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照片是普遍印象里的苏式风物)
我是2012年到苏州定居的。 刚到苏州时不喜欢这儿,主要原因是我不喜欢江南风光,没有海,总觉得缺了什么。其次是人,苏州当地人比起北方人呢少了些狂野和自来熟,多了些矜持和划地自封,怎么说呢,小团体吧,给我感觉不大气。我本身是有点孤僻的人,不怎么善于广交朋友,在苏州这个城市最初的阶段交的几个朋友都是外地来的。 但,此处开始转折,待久了发现苏州有不少好处。 首先是离魔都近,尤其是一个人在苏州的时候,周末想去哪儿就买上动车票 二十五分钟到虹桥,然后航班随便挑。这说起来没啥特别的,行动起来太方便了,尤其我这种容易半路打退堂鼓的人,一路上都不需要出站,虹桥的超大型交通枢纽的能力真不是吹的。就算是周末去魔都玩玩 也很轻松。 其次是苏州本身的好地方很多,我随意列举一些:阳澄湖,东山,西山,太平山,天平山,太湖,石湖,独墅湖,金鸡湖,博物馆,网师园,拙政园,虎丘,寒山寺,东方之门 苏州中心,园区的诚品书店,新光三越,时代广场,李公堤。初春采草莓,清明有青团,初夏采枇杷、杨梅、肉丸子,马上就有水蜜桃,中秋有肉月饼,冬天有卤味、羊肉汤、冬酿酒。说着说着就成美食文了。苏州人特别讲究吃,每个季节都有美食,每个节气都有期盼。对于我这种有很多年都自己待在苏州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仪式感是很重要的,生活也不只是两点一线的按部就班;而苏州给了我很多可能性。 到了枇杷的季节,几乎公司里不同等级的吃货们都在订购(不提前订就还真不一定有),那时候我工资很低,订不起档次最好的,就往次一点的订,吃起来总觉得挺不错但也没有那么那么好吃;等到最近几年经济宽裕些了,我也订最好吃的那款,心心念念的美食终于盼来了,这里面跨了好几年。。。 苏州的道路交通我特别喜欢,一是横平竖直,二是公共交通做得好。其实我也很喜欢重庆式的弯弯绕绕,但横平竖直的交通让我即使在刚到苏州的阶段也可以不管不顾就出门儿晃荡,坐公交或者骑车,当然不用怕迷路,不如说 带着这一点儿程度的迷失感 反而是最好的。公共交通也很方便,公交车都有电子报站,旅游线、快速线、普通线区分清晰,满足不同需求;结束时间也比较晚,晚上稍微放纵一下或者加个班什么的也不用操心。 苏州这些年引进了许多外地年轻人,我也算之一吧。对于孤身来苏州的我来说,这些外地年轻人是我最初的交友来源,我至今的几个最好的朋友都是。那时候有同城健走小队,周末围着金鸡湖走一圈;有英语小队,也是徒步加对话聊天;有做礼拜的小队,主要是信徒,我朋友参加过 我自己没有。总体来说,方式和立意特别好,当然你如果“心怀鬼胎”去寻觅一个陪伴的人,那也无可厚非,都是个人选择。我自己在失恋之后最惨烈的一段时间,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觅得良人,遇到过不错的男生,也遇到过寻花问柳的所谓渣男;怎么讲呢,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再聊聊苏州的定居成本吧。我刚到苏州时的房价是一万二三,很长一段时间房价挺稳定,到了15年开始有了一个大攀升,目前年轻人喜爱定居的大部分区域的房价在25000-35000之间,我个人认为在1.5-2线城市中这个价格还算是比较良心,给了年轻人可以在此奋斗的希望。 说到房价就不得不说收入了。与房价的良心匹配,苏州的工资也还算不上特别有诱惑力,真的。