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具体原理是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愉昧的歌者   2018-9-24 00:57   17185   9
既然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那么计划经济该如何实现?它是怎么运行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郑庄公  5级知名 | 2018-9-24 00:57:39 发帖IP地址来自

计划经济没有什么原理,就像市场经济、自给自足也都没有原理一样。

人类社会总共有三种经济活动方式:自给自足、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私有制里天然要产生自给自足和市场经济,公有制里天然要产生计划经济。

要说原理的话,原理都在经济制度(公有制和私有制)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制度的配套设施,是不同经济制度天然产物,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没有原理可讲。实现公有制,必然要搞计划经济,实现私有制,必然要搞自给自足或市场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私有制--自给自足或市场经济。这是两组不可分割的搭档。

在私有制里,每个企业都有生产计划,企业老板只能制定自己企业的生产计划。所以全国没有统一的生产计划。

而当一个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时,老板所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他制定计划的覆盖范围也随之扩大。进一步,当这家企业把全国的所有企业都吞并,这个时候全国就只有一家超大型混合集团型企业了,这个时候,全国所有生产部门都要服从这个老板一个人的生产计划。这就是计划经济。

所以,计划经济就是全国所有生产部门都服从一个统一生产计划。

市场经济则不同,市场经济里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计划,没有全国统一计划。

六王毕,四海一,当私有制被吞并,被统一之后,全部生产资料都属于一个主人所有了,这个时候所有生产都由这一个主人发号施令,这就是计划经济。

因为这个时候,所有生产资料都属于一个主人所有,所以就没有商品交换了,就没有市场了,也没有市场经济了。

私有制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主人所有,这个是你的,那个是我的,所以我要拿我私有的东西和你私有的东西交换,这个时候就要产生商品交换,产生市场经济,产生利润和亏损。

公有制里,全国所有生产资料都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后,就不会产生商品交换,我没有我私有的东西和你交换,你也没有你私有的东西和我交换。所以公有制里也没有利润和亏损。

家庭是公有制,拿家庭举个例子。家庭里,全家的所有生产资料都属于全家人共同所有,所以家庭是公有制。丈夫种地生产粮食,粮食是全家共同财富,不是丈夫私有的。妻子做衣服,衣服是全家的共同财富,不是妻子私有的。所有丈夫不能拿粮食换衣服,妻子也不能拿衣服换粮食。家庭里不存在商品交换,只存在供应。妻子要吃多少饭,家庭供应给她。丈夫要穿多少衣服,家庭供应给他。此时全家的生产都有一个统一计划。妻子要做多少衣服,丈夫要种多少萝卜,多少白菜,都有一个统一计划,这个计划由夫妻商量决定。

3#
朱寅初  2级吧友 | 2018-9-24 00:57:40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是指公有制计划经济的话,那么问题有误,因为公有制计划经济不追求利润。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劳动者劳动产生的价值刨去他自身劳动力再生产(温饱和必要的休息)的消耗后,剩下的即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被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后即为利润。

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部分人挣扎于温饱线,少数人脑满肠肥。进而产生等级制社会,底层劳动者倍受歧视与污蔑。

计划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者自治”,要求信息的充分共享。这对生产者的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说生产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生产者有信息完全共享的意愿。

这就使得计划经济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匹配。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在一个剥削与受剥削的社会关系中,受剥削者也就是生产者并无意愿分享其掌握的信息,比如生产者不会让管理者知道自己的最高生产效率,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会为生产者带来收益。这使管理者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无法获得充分的生产信息,也就无从制定完备的生产计划。

也正因此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与计划经济相匹配。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破除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高度一致,生产者就有充分的意愿分享信息。但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知识被少数人垄断,所以当刚从私有制进入公有制时,大多数生产者还不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则工厂运营时需要专职的管理人员,会催生新的剥削阶级——官僚阶级。这也是新中国面临的境况。

解决的方法:教育普及+继续革命。但显然后者失败了。

4#
张义潮  4级常客 | 2018-9-24 00:57:41 发帖IP地址来自

计划经济(时间经济)就是要根除为利润而生产,消灭真正的该死的企业! 计划经济的本质是非商品化生产(不为利润而生产),使包括货币在内的一切社会性产品及社会性经济活动非商品化。因而计划经济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如果货币都非商品化了,那么诸如卢布、人民币等就不是真正的货币,而如同卡尔.马克思所说的“戏票”一样。)

