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了你的阶层 (class)?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之韦华   2018-9-24 00:54   1554126   8
是出身、家庭背景、毕业学校、从事工作、你的圈子、你的财富、你的眼界,还是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决定了一个人的阶层?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Amos  4级常客 | 2018-9-24 00:54:09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5-3-20 第3次修改)
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就个人能力而言,我不奢望讲全讲透,但尽我所能,会将我的观点与论述和盘托出,以期抛砖引玉。(结尾有明确结论)

首先,归根结底“阶层(class)”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是不存在这个概念的。甚至两、三个人也不行,必须形成一个群体。这是前提。

另外根据社会学的实验结论,当一个由多人组成的足够大的群体形成之后,只要产生合作,必然会逐步的分出不同层级。
在这其中,“群体”是前提,“合作”是条件,“分层”是结果。
个体如果是孤立的,也就不会与他人产生层级关系,甚至少有信息的流通。但往往这很难实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中,从很久以前起,我们的祖先想要生存,就必须能够高效的获取必要资源。合作的效率远远高于个人行动,从而提高每个群体成员的成活率。从这个角度来讲,合作是必须和必然的。
不但人类,任何拥有社会属性的动物,例如黑猩猩也会选择群居与合作【注1】,在每个猩猩群里都会有一个王,占有全部母性的交配权。

既然合作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为了更好的进行合作我们人类甚至进化出了相应的生理及心理功能(适应器)。但这和层级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切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资源”。

所谓资源,就是那些用来满足我们需求、实现我们目的的必需品。
根据进化论我们可知,任何生命的核心需求就只有两个:
  • 个体生存
  • 种群延续(自我基因的延续)

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马斯洛划分了更加具体的五个递增类:
  •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社交需求
  • 尊重需求
  • 自我实现需求
这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分别代表了当下生存条件的满足和未来稳定的生存条件满足。
社交和尊重则涉及到了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需求,进而争取更大的几率获取重要资源,让自己和自己后代的基因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资源如此重要,群体的结合、分工、层级也都是伴随着资源的流转而产生的。所以在层级的定位这一点上,最主要的要素是2个能力:
  1. 对现有资源的维持能力
  2. 对重要的新资源的获取能力
这两种能力越高,一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也会有更大几率处于更高的层级。其次,要素1的优先级是大于要素2的,后文会详细说明。
而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要素一:对现有资源的维持能力

在前面说过了“资源”的作用是满足我们的需求,例如财富可以购买他人制造的商品;两性伴侣可以传宗接代、延续基因;专业人才可以与你协同工作,一起实现只凭自己做不到的目标。
这些资源有些我们已经拥有了(存款),有些可以随时借用(人脉),有些还需要努力去获得(升职)。

那么,对于“已经拥有的资源”有两种来源途径:
  1. 先天的或者来自他人的馈赠:这一种我们叫做先赋性的资源,例如继承自父辈的财产,美丽的外表,身高,智商,亲戚关系等等,这些资源与生俱来,无需任何努力。
  2. 付出成本获得的:后天性的资源,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成本去获得,成本也是一种资源,是人们为了有目的性的获取另一种资源而自愿投入的。

在拥有资源之后,还需要有保护个人资源、使用个人资源的能力。不然就好比将一个携带现代热武器的小孩扔到古罗马竞技场,由于他不具备使用武器的能力,其结果还是分分钟被干掉,甚至他要是携带了金银还会被抢走。
尤其是当继承了一些本不属于你的资源后,匹夫无罪,怀璧有罪。蜀王刘备的儿子刘禅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国家是体量多么庞大的资源,到头来沦为亡国奴。

要素二:对重要的新资源的获取能力

这是对后天性资源的获取能力,例如能不能凭知识和经验在人才市场把自己卖出个好价钱;能不能凭外形和内涵打败竞争对手娶到聪明美丽的伴侣,让下一代拥有更好的基因;能不能拥有庞大实用的关系网,及时获得信息和帮助,进而在资本市场获利。
又或者在很久以前,能不能凭借智慧和身手,打到足够的猎物,让自己和家人果腹。

从例子里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获取资源的过程都伴随着竞争。但假如你是部落里最能够打猎的男人,不论是依靠智慧或是力量,你有能力获取对整个群体都至关重要的食物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有可能成为领袖,拥有政治资本指挥余下的人们。
这时,你在群体中的地位就很高了,属于第一梯队。

这种获取新资源的能力,一般来说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在这一点,每个人对不同类别的天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找到自己的天赋特长,注意扬长避短很重要。

“层级”(Level)和“阶层”(Class)

在上文我其实一直用的是群体中“层级”这个词,明显这并不是“阶层”。正如我在小标题中所注的英文单词并不相同。
因为“阶层”是在一个形成文明的社会中才有的产物。文明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文化,意味着政治。不过这与“阶级”还有少许区别,“阶级”会更封闭一些,需要更多的共性,例如埃及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出现的可以不事生产的“僧侣阶级”。

“阶层”和“层级”最大的区别就是:流动性。

当阶级产生后,一般社会(对应群体)中的每个阶层都相对固化。而这种固化,其实是一种资源的固化。例如封建时期重要官职和书籍的世袭;现代社会财富和圈子的传承等。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在一个小群体内,大量资源属于共有财产(美剧《LOST》),只有在社会稳定了之后,个人财富的累积才有可能。

