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年轻,想了解文革吗?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lt3   2022-6-26 02:56   5903   20
五月渐尾。

大家在谋划着什么吗?端午节去哪浪?儿童节送女票小礼物?死命备高考、熬夜写论文,或者换季该换新衣服了……
走在马路上,车来人往,平静如常。
不过,五十年前的这时候,连睡觉,都揣着不踏实。有可能明早一起床,还没来得及看到太阳,就被举报、被抄家、被家破人亡。
五十年前的五月,是文化大革命荼毒万众的时候。那块沾满癫狂和人血的帷幕,正悄悄拉开。
你这么年轻,大约正想恋爱,才不care什么文革。
若是这样,这几本书能回答,为什么我们需要探讨那段伤疤。
若你有好奇,这几本同样能满足你,帮你多方面审视文革。
1 《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这本书很好读,跟你认识的高中男生差不多口吻,有些调皮有些戏谑。
很多人了解文革,主要关注被迫害的知识分子,这本书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一个小红卫兵眼中的文革。
他看到那些,从没读过《三家村札记》的人狠命讨伐,大杂院里的小老百姓们怎么沦为蹄下鬼,红卫兵上京接受检阅时的激情和疯狂,以及为权争斗的血腥……
有些简单,侥幸成了正直;而有些单纯,却成了戕害的借口。
值得一读。
2 《失落的一代》



如果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是管中窥豹,以点知面。那么这本《失落的一代》,就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上山下乡运动。
作者是法国学者潘鸣啸。他着力探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荒谬的政治运动?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并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多个方面分析。
或许我们还揭开不了被躲藏的事实,但至少可以稍微接近一些。
3 《暴风雨的记忆》



记忆,从来都是有选择的,美化的,甚至排他的。

之前看《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和《老舍之死口述实录》时,就暴露得很明显。
这本书,采用了横切面的方式,同一个事件,多个讲述人。至于如何判断真假,谁在敷衍,谁在美化,就要考验阅读者的智慧了。
我很同意萧耘的观点:第一,年轻不是犯错的借口。第二,不是不原谅他们犯下的错误,而是不能释怀,他们至今仍在逃避,没有人真诚地道歉。
4 《牛棚杂忆》



季羡林先生的这本《牛棚杂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大家都不陌生了。虚构类文学作品中,蛮推荐《芙蓉镇》和《黄金时代》,无论内容还是文笔,花上一晚上时间,值!
5 《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冯骥才。这是本纪实文学,里面承载着平民的血泪。被迫害致死的,疯了的,自杀的,无数哀嚎葬送在可笑的狂热里。
看完这本书,我差不多抑郁了一个星期。不想说话,不想搭理人。
至于作者提出的问题:这场劫难,为何只有各种掩饰,却没有忏悔?
没有深刻的反思和忏悔,谁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回卷土重来。
6 《文革笑料集》



