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还是美国留学?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05   5445   8
国内一线城市,非211,网排大概160的财经院校
目前已经大三,管理专业,刷绩点也来不及了
申请英国的话均分85
美国的话加权3.27/4的水平
想学金融,但是英国基本上不允许转,美国金融申请的人多,申请到好的院校也比较困难,同时托福gmat也没准备时间非常紧。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正序浏览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44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的申请门槛最为严格,是必须将GPA,TOEFL,GMAT成绩都准备好以后才递交申请的。
而英国的申请则最为灵活,对GMAT也没有强制要求。准备上成绩和雅思就可以了。
而且英国的金融专业有许多都是管理与金融相结合,从压力和时间上考虑,推荐英国。

更多留学信息可以添加微信whthinku,了解更多哦~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43 发帖IP地址来自
泻药。
建议题主读读这篇文章吧,选择出国留学的国家也不能只看申请难度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希望这篇文章对题主有所帮助。
明德立人留学:为什么留学去美国比去英国高大上?以上。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美国和英国都呆过。
整体来说我更喜欢美国吧。
英国人说话时候不喜欢挨的太近,很多事情都有点死板,爱开玩笑,但是却戳不中我的笑点。
我美国舍友极力邀请我去美国找份工作,虽然我的专业在英国找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英国呆久了,有点不太开心,不如我在美国时候开心。
有点小后悔没去美国念硕士,希望工作几年后以后去美国再读一个MBA。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说答案,美国。再说原因。
第一,根据题主的描述,其实不是国家的选择,而是专业的抉择。到研究生阶段,就一定要考虑将来的就业了。所以保证专业非常重要。
第二,美国是申请的人多,但是招人也多,还有一点,招生的院校多,所以选择丰富。对于好院校的定义,每个人都不同,看你的绩点,G6T9的话,最不济也可以到前70。
第三,从时间上讲,也是有机会把托福和GMAT考出来的。美国有的院校还有多轮申请,所以最晚提交的时间可以到明年的1月份以后。相应的英国通常是需要早申请的,这中间就有了几个月的时间差。现在是四月初,给自己留足五个月的时间,每天学四个小时以上,托福或者雅思都足够了。而GMAT的复习时间可以从申请美国比英国晚提交的几个月中补出。
第四,在美国的话,虽然现在政策收紧,但至少还是有机会毕业后实习的。而英国完全没有这个机会。当然,申请的话,还要准备相应的实习和推荐信,不知题主具体情况。总体来说,大三了,做好了决定就拼一把。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40 发帖IP地址来自
你的情况来看,可以申请英国的金融专业。
英国有一些学校的金融专业,接受商科类专业 包括管理学专业来做申请。
Bath University    专业:M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专业:Accounting, Finance and Strategic Investment MSc
University of Reading 专业:MSc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ondon校区)
专业:Entrepreneurship, Finance and Innovation MSc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39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上面有人已经从申请的专业角度回答了LZ的问题,作为在美国读了高中和本科,英国读了研究生的资深留学人,我想从自身体验的角度出发去说一下在美国和英国上大学有哪些区别。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高中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公立高中读了一年高中,然后大学申请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SNews2018排名42)。后来研究生的时候申请到了英国G5之一的UCL。
1.评分制度
首先说一下评分制度的不同,美国基本上是4.0满分,也会有对应的ABCD。在美国我经常成绩单上很多A。而英国不会打ABCD,我们学校给分可以说是非常扣了,一般50分以下是Fail,然后50分以上是PASS,60分以上Merit。所以拿到五十多分是average的成绩,如果能考到六十几分,说明已经是优秀了。所以让我一个以前经常拿A的人一下子面对五六十分的成绩真的心情有点复杂。

