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米在 7 月 4 日发布的小米 Book Pro 2022,实际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5-19 00:40   4369   5
如何评价小米在 7 月 4 日发布的小米 Book Pro 2022,实际 ...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5-19 00:42:4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前言

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今年最新的笔记本产品,小米笔记本 Pro 2022 系列
我也有幸在发布会前提前收到了新品,我拿到的是 Pro 14" 2022

这其实是我第一次测评笔记本产品(我把很多「首测」都给了小米,比如智能音箱、路由器、显示器等)所以我也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能帮到各位笔电爱好者。
另外,我本身其实是 Mac 重度用户,对 Windows 本的了解并不算多,不过这其实也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少见的角度,Windows 本在硬件和软件上与 MacBook 的区别有哪些?
说了这么多,进入正文吧。
简介 / 参数

小米笔记本 Pro 14" 2022

  • 2.8K 90Hz E4 OLED 屏
  • 屏幕首次支持触控
  • 支持 P3 / sRGB 双色域
  • 十二代酷睿 i5-1240P / i7-1260P
  • Xe 核显 / MX550 2GB / RTX2050 4GB
  • 16GB LPDDR5 内存
  • 512GB SSD 固态硬盘
  • 56Wh 电池、100W 快充
  • 首发价 5899 起
外观 / 用料

作为一款轻薄笔记本,外观和用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相较于于游戏本等)小米笔记本 Pro 2022 这次换了新的设计和模具,和 MacBook Air 的楔形形态类似。
而且还有 CNC 一体工艺、新的隐藏式转轴,用料和做工堪称顶级。

全网首发图赏


















诶嘿



来点 M1 风格(狗头)



英特尔 Evo 认证







对比 MacBook Air 13"

上面说和 MacBook Air 形态类似,所以我也找朋友借来了一台 MacBook Air,但掀开屏幕后 感觉两款产品仿佛来自不同时代,小米笔记本 Pro 14 的边框比 MBA 窄了太多,但也保留了传统的完整无缺屏幕(咳咳)边框为 3.6mm,屏占比接近 90%















上 MBA / 下米本 Pro



左 MBA / 右米本 Pro

屏幕 / 显示

我其实直到拿到快递 看到才知道这块 OLED 屏支持高刷新率,90Hz 对高分辨率 OLED 大屏来说也是一个很均衡的高刷档位,对我来说,2.8K 90Hz 比 4K 60Hz 诱人得多,此外这块
可能有人会拿上代 Pro 14” 的 120Hz LCD 对比,认为 90Hz OLED 是倒退,那不妨看看 2020 年你米的 K30 系列,60Hz OLED 的 Pro 在120Hz LCD 的标准版衬托下不照样卖得挺好,更何况是不可触控的 2.5K 120Hz LCD 和首次支持触控的 2.8K 90Hz OLED,我认为方向还是对了!



屏幕排列实拍

这块 2.8 OLED 相比上代的 2.5K LCD 分辨率有所上升,开始我还担心会是折损严重的某些排列,实拍后发现还好,是类 RGB 排列,折损不算明显



SDR 亮度实测

亮度测试,SDR 内容手动最大亮度 386 尼特,也就是 400 尼特档的正常表现,表现良好。但因为是 E4 OLED,对比度和饱和度有天生优势,实际观感比最大亮度同为 400 尼特的 MacBook Air 要好得多



SDR 最大亮度 386 nits

HDR 亮度实测

使用 YouTube 随机播放 HDR 视频,对准过曝区域进行亮度实测,读得最大亮度 584 尼特,符合 HDR600 规格,表现出色。



HDR 最大亮度(下方数据)584 nits

三种模式色域实测


出厂默认「原色」色彩风格下

  • 99.9% sRGB 色域覆盖
  • 84.4% Adobe RGB 色域覆盖
  • 97.5% DCI-P3 色域覆盖


调整为「sRGB」色彩风格后

  • 99.7% sRGB 色域覆盖
  • 107.2% sRGB 色域容积
  • 请注意 其他两行数据无参考意义



只需参考第一行 sRGB 数据

调整为「P3」色彩风格后

  • 99.1% DCI-P3 色域覆盖
  • 120.8% DCI-P3 色域容积
  • 请注意 其他两行数据无参考意义



只需参考第三行 P3 数据

简而言之,这块 2.8K E4 OLED 屏的色域表现非常优秀,在三种模式下都呈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当之无愧的「大视屏」

色准实测

在「原色」模式下实测色准,得到如下结果

  • 平均 ΔE = 0.76
  • 最大 ΔE = 2.28


离宣传值有差距,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对大尺寸 OLED 屏来说,平均 ΔE 0.76 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性能 / 配置

小米系列首款十二代酷睿选择了 P 系列,我这款是 i5-1240P,确实不算顶级,但 12 核 16 线程对轻薄本来说也确实绝对够用。

显卡方面,小米笔记本 Pro 14" 有三个版本

  • 英特尔 Xe 锐炬核显(我手头这款)
  • 英伟达 MX550 独显(2GB 显存)
  • 英伟达 RTX2050 独显(4GB 显存)

CPU-Z 信息

英特尔十二代酷睿 i5-1240P

  • 单核得分 637.7
  • 多核得分 5623.6





GPU-Z 信息

我手上这款采用了英特尔 Xe 锐炬集显



3DMark 测试

因为是集显,感觉测试意义不大, @逆铭 在他的测评中做了相关测试,大家可以到那边去看~(我们拿到的都是集显版本)
烤机测试

我特意进行了长达 75 分钟的烤机测试

  • Package 功耗峰值为 64.8W
  • 峰值温度最高 94℃
  • Package 功耗稳定后为 44.8W
  • 稳定后温度在 77℃ 左右
要知道这是 75 分钟烤机的成绩,比正常 30 分钟烤机长不少,但也稳住了。能看出调度还是比较保守的,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这个模具的散热实力。





底部散热设计

键盘 / 触控板

键盘手感比我主力笔记本 2022 MacBook Pro 的键程更长,手感会软一些,整体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个因人而异)另外,键盘灯支持两档亮度和自动调节。

可能是最优秀的 Windows 触控板体验

触控板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我先把总结放前面:这是我用过所有 Windows 本中触控板体验最优秀的,没有之一(虽然我最近没有长期使用过 Windows 本,但无论是在体验店和身边朋友中,都摸过很多各品牌笔记本了)米本 Pro 2022 这块触控板真的很顶级
除了没有 MacBook 触控板的两级按压外(即 peek-pop)整体体验和 MacBook 真的差距不大,多指手势也都支持,作为 Mac 深度用户,我真的想给这个触控板最高评价。
尺寸方面,跟我的 MacBook Pro 16" 比有点欺负人,但比我朋友的 MacBook Air 13" 大一号(估计是照着 MacBook Pro 13" 的尺寸做的)已经算很大了,特别是在 Windows 本里。



