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族尊重教育,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事实上,这也是东亚三国的优良传统。中日韩(朝)三地中,朝鲜半岛最为弱小困苦,历史上的血泪更甚中日,却始终没有抛弃民族信仰和传统美德,取得如此成就,这十分让人值得敬佩。
朝鲜人在清朝后期,因为人多地狭,不得不远离家园来到中国东北和俄国远东讨生活。在中国的朝鲜人归化中国籍,如今成为中国人均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令人瞩目。而相对中国对朝鲜人的友好而言,在俄国的朝鲜族人在近代则经受了更多的动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日关系恶化。日本在完全吞并朝鲜半岛后,开始收买在苏朝鲜遗民窃取苏联情报,这遭到了斯大林对这些“准日本人”的猜忌。在1937年,斯大林一声令下,将远东地区约十八万的朝鲜人从东西伯利亚强制迁往中亚,几乎横跨整个苏联,许多朝鲜族人在迁徙和动荡中死去,在苏朝鲜族官员也受到迫害。这些朝鲜族人主要被放置在乌兹别克和哈萨克斯坦,苏联的火车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下一两千的朝鲜人,命令他们就地安家,无论土地贫瘠与否。这些被流放到远方的朝鲜族人,也在历史河流之中慢慢被苏俄同化……
20世纪50年代末,俄语已经成为中亚朝鲜族青少年的母语,在很多朝鲜族村落里,朝鲜语只是作为外语来教授,且范围很小。朝鲜族的语言已与当地人趋于一致。朝鲜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很普遍,到苏联解体前夕已达40%。
1953年到1957年间,赫鲁晓夫政府为朝鲜族等被流放民族平反,但仍有一些不成文的歧视性政策:例如,朝鲜族军官只能担任中校以下的军官;党的职务最多只能担任州党委书记。到20世纪70年代,歧视性规定放宽,朝鲜族可担任加盟共和国部长和苏联副部长,甚至可在苏联内务部任职。在苏联站稳脚跟后,许多朝鲜族成为医生、工程师、律师、学者,甚至科学院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朝鲜族的名人。
被称为苏联“摇滚之父”的维克多·崔(1962~1990)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是朝鲜族,母亲是乌克兰族。他是苏联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年代极为活跃,被誉为改革的吹鼓手。1990年,正处英年的维克多·崔不幸遭遇车祸,许多苏联国民为之悲痛欲绝,5名女子竟因此自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争相将其作为本国的伟人而加以纪念;而独联体各国的朝鲜族也以他为骄傲。
1989年的统计表明,苏联朝鲜族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是全苏平均水平的两倍。朝鲜族多数生活在城市,比例达70%,但还有许多人种植水稻、洋葱等。
目前,中亚的朝鲜族人有35万,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约23万人,哈萨克斯坦10万人,吉尔吉斯斯坦2万人,土库曼斯坦5000人,塔吉克斯坦有1000~2000人。如今,中亚朝鲜族是韩国政府重要的政治资源,韩国与中亚发展关系有一定优势,韩国需要中亚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仅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国,就有韩资企业140多家。 东亚三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在这个核心羁绊的引导和向心下,海外华侨、日侨、韩侨数代移民均在世界各国努力进取,获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只要能活下来,就一定能依靠重视教育、团结和人伦在异国他乡走向更高的台阶。相比中国和日本这样积淀深厚的大国,处在夹缝之中的朝鲜民族没有给东亚丢脸,一直以昂扬的斗志活跃世界各处的舞台。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