2.评分标准
在英国上学相比美国来说,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课程的评分标准。在英国的UCL,因为我是文科专业,所以每节课基本上都是靠一篇论文占100%的成绩。而在美国的时候,我几乎所有的课都是由出勤率,homework,presentation,quiz,还有midterm,final组成,就是每个部分都会占一部分分数。其实我觉得这点来说美国更好一点,这就要求你对于这节课的任何东西都要认真对待,而不是只考一次成绩就决定好坏,那样很容易出现平时不学习,最后考试或者是最后写论文才开始努力的人还拿到高分的情况。
当然在英国我也有quiz或者presentation,但这些都不会计入最后总成绩。
3.学期制度
再说一下学期,我在英国和美国的学校虽然都是每年有三个学期,quarter制度(美国东部的大学基本上都是两个学期,semester制度),一个学期十个周。但英国只有两个学期要上课,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上课,第三个学期主要就是考试还有准备毕业论文。在英国,大部分的课每周只上一个小时,个别总要的课会上两个小时。这样基本上上完一个课只有十个课时。而美国是每个学期都要上课。而且每节课每周都是三个小时,这样的话一节课就是三十个课时,是英国的三倍时长。

4.考试制度
还有一点英国和美国不一样的一点的就是会放完假考试,或者放完假交论文,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考试或者论文都是在当个学期去完成的,所以寒暑假不会有任何需要复习或者学习的东西。而英国一般是放假以后才是考试,或者是交论文,而且考试是把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学的东西都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考试,这样其实很容易就忘了前面学习的东西,尤其是第一学期的东西需要复习很久。
5.假期制度
最后就是假期也很不一样,加州一般打的假期会有三个月左右的暑假,两到三周的的寒假,还有一个礼拜的春假。而英国这边,每个学期的第五个周一般都是reading week,这一周学生没有课要上,本来应该是在这个周读reading,但很多人都把它当假期。寒假一个月左右,复活节假期一个月,没有经历过暑假,因为从复活节开始以后就没有在上课了,去学校都是去考试或者是和导师讨论毕业论文,所以说实话在如果在英国上学的话,你会感觉自己经常在放假。

所以综合以上五点的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区别点,希望LZ能根据自己情况考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国家留学。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38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和楼主问题类似的一些话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去美国留学还是去英国的人考虑的因素都是五花八门,如果要展开讨论各方面因素的话,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比如“要不要考GRE/GMAT”、“治安会不会太差”、“学费会不会有点高”、“有亲戚在那边会更有照应”、“移民政策似乎更好”、“两国关系好像有点不稳定”等等。

但是,留学读书的学生和家庭中应当大部分还都是会关心教育质量的,所以针对两国留学的教育质量和两国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的能力和发展问题或许是大家更关心的。
在展开话题前,有两点2点我想明确的是:
1. 我觉得去比较“平均水平”或者说“群体概念”才更有意义
我所理解的楼主所问的问题是在对比两个国家中国留学生的平均水平孰高孰低,而不是一刀切地在问“为什么(任何一个)美国留学生都比(任何一个)英国留学生要牛。”有的知友或许也是这么理解的,但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并不是。所以,我们在比较的是“平均水平”或者说“群体概念”,指的是说,举例:学校A的留学生整体上比学校B的更优秀,但是单独1对1比较学生个体,找出学校B里的比学校A的优秀的肯定是有一定比例的。我画了2张图,大家自行感受理解一下,以后就别着急去说“谁说学校A的学生比学校B的好?我身边学校B的学生在XX公司做什么,而学校A的几个都是怎么怎么样了”


图1-1:学生整体质量对比示意图:学校A VS 学校B
图1-2:学生整体质量对比示意图:学校A VS 学校B2. 我们在比较时需要参考“不同时期”这个变量因素
针对很多楼里提到的“我身边的XXX就是XXX毕业的,一样不比XXX差”:在不同的年份去海外留学的学生整体质量是有差异的,随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留学生的平均质量是在下降的,教育产业化商业化、国内中产阶级崛起后支付能力提升带来了这些增长。所以今后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时,请看一下这位海归是哪年出的国,你对比的另一个海归呢?然后再下结论不迟。


