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现在薪资高,却很快会衰落的行业?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Krau Alan   2018-9-21 00:17   8525219   9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30 岁人生攻略 ,更多「30 岁」相关话题敬请关注讨论,也欢迎进入知乎「真人图书馆」,借阅其他知友 30+ 的人生。

困惑来自于这个回答

克里斯蒂娜酱: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 10 日中兴网信 42 岁研发负责人坠楼事件?

其中下面这段话印象深刻

当一个行业的人力供给大于人力需求的时候,是根本没有万全的解决方案的。要么牺牲老人,要么牺牲年轻人(冻结应届编制),而一个社会如果不给新人机会会变成什么样,你们自己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那么,该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处于很快会衰落的行业中呢?互联网行业是否属于其中之一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刘品杰  4级常客 | 2018-9-21 00:17:08 发帖IP地址来自

所有生产制造和依赖技术研发推动的产业都有一定的产业周期。

这是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产业的生命周期曲线忽略了具体的产品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仅仅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几乎所有生产制造和依赖技术研发推动的行业都不可避免的在走这样的曲线。

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产业消亡,一种是从新产品逐渐成为日用品。

产业消亡的例子有很多。例如:随着存储技术的革新,胶片唱片、磁带、胶卷已经被新产品所替代;随着塑料的诞生,原来的搪瓷盆、搪瓷茶缸、捆东西的纸绳、网兜也都消亡了;随着娱乐内容的升级,原来70后80后玩的推圈、发条玩具也都成了小众复古怀旧玩具。

还有是产品逐渐成为日用品。50年前卖空调是高科技行业,现在是普通家电生产商,GE、西门子都曾经是这一领域称霸世界的品牌;30年前卖电脑是高科技行业,现在是普通电子产品生产商,IBM、SONY都曾经是这一领域称霸世界的品牌;10年前苹果推出智能手机,到今天智能手机慢慢也变成了普通电子产品,诺基亚、摩托罗拉也都是曾经在这一领域称霸世界的品牌。

题主提到的回答主要说的是通信业。过去二十年,是通信业辉煌的二十年。三大运营商是和四大行相提并论的印钞机器。但从2017年开始,中国电信移动用户2.4亿,中国移动8.8亿和中国联通2.8亿的用户数,三家运营商的用户数总和约14亿户,超过中国的人口总数。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逐渐进入饱和阶段。通信业和软件业都会进入一个长期的瓶颈期。

百度李彦宏:互联网人口红利没有了,但成长动力还在

对于通信业而言,4G时代已经能够带来足够快的网络速度。创造了一系列的在线视频、直播、互动娱乐行业应用高潮。在未来的5G时代,连接速度更快的网络对于普通的移动用户而言已经意义不大。中国移动今年斥资数百亿招标的NB-IOT,计划用于物联网。但主要的场景是抄表、智能停车、智能路灯等简单应用。说实话,移动花的几百亿足够给全中国的抄表工、停车场收费老大爷发十几年的工资了。在设备运营周期内是否能收回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招标,像华为、中兴、收归国有的诺基亚可能都发生大裁员。众所不周知的是,在3G出现之前,华为也曾经濒临破产过。但随着3G、4G大规模兴建,通信硬件厂商获得了新生。目前,三大运营商在4G网络建设上投入的几千亿成本尚未回收干净。未来计划2020到2021年商用的5G,需要如此高速率的应用场景也只有自动驾驶等若干细分应用。而自动驾驶还受到传感器价格等影响,何时能商用还未可知。因此可见未来若干年内,行业的衰落是必然的。

对于软件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而言,也是一样的。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就这么大了,不会再有大增长了。以前做APP的,新增用户很可能就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新用户,在用户习惯养成期就装了你的软件,用户后续的价值会很高;而未来做APP,每个新增用户可能都是卸载了你竞争对手的软件,才会安装你的软件,你获取用户的成本和难度会指数上升。现在门户网站正在慢慢变成和传统新闻、报纸一样的传统行业。中小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去年大热的阴阳师,今年逐渐衰落。最近就连王者农药也有降温的趋势。在交通出行上,从卖机票卖火车票,到打车软件、到共享单车,所有出行方式都革新了;在智慧城市之后,又开始搞智慧小镇,各种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的应用也逐渐趋于平淡。推进工业互联网的GE最近股价下跌了15%,推进工业4.0的西门子裁员了9600人。当巨头们的各项独门绝技,慢慢变成街头阿猫阿狗都会的技术的时候,巨头又怎能不陨落。可见未来十年内,从事网站前端后端、APP开发的码农们的行业收入会越来越低,越来越接近普通工作。除非你所从事的是有机会变革其他行业的人工智能和更前沿的新技术。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之前,硬件设计和生成是和软件开发差不多的薪水待遇。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硬件开发人员的薪水在逐渐像机械设计人员靠拢。而机械设计人员在几十年前,也是高薪抢手的工种。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就像WTO对中国的红利消失一样。在中国,钢铁、电力、冶金、水泥、纺织等众多基础行业本来就过剩了。石油天然气本来也是过剩的,随着北方煤改电煤改气引发气荒,可见未来几年还会有一波建设高潮,但恐怕也就是几年。中国十年前只有一条京津高铁,而今天高铁的通车里程已经世界第一。这样的建设速度是不能维持十年、二十年的。下图是过去几十年,公路总里程、航班通航里程和航道长度的增长速度表。(单位:万公里)