所以“阶层”的决定因素除了上文中对“层级”要素外,还增加了一项:
当事人当下直接和间接控制资源的总量。

在现代社会,随着我们经济体制的进化,宽泛的资源被细化成了不同类别的“资本”(包括但不限于):
  • 自然资本:动物性需求的满足之物
  • 经济资本:用来交换与流通的资本
  • 社会资本:建立在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嵌入性资源
  • 文化资本:对制度与文化习俗的解释和遵守
  • 人力资本:自身的能力与技能
  • 政治资本:金字塔结构型组织中的关键位置与视野(制度性权力)
  • 其他资本
这些资本分别能够满足我们的不同需求,每个人拥有的量也不相同。并且其中有些是可以继承的,有些是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获得的。
而这些不同类别的资本在不同的社会中,重要性也不尽相同。当计算在某一社会中某人的社会地位时,还需要考虑他所拥有的资源的权重。


结论:什么决定了你的阶层:

  1. 已经拥有的资源总量:包括先赋性的和后天获得的资源,这里包含了可继承资源(之前的工作、累积的人脉、家庭的继承等)和先天的身体条件(健康、智商、外貌、体型、种族)。
  2. 对现有资源的维持使用能力:继承的家业是否有能力或意愿继续打理下去,是否有足够的个人素质能够利用继承的资源。
  3. 对重要新资源的获取能力: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中,对重要资源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更重要的还有一个人从小获得的教育、成长环境、眼界等,是否从心理到身体让他具备了对重要资源的敏感、意识、辨别和获取能力。

可见一个人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十分重要。

这三点的综合考量【注2】,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从每一个条件中收获的正面影响越大,个人的阶层也就越接近社会上层。
因为按照阶层的分类法,群体必然是成金字塔状的,越往上人越少,但人均控制的资源却越丰富。

【完】

备注说明:

注1:动物之间的合作比起人类简单许多,人类能够主动的分工利用陷阱、引诱等方式猎杀食物,还能够有效的分配等。但是动物间的合作更多是应激性的,例如在猛兽来袭的时候一起将其打退,保护幼仔等。

注2:综合考量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例如15世纪的美洲大陆,即使一个人再有钱(通过继承或运气),只要他的种族是黑人,那么我们可以说在他所处的社会中先天处于劣势,对于社会主流的资源的获取能力也相对不足。

---------------------------------------------------------------
看到问题就进来了,然后就写了这个答案,很多内容直接凭记忆写了也没有查阅资料。所以肯定有不足之处,欢迎指出,我会改正。
但最重要的还是这整个逻辑,从资源到生命需求再到社会阶层。

相关书目:
  1. 《进化心理学》——David M.Buss / 熊哲宏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
  2. 《动机与人格》——[美] 马斯洛 / 许金声 等 / 华夏出版社 / 1987
  3. 《社会资本》——(美) 林南 / 张磊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5
  4. 《社会性动物》——Elliot Aronson / 邢占军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
  5. 想到再补充

--------------------------------------------------
对社会心理、社交行为有进一步兴趣的可以参考我同话题的其他答案: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帮助别人? - Amos 的回答
是否也喜欢上知乎是否会成为你择偶时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什么? - Amos 的回答
6度社交理论的朋友是指哪种程度的? - Amos 的回答
如何经营平时较少交集的人脉关系? - Amos 的回答
好朋友之间是如何变淡的? - Amos 的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 Amos 的回答
什么决定了你的阶层 (class)? - Amos 的回答
人为什么会出轨? - Amos 的回答
为什么说「喜不喜欢和合不合适是两回事」? - Amos 的回答
女朋友总抱怨这儿痛那儿痛,让我很抓狂,为什么? - Amos 的回答
3#
大Joy  3级会员 | 2018-9-24 00:54:10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时而面对北美的同事惊讶又少不了戏谑的表情,以及欧洲大陆各种高呼社会科学要go beyond class的口号声中,我以为天下只剩英国人在意class这码子事呢……

最早马克思从资本(capital)说分两个阶级:有产和无产阶级
后来如@杨雨蒙 提到的,韦伯又加入了 status group等因素,说出了经济资本还有文化,社会呀等其他因素
再后来布迪厄又进一步规整出四个因素“经济资本(如财力),社会资本(如人脉),文化资本(如受教育程度)和象征性资本(如粉丝数量)”。通俗理解一般说有三个阶级(working, middle,upper class)基本也可按照这四个元素划分。

但BBC说,这都已经过时啦!2013年的调查显示在英国就有7个阶级呢,链接在这里,各位可自行对号入座:BBC News - Huge survey reveals seven social classes in UK
4#
温酒  8级牛人 | 2018-9-24 00:54:11 发帖IP地址来自

投胎技术

5#
树神彧  3级会员 | 2018-9-24 00:54:12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文政治不太正确,慎读。
阶层的固化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坚硬,一些决定了你的阶层的隐秘因素常常被我们忽视,比如,朋友圈子。

俗语有云,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人就说了,嘿,那我多交点高层次的朋友不就好了?没那么简单,实际上,家庭出身和环境往往限制了我们的交友水平,甚至优质良师益友摆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能抓得牢,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而一个人朋友圈的优劣,将又反作用于这个人的品位、品质、学业、事业、视界等等,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我们往往缺乏鉴定朋友圈子的意识,又缺乏过人的毅力和努力跳出粘滞的漩涡,导致社会阶层通过我们的朋友圈子进一步固化。

给大家说个人吧。小A,出身山东农村家庭,家境平平,理工科,本科毕业于某二本院校,研究生就读于江苏某985,是个资质中上但颇为上进的好孩子,就像是平凡而普通的我们一样。

有一天我突然很严肃问他:小A,你称得上是朋友的人中,有几个是大城市的人呢?

