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研的未来怎么样?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吴产哲   2018-9-24 01:15   127577   8
这个职业是不是严重人才过剩了,过度竞争,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正序浏览
8#
匿名用户   | 2018-9-24 01:15:56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高翔  4级常客 | 2018-9-24 01:15:54 发帖IP地址来自
进入门槛不高,做好了很难
6#
何盈思  4级常客 | 2018-9-24 01:15:53 发帖IP地址来自
前两天看到年级群里发某券商行研的实习,要求工作时间6*15 瞬间觉得工作和读博都是死路两条啊...(相比之下做科研还是挺有意思的
5#
笃行者菲利克斯  1级新秀 | 2018-9-24 01:15:52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我想从券商行研存在的意义,券商行研的现状以及券商行研跳槽走向去分析这个问题。以下为个人观点,请多多指教。

券商行研的价值:要想了解券商行研得了解行研是怎样诞生的,最早的券商行研是在2000年中国公募基金面世后诞生的。当时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李迅雷,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庄辰东为代表的一批券商研究所领头人,喊出“让研究创造价值”的口号,带领券商行研开了从对内服务到对外服务的变革。公募基金的分仓佣金,让原本不直接产生价值的券商研究有了收入来源,证券研究不再是对内服务的非盈利部门。简单来说,券商行研的价值在于为买方客户(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资管,险资)提供研究服务,提供二级市场的交易策略及建议,让买方客户多交易,从而赚取佣金分仓。

券商行研的现状:(1)整个行业处于一个去产能的一个状况。券商行研人数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逐步下滑。券商研究所分析师在2011年到2014年分析师数量不断攀升,从2011年1958人上升到2014年的2866人,之后逐步下滑,目前每一位分析师cover 0.77家A股公司。在2014年和2016年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不少大中型券商研究所建立了海外研究团队。

2011年分析师人数统计。数据来源于新财富。

(2)研报数量不断提升,90%的研报没人看。

从2007年开始券商研报不断增加,从2007年的11934份份增加到2017年11月的171905份,券商研报十年间增加了10倍。在2016年的11月1日到2017年的11月1日卖方共产生了19.46万篇研报,平均每天生产533篇,全年覆盖了A股2423家公司,占比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0%。曾经也在卖方研究所实习过,作为一个研究员,加班写研报成了常态。年报或者中报出来两天内马上给客户发年报/中报点评。但实际上90%的研报是没人看的,整个市场都在抢热点。现在做了买方分析师更有这种感受,每天都会受到各种券商发过来几十封的邮件,有时候都不会点开去看。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新财富

(3) 券商行研头部效应仍然非常明显,前十大券商获得42.5%的机构分仓。十大券商佣金席位从2003年的57.26%下降到42.13%,但头部效应仍然非常明显。2017年前半年佣金分仓最多的中信证券获得了1.8亿的佣金收入,而末端小券商只能获得100-200万的分仓。

(4)欧盟MiFID II新规的冲击仍然有限,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崛起仍需防备。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2(MiFID II)于2018年1月3日正式生效。MiFID II立法委认为通过交易佣金来支付研究费用存在一定的诱导风险,为了确保买方的交易执行和卖方研究不存在任何默契关联,通过交易佣金仓位来支付研究费用模式将会被禁止。佣金分仓这种模式在西方诞生了100多年,这种模式有着很大影响,个人认为该模式短期内仍然难以传递到A股市场。顺应法规的出台。目前也有不少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崛起,这也是券商研究所需要防备的。

券商行研的未来:首先我的建议是能去大的券商研究所一定得去大的研究所。目前国内的有将近120家券商,2017年能选上新财富排行榜的只有20家。新财富排行榜的分析师和普通研究所分析师最高的差别也能到10倍。券商是一个看天吃饭的周期性行业,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小券商的日子更加难过,裁员降薪是家常便饭。

卖方分析师的走向大概有以下几种:

1)卖方跳卖方。从小的卖方往大的卖方跳或者从同等级的卖方互相跳,只要价格开得好。

2)卖方跳买方。这是很多卖方分析师想要的道路,从卖方跳去公募,私募,资管,险资。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做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一般从卖方跳去买方需要有一定年限的从业经验。

3)从二级市场往一级市场跳。例如从券商研究所跳PE/VC,或者一些产业基金。因为券商研究所行业研究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尽调对一个行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包括他们的商业模式,行业走向有一定的了解。不少PE/VC也需要这方面行业背景的人。例如近年来比较火的人工智能,TMT,医疗行业。

4)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认识不少行业内的牛人,他们都是在行业从业多年以后,积累了技术和人脉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

5)跳去企业方的战投部门或者研究机构。目前有很多上市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战略投资部,企业的战投部门也是券商行研的一个方向之一。今年上半年,兴业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袁煜明就跳了去火币研究所做了研究所所长。