上图是过去几十年,铁路营业里程、电气化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国际航班、输油管道长度的增长速度表。(单位:万公里)

下图为国内主要港口的吞吐量: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领土面积是有限的。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未来10年也许还能保持这样的速度,但也很难保持这样的速度持续的修建20年、30年。美国的主要核电站、油气管道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修建的。修完之后,最近几十年都没有建造,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饱和了。我们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可以获得更多的工程实施项目,促进就业,但效果能有多少还需要实践检验。

按照一个人的退休年龄计算,个人的职业生涯在35-42年。对于一般人而言,在职业生涯中,都会经历至少1-2个行业低潮,甚至行业消亡。这是很难避免的。如果你能正确决策,在行业低潮坚守阵地,也许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如果行业是会消亡的,则你的技术、经验、人脉积累都会消失殆尽。

那么有哪些行业,持续稳定,没有衰落呢?在一开始讲行业周期曲线的时候已经说明了,所有生产制造和依赖技术研发推动的产业都受到这样的影响。而农业、餐饮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医疗服务业是不受这样的规律影响的。农业、餐饮服务薪资比较低;而金融业和医疗服务真的是百年不衰的高薪职业。是这样吗?

金融包含很多个细分行业。例如银行业。工商银行2014年营业网点17,245个,到了2017年只有16,429个。未来互联网金融会推动所有银行业务数字化。VTM和虚拟银行等技术也会逐渐替代传统的银行柜台。未来几十年里,银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有较大数量的下降。类似的,股票交易员、期货交易员等都有存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了。

同样的还有医生。研发AlphaGo的DeepMind,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实现突破,彻底的替代门诊医生。

机器人参加执业医师考试20分钟内交卷 成绩达中高级

当然,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的技术替代率,当你使用新技术的成本高于使用人,那么新技术再厉害,也无法替代人!互联网搞O2O,有的卖菜,有的卖水果,结果都死掉了。因为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互联网技术并没有给卖菜这个产业带来生产率的加成,最后使用的成本高于人直接卖,结果自然是无果而终。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目前搞得互联网+,其实是在互联网寒冬来临之前,加入传统经济,以求企业软着陆。对于房地产行业巨头,同样是积极转型,搞商业地产,搞影视娱乐。

21世纪是变革的世纪。未来所有行业都可能会是衰落的行业。而人唯一能做的是,不断地学习。

3#
万金油  5级知名 | 2018-9-21 00:17:10 发帖IP地址来自

银行业。

银行业乱象丛生,已经走到了目前发展模式的尽头,面临大的改革和转型。

但是,改革和转型是很艰难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由易到难。

用机器替代人力,来实现减员增效,对银行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所以,即使银行业自身不衰落,那银行的普通员工也会大量过剩。


壹、银行业的相对衰落不可避免

一、中国银行业超高利润的现状

2016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有99家企业上榜。

其中,10家银行的净利润占99家企业净利润总和的近6成。

83家非金融类企业,尽管已经很优秀,但仍然被银行远远甩在身后。不管是

国企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两张网(国网、南网)、三大电信

还是华为、联想、美的、万科等优秀的民营企业,都被银行秒成渣渣。

但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银行业已经走到自己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极致了。

看一下十年来,A股市场银行业净利润,对全部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的比例

最低是2008年占41.22%,最高是2012年到2014年,均超过50%,

其中,2013年达到53.57%的峰值。此后开始下行,降至今年的46%。

二、中国银行业超高利润的来源

我国银行业利润如此之多,利润率如此之高,远超各国同行。

2016财富世界500强中,全球顶级的商业银行如

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

业绩远逊于中国同行,有的还严重亏损。


不可否认,多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贡献很多。

但是,银行业如此丰厚、远超各国同行的利润合情合理吗?

扪心自问,难道中国的银行业比欧美同行还要先进吗?

显然,银行业的暴利,是依靠垄断地位来剥削整个实体经济而实现的。


此前,《人民日报》曾经刊文指出:

“看着仍在阵痛期爬坡过坎的中国制造业,

金融业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警句。”

其实,就是隐晦地告诫中国的银行业不要剥削地太过分。


理论上说,银行业几乎是最强的顺经济周期行业。

经济繁荣时,银行业可以取得超过大多数行业的利润。

但代价是,在经济衰退时,银行业比其他行业损失更加惨重。

以7.5%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来看,银行拥有14倍杠杆。

有着这样逆天的杠杆,银行其成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三、中国银行业的历史教训

回顾金融史,日本银行业也曾经有过同样的光辉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各大银行曾在各种排行榜上集体上榜。

但是,1997年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业遭遇大规模的重组和关闭,

28家合并重组,61家关闭,时至今日,日本银行业仍然一蹶不振


其实,当时中国的银行业,也同样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当时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太多,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近乎“技术性破产”。