在短暂使用米本 Pro 14" 这几天里,我从来没有用过鼠标,要知道即便是装了 Windows 系统的 Mac,不用鼠标我也受不了,但米本 Pro 14" 居然可以让我这个重度 Mac 用户只用触控板满足所有操作,属实非常难得。
讲真,文字再多 其实也不如到店里亲自上手,推荐各位到小米之家去体验,在 Windows 本里绝对算得上惊艳。
接口 / 充电


  • 机身右侧配备 2 个全功能 USB-C 接口,其中 1 个为雷雳 4 接口
  • 机身左侧配备 1 个全功能 USB-C 接口和 1 个 3.5mm 耳机接口
  • 整机共有 3 个全功能 USB-C 接口(其中 1 个为雷雳 4)和 1 个 3.5mm 耳机接口





小米笔记本 Pro 14" 搭载 56Wh 的电池(作为参考 MacBook Pro 13" 的是 58Wh)满足日常使用是足够的
当然它的充电配置更为亮眼,支持高达 100W 的快充,要知道即便是 14999 起步的 MacBook Pro 14" 充电速度也只有 96W(而且丐版只给 67W 充电器)充电上米本 Pro 秉承小米一贯风格,确实够 Pro
系统 / MIUI+

在我看来,小米笔记本 Pro 14" 定位最接近刚发布的 MacBook Pro 13" (M2)
两者有着相似的性能、相似的厚度,甚至触控板尺寸和体验差距都不大,米本 Pro 14" 在屏幕、充电、散热等方面更强(其中屏幕优势很大)而 MBP 13" 在重量、续航、不插电体验等方面更强,但也确实有稀缺得多的 macOS 和 Touch Bar



关于不插电体验的 KY(逃)

系统自然不用多说,Windows 还真就像可口可乐,全世界都一个味道(狗头)米本 Pro 2022 出厂预装 Windows 11,也附赠 Office
至于小米往里面加的料,自然就是全新「小米电脑助手」、小爱同学和 MIUI+ 了,小米电脑助手可以调整各种设置,比如色域、分辨率、刷新率、HDR 开关等





小爱同学

另外,我刚拿到手还疑惑壁纸怎么老是自动轮换,Windows 设置里还不能改,然后在一个深夜 突然自己想通了,是小米电脑助手的智能防烧屏!当然如果不喜欢也可以关闭。



开玩笑 别当真



防烧屏

MIUI+

此外,米本 Pro 2022 也支持 MIUI+ 的各种手机联动功能,可以配合小米手机进行各种操作,支持大小屏无缝接力,通知接力、应用接力、文字接力、图片接力,镜像手机屏幕,实现笔记本和手机的大小屏无缝切换使用,联动体验有了很大进步。



手机端提示



笔记本端提示



MIUI+ 界面






Windows / Mac 之争

本文开头也提到,这是我很久以来难得碰 Windows,而这个过程 说实话有些曲折

众所周知,小米笔记本 Pro 14" 的 OLED 屏很优秀,我想测试 HDR 表现
刚开始我没有连接电源,然后发现想开启 HDR 必须插着电源,插上后先在「设置」「屏幕」里手动打开了「使用 HDR」在一阵黑屏后我以为大功告成,结果发现不行,百度说 Windows 并没有自带 HEVC 扩展,在 Microsoft Store 里花 7 可以付费安装(但看评价很糟糕,并说和 Win11 兼容不好,我就没买)然后又百度发现一个神秘链接,点开后能进入 Microsoft Store 的另一个 HEVC 扩展(不用付费可以直接打开)我翻到评论说,可以在 Edge 里输入 edge://flags 进入后寻找「Media Foundation playback for Windows」 并打开,然后修改 Edge UA,我又卡在了这步(请别笑我 我试了半天真的改不好)我想着既然目的是伪装成 Chrome,那为什么不直接用 Chrome 呢?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还得先下不能说的软件,调好网络环境后我终于下好了 Chrome,然后发现还是不行,费尽周折把 UA 改成 Safari 后依然不行,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看上哔哩哔哩的 HDR(然而 YouTube 的是可以看的,所以应该是软件问题……)



MS Store 里看到的教程

但在我的 2022 MacBook Pro 上,从盒子里拿出来开机的那刻起,用 Safari 打开哔哩哔哩网页版或 App Store 下载的客户端都能直接观看 HDR 内容,并不需要任何设置、更别说付费了
用我的 MacBook Pro (M1 Max) 时,风扇基本不会转,换到米本 Pro 后(虽然相比我见过的游戏本要好得多)但熟悉的风扇声音又回来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不习惯。还有机身温度也是同理。

但,Windows 有这么不堪吗?当然没有。
虽然我作为传统工科生,大学期间主力机一直都是 Mac,但我绝不会推荐身边的传统工科同学买 Mac,因为 macOS 虽然优雅,但真的有太多局限性了。
在 Windows 上我可以随意安装我想要安装的软件,Windows 支持的软件和 macOS 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许多我大学期间常用的软件在 Windows 上体验比 macOS 更好(比如 MS Office、MATLAB)很多软件甚至只有 Windows 版(比如 MultiSim、SolidWorks)在 Windows 上我还能玩原神!(我超 原批)
以前 Mac 用英特尔处理器时,我还能通过 BootCamp 双系统来曲线救国,现在换了 MacBook Pro (M1 Max),根本无法装双系统,只能找别人借电脑或虚拟机。
就算最近毕业了,我也离不开 Windows:数码测评绕不开的充电测试 Power-Z 上位机软件压根没有 macOS 版,上次测评 Redmi Note 11T Pro+ 时,我甚至因为身边没有 Windows,特意在 Mac 上装了试用版 Parallel Desktop 用虚拟机去跑 Windows