这本现在好像只能淘旧书了,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大“智慧”。现在看来,可笑的疯狂,确实当时无数人坚定的信仰。如果有文革图书馆,这本书绝对该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真龙963634721  1级新秀 | 2022-6-26 02:57: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往事并不如烟
3#
fn39e  1级新秀 | 2022-6-26 02:57:5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想了解,正是因为年轻
4#
开心一刻  1级新秀 | 2022-6-26 02:58:4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宣武
对年轻人来说,那是一段陌生而熟悉的历史,陌生是因为时代的缄默,熟悉是因为那印记着我们祖辈的人生
5#
mpnf8  1级新秀 | 2022-6-26 02:59:3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怎么说呢?这两边的说法,都不能算是绝对的胡说八道,只不过是彼此的阶级立场迥然相异罢了。
  ——民国时代的旧中国,对于不同阶级的观察者来说,确实是有着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区别只在于由什么人持什么立场,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那个社会。
  要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私的,通常只会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也决定了每个人的思路。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类似例子,在西藏叛乱被平定之后,许多旧西藏奴隶主贵族流亡印度。由于得到了欧美反华势力的财力支持,他们的后裔们有一部分混得不错,在那些“海外人权组织”里面充当宣传喉舌。
  前几年,曾经有一位身为旧西藏农奴主后裔的女作家,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的时候,拿出自己的一本作品进行宣传,回忆自己幼时养尊处优的生活,大谈特谈旧西藏 的精神生活是如何的崇高淳朴,喇嘛们是何等的圣洁无私,奴隶主们是多么的温和仁慈,贵族少爷们是如何的英俊潇洒,有情有义。而庄园里的那些农奴,在她的笔 下总是又懒又馋,整天不肯好好干活,就知道琢磨着如何偷吃农奴主仓库里的食物。
  ——看到这里我就纳闷了,既然旧西藏是如此的幸福和谐,为什么这些“仁慈”的奴隶主们,在庄稼收获之后,按户头分配给农奴的口粮,总是这么少,以至于每年冬天都要饿死一堆人?
  至于那些剥人皮、点天灯、杀人祭天和用少女腿骨做法器的猎奇传闻,这位女作家总是避而不谈,实在避不开了,就说这是多少年传承下来的宗教习俗,要大家“区别看待”,“尊重地方传统”!
  ——按照这种说法,日本是否还应该尊重古代盖房子要埋人柱祭神的传统,每盖一座摩天大楼就往地基里活埋一个少女下去?
  在她的书里,还写了一个反映农奴“忘恩负义”的故事。大致上就是在某一年的冬天,有一个奴隶女娃的家里没有了粮食,全家都快要饿死了,只好偷偷潜入到她家 的庄园,偷吃仓库里的食物,结果手脚不够敏捷,被庄园里的打手们给发现和逮住了——于是,她的爹娘兄弟都被活活打碎了脑袋喂狗。
  轮到她的时候,被这位当时还是贵族小姐的女作家(或者是她的姐妹之类,记得不太清楚了)给发现了,由于看着这个预定被打死喂狗的小姑娘实在可怜,所以就下令饶了她一条命,让她在庄园里干杂活,也算是赏了一口饭吃。女作家还为此颇为自得,以为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
  谁知过了没多久,西藏叛乱爆发,一队解放军打到了庄园外边。这个奴隶女娃不但没有誓死抵抗来报答“大恩”,反而带头砸死了一个管事,打开大门“投敌”……在这位女作家看来,可真是十恶不赦啊!
  总之,以大陆读者的眼光来看,在这位藏族女作家的笔下,基本上就是满篇的颠倒黑白——不劳而获的奴隶主永远都是正义高尚的完美圣人,而辛苦卖力的农奴和汉 人则都是卑鄙阴险的无耻恶鬼。硬是把一个土地贫瘠、环境恶劣、残酷血腥、愚昧野蛮的人间地狱,描绘成了如天堂般美好幸福的“香格里拉”!
  而如此荒唐的文字,在西方世界居然还广受吹捧,并且被认为是真理!
6#
514a7  1级新秀 | 2022-6-26 02:59: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所谓“不重视知识分子”的真相