因而计划经济只有非商品化的国营组织,计划经济下没有真正的企业,即便叫国营企业也不真正的企业,也只是名称上的残余,在计划经济中只有所、厂、局、部、生产联合体、设计局等(如:红色无产者车床厂、红色十月巧克力厂、ELEX生产合联体、北方设计局、梁赞诺夫车床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生产联合体),它们是非商品化的组织,而不是商品化的企业


计划经济(时间经济)的原理正如个人(家庭)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在成本标准上无需考虑赢利(卖钱)与否,而只会考虑自身时间的节约或者浪费。同样如果社会如果像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一样,使用自身的劳动时间使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那么任何社会组织就无需考虑赢利与否,只会考虑自身劳动时间的节约,具体来说就是考虑逐级下拨的预算的节约。由于社会整合绝对性的生产资料自成体系,这意味着总预算也是完全不依赖于资本利润(卖钱)积累,只依赖于社会控制下比较出来的开工率。当社会成员的收入、生产驱动完全与利润(卖钱或者说卖个该死的好价钱无关)时,这意味着货币的非商品化,不再是真正的货币。真正的货币,如同你买家俱商我的家俱,我和我的雇员得到货币又买苹果商等的苹果,苹果商等又买手机商、电脑商等的电脑,每一个环节货币都在流通,并且通过流通吞噬剩余劳动以使货币增值。而当社会成员收入、生产驱动与卖钱无关时,那么所谓的“货币”将如同马克思所说的“戏票”一样,兑现了无论是否形式上销毁,都等于实质上的销毁。也就是说货币行政命令是无法消灭的,即便禁止,物物交换,作为商品的物就是货币,货币只有在社会的计划控制之下(即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预算或者说劳动时间下),才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同样计划经济下真正的价格将被消灭,这一点卡尔.马克思虽然与资本主义的魔鬼辩护士米塞斯等意识形态上相反,但在这一点上认知相同,都认为真正的价格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产物。正如计划经济中,“计划价格”由于生产驱动、社会成员收入与卖钱(交换)无关,意味着计划价格并不是真正的价格!

真正的价格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产物。正如真正的价格,存在的目的就是指望卖(交换)一个该死的好价钱,赚钱逐利。因而真正的价格是统一利润率均衡上的变量,而非流行经济学宣扬的技术关系上的供求均衡上的变量。对于资本而言,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会缩水或者破产,如房地产利润率太高,其它行业的资本要想不出局,必然通过积累式竞争来进行对抗,如直接涨价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对抗时,资本就会压缩产能,产能出售利润率较低的一部分资产,同时拥入或者够买利润率较高行业的资产,这样低利润率行业利润率有所上升,高利润率行业利润率有所下降,这样价格就围绕着“生产价格”波动以保持统一利润率均衡。

而计划经济中,由于社会成员的收入、生产驱动与卖钱(利润或者交换)无关,这意味着“计划价格”将不是真正的价格,而如同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时技术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上的生产消耗,生产消耗(计划价格)存在的目的是指导,个人(社会)按需(按库存流量消耗)分配劳动时间或者进行生产积累。


因而计划经济的本质并非新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认为集中计划,尽管集中计划是工业化以来的需要,而是马克思指出的非商品化。即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时间,具体来说就是用有计划的分配预算来取代利润(卖钱)驱动生产。正如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中指出的,计划经济(时间经济)本身——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时间(预算)与五年计划这样的项目计划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说市场经济一切比较、选择、计划、调整都是针对价值(钱)或者说利润的利润穷极主义;那么计划经济一切比较、选择、调整就是针对时间节约与物质最大化使用的物质穷极主义。正如苏联一、一罗列的物质产品平衡表,就是建立起时间节约与物质使用的比较体系,所谓合理性是对相应对象的相应目的而言的,只有比较才能确定相应目的下的合理性,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就是建立这种比较、选择、计划、调整体系。在这里不存在电脑乌托邦的垃圾们认为的计算机做计划才客观。在这里计算机、数学工具只不过是帮助人们比较、选择,真正做出具体计划的是每一个相应环节的人,而不是所谓的计算机。而如何进行比较,这就是斯大林所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如相应的预算下更高的使用产量、完成更多的项目,或者相应的项目或者使用产量少使用预算,只要工人想要更高的计件工资、职称、荣誉,厂长想当局长,局长想当部长,部长想当中央委员就必须进行劳动竞赛,最典型的就是相应预算下能填入物质产品平衡表的使用产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者相应项目、产量少使用预算。同样“计划价格(生产消耗)”就是通过这种斯大林所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比较出来的。计划价格是预算下达的核算指标。