小A一愣,想了一下说,好像没几个。

我说:究竟是没几个,还是一个也没有?我说的大城市,至少是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其中不包括城市附近郊镇,也不包括城乡结合部。你有认识这些地方出来的孩子吗?

小A摇头,说:我玩得好的朋友虽然很多都是研究生,也有几个名校毕业的,可他们跟我一样很多都来自农村,条件好一点的也是小城市出来的。不过他们都很上进也很聪明,都是很好的人。

我说:挺好的。不过我要问你,你的朋友圈子里,经常性订阅各类政经时尚类杂志的人有多少?拥有股票和基金账户的人有多少?年阅读量至少有40本书的人有多少?在知乎、豆瓣、果壳等平均教育程度较高的社区中有自己的话语圈的人有多少?从小学习钢琴、舞蹈或绘画的人有多少?至少游历过三个国家的人有多少?大学毕业一年内拥有私人汽车的人有多少?

小A想了一下,摇摇头,他答不上来。

我:这些生活兴趣的有和没有,并不会对人的吃喝拉撒睡有什么 影响,可它们却是中国优质中产的部分象征,也是开拓视野、构建生活品质和品位的基石。如果人的品位和视野只限制在过度泛众的湖南卫视、淘宝爆款、苍蝇馆子和丽江,这个人就永远无法享受到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经过无数年积淀创造的精致和灿烂。我们虽然可以说,吃煎饼果子和吃樱桃酒马卡龙都提供了一样的热量,看花千骨和读伊塔洛·卡尔维诺都获得一样的愉悦,游农家乐和访塞舌尔群岛都可以一样放松身心,可是人的需求如果只驻足在泛众水平,那么大自然与人类文明对于其来说就只停驻在简略的快消品而已。拥有国内985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已然可称为凤毛麟角,可是学历如果只带给你一项技能,而不是一座对更大世界探索的瞭望塔,那它实在无意义。

小A: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刚才你说‘出身在大城市’又是怎么回事?

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品质。如果你的朋友们各有所长、内涵丰富,你很难不受他们的影响。如果你身边人人人爱读书,你潜移默化中就会倾向于增加阅读量跟上他们的思维和脚步;如果你身边朋友人人在大学沉迷网游,不陪他们多玩两把就会被边缘化。大多数人意志并不坚定,也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环境与交际圈则对他们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我上述举的一些例子,更大可能会被大城市出身的孩子拥有,毕竟大城市资源更丰富,其数辈所积累的优势也有更大几率良性循环生生不息,并不是在歧视农村孩子。

小A:确实……不过,唉,我身边虽然也有不少高格调的人,但和我都是泛泛之交,玩不到一起啊,怎么办?

我:为什么玩不到一起?

小A:这些人的兴趣爱好我一个都不了解,万智牌我没听过,网球我不会打,叫我一起去吃海鲜自助我不舍得……然后他们聊阿方索、张元,聊纪德、残雪,聊Rihanna、李志、小林未郁,我一个也没听过,闲时我就看看《平凡的世界》,听听周杰伦什么的。平常一起打篮球有说有笑,可感觉他们根本和我不是一个层次的,极少有机会深交,他们有自己的圈子,里头都是那样的人。

我:那你有没有试着接近他们?

小A:以前有过。但是我在他们面前总感到自卑,我讨厌这种感觉,干脆就不和他们来往了。跟和我一样从农村出来的同学交往,我就觉得轻松愉快,尤其是和一些各方面都不太如我的人做朋友,还使我有点优越感……

我们的对话结束了。

他这种用“相似背景”区分某类人等级的方式,尽管科学他说并不确切,但与其他任何试图把一个等级与另一个等级区别开的方式几乎毫无二致。不论你与另一个人是在讨论公羊队还是四九年人队(以1849年涌往加州淘金的人命名的橄榄球队),也无论是讨论休闲旅行汽车。大屋(即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莱奥尼斯大妈、纽约证券交易所大行情板、葡萄园、还是瓷器,如果你不觉得有必要对你话中的暗示详加说明,或者根本无意解释你的意指,你就很可能在与一位与你等级身份相同的人谈话。这一点千真万确。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保罗·福塞尔

