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庙和道教道观有哪些别具一格,融合现代化风格的建筑?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21:11   14855   5

在世界三大宗教里面,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现在都有很现代风格的建筑,甚至是后现代风格的宗教建筑,那么佛教和道教的寺庙和道观这样特征建筑有哪些?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11: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多图预警手机党慎重,第一次在社区回答问题,有人看就再补充一下
只是少并不是没有。
举个例子:台湾大元建筑事务所姚仁喜设计的台北法鼓山农禅寺
建筑师姚仁喜有两个标签最为人熟知 :其一是他在设计中坚决而彻底的“摩登”风格,其二是他对于佛学的深湛造诣。
农禅寺及法鼓山佛教学院创办人圣严法师在被问及对未来寺庙的想法时表示,他曾在禅定冥想时「看到」寺庙的样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于是他说:「取名为水月道场吧。」座落于广大关渡平原的农禅寺水月道场于焉诞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这地灵人杰的环境,营造一处清雅幽静的宗教空间。

访客一开始先穿越两面高度不同的墙,作为与外头高速公路之间的缓冲;一进入道场,即能看到远方的主讲堂,静静伫立于80公尺长的荷花池中。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随着飞扬其间的金色帘幔,自成一虚幻雅致风光。主材料利用建筑混凝土,设计上尽量屏除华丽色彩与装饰,企图传达简朴的禅佛况味。大厅的下半部刻意运用透明设计,为上半部的木头「盒子」带来空悬于上的缥缈灵幻印象。

大厅西面厚实的木墙上用中文刻着著名的「心经」,当阳光透过镂刻的经文洒进来时,空间瞬间充满修养灵性氛围。长廊外的金刚经则是在 GRC 预制装配板上用混凝土灌镂空的字,充当遮阳帘使用时更增添宗教意义。阳光洒落时,穿透经文,铭刻到内部表面,彷佛为众人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诲,无声胜有声。









  建筑总平面
此外还有姚仁喜设计的巴黎佛光山也是现代风格的寺庙
巴黎佛光山位于巴黎市郊碧西市 (Bussy Saint Georges) 绿地公园的中央,南侧有一古堡,充分提供宗教活动、沉思冥想、文化教育与社交集会等多用途空间。设计上强调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和谐共生的概念。建材没有多余装饰,建筑物本身大小适中,拥有广泛绿地空间,安稳融入这块土地。

水平设置的三面厚「墙」围绕着连往寺内各处的主要通道,进而界定出三层隐密程度不等的空间,可配合公共区域、典礼仪式场地和住所等不同需求使用。外层的公共区域内有一般教室和交谊区,如咖啡厅、艺廊和书店;第二层包含数个宗教集会馆;最内层空间则是提供和尚、尼姑居住的处所。东西水平轴上,户外中庭或阳台把大雄宝殿、大悲殿、禅堂和地藏殿全部连结起来;而入口大厅、中庭和禅园则是在南北垂直轴上相互连接。欲前往大雄宝殿的访客,会先沿着外墙登上缓坡,进入二楼大厅,接着踏下大阶梯,来到大雄宝殿前方的中庭。蜿蜒曲折的路线设计,重现造访寺庙的必要仪式,保留传统,表达敬意。

绿色屋顶展现永续发展的环保概念,大片窗户除了有利于自然空气流通,也能充分借用公园和中庭美景,创造开阔风光,人们更可进一步沉浸于大自然煦煦微风、朗朗天光和郁郁青青里,无入而不自得。
上图:



平面图、剖面图



另外还有姚仁喜的台中养慧学苑。。话说这一类型真是高产
养慧学苑属于典型的店面街屋形态(13.5公尺宽,34公尺深),三面环绕着其他建筑物。设计上注重内省观念,企图建造适合冥想沉思的宁静空间。把传统寺庙的水平进深中庭序列改造成垂直向度内部中庭的空间秩序,游客可从不同的路线观赏中庭景致,如同参观传统寺庙一样。大殿不同于传统配置,位于学苑的三楼,从街道上透过主要出入口和中庭即能直接望见。