  说真的,在这方面,就是国民党的教育方针,都比北洋政府稍微强一些,至少搞过几个科学研究所。而担任教育部部长的陈果夫,还在1932年5月提出《改革教育方案》,竭力试图扭转这种文科生过剩而理科生匮乏的荒诞局面,为此闹得教育界一片哗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修改了几次才勉强通过。
  尽管有了上述一系列加强理科教育的努力,但到了抗战前夕,国难当头的时候,全中国还是有70%的大学生在读文科。而剩下的30%大学生当中,大部分读的又 是医科或商科。真正在现代战争中最能够发挥用途,指导工人搞兵工厂、维修厂和建设战备公路的专业工程师,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
  而搬迁到“西南联大”的那些大师们,最多也只能在报刊上发表几篇支持抗战的“精神原子弹”。
  总之,民国的教育界有学术自由,有先进的治学理念,有国学大师,有“民国范儿”……就是没有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技术人才,也没有诞生出像后世袁隆平那样可以让人吃饱饭的农科专家。
  有人说,你这是人文科学无用论的错误倾向,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这些法国启蒙思想的泰斗,也从不管老百姓吃不吃得上饱饭啊!
  可问题是,上述这些思想界泰斗在著述立传的时候,法兰西也没有堕落到民族危亡的关头啊!
  虽然每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在诸位民国大师们之中,也不乏正气凛然,令人敬仰之辈。但是,相当一部分很有“民国范儿”的家伙,却是在一个租界林立、包身工 遍地、洋人横行、工业基础全无,战乱频繁、饿殍遍野的悲惨国度,在一个生与死,血与火的动荡年代,把民族存亡的大义完全抛到脑后,反倒是站在亡国灭种的悬 崖边上摆出一副优雅的姿态,讲究什么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玩什么小清新,搞什么小资情调,例如说鸳鸯蝴蝶派……我该说这是冷艳高贵,还是醉生梦死呢?
  相对而言,似乎还是六十年代那句“不穿裤子也要爆原子弹”的悲壮豪言,更能让人感到折服。
  ——优雅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践踏和遗忘了民族存亡的大义,那么所有的优雅都是可耻、可憎,也是可怜的,宛如南朝陈后主那曲哀婉的《后庭花》。
  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处于战乱、饥荒、贫困和愚昧的深渊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挥霍民脂民膏,追求什么“优雅”的文化,都是不合时宜的;谈什么民 国风和民国范儿,更是非常搞笑的。因为1%上等体面人的“优雅生活方式”,根本无法掩盖99%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底层同胞的无尽苦难。
  如果说前面描述日本公卿的种种腐朽做派,多少是因为当时日本国内安静无事,并无开拓进取的必要性,可以安心享乐的话。那么民国年代诸位文化人的小资生活,就正好应了明末陈子龙那句形容南明君臣的名言:“清歌于漏舟之中,痛饮于焚屋之下,而不知覆溺之将及也,可哀也哉!”
  其实,对于胡适这些很有范儿的民国大师们来说,只要走出北平、上海这些大城市,走出他们的校园、书斋和沙龙,就会看到真实的中国,可惜大多数民国范儿都看不见,而看得见的人则都成了左翼革命者。
  回到正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之所以要号召全世界中华儿女回来建设祖国,乃是因为当时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理科人才,有很大一部分都散落在海外。而在国内的大学里,却只能找到一群学文科的国学大师,真正的工程技术专家寥寥无几……
  很显然,不管这些大师们再怎么擅长摇笔杆子、妙笔生花,也画不出工程蓝图啊!
  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显然就是要热火朝天地搞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建立起民族工业体系。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之下,究竟是科学家、工程师更重要,还是国学大师们更重要?
  公平地讲,许多民国文人对于中国革命都是有贡献的,他们用自己的笔为中国人进行了思想启蒙,揭露了旧社会的虚伪和罪恶。可是在革命胜利之后,他们也应该算是初步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到了和平建设的年代里,那些曾经立下过无数战功的解放军人们,纷纷放下枪杆,拿起铁锹和榔头,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但很多文人的脑袋却转不过弯来,不愿意走出书斋、停下笔杆,去做一些社会上迫切需要的工作——例如说到乡下扫盲、普及基础教育之类。
  而当时的中国穷困至极,百废待兴,还有朝鲜战争的巨大开销,实在是养不起一帮小资情调的文人了。
  于是,就发生了让“百岁学者”周有光感到义愤填膺的一幕:1953年,上海实行工资改革,对待收入最高的大学教授和银行工作人员,取消原来待遇的80%。 100元改为20元;200元改为40元;300元改为60元。周有光对此愤愤不平地骂道:“……民国年代脑力劳动者的待遇都高于今天……工资改革的第二 天,人人眼睛朝下,见面不打招呼了!晴天霹雳,中产阶级贫穷化!共产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承认中产阶级,把中产阶级归入资产阶级。后来还掀起‘反右’运动,更 加深入地、全面地否认中产阶级……”
  拜托!这说法是多么的荒唐啊!想要给社会制造出一个稳固的中产阶级,有哪个国家是靠给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大幅度加薪来实现的啊!而是要大家自己想办法创业,自己赚钱啊!