我自己是985外语专业,毕业后进了苏州的外资银行,应届生入职工资4000+,然后基本上是按着年功序列逐步缓慢上涨,稳定是一大属性,但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年轻人的创造力。我的朋友,在苏州的最大一家韩企做品管,三十出头的年纪做到了小中层,每月到手一万五上下;另一朋友做项目评估,年收二十万左右。高收入自然也有许多渠道,但谁都是从低收入慢慢爬上去的。到了我现在三十岁的年纪,有时候接到猎头电话,我也会问问给我开出的价格,掂量一下,觉得奋斗还是会有回报。 选择苏州的年轻人呢,大多与我一样,喜欢挑战,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但又不愿意全部身心都扑到事业,不愿意被深圳上海的车水马龙吞没,在奋斗之外还保有一颗热爱花鸟风月之心。 如今我时常还会想念那时候与朋友同事一起加班到半夜,一起骑电动车跨越金鸡湖,一起坐在十全街小酒吧,周末去阳澄湖烧烤的那些时光,当然是很自由,也是因为是在苏州。我爱这里。
没写完,发现别的回答都好全面。 一会儿出差的动车里继续码。 —————————————————— 我还没写苏州的住呢。 我一直住在苏州园区,金鸡湖西金鸡湖东都住过,有租房也有自置。 湖西时期租住的区域很繁华,小区里不少欧美人,楼下有小区自用泳池,小区围栏外是一水儿的西餐厅和露天酒吧。2012年租房价格并不贵,三室两厅的房子,我租了一间的月租是一千块。室友基本也是同样来苏州的年轻人。那时候公交车通勤,早晚餐不用愁,一路走回去就怕吃太多。 湖西的第二个住处更接近CBD,小区同样是新加坡人设计的,在鳞次栉比中别有洞天。新加坡人设计的那一批住宅区大多绿化非常好,楼层也不高,过了一二十年也不显旧,只会让人觉得它有年代感。这个小区步行到地铁站更近了,因为在CBD,下班之后更常常与三五好友在附近游荡,小资是小资的,月光也是必须的。 之后搬到了湖东,是园区离开新加坡资本之后主力开发的区域,更务实,容量更大但情调不足。好处当然不少,因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以一个个社区邻里中心为中心辐射的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也完全足够惬意生活。这里年轻人越来越多,综合体里大多是带娃出行的年轻夫妇。 总体来说,湖两侧的风格我都喜欢,早期的我生活自由追求浪漫;后来的我,需要柴米油盐。但如果哪天我暴富了,还是想在湖西购置一套房,这是个梦想。 —————————————————— 前面我写工作后按着年功序列稳步晋升就可以了,但真的并不是字面如此轻松。 在苏州这些年,工作从来没轻松过。刚开始一年,给前辈当助理,那个阶段正好赶上外资在苏州大片扎根的时期,我做的工作正是与资本注入相关,每天的工作量大到午饭常常省略,晚上光是点发票就能到九点之后。在公司没话语权,在客户面前有求必应,什么都不懂拒绝。幸好那时候有几个一起奋斗的朋友,一起吃苦,一起吃苹果哈哈这是个什么梗。 刚刚升职那段时间,全外语的报告不会写,也不太会单独面对外国客人,白天拜访客户,晚上摸索着写报告。与两个同事分工 各自攻克一块 然后互相帮忙。我那时候特别自豪地对上司说:我现在一礼拜就能写完一套报告了! 上司翻个小白眼说:那xx只需要两天。 在外企里一切靠自己摸索,虽然帮带政策是有的,但靠谱不靠谱全凭自己努力。公司里大欺小 部门欺负部门的事,当然有;但,哪里不是这样呢?做好自己的事,做正确的事,总会有回报。这是我后来慢慢明白的事。 苏州的外企很多,我现在已经离开外企,但外企教给我的内容一生受用。比如,报告/联络/商量的重要性,文件归档的整齐规整,做事的妥帖。我现在明白,一个人在职场社会里的一个很大的魅力 在于踏实和真诚,在于做事的妥帖,在于带给周围的正能量。