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本案设计目的在于构筑一处远离纷扰尘嚣的内省空间。外观采用厚重、大小一致的面材阻绝都市纷沓扰攘,而随机开的玻璃镶嵌洞孔即也暗示内藏的中庭空间。养慧学苑是一个非常小的建筑。这个基地事实上相当混乱,就是台中的一条小街。在这么一块地盖这个寺庙,好像菜市场里出现一个僧人。我们的策略就是把这个建筑做成一个向内看的空间,做了一个中庭,为室内引进自然光。外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开口的方式,可是至内部就十分明亮、丰富、有很多木头。这些木头内部有光纤,表面贴有铜片,映射出明亮的光点,犹如一盏盏光明灯般照亮着佛堂。





北大俞孔坚教授的代表作品——睢宁县水月禅寺   喜欢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啊


建筑群用当代建筑和景观设计手法,体现禅学之空灵无我的意境;在禅意的表达与建筑的本源目的之间,寻找破解佛教寺院当代表达之谜;同时,探索让出世的禅宗走向平民大众的空间语言。是实验,就绝非完美,更有待更深入的批判和探讨。但值得庆幸的是,其千年不变的规制从此有了突破。

项目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白塘河湿地公园内,是 “非宫殿式”的,以“非传统手法”设计的现代寺庙群。于2010年开始建设,历时三年,现已建成对公众开放。建成后的水月禅寺以独特的、突破传统寺庙建筑形态和风格,成为一处具有现代元素的佛教禅宗道场,也成为睢宁县白塘河湿地公园中别具一格的文化景点。

水月禅寺是在睢宁县地藏寺的基础上复建的。原地藏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寺庙却不幸毁于日寇侵华战争,遗留下一片废墟。改革开放后,当地党委及政府部门大力落实宗教政策,附近佛教徒及广大群众极力倡导恢复旧貌。2010年10月,地藏寺被迁址并复建于白塘河湿地公园内。迁建后的地藏寺更名为“水月禅寺”,因其布局设计皆围绕水景,又因佛学中所称因、果、圆、缺的信仰似月亮,故而得名。水月禅寺总的建筑风格调独具匠心,表现手法独特,力求将佛教元素与现代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功能和布局合理,更利于弘扬及推广佛教文化。

水月禅寺以“藏风得水,古典格局;入世精神,简约建筑;禅宗美学,禅意空间”的理念为核心,在建筑风格上,突破传统规制,一改中国寺院传统建筑风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诠释了佛家大道至简的人文理念;在建筑空间上,追求质朴舒适的亲切感和空间精神的感染力,力求宗教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人文关怀与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古典格局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了现代化建筑形制与传统寺院结构相融合的方式,寺院内部则延用了轴线对称,院落围合型的传统布局形式,而寺院外部形制设计是完全现代化的简约风格。

整个建筑群共分18个功能体: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禅堂、僧寮、客寮、行政部、接待部、斋堂、展卖厅、积香厨、休息厅、库房、交流厅。建筑群总平面沿正南正北方向布置,纵向一根轴,横向2根轴,纵轴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第一横轴分别为观音殿和地藏王殿,第二横轴分别为念佛堂和禅堂。在四周还分布着僧尞、香积厨、客尞、展卖厅等建筑。各殿外立面采用仿木金属格栅围护,远远看过去,有种垂帘的感觉,尤其是到了晚上,灯光的映射使整个建筑有了一种“亦实亦虚,亦动亦滞、灵活通透”的效果。 寺门延续了寺庙一贯采用的红色平开木门,将现代与古典寺庙元素相结合,两侧的钟楼及鼓楼采用了木格栅通透的处理手法,让为世人祈福的钟声传达的更远,与佛教的启迪心智、荡污涤垢、祈福纳祥巧妙结合。

