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因空姐事件微博盛行的「只教女孩子保护自己,不教男孩子不要伤害别人」的言论?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金佳琦   2018-9-24 00:42   1886656   8

这个跟「怕硌脚又不愿买鞋,指望世界铺满地毯」有什么区别?

相关镜像题按照某些女权「教育男性不要强奸」的逻辑,是否也可以提出「教育女性不要卖淫」「教育女性不要让人喜当爹」?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正序浏览
8#
公子V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59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事情出现以后,知乎上有好些个问题,有二更食堂吃人血馒头的,有评价王大伟老师教女生注意安全的,还有这个。这个问题走得最远,因为它升华总结一下,搞了一个全社会男性女性的对立。仔细想想,多么滑稽,一个犯罪分子利用滴滴顺风车平台杀害了一个年轻女孩子,滴滴的责任还没掰扯清楚的时候,网络的热点已经演变成了男性和女性的对抗。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这个事情是如何演进的。

首先是新闻爆出来以后,有极少量的人,对受害者做了恶意的揣测,甚至说出女生半夜出门就不是什么好人这样的言论。试问这样的人占网民的百分之多少?知乎用户里又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持这样的观点?我敢说是极少量的,在知乎,我没有看到一条这样的言论,在某些平台,有这样的言论,但也不是主流。但是这个言论太过于刺眼了,如果一个评论区有一百个人留言表示愤慨,只有一个人留言攻击受害者,那么我们看完评论区以后,恐怕也只能记住这一条奇葩言论,甚至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步,我们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言论,踩一下,或者骂一句,也就过去了。但总有一部分人比我们走得远那么一点儿。比如比较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看到少量用户恶意揣测受害者的言论,感受到其中隐含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他们的感受对不对?我觉得对于那些发表恶意言论的人,他们或多或少确实代表了一部分男性玩弄女性、攻击女性的观点。但是,我们这个社会99%的人并不是那些发表恶意言论的人。然而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把从1%的人那里感受到的恶意,返还给了99%的人。王大伟老师,这十好几年啥也没干就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了,人家这时候再出来说一句“注意安全”,有什么不合理的?但是就被批评了。这些人走得太远,以至于制造出了“只教女孩子保护自己,不教男孩子不要伤害别人”这样的言论。

第三步,我们一多半人看到“只教女孩子保护自己,不教男孩子不要伤害别人”的言论,可能觉得小小的不舒服,但也没那么严重,也就过去了。但总有一部分人比我们走得远那么一点儿。比如强烈反对女权的人。他们感受到了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乱立靶子、胡乱扩大化,于是加以抨击反制,甚至打出“中华田园女权”的标签。他们之中走得比较远的,自诩为反女权。

第四步,社会上还是存在一大部分认同女权运动的人的,他们看到有人动辄“中华田园女权”,动辄鼓吹“反女权”,是什么感受?好了,这下男女的对立面就基本拉出来了,全社会百分之一百的人都可以参加团战了,我们每个人,从一开始的对受害者同情、对犯罪分子气愤、对平台问责这样一致的口径,变成了各有话说,各有要抨击的对象。这种时候就不要指望舆论聚成一股绳来解决问题了,能看到的只有不断加深的误会,还有互联网上斗嘴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的出格言论。有些中立的温和的人,到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时候也难免会参与进来,甚至偶尔发表一些出格言论,可能你说完以后自己又变回那个温和中立的人了,可能你当时是匿名发表口无遮拦,可能你只是为了赢得一个小小的辩论而胡搅蛮缠了一下,可能事后你自己都后悔然后删掉了,无论如何,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的话就算不留在网上,也留在别人心里了,让其他互联网参与者形成一个印象,“哦,原来网上的人们都是中华田园女权/反女权的男权分子”。我们都在被别人极端化,也在极端化别人。

可是事情最一开始是怎么发生的?

