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环境下的海外留学生在学业之外,需要做哪些额外的努力才能真的提高英语能力?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02   5045   10
我一直记得曾经的一位国内英语老师的话:
如果出了国到了英语环境英语能力就能变强,那还要什么英语培训机构干嘛!直接把想学英语的扔国外不就好了。
现在看来,这句话愈发的正确。

出国两个月,我发觉自己的英语水平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甚至有退步。这种退步很有可能是由于对于陌生环境(英语环境)逐渐熟悉而造成的好奇心下降惰性增加所造成的。与我上课的有已经来了一年的学生,听他们的英语其实也并没有「来的时间久了,环境熟悉了,英语就逐渐熟练了」的感觉。

而对于我来说,研究生的课程充斥着大量的学术任务:论文、Presentation、小组项目、作业、测验、学术评论。我承认相比于国内,突如其来的英语相关的学术工作就像是强心剂,可以通过增加与英语的接触对其更加熟悉,但我觉得这种熟悉只是心态上的,而并非英语水平的真正提高。繁重的作业和论文其实导致的结果更倾向于将自己之前的低级且中式逻辑的英语句子重复更多次,依然毫无文采可言;同外国人更加频繁的对话其实也只是让自己之前储备的口语水平练得更加熟练,是否用错词是否地道仍然没人知道,因为大多数英语母语者对于ESL都抱着谦逊的态度,只要他们听得懂,不妨碍正常对话的必要信息提取,你就很难通过他们找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用说纯正(外国人之间的闲聊仍然听不懂)。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在英语水平这个方面,我同刚来时候的自己并无太大差距,甚至有退步之势。