水月禅寺是目前中国大陆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非宫殿式的现代风格的佛教活动场所。整个建筑布局和现代风格创意水体和院落景观相溶共生、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生态舒适、简约唯美、禅意怡心、水月怡情的意境,自对外开放以来,受到各界人士,包括佛教界人士的肯定与赞誉,成为人为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融,宗教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荷兰佛教禅修中心
该项目是由bureau SAL设计的。在荷兰与比利时边境附近的的一个小镇,其原来是个谷仓,现由荷兰有关部门建成佛教禅修中心。该佛教建筑不像传统的形式和布局,而是采用最现代的佛教理念。该佛教设施提包括禅堂、图书馆、食堂和13个卧室,其中每个卧室里两张床。该建筑的屋顶是双重斜屋顶,立面是持久板波纹钢包,它们三种颜色和不同的规格错落有致的排列。窗户周围是白色的木框架与玻璃紧密相接,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


此外还有台湾建筑师戴育泽团队的一系列现代佛教建筑作品,想了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佛教建築系列〈本願山彌陀講堂、普嘉精舍、普宜精舍、普同精舍、普平 精舍、南林尼僧苑〉
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廓然澄清,契悟實相。「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判然揭櫫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終將成佛。宗教建築是對於佛學思想的體現,道場與精舍更是弘揚佛陀教義的場域;而佛陀教法並非僅是知識的傳遞,而是透過生命體證的學理。從晨曦署光中的誦禱共修;午後夕照下的佛法釋義;甚至夜幕低垂後的沉潛修行,如何藉由隱喻、轉化等建築語彙詮釋佛典教理,傳續佛菩薩的精神,又能適切的反應建築獨特的自明性,一直是設計者反覆思考的問題。因此,設計者便將各經文(無量壽經、金剛經、法華經等)作為建築的設計主軸,經由建築彰顯佛教的意義,以期眾生同住淨土。



另外宝鸡的法门寺勉强也能算,评论区有人更正是李祖原,当年西安认知实习老师让去看偷懒没去,=




个人认为,剖开硬性的功能问题,神性场所的塑造,无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手法都是想通的。
学渣斗胆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你
看的人多了,原来的信仰论太狭隘,所以删掉了,怕误导别人,改天仔细分析一下原因补上。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11:3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们院长一直想设计现代风格寺庙,但是每次和方丈主持们讨论到寺庙设计的时候,大和尚们的重点总是放在怎么让设计院把设计费捐给庙里……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11:35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这个题我觉得大家都没有抓住题干的一个问题。题里问的是“在世界三大宗教里面,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现在都有很现代风格的建筑,甚至是后现代风格的宗教建筑,为什么国内的两大教派佛教和道教的寺庙和道观还是建一些很劣质的仿古建筑?”这个视角转换的略微奇怪。先用世界的大视角,然后转换回国内。

而其实是这样。

在国内,清真寺的式样也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式样,主要分成两个大体系,中式抑或阿拉伯式。如果硬要算的话,维族风格的清真寺,可以算成第三种分类。

先上几张图。


西安化觉寺,没有这个穆斯林,我敢说大多数人是分不清这是和尚庙还是清真寺的。


扬州仙鹤寺。这是不是就又像园林的风格了?


北京牛街礼拜寺。传统的中式清真寺。

河北沧州清真大寺。

四大古清真寺中的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都是中式风格清真寺的瑰宝。

而阿拉伯式的清真寺,首推泉州清净寺。


我倒是觉得,与其说是阿拉伯风格,倒不如说是帖木儿式的清真寺。


哈尔滨道外清真大寺,东北最大的清真寺。前身是1897年光绪年间建的,也是中式的,后来被毁,现在这样阿拉伯式样的是1979年重修的。


上海浦东清真寺。1984年重修。倒是有点现代主义的感觉,然并卵,整体看上去仍然是阿拉伯式。

不要说什么中国的寺庙,中国的清真寺也一直都是往复古的阿拉伯式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新建和重修的很多清真寺都是。


很多重建的清真寺,都是阿拉伯式样。

比如:



伊宁市拜图拉清真寺。前面那个古楼是乾隆年间建的,这古寺毁了很久了。后面那个阿拉伯式的礼拜寺是90年代重建的。

还有中式大殿上直接加了阿拉伯式的洋葱头的:



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大殿本来是传统的中式宫殿式,后来在重修的时候又在上面加了个阿拉伯式的大洋葱头。简直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维族风格的清真寺,我就直接安利自己的专栏了:
一、苏公塔 - 安瑟尼的自留地 - 社区专栏二、加满寺 - 安瑟尼的自留地 - 社区专栏 跟回族的阿拉伯式和中式清真寺相比,维族的清真寺更重装饰,花纹远比阿拉伯的只有叶子等的花纹繁复,并且色彩丰富,善于运用叠砖、石膏板浮雕、木刻等手艺。


比如这个玉素甫麻扎。非常美丽的墙面贴砖。整体风格受乌兹别克斯坦的帖木儿风格清真寺影响。

在阿拉伯世界,现代主义的清真寺也特别少。


费萨尔国王清真寺,巴基斯坦的。这就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的清真寺了。

这个寺是土耳其的建筑师达罗凯设计的。在穆斯林世界里,没听说过太多出名的建筑师。土耳其倒是有几位,比如Emre arolat,还有刚才说的达罗凯。

Emre arolat设计的土耳其Sancaklar清真寺,在思考宗教的本源和建筑的关系。




而国外的现代主义清真寺,很多都是请现代主义大师设计的。


比如贝律铭大师的这个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博物馆。


路易斯康的孟加拉国首都的国会+清真寺。

要是问为什么国内清真寺也要复古,寻求阿拉伯式的风格。


那我只能说,就是思想上复古呗。


因为建筑是最反应人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呀。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11:36 发帖IP地址来自
欧洲工业革命兴起之时,西班牙建筑史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1882年始建)算是“现代宗教建筑”开端的标识。现代宗教建筑不再是“迷信”的场所,不求子不求姻缘不算卦也可以去庙里走一走坐一坐,我更愿意理解是为某些人服务的”精神家园“。

而界定“现代宗教建筑”一个标准就是现代设计意识与理念的体现。最经典的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共同特点是没有古典教堂的影子,每个建筑有它自己的生成逻辑。

所以说,一切风格史都是观念史。

回到有关佛教和道教的寺庙,从大到小四个层面找来四个例子
1.格局
虽说俞孔坚设计的水月禅寺开国内“非宫殿式”寺庙建筑先河,但依然是中轴对称序列布局。格局有所突破的想到的是比较新建成的香港慈山寺。
位于新界大埔洞梓占地约4.6万平方米,由李嘉诚斥资15亿港元捐造。慈山寺所用木材采用从非洲进口紫檀木兴建,大雄宝殿三尊大佛的莲花状宝盖镀上24K金。而屋顶采用日本烧造银瓦,确保色泽均匀。
更亮眼的是寺庙结合地形,在格局上有承有传有所创,兼收并蓄。



它提倡的也是现代的礼佛方式,参观者可参加抄经、供水和行禅等活动。有别于其他多数寺庙,慈山寺内参拜观音时不准烧香,以“供水”取代。希望寺庙犹如学院帮助市民学习佛法。
“佛法在东方琉璃世界非常之清凉,而西方的世界是黄金为地,佛法有很多不同法门,希望提供适宜环境给人学习”。
慈山寺的古建筑法式和布局稍弱,比较现代,色彩沉着朴素,材料考究,它的柱是混凝土,外包木材,室内室外满铺大块石材。


虽然是仿唐式,但是风格简约,现代意味浓。

水景

豆瓣有篇短文可参阅:
慈山参学 Tsz Shan Monastery, Hong Kong
中国的寺庙向有不断重修的习惯...当然如果态度认真,尊重古迹,这种重修也不乏意义。
2.(观念上的游览)路径
当时去台湾的佛光山玩的时候,刚好有一项积图章换领纪念品的活动,所以兴趣盎然的跟着地图找到了每一个点,游览完了整个景区。