五大行里资产质量最好的建行,不良资产率也高达36.41%。

但是,不同于日本同行,中国的银行业是国有的。

政府发行了特别国债,用老百姓的血汗钱拯救了银行业。

四大行加上国家开发银行,总共剥离了13939亿元不良资产。

政府用如此大的代价,才挽救了银行业。


四、中国银行业隐患太多

08年金融危机后,本来应该顺势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和过剩产能。

但四万亿的财政刺激和M2开闸的货币刺激,造成了更多的僵尸企业。

这些僵尸企业靠着银行贷款苟延残喘,但终有一天要倒闭破产。

这些僵尸企业,终究是麻烦,银根紧缩后,很快就要现出原形。


这几年,中央政府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意是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渡过难关。

用低廉的资金成本,减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付息压力。

但是,银行业越来越少用从央行获得的廉价资金来帮助实体经济,

反而“去实就虚”,玩起了“资金空转”的游戏。

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拉长交易链条,抬升资金成本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困难

“资金空转”让资金流转方式变得复杂、不透明,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行为隐蔽,

给了银行大量监管套利的空间,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隐患。


银行通过调节会计科目,玩会计数字游戏,把表内科目转为表外科目,逃避监管。

使得银行表外业务规模快速攀升,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失真,实质风险被掩盖。

银行通过复杂的交易结构安排,突破风险控制体系约束,向不合格的企业开展融资,

变相提升了风险偏好,拉长了交易链条,降低了交易透明度,导致资金流向失控,无从追踪。


银行资金(银行理财、同业资金、银行自有资金)借助结构化融资和委外投资的渠道,

投资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基金资管计划等,辗转流入资本市场,

层层嵌套加杠杆的链条,导致金融体系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

资本市场的“场外杠杆”和“场内杠杆”叠加,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层层嵌套突破了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障碍,形成监管盲区,

监管部门无法实施穿透式监管,导致监管失灵,风险隐患迅速积聚。


不进入实体经济的金融资产,不能直接增加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

金融资产的单方面“繁荣”、虚假繁荣,会形成泡沫,最终危害整个宏观经济。

这也是中央要求金融行业去杠杆的根本原因。


五、政府开始对银行业乱象出手,限制银行业盲目扩张。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

从3月28日开始,银监会陆续对外公布《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等7个文件,用26项规制弥补监管短板,同时配以专项整治和银行业现场检查。


昨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重点就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而能够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行业,恐怕也只有银行业了。

所以,国家对银行业的整顿,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鉴于我国银行业处于经济中枢地位,大而不倒,投鼠忌器,

这个整顿不大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点一滴慢慢来。

但是,从长远来看,银行业的各种套利后门被堵上,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银行业的相对利润率是要下跌的。


贰、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在未来,我国银行业获取不合理利润的各种通道,会被监管部门斩断。

到时候,银行就要面对盈利压力,不得不开源节流。

但是,开源是很难的。


一、欧美同行的做法

欧美国家的银行业历史比我国久远得多,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他们早已经历。

历史上,欧美银行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金融脱媒”,

虽然勉强应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相对衰落了。


20世纪7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诱发的制度性脱媒

20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进程诱发的市场性脱媒

20世纪90年代,由互联网金融诱发的技术性脱媒

让欧美银行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打击。


银行业的营业收入可概括地分为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更多地与投资银行、私人银行、保险等非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相关。

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大多以利息收入为主,比如我国以前的银行业

综合性银行则是在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方面并举,比如欧美的银行业。


欧美银行业苦练内功,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勉强应对了行业危机。

从19世纪80年代起,非息收入占比从20%开始上升,到20世纪初达到40%。

其中,花旗、JP摩根、富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在金融危机发生前,达到惊人的60%。

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既是银行业经营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二、我国银行业的做法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2015年创下25.99%的历史新高,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速明显快于净利息收入的增速,

但银行业80%的收入来源仍是净利息收入,2015年四大行非利息收入的平均占比为25.19%,

这与国际大型银行普遍40%的非息收入占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非利息收入结构看,传统的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代理业务手续费、银行卡手续费,

依然是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新兴业务如顾问和咨询费、理财产品业务收入,

对非利息收入的贡献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总体来看,银行业综合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各行非利息收入的贡献有限。


但是,快速提高的非利息收入,并不全是真正的“非利息收入”。

很多非利息收入,是打着“贷款管理费”之类的幌子,实则还是利息收入。

更别说,银行近几年层出不穷的“伪金融创新”,很多是挂羊头卖狗肉。


三、中外银行业的比较

其实,欧美银行业也是一样的。

正是银行业利润下跌,使得他们剑走偏锋,乱搞“金融创新”,

表面上的确提高了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

实际上却是放大了金融风险,让整个经济为银行业捅的篓子买单。

而我国目前的银行业乱象,走的也是一样的路子,大同小异罢了。


这几年,中国银行业从欧美同行身上没学到多少好的做法,

实打实的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做好金融服务这方面提高不多,

但钻监管漏洞、做监管套利这些坏的做法,却学得更好。

不过,学得最好的方面,是用机器替代人力来减员增效。


叄、中国银行业用机器替代人力,来实现减员增效。

一、信息化建设对银行发展业务助力极大

银行业内部有两句话一直被奉为经典,那就是“存款立行,科技兴行”。

老百姓只看到银行不遗余力地拉存款,银行人自己才知道IT建设有多重要


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工行在这方面,是银行业的表率。

工行率先提出过“科技兴行”的战略,几任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投入巨大。

在我国,工行率先搞数据大集中,统一的研发、测试,集中化、高质量的运维,

避免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浪费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明显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银行做业务,需要后台支持,如果让业务人员亲力亲为,那太浪费了。