写这么多是因为这个问题从我出国开始思考到现在依然无解,加之我真的很担心自己一年过后成为那种对英语和英语环境十分熟悉,英语却依然奇烂无比的人,所以我提出这个问题。我一直相信需要有效且额外的英语知识输入与输出,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身处英语环境的英语学习者,或许可以借助这一有利条件采用某种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所以我想问问各位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或者是内行人,在国外究竟有哪些有可行性的方法,能显著地提高自己的各项英语水平(语法、写作、口语、阅读、听力)。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16 发帖IP地址来自
结合自身在美国多年的亲身体会,给希望提高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几点建议:
对很多从国内来美国留学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来说,提高英语是除了自身学习以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何把英语练好,或是说至少能够自如的应对工作和研究中需要用英语的场景,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很多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能力,做了很好的研究和工作,但是一到写成文字就不知道如何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无法让人意识到其重要性(甚至无法让人理解自己的工作);或是一出去做报告就不知道如何能够体现重点,反而听起来不如很多实际工作内容上不如自己的人;还有就是在文章或是邮件交流中充斥着各种错误,也许暗中影响了自己的发展。作为一个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老师,我对这些情况颇有感受,也经常会根据我的经验给我自己的学生一些建议。今天我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点总结出来,希望能够给在这方面希望有所提高的同学一些帮助。
1、英语的重要性:首先,提高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往往不逊于技术的重要性。即使是做理论工作的同学,除非是解决了那种非常重大的问题,否则,如何将工作很好的表达、展示给别人都非常重要,往往会影响到别人对工作的看法(进而对作者的看法),或是一篇文章的结局。(对写文章的同学来说,很多审稿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把这方面放在考虑因素之中——毕竟一篇文章发表的一个前提是能够带给读者有用的信息,而如果信息表达的不清、不好,又怎么能够有用呢?)而对做偏应用的同学来说,这部分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著。
除去对工作的影响,我认为既然大家到了美国来读书,来工作,那么了解人家的文化,掌握好人家的语言是一项基本的事请,也是一种礼貌的体现。这里,我并不是说需要我们每个人达到或者接近母语的水平,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未来竞选议员,也不是要去写小说。但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在工作生活中不会因此而吃亏,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优势。
2、多读、多看:从长期来讲,想提高英语水平需要多练习。以往的经验常常会让大家去找外国人多交流,经常参与他们的活动,交一些外国人的朋友,等等。虽然这样肯定会提高英语水平(包括社交水平),但对很多人来说很难做到,而且我也不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一个人不是特别的外向,即使多参与外国人的活动,也未必能有很多的机会和他们说话,而即使说话也往往是不连续的几句问答,难以达到提高的效果。并且这种场合下的确可能能提高一些社交英语,但对工作中的英语影响有限。何况现在绝大多数同学所处的环境还是中国人为主的环境(另外我认为完全没有中国人之间平时说英文的必要。我认为英语的提升更多的是自己的行为,不需要结伴做任何事情)。因此这种交流虽然有机会要多参加,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实际上,我认为完全可以自己制定计划进行提高。我建议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能够连续的读或者看的东西。比如每天固定的看电视上的新闻或者评论,定期的看转播的比赛,坚持看某一个电视剧,或是看TED的演讲。这里,我建议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相对比较了解的东西),另外一定要坚持。如何才知道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即使英文没完全听懂,也基本能明白怎么回事并且也有兴趣一直看完的东西(不然,精力会过多的放到理解意思上,对学其中的英语的作用就会比较少,而且也不容易坚持)。这里我个人比较推荐一些新闻类的东西(新闻也可以包括各个主题),因为新闻里面用到的语言相对比较规范,播报员语速也比较中等,而且时间也比较固定。比如说喜欢政治的同学可以看一些固定评论员的节目,喜欢金融的可以看WSJ每天的金融新闻,喜欢体育的可以去看体育新闻。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节目以后(15-30分钟的节目即可),每天坚持去看。如果听到了陌生的用词或者句子去查一查。甚至觉得比较好的节目多看两遍,过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刚才说到的是看一些视频节目,同样的,读一些书籍或者杂志也往往会有很大的帮助,喜欢时事的同学可以订比如New York Times,喜欢经济的可以订比如Economist,喜欢其他的也都有对应的杂志。这些杂志每期内容都很多,不需要每篇文章都看(多数文章也未必感兴趣,读那些的话效果也不会太好),只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文章看一下,在读的时候也注意一些没见过的词汇和用法,遇见的时候可以查一下,并找些例句。好的文章多读几遍,甚至在没人的时候可以出声朗读一下(见下一条建议)。
3、读自己写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会收到学生发来的邮件或是写的东西里有各种错误,或是有读不通的地方。在这种时候我往往会问学生,你有读过自己的写的邮件或是写的东西么?这里,“读”一方面的意思是检查自己写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指真的读,而且是读出声来,把自己写的东西当做一个讲稿或者故事去讲一遍。我现在自己写东西不管是邮件还是文章(哪怕是几十页的东西),在修改的时候都会仔细的读一遍。相比于只是看,读往往更能发现句子中隐藏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太通顺的地方。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不小心在一个文章的前后写了两句完全一样的话(假设本意不是如此),那么只是看一遍的话不一定能够看出来,而如果你是将文章朗读一遍的话,基本上很容易就意识到这句话之前读过。这是因为朗读时我们会自然的去思考(我们可以很容易写一句不通的话注意不到,但是说一句不通的话注意不到要难很多)。通过这样的过程往往能找到问题,提高写作的质量。
读自己写的东西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这里,读的时候不能机械的只是把词读出来,而是要仿佛自己在和别人讲内容里的东西。因此语句中的停顿、语调都需要按照真实的说话来进行(一定要注意不要读的太快,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在没有他人的场合下,这也是很好的练习如何去讲一个东西的机会,对大家之后有可能需要就内容做报告也是很好的练习。如果大家希望练习演讲,可以找一些名人的讲稿(比如像奥巴马),试着模仿他们来讲,特别的注意断句和停顿的地方。好的演讲的关键就是停顿突出,节奏分明。也没有一个好的演讲速度是快的。
4、善于利用工具学习:我们说话和写作时经常会对有些词汇或者短语的用法不是很确定。这种时候要学会利用网络的工具去学习。对于写作,如果有两种写法不是很确定哪种更好,那么一种常用的技巧是将两种写法放在引号中分别进行Google搜索,看哪个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一定要加引号,否则不是按照整个短语来搜索。)举一个例子,大家写文章的时候经常要做文献综述,可能经常会用“There is much literature about..”这样一个短语,也许有的同学可能不太确定是否应该是 “There are many literatures about..”那么我们可以去放在Google里把整个短语加上引号去搜索,就会发现




