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证监会提出在研究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如果实行对未来市场和券商本身有什么格局上的影响?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游啊游   2018-10-13 14:49   7257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正序浏览
11#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49: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冯磊   | 2018-10-13 14:49:22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荣恒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9:2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哈:
入正题:这个问题应该属于中国大陆银行业改革和革命的子分类,但一切信息都在指向这种苗头在一天天实现,试想在利率自由化后,银行具有券商牌照,从事网络金融、甚至消失的行业里会增加银行高柜柜员都不可怕!

慢慢在补充。
8#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49:20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49:19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匿名用户   | 2018-10-13 14:49: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Shen Planck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9:17 发帖IP地址来自
【框架】分析现阶段银行
【基本面】:
1. 我国经济处高速发展期下半场,但银行业利润占GDP比重已过高,故采用成熟市场估值
2. 我国银行的国有性质决定其不会破产,在ROE高达15%以上,分红率5%以上,1倍市净率以下低估
3. 银行的增长有赖于资本扩张,摊薄每股受益,且国有企业领导以做大盘子优先于股东回报,故不能用PEG估值
4. 银行信贷质量因09年的四万亿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十几万亿的跟进造成的产能过剩,房地产供应过剩而迅速下降,并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遏制其市净率往高于1.5倍发展

【技术面】:自己看图线,目前大部分都是穿破60日均线,破坏半年多的上升趋势后,回涨又遇60日均线压制。

【资金面】:
1. 对降息降准市场已有充分预期,如今已步入降息通道,市场也已有所反应
2. 银行大多要发优先股,甚至有再融资冲动,参见中国平安先例

【消息面】:
1. 听肖刚说给银行发券商拍照。请注意肖刚就任证监会主席前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并曾有一定的接替周小川担任人行行长的呼声(其就职于中国银行前曾长期担任人行行长秘书),大有在两会上的政治作态。
2. 给银行发券商拍照要修改《商业银行法》,就跟实行注册制需修改《证券法》。参见美国银行混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萧条后被禁止直至九十年代方被打破,我们在这方面的步伐定会谨慎。

【政策面】:
1. 利差缩小,中期看对银行的利润是毁灭性的打击,目前上市银行80%以上的盈利靠利差保护,且非利差收入中有很多也是变相利差。如今的每次降利率,同时提高存款利率的上浮倍数,本质上与财政部趁降油价提高税收是一样的。
2. 银行业的改制上市任务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随农行的上市已完成。利差保护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未来金融改革,还利润于实业将高于金融稳定的优先级。银行的政策面前景看淡。
3. 我国银行家数少,上市公司份额集中,进一步整合的前景几乎没有,且有进一步向民营发牌引入竞争的趋势,美国九十年代的银行十倍历史不可复制。
4#
王乐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9:16 发帖IP地址来自
部分反对沈一冰的观点。逐一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回答为"而如果去并购一家小的券商,以银行庞大的人才招揽能力,还不如自己管业务,外面挖点人做业务"
————————————
1.银行不可能收购中大型券商,因为券商的牌照不值钱。收购小微券商即可(兴业,交行都是这么做的)。是的,银行挖人不是问题,但是并不能简单说还不如自己管业务。不修改商业银行法,不收购券商牌照,有的业务是不能做,或者说不方便做,会占用非常多的资本,得不偿失。所以你理解错了。

2第二大段的第一段我同意。但是后面的部分错误太多,随便说几个。
关于经纪业务:现在传统券商自己都被互联网券商挤占份额,挤压利润中(超低佣金,网上远程开户)。银行这头出点费用就可以了,银行的钱远胜于那些个互联网券商和传统券商。这个东西就是出钱的事儿,看谁砸钱多,根本不分几线城市(我媳妇今天给远在山东的亲戚开了户,我们是在武汉)

关于你说承销保荐牌照的这段- -,我简直吐了。首先我要说,银行对于企业的敏感程度,远超券商,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

——————————————————————————
原回答“此外,在统一的架构之下,保荐业务造假等重大风险事件也需要纳入考量,如果一些分行为了自身利益,将一些资质较差的企业保荐上市,又出现风险的话,对于整体的声誉损害是较大的,几亿的投资者赔款对银行来说是小意思,但对券商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因而把关也会相对更严(排名可比的情况下)。”
——————————————————————————————
这就跟银行贷款风控部门一样,你难道觉得银行赔得起,所以风控部门的员工就随便批贷款- -?不要饭碗了么?逻辑问题太严重。
3#
有石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9:15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分析这个问题对我而言稍宏观了一些,就此抛砖引玉。

一、首先弄明白是什么:新闻如何阐述,证券期货牌照有哪些,哪些牌照开放会有实质影响
1、新闻来源2015年3月6日新闻发布会
2、证券期货牌照包括证券期货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期货投资咨询、证券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资产管理、资产托管、基金销售等各类业务牌照
3、哪些牌照开放给银行会有实质影响
就个人理解为:
1)经纪业务:证券期货经纪牌照
2)投行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牌照、证券财务顾问牌照,分别对应IPO和并购

二、现有券商拥有各类牌照业务的价值何在?
1、经纪业务:原本经纪业务是券商真正最为赚钱的业务,近期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盈利能力在迅速下滑,但仍是券商最核心的业务。
2、投行业务:投行业务是券商的品牌业务,能给券商带来全面的业务能力,并源源不断创造各种业务需求,比如某投行做了IPO业务,后面就会有并购业务,融资业务(例如国外的并购贷款),股票经纪业务、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等等。