一个人的爱好广泛与否,生活品质高低与否,品位和品鉴能力高低与否,与这个人的家境、阶层有着巨大关联。刚才所举之例,便是大多大中型城市中产阶级家孩子的特征。中产阶级孩子与农村孩子可能在同一个大学就读,可能学习成绩相同,可能生活在同一宿舍的屋檐下,这将会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误以为对方和自己条件是差不多的,但是他们其实过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们所处的人际和生活环境天差地别,农村的孩子更可能会因为承受家境压力做出短视选择、更可能会被同层级的朋友拉低品位、更可能会受到务农父母的影响继承重男轻女、更可能会因为儿时未体验过繁华导致长大后过于沉迷虚荣。同样的,城市的孩子更可能继承父母在城市里优质的人脉、更可能从小被父母送去学习艺术技能、更可能负担得起出国留学和海外志愿活动、更可能在优质教育环境下交到更优秀的朋友,等等。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如果同时摆脱父母荫蔽和影响,到远方去学习和工作,那么他们自身素质更会显得明显而锐利,从小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基本只能吸引到同等环境下生长的人成为朋友,那么这个人将是陷入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还是平庸循环,趋势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预测的。当然,相同志趣的人也许会不分贫富贵贱走到一起,然而,贫富贵贱却是决定志趣的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少受到地域和财富的限制,因此 志趣的差别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而人的志趣往往更多是代际累积和个人野心的反映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施压,你会从小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没有重点中学宽容又有情怀的老师推荐,你会早早拜读过《战争与和平》?没有向往美丽与优雅的决心,你会研读杂志认真学习化妆、会努力减肥哪怕是受尽折磨?

继续说点政治不正确的话。我所接触的相当部分的农村和小县镇出生的学生(不是绝对),他们虽然和城市同学们拥有相同的入学成绩,可他们的娱乐生活往往贫瘠得可怕,他们的衣着从来难以恭维,他们的视界往往充满迷惘,他们更容易被用于逃避现实的产品吸引——网游、爽文、一夜情等,他们的人生规划往往一眼就能看的到头……出身无意识地缔造了他们的局限性,也无意识地决定了他们的交际范畴。当然,也有少数野心十足的人脱颖而出,他们勤奋、聪明、敏锐,通过奋斗融入城市中产阶级缔造的朋友圈子,甚至被更高的阶层欣然接纳,源源不断汲取城市文明散发的辉煌,完全洗脱掉了“凤凰男”的印记,而这又是另一励志章节了。

这里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了,农村人怎么了?小城市人怎么了?大城市人怎么了?凭什么你们就能有优越感,我们就要天生自卑?可是不要忘了,无论中外,绝大部分人的奋斗方向都是成为或是维持城市中产阶级身份,城市中产阶级是绝大部分人天然的最后归宿。而有的人奋斗的起点是大地的原点,有的人奋斗的起点却已经是大部分人渴求的终点了。如果农村孩子能早早从“终点人”身上吸收他们的精华,那么显而易见他(她)能少走相当多的弯路,能避免相当多的岔路,能更快地融入他们未来即将实现的生活方式,可是,出身却注定不同阶层的人其实是相当难成为朋友的

农村谈毕,我们来看看小B。小B出身于某东南沿海省会,父母都是受过教育的公务员,十分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小B本科就读于某一本,研究生毕业于某211,现在供职于一家外企,同样平凡普通得和我们一样。

我:小B,你称得上是朋友的人中,有几个是农村或是县城出来的人呢?

小B愣了一下,他仔细想想,摇摇头。

我说:你是不是瞧不起农村县城人,不愿意和他们交往?

小B摇头:当然不是啊。只是第一我生活中很少跟他们有接触,朋友圈子里都是和我家庭差不多的。第二,他们和我都没什么相投的爱好。是有几个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出身县城的同事,可下班后也没什么交集,他们爱在大排档拼酒,我不爱去。

我:那我问你,你的朋友圈子里,每年都有至少一次出国旅行计划的人有多少?就读于常青藤的有多少?在家庭支持下创业的人有多少?对奢侈品研究颇有造诣的人有多少?住在有警卫站岗的四大班子生活区的人有多少?25岁以下至少打过五次高尔夫的人有多少?

小B:这,好像真没几个。壕我只认识一个,也是因为他恰好跟我同个宿舍,不过现在联系也不多了。

我们的对话也结束了。

刚才我就近所举例的,是比普通中产阶级小B更高一层级的人,小B同样受制于出身和环境,并未有太多机会被更上一层次的人纳入朋友圈,却也同时与下一层级的人没过多交往。一个人的朋友们是什么样的,他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是如此残酷而现实。想要交往到更高一层阶的朋友,受到更高一层级的人的影响,就必须首先跨越出身这个壁垒,人们必须要有比想象中更大的毅力、付出比想象中更多的努力。

阶层固化早已是既定事实,虽然“固化”中仍然具有相当的流动相,可“努力就有收获”、“向上爬就能爬到顶端”仍是困难重重。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境况,提升自己的阶层,必须好好选择自己的朋友圈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能给你提升能力以任何帮助的人身上——当然,不是说要以势利的眼神处理交际,而是人必须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并因此奔向光芒更温暖的地方,决绝地割舍身边的负能量。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提升自己小A也有与更高一层级的人交往的机会,可是他在他们面前什么也不知道,倍感自卑,因此拒绝与他们更多来往。小A出身在农村,从小视野的局限性给他在长大后带来很大障碍,这是既定的、残酷的、不公平的,可是这绝不是小A应该自暴自弃,降低格调的理由。他可以去学习,可以去模仿,可以去厚着脸皮尝试与一些善意的高一阶层的人交流,可这需要付出很多,太少人有这个意识也太少人愿意去拉下面子,“缺乏努力”这道栅栏足以牢牢护卫着阶层的固化。作为小B,要与更往上一层的人交往,殷实的家庭和显赫的家世是必不可少的了,到了小B这层人,阶层的“固化”更为坚硬,小B所要累积的决心和付出的努力远大于小A与小B的接触。虽然不是不可能,可庆幸的是,小B所在的层级已经是绝大部分人终生奋斗所奔向或是所维持的目标,野心不够强大也不会影响他的体面人生。

