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6 11:57   5691   5
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01:27 发帖IP地址来自 福建
谢邀。接纳、守中。接纳多元化的价值观(
狭隘的价值观 - 随手干货解救战火知乎 - 知乎专栏),接纳技术带来的人文和社会结构变化,接纳自己。摒除外界的干扰,始终保持对人对事的敬畏,对自然法则(如:仁爱、节制、服务精神)的坚守。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2:00:4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以不变,应万变。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1:59:5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从当前就业环境看,从个人来说,基本没有解。
因为变化是世界的本质,而作为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在到达巅峰后,就不可避免的走向僵化,从而与变化的世界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去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因为这变化本就是年轻人带来的。如果谈到适应,往往意味你可能已经不再年轻了。
前几天,和同龄的朋友(35岁朝上)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关于中年危机已经如何应对。作为理工男,除了提高个人技术外。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买房是一个应对变化的好方法。但我不同意,当时就泼了大家冷水。
我也不和他们讲什么房价涨跌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个玄学)。我只谈一点,从社会发展出发,问问国家是否能够容忍一个大规模的“食利”阶层出现?
在IT圈,如果不是混的太差,人到40,大部分人手里可能都握有一两套房子,所以就想着人生高枕无忧,开始大谈什么“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人生从此就稳了等观点。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从整个社会层面出发,后来的年轻人也需要房子,也需要奋斗目标,而且他们才是真正精力旺盛,充满希望的人。因此,对一个国家的治理者来说,就必须打破这种固化的利益,让后来的年轻人有生活的希望,有奋斗的目标。因此,一个充满流动性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从这个角度出发,被淘汰,从一个人进入社会那天起就是注定的宿命。虽然对具体的个人来说,可能会有少部分的“精英”能从中逃脱出来,但从整个人群看,99.9%的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上面说到,没有人能够依靠某种静态利益(例如房子)来保证自己的人生安稳。那么是不是靠着动态奋斗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呢?也几乎不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理上不允许,一个组织不允许。
但是,我也绝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觉得人老了就一定没有价值。但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经验增加,但体力也在下降。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个聪明的人,努力的人只是在最大程度的把生产力的峰值往后推。
我们社会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峰值来的太早,整个社会都笼罩着巨大的焦虑。
就那我所在的 IT行业来说,虽然没有一条权威的年龄红线,但大概就是34岁左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不是才能特别出众,面对一个34+的工程师,大家还是 犹豫的。甚至前几天,我一个在某电商平台做部分负责人的朋友在聊天时说,别说34了,过了30他都觉得有点大。
但我也相信随着发展,我们的社会也一定走向温和,而摆脱现在的“鸡血”、焦虑状态,估计到那个时候,人们就不会再想起这个问题: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因为,它自变化吧,那是它的规律,我自坦然面对,没有一丝焦虑!!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1:58:55 发帖IP地址来自 江西萍乡
年初的浙商论坛上,马云说,2019年管它好和坏,只做好自己!越是面对复杂变化的宏观形势,企业越要修炼好自己的基本功,“只有自己强了,再大的洪水、风浪都能度得过。否则你天天坐山上看风浪,你就会成为风浪中的一部分。”
2018年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大家都度过了。好消息是所有人都不容易,坏消息是不容易的时代可能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可能会更加难受。
“但是我一直这么觉得,主要是对自己讲的,社会有机会的时候我们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没有机会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价值。”
不管时代怎么风云诡谲,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为自己创造价值,具体到每个个体的行动上,第一步就是要做好人生的目标规划。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规划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 第一类人:27%,没有目标;
  • 第二类人:60%,目标模糊;
  • 第三类人: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 第四类人:3%,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各自的职业生涯。

  • 第四类人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 第三类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人生规划不断得以实现,生活平稳;
  • 第二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 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树立目标对于人生的作用如此显著,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了目标之后怎样去实现?各种能力培养方法层出不穷,但凡脱离了“人”这个基本单位,一切放之四海皆准的准则都难以发挥效用。

我用学游泳来做例子,手把手教你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习游泳需要哪些条件?首先你要“想”学,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才能有学游泳这件事,要“下水”才能开始学游泳。基本道理人人都懂,但是“道理”本身却不能让你立马学会游泳。我们不妨将学游泳的一些条件拆分开来:


职业规划决定你的方向;必要条件决定你是否可以开始你的规划;充分条件是一个伪命题,会影响你对职业生涯的判断;而真正决定职业高度的是兴趣。
我想大多数人都在第一阶段,哪怕没有任何规划,只要你敢下水都能学会“游泳”,这和大多数基层员工的现状差不多。情况再好些,是在必要条件加持下达到游泳高手的层次。


既然如此,我们更多的是要看自己想要达到什么高度,第二阶段只要努力一下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实现第三阶段的目标就不容易了。那么要如何开始让自己能够一步步提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中的五个部分应该从哪一步开始?大多数人的游泳目标(职业规划)都“死”在了这里。

1、认清目标:避开职业错觉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择业有多重要不必赘述。根据智联的数据,当前90后离职率已经超过了30%,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没有频繁换工作的人就一定有着良好的职业规划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入职之前就考虑好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做好防范于未然也是不大可能的。我们一般怎样评估自己的职业呢?