其次,我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做了一些功课,我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6个“争议点”做开展,看看能不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
备注:由于接下来这部分内容点较多,为便于读者理解,特整理大纲供预览:
1. 英国留学的学制短所以培养的学生质量差?
2. 英国的世界名校数量比美国少很多所以整体教学水准低?
a.  提供图2:我整理的各世界大学排名的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  b.  提供图3-1,3-2,3-3:是我整理的2019两份最有代表性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c.  提供图4:职场上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筛选求职者普遍参考的重要标准  d.  提供图5-1,5-2,5-3,5-4:是各国和各国大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数量
3. 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英国学校整体的门槛比美国学校要低,所以生源差?
4. 英国过于看重申请者的成绩,流失不少优秀学生,美国则不同,故此消彼长?
5. 毕业后留英比留美难,投资回报难,即便如此还去英国说明水平不行?
6. 人才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教育实力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所以美国强于英国。
a. 提供图6-1:2018 各国以货币为单位计价的GDP排名(单位:10亿美元)
b. 提供图6-2:2017 世界主要国家国民财富排行榜(单位:亿美元)

正式开始:
1. 英国留学的学制短所以培养的学生质量差?
传统观点认为:
因为本科教育阶段,英国除苏格兰地区的学制为四年学制以外,其他地区本科都是三年学制,硕士教育阶段,英国是一年学制;而美国方面,正常的本科阶段(不讨论那些两年制的拿准学士学位的本科教育)是四年学制,硕士阶段大部分是2年学制。所以学习时间短代表学到的知识相对就少,所以教育质量英国比美国高。
个人认为:
这个观点句里的“相对”这样的概念倒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这个“合理”的前提至少需要是两国的教育质量非常接近,当然了,后边我会列举一些数据,表达我理解中的美国教育质量整体上(平均实力上)强于英国。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在最前面提到的“对比科学性”和“避免一刀切”,在这个传统观点里所提的美国硕士阶段大部分2年制这个情况目前已经在不断发生变化,首先美国目前商学院所开设的商科硕士95%以上都缩短成了“压缩的”1年制(压缩学制后要修完对应硕士项目所需的学分数和原本2年制是相同的),其次大部分英国的大学(特别是G5之外的大部分)硕士阶段1年制项目实质上真正的在校时间差不多只有9个月左右(比如今年9月开学,明年4月可以不呆在学校了),其余时间可以不待在学校,这些时间给学生用来写dissertation(毕业论文),而美国大部分学校1年制是7-8月开学(有的5-6月就开始了,有些国内的本科生还没拿到学位,美国的一些硕士已经开始上课了),到第二年暑期8月上完课拿学位,前后差不多12个月。
但是,我说的一直是“大部分”,所以自然也有英国比美国学制长的情况,比如美国一些常春藤名校的个别硕士项目也有9个月就能毕业的(比如耶鲁和康奈尔),而英国牛剑和帝国理工的大部分硕士项目是整整12个月的。


2. 英国的世界名校数量比美国少很多所以整体教学水准低?
传统观点认为:
从各类世界大学排名来看,美国大学所占的比重更大,也就是学校数量远超英国,2019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里前100大学美国要占50+,英国占10所,前50大学里美国占35所,英国占5所,2019  QS全球大学排名里前100美国占33所,英国占18所,前50美国占19所,英国占8所。所以认为美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比英国的高。
也有知友提出,英国大学历史悠久,拥有的诺贝尔奖得主也非常多,剑桥大学出过过去牛顿这样的大咖,20世纪还有霍金这样的现代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
个人认为:
学术能力确实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参考指标,所以不论世界大学的排名有多少种,其中学术的比例均是占到大部分的。
顺便提一句,诸如奖项类的绝对数量比较方面,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参考一下这些累计数字各国分别是在哪些时间段获得的?集中度如何?毕竟,我们在讨论的问题是针对“现在”,至少是当代,对吧。
这边我提供一些参考给大家,大家自行参考并做一些思考,多比较多批判思考,我在部分图中做了一些标记,各位也可以做一些属于自己的。
下图2:我整理的各世界大学排名的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   下图3-1,3-2,3-3:是我整理的2019两份最有代表性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下图4:职场上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筛选求职者普遍参考的重要标准   下图5-1,5-2,5-3,5-4:是各国和各国大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数量