在每一个生产、管理周期社会逐级下相应的部门一级管一级的下拨预算,相应的部门通过预算,以虚拟资金的形式向统购统销的相应计委以计划价格的形式采购相应的机器、原料等。也就是说统购统销的“计委”只不过是防止商品生产出现的物资平衡机构,而非决策机构。没有“预算”计委根本不会调拨物资给这个部门。同时各部门使用的预算是一种虚拟资金,它是不能向消费的货币诸如:卢布、东德马克等贴现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商品生产和黑市。同时每一个决算周期,每个部门按物质平衡原则,预算清0。

————————

而市场经济(商品制度)根本就是时间奴隶制正如:该死的商品化的医院要利润,生产药品的厂商要利润,生产药品机器原料的资本,出租厂房的资本,每一个环节都要利润,这要逼迫多数人用多少工作时间去交换,他们的自由时间将被窃取,同时政府的公共开支、福利、军备等又等于反过来要向资本的利润上税,使得社会的动员力、福利开支能力、军备开支能力也被窃取或者造成大量的财政赤字,随着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利润率不断的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开支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必然不断的延迟退休变向的工作到死!

并且当生产的目的是卖钱、交换(利润)而言,那么成本标准,就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技术关系)上的生产要素消耗,而是人支配人权力关系上的交换比例。不是对外加重不等交换,就是对内加重不等交换。比如工人累死累活消耗多少劳动要素与企业的成本无关,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才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标准,如该死的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而采用的减员增效,就不是提高单位时间内最大化生产、使用的物质生产效率,而是提高剥削效率。即让余下的工人相应的工作时间给更低的工资,或者相应的工资干更长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属于自身,不为自身服务,加重对工人工作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同样机器、原料等资本品上的成本标准,也不是技术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上的磨损消耗,同样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在这里资本表现为一笔会计上对劳动力和资本品生产上的预付,目的是为了榨取多数人的剩余劳动,窃取多数人的自由时间。因而市场经济根本就是时间奴隶制。而企业根本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

最后说一点“计划经济”一词源自列宁,在马克思那里可不叫“计划经济”,而叫“时间经济”,但其核心都是一样,强调社会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时间来取代商品生产(利润或者说卖钱驱动生产),因而非商品化,追求时间的节约才是计划经济(时间经济)的本质。

马克思说:“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高的程度上成为规律。然而,这同用劳动时间计量交换价值有本质区别。”“一切节约最终归为时间的节约,一切经济最终归为时间经济。”

社会制度应该追求以最小的时间消耗获取最大化的使用,而不是追求利润,追求价值(金钱)为目的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市场经济时间奴隶制的命运。

从业人员之间收入分配比例,这根本就是细枝末节,重要的是让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时间节约挂勾,而不是与卖钱(利润)挂勾。当然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又反过来阻止时间的节约,但预算与使用的核算,逼迫着人们可以让时间节约的方式进行社会分配的不断修正。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比例,最近也是对历史和已有的社会关系的继承,在这样的情况下来不断修订。如参加战争的老兵有这样那样的补贴,怀孕妇女、儿童应该有优待,在这里并不是追求所谓的公平,因为公平是相对应对象的尺度而言的,对弱势人群进行救济,从另一个标准而言,对健康人壮年人而言就是不公平的,但社会就需要这种不公平,以促进整个社会时间更有利的节约和使用,这才能真正的走出异化,让多数人真正的有个性。