说到底,似乎又回到了 iOS 和安卓的十年纷争,这几对死对头,似乎十多年过去了也没能分出高下。但既然小米选择了 Windows,自然就要客观地看到米本上 Windows 带来的优缺点。
小米现在有条件去打破这个现状吗?有 但也没有。
说「没有」是因为,小米不可能自己做一个 Xiaomi OS 出来去替换 Windows,这压根就不现实,而且即便小米做出来了自己的系统,也只能追上三年前 MacBook 的体验水准(用英特尔芯片的 Mac)毕竟芯片还是得用英特尔的,而苹果现在已经做到硬件、系统、生态三位一体抓在自己手里了,体验怎么可能差呢?
说「有」是因为,小米确实跨出了很重要的几步。去年的米本 Pro 2021 把 OLED 屏带上了 15" 款,到今年下放到 14" 款还加上了 90Hz 高刷,在显示效果上有了进步。而今年的米本 Pro 2022,不仅用料和做工有升级,更是把顶级的触控板体验带进了六千档价位,并且对 Windows 下的体验也做了优化,实属难得。
屏幕、设计、做工、用料、触控板,这些曾经「Mac」风味很浓的关键词,现在也成了「小米笔记本」的关键词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 iPhone 6s 时代的 Taptic Engine,iPhone 早在 2015 下半年就用上了线性马达,虽然安卓要晚些,但小米也是最早响应的安卓厂商之一(2017 年初的小米 6 首次采用线性马达)
还有红外、双扬声器、原彩显示、NFC 这类小功能,其实也都是提升体验的重中之重,而小米在这些小功能上都是安卓先驱者和坚持者(顺带一提,全域触控板其实早在 2015 年初就在 MacBook 12" 上首次亮相,半年后才被带到了 iPhone 6s 上)
去年是屏幕和设计,今年是触控板和用料做工,明年的小米笔记本 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我真的很期待。
致谢

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写笔记本的测评,确实缺乏经验,前前后后也请教了很多大佬,感激不尽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5edd5e9b6c78683c5700c21fad136d53" data-hash="5edd5e9b6c78683c5700c21fad136d53" data-hovercard="p$b$5edd5e9b6c78683c5700c21fad136d53">@某bit @Oxygen @LycheeLi荔枝荔 @逆铭
也要谢谢我身边几位同学对我的帮助
@深空灰SpaceGrey(B 站 SpaceGrey,做的视频都很有意思)@zml @Precipitation

大家可以去看看上面这几位朋友,当然也别忘了关注 @刘昌睿 哦(逃)
感谢各位读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5-19 00:42:04 发帖IP地址来自 清华大学
写在开头


其实最开始看到2022款的小米笔记本Pro 16的时候我内心是异常复杂的,并且这种复杂感从2021年小米全系笔记本重做之后就一直存在。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感呢?以及为什么感到复杂呢?
2021年之前,小米全系的笔记本因为性价比不足、品控一般等等原因口碑一直不佳。再加上那几年传统PC大厂终于回过神来,开始疯狂卷性价比,这就导致小米的笔记本系列异常的难受,连米粉都不怎么待见,甚至小米笔记本Air和Pro一度出现断档,勉强依靠Redmi去打4000上下的低价位来维持住份额。
面对这种情况,小米的笔记本业务面临的无非就是两个选项:放弃PC业务或者想办法破局。
很明显,小米的笔记本团队选择了后者。
2021年开年,小米发布了第一款破局的笔记本,Redmi Book Pro14/15 2021。其实这款笔记本在当时看来配置并不是很高,性能释放也很一般。但是小米在这款Redmi笔记本上用上了高端笔记本才会用的一体CNC工艺,并且也用上了3.2K 90Hz高分高刷高素质屏幕,其售价5499也是诚意满满,这个操作直接震惊了当时的一众人。
尽管性能释放一般,但是它把感知比较强烈的做工、外观、屏幕等外围拉满了,对极致性能释放不是太敏感的人群来说这个本子尤其的合适,并且其14寸版本在活动期间一路降到4000出头,性价比高的吓人。
这波破局之举直接把小米的笔记本口碑重新掰回了正轨。
但同样的,这个举措也限制住了小米的笔记本系列中定位高端的Xiaomi Book的上升通道。
其实高端笔记本与中低端笔记本最大的区别并不仅仅限于配置,做工、外观这两个也是重要参考。Redmi Book在4K价位就用上了一体CNC机身以及170号陶瓷喷砂外观,这等于一步走完了Xiaomi Book该走路的,换句话来说就是用力过猛。
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轻薄本而不选游戏本,本身就舍弃了对极致性能的追求,那花4000买一台有着万元Mac相似的工艺和品质,且性能马马虎虎的Redmi Book Pro也足够了。
这对于小米笔记本业务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Xiaomi Book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
二者的定位均为轻薄本,且CPU和GPU几乎一致,核心硬件上的差异几乎被抹除,并且小米在性能释放上一直偏向于保守,导致二者无法拉开差距,并且在工艺一块目前也做到了顶,能改进的地方真的已经不多了。
于是小米的笔记本团队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往“全能本”和“设计师本”这样的定位高端的本子去做,并且也借鉴了一些手机上的成功经验,从而在大厂疯狂卷配置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去开辟一条新的赛道(或者说是找到新的活路)。
因此从改革后的第一代小米笔记本Pro 2021开始,小米基本就在“常规赛道上”舍弃了“性价比”一词。
于是你看到了小米为了显示效果整出了3.5K的OLED屏,为了轻薄整出了全TypeC接口,甚至也尝试过提供32GB+1TB这样为少数群体服务的大内存版本,包括这次的Pro 16给出了4K OLED、触控屏、压感触控板这三大卖点。尽管目前有些卖点似乎不能被大众接受,但小米确实是在一点一点做出自己的特色。
很多人,包括我看到之后都觉得小米完了,失去初心了,小米被Redmi吊打,Redmi才是米本之光!
但对于目前阶段的小米来说,下面有Redmi兜着底,自己尝试不同的策略和寻找差异化赛道也未尝不可。
那如何看待这次的Xiaomi Book Pro 14/16 2022呢?
用夏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6000价位一样可以拥有万元高端轻薄本才能提供的高级感”其实这句话略夸张,但是这台本子放在相似定位到高端笔记本中间,确实是把价格打到了6K,而且还有着45瓦不错的性能释放。
总结一下就是小米做了一台入门级的高端笔记本。
而我对此的评价就是:这是一台不符合大众口味,但定位精准且售价合理的笔记本。


Xiaomi Book Pro 16 2022
处理器:英特尔i5-1240P(P28) Intel EVO认证
散热:双铜管+双风扇
内存:16GB LPDDR5 5200MHz 双通道
储存:512GB PCIe 4.0 M.2 SSD
屏幕:16”16:10 4K E4 OLED 100%sRGB/P3 10bit色深 支持杜比视界 600nit 可触屏
接口:USB-C 3.2x2、Thunderbolt 4x1、3.5mm耳机接口
续航:70Wh+100W GaN充电器
厚度+重量:14.9±mm,1.8Kg
其他:X轴线性马达压感触控板、CNC全金属一体切割机身、3813超线性三磁扬声器、键程1.3mm键距19mm键盘、四档键盘背光、指纹识别、小爱同学实体按键、预装Windows 11、免费Office家庭版、赠送一年WPS会员。