图1-1:各世界大学排名的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
图2-1:2019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图2-2:2019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TOP1-30
图2-3:2019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TOP33-53
图3:某金融机构各部门对应届生教育背景的要求
图4-1: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
图4-2:2018全球各国诺奖累计得主人数/2017全球各国诺奖累计得主及每千万人口比例
图4-3:全球累计获得诺贝尔奖的教职工及校友总数前20大学排名
图4-4:全球各国累计菲尔兹奖获得者人数3. 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英国学校整体的门槛比美国学校要低,所以生源差?
传统观点:
在本科阶段,美国TOP20的大学在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约200+,英国TOP2的每年录取中国学生人数在差不多250+?在硕士阶段,英国有不少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都不需要提交GMAT/GRE成绩,而美国排名靠前名校几乎都需要GMAT/GRE等成绩,门槛高低决定整体素质。
个人认为:
单纯以录取中国学生的绝对人数高低并不能得出两者之间整体孰优孰劣的结论。之前我写过的这篇可以参考:【JHU-MSF】从10个中国学生到400+,发生了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学生多?那么老师人数呢?师生比显然也是一个比较有参考意义的数据,曾经的一份2016年的数据显示,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师生比例最佳的世界大学排名Top 100 (Top 100 universities with the  best student-to-staff ratio)  中主要是美国的大学,紧随其后的是日本的学校机构,英国没有任何一所大学上榜!而此列表可是包括了北美,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23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尽管如此,师生比、录取人数、门槛都只是众多参考因素中的三类,并不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4. 英国过于看重申请者的成绩,流失不少优秀学生,美国则不同,故此消彼长?
传统观点认为:
本科阶段,以成绩论英雄那一套不知把多少牛人硬推向了美国?也不知吸纳了多少高分低能的(理论远胜过应用和创新)选手?中国学生考A-LEVEL只要选对了科目,大多拿个好分数难度不是太高,且拿到好分数情况下(平均分等其他条件也足够)不提牛剑能不能进,至少帝国理工、UCL基本是可以进的,相比之下申请美国,SAT、SAT2等即便拿了高分又能保证什么呢?研究生硕士阶段,英国持续按照以分数论英雄的理念,对各个申请者的毕业院校背景、平均分要求进行各类划分,不论申请者在其他方面如何优秀,但凡平均分没能达到学校要求一律不考虑(确切来说是几乎不可能考虑),有些学生在双非本科学校拿了90多的平均分,最后还是竞争不过平均分80的985学生。
个人认为:
以分数是否达标作为学生录取的必要条件之一确实会挡住不少优秀的申请者,上述传统观点里提到的情况我举些例子,硕士阶段,我们曾帮助的二本背景、各项成绩都一般、没有全职工作经验被哈佛大学MBA录取的案例,以及GPA2.16被美国前30水准的大学录取且拿到了1/4奖学金,以及数以近40例二本三本背景的学生被美国前10前3大学录取的案例,其中有不少不单是双非背景且GPA/GMAT/GRE等成绩上也有短板(比如最近的2018年6月来自双非本科院校的C同学以640GMAT,3.1GPA,7分雅思拿到了美国TOP3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5. 毕业后留英比留美难,投资回报难,即便如此还去英国说明水平不行?
传统观点认为:
英国从2012年开始取消了PSW工作签证的发放,所以英国留学生非常难留下,出国留学花的是美元和英镑,但如果毕业后没机会赚美元和英镑,那么“投资”收回“回报”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个人认为:
首先,投资回报这个概念倒也不应该只看“短期内是不是能以最少的时间来收回投资”,我们应当抱着“对学生的未来长期职业发展做投资的心态”,如果学生在留学后找到了自己的热衷热爱领域,那么即便毕业伊始薪资等收入不如家长们和世俗预期,也不必给太大的压力和下结论,在每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均值回归”的理论是普遍适用的,这边不做展开,感兴趣可以之后了解一下这个概念。
其次,其实更有甚者,是把“投资回报率”和“性价比”概念混淆的,以“性价比”的理念来考虑留学方向的选择,具体来说:性价比其实指的就是在你明确可选项有哪些的时候,选出这些里面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性价比。然而,你们想过吗,性价比高代表最适合吗?当然不一定,这跟咱们的目标是高度挂钩的:
比如你的目标是3年后尽可能地获得高收入,那么你现在花100万留学有机会叁年后获得年薪100万的水准,和你现在花30万有机会叁年后获得40万的年收入水准,是不是“性/价”比例上,投资回报率是后者更高?但根据你的目标,其实应该是前者更匹配呢?
所以,虽然对留学生来说毕业后留下来在英国确实困难,但并不能一刀切地仅因为这个因素就下“都这样了,还去英国?看来是门槛够不到美国的没办法。”这样的结论。我举个例子,如果对于打算留学后要马上回国发展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申请背景极佳,剑桥和哈佛同时录取,留学费用预计相差小几十万人民币,你觉得他是不是“至少”也有可能会选剑桥?(因为我不想说他一定会选剑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差不多优秀的申请者在选择去哪个国家留学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学校教育质量以外的因素,诸如治安、生活成本、学费、文化偏好、当地是否有亲人、移民和留下就业政策、家人影响等。
其三,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优秀留学生其实都选择了毕业后就回国发展。而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作为吸引中国留学生留美甚至入籍的强势方身份也在不断加速变得尴尬,所以原本赴美留学相比赴英留学在留学生毕业就业上的“优势”也在逐渐缩小。