有1%的最极端的人发表了最极端的言论,然后有5%的比较极端的人为了回应他们,发表了比较极端的言论,但是言论的扩大化惹怒了20%不那么极端的人,他们也参与进来,剩下75%的人奇怪:为什么有高达20%的人在网上喷别人?都形成这么大的舆论了,这时候我不说两句那还能行?然后就各自站队,100%的人就参与进来了。什么叫“引爆”网络舆论?舆论的爆炸靠的不是传统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的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半氧化剂一半还原剂,就等着一颗火星让我们爆炸,如果要真是那样,你我今天都不能安心坐在这里上网,我们应该正端着AK47参加巷战才对。相反,舆论的爆炸靠的是链式反应,1%的人触痛5%的人,刺激5%的人去触痛20%的人,然后就爆炸了。

这个反应链有两个特点。

第一,想真正触发这样一个反应,它不需要触痛100%的人,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发表逻辑完善、引发全社会深刻反思的言论,相反,它只需要触痛5%的人,而且要让他们痛到足以发表让20%的人觉得受不了的言论,这意味着,它的言论需要走到逻辑完善、引人深思的对立面——逻辑奇葩、让人暴跳如雷。在这样一桩互联网舆论暴力里,引发爆炸的那个袭击,对技术的要求,反而是很低的,而它引发的讨论和对抗,却是全社会在参与的。一个小学文化游手好闲的混子,抽着烟在网吧里一番错字连篇的奇葩言论,三天之后,变成了一个湾区程序员和香港金融从业者旷日持久的论战。我们都觉得自己逻辑复杂、思维严谨、言语雄辩,但我们没想过,最一开始我们为什么打这一架。

第二,网民都健忘,而且快节奏的互联网环境,也容不得你把整个事情讲清楚。也就说,75%的人在打20%的人的时候,往往看不到20%的人其实是在撕那5%的人。20%的人在撕那5%的人的时候,也不会思考5%的人说那个话是为了打1%的人。我在这里说的每几句话,都有可能被隔离了上下文,截图拿出去,这种时候,绝大多数人不会试图理解我为什么、对谁说了这些话,而只会盯着我的这一句话。知乎现在也越来越有这样的倾向,比如这个问题吧,“如何看待因滴滴事件微博盛行的‘只教女孩子保护自己,不教男孩子不要伤害别人’的言论?”这样一句话的提问,下面有900个回答。有几个人去微博核实了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言论?这样的言论是对谁说的?这样的言论是“盛行”还是某几十个人在刷而已?我们不知道,我们对着这一句话写出来900个答案。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每当有某个旅游景区爆出坑游客的新闻,对不法商家和当地管理部门的问责还没掰扯明白,就有1%的人说“xx这地方的人都是垃圾”,然后当地人就有一部分人跳出来说“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好吧”,其中比较极端的5%的人就开始说“我们XX人做好事你怎么不说,爱来来不来滚”,然后就有20%的人被激怒了,“你们刚出这种丑事就拿以前做过的好事来说?洗地洗得6”,“就你们这种态度,老子这辈子都不去了”。然后就全网讨论、站队互撕了。你看,5%的人打的是那1%的人,但激怒的是20%的人,20%的人打的是那5%的人,但引发的是100%的人的参与。

每当有医患/师生/警民/...矛盾出现以后...... 我都懒得写了,大家自行脑补一下,整个舆论是怎么爆炸的吧。

喷子的危害可大可小,要是不拿注意力投喂它们,它们也就自生自灭,消失掉了。可你一旦去关注它,拿回复和关注去投喂它,后果不单单是把它养大了,更有甚者,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你的某些激烈的回复可能也构成“喷”,你也被同化成喷子了,于是他们要来和你争吵,这件事情就没完没了了。经常在知乎看到,一个答案本来写得挺好的,结果一开头顶着一堆骂人的话,占了一半篇幅,为啥?原来是评论区出现一个喷子,答主忍不住和人对喷起来。有一百个支持你的,有一个奇葩言论,你可能觉得跟它对吠一下,吼得挺爽,可你有没有想过,对那100个支持者,甚至更多人来说,你的答案给大家的观感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有人觉得你有戾气,进而反感你的观点了?如果你把那1%的言论晾在那里不管,甚至折叠了呢?