前者有16000多条结果,而后者只有2000多,那么自然前者应该是更正确的。实际上多数这种比较常见的句子大家写完之后都可以放到引号中去搜索,看看如何调整词语的顺序或者用词可以使出现频率最高。而出现频率高的往往也就是最好的写法。
除去上面的加引号搜索的方法,直接搜索一些词的对比也往往很有价值。例如,很多同学可能不太清楚Besides, In addition, Moreover之间的区别,那么遇到这种不确定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去查一下,网上有很多很好的答案(即使不完全是标准答案,但回答这种问题的基本上还是这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人)。这样不仅在以后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标准,而且慢慢的也会发现英语中的这些词汇是很有意思的,在以后的使用中对这一类的情况也会更加注意。另外,当你的老师或者外国人帮你改了文章或者指出一些问题之后,一定要仔细去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改的。如果有些地方不是很确定,则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去查一下,或者直接问帮你改的人(例如,如果一个人把你写的Besides改成了In addition,你可以先在网上查查他们的差异,如果不能完全明白,一定要去问帮你改的人,这种往往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因为很少有人会在没有明确的理由的情况下改你写的东西)。
5、逻辑思考:当然,在工作中,很多时候看似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本质的问题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与语言的关系不是很大(语言只是表达的一个部分)。这种情况即使让用中文来讲或者中文来写效果也不会有太大起色。对此,我们在写东西或者组织语言的时候一定先保证有着清晰的逻辑。关于这点,最好的学习办法就像我们在之前所说的,多读,多看。在写作相关的东西的时候,可以试着模仿好的文章的大致的架构(当然要自己完全重新写);或是在准备相关演讲的时候,可以试着模仿好的演讲的大致的思路。当然,写作/演讲时的逻辑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对写作/演讲内容理解的深刻程度——当一个人很深入的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他往往能写出来的或是讲出来的东西就会更有逻辑。而如果逻辑很混乱的话则一定说明理解还不够透彻。
在拥有对问题的清晰逻辑之后,还是有可能写出来逻辑不是很清楚,这里有时候就是语言的问题了。对这种情况,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写的英文用中文复述出来,看看是不是逻辑清晰。虽然英文翻译成中文可能会有些别扭,但是经常还是很明显能看出问题。毕竟别人看到你的英文的东西就跟你看到别人写的对应的中文的东西的感觉是类似的。虽然这个方法效率不是很高,但有时候对解决一些问题还是很有帮助的。
6、做事认真的态度: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所谓语言的问题很多时候其实是做事态度的问题。比如文章中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简单的语病,往往都已经不属于英语本身的范畴了(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英语课就学过的,而且很多软件都可以自动检查这类问题)。不管大事小事,做事认真是一项基本的原则。很难想象如果不能养成认真的做事习惯的话能做成任何大事。而当养成了做事认真的态度之后,其实也并不会花太多额外的时间就能做到做事更加完美,也会让别人对你有一个好的印象。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说明你对未来的提高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要做的是把你看到的对你潜在有用的点制定好计划,落实到工作中来。我相信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不管语言天赋如何,不管基础如何,都完全可以做到在工作上不会因为语言吃亏。也都可以做到在这方面和在技术方面一样足够职业,一样完美。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17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我要答,而且让我设身处地,大言不惭,系统性地来答一答。

照我对题主的描述来看,题主的目标是英语要听说读写样样来得,成为一名实战高手。正合我意啊,因为干啥事我都喜欢成为实战高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我和题主经历相似,大学毕业后到英语国家念书,后来又回国工作,后来又出国工作,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和题主类似的问题,思考了,实践了,总结出的方法感觉对我自己有用。
在国外用的英语分两类:学术英语(主读写,次听说)和生活英语(主听说,次读写)。学术英语题主天天学习都在用,不刻意去练也天天在练,暂且慢点说,先攻生活英语听说。