这几座塔的设计也很现代,无论哪个角度看都收的干净挺直。但是印象更深的是——为了盖章,每个塔下面我都跑了一遍...( ̄工 ̄lll) .腿都快抽筋了还奇怪怎么天黑的这么快啊

这种很强的互动性也是“现代”设计观念吧,完全可以创造出新的“玩法”,让寺庙对于市民可以成为一个能严肃就严肃、能放松就放松的场所。

3.形制 | 建筑单体
现代宗教建筑摆脱了传统宗教建筑的制式,在设计上是可以有更多自由的。通过加入新的功能,可以混搭出新的整体面貌。
这是日本一个江户时期的寺庙的改扩建工程,加入了办公、多功能厅(可用作临时避难)等。

禅意通过枯山水自然扩散到了现代的新建部分

新大门

屋面的对比,好像两个房子在对望

属于现代寺院的安静从容

已经成为当地备受欢迎的地标。
高清图直达 Tsunyuji by satoru hirota architects

4.细部
只是涉及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的话,相关的例子就多了,如:无锡灵山精舍(酒店),不是道观佛寺,更像是一种消费的衍生品。
位于灵山梵宫东畔,精舍拥有近百间客房及接待大厅,多功能厅、餐厅、茶室、静坐室等休闲空间。




前几年,参观完杭州的安缦法云后,无意路过旁边一个新建的佛学院(名字忘了),也是现代风格的,看见院内三五个面目清朗的和尚在打篮球,画风和谐。

当时就很羡慕他们,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1:1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只对道教略有了解,就着重讲讲道教吧。
据我观察,国内许多道教、佛教现代仿古建筑都是在原有建筑基址上重修或重建的,所以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得和当初破坏或毁灭前相似是应该的。简单说这块儿地皮上古时就是佛、道教建筑,修成古代建筑为还原历史原貌无可厚非(适用于各种寺庙宫观)。
就算这块地皮上以前不是佛、道教建筑,那么也可能是择址重建,就是说在其他地方有座庙,但由于各种原因那块地要做他用,为保护古建,要“搬庙”,便把庙拆了,在另一个地方重建,所以建成的庙也必须是古代建筑(如著名的永乐宫)。
至于那种此地以前根本不是宗教用地,也没有其他庙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地皮,要凭空建一座寺庙或宫观是有点儿难的,我基本没有发现这类的佛、道教建筑,一是没啥参考,再者可能是因为像这样的传统宗教场所,如果没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拿不出手、跟老庙比没啥竞争力,就连信徒对其神圣性也会将信将疑吧。
就算这样一座新庙,排除万难要准备建庙了,那么他也可能建成仿古建筑而不是现代建筑,因为现如今传统宗教的受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对年轻人,特别是对有对现代建筑欣赏能力的年轻人影响力较弱(年轻人信众的话也大多是好古的年轻人,也就是对古代建筑有研究、能欣赏的年轻人),为吸引这样的人群,加之人们对寺院道观的刻板印象,即使是新新寺观,最后建成仿古建筑也是必然的了。
当然也有敢于突破创新的,比如(我所知道的),搜一下“茅山德佑观”、“茅山仁佑观”(这之类茅山新修建的道观,最好亲自去看看)。


其实就像那位说“西安法门寺”的真不很知名答案里说的一样,寺庙宫观有自己独特的形制,已然成为了信仰的一部分,刻意追求新意、猎奇、现代感、夺人眼球的寺观建筑,虽有菩萨神佛、天尊大帝,但却失去了那一份古意吧。
最后,说说您问题里所说的“劣质”,这个我不太了解,不过这肯定和施工方、设计者的能力,或者说投入的资金有关吧。不过仿古建筑里肯定有仿得好的,题主也别把仿古建筑都挂上“劣质”的标签,就是不知题主您所说的“劣质”是个什么标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