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一个天平来示意这个决策:每一个考量因素就是一个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砝码,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把每个砝码放到天平的这一边出国,还是放到天平的另一边保研,等这些砝码都加到天平上了,你再看看天平是向哪一方倾斜,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就一目了然了。
这些协助考量的砝码包括专业相关的因素、个人相关的因素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因素。专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是看国内外的科研水平,相关业界发展现状。就拿公共管理这个专业来说,中美的教科研水平有明显的差距,业界的活跃度也无法相提并论,所以你真想在这个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获得更好得机会的话,最好还是出国看看。
与个人因素相关的是未来生活规划、个性特点甚至是性别。这需要根据自己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分析过程一定是比较细腻,而且是千变万化的。比如很多优秀的理工科孩子,其实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毕业以后找一份技术性的工作,安安稳稳地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其实这种打算就特别适合出国试试。
第三个是职业发展的考量,如果未来想去企业的话,你就要考虑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状况。 举个例子来说,物流专业,在国内虽然也是方兴未艾,但是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国外相比还相差很远,如果你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或是行业内比较技术型工作的话,还是到美国学习一段时间或是工作一段时间,能为你的职业生涯加分不少。
如果你未来想创业的话,建议除了本行业,你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式。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纬度考虑,比如你本科就是985学校的, 我认为大家已经领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也有了足够的机会获取你在学校里能够获得的资源和帮助,无论是学术上还是人脉上, 再读一个硕士实际上你的边际收益是大大降低的。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个砝码当然是要加在出国这边。
当然,也有的同学会说,这两个选择在经济上也有很大不同啊,如果保研未来三年花多少钱,出国的话我又要花多少钱,那么对于这种算法,我想说你不光要想到花多少钱还要想到未来你能挣多少钱,别说未来,说不定你很幸运三个月的长暑假,你的实习工资就能cover一年的学费,在这方面,你最终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其实去取决于你的风险偏好,没有一定的对错之分。好了,现在的砝码都加上了,你的天平偏于哪一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