这里提到的美国的一些情况我做简要延伸,并提供参考资料供之后再了解:
2000年以前,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绝大部分希望留在美国,事实上大部分留学生留在了美国,其中STEM类(Science,  Tech, Engineering, Math类学科方向)比例最高。(当时赴美留学门槛高,大部分留美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2008-2017,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最精英的部分(约占总人数的5%-10%)选择毕业后留在美国发展的越来越少,且呈加速下降趋势。 * 在以上事实下,以2008-2017年和2017至今(以2017年年中为分水岭)美国做了2件事情: 1. 2008-2017为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中国学生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留美,美国不断加速、加幅放宽STEM类专业学生在美国毕业后的OPT期限,从最初的12个月,延长17个月至29个月,后又再次延迟7个月,总计长达36个月。   *OPT是美国授予国际留学生在结束学生身份后给予的短期留美工作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如果留学生能得到雇主的担保,则可以在一年内申请抽取H1B长期工作签证,但此签证以“摇号抽签”形式进行,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OPT至三年,则每个申请者理论上拥有了3次抽签机会,大大降低了因为“运气不佳”造成的人才流失。  2. 2017年年中期,美国开始一连串组合拳“限制中国为代表的留学生”,包括:  在2017年12月,Trump就发布了《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来限制“高精尖科学类学科方向”的海外留学生进入;  Trump在同年4月签署过一份“抵制海外产品、雇佣本国公民”的行政命令,其中强调要通过更“苛刻“的流程手段来审核H1B visa的申请者;  2018年5月,美还通过了一项引发极大争议反响的法案,因为其中授权了相关部门停止向中俄朝伊人才计划学者的发放奖学金的条款;  2018年10月,又有消息称美国多方正在向Trump和其他官员做工作,意在推动“禁止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这项提议。
以上现象体现美国强势方、转为从绞尽脑汁“挖”人才,再到意识到徒劳无功“留不住”人才,继续演变到心灰意冷开始“反击”的过程。
相关参考:为什么留美之后要回到中国发展?

6. 人才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教育实力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所以美国强于英国。
传统观点认为:
由国力倒推人才,再有人才倒推教育,国家强则教育强。
个人认为:我先提供两幅图中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图6-1:2018 各国以货币为单位计价的GDP排名(单位:10亿美元)
图6-2:2017 世界主要国家国民财富排行榜(单位:亿美元)我相信以上两幅图就是传统观点里提到的“倒推逻辑”的根源——国家实力的两类代表性较强的数据。乍一看这样的数据,是不是不少人要对传统观点的判断表示认同了呢?且慢,我们再回顾一下:
1. 我们讨论的似乎不是两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之高下吧?我们讨论的是两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平均水平对吗?所以怎么能够根据上2图就得出结论呢?
2.之前的5点里面我其实已经有举过一些例子了,告诉了大家在我看来,优秀的学生不论去哈佛还是剑桥最终还都会是优秀的学生,但学生在选择去什么美国还是英国的时候,参考因素是五花八门的,有时候,应该说有很多时候他们参考的并不是和教育质量相关的因素,也有很多时候,家长、家庭、家族对学生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综合以上2个补充点和6个争议点的展开:
各位还觉得“英美两国哪国的留学生更牛”这个问题可以得出答案吗?