————————

针对某些不敢留姓名的人对我的指责,以及他针对计划经济玩的思维陷阱十分可笑。

 我说的是典型的斯大林体制,当然斯大林死后,非商品化革命就终止了,到赫鲁晓夫上台,苏联的利润指标多了起来,但至到戈尔巴乔夫前,非商品化的运转(物质产品平衡表体以及计划价格体系)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并不是一直开就进入计划经济,建国时总有国家资本主义向计划经济的过渡。但是请注意当时中国领导人一直是对“为利润而生产”持批判态度的,虽然中国没有建立起物质产品平衡表的比较体系。

至于某些庸人认为的预测狗屁不通的需求,根本就是玩思维陷阱走火入魔!在这里难道因为古代人想不到互联网、手机、个人电脑,因为想不到就永不该出现(因为不知道这些信息,自然没有狗屁不通的需求)。并且婴儿生下来,什么食物有毒,没有毒,他们预先就知道??他们天生全能全知,无所不能?在这里婴儿成年后的知识,都是父母、老师教授或者自身通过学习、社会实验知道。因而去统计、预测狗屁不通的需求,是一个扯蛋概念,真正有意义按库存流量消耗调整生产。真正有意义的是在于尽可能的让社会成员给社会提供知识、信息,以最小的时间尽可能的做更多的事情,这样每个人才可能获取最大化的物质使用和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谈得上“需求”和“浪费”,即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相应产品的库存流量消耗来调整生产,这才是有意义的,也仅在这里才谈得上有意义的需求,而不是把需求拿来玩思维陷阱。这样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事实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是一样,都是按库存流量消耗来调整生产,只不过该死的市场经济是按利润率尽可能最大化的价格来消耗库存,而不是按使用与时间节约才消耗调整生产。

并且按玩思维陷阱的庸人的逻辑,某个人某一时间不买内裤,其他人也学他脱了裤子放屁,都不买内裤,对于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人群而言,产品只是一个库存流量消耗。在这里不存在不停变化生产社会制度,如果是那样,那么今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那些仓库就没有必要存在。玩思维陷阱的白痴怎么不去告诉资本家们,给他们说针对计划经济玩思维陷阱,比他们赚钱逐利更重要,让他们炸掉所有的仓库,以使他们针对计划经济的思维陷阱成立。并且每个人工作找钱,不可像玩思维陷阱那样的瞬间即至。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就是最精确的,可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也要浪费时间来进行生产,而不存在瞬间即至,唯一采取节约时间的方式,就是对某些可能用到的物资大量生产进行储备。在这里真正有意的是,按产品的折旧更新、运输、分派等时间来确定一次性的生产规模,正如折旧更新时间长的机器,一次大量的生产了库存,更节约时间,而日用消费品,按周、月来组合生产更合理。并且还可鼓励社会成员尽可能的给社会提供知识,如把食物等保鲜或者对诸不能长期保存的水果、蔬菜等进行深加工以减少浪费。而玩思维陷阱的庸人及爱钻思维陷阱牛角尖的电脑乌托邦的垃圾是不懂这些的。


并且按玩思维陷的庸人的逻辑,工业生产周期能像证券市场那样随意的波动,工业社会不解体?某些人总以变化内来责难计划赶不上变化。是不是企业今天计划生产飞机,明天行业变了,就是大炮,再后就是汽车?工业设备瞬间折旧?工员瞬间开除重新雇佣?如何保证现实市场经济中企业不按价格波动,而对项目追加预算以维持项目,而是让项目像证券市场那样波动,让工业社会解体,这样以满足针对计划经济的思维陷阱成立。并且现实中那些资本家可以按思维陷阱的垃圾们认为的那样随时违约,因为所谓的变化就不执行合同了,不支付违约金,不过现实中那些资本家、包工头到是经常拖欠工人的工资而跑人,这到是市场经济灵活的有力证据。

5#
彼得·克鲁泡特金  2级吧友 | 2018-9-24 00:57: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理不难——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计划经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经济思路和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学不通用,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在计划经济中不存在。