从2021年开始,小米/Redmi的笔记本在外观上就一直很上道,究其原因就是小米快速实现了一体化CNC工艺+170号陶瓷喷砂的量产和降本。并且在两年的不断优化中,今年Xiaomi Book Pro于CNC切割的精细程度和喷砂的细腻程度上又有了不小的进步。尤其是A面四侧都做了更大弧度的收边,相比于上一代Pro和今年的Redmi Book Pro,它的外观更加的柔和,抚摸其四周的也不会觉得割手。


这次的Xiaomi Book Pro 16做的很薄,官方标称的15mm并不是最薄处15mm,而是整机厚度都是15mm上下。从侧边看去,整个笔记本尤其是它的屏幕,真的是宛如刀锋一般。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款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其采用了E4级别的OLED材质,并且屏幕比例为更大的16:10,分辨率也达到了惊人的4K,配合上很窄的四面边框,点亮的一瞬间真的是满满的震撼。
说句玩笑话,小米这是把小米电视6 OLED的屏幕放在了笔记本上。


除开参数,小米也对这块屏幕进行了手机级别的统一校色。
早在2019年年底,小米就对当时的小米9 Pro进行了第一次原色校色,后来原色屏的概念被小米坚持不屑推进了三年,并且也应用到了笔记本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友商也开始逐渐加入进来。
而到了2022年,小米在原色调校上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并且自研出了一套3D LUT校色算法,这块屏幕也获得了杜比视界认证。
如发布会上宣称的一样,得益于3D LUT算校色法,你在小米支持原色的手机上看一张图片,与将这张照片发送到这台电脑上看到的是色彩是完全相同的。这对于有生产力需求的用户来说非常的友好,并且即便是对于普通用户,双端相同的色彩在心理和生理上也非常舒服的。


这块屏幕还支持触屏操作,这应该是小米第一款可以触控的笔记本电脑了,可以实现单击、双击、长按等类似于智能手机相同逻辑的操作,配合MIUI使用更佳,大大的提升了小米手机与小米笔记本双端互联互通的效率。


并且为了增强笔记本的使用体验,小米自研了一块触控板,还将原本的按压式触控板改为了与Macbook近似的压感触控板。
Xiaomi Book Pro 16的这块压感触控板相较于传统的触控板,不仅有着更大的触控面积,其内部也是花了不少心思。首先是表面采用了一整块大面积的康宁GG3 AG磨砂玻璃,也喷涂了AF纳米抗指纹疏油层,并且在其内部还用上了X轴线性马达,通过五个高精度传感器以来模拟真实的按压机械触感。
这块触控板随不然不至于能让你把鼠标彻底抛弃,但是在你忘记带鼠标的时候,用它操作也不至于让你用着很别扭很难受。


为了将C面做的更加一体和精致,小米还重新设计了转轴,整个转轴隐藏在了屏幕与C面的结合处,这就使得C面的与屏幕之间的缝隙更小,美观性更好。


尽管英特尔i5-1240P(P28)这颗U理论上来说大致是H45 80%左右的性能,但是小米给到了双铜管双风扇的散热配置,因此总体上来说性能释放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整个温度控制也是非常的不错,没有因为轻薄而牺牲温度。


最后
尽管小米手机性价比很高,但是在笔记本业务上依旧是一个新人,并且在一线笔记本大厂突然醒悟开始卷性价比的今天,小米笔记本的处境非常的尴尬。想卷性价比,你会发现一线大厂更能卷,并且人家拿货的时间更早、数量更多、价格更低,完全复刻了小米在手机市场上的打法。小米作为玩了这套打法十几年的老师傅,自然会明白“被打一方”的困难。
因此和他们卷性价比明显是死路一条,那现在的最优解就是寻找差异化的打法去谋求破局。
先用Redmi Book去做市面上主流定位的笔记本,即便是性价比稍差,但也求一个无功无过,保证自己的份额。而Xiaomi Book则是放开了手脚,去尝试“非主流”的思路和“小众”的产品定位,尝试利用32+1TB、OLED屏幕、触控屏、压感触控板等等卖点去做差异化竞争,并且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去年小米笔记本Pro和Pro X让我看的一头雾水,但是结合今年的Pro 16来看,我总算是看明白了小米到底要做什么了。今年的Xiaomi Book Pro 16很明显就是一台定位高端的轻薄笔记本,尽管小米到底高不高端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这台笔记本明显是给了有这类需求的消费者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甚至相对一线品牌的高端轻薄本,它居然还有一些性价比。


引用夏某人很逗,但是确实很真实的一张图作为结尾。
于这个定位到笔记本来说,相较于配置和产品力,品牌建设更为重要,如何去培养自己的消费者群体,或者说是如何让目标群体看到这台本子,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希望小米既然认准了这条路,那就坚持走下去。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5-19 00:41:52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更新一个烤机情况,跑了接近半小时了,U还是保持在50W以上。


时间回到2018年,当时我还是大二,三月的时候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笔记本,也就是初代小米笔记本Pro。在当时,小米笔记本Pro可以说是同价位最优秀的产品之一,我·果断地在闲鱼上淘了一个,然后就稳稳地用了四年。

这四年里,行业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好在小米坚持了下来,他们的产品理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了。
这就有了今天的主角,Xiaomi Book Pro 2022

机器是16英寸的,我用了几天,可以说颠覆了我对小米笔记本的认知,它几乎没有一点小米的痕迹。
甚至可以用:人若定未怕惊涛,时势我来造。来形容它。
包装简洁的出奇,我觉得这是大部分人一眼就会爱上的设计,素雅、精致和高端的气息扑面而来。


拆来之后就会看到产品的本体,A面采用铝镁合金+喷砂处理,手感细腻顺滑。这手感不说和Macbook Pro一模一样,那起码也是亲兄弟的关系。
打开之后就是一块OLED镜面屏,尺寸为16英寸,在最开始的系统界面里,它甚至直接标明了产品的最大亮度为617nit,我手机的亮度才多少啊。


色准上,这块屏幕的Delta E ≈ 0.33,非常之精准。关于DC调光的问题我想很多人会有疑问,所以我拍了一张快门速度1/5000s,ISO3200的照片,可以看到在开启HDR模式后,它的调光频率肯定是超过5000Hz的,并不存在什么低频调光。