  举个例子来说,当今只有1100万人口的希腊,在21世纪初加入欧元区之后,以为傍上了大靠山,硬是养了100万吃财政饭的公务员,自以为搞成全民中产阶级的“完美社会”了。结果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如今的希腊都变成什么模样了?说国将不国都是轻的!、
  希腊还有欧盟这个大款可以傍,中国又该去傍谁?只能靠我们中国自己!
  像是有本事搞发明创造,让全中国老百姓吃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不要说给他发10万的月薪,就是发100万的月薪,人民大众也会认为是应得的。而那些只会发几篇酸文的“公共知识分子”,发8000月薪都让人感觉太多——你的这些文章早就另外给过稿费了!
  在我看来,假如这些“砖家叫兽”觉得生活不够宽裕,嫌钱少的话,那你就去出书写文章,赚稿费和版税啊!如果当真能够写出什么畅销书,甚至进一步改编成电 影、电视剧甚至网络游戏,月入几十万上百万的话,想来也没有多少人会感到愤愤不平,正如同当今社会看待那些成功企业家一样。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奖金事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保险业巨头AIG因经营困境,累计接受超过1700亿 美元政府救助。但公司领导在得到政府救助之后,竟然不是首先想着如何弥补亏空,挽回客户的损失,而是拿出巨额款项给公司高管人员发奖金!
  此事一被揭发,顿时引起民众的一片讨伐声——你们AIG先是亏光了我们存进去的钱,然后又要政府拿我们缴纳的税赋给你们填窟窿,最后还不肯填账上的窟窿, 而是要把钱揣进自家腰包里拿走……最后,诸位只会亏钱的银行高管们,在无数愤怒公民的暗杀威胁之中,总算是勉强放弃了这笔不合时宜的奖金。
  所以说,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艰难年代里,诸位民国大师们如果依然要求政府拨出巨款,给他们这些对实际建设工作没有多少裨益的文人,发放那么高的薪水。那么 从本质上来说,他们跟华尔街AIG的高管们,在公司亏本倒闭的边缘,强行用老百姓的税款给自己发巨额奖金,又有什么不同呢?
7#
江西萍乡  4级常客 | 2022-6-26 03:00: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没错。立场不一样。神烦一些类似的伤痕文学。对这些人,只想噙着同情的眼泪说:我非常同情你曾经的遭遇磨难。但是我更清楚知道,我今天能有这个资格坐在这里同情你,听你说故事,是谁给我的这个机会,是谁赋予我这个平等的权利。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同情你家境没落经受的变化,但是再来一遍,我一定毫无疑问支持重新打到你的家族一遍,以捍卫我同情你的权利。
8#
yTVaLvwKPT  1级新秀 | 2022-6-26 03:01:1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打算买这些书
9#
黽力勉  1级新秀 | 2022-6-26 03:01: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想无所不知,就要读的吧
10#
w5t  1级新秀 | 2022-6-26 03:01: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年轻要读
11#
cmr5k  1级新秀 | 2022-6-26 03:02:15 发帖IP地址来自 广东广州
夹边沟记事
12#
f84nqh  1级新秀 | 2022-6-26 03:02:3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朝阳
本来挺感兴趣的,稍微深入了解了一些,又不敢去看了,怕抑郁…QWQ不推荐偏敏感的人去看哦,哪怕写得再温和,仔细一嚼就是满口的细思极恐
13#
莫生气  1级新秀 | 2022-6-26 03:02:57 发帖IP地址来自 云南
文革农村事,我觉得贾平凹的(古炉)写的挺好,挺真实的
14#
htdvk  1级新秀 | 2022-6-26 03:03: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熟悉是因为历史书
15#
wujhzl  1级新秀 | 2022-6-26 03:04:2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答主好性感
16#
熊猫  5级知名 | 2022-6-26 03:05:1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读了冯骥才的心灵实录,貌似和你说的是一个,上大学的时候整个学期人生灰暗呐…
17#
ozow  1级新秀 | 2022-6-26 03:05: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这个这个,……读了一本之后也抑郁的不行一直失眠……就是恐惧
18#
moaqt  1级新秀 | 2022-6-26 03:06: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写文革的,我最喜欢的还是郑念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译本《上海生死劫》也很棒,还有巫宁坤的《一滴泪》
19#
ql5_  1级新秀 | 2022-6-26 03:06: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还有陆犯焉识 天池
20#
0r46g  1级新秀 | 2022-6-26 03:07: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为了读第五本书找了全市,最后在一个小的流动机找到一本残破泛黄的书,读完的确抑郁了好久,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震撼感还记得。希望这个书单可以持续更新,已收藏()
21#
sunyuyong  1级新秀 | 2022-6-26 03:07:4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谨记历史,不要再重蹈覆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