计划经济的原理就是不再依靠货币(或者降低依赖),回归产品生产的本质——产品数量、需要资源、产品消耗等等。当然,需求是通过统计、预测得到的实际需求,生产指标是根据实际需求提高一些而定,整个产业链都是有协调规划的,而不是各方都看“货币”这一盈利幻象来进行。计划经济不存在泡沫经济,没有股票市场。相当于全民全面掌控,不属于垄断。

比起市场经济中所有人各自为战、人吃人,计划经济只要是配合了全民掌控权力的冥主政治,即可利于所有人,没有人会有损失(想成为剥削者的不算人的范畴)。

当然,计划经济的决策者是谁(即配套的政治制度)可以决定计划经济成效。如果决策者是少数上层精英、形式是自上而下,则计划经济会导致上下脱节,不能体现实际需求而且中间产生既得利益阶层篡夺财富。决策者是完全自下而上冥主的,则经济可以完全由所有人直接控制,生产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且分配给需要的人。

市场经济的决定因素是贪婪和竞争(都想成为资本家但是不可能都成为资本家),而计划经济是互助。

当然,曾经有人说“自下而上冥主的制定决策就是市场经济”,在此强调区别——决策指标是自下而上冥主确定的,然而生产也是自上而下来进行的,中间调度所需原料等等过程全都是一个整体来进行,各地区的关系也是交换物品按照程序生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存在交易也不存在资本和股票市场以及投资;由于冥主的决策,调配非常灵活(指发现问题的效率以及多数人来自最前沿),也不存在互补品一路之隔却不能互相交流的情况。冥主计划经济是所有人坐在桌子上协商,互相有不竞争贸易协议,市场经济则是所有人“冥主自游”地蒙着眼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

计划经济可以让满足大多数人实际需求最大化,并且劳动最小化。优秀的计划经济不会有身份划分,每一种职业也都是不固定的,自由选择的。比如某工作(消耗品生产,流水线,简单)已经超额完成今年指标,那么这些劳动力就可以去其他生产工作上帮忙。(参见《面包与自由》)这样从事比较复杂的生产的人可以得到更多帮助,同时也平摊了劳动时间。由于机器的普及,生产已经根本不用担心不足,很有可能两个月就可以生产所有人一年多需要的,不需要像资本主义那样不断生产为了利益导致资源的浪费。

不同于市场经济将所有劳动对用钱量化、生产用利益量化,计划经济中,物质生产的物品分为以下几种(仅仅说生产,不包括居住、运输等)。不存在奢侈品(即前社会主义时期用来显示身份的),以前的奢侈品变得没有其原本意义。采用集中的工厂生产,这些生产也是劳动力最可以自由调度的(因为机器的普及使这些劳动变得简单,不像医治病人维护森林教育学生那样复杂)

1.实时消耗品(长保质期)。只要正常生产就不会有绝对不足、时时刻刻都在消耗的,比如粮食、日用品、药物等等。这些可以在最有利的时间集中生产完成指标,在将第二年要耗尽时候继续大规模生产(中途仍然有一点小规模生产)。库存可以让决策期间不存在任何问题。

2.实时消耗品(短保质期)。库存不便的,如酸奶。这种需要一直有生产进行,其他的完成以后可以来帮忙。

3.长周期消耗用品。可以个性化且消耗周期长的,如汽车、衣服、家具。这些在计划经济完善以后,可以采用需求上报个性定制。根据前一年统计来调拨生产原料。

4.维护用品。这些比较杂,主要是维护3,比如零件。每个地区应该设立几个修理厂。生产指标应在多年统计数据综合下进行。在完成以后仍然可以有一点小规模生产。

5.特殊(比如艺术品等等,由集中地方的自由创造)(参见《面包与自由》)

6.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大多数人正常生产都无法满足的非必需品(即曾经的一些奢侈品),这些可以成为公共设施或者给弱者的照顾。

以上每一种产品都分为两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必需品,涉及衣食健康的,优先生产。

也就是说,人可以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即便是需要不断生产的产业,也应该又好几批人换班做。这样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自由安排和提升自己。