生活英语主要可分成日常办事英语以及聊天两大类。我出国念书前自认为英语相当不错,考试常常接近满分(说明语法学得不错),口音标准,在咱中国同学堆中算是英语突出,说得很溜。怀着肯定没问题的自信来到了国外,先settle down啊,干这干那,租房购物什么的,突然发现我怎么在外国说英语就溜不起来了呢。总结原因有二,一是很多生活中的东西我不知道怎么说,边说边得在脑子里找合适的词描述,老外能一个词说清的我得五个词,二是我非常注重语法的正确性(不能给我国英语教育丢脸),边说边分出部分精力在关注过去时单数复数,能不慢嘛。于是结果是这样的,我刚跟老外说头几句,对方都夸赞:您英语真不错。一轮说下来,评价变成了:您英语是不错,可说得很慢啊。我心想废话,我说中文是不用思考,下意识输出,当然溜得飞起,说英文我边说边在脑中打草稿,内存占用不少,运行肯定慢啊。于是我仔细想了想,得出了结论:口语中只要关键词正确,对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至于语法的正确性那是次要的。只要抛弃对语法的思考就能加速,就别爱面子了,反正人家知道我是外国人,语法错正常。接下来我就照此原则说话,只确保关键词说出来了,有没有加ed,是用in还是at,有没有加s,顺序对不对,管他呢,让老外自己脑补吧。我想着,老外到中国即便说:我,饭,吃,只保证了主谓宾关键词,我们也知道他在说他吃饭的事,老外听我们说英语也同理啊。自打我想通这一点后口语明显加速,张口就来,而且神奇的是,这样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关键词成了下意识的了,比较少占用内存了,这时候倒有时间加上语法锦上添花了,长此以往语法也正确了。所以别一开始就追求说出完美的句子,先从能说出来开始,然后再改进嘛。

解决了说得慢接着就得解决说的内容了,(唱)我想说但是说不出来,真痛苦。句子中的关键词都不知道,还说啥呀。生活英语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深入民间了。生活中没啥难的词汇,没看到不知道,看到了就发现原来是这么说的啊。这种靠背单词,看口语句典什么的基本没用,背出朵花来在真实场景中说出来依然觉得不自然,别扭。在生活中积累才是正道。用心去注意生活中看到的各种英文字,在高速公路上看标志牌,原来系好安全带是buckle up啊,去电信营业厅看广告牌,宣传语什么的,原来充值是top up啊,去银行看小广告,业务说明什么的,原来那个USB网银密码器叫token啊,反正去超市看价格标签,指示牌,去饭店看菜单,生活中就跟一文盲似的,逮着英文字就看,如饥似渴,注意,别看书看报啊,在练习听说这一阶段费时间还见效慢,就看你身边各种日常用品、服务说明上的字,吃早饭看麦片盒子,排队结账听前面的人都怎么说,日积月累,啥都知道怎么说了,办事时只需不管语法,把你的关键词往外倒就行了,说得溜了之后语法会自动补全的。长此以往,等你回到中国大伙会说,到底是国外待过,英文地道啊。看了很多国内景区牌子的翻译之类的就知道英文地道是多不容易的事了。记得我初到外国,到咖啡店买饮料,上去就很正式地来一句:“I would like a cup ofcoffee.”没想到后面的人就俩字:“One coffee”。我惊道,你的量词呢?a cup of呢?coffee是可数名词吗??

说完了生活中的办事英语,接着聊天和读写英语一起说。聊天虽然是生活英语,但比办事复杂,你得言之有物才能跟人家聊得起来,复杂程度和办事英语不一样,接近读写,只不过全程用口语罢了。和老外聊不起来那是因为你对他们聊的话题不熟,所以听不懂,更别提发表意见了。人家若是跟你聊昨天的功课你就听得懂了,能说的就多了,这是你熟悉的东西,而且刚做过,还热乎着呢。对话题不熟那就去熟悉一下再聊,比如,你跟一老外都是哈利波特迷,你看过7本哈利波特小说5遍以及所有相关电影,各种细节历历在目,那你聊啊,怎么?聊不起来?对方说的你也听不懂?魔法杖怎么说?哈利波特的好朋友赫敏的名字英文怎么说?满肚子话有口说不出啊,抓耳挠腮,浑身发痒。不行,回去赶紧把哈利波特英文版全买了,再过一遍,这样总行了吧?这……应该行,但效率太低了,等你看完再去聊可能那个聊天对象已经毕业了。

此处我要隆重推荐一个学英语好工具——人尽皆知的英文维基百科。灵活应用这一网站对增加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增加聊天话题均有好处。