已跑题,抱歉。而且我没做到题目中要求的“客观”。 我的初衷是向知友展示一个来苏州六七年的中青年人(?)眼中的苏州;是向有想来苏州工作或生活的年轻人讲述这些年苏州带给我的改变 苏州给予我的恩泽。 与其空谈苏州的政经文明,倒不如告诉你,如果你决定了来苏州闯一闯,那当你累了饿了、一个人想出门走走了、假期想度过得不一样了的时候,噢原来可以去这些地方看一看呀。 苏州这座城市,尤其某些行业的职业发展确实不如附近的上海杭州吸引人,但对于我这类人来说 它很立体、饱满而全面,它是很优秀的选择。 就说两件小事: 一个是前年冬天下雪,早晨步行穿过路边被雪覆盖的亭台楼阁去赶车。 一个是初夏的早晨,坐在公交车里跨过金鸡湖,湖面闪着金光,湖边与大道交界处柳枝摇曳,远处的CBD区迎着阳光,我上班的地方正在那里。 或许这样的评价标准太不实用主义了,但这两件小事我始终记得,并且我觉得这很苏州。
以下图片是这些年我的拍摄留存。 我现在来给每张图加点注解吧~
———————————————————— 一会儿我给大家抛砖引玉介绍一下苏州小吃吧。 打肿脸充胖子来说一说苏州的吃。 不与一线城市比,我觉得苏州的食文化还是比较丰富的,是否多彩则见仁见智。 前面我写过,苏州人一年四季甚至每个节气都有必定要吃的食物。而且是大家会算着日子 提前订购或者亲自排队买回来吃。但口味总体适合江浙一带,淀粉多,偏甜。
有一阵子我疯狂迷恋馄饨,本地著名的馄饨铺子被我扫荡了一轮。苏州的馄饨个头大,皮子偏薄,菜肉馅儿偏多,价格非常非常良心,十元以内。 苏州的汤包和生煎都是甜口,很多人吃不惯的,但生煎的皮儿很不错,底儿是脆香香的 有烤面包的口感。 枫镇大肉面一年只卖几个月,是看起来很壮观的肉肉,可是又软又糯微咸不腻 跐溜就可以咽进肚子;同德兴的大肉面我太喜欢,在可以望见小桥流水的窗边落座吃一碗早晨的头汤面,享受。
由于新加坡资本的关系,苏州的东南亚餐厅尤其新加坡餐厅比较多,口味正。我很喜欢的两家是咖东和亚坤。
苏州日料非常普及了,园区新区都有日料街。日本文化挺浓厚的,夜里进出的大多是工作结束的日本员工,不过其实中国人也去得蛮多的。 我口味清奇,不嗜肉,所以推荐的倒是日料小店里的一杯小酒和一份清凉的荞麦冷面了。
但苏州的烧烤类美食也是很多。有西北汉子来经营的纯粹西部烤串,有烤全羊俗称“成吉思汗”,相门后庄一带的烧烤摊常年人声鼎沸,我喜欢那儿的烤茄子,会在对半切开的茄子上摊一个生鸡蛋。
东山西山常年有水果供采摘。白玉枇杷吃一次忘不掉,又甜又水。杨梅虽然好吃但是看着密集难受,图删了。马上苏州的水蜜桃又上市了,我要行动了。 大肉面的照片找到了,两个洞洞不是猪鼻孔,是猪骨头被贴心地抽掉了。 —————————————————— 话说,对苏州美食感兴趣的朋友,要不要考虑关注微信公众号“吃货老板娘”啊? 绝对无利益关系,只是我自己比较爱看罢了。 —————————————————— 6月17号,及时更新一张今天的苏州美照。
有人看出这是哪里吗? 今天来这里晒太阳遛娃购物的年轻人很多,但并不觉得拥挤。熙熙攘攘的人群给我感觉很温馨,恰逢今天阳光天气都很好,配得上岁月静好四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