暂时说道这,想起什么再更新

6#
弦言碎雨  1级新秀 | 2018-9-24 00:57:43 发帖IP地址来自

金融里有个无套利原理,了解一下

7#
阿疯  3级会员 | 2018-9-24 00:57:44 发帖IP地址来自
计划经济的原理就是资源的有最优分配。
企业追逐利润依靠的就是计划,我还没见过依靠自由竞争来未追逐利润的企业。
管理层全部佛系管理,车间爱生产什么生产什么,什么利润高生产什么。见过这种自由市场指导下的企业生产吗?
为什么计划经济在国家层面吃不开,主要还是对于市场的不了解,样本失真,计算能力不够。这样做出来的计划自然有问题。
不要把计划经济看成拍脑门经济。以苏联为例其计划书相当一部分是出自于数学家之手。
中国也一样,想搞全国性计划不是啪一下拍出来的。你收集的海量数据,构建的经济模型要拿在太湖之光或者神威上跑一跑,看看是否复合预期。
计划经济的原理和你月底吃泡面要不要加个蛋一样的,如何用有限资源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8#
liu225yi  1级新秀 | 2018-9-24 00:57:45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这里只简要回答一下。

(1)首先要把计划经济与产品经济区别开来,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是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既可以是产品经济型计划经济(恩格斯),也可以是市场经济型计划经济(马克思)。

(2)计划经济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工业化条件下生产力的爆发式发展,随着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对社会生产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计划,就是一种客观需要、一种客观趋势。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由于生产的私有性质,不可能做到全社会范围内的计划。这就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

(3)全社会的表现为国家意志的统一意志,就是计划经济的核心思想。在公有制下,计划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大工厂”形式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计划经济通过“宏观调控”表现出来,叫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在这个时候,计划经济就通过各种宏观调控、产业政策、长期发展规划、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等表现出来。

PS: @张义潮 在回复中指出“市场经济型计划经济”概念不对,非常赞成。这是我用词不妥。准确地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计划经济”有其特定的理论含义,不能并用。因此,正文中“市场经济型计划经济”术语应改为“市场型计划经济”。

9#
包不同  4级常客 | 2018-9-24 00:57: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可以把计划经济比作一个大企业。

既然在企业内部,可以无需价格信号,用指令方式调配资源,那么在国家这个大企业里好像也可以。

企业当然要追求利润,国家这个大企业也要追求利润,否则哪来的钱办奥运?哪来的钱办老干部疗养院?只不过讲得好听一点,说国有等于大家有,实际上么,呵呵。

市场经济里面的企业内部有小计划,计划经济里面国家内部有大计划,这两种计划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1,市场经济是自由的,计划经济是专制的

市场经济里面的有老板对你发号施令,但是你干得不爽也可以炒老板鱿鱼啊。计划经济里面有领导对你发号施令,你如果不爽,那,那,那就是自绝于人民啊。

市场经济中的自由,是有多少的问题,计划经济中的自由,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

2,市场经济是竞争的,计划经济是垄断的

潜在的竞争也是竞争!

市场经济中哪怕一家企业占有市场份额再高,也是随时面临竞争的。如果没人干得过这家企业,就说明这家企业组织生产的方式是最优的,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最廉价的。你看淘宝,微信市场份额大不大?他们要是敢乱收费,分分钟被人取而代之。

计划经济则不同,哪怕三桶油的效率再低,有更好的组织生产方式,也无法取代它们,消费者只能接受质次价高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的效率,是在实干中打出来的,计划经济的效率,是在纸面上论证出来的。

3,市场经济是过剩的,计划经济是等额的

就拿美国总统这个工作岗位来说,职位只有一个,竞争者有俩,产能过剩率就是100%。多出来的那一个人的竞选费用,职业技能训练,都是浪费和打水漂了。

计划经济采用等额选举法——即一个职务空缺只有一个候选人,保证精准对接,没有浪费。

同样道理,滴滴占出行市场90%份额,美团加入进来,这肯定会造成过剩和浪费。过剩才有竞争,才有优胜劣汰,如果供应和消费精准对接,不论淘汰谁,都会造成短缺。

市场经济的进步靠过剩前提下的优胜劣汰,计划经济的进步靠领导个人的先尽兴教育和自我修养。

4,市场经济是流动的,计划经济是僵化的

诺基亚,爱立信,雷曼,世通,安然......大不大?它们都可以倒,计划经济中的国家这个大企业,大到不可以倒,并且必须做大做强。

美国有个财富1000强榜单,1973~1983年间上榜企业替换了350家,2003~2013年间替换了712家。假如你知道10年后哪家企业能跻身这份榜单,恭喜你,你就是股神!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你料想不到黑人,二流演员,商人居然也能当总统,在计划经济中,连一场制内的体育比赛谁输谁赢都可以计划出来。一部《人民的名义》告诉你,领导阶级不过是红几代的问题而已。