关于屏幕最低亮度,我拍了一张极限夜景的图片,这是我开最大亮度让其显示黑色的实拍图,漆黑的夜晚,即便是ISO6400+32秒快门时间也无法看出哪怕一点光亮。


机身刚性非常好,这也侧面证明了CNC的优势。键盘键程适中,键帽宽大,打字手感舒适。触控板是整个产品的亮点之一,这是一块小米自研的压感触控板,采用AG玻璃面板,有稍许磨砂感,手感细腻流畅。这个触控板也采用全域按压设计,相比传统触控板按压面积更大,并且配备超宽频X轴线性马达,通过5个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侦测按压力度,在按压力度达到阈值后,触发振动马达提供按压反馈。
我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就是它除了在游戏场景和一些复杂的建模设计场景外,其他情况下基本都可以替代鼠标,实际上这几天来我只用过一次鼠标。手感舒适程度我觉得完全不亚于Macbook,这也是我第一次在win本上用到这么舒适的触控板。
我知道重头戏也就是性能还没说,没错,这个性能绝对不是一般的低压U能比的,它是比较猛的低压U。
这个本有三档性能模式可调节,分别是性能、均衡和极致,在插电和不插电的情况下调度也有所不同,就等于是有了6种性能释放可调,这也是我这次体验的重点。
我拿到的产品是i5-1240P核显版本,这颗CPU的官方最高性能释放为64W,基本上是先看一下在极速+PD100W供电模式下的R23分数。单核1647分,多核12279分,这个分数基本上是我的联想R9000X 2021在性能模式下的分数,但它需要70W的功率输出·。


在运行R23的时候,前90秒CPU基本是贴着功耗墙跑的,功耗在62-64W之间波动,此时多核分数可以达到13000左右。


90秒之后瓦数开始下降到52W左右并长时间维持,其中CPU核心功耗维持在48W左右,显然,1240P的最佳性能/能耗表现就是在45-50W。
R20跑分更考验产品的爆发力,实测这颗1240P只需要42W功耗就可以大幅度超过i5-11400的满载性能。


插上PD100W适配器后,分数来到了4900左右,从天梯图上看,性能已经达到了桌面i5 12400的水平,并且功耗要低很多,整体功耗不到63W。


随后我又连续跑了20次的R20跑分,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最大分差居然只有251分,而且全程只有两次的得分低于4700分。显而易见,该产品的供电和性能释放是毫无问题的,这就意味着它完全可以承担一些比较复杂的设计和剪辑工作。


双通道LPDDR5 5200内存的带宽很高,内存延迟情况也比我想象中的更好。


现在我对这个本的散热很感兴趣,而且质感这么好的本,不拆可惜了。它的拆解方式和初代小米笔记本Pro基本一致,比较难拆。拆开后如下图,一大一小双风扇,一粗一细双热管。整机只有一个M.2插槽,固态来自东芝,表面有导热硅胶贴。无线网卡型号为英特尔AX211,是一款非常不错的网卡。下方的电池供应商为欣旺达,容量为70Wh.


可以看到有一个显卡位置,其中包括两个显存位,推测后续会有RTX3050Ti版本,我预计整机最大散热功率能有80W。
接口上,三个C口一个耳机耳麦口,其中支持PD100W输入的C口在左边,右边的C口则支持雷电4协议,可以外接显示器。


整机介绍完了,下面说一下其他的一些细节。这个本的充电速度是比较快的,实测一小时可以充到75%左右,续航成绩比较令人满意,拔电并选择均衡模式,屏幕亮度拉满扬声器声音30%,观看B站直播五小时后电量从100%降到了17%,这个续航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在满功率工作时,该产品的发热主要出现在F键前方以及键盘的中右侧,但温度还可以接受,屏幕的转轴设计的比较巧妙,配合机身下方的脚垫可以让大部分热风从转轴下方吹过,而不会影响屏幕。
我一直都不是很在意笔记本的显卡,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玩游戏,而LOL这种游戏七年前的核显都能搞定,我办公,就需要一个屏幕好、发热低、续航长的本,Xiaomi Book Pro 2022,就是最适合的产品。
而且它只要6499起步。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5-19 00:41:4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小米笔记本pro也算一个传奇的系列,当年横空出世引起了不小争议,后来靠着独特的占位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后来老模具疯狂吃老本又被喷得不轻。
去年,小米笔记本pro终于迎来了全新模具,全新的cnc机身和屏幕本来让大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尴尬的11370h,漏风的散热,全c口的接口以及和redmibookpro拉不开差距的外观,都让这台笔记本稍显尴尬。
到了今年,前些时候推出的Redmibook pro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改善,对模具的打磨趋于完善,这也让我好奇,对于更加高端的小米pro产品线,他们会如何改进。
如今全新的小米笔记本pro2022终于与我们见面,短暂使用几天,我对这台笔记本,以及小米对这台笔记本的想法,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就不多废话,直接进入正题吧。
1,外观和接口

和红米本一样,小米笔记本pro在外观上也有了全方位的进化。区别于红米的粗犷包装,小米笔记本pro在箱子里还有独立的盒子,与上代不同的是,这代米本pro把充电器独立在外包装,笔记本本体就装在一个非常薄的盒子里。


这其实就展现了今年米本pro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变薄了。
去年的小米本,虽然他们号称要做轻薄,甚至为此牺牲了所有a口,但实际看下来,其实米本并没有薄太多。而今年,小米笔记本pro又做了进一步的减薄处理,这回终于让我在刚拿出来的时候,就有了这笔记本真薄的感觉。


当然,进一步减薄后,a口和hdmi就更难加了,这一代依旧是全c口的设计。这么做的确有些麻烦,不过这次好歹能感觉到机身已经薄到塞不下其他口了,不像上一代那样明明能做a口就是没有。


光看米本的图似乎感受不出它有多薄,所以我拿了今年的红米本做了个对比,可以看出尽管今年的红米本已经比去年的所有笔记本都薄了,但米本依旧明显更薄,特别是屏幕部分,做了弧顶处理,这让笔记本a面边缘看起来非常薄,整机气质更加突出。
并且,今年小米本Pro的转轴也有所改进,做了个隐藏式的设计,开合更加平顺自然,质感再上一个台阶。


b面的屏幕盖板依旧是玻璃材质,对比红米的雾面屏,质感更好,屏幕观感也更加清晰,代价是反光更严重了些。


其他方面,a面依旧是小米的英文logo。


c面则和今年的红米本保持了一样的布局,顶部钻了一排进风口,以免底部进风量不够。


附件方面,由于我手上的是核显版配备的充电器是100w的氮化镓便携充电器,体积不大。还附赠了一根c口转接线,这个必须要吐槽一下,转接的只有a口,连去年的转HDMI都不如了。