有人说,到了30、40岁时,待到事业小有所成,朋友圈自然就会更新换代的。这是没错的,朋友圈子的升级是给你努力的犒赏,同时又会反作用于你的事业。但你从1级升到3级用掉二十年,起点是3级的人用二十年可能都升到4、5级了,阶层的坚固使得大部分人永远追不上一些人的脚步。可是,如果一个人不清楚地接受现实、认清环境,并因此付出针对性的奋斗和努力,迈向更高阶层永远只会是泡影。

-
6#
老张  2级吧友 | 2018-9-24 00:54:1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只说评判标准吧:

你在哪个人群中最受欢迎,那就是你刚脱离的阶层;

你在哪个人群中最感无趣,那就是你正所处的阶层;

你在哪个人群中最有激情,那就是你想要处的阶层。


都是由你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来决定的。

7#
蔺且  5级知名 | 2018-9-24 00:54:15 发帖IP地址来自

眼界。要打开眼界,学会学习,才能突破阶层固化。不是只有在学校才有学习,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名记者在农村,看到一个小孩在放羊。

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

放羊娃:放羊。

记者: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赚钱。

记者:你赚钱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生娃。

记者:生了娃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这就是曾经流传很广的放羊娃的故事。有的人把它当段子看,有的人把它当有趣的故事看,有的人把他当笑话看,还有人把它当寓言看。看完之后,笑一笑也就过了,未必就会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本质。

放羊娃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阶层固化的问题。一代放羊,世代放羊;一代穷,代代穷;一代富,代代富。一个社会,阶层彻底固化之后,不同阶层之间停止了对流,是比较可怕的。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他的志向才智和能力,而取决于他所处的阶层身份。

它的可怕,就在于这种无力感,无望感。纵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不如一个饭桶家里有个好爹;纵使你风华绝代才情无双,不如别的姑娘工于心计嫁上了个好人家。阶级属性,成了标划人和人之间一切关系的唯一评价体系。

社会阶层固化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一方面是,不同阶层对流通道的关闭。另一方面是对流效率的熔断,跨阶层流动的阻力和成本,大于推力和收益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这个社会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对流效率,已被熔断。虽然通道未关闭,但是也看不到有明显的对流。

若要放羊娃的后代不再放羊,首先,他得先把眼界打开,能了解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放羊更有前途的事业。这就需要一个社会,生态要开放。其次,他需要有掌握开展新事业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他获得这个机会的前提是,这个社会的知识要开放。生态开放,又是知识开放的前提。

什么叫开放的生态呢。世界上,有江河湖海,还有大洋,还有内陆咸水湖,还有池塘。

每一个生态里,都会出现对应的生物群落。生在池塘里的泥鳅,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获知,原来还有像大海这样的环境和可能。就如同放羊娃想象不出放羊之外的人生可能一样。因为他们所处的生态,是封闭生态。如果把所有的江河湖海,都通连起来呢,泥鳅即便依然生活在池塘里,但它起码已经听说过大海。放羊娃虽然依然还生活在农村,但它起码已经听说过城里人的生活。

在人的眼界打开之后,根据生物对环境的自适应本能,他会权衡在新的生态里,新的事业所带来的效益在减去成本和风险之后,是不是远好于现在的生存状态。如果得到的是肯定的结论,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启动自身的进化树。

所谓的富人思维,实际上,就是在一个生态开放和知识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他们会选择与之相同步的开放与进化,并把自己的进化树都点满。所谓的穷人思维,则是相反,他倾向于选择自我封闭和固化,并把自己的进化树连根拔掉。

真正的穷,不是财富的匮乏,而是自我固化以至落伍于他所处的时代。一时的穷,并没什么,只要跟上了时代与之保持同步的开放和进化,点满自己的进化树,那么未来就会成为富人。真正的富,也不是钱多,钱再多,如果落伍了,很快也会变成穷光蛋。

历史上,王朝的兴旺,皆是因为社会生态的开放,知识开放所导致的。而王朝的崩溃,则无不是阶层过于固化,反过来又导致社会生态封闭,知识封闭所造成的。而造成社会阶层固化的利器,从古自今,大致上讲有三个:土地,房子,知识。这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标划不同阶层的标尺。

土地主导的社会阶层划分

1、豪强。从《盐铁论》、《史记》、《资治通鉴》等书里面,都可以了解到,在农业文明时期,土地是社会经济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而豪强,则是兼并了当时规模可观的土地,成为比一般的地主更高级的超级大地主,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影响朝野。所以统治者,对豪强基本上是一有机会就扑灭。一旦等豪强做大,朝廷拿他们没办法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离覆灭也不远了。古代的豪强,是非常疯狂的,在汉武帝时,当时的社会豪强,居然敢以家兵对抗州府的正规军,还能偶尔打几次胜仗。

