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频交易系统?
根据现在市面上的主流认知,我想大多数人概念里的高频交易系统是这样的:
交易指令完全由电脑发送,对市场数据的响应延时在微秒级;
系统由专用的软硬件组成,研发时需要大量计算机专家级的工作;
系统的硬件需要放在离交易所主机很近的位置上,所谓 co-location。并且得到专门的准入许可证,交易指令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符合以上三点的,就可以叫做高频交易系统。现在市面上的主流媒体,包括大部分新闻和畅销书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说的也就是这种系统。或许有人会说,这三条中没有一条在谈频率,只能叫低延迟系统不叫高频交易。事实上,所谓「高频」,并非一定是指成交的频率高,有些系统只是下委托单和修改、回撤委托单的频率高,真正的成交次数可能并不多,也一样可以叫做高频交易系统。如果你对这个描述仍有疑问,那么我必须要指出,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官方的定义,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 也很难给出明确的定义,最终的描述是基于 5 个特性:
使用超高速的复杂计算机系统下单
使用 co-location 和直连交易所的数据通道
平均每次持仓时间极短
大量发送和取消委托订单
收盘时基本保持平仓(不持仓过夜)
见:http://www.sec.gov/rules/concept/2010/34-61358.pdf
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妖魔化高频交易的言论,比如:
超强的盈利能力(仿佛高频交易的机器就跟印钞机似的);
纯粹靠交易赚钱,有着神秘的数学模型和尖端科技,精准地预测市场走势,带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利用速度优势割其他机构类交易者的肉(大家认为这是作弊)。
回想一下,有没有人对你高谈阔论高频交易时提到这里任何一点?你听完以后有何感想,是好生羡慕,心潮澎湃,还是满腔愤恨上天不公?别着急,继续往下看,相信你看完这个回答以后,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下次再遇到这种人,就直接请他闭嘴。特别是那些对高频交易有兴趣但还没入门的朋友,希望你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当你历尽千辛万苦,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一家 HFT(High Frequency Trading),以为从此以后你的工作就是对海量数据做高深莫测的数学模型,架起机器冲进市场草割那些无知的低频交易者,白花花的银子便像雪片一样落进你的口袋,你很可能要失望。
摒除这些错误的观念,这个行业的真正的精髓才能向你展开:偏执的科技至上理念,极其复杂的技术难题,疯狂追求机器极致的性能,以及高强度的同业竞争。这些才是我认为的本行业最吸引人的特点,它们本身就足够让人着迷了。至于赚钱,建议你把它当作承担压力、努力工作之后的回报,而不要幻想无意间被葵花宝典砸到学得惊世神功,从此纵横股市点石成金;这种神话至少在这个行业是不存在的。
传说中,高频交易的盈利能力很强。但现实很残酷。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赚大钱的的确有,赔钱的也大把存在。我想这个行业之所以特别吸引眼球,主要是因为它融合了「金融」和「计算机」这两个热门词汇,而且确实是一个高科技行业(相信没几个行业会关心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区别),因此很容易给外人一种神秘感。但如果只盯着金字塔顶端的几家公司便下结论,就好比看了乔丹集锦以后便认为所有打篮球的人都特别能扣篮一样,是不现实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高频交易系统对低延迟的敏感性,研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高薪聘专业的计算机专家,花钱买昂贵的硬件,租用专门的微波通信线路。但这一切都不能保证你得到一个预想中的「低延迟」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交易系统对于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若是不够精密,上线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根本无法使用。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很多时候换来的是一个残次品系统。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因为搞不定技术问题而赔钱关门。
这里有一个深远的问题,即高频交易是一个金融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业,但同时精通这两者的人才是非常稀少的。金融人士主导的项目会缺乏对技术的判断能力,IT
人士主导又会对需求把握不清。在对性能不敏感的行业中这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可以按照传统的甲方乙方方式解决,若有问题慢慢扯皮。但在这个高竞争行业,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用来浪费在扯皮上。投产的系统可能慢上几微秒就是废物,而那时往往会发现基本的设计就有问题,根本无力回天。这种超高难度的研发压力,其实才是高回报的缘由。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10 年给出的这份报告 Concept Release on Equity Market Structure
|http://www.sec.gov/rules/concept/2010/34-61358.pdf中的定义,高频交易主要包括这几种 x 类型:
被动做市( Passive Market
Making)。这种策略是在交易所挂限价单进行双边交易以提供流动性。所谓双边交易,是指做市商手中持有一定存货,然后同时进行买和卖两方交易。这种策略的收入包括买卖价差(spread)和交易所提供的返佣(rebate)两部分。
套利(Arbitrage) 。这个策略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看两种高相关性的产品之间的价差。比如说一个股指 ETF 的价格,理论上应该等于组成该 ETF 的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具体计算方式按照此 ETF 定义来看)。但因为种种原因,有时我们会发现市场上这两种价格并不一致,此时即产生套利机会,可以买入价低一方,同时卖出价高一方,以赚取其间的差价。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强,这种机会发生的次数和规模会越来越小,并且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因此往往需要借助高频交易的技术来加大搜寻的规模和把握交易时机。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