很多人不理解信息化建设对于银行业的极端重要性,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都既要工作,又要吃饭,用来吃饭的时间,挤占了用来工作的时间。

如果我们自己做饭吃,花费的时间精力说来也不算多,似乎可以自行承担。

但是,如果一个百十来人的大家族,建造专业的大厨房,专门指定几个人去做饭,

那节省下的时间精力相当可观,那么多人可以被解放出来,更多地去工作。


其实,这就是规模化的效果。

工行建好了一个系统,可以供全行几十万人使用,极大地摊低了建设成本

小银行做业务,也需要信息化系统支持,但成本很难降下来。

小银行在建设IT系统时,就陷入了效益低成本高的困难境地。

而兴业银行,敏锐地发觉了这个市场机会,搞出了IT输出这项业务。


三、某些银行的IT输出,降低了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成本

2007年,兴业银行首次向城商行输出科技系统,到现在银行客户总数超300家。

如今,兴业数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银行信息系统云服务平台

提供从IaaS、SaaS、PaaS,到BaaS的全系列云服务,总计约400多项服务,

超过300家银行客户的核心业务系统,部署在兴业数金的云端。


银行的IT建设,不仅能够替代银行自己的员工,还能替代同行的员工。

工商银行的IT建设,砸掉了很多自己员工的饭碗。

兴业银行的IT建设,砸掉了很多其他银行员工的饭碗

有了兴业银行的IT输出,很多小银行没必要自己建设完整的IT系统。

因此,他们就可以雇佣更少的员工,做更多的事。


肆、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对员工的具体影响

一、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直接消灭掉银行业的很多岗位

银行业内部有众多岗位,但普通老百姓只认识柜员,其实柜员只是一部分银行员工而已。

举个例子,我们去银行办业务时候,要亲自填写很多单据,不停地签字。

这样烦人的做法,其实是用来规避柜员使用空白单据伪造客户签字作案的。

客户的填写的单据,银行不是简单地收集储存起来,

而是要由一群“后督”岗位的员工,抽查检验后,才放行的。

这样简单的工作,却需要很多的人力,很多大行之前有几千人从事这样的工作。


近几年来,各家银行开始建设会计稽核系统,来简化工作,减少人力占用。

简单来说,就是用高拍仪把这些单据逐个扫描一边。

然后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识别不了的才交给人去做。

而且,一张单据上的N个检查点,都要拆分开。

一个人只看其中一个检查点,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个系统上线后,从事后督工作的员工,迅速减少到之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再举个例子,老百姓在网点经常发现,柜员办业务,比我们想象中慢很多。

这是因为,各种业务都要逐级授权,确保柜员不会借机作案。

一项简单的业务,也需要柜员、综合柜员、网点负责人三级复核授权。

如今有了远程集中授权系统,解放了大量的综合柜员和网点负责人。

柜员完成自己的操作后,业务被上传到省分行的集中授权中心。

那里的员工不做别的,只做复核授权工作,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


二、银行的信息化建设,间接消灭掉银行业的很多岗位

还拿会计稽核系统举例。

很多银行的领导觉得,即使这样,后督工作的成本也太高。

银行没有多少重资产,最大的成本就是员工的工资成本。

这样的工作虽然简单,但这个岗位上的员工的薪水,却不能比其他员工低太多。

于是,很多银行把类似会计稽核系统的简单工作,部分外包出去。

外部的厂商,可以使用银行的系统,用比银行低很多的薪水,雇佣工人做同样的事。

这样一来,银行用极低的成本,做了更多是事,效果还更好,何乐而不为?


其实,银行自己的IT系统建设,也存在着大量的外包工作。

银行都有自己的信息科技部门和软件开发中心,但仍然会把工作外包出去。

银行内部的IT岗位员工,经常用系统建设去消灭掉行内同事的岗位。

但是,随着外包工作越来越普遍,小银行不再需要那么多IT岗位


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业越来越多的岗位可以被IT系统替代

一开始,类似后督岗位的简单重复型岗位,被IT系统替代。

后来,越来越多的岗位,也开始被IT系统替代,比如说会计岗位。

以前,银行从网点到支行、到二级一级分行、到总行的五级架构,都有会计岗位。

现在,各行会计系统越来越集中,总行的会计平台,可以直接生成各级报表。

因此,基层的会计岗位,越来越没有意义,被逐渐上收。


未来的趋势是,把全国的会计工作,集中在各省分行,乃至总行。

会计工作只是一个代表,其实各种非业务工作,各种中后台工作,

比如财务、IT、人力等岗位,都可以大集中,统一集中到总行去,

网点和分支行只保留一个综合服务部门,剩下的全都做营销工作。


四、长远来看,银行的很多业务岗位,都有被IT系统取代的风险。

即使是银行的核心业务,贷款业务这一块,员工都不是那么安全。

银行在决定贷款之前,要调查贷款人各方面的情况,这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贷款人的规模很大,数量很少,银行就很方便,比如对大企业放贷。