2、地主。比豪强低一级,控制一部分生产资料,组织社会生产。农业社会里的小资本家。他们左右不了朝野局势,他们只能左右一乡一村的秩序。或者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他们是当时的中产阶级。维系社会生产秩序的中坚力量。

3、富农。有自己的地,自耕自作,相当于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民,或者相当于工商个体户。家庭即是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也是劳动者。所有者和生产劳动者并为分离。温饱有余,生活处于小康水平。

4、佃农。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交完租子,所剩无几,一直挣扎在温饱和贫困线上,生活过的比较拮据或者比较悲惨。电影《白毛女》里面的杨白劳一家,就是古代的佃农日常生活,黄世仁一家,是地主日常生活。

5、流民。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大地主豪强,通过土地兼并,对生产资料形成了垄断,那么他们为了榨取更多的利益,就会抬高佃农的租子。佃农连租地种,都种不起了,就会沦为流民。流民,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策源者。赤眉绿林军,黄巾军,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明末李自成起义,清朝天平天国起义,他们的主力军,都是流民。只要对流民承诺说,造反后有地种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用对他们进行战争动员。当一个社会,阶层固化并进一步两极分化到让人活不下去的地步的时候,那么就会有人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摧毁这个现有的既定秩序。

房子主导的社会阶层划分

1、城市豪强。造房子,还能够想卖多高的价格就卖多高的人。因为这里面有垄断。资源兼并的太厉害。他们是超级大地主。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2、城市地主。房叔房姐们,炒房客们,以及一些因为拆迁分了十几套房子的高级拆迁户。这些人,手里动辄十几套,几十套,上百套房子。一些地方性的小开发商,也属于城市地主阶层。

3、城市富农。有自己家的无按揭住房,甚至有的家庭,还能有几套房子用来出租的。

小日子过的衣食无忧,毫无压力。提前进入了小康社会。中国人的思想,其实并没有怎么改变过,在农业社会,人们都是有钱了第一反应就是置地。现在的工业社会,人们有钱了,第一反应,也是买房。这都是文化里根深蒂固的东西。这样的普通投资者,并非恶意的炒房投机者,他们只是基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文化惯性,所表现出来的对不动产的渴望,对安居乐业的渴望,对进阶更高阶层的渴望。因为以前农业社会,富农买地多了,就能晋身为地主,可以做食利阶级,自己不用再干活了。

4、城市佃农。按揭买房者,也叫房奴,每个月都要定期给城市地主豪强们交租子。在一块田上一直耕,月月交租子,几十年后,这块田才能是自己的。这块田真是自己的吗? 在交完租子之前,其实是租来的,因为只要一断供,几个月交不起租子,这块田就会被地主收回去的。

5、城市流民。城市佃农,起码还有块自己租来的田耕,还能耕满几十年归自己所有。

而城市流民,则连租子租一块自己稳定耕田的首付都没有。只能打短工,到处换着田耕,一直要不停的搬家。虽然每个月都在为住房交租子,但是佃农们能看到希望,而流民们,则看不到希望。房奴,起码有资格做房奴,而流民,则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流民们有时候会自称屌丝。但凡活的有点心气和希望的,谁会用这么个难听得令人心酸的名字作践自己。可见,无望的生活,使得流民们用这种恶词来进行自我固化。

知识主导的社会阶层划分

1、知识豪强。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大生态。现在控制了IT,文化传媒、创意产业的巨头们,他们既输出信息化基建和入口,也输出内容等各方面的标准。同时,他们还输出一种新宗教,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宗教,这个宗教就是商业意识形态。知识豪强,是知识经济的首要运营者和引擎。

2、知识地主。知识豪强们负责做梦,知识地主们,则负责编制这些梦。他们是知识豪强这个梦工厂下游的代工厂。他们负责,把梦工厂里面的梦想,变成现实,交到用户的手里。

3、知识富农。在梦工厂和代工厂里面,有一技之长,进行价值建设者。比如那些年薪几十万甚至过百万的程序猿,设计师,策略师,金融矿工们,架构师们,编剧们,等等等,以及由这类人所结成的小团队,他们都是知识富农。

4、知识佃农。自己没有创意能力,没有知识输出和价值建设能力,只能买别人的版权和IP,用自己的平台和流量,租别人的知识来组织生产。比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

这样的节目和背后的电视台,从事的都是知识佃农的工作。虽然赚了很多钱,也只是个佃农。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能输出创意的,只能租别人的田来种。

5、知识流民。知识的更新,严重的跟不上了时代的发展。他们被时代抛弃了,也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孤岛。这种孤岛,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企业。有的巨头,为什么会在新经济时代,短期内导致严重的亏损甚至破产? 因为他们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孤岛。比如诺基亚,就很典型。佃农尚且知道,如果没有创意,可以复制购买别人的创意,只要自己和时代保持同步,就能活下去。而知识流民,则不然,他们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固化成一座孤岛。在知识经济时代,再大的孤岛,都会荒芜,历史业绩再强大的流民,都会被瓦解。

以上就是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划分。我们目前,就正处在知识经济的阶段和时期。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生态开放和知识开放。

