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通过私募绕过监管 场外期权被暂停私募很受伤

论坛 期权论坛 场外期权     
az33   2018-4-12 13:45   18506   3
(源自:国际金融报)
导言
4月10日晚间,各券商和私募机构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自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这是继暂停场外期权期货资管产品备案后,监管部门又一次出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只做卖方

3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az33  超级版主  Optionseller | 2018-4-12 13:46:1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自然人穿透监管引来新政
此次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监管意图是什么?私募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存在哪些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叫停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监管,堵住套利空间,强化规范化运作,打击高杠杆投机行为。而此次叫停将对私募起到规范化影响,个人投资者未来参与投资的渠道将受限,将有利于未来机构化主导局面,有利于大券商机构的发展。
场外期权业务在近年内快速增长,目前场外期权业务每月的存量值已经稳定在2200亿-3300亿元的浮动范围。监管发力,主要是个人投资者透过私募基金等方式参与了高风险、高杠杆甚至嵌套等投资,穿透了监管,必须补漏。
恒丰泰石资本管理公司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第一,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如果投资失误往往导致净值断崖式下跌,容易引发投资者大量投诉;
第二,规模大的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如果抓住券商报价模型错误的机会可能会导致券商财务安全遭受重创;
第三,私募基金场外期权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利益输送、限售股减持等相结合会给监管带来更多障碍,也不符合金融降杠杆的大环境。
一些私募基金将参与场外期权份额拆分,卖给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此前可以通过私募机构绕开监管参与场外期权的业务。场外期权参与者主要有企图利用高杠杆博取高收益的机构和私募基金,以及利用期权锁定未来风险的有大宗交易减持或大笔限售股减持的机构。业内人士认为,对私募分化参与方构成冲击,未来准入门槛进一步抬升,市场交易流动性会受到限制。未来个人投资者间接参与场外期权投资的难度加大。
3#
az33  超级版主  Optionseller | 2018-4-12 13:46:3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私募基金再受冲击
记者了解到,10日晚间,多家券商收到证券业协会和证监会窗口指导,不少私募当晚已收到券商转来的通知。虽然此前对严监管已有预期,但此次全面叫停依然令许多私募感到震惊。
私募基金是证券公司期权业务的重要交易对手,2017年以来单月新增场外期权合约交易中,私募基金占比均在30%以上,去年12月单月为40%。此次监管部门的行动必然对场外期权市场和私募行业造成很大影响。
一家券商公司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场外期权业务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市场上能做此项业务的券商并不多,可能不到十家。新政策对于已经积累大量客户、市场份额超大的券商影响不大。事实上之前部分券商已经意识到期权交易的风险性较高,并将标准上抬很多。不过。这项政策对于期权业务起步较晚、小客户和散户占比较大的券商来说,影响较大。预计接下来券商可能会瞄准发展高净值客户。”
“对于私募基金公司而言影响很大。此前,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资管、个人名下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私募基金等方式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尤其从去年开始,期权已成为私募投资的主要品种。新政策出台后,投资品种会减少,私募会缺少一个放大杠杆的机会。”但该券商人士表示,虽然个人投资者期权交易被喊停,但是只要是机构或资管计划都可以参与。现在私募叫停了,但资管计划并没有叫停,如果自然人投资者注册了公司,还是有机会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期权交易。
4#
az33  超级版主  Optionseller | 2018-4-12 13:47:3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个人投资者绕道交易
记者注意到,场外期权都是以机构参与为主的市场,其中商业银行、私募基金、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是主要的参与者。监管趋严,那么,个人投资者今后真的没有参与机会了吗?
一位私募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制个人参与主要从专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两方面考虑。个人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强,且之前存在高杠杆投机现象,一般杠杆在30-50倍左右。如今规范个人行为,提升准入门槛,意在打造机构化主导局面。
场外期权私募通道叫停,旨在规范而非终止业务。那么,通过限制发展和提高投资门槛就可以防范投资风险吗?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窗口指导为暂时措施,待新规出台后,按新规标准执行,目前新规出台具体时间未定。如果自然投资人很想参与期权业务,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他们可以通过注册公司,以机构身份绕道参与。”
对此,韩玮认为:“对于金融衍生品采取稳重求进的策略是十分明智的,否则一旦发生金融风险社会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巨大。”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有利于提升投资者适当性,但借此限制防范风险效果不会太好,归根到底,中国投资者投机意识根深蒂固,而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资金逐利效应需求不减。”(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张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5373
帖子:5718
精华:14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