但是,如果是小额贷款或者信用卡贷款,浪费很多人力去审贷就很不划算。

于是,很多银行都建设了自动审贷系统,解放了大量审贷人员。


五、随着IT系统建设的深化,银行业的普通员工,必然大量过剩。

银行每上线一个新系统,都有大量的员工失去了岗位,被分流到其他岗位上去。

但是,总有一天,银行容纳不下如此多的冗余员工,必然要解雇很多人。

尤其是很多大龄员工,他们不适应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拿着老员工的高薪水。

等到银行利润不足时,肯定要拿他们开刀,就像十多年前四大行一样


因此,银行的普通员工,要有危机意识。

中后台的员工,如果性格外向,要努力往前台转岗,去做营销工作。

不大喜欢和人打交道的,要努力学习,成为本条线的技术专家,争取被总行上调。

如果对银行业务兴趣不大,就得赶快学习新技能,日后找机会跳槽。


未来的银行业,不管衰退不衰退,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普通员工了。

当一个行业的人力供给大于人力需求的时候,是根本没有万全的解决方案的。
要么牺牲老人,要么牺牲年轻人(冻结应届编制)。

年轻人既好骗又便宜,银行当然不喜欢拿高薪还不好好干活的老油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如果不想人到中年却被迫下岗,那就赶紧做准备吧。

4#
一苒  4级常客 | 2018-9-21 00:17:11 发帖IP地址来自

再过几年,人们就会知道,并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行业。

阿里是一家以金融&百货为主业的公司,腾讯则是游戏和通讯公司,滴滴就是出租车公司。

当然了,你也可以换一些更时髦光鲜的说辞。

比如把通讯说成社交平台,把出租车公司说成交通出行服务商。


如今形形色色的大小公司,给自己贴上互联网公司的标签,就仿佛与传统行业划清了界限,有了被人投资的理由,增加了吸纳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的砝码。其实所做所为,大多数并无任何稀奇古怪之处。


一项人类的新技术崛起的过程中,仅仅这个技术的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

但这个技术一旦充分成熟,它就会蜕变成社会的基础工具:无论是作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

到那个时候,大家不会再说互联网公司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对互联网再熟悉不过,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充分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到那个时候,你不会说某某公司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你只会称之为“金融公司”。


我猜那个时候,流行词汇就要从“互联网公司”,切换成“人工智能公司”了。这个人类下一波技术升级的新工具,自身就会演变成一个重要行业。


更直接的回答一下这个提问:

很多在所谓的互联网行业里做事,因为行业标签或资本风暴而取得暂时性高收益的,不拥有核心技术/资源的人才,恐怕不得不面对薪资退坡的尴尬。

比如,3年前,曾经有人开出高薪,请我去刚萌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做市场总监。

他们当时的需求就是三点,而我还算符合:

1 全球500强公司从业

2 学校背景不错

3 市场营销经验


那个时候,P2P公司方兴未艾,我研究了一番,才知道到底这公司大概是干嘛的。

我当时也想转战互联网行业,但我觉得这个机会不太靠谱:

1 P2P的本质是金融公司,可我完全不懂金融

2 汽车行业的媒体传播和内容营销与金融有极大的区别

3 全国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创业,看不出除了陆金所等少数几家之外,谁有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

4 对方明知道我是门外汉,却想拉我入伙——无非是想多一个管理层成员,好跟资本和合作伙伴讲忽悠——我大概知道,如果创业团队核心都是名牌公司背景,风投会比较青睐。


我最终没去。

后来听到P2P行业各种暴富的消息,不少管理层成员几个月内就买别墅买特斯拉。

也看到不少糟糕的事情,比如我家楼下的主人被社会青年喷红色油漆在门口,因为他是某P2P公司CEO,圈了一笔钱就跑路国外了。

还有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存在P2P之类地方的钱,几十万、数百万、上千万的血本无归,都有实例。


最后想说,大多数P2P公司,这样根本没有做金融的内功,全无风控能力,又无线上流量。把传统短期高利贷贴上互联网的标签就大肆圈钱。在媒体上砸钱引流,随便一家媒体一投就是两百万。

为什么这样投放?

因为不这样投,市场总监怎么买别墅和特斯拉!?不这样投,哪有新的小白鼠客户!?

这样的公司,典型的属于“现在薪资高,却很快会衰落的行业”。


更多@一苒的回答:

  1. 为什么雷克萨斯在知乎上评价这么高?
  2. 长城汽车年利润超过百亿,为何不拿钱出来做研发?
  3. 奇瑞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能否成为中国的本田?
  4. 如何看待五菱宏光上央视专题?
  5. 丰田在国内为什么不销售一款20万的 MPV?
  6. 为什么 WEY 销量越来越好,宝沃销量越来越差?
  7. 为什么说电动车淘汰内燃机是大势所趋?
  8. 一台车的毛利润如何计算?
  9. 买一辆二手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0. 如何看待 SpaceX 猎鹰火箭将搭载特斯拉(Tesla Motors)跑车上太空并待上 10 亿年?
  11. 为什么 SpaceX 的成就大都被舆论归为马斯克的个人成果而不是 SpaceX 全体工程师的成就?
  12. 如果中国完全放开房价,自由竞争,后果会有多严重?
  13. 2018年房价会涨吗?
  14. 淘宝为什么把「双十一」的红包规则定得那么复杂难懂,是流程设计有问题,还是故意为之?