坊间提高词汇量、写作水平的工具我大都试过,什么天天看英文报纸,英语新闻网站,看英文世界名著,用背单词软件,一轮下来,用处肯定有,单词多少多认识几个,英语语感也略有上升,但都枯燥乏味,难以坚持,效率低,而且背好的单词不知猴年马月才用到,边背边忘,毫无成就感啊,能坚持的各位我都深深地敬佩。这时候维基百科的作用就来了。百科中对词条解释的文章可以说是信息密度非常高,搜索一个关键词,与它有关的许多词都会在文章中出现,而且百科文章的文风平实,叙述清晰,不像文学作品为了提高文采有很多长句,倒装,让人看得眼累心累。百科文章看起来不累,而且看一篇文章,和这个话题有关的词都有了,明天聊天就能用,明天办事也能用。而且除了跟话题有关的关键词词,还顺便知道了很多英文的说法,写文章立马能用上。比如我看了哈利波特词条后,除了飞天扫帚之类的词,还知道了“首映”,“周边商品”,“巡回展”之类的词的说法,这些词在文章中是有关系的,看了一遍很容易记住,比在单词书、新闻中零零散散的看到印象深刻多了。看的时候还可以把文章复制下来,把自己想记住的词或是觉得有用的说法的中文意思写在英文词旁边,隔段时间就把这个自己标注好的文档经常拿出来看看,比复习单词书可有效也有意思多了。今天学明天就用,想忘都忘不了。

不管是聊天,写作,办比较复杂的事都可以用到维基百科。比如明天要去银行贷款,这事复杂,好多文本要看,好多说法不知道,百科一下,哦,知道了,原来抵押,同行拆借利率之类的是这么说的啊,而且还顺便知道了贷款这事最早是怎么出现的,以后聊天都有话题了。经常读这些文章,写作水平也自然提高了,而且还会变得特博学。平时也不用特意去读,什么事刻意了就成了负担,累。明天要用到今天看看,突然想起来觉得什么很想知道就看看,带着目的和兴趣去看自然比较容易坚持。

再进阶就是看文学作品及有文采的写作了,这一点我自己也需实践呢。上来就读名著对我来说不可行,《战争与和平》能啃完自然是好的,可我啃不完啊。连《福尔摩斯》这样趣味横生的通俗作品我都看得头疼啊。咱还是循序渐进吧,先从文学当中简单的开始。有文采可不一定要用高大上的词汇和长句子啊,中英文都一样,看看汪曾祺的散文,平实的文字一样可以感动人的。所以我们可以先来英语儿童文学,不要小看儿童书,句子虽然简单可我竟然也有不少词不认识,没几句话居然写得也挺感动人的。从简单的看起,之后可以看名著简化版,最后再看名著,哎呀不得了,这样下来岂不是要学贯中西?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多尝试就知道什么方法最适合自己了。我们只有在战斗中学习战斗,为了学而学既枯燥难以坚持又缺乏意义,为了用而学才有动力,用到的时候可有成就感了。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18 发帖IP地址来自
回答这个问题前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instagram账号:

账号名是richkids_english_police, 每天分享的内容是北美留学生里“白富美”,“高富帅”的账号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配文是清一色纯正的Chinglish(一般还会配以po主的一句话经典点评)。我们来随便找几条品一品:




读每一条都是欢乐的源泉啊!!
留学生的英文就一定好吗?当然不是!不少留学生是中学时候连how are you都没说遛就扛着LV箱子来到美利坚的,很多在美三年四年的留学生连去chipotle点餐都还是“this, this,no that”(不过他们中大部分人也完全看不上chipotle这种贫民快餐... )

所以说,“出了国到了英语环境英语能力就能变强”完全是不成立的。出国能不能提高英文程度完全还是取决于自身意愿和努力。但出国确实能给英文学习带来很多便利,谈几点不需要计划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英文提升的建议:

  • 多看美剧,美国综艺(不开字母),当然不是指多瑙上翻译好的美剧!!留学生第一年都有免费的亚马逊prime帐户,里面包含了prime video, 上面以及有巨多美剧和电视节目供你选择了~ (所以不要以美国的电视都收费为由只看国内电视剧)Prime video上推荐的剧:The Marvelous Mrs. Maisel(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豆瓣8.8分),Hell's Kitchen(地狱厨房,豆瓣7.6分), Worth It(Buzzfeed的衣食住行测评短视频)
  • 主动参与尬聊。美国人很容易在Uber, 电梯,早餐店,公园遇到陌生人也尬聊几句,可能是说今天的天气,赞美你的穿着,赞美你带着的狗狗,不管他说什么,只要是善意的尬聊都可以抓住机会多说几句!习惯于日常生活中的问候,也能学到不少地道的表达~
  • 休息日去动物收养中心做志愿者。几乎所有城市都有动物收容中心,大多是猫猫狗狗和兔子,志愿者工作不会很难,也不需要你帮忙打扫做脏活累活,而是会被要求帮忙遛狗,撸猫,喂猫,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这些人几乎都是本地人,大家一边撸猫都会一边聊天,也是锻炼口语的好机会!!
  • 一个表达不确定或者某个发音不确定的时候,主动问同学,同事,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在同事,同学看来,你的问题会很可爱~ 而且几乎都会非常耐心的为你解答。很多留学生不确定就会避免这个词或者这种表达,久而久之疑问还是得不到解答,于是自然也不会有提高~
答主加油!你有这个顾虑就说明你想提高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生活中多多练习会出效果的!!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19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出国英语就能提高,还要那些培训机构干嘛”,废话啊,给那些不能出国的准备的呗。说这句话的本人是个英语老师so…23333

我怎么觉得我出了国英语成长迅速多了啊,学业还不够提高英语的吗?才两个月,日久见效果啊题主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0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从来没有出过国,平时在培训机构讨厌和老外同事聊天搭讪把他们全部当loser,  quora上也不忘记踩他们几脚,社交媒体上没一个老外朋友的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和老外无法交流的问题,或许我某些生活用语不太熟悉,但是基本你给我一个月,我就会搞定,我的确上班的时候以及在网上乱聊天的时候需要和他们交流,比如我原来工作的地方有一个耶鲁的老头,剑桥老头,还有一个汉语九级的讨厌的英国人(他经常坚持要用某一个插线板,看见我上课正在用也要来抢),按照剑桥老头的话来说,他觉得我语音接近native speaker,(当然可能是他在乱拍我马屁)。
1. 我语音跟着字典和词典学的,我不觉得这个需要出国,我平时给学生上课这方面也比较有自信,我音标错误的时候异常地少,连化学元素读错了我都会不爽的;
2. 我一直觉得英文得和双语优秀的人练习,不是老外,是中文棒的美籍华人,加籍华人,甚至新加坡人(忽略他们语音语调),以及在美国读过书的香港人(非常优秀,包括他普通话)。只有双语优秀的人能够不嘲笑我,让我有足够的勇气不间断说话;预测我将要说的中文的英文翻译,让我增加新词汇,老外这点做不到;有共同话题,比如我和我练习的对象都是喜欢TVB,日剧,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观,话题极其容易深入导致我要随时加料到我口语里面,我在网上每次和老外聊天就会觉得对方的阅历让我无聊至极,一般都是我直接几句话屏蔽;
3. 如果缺乏真正的输入,不断输出你的英文的确会如你所说,越来越烂。这段时期我经历过,我们主任因为喜欢我的语音语调,一直坚持让我教英语系的听力,让我无比厌烦,后来软磨硬套主动要求教综合英语,英语才开始恢复正常水平,以及到一年之后的质变,中间包含了我无数个熬夜备课的夜晚,我强迫症到了哪种程度?我经常一个单词查N个字典,如果还质疑它发音,我就要问我国外网友,一个文章我准备了5个大同小异的参考书,来回翻着读,经常备课到半夜4点,坚持了大概一年,在校车上我都是在备课,中午完全不休息,成果包括:当年年底裸考上外研究生考试的翻译139分;去培训机构去全英文面试,总监很欣喜,觉得我和我那个半奖去美国读语言学的同事风格很像;网上遇到几年前的美籍华人以及上海人追着问我怎么提高我英文来着。(我之前语音语调没问题,就是讲话没内容,俚语多,但是一听就知道没底气)

我一直觉得语言这个东西,跟出国没有太大关系。当然不排除某些初级英文学习者跟着老外提高了自信和增加了部分单词。但是在中级往高级这条路走的时候,你靠的是自己。
同理,你看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有几个人真正把中文学的很出色呢?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1 发帖IP地址来自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过去了半年了,相信题主应该也有一定的体验了。

其实我觉得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学业确实做好了么?
所有的课前文献都有好好的预习了么?都有做好了笔记和页码以备之后的论文写作了么?