总体上来说,今年小米笔记本pro的外观,在一系列调整过后,终于达到了他们预想当中的轻薄。cnc的质感我已经吹了很久了,今天就不多说。在cnc工艺和轻薄模具的共同加持下,米本pro终于有了那种刚拿出来就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
对于这样的外观,除了因为太薄只有c口外,已经找不出别的槽点了。这确实是高端笔记本才有的设计和质感。也许我光靠文字和语言大家感受不到,推荐大家去线下摸摸。


2,屏幕和触控板

米本pro的屏幕是这次的另一大升级点,去年的3.5k oled屏已经带来了不错的观感,今年的分辨率进一步进化到了4k,并且还加入了触控功能。


当然,对我来说,触控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功能,因为触控并不是笔记本在使用过程中的习惯操作,甚至我在用笔记本的过程中并不喜欢用手指摸屏幕,在上面留下油污。与其支持触控,还不如支持一下电磁笔。
不过有了触控以后,使用MIUI+就可以无缝使用手机的逻辑进行投屏操作,更何况未来win11也会继承安卓子系统,说不定未来这项功能也会有它的用武之地。
只不过目前我认为它还处于一个战未来的状态。
抛开触控功能不谈,这块屏幕本身的显示素质也是足够优秀的,4K的分辨率足够精细,100% DCI-P3色域让色彩足够鲜艳,再加上OLED材质带来的超高对比度和响应速度,它的观感在第一眼就让人惊艳。


顺带一提,这块屏幕使用了小米自研的校色技术,和小米手机的色彩有了很好的统一,不再出现手机一种颜色,电脑一种颜色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有全家桶的架势了。
测试屏幕不是我的专长,相信也有人已经做了足够详细的结果,我就不在这方面过多赘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过去用了一年的OLED屏感觉还行,但还是有一些人无法接受OLED屏幕的一些特点,这个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除了屏幕之外,触摸板的进化也让人非常惊艳。


这是一块非常少见的压感触摸板,里面还集成了一块小米的那个Hyper Engine线性马达来模拟按压触感,实际体验中,震动比较清脆,反馈快速,模拟按钮的感觉还挺像。娜娜老师一开始拿到笔记本的时候,甚至都没认出来这是模拟的震感。
在实际体验中,压感触控板的体验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以往我们用触控板进行点击操作,要不就是抬起手指再轻点,需要两个操作,要不就是非常用力往下按,相对费力,总之点击操作是触摸板使用不方便的一大理由。
压感就大幅度改善了这个问题,滑动过程中只需要轻轻用点力下压,触摸板就会给到震动反馈,此时电脑就会做出点击操作,非常自然快速,让触摸板操作也能行云流水。
可以说,米本Pro这块触控板,在windows笔记本中,属于顶级触控板了。唯一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16寸下这块触摸板的面积显得有些小了,14寸则非常合适。
最后再提一嘴扬声器,这回扬声器似乎是有所升级,感觉声音比之前饱满了不少。
3,配置、性能释放和跑分

我手上这台米本pro集显版采用了i5-1240p处理器,别看它只是个p28的i5处理器,规格也有4P+8E一共12核16线程,和i5-12500H和R7-6800H的CPU规格近似,也算一块性能不错的处理器了。


用极速模式跑20轮R20,结果有些令人吃惊,总体分数在4600到4700之间徘徊。这颗P28的i5处理器,结果竟然非常接近i7-12650H,和R7-6800H比也没差太多,从一台轻薄本的角度来看,这也算非常不错的性能了。


原因在整体功耗当中有所体现后面稳定的分数中,开始会飙到64W,随后稳定在52W,性能释放其实和Redmibook Pro上的两颗H处理器非常接近了,再加上差不多的规格,分数接近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来看显卡,显卡其实没什么好看的,英特尔这代核显不像AMD那样大幅飞跃,就是马马虎虎的水平,解码能力不错,剪视频啥的表现还行,至于打游戏,也只能打打一些要求不高的网络游戏了。上个3DMark的分数供参考。




我试了下原神,即使是1080P的分辨率,高画质下也只能保持30帧,想用这颗集显玩大型游戏的可以洗洗睡了。


内存是LPDDR5,速度很快。


硬盘是凯侠BG5,支持PCIE4.0,但是速度水平还是3.0,整体中规中矩。


4,烤机

按照我之前的预计,这台小米笔记本Pro的散热水平应该和redmibook Pro差不多,不过真机到手后发现薄了不少,也增加了我对于它散热的担忧。
但烤了机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多余了。最开始处理器会跑到64W的PL1,CPU大概会到90℃,跑久了以后,会稳定在52W的PL2,温度为80℃多一些,其实和锐龙模具表现差不多,压1240P显然绰绰有余,所以我估计独显版应该也和红米本差不多。


单烤显卡,功耗达到20W,难怪性能这么弱,也没什么温度可言。


双烤的过程中有些小问题,处理器释放只能达到45W,然后会周期性地跳到64W,然后降回来,这么低的功耗也没有什么温度。


从烤机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大幅度减薄了机身,小米笔记本Pro2022的散热依旧相当不错,压52W的处理器简直是轻车熟路,有相当大的冗余空间,基本上不需要担心散热问题。
5,拆机

拆机过程和小米的其他cnc本一样,拆掉螺丝用吸盘吸出来。电池是70Wh的电量,对于这个尺寸的笔记本来说中规中矩。


散热还是祖传的两根热管,性能绰绰有余,并且今年终于把去年那个莫名其妙的孔去掉了。


网卡是AX211,支持WiFi6E,还让我挺意外的。


隐藏式转轴的设计,很精巧。


6,14寸才是真神

由于惯性,这次米本pro我和往常一样选择了16寸来进行评测,但是测完16寸我突然意识到,这次这个主打薄和质感的米本Pro,也许反而是14寸更加超值。
毕竟从便携性上来说,14寸比16寸要好得太多了。
正好这回在外面我遇上了用14寸米本Pro的大佬 @刘昌睿 ,和他换着摸了摸。
然后我发现,这回可能14寸才是真神。


超薄依然在,尺寸小了,携带起来方便不少,触控板也显得大了很多,整体水平基本和16一致,散热水平也差不多,虽然系统限制性能释放到45W,但是温度更低了。屏幕保持精细度的同时还把刷新率提升到了90Hz。