我的知乎live:

1、特斯拉算不算是汽车界的苹果?

2、汽车这门生意是怎样运转的?

3、车造好了,是怎样卖出去的?

知乎专栏:一苒说

5#
阿莱克西斯  3级会员 | 2018-9-21 00:17:12 发帖IP地址来自

阅读提示:请携带必要的幽默感来读这篇文章。╮( ̄▽ ̄"")╭

对,互联网应该很快就衰落了。有很多证据!

  1. 我发现我们组很多人上班是在看TV的,一边写程序,一边小窗看TV。很多人开始实践行业最先进的开发方式,careless programming 或称三心二意编程法,本人对此编程法具有首命名权。(详见评论)
  2. 坐我边儿上的印度哥们经常中午12点才来上班。
  3. 斜对面的不知哪国籍的Sr. Research Scientist,经常上网看不知是否工作相关的文章,论文。
  4. 我朋友(对, 并不是我,我虽然经常不在座位上,但我真的都是去开会)也经常装作开会的样子,躲在某层有沙发的地方看书。
  5. 以前坐我对面的小伙子经常去打1-2小时乒乓球。公司每层都有乒乓球台。
  6. 你看看多少互联网大V天天逛知乎
  7. 就业形势险峻,目前有head count都不能招SDE(不过我们组还在招ML Scientist,在北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ping我), 2017年美国CS就业形势差的原因(根本、直接)是什么? 见证历史时刻:天崩地裂,亚马逊停止接受应届生全职工作申请。 | 美国留学就业规划|Warald咨询


都!是!闲!的! 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会这样么?到头了呀!!!


我觉得互联网程序猿都会赞同我的~~~


抖完机灵就好好说两句:

同样是编程开发,在一个急功近利,不注重代码质量,做完交差升职跑路,拿项目练手,不管什么项目,都要把需求扭曲成可以用自己新学的cool技术来实现,面向简历开发,面向工资开发的环境。

和一个重视质量,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代码负责,为未来人着想,不给别人留坑,不相互留坑,不断提高自己对系统/代码的审美观,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工具,这样的环境。

2个环境,程序猿的体验天差地别。有人加班过劳死是真的,有人一天把别人估算一个月的活儿干完也是真的。


根据以一敌百存在定律(笑),当一个环境中,大家都是正战斗力时,写程序就是很愉快很轻松的一件事呀。详见:阿莱克西斯:编程到底难在哪里?

也不要违背这个世界的法则,遵循Rule of least power的系统设计法则,不要秀自己的编程技巧,不要用超过需要的复杂工具。限制系统需求外的可能性,就限制了系统的额外复杂度。我们都可以过的轻松一点的。

表达力增加的可能性, 限制了理解力,增加了读者(人或机器)的复杂度,限制了读者能做什么。 ---- 阿莱克西斯:明明很多编程语言从对象数组中取数据比用SQL从表中取数据方便,为什么数据库还是使用SQL?


关于互联网行业,你们只看到了传统软件行业的衰落,互联网行业兴起,却没看到这其实只是人们对什么是程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程序,怎么样用程序解决问题,怎么才能更好的开发程序有了新的认识的自然而然的产物而已,且这个发展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自然过渡演化的,如果你关心计算机的历史,你会发现各个新的概念产物,早在n年前就有了各种铺垫,理论支持则更加久远;而展望学术界,一个理论又要需要多少年才能走入工业界?请保持眼界,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那么别人眼里的历史“突变”,则将是你眼中的历史“必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君子又岂能久立于危墙之下?!


计算机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年轻到其实大家到现在都无法确定什么是真的对的(从无休止的程序语言间的各种撕B可见一斑),这是一个不断颠覆自我的行业,一个对于知识的依赖无以复加的行业(相对你们难道更喜欢更依赖人情,更依赖关系,更依赖经验的行业吗?),一个不会让你成为自己在年轻时讨厌的那种人的行业;这里,抱守自己在20-30岁时候学到的“真知灼见”而不离不弃的人, 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互联网还能在风口上几年?这不重要,互联网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当我们发现了新的更好手段,我们自然会亲手把互联网送进坟墓。



只有强者才能活到最后。



====== 小尾巴 =====

我是阿莱克西斯,10+年关于高并发,大数据处理的技术经验,常年与内部科学家合作,负责搭建预测优化后端黑魔法系统的Amazon Sr. SDE; 每天看技术书和paper到夜里1点的读书狂魔兼猫奴。

关注我,关注我的读书专栏,和解释分布式系统paper的专栏,带你成为程序艺术家,战略分析行业技术风向,玩转分布式系统~ 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用谁都能看懂的方法解释分布式系统