文献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读起来会要人命,效率低,对自己的挫折感也很高,正确的读文献的方法估计不是外国老师能够交给你的,写出来让人觉得很舒服的论文的方法也不是国外老师能够交给你的,这些都是自己要学的东西,你是否在看其他人的文献的时候尽力去学习他们写文献的方法了呢?如果是的,那么你能获得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1. 单词的使用和替换(虽然这一点在写作的时候其实是没啥卵用的= =)
2. 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是看到“某个学者说”这样的言论的时候条件反射性的说谁在什么时候在哪一本书里面多少页说的=。=)
3. 外国人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简单说~)

我始终认为比起听说读,写才是最麻烦的,因为当世界接触到一个学者的时候,绝大部分是通过阅读文献的,而不是请某个人去做一个presentation就传遍世界,所以在学业方面如果能够真的做好的话,其实你已经跟国内大部分学者乱来的方式划清了界限了~

举个例子,如果写一篇3k左右字数的paper,不知道你的参考文献能有多少个呢?是否超过了50个呢?我认识的认认真真做学术的外国朋友是挺轻松的,我是到不了这程度(所以果断没有读博),但是多看文献多想问题,一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但是但是,这个速度很慢

我一直记得我的一个导师(年轻有为的不到30岁的剑桥毕业的德国老师)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才不会让native speaker第一眼通过他的文章看出来他是一个德国人。他尚且如此,咱们呢?德国人的雅思是世界平均第一,咱们还是慢慢来吧......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我在国内时候学得再用功也只是纸上谈兵,学出来的分数完全没有用,连聊天都聊不起来。

另外我很庆幸没有去培训机构,大学以后英语课也上得很少,要不然如果沾上那些中国老师的一口浓重中式口音我要后悔死的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3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不邀
其实在我觉得国内怎么练,在国外就怎么练。
英语提高怎样都是个人修行,额外的努力,就是找更多机会实战,试错,遇到新的方法。
其实削尖脑袋融入外国社会,就是最大的努力。
——————
有一篇小社区里留学英国的帖子令我印象深刻,那位同学为了留下来,执意要破语言关
口语上,那位同学天天还是一个人单独自己和自己练。
有了社交圈子后,他发现环境和方法,就能反作用于他的英语水平。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4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我才不说并没有人邀我)
我不知道题主在哪国念书,能不能合法打工。可以的话,果断去打个part-time 的工啊!而且要找那种跟歪果仁们多说话的,技术含量不高,门槛也不高的。例如我,以前去沃尔玛站过大门,就是出门的时候查一下客人的小票啊,客人出门报警器响了去处理一下啊,轻松愉快,还可以跟熟客聊聊天呢!来逛超市的人大多数都不忙,他们都挺有耐心的,哪里听不懂可以问问,他们也很乐意跟你说呢!
还有,有时候如果有外国小哥跟你搭讪,请你吃饭喝咖啡之类的话,不要因为想着“我不喜欢找外国男朋友”而拒绝他们啦!就算不想找外国男朋友,做个普通朋友还是挺好啊!至少聊聊天,连练口语也不错啊!不要怕丢脸。我记得,以前有个外国小哥请我吃饭,不知道怎么聊到了信仰,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果断是个无神论者啊!外国小哥问我,你不信神,那你觉得人死后会怎样呢?我本来想说一句古文“人死如灯灭”来装逼,可是,这句话该如何准确的翻译成英文呢?我想了好久,就告诉他,人的死亡,just like candle burn out…不知道那个小哥怎么想的,那时还是我刚出国几个月的时候,英语就那样咯~
当然,多看看新闻,多接触地道英文也是必不可少。然后,在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找歪果仁练口语,应该问题不大啦~
可耻的匿了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初级阶段看剧看电影学发音多自言自语
中级阶段找人聊天多扯淡别管语法就是各种扯
高级阶段多了解学业上的专业名词说话之前多打腹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