  • 看自己的KPI(业绩)
  • 看自己工作是否舒心
  • 看社会地位(职位)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在职场上过得还不错,那么对于职业规划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但是有比较短期的目标(加薪),这时,薪资和职位容易对人产生误导。大多数人的职业认知往往是“我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等你醒悟时或许已经晚了。
有了充分和必要条件之后,可以证明你可以达到不错的水平,但想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必须有兴趣做引导,内驱力才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以上职业规划的过程,可以与开头的例子做一个对比——能够成为游泳高手的那些人,与故事中的第三类人类似,短期目标更多是物质相关的,这是一个主动追求薪资和职位提升的过程(实则是被动);而第四类人有长远的目标,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他们放眼长远,而薪资和职位提升都是自己来的(实则是主动)。

2、关联目标:多管齐下开展目标
如果你准备游泳,那你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答案是下水!下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下水之后如何保证自己在不被淹死的情况下学会游泳?不断地练习、观看游泳教程、找教练、锻炼体能这些内容对你可能都有帮助。
这些条件并没有严格的顺序(或许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先请教练或者先看攻略),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开始,但是千万别在其中一个条件上死磕。
比如锻炼体能,你可以选择各种提升体能的方式,打篮球、跑步、健身房撸铁都可以。如果你专精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让你认为自己爱上了新的目标(如健身),然后在新目标的学习中,你又需要达到其他的条件,比如自己在健身的时候需要增重,进而否定自己的新目标,此时你连自己最初的目标(游泳)都丢了。或者在健身房撸铁时,发现自己已经专精这一块了,为什么体能还没有提升?这会促使你在短期内对自己提高要求,最后导致自我否定。


你所做的一切条件准备都应该仅仅围绕游泳这个目标而来,同时开展三个及以上条件的准备工作,并且是围绕目标来的,这样你会对自己的目标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毕竟这些条件本身是有关联性的——锻炼体能的时候并不妨害你观看教程,或者在教练指导下进行锻炼。
多管齐下可以让你更快速的得到自我认同。先学会游泳,再寻求突破变成高手,再突破自己变成职业运动员。



我们举一个以“讲师”作为职业规划的例子。
一个讲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office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写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怎样去迈出讲师的第一步?不管是哪一方面都不会互相妨害,但是你需要的是将这些条件围绕在“讲师”这个目标周围,每个条件对于你成为讲师都有用,只是程度不同,并不妨害你怎样开始。
职业规划是核心,所有的条件都是为职业规划服务,如果你在准备每一个条件的过程中偏离核心,都会导致你无法实现职业规划,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是无法实现职业规划之后的自我安慰罢了。

3、修正目标:定期复盘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这句话简直就是至理名言。既然已经知道会有词中后果,我们就必须时刻准备修正自己的错误,做好复盘相当重要。
在游泳中,如何认知自己在游泳上是否有进步?或者自己是不是已经学会游泳并且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可以用定期复盘确认:

  • 所做的事情是否和职业规划相关:最近一次下泳池是什么时候;
  • 职业规划进度如何:50米自由泳时间是多少、可以一次性游多少圈、姿势是否标准、学会几种泳姿以及最擅长哪种泳姿;
  • 职业规划所需条件短板在哪:所有必备条件有哪些是自己的弱项;
  • 失去兴趣是可怕的:兴趣是否依旧浓烈,如果不够浓烈是因为什么。

从以上4个维度来给自己做定期复盘是相当有必要的,具体的复盘时间可以是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五年,不同的时间维度我们能看到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四个维度都涵盖在内,定期复盘决定是否能实现计划、赶上变化。

再次强调,将实现职业规划的各项条件拆分之后单独实施,并不影响各项条件的进程。在达到一定高度后,精专某项条件,又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了,不要用绝对化的指标否定自己,也不要用马马虎虎来肯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进程。
延伸阅读:
人为什么要保持进步?
内容来源:培训杂志,作者夏洋洋 本刊特约通讯官。关注培训杂志,更多实用问答一网打尽>>>
有哪些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习惯?
你是怎么变自律的?
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推荐吗?