一个书魔程序员的读书简评

编程到底难在哪里?www.zhihu.com

在做程序员的道路上,你掌握了什么概念或技术使你感觉自我提升突飞猛进?www.zhihu.com

请问分布式事务一致性与raft或paxos协议解决的一致性问题是同一回事吗?www.zhihu.com

6#
马力·在招聘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13 发帖IP地址来自
互联网行业会回归理性,但是仍然高于、快于其他大多数行业。

最终不会存在一个单独的互联网行业,只会是和各行各业结合的互联网。现在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有相应的行业。互联网会作为基础设施。

所以在未来几年,现在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会经历起伏甚至衰落,但是有意思的是,因为和各行各业的结合,最终的泛互联网,反映的其实是整个经济的周期变化。

今天看到一句话很好,乐观的人更可能会成功,悲观的人总是正确。

十几年前,我们还在读书时,就有人觉得 IT 行业过热(后来的确经历了几次小的起伏),会衰落,但是这个半衰期有多长?

今天很多人看到人工智能,就开始担心 xxx 是不会未来没前途,会被取代等等。我觉得应该投身到大潮当中,拥抱变化。如果有泡沫,就拥抱泡沫。如果要衰落,就一边冲浪一边寻找下一个潮头。

负责任的说,建议认识我的朋友,如果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和 IT、互联网一点关联都没有,无法借助科技的杠杆,又想个人获得更快速的发展,我都建议你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甚至转行。这里并不是说就是让你不做现在的工作、去纯学计算机,而是现在的各个行业,都得借助这个杠杆,你离的越近,你个人越容易获得红利。

注意这个建议是针对个人的,很多行业的确可以孤立发展,但是你个人如果想更快更高的发展,不借助这波红利,就只能看着你曾经的同学有相对更高的薪水和职位。

有朋友说的很好,这是个人的互联网+ 或者 +互联网。

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变化。
7#
羞羞的秀念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声明:以下为个人观点,与所在工作单位与机构无关.


幸运又不幸地,我就在这样一个行业,二级市场交易之宏观交易。

收入水平在金融行业的中上水平,金融行业较其他行业又相对更高,所以就现状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薪资很高的行业。

但是这也是一个正在快速萎缩和衰落的行业。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一个交易台几十个人的规模属于正常水平,每天大交易量,高margin,银行的风险偏好也高,更不提在监管缺乏的年代各种灰色收入,电影里醉生梦死的生活基本都在那个年代。

而过往的10年间,交易台的规模几乎每三到五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收缩,大部分工作被机器取代,交易量减少,margin降低,你抓个交易员问他下班后干什么,大概率是回家陪老婆带孩子。


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处于很快会衰落的行业中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电影《乘风破浪》里的徐太浪,90年代正太帮帮主,有情怀讲义气,经营着卖艺不卖身的歌厅,唆使小马(pony ma) 放弃编程跟自己一起开录像厅,囤了一整箱的BP机准备实现自己的富翁梦想。结局大家都知道。。

站在“当下”看他什么也没做错,甚至是成功的,却最终成了时代的弃儿,不禁感叹每个年代都需要这些倒下的“楚霸王”来衬托那些实现“小目标”的大英雄。从来时事造英雄,哪来的什么知天命者。倘若谁真能识行业兴衰,告诉你如何避免失败,一定要小心提防,这大概只是“王大师教你成功”的文艺版。说句难听的,我觉得题主的思想甚至是危险的。既对时代感到恐慌,又想成为英雄;一边读着满纸仁义道德,一边想着胜天半子;前段时间就有这么个哥们挺火的——《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

所以每每有学弟学妹跑来问我xx专业好不好?xx行业好不好?我都反问一句你喜不喜欢?倘若喜欢就好好坚持,不成大器至少也能折腾出一片天地。反而时时跪舔热点,说不定最后白忙一场,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就是在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没有人再稀罕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何况一个失败了的小人物?他们眼中那个90后中年大叔卖的鸡汤已经毫无意义。

慢慢我也学得圆滑了,宏观经济,时事政治,科技发展一通分析;收入几何,怎么投资,看着他们眼里闪着的光芒自己也觉得轻飘飘的,所以在问题的最后还是强行装一回X,分析一下行业发展规律。感谢那些看了以上废话还愿意往下看的知友。

在我看来,衰落的行业通常分为两类:自己作死的和被别人干死的。

金融行业就是典型的步子太大扯着蛋了,08年作死弄出个金融危机,行业急转直下。若是健康发展至今不仅少给社会添麻烦,想必也会面对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反观国内,几年前的煤炭,钢铁,光伏,目前的资管和房地产,都有点盛极而衰的意思。

与其说是周期不如说是人性使然,贪婪驱逐资本涌向最火最热的地方,却不知是飞蛾扑火。所以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里笑得欢腾的,人民不革你的命,权贵眼红了也要革你的命,权贵不革你的命,资本也不会放过你。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至于如何判断,我有一个”大妈法则“,比如2015年我有个县城里的表亲,就春节会去拜个年的那种,说要给10万块帮忙炒股,后来钱还没到账股市就崩了。虽然谈不上百试不爽,比如11年黄金就被大妈们干得流泪。但是当信息差最劣等的投资者都蠢蠢欲动的时候,通常离资本泡沫破裂也不远了。我这亲戚最近又在咨询起比特币如何投资了,表示很慌。。。