三、银行持牌对券商的威胁何在?有何特别优势?
1、体量:银行比券商大太多了,完全是碾压式的——这意味着银行的资金资源充沛N多,涉及的融资能力、成本都不可同日而语;
2、客户:客户数量、信息优势和议价能力:银行掌握了如此多的企业客户资源,也是券商根本不能比的;同时,银行掌握了客户的流水、最核心的经营信息,一旦做起投行业务,在开拓客户方面会比券商更为精准;银行作为企业的金主,一定程度掌握企业的命脉,谈判能力也比券商强太多了。
3、投行业务是基于人的业务:只要放开牌照,银行要做投行业务太容易了,直接挖团队就可以了。
4、经纪业务的重要基础是网点:券商的网点跟银行能比么?
故而,无论是经纪业务还是投行业务,券商面对银行的竞争,都显得很孱弱。

四、国外投行比如高盛为什么还能这么牛逼?中国的券商情况如何,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国外投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逼格的巨头,如高盛,第二类是精品投行。
巨头的生存逻辑在于以专业取胜:贯穿整个产业链条的专业——从IPO、并购项目的判断、包装、销售、融资,自营项目的研发、交易,都非常专业。
投行的专业能力、品牌形象带来其业务。
精品投行也以专业取胜,但是生存逻辑在于聚焦于细分领域
那么,中国的券商情况如何呢?
只讲品牌业务(投行):中国券商大部分众业务开拓,而在各个环节的专业程度还有所欠缺。专业化程度高的券商,应该数中信、中金,其中个人看好中信——中金的机制陈腐,官僚气息太重,向中小型业务的转型不及时,反应迟钝,近几年已经开始没落了;而中信从专注于大型项目,到中小型业务的转型非常流畅,逼格高的同时反应也快。
中国市场这么大,总是会出世界级的投行的——很可能会是中信。
除了中信之外,国信平安招商广发华泰都有可能在投行业务方面成为世界级的参与者,得看哪一家市场化、专业化转型转得快,且被银行挖角的过程中能想办法扛住——现在这些券商的问题,在于,股票不愁卖,所以销售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具体谁能跑出来——摊手,搞不清。

五、对于银行,拿到证券期货牌照,是大利好吗?
是利好,但不是大利好;牌照放开,对于银行的利好远远小于对于券商的利空。
券商的盈利能力,对于银行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当然,会有很多银行内部的人借此机会开疆拓土。

以上。欢迎指正。
2#
沈一冰  5级知名 | 2018-10-13 14:49:1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个人认为银行不会很快抢走券商的蛋糕,主要原因包括:

(1)银行如直接或通过子公司直接获得证券牌照属于混业经营,对于银行的净资本管控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从短期来说银行要让一个外来的“能人”进入银行这个体系,担任要职、招募人马、开展各种业务,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而如果去整体并购一家证券公司则似乎没有大的必要,因为中信、平安、招商等金控集团下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这种效果,还实现了风险隔离。如果一家大的商业银行去并购一家可以比拟的证券公司,那么商业银行很可能出不起大券商股东们的要价,而如果去并购一家小的券商,以银行庞大的人才招揽能力,还不如自己管业务,外面挖点人做业务。

所以综上,商业银行要在短期内形成和券商同等甚至全面超越券商原有业务能力的战斗力,可能性较低。

(2)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由于我们的四大行都是国有的,因而对于风险的容忍程度恐怕低于世界上其他具有系统性重要度的银行。国有四大行自营盘出现巨额亏损之类恐怕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不会出现的。当然发不发自营牌照还是个未知数,恐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会先发一些经纪类、承销保荐类业务牌照。

如果看一下这些相对低风险牌照,最可能实现“碾压”的是经纪业务,银行的网点优势确实极为巨大。但是随着券商营业部已经在各种互联网公司的新模式挤压下开始出现萎缩,银行如果花大力气去做这个事情在一二线城市可能未必有多大功效,但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也许效果会比较好,这一块券商没有开发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开发,但是银行的网点是现成的……

再看承销保荐牌照,保荐业务则需要相应的专业团队,从券商挖人即可。银行的优势在于对位于本地的企业情况相对比较了解,之所以说相对,是因为在从业的三年半以来,也见过不少已经是江河日下的传统产业还在靠着各种“创新”大笔拿贷款。银行的地方从业人员,对于新经济、新产业的敏感程度是明显不如券商的,因而如果在2009年及之前向银行开放券商牌照,那么券商的保荐业务有可能被打垮,但现在并不会。此外,在统一的架构之下,保荐业务造假等重大风险事件也需要纳入考量,如果一些分行为了自身利益,将一些资质较差的企业保荐上市,又出现风险的话,对于整体的声誉损害是较大的,几亿的投资者赔款对银行来说是小意思,但对券商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因而把关也会相对更严(排名可比的情况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远的未来所实现的注册制,将会使保荐业务次要于承销业务。实施初期大量增加的供给将会非常考验承销能力,尽管在资金实力上银行碾压券商,但是如果因为业务不精被要求履行余额包销义务的话还是很伤的。


但从长远看,如果银行牌照不向券商放开,券商牌照向银行放开的话,那么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
  • 个位数的全牌照券商巨头存活下来
  • 也不是每家银行都能做得像券商业务的
  • 其他券商可能会有一些经纪业务以外的优势业务保留下来,比如自营强的可以转基金资管业务,投行部门强的可以转精品投行等等
  • 一些以经纪业务为主的小券商可能会走向衰落
其中原因其他答案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是需要一个过程,不会那么快。
止水资讯,提供原创财经评论和企业投融资、法务、财税的免费咨询,请搜索“zhishuiinfo”或扫码添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