教育的不平等,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阶层固化。但是,知识经济的生态开放和知识开放,又提供了更多让人点满进化树的机会。学历,也只是跑道上的起跑器而已,起跑快一秒又能怎样呢,人生又不是以秒为单位算的,决定最终谁先冲线的,靠的是全程表现。人生的赛道那么长,没必要老盯着一个起跑器发呆或陶醉。

即便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只要他点满了自己的进化树,那么他就可以向一个知识富农的阶层进阶。能进阶到知识富农那个阶层,又会看到更大的世界,视野开阔了之后,又会打开新的机遇,进一步点满自己的进化树,那么又可以继续的向更高阶层进阶。

反过来,那就是拒绝开放,拒绝进化,甚至还要拔掉自己的进化树,把自己进行自我阶层固化,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活成一座孤岛。

有更多的人,可能还活在上一个由房子所主导的历史阶层划分时代中。并由此对自己进行社会阶层定位,并以此进行人生要素资源分配。事实上,时代已经变了,世界也变了,属于房地产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未来,最大的投资,就是对知识的投资,对自己头脑的投资,对眼界的投资,对洞察力训练的投资。

以前的农业社会,要让一个士家门阀巨商没落衰败,是一个时间周期很长的事件。而现在呢,几年的事,甚至是分分钟的事。以前一个寒门子弟想出人头地,那需要进行几代人的接力赛才行。而现在呢,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夜爆红了,小米用5年就做到了世界五百强。这说明什么呢,各阶层的流动,效率在空前变高。

以前的社会阶层固化,是通过土地,通过政策,通过房子。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不让你上网吗? 只要你能接入世界,所有的旧有的社会阶层固化器,就不会再对你起作用。

在一个连接一起的时代,所有的阶层固化器,都被事实摧毁了。因为知识是无形的,这个无形的洪流,任何有形的壁垒都不可能挡得住它。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阶层固化,本质上都是自我固化。在生态开放和知识开放时代,落伍,不单是失败,还是羞耻。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在谈论梦想,你却只想着放羊。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阶级固化已经打开,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 至道学宫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
chen jadeson  4级常客 | 2018-9-24 00:54:16 发帖IP地址来自
要说阶层,得先明白咱们国家的阶层有那些,尽管之前有十级划分的方法,但是个人看过下面的九级划分方式印象比较深刻:

中国的阶层分级:
1级:以在任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和2的区别在于,1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没有。

2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比如刘跨越就是本级的典型,部分大权贵TZD富商、大银行家(这个目前是体制内)为代表。和3的区别在于,2能影响国家政策3不能。

3级: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比如董文标之类)为代表。和4的区别在于,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不能。3以马云、马化腾等为体制外的顶峰,3其实是行业精英或地区体制精英。

——1—3级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

4级:以一般地厅级、实权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普通人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国区总裁、范冰冰之类就是体制外本级的顶峰。4和5的区别在于,4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没有。

5级: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5和6的区别在于,5有自己的事业,6没有。

6级: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教、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

?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6和7的区别在于,6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很难。

----4-6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大多最后定格在第5级。

7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7和8的区别在于,7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

8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8和9的区别在于,8能够自食其力,9不能。

9级: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以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求)。

----7-9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


以上可以将中国的阶层又再次划分为三个大阶层,通过对每个大阶层的基本认识就不难看出如何回答卤煮的问题了。


上面阶层划分中的1-3个阶层,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但是这些人的来源在哪里呢,个人觉得后天努力有一方面,但是这部分人种很大部分是在社会的重新洗牌中基本确定的(确定的这个范围虽然略有差异,但是基本不会太大出入)。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是由乱到稳定,再乱再稳定的过程,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由大乱到大稳定过渡时期,此过程中就是社会洗牌的时机,各种大牛在努力,时运和一定偶然的条件下为自己打下了寸土寸金的领地。引用“冰与火之歌”中的小指头说的很经典台词:

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
很多人想往上爬,却失败了,且永无机会再试——他们坠落而亡。
有人本有机会攀爬,但他们拒绝了。他们守着王国不放,守着诸神,守着爱情——尽皆幻象。
唯有阶梯真实存在。攀爬才是生活的全部。


攀爬在上的这些实力派在他们既定的合法框架下必然为他们的子孙带来无尽的福祉和攀爬的便捷,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是各种偶然下的必然结果,除非再次洗牌,否则难以攻克。
所以,一个国家这个阶层的诞生靠的是混乱中的偶然,但是稳定靠的是出身,对,就是拼爹妈爷奶表叔二大爷七舅姥爷bula bula

其次是其中的4-6级,它们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大多最后定格在第5级。 ” 所谓中产阶级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外在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在表面上的代表),这些人都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取自己的所得,整体来说趋于当前社会所传递的正能量和正能量作用下的结果!但是这个人群的数量和质量确实不断变化中的,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应出该国的当前形势!国家政通人和,每个人老有所获,并且所劳与所获成正比,这怎么听怎么像这个“梦”,那个“梦”的!