另一种,被别人干死的更好理解,前文提到的录像厅,BP机都在此列,更好的更便宜的产品替代旧的产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这个就比较难判断,完全是拼想像力和拼人品的事情,想我们刚毕业的时候最好的学生是不屑于去BAT的。现在呢?我今年就见着三个身边的同事回去念书说要转IT的。反而当年那”不得已“去了BAT的同学如今飞黄腾达,你说他是有眼光吗?也不见得。所以不是时代没给你机会,只是你永远不知到这辆列车开向何方。

那么互联网行业存在作死或者被干死的危机吗?我认为还没有。

比起上面提到的传统资本密集型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除了依赖金融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而如今的互联网人才大多来自80-90后,真正爆发式输入也只是来源于金融危机后这十年,再看看各家银行、国企养着大批四五十岁的老人“指点江山”,互联网行业明显离“饱和”还有相当的距离。(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如何评价 2016 年 IT 业年平均工资破 12 万元,首次超过金融业,排名各行业门类首位?)。

至于被取代,不如说是在迭代,从web到移动互联网,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虽然新东西层出不穷,但是还没有跳出处理器和二进制的世界。若在基础科学领域(生化/物理/数学)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凭我的想像力还没能看到取而代之的黑科技。

=====================================================

"大妈法则”再次应验。不得不信,自我这神亲戚咨询比特币以来,价格从$1,9000 掉回$1,4000了。请叫我雷锋。

以上不代表任何个人投资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8#
Half AnHour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1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真的觉得互联网行业现在是需求过剩的。
产品经理越招越多,大部分都在无数的会议和沟通成本上浪费了时间。可是职责越来越细分,会议越拉越大,并不知道真的能增加多少营收。
一个新兴行业终归要走向平稳。我感觉现有需求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你能想到的点子大多也有人想过了……未来互联网行业大概率会政策监管收紧,创业潮褪去,小公司难以为继,行业都被那几大巨头垄断……届时那些优秀的产品经理被留下,而那些因为高薪盲目涌入却又不喜欢的人 大概就会遭遇中年危机了。

我一直是觉得 没有什么不会变化的趋势,当全民都在追捧的时候,那么这个风口就已经过去了。
我刚上大学那会,学通信最热门,南大软件学院的录取分倒真不高,调剂过去的还有许多。可是等到我毕业,通信行业在4G变革之后再无进展 一片死气沉沉,互联网却突然有了巨大缺口——于是理科生们纷纷转行CS,转不了的便大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夜之间大家都想搭着时代的列车,从中分一杯羹。
其实那些真正在互联网行业浪潮里最得利的,是十年前还没火的时候就开始搞计算机的人,现在都是机构负责人了,一脸懵逼地就被时代裹挟着赚了大钱。包括我的本科专业城市规划,我的老师们在二十年前都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然后一脸懵逼地赶上了祖国建设房地产开发大赚了一把。于是他们热情洋溢地鼓励我们“城市规划很挣钱!”可是现在 早就不是同样的光景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大概是五年河东五年河西了。时代变化无法抗拒,赶不赶得上趋势全看运气。所以说 何必一定要追赶着趋势呢??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无论行业兴衰与否,至少还有一份热爱可以坚持下去,而这份热爱也必然不会让你做得很差。
9#
曹丰泽  5级知名 | 2018-9-21 00:17:1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认为应该是外企的管培生,尤其是快消行业。这种岗位是真的借助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东风过来,填充中国与发达国家利差的一种岗位。洋人用对他们来说很少但对我们来说很多的钱,雇佣这个国家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成为买办,同时买办还感恩戴德。这样的时间会有,但不可能永远持续,而且马上就要结束了。
至于互联网/通信这样的泛CS行业,个人认为他们会遭遇到与其他行业类似的内卷,收入发生的是重度两极分化而非整体的下移。由于人类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们在整体上仍然是朝阳的,只不过从业劳动力的扩充速度是产业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并且随着产业成熟,少数工作对人的能力需求会越来越高而这样的工作会越来越少,而绝大多数工作都将由不值钱但要求也不高的流水线工人完成且这样的工作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趋势在通讯领域已经发生了。
10#
成丰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17 发帖IP地址来自

高频交易。


KCG合并了以后刚刚裁员了300人,又是一片腥风血雨,这两年是个hedge fund/shop都赚不到钱,身边也有些名校很好出身的朋友找不到工作。同样的skillset 也许进Facebook Google 做SDE甚至做RSDE都没有什么难度吧。如果哪天MFE/Stat phd全都去了码农没有人Quant/Trader 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

如何评价 Virtu Financial 收购骑士资本(KCG)

如何看待科大校友Min Li被Virtu holdings起诉?

骑士资本 (KCG) 为何在 2016 年 Q3 亏损 $11.2m?美国的高频交易市场发生哪些变化?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校友Zheng Quan Zhang因涉嫌盗窃KCG交易代码被捕

如何看待对冲基金 Two Sigma 前分析员 Kang Gao 涉嫌窃取交易模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81
帖子:5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