而且价格还更加便宜,5899对于好的轻薄本来说真心不算太贵了。如果你经常外出携带笔记本,进行一些办公操作,那么这台14寸的小米笔记本Pro,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7,总结,以及对小米笔记本Pro2022的理解

上代小米笔记本Pro收到了不少诟病,因为产品本身不太完善,其实还可以理解。不过这代我和许多人交流起来的时候,似乎也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突然发现如今在线用户对于笔记本产品的理解,似乎也有些跑偏了。
笔记本本身除了是一台电脑以外,还是一件日用品,作为电脑你可以关心它的配置、性能、接口数量,但作为日用品,你不能忽视他的用料做工,外观和外设。
现在市面上,仍旧有不少高端笔记本产品,它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极致的性能、全面的功能,而是方便、省心、精致、好看。它们并不是为了让你跑大型游戏、跑什么非常吃计算资源的软件,它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让你在每一次拿起它,每一次打开它,每一次使用它,都能有非常不错的感受。
小米对于新小米Pro产品线就抱着这种期待,他们并不想塞多么多么强悍的配置进去,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打磨模具,做得更薄,用更好的屏幕,用全新的触控板,
新的小米笔记本pro,想给你的是日常使用中更好的体验,而不是跑分上更高一点的分数。
其实它不应该叫小米笔记本Pro。在我看来,叫新小米笔记本Air可能更加合适。
去年的米本Pro,我可以说它做的很不完善,很多地方都和它自己的目的冲突了,
但今年的米本Pro,在打磨了一年之后,我可以说,它起码已经完全符合了小米对它的设想,做到了小米想让它做到的水平,
剩下的,就是从根源上来说,小米对它的定义,有多少人买账了。

如果你想买一台笔记本玩大型3A游戏,那这台笔记本肯定是不适合你的。但如果你要买一台笔记本做做日常办公,看看网页,看看视频,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需要外带的话,那小米笔记本Pro无疑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16寸6499起的首发价对于这个档次的本子来说我感觉价格还挺妙的,不算太贵,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要卖七千多,看原价也可以看出一点迹象来。
14寸5899的首发价更是感觉很香了,对于想要小尺寸高质感轻薄本的朋友绝对是个好选择。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527616724710621184">至于独显版,2000元的加价说实话不便宜,只能说适合那些喜欢米本Pro外观,又进一步想要更多图形性能的朋友,按照Redmibookpro的水平,米本Pro的散热多压一个显卡还是够的。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5-19 00:41:1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邮电大学
这篇文章就是用Xiaomi Book Pro 14 2022写的。现在它正式发布,解禁了,我们也可以简单谈一谈这台电脑、这个系列的得与失。
在发布前,我已经知道了配置。知道有两个尺寸,我先看的是16寸,看完我大皱眉头。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邪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剑走偏锋式的邪门。坦白地讲,那一瞬间我还真没想到市面上有什么类似配置的本子,尤其是当我看见核显版本的时候。
后来那卡和我说,其实是有竞品的,LG gram。我想了想,确实。16寸的各方面配置都像是为一类人独家定制:工作内容以PPT为主,需要观感好的大屏和触摸,在对应尺寸相对轻薄,模具有高端质感,还需要一些小的有优越感的细节。小米笔记本Pro16 2022就是这样的本子。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还是有的,至少有这个需求。所以我也就释然了,尤其是当这样的人能量很大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本子其实是必然。
后来我也和他们都聊了聊,有几位也没有这么悲观,和我谈到可能的设想和路线。我事后再想想,确实也没错,只是需要老大哥先行,或是需要供应链的配合、时间和市场的证明,这就且由着它去了。
后来我才看见了14的配置,从各种角度上来说,尺寸对产品的影响真的很大。同样的配置在16寸可能不太能被接受,但在14寸上就完全没有问题,何况这里面确实是有点“奇淫巧计”的。
最后我就选了14寸,为大家带来Xiaomi Book Pro 14 2022的简单上手体验和评测。



Pro的机身和做工工艺

14也好,16也罢。这次都被定位做到了15mm左右的厚度。用上游标卡手哦不是,游标卡尺进行测量,除开脚垫外所有的厚度都维持在了16mm内,确实是做到了官方15mm的标称,有些地方会更薄一些。


做薄的好坏大家也都知晓,没有兼得的道理。为了营造出更薄的氛围,小米的C面侧边维持着前两年流行的侧面斜切工艺。优点当然是看起来更薄,缺点么,一方面势必会挤占电池和散热空间,另一方面就是C面的截面实打实的小了,小到放C口都显得相当局促。Macbook Pro前两年的全C口让我非常痛苦,它现在以另一种产品回来了,我还真是蛮恍惚。尽管配了这三个C口里两个是满速USB3.2Gen2,一个是雷电4,还有一个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孔,但还是希望如果下次真的要全C的话,官方能有配套好的足够好用的拓展坞。(随机附赠的转接线就是C to A口,确实是敷衍了)


当然,有一点倒是真的,就是这种机身带来的纤薄感非常显著,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看见A面C面边缘处的倒角时那种刀锋般的光泽,确实是有一种:这谁顶得住啊的感觉。


机身本身还是老规矩:6系航空铝合金CNC辅以喷砂。和Redmibook Pro不同,Xiaomi Book Pro用的材料和工艺明显会更好一些。且不谈更好更耐腐蚀抗氧化更坚固的6系铝合金,CNC和喷砂工艺的提升则更为明显。
CNC的优点无需追述,有一点倒是明确的。相比之下Xiaomi Book Pro 的内壁显然是更厚一点,达到了2.2mm。加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提供更坚固的外围支撑,具备抗冲击、抗跌落性强特点。喷砂用上了Pro X同款的170号精密陶瓷。相比而言,陶瓷颗粒作为喷砂材料,能做到比铁砂或是刚玉更圆润和细腻的表面处理效果,手感好,光泽度也有保证。


这也就是我说我很喜欢喷砂后侧面光照下锖色的原因。吴钩霜雪明,真的和宝剑一样耀眼。
这次这套模具为了更好地体现高端感,用上了Macbook Pro和XPS同款的隐形转轴。这款转轴的优点自然是C面更小的转轴开孔和隐形转轴本身更舒适的阻尼感。但比较头疼的是屏幕排线和天线也被做进了转轴里,这让我或多或少为他们的寿命产生疑问。


D面后盖用上了今年的新风格,和Redmibook Pro一样是做了几千个细密的打孔来实现进气(目的是为了隔绝灰尘)。靠下的开孔应该是为了扬声器的出声设计。
因为14寸也没有我比较讨厌的C面打孔,对这套模具我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轻薄基础上还是做到了质感和手感的并存,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Pro级的屏幕,触摸和触控