有时候,看看美国人办的US NEWS和英国人办的QS排名,开心就好,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爱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就挺好。

陈思炜:赴美留学“镀金”已不在?不存在的!陈思炜:特朗普上任后,“赴美留学”是否更难了?非也!陈思炜:【留学毕业生的十字路口】工作几年再回国 vs 直接回国 vs 长期定居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想邀请你帮我做两件事:

  •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
  • 关注我 和 我的专栏,持续关注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优质内容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5:3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针对楼主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英美留学的不同之处

[h1]英国申请要求[/h1]我们先来说下楼主比较关心的英国是否可以转专业。楼主目前学管理,考虑转到金融专业,如果不是非要申请纯金融项目,也就是涉及到很多量化课程,并且对申请人背景有严格要求的项目,那么管理转金融在英国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
通常来说有两种选择:
其一,英国有部分学校的金融专业是专门为转专业学生而设立的,有些学校要求学生本科的课程中要提现一定的Quantitive skills,他们会重点看成绩单的模块,比如要求所学课程当中一定含有计量经济学等等。
其二:可以考虑金融管理专业或者管理学(金融分支),这类专业相对于纯金融来说,不会涉及太多量化的课程,难度不会太大,适合本科修过一定金融课程,想将来进入金融领域的学生。
在确定了可行的转专业申请方案之后,我们再看下英国学校的具体要求。
英国作为全球最注重学术的国家之一,非常讲究论资排辈,对于申请人的出身非常看重,也就说你的本科学校如果是985或者211,会很受青睐。比如南安普顿大学的管理学院就明确说只招收网大排名150名之前学校的学生,150-200名可以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等。但是,这并不是说双非学校的学生就不能申请到英国的好学校了,我们一样看到每年都有国内名不见经传学校的学生申请到了英国名校。对于双非且申请商科的学生来说,一定要重视本科期间的在校成绩,英国前30的学校一般是要求GPA3.5,也就是约等于百分制85以上。在此基础之上,能有一个雅思不低于6.5的分数就更好了,另外雅思建议直接报考UKVI的雅思考点。
楼主如果觉得时间非常紧张,且英语水平一般的话,可以考虑英国,申请英国商科专业只需要考雅思,不需要考GMAT,压力相对小一些。如果去英国,那么只要在入学前有个IELTS分数就可以了,达不到学校要求的话可以去英国配语言。
[h1]美国申请要求[/h1]美国的教学质量和认可度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很多学生的首选国家。不过,美国TOP100开设金融项目的学校并不多,大概只有30所左右,有些项目还是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这样看来,留给应届生的项目就又少了,因此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因此,申请美国的金融项目需要申请人做充足的准备。
相对于英国看重出身来说,美国考核的会更加全面一些,硬件和软件因素都会纳入审核范围。如果本科学校背景一般,但是却拥有出色的实习以及良好的GMAT和托福成绩,也会弥补学校的不足。一般来说,美国前60的金融专业对于本科的学校,GPA,GMAT和托福分数要求都比较高,一般需要达到GPA3.5+,GMAT700+,托福100+以上的成绩。
如果楼主英语基础不错,在半年内能够加把劲考出一个比较理想的GT成绩,例如GMAT650+,托福90+,同时做一段到两段金融相关实习,那么60-100这一档次的学校还是有希望申请到的。
在申请美国院校时,除了各种标化成绩和文书,还会看重你的软背景(实习,论文,奖项等等),不知道题主是否有跟金融专业相关的经历。

有人在哈佛读金硕,也未必能去华尔街做投行;但有的人在国内读个非金融,一样吃苦创业拥抱美好未来。如果你想拿个学历再学点知识,英国和美国各有利弊,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申请哪个国家。如果你想留下来工作,在考虑学校的时候,还要考虑他的地理位置和周边企业发展情况。
最后,还是建议你尽早找专业的顾问老师给你规划一下方案,祝愿你能拿到理想院校的OFF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