写了这么长了,说回到这句“盛行”的话,我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的不适,其他答主也说出了原因,就是它预设了男孩儿是伤害者,所以有心提振治安、不希望一味苛责女性注意安全的人,应当逻辑更完善、说一些少戾气的话。但同时这句话也并非带有恶意的胡言乱语,所以批评可也,不应当上纲上线、恶语相向,尤其不应当再上升到男女对抗。

不论你信不信,在网上这么多嘴仗里,参与双方的共识远大于分歧,我们最大的共识,就是我们都厌恶那1%的人以及他们代表的价值观,我们都希望有人为这件事承担责任。但我们又总是在分歧,让那1%的人来决定我们今天要为什么事情而打一架,让真正有责任的人溜之大吉。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7#
Enside  3级会员 | 2018-9-24 00:42:58 发帖IP地址来自
麻烦各位同意此言论的大神们,去教育一下诈骗犯,抢劫犯,杀人犯。让他们不要犯罪,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让这个世界太平的。

如果不能,那强奸犯怎么就特殊了?
遇到骗子,谁不是在教导我们防骗
遇到抢劫杀人的,谁不是在教我们保身
不同的是在中国被强奸的受害者大都是女性
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不太平的,你不知道哪一个人是狼,你只能保护自己不被狼吃掉,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是狼,不要以偏概全!

当然我不赞同某些人说女性穿得少就应该被qj,这只是一个风险因素,不是女性故意想被qj。我被诈骗犯骗了,不是我想被骗,但不了解诈骗犯的套路,缺乏防范是一个重大的风险因素。罪犯可恨,规避罪犯是最好的方法。

关于治安问题,没有人能预知谁会犯罪,可以减少犯罪但无法杜绝,但减少犯罪又涉及到成本问题,在成本和犯罪率上面取得平衡。有能力就去改变环境,没能力就改变自己,比起在网上渲染有用多了,至少知乎上所有男性,压根也不会去强奸女性,争论再多也不会教育到真正的潜在罪犯,倒是伤害了所有男性。
6#
夏东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57 发帖IP地址来自

和敢于挑战法律尊严的犯罪分子讲道理是非常困难的,人家连法律都不在乎,还在乎你讲的破道理吗?

双刀男黎恩旺语录:法律已经阻止不了我了

这种人只有靠法律,关进监狱接受改造,才能不危害社会。

但和潜在受害者讲道理应该比较容易吧,毕竟是关系到切身安全的问题。

结果遇到题主说的这样和犯罪分子一样不好讲道理的人,那就爱咋咋地吧。

然而真出了事情,来帮助你的恰恰是一直唠叨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警察医生消防员等专业人士,那些鼓吹“我可以骚你不能扰”的人反而不见了。

5#
不说Mk2  3级会员 | 2018-9-24 00:42:55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社会当然教男人不强奸啊,而且力度巨大。

不信?把公检法司四家每年用于办理强奸案的全部支出,加上一直在各个院校开展的刑法普法教育成本,就是“教男人不要强奸”的真实力度了。

社会层面的治安优化、打击犯罪,和个人层面的注意安全、回避风险从来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强行把宏观和微观拿来“比较”一下,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4#
君子不器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5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世界不是绝对安全,与其指望别人遵纪守法,不如自己规避风险,而且这两点并不矛盾。

————————原文——————————

好人不用说也不会去做,

坏人说了也没个卵用。

————————————————————

很多事情都是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

有些是善意提醒,对任何人都一样,非得把男人女人分开说,这是制造矛盾没事找事。

3#
曹丰泽  5级知名 | 2018-9-24 00:42:5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医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2#
小钱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51 发帖IP地址来自

评价就是:转移得一手好矛盾。

滴滴事件应该带来的最深刻教训,既不是什么“女孩子要保护自己”,也不是什么“男孩子不要伤害别人”,而是企业应该承担他X的法律责任

1#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42:50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