这个阶层,靠的是努力,和一点点的脑子,这个也是大部分人奋斗的目标。靠努力,这是不必说的,没有说多靠智力,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智力毕竟差别不大,太出众的人精很有可能就爬上去了;不仅如此,在这个阶层混,你光拼努力就够了,都轮不到拼智力的份儿上。

再说最下面的一群人吧,7-9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这些人与4-6可以说是基本刚好对立(当然不排除一部分因为个人身体健康能力和脑力的先天性缺陷,他们的人身很多充满了悲剧,需要的是社会责任的救助,此处不谈),这部分人群的质量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状态。他们大都缺乏冒险精神,努力程度上根本与中间层有着很大差距,甚至很多基本处于温饱边缘,目光短浅,不求改变和上进自是不多说。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很难,而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将这些群体的后代进行改造,进而减少这部分人群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靠的是政府的干预,这些干预方式也能够较好的反应政府政策的积极方面,而教育投资则是最佳的方法!

可以说这种底层,一来源于大乱中本来就没有机会攀爬的人群,二来自己努力程度有限,很多时候却还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求改变,是国家要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改善的人群,因为这部分人群是稳定的重要因素!!!
9#
岑杉纪  2级吧友 | 2018-9-24 00:54:17 发帖IP地址来自
请看完全文,才能确认我的观点好吗?请别看一半乱评论,谢谢。

七十年代的日本有个流行语叫“一亿总中流”。中央政府每年施行的舆论调查中,被问“你家经济状态属于上层、中上、中中、中下,还是下层”,回答说是中上、中中、或中下的比率,一九五八年有百分之七十二,到了一九七三年则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十五年里,国民平均收入上升的幅度为二点八倍,绝大多数日本人的生活确实改善了。同时,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从前很明显的白领/蓝领区别不再容易看得出来了。穿着西装系领带,开着私家车上部的公司职工了,到了职场就换穿工作服而从事生产线劳动,没人觉得奇怪了。结果,很多其实属于蓝领—工人阶级的日本人,一厢情愿把自己划为“中层”;我们家也不是例外。父亲虽然中学毕业,但是白手起家做了小公司老板,虽然有起有落,从未穷到挨饿穿不暖的田地,自我感觉还不坏呢。谁敢说我们家属于下层?
   然而,在高中同学们面前,我的自尊心受了严重的创伤。母亲受的打击好像比我还厉害,陪我参加入学典礼后,她再也不肯来我学校了。主要不是人家有钱,而是文化根基之厚压倒了我们的。比如说,我父母没有阅读的习惯,至多看看报纸翻杂志而已,当然没有什么藏书可说;同学们家倒有高达天花板的书架,装满的东西名著是家庭成员聊家常时候的话题。又比如说,我父母喜欢跟着爵士乐跳舞,哥哥哥则玩吉他、搞摇滚乐,在亲戚朋友中,我们家算是有文化的,名校的同学却是从小听古典名曲长大的,个个都会弹钢琴、拉小提琴,或者日本三弦,放学后的课外活动项目中,竟然有交响乐团、歌剧团。我当时连一次古典音乐会都没有去过,更何况歌剧演出,听到从附小上来的名媛们哼着意大利语歌曲,不能不受到极深刻的阶级震撼。要参加体育社团吧,骑马、帆船等专门属于上流社会的项目可不少,叫我只好从远处向往而不敢插手。我十五岁就发现了日本社会的establishment,也意识到难以跨越的阶级鸿沟。到底从哪里来的区别?恐怕至少追溯到三代以前:人家的祖先不是武士就是富农,我祖先则是吃不到干饭的贫农。

-------------------------分割线-------------
其实阶级壁垒根本与是否优秀无关。那帮听意大利歌剧长大的日本孩子不见得就比一个放牛娃吹笛子对音乐的悟性和感受更深,更多的可能是还要差一些。
  但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的优越感,很难让家世不如他们的孩子不感到自卑。
  类比一下,一个外地考入北京著名大学的孩子,又经过千里挑一的竞争进了国家部委,最后娶了个三流学校出来的北京本地姑娘。他永远是他老婆的嘲笑对像,因为外地学生成绩再高,也是高分低能;北京孩子成绩再差,也是素质全面。(影视作品《万箭穿心》就有一个类似的很经典一幕:城市买菜姑娘家的女儿,对着农村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丈夫,在和朋友聊天中依然不断的说乡下人,乡下人)

我并没有什历史原因。家门不算显赫,也算不得卑微。只是由于机缘巧合,和中国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打过不少资产。
  我的叔叔,算是一个为党国效忠多年的不入流的小人物,老来有句话:这么多年看过来,大多数情况下,贫农的后代最后还是贫农,地主资本家的后代还是地主资本家。这是他阅人无数后的概率论的总结。
   绝对不要轻视这个东西。
  就算是革命的时代,阶级一样起作用。不妨看看当年的红卫兵大小头头们,真正工农出身的结果如何?上层阶级的结果又如何?

资本家的女儿可以成为红色第一夫人,孙元良和白崇禧的儿子可以成为名星和名作家。
  下层社会的人民的子女,除了万中选一出头的,就是成为革命战争中伤亡被俘数字,下次还是成为伤亡被俘的数字。


我是一直在谈阶级差别,我一直在强调阶级形成以后稳定下来,要改变的话很困难。
我说这一切,都是在勉励自己和同道,现在这个大时代,是日后稳定阶级的排位赛,如果不想自己的下一代在下层苦苦挣扎去努力抓住那点小得可怜的机会的话,那我们就应该更努力一点。在我们这一代努事半而功倍,下一代则是事倍而功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