《培训》杂志创刊于2005年,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专注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的实战期刊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11:58:0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关于这个问题,我推荐你看《转变之书》。

这是我在美国临床实习时,督导推荐给我的一本书,我的督导说这是少有的一本几乎涵盖了人生所有困难及其通过路径的书,当时我就想这么薄的一本书,怎么可能包罗人生万象?但后来却慢慢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这是一本讲述变化、改变、转变过程的书,作者发现了人们生命挑战中的核心——也就是触发、通过和应对变化,他将个人和组织变化的内在过程抽象出来,形成一张地图。带给我们一张关于转变的宏观蓝图,使你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不会彻底迷失方向。并帮助你在不可避免的变化之中,逐渐迈向自我实现之路。

其实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大体上都与变化有关,我们不是在变化之中,就是在走向变化的路上,有时候是我们主观希望变化,希望考上好学校,希望升职,希望结婚、养育子女,并为之奋斗努力;有些时候这份希望则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比如被房东提前停租、被公司解雇、患上自己想都没想过的疾病、亲友意外离世……

不仅如此,我们的社会环境也迫使我们不断变化,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易变让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措手不及。中国,三十年走完国外一两百年的路,大到政策环境,小到你门口的拉面店,你周围的一切都在疯狂变化。在这个时代的城市里,你要想掌控自己的生活,让它千篇一律、始终如一,简直就比登天还难。

所以,与其在每一次变化到来的时候忙于应付、疲于奔命,不如坐下来静静地把这一本书读清楚、弄明白,把个人变化的整个过程,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自然规律搞清楚,才能在下一次变化的时候,不再做一只没头苍蝇,撞得头破血流,不再冲动行事、重蹈覆辙,又或错失变化的机会、追悔莫及。

这本书在西方畅销三十五年,经久不衰,原版以及后来的几次再版累计销售超过一百万册。作者 William Bridges 曾帮助过数以千计个人和组织顺利通过他们的转变历程。他的三阶段转变模型已成为行业典范,在小到个人发展,大到公司革新的整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他还曾是「人本心理学协会」的主席,并被华尔街日报提名为全美前十的独立高管培训专家。

既然这本书这么牛,接下来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首先定义了什么是转变,指出了转变的重要性和核心性,并对比了转变与我们一般理解的改变的区别。然后,结合不同的场景情况,讲解了转变的三个基本阶段,也就是结束、过渡期和新的开始,及每一阶段的特点、作用和应对方式。

首先,咱们来说说什么是转变。作者之所以把「转变」这个词单独提出来,而不是使用我们一般的「改变」这个词来谈论变化,是因为转变和改变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改变是我们身上或环境中发生的事件,比如上大学、找工作、换城市、结婚、生子、出国、退休等等,这些都是改变。而转变,则是发生在内部和心理上的。指的是我们为了将发生的改变整合到自己生活中,所必须经历的心理再定向和自我再定义。

在任何变化中,内在转变如此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内在的转变,所有外部改变终归只是换汤不换药。我们的社会虽然大谈自我提升、追求改变,却常常混淆因果,以为改变是以外部变化为主导的。而实际上必须是内在转变先发生,然后才有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外在改变。如果内在转变没有,外在改变是没什么用的。说白了,你可以上班三年,还有一种自己在学校的错觉,或者孩子都两岁了,还过着单身汉一样的生活,你老婆抱怨你不像个爹,而你根本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内在没有因为外在的改变而转变。

真正有意义的变化不会因为外在改变而自然到来,而是需要以内在转变为转折点。因为外部改变常常驱向达成一个目标,比如拿到某个工作、赚到某个数字,它是在过去的思路上对现状的一种机械修正,说到底不过是我们在老思路、老模式上的再一次累积而已;而转变则是从:放手不再符合,或者不再满足你目前所处的生命阶段的东西开始,不论你最终选择去做什么,都是在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之后,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才算真的「有了变化」。

作者还强调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我们在变化中所需要的任何内在转变,将其视为一种死亡到重生的更新过程,而不是一次项目管理或质量控制,才有可能驾驭转变,抱着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进而带来人生的全面提升。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的发展不是物质机械的,机械如果运行的时候出现状况,只能说明是运转失灵,如果分崩离析那基本等于寿终正寝。如果你的车散架了,它百分之一百就是玩完了而已。但是,人要是一朝崩解,却可能一次全新的,更宏大的开始。你过去的经历和身份也许在转变之前看似成了一堆废铁,却可能在转变之后,重组成一个变形金刚。转变就是有这么大的力量,因此要正视它的价值和地位。

当然,作者也提到,有些人会抗拒内在转变,死抱着旧思路不放,图安全、图省事,只愿意用一些外表的改变在人生表面粉饰。然而没有转变的支撑,不论这些改变如何靓丽,最终都摆脱不了败絮其中的宿命。人的成长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扩张与收缩交替展开的不断转变的过程,一次次逃避和推迟转变最终只会让你的人生功课摞得山高,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时间会给他会心一击,打得他爬不起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应对外部的改变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