6)跳去上市公司做董秘或者证券事务代表。由于券商研究员与上市公司高管联系也相对紧密,跳去上市公司做董秘或者证券事务代表也是其中一个选择之一。

7)跳去咨询公司做咨询顾问。

虽然整个行业目前相对饱和,但投行和券商研究所都算得上是目前券商里面门槛最大,含金量最大的部门之一了,好好在这个行业积累人脉和技能,出路还是相对广的。这个圈子毕竟在庞大的金融圈算得上是相当小的群体。

注: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拙见,不构成相关决策建议。

4#
snoop dogg  4级常客 | 2018-9-24 01:15:51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到行研,不得不说起最近很火的“新财富”,入围新财富或者称为新财富明星分析师,年薪都是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所以行研部门是学生挤破头也想进去的,有想关于实习内推的事情可以咨询我。

券商行研的未来:

1、对于证券公司来说

大券商公司的行研会更专业有效,而小券商行研会被压缩。据我所了解的,兴业证券的研究所就下方到了事业总部下面。

2、对于分析师

明星分析师年薪早已突破千万,大券商或者新型券商直接整个团队的挖人。所以马太效应更加明显,高质量分析师会被热捧。

现在很多分析师直接从卖方跳到买方的基金、PE里面去操几百亿的盘子。

3#
在500强实习的哥  3级会员 | 2018-9-24 01:15:50 发帖IP地址来自

PS 想进券商实习的,够努力,想背景提升的,私信带简历

行业研究分为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在我看来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涉及直接投资。卖方研究通过自己对于行业的理解以及调研,形成研究报告,向投资者路演推票收取分仓佣金,并不涉及到直接的投资行为。而买方研究员则需要对于投资形成自己的看法,反馈给基金经理决定是否买卖,是实打实的金钱交易。

为什么选择行研提升?如果你想踏踏实实地学些东西,券商研究是能够提供给你这个平台。毕竟对于一个行业的理解非一朝一夕,能够安下心来深入一个行业总会有一些收获。过渡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前几年就是打基础的过程,也是不断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阶段。研究员在为券商内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的接触到券商各项业务,也能在其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

留在大券商,像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和海通,成长、发展和薪资则是更大的诱惑,未来也有更多跳槽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券商没有留京户口指标。而作为行业研究员,既有那些工作两年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年薪几百万的财富新贵,也有十几年仍默默无闻写报告的资深研究员。整个行业人员流动大,竞争压力也可想而知。例如卖方研究员每天睡4-5个小时很正常,没有正常的假日,随时关注市场动向和公司公告,联系调研和路演的过程也是一把辛酸泪。

2#
Damon Chan  1级新秀 | 2018-9-24 01:15:48 发帖IP地址来自
才入职三个月,强答下。
我没觉得严重人才过剩,过度竞争。现在A股上市公司将近3000家,新三本3000多家,还有B股、海外上市公司数百家。而与之对应的券商研究员总共不到10000人,其中还包括宏观、策略、固收研究员。研究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本身和外部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涉及较少,散户还不是服务对象。随着互联网发展、服务成本降低,未来私募和大中小散都是潜在的客户,需要大量的研究员。未来实行注册制,上市公司面临大扩容;股票投资主体机构化,成立更多的基金;放开居民对外投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增加,这些都需要研究员。这么看的话研究员不是太多,而是不够。
研究员是沟通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息中介。在信息不足的时代需要挖掘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搜集、过滤、整理、加工信息,信息越多,对研究员的需求越迫切。
另外,从研究员的薪酬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来看,研究员也是紧缺的。
至于未来向那个方向发展,我从研究员个人这个角度谈谈。券商研究员有那么几个去处:
一是从卖方转到买方,即券商研究员调到资管部门、基金公司。资管、基金看业绩说话,有能力的人收入会大幅提高,做得好的甚至能自己成立私募基金。
二是从二级市场转到一级市场,做PE、上市、并购。熟悉二级市场后,做一级市场相对容易些。
三是从金融转向实业,到上市公司做证券事务代表、董秘,到即将上市的公司从事证券相关业务。。
1#
傲娇大笨熊  4级常客 | 2018-9-24 01:15:4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我还是比较看好行业部门的,行研主要针对的是二级市场,研究上市公司,对行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行分析研究,虽然现在很多的券商都是为了评选新财富,很多人说其实分析报告跟实际的结果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其实因为行研部门会去做调研,跟上市公司董秘啊,或者高层有些接触,所以其实在这个圈子里充斥着蛮多信息,分析师自己做判断,然后通过技术,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赚钱的,当然很多人会跳到买方做分析师,相对轻松,赚的多,这是很多人的职业路径,其实像一些首席,会去帮一些土豪二级市场理财,赚取收益的佣金。相比投行来讲,准入门槛低些,因为投行后续主要还是优质项目,对人的家庭背景要求还是很高的,行研相对好些。

但是换个角度,现在美国很多的分析师都在被机器取代,不懂中国的券商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中国的二级市场本身和美国等其他的不一样,但是还会啥值得注意和防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