5,市场经济是各尽所长;计划经济是被各尽所能

共产主义实验欧文早就做过,但是初期进村的文艺青年太多,体力活谁干?

假如人人都有自知之明,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做教授还是该做农民,该写小说还是该当工人,那么事情就简单了(不得不说这个场面很科幻),但是人都会高估自己,股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90%的股民觉得自己的水平高过90%的股民。怎么办?就是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市场经济很简单,谁的专长能赢得消费者的欢心,消费者自然会为他买单。乔丹之所以在90年代就能拿到3500万年薪,是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钱买门票到现场看他打球,是因为尼克斯准备给他开3000万年薪。如果没有市场,没有尼克斯老板来竞聘,乔丹拿了金牌首先要感谢国家。

欧文共产村里遇到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根本不是问题,你写出来的作品没人要看,就得自己琢磨是不是该换一个更有前途的职业。在市场中,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通过交换各尽所长。真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计划经济发掘人的专长是通过领导评议,(怎么可能有这样全知全能的领导,我都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干啥,领导能知道?),更有可能的计划方式是人人都要干体力活,教授可以去扫厕所,农民可以上讲台。表面是平等,实质是消灭分工。

综上,因为有这么多的差异,所以计划经济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对计划经济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创新是计划不出来的

最后附上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真理的终结一章节选:

使思想获得生命的,是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性的成 长就是一个以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基础的社会过程。这种成长的本质,就是它的结果难以 预测,并且我们不能知道哪些意见有助于这种成长和哪些意见不会有助于这种成长—— 总之,我们不能用我们目前持有的任何意见来支配这个成长而同时又限制它。给思想的 成长或者这一方面的普遍进步定出“计划”或进行“组织”,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词语上 的矛盾。认为人的思想必须“自觉地”控制它自己的发展这种见解,是把个人理性,即 单独能够“自觉地”控制一切的那个理性,同个人相互之间的过程,即产生理智的成长 那个过程,混为一谈了。如果我们试图对它加以控制,那我们只会阻碍它的发展,我们 迟早一定会引起思想的停滞和理性的衰退。
10#
Michael  6级职业 | 2018-9-24 00:57:48 发帖IP地址来自

都是经济运行,只是人类给了他不同的解释,并制定了不同的规范,结果走向也不同。就像狼吃羊一样,狼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是,无所谓好坏,那只是本性。

经济领域也一样,以生产鞋子为例。

有一派是这么说的,商人总是逐利的。。。。我呸,废话,干嘛要强调商人,人类全都是逐利的。于是道德派就可以天天抨击自私自利,你鞋子制造商天天生产鞋子,你丫的不就了为了赚钱嘛?还剥削我们的工人,赚取剩余价值,良心太坏了。但是我们又需要鞋子怎么办?咱们共同成立个公司,即国有公司来生产,不挣这个剩余价值,也不剥削工人,多好!

还有另一派的解释,商人逐利不是坏事,是一种原动力,而且是种双赢。商人制造了鞋子,赚取了利润,消费者有了鞋子穿,互利!至于剥削,可以通过劳动法保障。

但是计划经济有个致命的缺点,首先是缺乏动力,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是人的自利。计划经济呢?帮助他人的需要?其次,全民所有,全民负责,从管理学上讲,全民负责的结果就是全民都不负责。另一方面,因为下面的不负责,这套制度的良好运行取决于顶层的负责。计划经济,需要有个人或团体做计划,就必须有个顶级的中央集权才能运行。所以,市场经济无一例外都走向了集权。

那就跟封建社会没有区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