着笑,也许他们也没意识到我们把所有饭菜吃完,也只是半饱而已。
上小学,我每天早上有2毛钱可以买一个包子吃,包子吃完基本上早读完我就开始饿了。
怎么办呢?我会下课就一直在小卖铺旁边徘徊,同学有买吃的就蹭一两口,实在太饿的时候会偷偷捡掉在地上的东西吃。运气好的话,还会捡到一两毛钱买吃的,那可就开心了。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事情;
1、有一次,我感冒发烧,我妈送我去县里医院。
一路上我就一直很饿,饿到不行了,就一直跟我妈说,饿了,买些吃的给我。
我妈坚持要先去医院看病,并且她估计也觉得奇怪。因为吃饭后到县城刚刚过了半个小时,咋我就饿了······
到医院后,看完病趟在病床上等待吊瓶,我饿得实在不行。到啥程度了呢?我的肚子发生了绞痛的感觉,让我无法忍住,打着肚子,哇哇哇别喊饿边猛哭了起来。我妈当时应该被吓到,立马就下去买吃的了。
为啥这事情过了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因为当时腹部产生的剧烈绞痛感实在令我印象深刻。
2、我哥去县城上初中的时候,我跟着去了,还积极帮忙铺床垫、挂蚊帐等等。事情忙完后去了一家粉店吃粉。
巨大的饥饿感来袭,上的第一碗粉我立马抢了过来,用筷子猛吃了起来。(我们那里的粉是一种生榨粉,是热粉但不烫)
但这种细小的米粉进肚子根本无法填起我巨大的饥饿感,怎么办?
嗯,我扔下筷子,用手把米粉抓起来往我嘴巴里塞。
我妈一巴掌拍了过来,对周围苦笑这说:这孩子没吃东西,饿······ 然后拿起筷子喂我吃。
这时候我抬起头,才发现整个粉店的人都笑眯眯着我。当时应该满脸的汗水+粉丝+油汤。
卖粉的两位大妈捂着嘴在笑,嘴里应该还不停地小声说:乡巴佬····
为啥这事情过了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因为当时那几位笑眯眯大妈的表情令我印象深刻。
------------中学篇-------------
到县里上中学,让我三观发生巨大震荡。
原来上课时可以睡觉的;
原来学生不但可以顶撞老师,而且还可以直接骂的;
原来别人一天的零花钱比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还多····等等扯远了。
当时早1元,中晚都是1.5元,一周6天,星期天回家吃。一周生活费30,去掉伙食费我还有6元。显然是明显不够我吃的。
特别是下晚自习,特别饿。
然后帮忙舍友买零食、泡面。嗯,帮舍友泡面就仅仅为了能喝剩下的汤而已。
当时的方便面对我来说可是奢侈品了。
同样有些事情印象深刻:
A、午饭的时候拿碗往学校食堂冲锋的时候,我基本从未低于前五。
晚饭的时候,有个小技巧。我会先去搞个3毛钱的馒头吃。然后等食堂将关门的时候去打饭,这个时候食堂阿姨就会多给很多的菜。刚好食堂的一位阿姨是村里人,认识,平时都会多给我些肉。
在此当真非常感激那位阿姨和学校。学校食堂自己运营管理,性价比极高,干净并便宜。在食堂都经常能碰到校长,高考的时候学校都通知家长建议在学校里吃饭,别在外面吃坏了肚子。
B、当时结交了好多县里的同学朋友。这些朋友非常热情,知道我周末回家不容易,周末经常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饭。
去了之后发现,他们的父母更加热情。有一次,有个朋友的父亲是大厨,煮了整整一大桌子的菜。朋友的母亲啥事也不干,就盯着我们吃,使劲往我碗里夹菜,而且还拿了新碗摆在我面前加满菜。
我当时也不太会说话,更不会拒绝,只是拼命地想把前面碗里的菜给吃完。显然我想多了,朋友母亲实在太热情,我吃完一块,她加两块·····
最后,我吃到吐了。嗯,眼泪都出来了,跑到外面去吐了!
然后,我就不太敢去朋友家吃饭了。但偶尔还是忍不住诱惑,会跟朋友说:要不你把家里的菜带过来,嘻嘻···
----------------后篇------
(1) 和朋友两人,点了两个干锅吃,嗯,大份的干锅。
(2) 总监让我点菜,我看了有6个男1个女的,说先来三斤牛肉、三斤牛杂、配菜······
旁边震惊的女同事看着总监震惊的脸,抢过菜单,小声地对服务员说,先来半斤牛肉,半斤牛杂,配菜····
大学的时候,经过与一个朋友的交流。才发现了自身由于以前饥饿带来的一些问题。因为这朋友也是相同状况。就是
长时间饥饿的人,会脑中产生一股饥饿感。即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股饥饿感也会一直在脑中挥之不去。
这股饥饿感体现在:
1、当饿的时候,在饭桌中。所有注意力会更集中在食物上,而对其他东西无反应。简单点说,就是没吃饱前这个人就是个呆子、死人,只想着吃啥都不管不顾。
2、管不住嘴巴,**只要前面有东西**,就会不停地吃。即使吃到吐,都能在吐完后继续吃下去
以前更严重,吃不下去会加酱油辣椒,继续吃。现在稍微能控制了,但只要前面有食物还是忍不住吃下去。
关键是我还不挑食,啥都吃。那一口榴莲吃下去,我人都差点晕了,但我就能继续吃下去。要问为啥明明吃不了还要吃,我也不知道哈····
所以现在我也稍微能理解为啥父母冻着这几个月的菜,吃了肚子痛都不愿意扔的行为了。也许他们那个年代下一顿有没有都是问题,更别提饿了。
这个时候我就充当了坏人角色,回到家先把冰箱里放久的菜全部扔掉,管他们不乐意或骂我。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