我知道很多朋友不喜欢OLED做笔记本屏幕,但短期内这其实还是个趋势。固然Mini LED有更高的HDR亮度和更长的寿命,但光晕和功耗更高的问题确实事实存在(因为功耗高发热巨大时间一长就毫无疑问会掉亮度)。OLED有烧屏的风险,却也因为单像素自发光的优势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静态和动态对比度表现,更适合HDR内容。


在三星通过E4基材进一步延缓掉烧屏的时间后(3000h最高亮度画面不动的像素衰减在2.5%),我对OLED的要求其实还是更高的峰值亮度和更高的刷新率。前者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或者需要老大哥带头给三星一点压力,后者却确确实实可以落地了。
Xiaomi Book Pro 14 2022配备的这块2800*1800,16;10比例的OLED屏幕,这次终于支持了90Hz的刷新率。配合上600nit的HDR峰值亮度(SDR模式为400),确实是笔记本观感最好的屏幕之一。
时间受限,简单测了下两种情况的色域和色准。(Displaycal官方说他们对Windows11HDR模式下的色彩和色准未必精准,我的建议是大家看着做一个参考就好)
首先是为了测试HDR亮度必须选取的Windows11的HDR模式,此状态下Windows系统会自动接管色彩管理系统并提供标准的色彩管理模板。就这套的测试下来,我不认为这套色准是小米自己3D LUT文件介入的结果,倒像是微软大包大揽自说自话的证明。


证据就是HDR模式下色域被压缩到了约90%sRGB,这不太像是厂商校色的结果。


好在微软虽然大包大揽,整体的色准表现还不错,色准、色温、gamma都是比较精准的。


在上次的痛定思痛以及把笔记本部门放入手机部后,打通了生态链的比较好的效果就是,小米舍得在笔记本上用上3D LUT作为专业校色文件来给屏幕更精准的色彩表现。效果确实很好。我们在小米电脑助手中可以自由选择切换sRGB和P3色域。如果嫌比较麻烦,那么直接选择原色模式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作为按Display P3色域为基准开模的屏幕,整体素质非常不错,在获得了3D LUT的专业级校色后,整体的色域覆盖和色准都非常之好。


0.67的平均ΔE和1.62的最大ΔE是我在所有笔记本屏幕中见过的最好色准表现。除色温略比标准偏暖一点点外,gamma也相当准。
可以说是目前笔记本屏幕里最好的色准,何况这还是一块带触摸功能的90Hz高刷OLED。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没提这次的触控和触摸体验。坦白地讲,就触控的感受来说,很灵敏,但多少有点不太习惯。对于大部分不涉及到剪片子或是修图的创作来说,触控的意义可能并不那么大,但有总比没有好。


关于这块触摸板,我最早以为会和XPS13+一样的一体式设计,键盘下面就是一整块触摸板,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监测并反馈。但实际上还是Macbook Pro上那种,单独开出来一块触摸区域,整体的美观度还是有所下降的。


谈谈触摸反馈吧。因为事先有心理准备,能感受到这块触摸板的按键反馈比较灵敏,反馈的段落感也比较清脆,但是反馈力度不太明显。和Macbook Pro类比的话,有点像蝶式键盘和机械键盘的按压反馈,仔细感受下的话应该是模拟的反馈行程并不长,马达的尺寸也受限的缘故。
尽管如此,这也是我们能在Windows阵营享受到的最好的触摸反馈了。
Pro级的性能和散热

15mm的机身限制了这台机器的散热,充电器的100W氮化镓倒没什么问题,对独显版是绝对够用了,但估计在2050的版本上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的。
对1240P,我个人不存在偏见,Intel7制程,4P8E,所以是12C16T。


尽管这是一个隶属于P28定位的CPU,但以现在的内卷情况,各家也不会给他们刚好超过TDP的散热规格。以这台小米笔记本Pro 14 2022为例,PL1是45W,PL2是64W。
实际上如果我们对CPU进行单拷20min,长时间下CPU的稳定功耗大概就是45W,此时核心频率约2.6GHz,整机功耗约67W。


对于一台14寸的轻薄本,这个成绩还算中规中矩,大致预测独显版总散热成绩会更好一些,因而这未必是这台机器的极限散热状况。
对CPU性能通过Cinebench R20和R23来做个简单的评估。


可以看到在散热比较充足的情况下,P28倒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差,甚至可以说比较出乎意料的好。以R20成绩为例,跑满的i5-1240P的性能表现已经比较接近12500H和6800H这样的标压CPU。
P28的优势在低负载上,相比12代H45标压在续航上的表现,小米笔记本Pro 14 2022能拿到EVO认证也就不足为怪。
关于核显,想说的实在不多,简单跑个3DMark看看吧。


坦白地讲比较鸡肋,能用,但要说好用,真的也谈不上。指望用着它在3A游戏里大杀特杀属于是自作多情,不过拖个2.8K90Hz的屏幕,还是绰绰有余了。
SSD是铠侠的BG5,老OEM盘了。不同的是这次是换上了PCIe4.0的协议,在传输模式下是真真的PCIe4.0x4,不过因为这块OEM盘不带DRAM且只有一块NAND,多少影响了它的顺序读写速度,相当于满速3.0的标准,但从4K来看还是比标准3.0的盘快上一点的。


比较惊喜的是这次小米配的LPDDR5内存的相应速度倒是非常快延迟很低,如果我的AIDA64没有谎报军情或是识别错误的话,这应该是目前看到的延迟最低的LPDDR5内存了。



写在最后

小米笔记本Pro 14 2022是定位很明确的本子,相比16寸,市面上的14寸商务轻薄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P28但又给高性能的释放我个人觉得倒是一个不输上H45标压的选择,更何况这台笔记本还有着相当一部分原来比较高端的笔记本上采用的配置:精密陶瓷喷砂CNC机身、高分高刷高亮触摸OLED屏幕、隐藏转轴和X轴线性马达模拟触摸板,他们的加入给了这台本子一个相当高的下限。再考虑到5899起的售价相比这个模具和配置确实是相当自我清醒的价格,说他是Macbook Pro14和XPS13+的性价比平替也不为过。
诚然,他们的消费群体不会完全是一类人,但市场的包容性就在于目标人群的动态预算参考。我相信至少会有一部分人因为这次主打的屏幕触控、触摸板和高端的机身处理去选择小米笔记本Pro 14 2022,这也会是我的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