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3 08:59   3464   5
怎样高效阅读文献,主次关注哪方面,提高对文献的理解,特别是英文文献。希望能给出一些建议或者经验,谢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3 09:02: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不知道题主说的是什么领域的文献,是理工还是文史?是学术文献还是英文报道?不同领域的文献,阅读方法肯定也存在区别。我是做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研究的,结合自身经验来谈一下。
什么叫高效阅读?可以提出一个量化的指标:一篇6-10页的单栏排版会议文章,或一篇5-7页双栏排版的杂志文章,能够在拿到文章10分钟之内,搞清楚以下几点:

  • 做了关于什么的研究?即大方向,一句话总结即可。
  • 提出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必须十分清晰
  • 用的什么模型和方法?用该方法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
  • 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什么?
这应该是一个合格研究者能够达到的基本阅读效率。我的导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拿到一篇文章半小时内能够写出审稿意见(review)。而我导师在学术界招的第一个学生(我们的大师兄)的水平是,3小时解决30篇文献,并能够从这些文献中找到research gap(对研究者而言,不能忘记读文献的目的,不是为了读而去读,而是拿着别人做得好的东西,想自己的事儿)。
首先,良好的英文阅读功底,是保证高效阅读文献的基础。如果题主在英文阅读方面还有硬伤的话,建议先从单词开始,到句型语法,逐层把英文基本功打扎实。
然后,是大量的练习。拿到一篇文献,快速读完abstract,了解研究大背景和科学问题。扫过introduction,了解一下数据来源和基本格式,然后进入方法的部分,以连接词(and but however yet等等)为基本线索,理清前后的逻辑关系。先不要看方法的具体细节,因为对于快速阅读而言,了解方法的细节毫无意义。直接找模型的输入、输出。建议在开始的时候尽量用半小时完成以上过程。用acrobat把中心句标注出来,但不要添加文字标注(会打断读文献的思维流)。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纸笔快速写下,回头再看。
最后,用笔记工具(OneNote, evernote等)或者思维导图软件把你的笔记按照上述4点记录下来,再整理一遍,这样就形成了你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基本逻辑结构。

总之,读文献也是熟能生巧的活儿,离不开持久的练习。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3 09:01:55 发帖IP地址来自 CNNIC
为什么要读论文?目的是什么?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读论文,是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了解一个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这篇论文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的问题/要了解的知识。
以目的知识为核心,读许多篇论文的相关关键段落,进而延伸到文章其它段落,以及相关参考文献;而非以论文本身为核心,通读某篇论文的全文包括细节。这样读起来舒服许多。如图:
相对于这样读论文:


在大多数场景下,更适合这样:


其他场景:
场景1:领域背景调查。这种情况下,要用引文分析软件
Thomson Reuters HistCite,结合
Web of Science,进行领域论文大调查(如下图)。这样可快速找到领域内的:

  • 核心论文;
  • 领域明星作者;
  • 哪篇(哪几篇)论文开宗立派;
  • 哪篇(哪几篇)论文综述了最全的工作。



场景2:文献追踪。可从
Web of Science、PubMed等网站设置最新论文通知。有新文上线它就会给你发邮件。不是特别重要的论文,我通常只看题目、摘要和结论。
场景3:非常重要/相关的论文。那就很简单,拼命读,反复读。记住数据、烂熟于心、掌握方法、领会精神、看透本质、海枯石烂、获得生命的大和谐。。。
本文原载自我的回答
如何研读一篇论文? - menz 的回答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3 09:01: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这个问题必须答一个!
曾经我觉得搞科研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无论多么奇葩冷门的paper,只要是相关的,没有我不读的。跟人聊天时,随便提起一篇paper, 我就能跟别人谈笑风声,见解(zhuang bi)还比别人不知到高到那里去了:“这个paper我看过,作者就是个傻x,竟然做了xxx和xxx假设,完全不现实。。。”。
再后来, 我勤修苦练,终于扫完了自己研究的小领域内不下1000篇paper,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写paper了。幻想写出的paper,谈笑自如,引用得体,讲故事合情合理,研究的问题新奇重要。三年毕业,走上人生巅峰,当上教授,到处开始传销(zhuangbi), 像这样:


然而我错了,真的错了,现实是这样的:


我仔细观察组里其他人,发现一个惊天秘密,他们有着比较奇葩 的读文献方法。
那就是:
他们平时压根不读文献!
压根不读文献!
不读文献!
直到要写paper的时候!
问起原因,答曰: 阅读文献,影响自己的思路和创造性!
我当时的表情是:



我仔细的想了几天,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理由啊!大部分人发表过的paper,你看了下去,就意味着以后你不会这么去做,因为潜意识里你觉得有人做过了,再做就是重复别人工作了。这样长期下去,你的创造性自然是大大的受到了阻碍!虽然你可能自己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然而知道的多并没有什么用,你能有google知道的多么?
我痛定思痛,决定挥刀斩了文献阅读的大量时间,只用20%的时间去阅读。(危险动作,模仿需监护人陪同!)。一个星期当时可以工作大概80小时,也就是我用16个小时去阅读paper,能看多少全凭兴趣和心情。这主要是让自己沉浸在英文写作的环境和了解最新的一些有价值的那么一两篇paper。也许有人问,你怎么知道那个paper有价值呢?
这个当然要问google了, 看见下图左下角的Create alert了没有,


点开左下角create alert,你看到下面这个画面


输入你自己想查询的所有研究关键词,输入自己的邮箱,创建一个提醒,然后你就定期收到google给你的推送,都是最近新发表的和你研究关键字相关的文章。通常平均一个星期也就三四篇的样子,你看看摘要就知道了这些paper是做什么的。有意思的打开仔细看看,没有意思的也就看看题目,了解下现在别人在搞些什么!从此你再也不用担心,不看paper好像错过了什么!
不仅是google,其他各个大的出版社,期刊杂志都有这个服务。
以后再来讲写paper时怎么看文献,怎么找到支持你故事和情怀的最有力的文献论据!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3 09:00:4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牛人告诉你如何读国外文献!毕业论文写作靠它了
2015-04-07 国家社科期刊数据库
为什么读文献?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3.阅读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
五、文献的整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
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论文各部分读法有讲究
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 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 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 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业的。
1.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
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都明白了。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
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
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 越来越多
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
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
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
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因为老板一般不看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
读研的三年时间里,实验做得不是很多,文献倒是读了不少。原因呢,可能是老板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属于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干脆就让我做个文献阅读器了。从研一到现在每当老板脑子里出来一个想法,出来几个关键词,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给我查阅和整理文献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发在论坛里的几个ppt,关于光催化、无铅压电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纳米ZnO,此外关于Raman 光谱、多铁性材料。
算起来前前后后看过——当然只能说看过,因为大部分都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精读——的文献应该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计每个方向单拿出来写个中文综述都差不多够了,可惜中文要版面费,想来老板也不会给出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吧。有人也许会问,你是怎么看文献的,特别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牛人们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于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最后就是针对自己的课题查找阅读相关英文文献了。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和怎么具体阅读整理文献。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有以下四类英文文献是我们所需要的: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 论了。比如说陶瓷类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 也不过1.5 几,但上面的文章特别是feature artical 还是值得仔细阅读的。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本领域牛人或者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呢?这里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第一是在ISI 检索本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样你会查到很多文献,而后利用ISI 的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原则上一般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人和课题组就是这行里比较主要的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而后登陆会议主办者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来说都是在该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呵呵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较好,同时其文笔应该也不赖的话。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的。
4、最后就是当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并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看的文献了。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所做的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原有材料的改进还是创造一种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计算方法。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献了。而且往往当你找到一篇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过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它引用的文献,从而建立一个文献树,更多的获取信息量。
此外,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思想。往往下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者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我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就是只关心三点:文章的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文章中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以及性能变化)和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
当然,如果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来归纳文章,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进某个性能或提出某种方法)+表征手段(如XRD,IR,TEM 等)+主要结论(如产物的性能)。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3 09:00: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如何找到合适的论文去读,以及如何读好一篇论文,是「读好论文」的核心。但做到这两者的前提是:打好科研基础。没有足够的科研基础,你读不懂论文的知识点,也没法自己把握该花更多的时间读哪些论文。

刚开始做科研,或许大家都会被「读论文」三个字吓到,倘若读论文不得其法,每周的组会估计都得备受煎熬,与导师的讨论也难以交流。

这种体验听起来很劝退,但是论文阅读其实是有方法可循的。以学生和导师的身份做了一段时间科研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了论文的重要性。

每一位学生在科研之初有必要精读一些论文,对整个研究了然于胸,像自己亲自做过一样后,再进实验室心里就不慌了。

「我为什么读不下论文呢?」


长此以往,不少人难免冒出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我要读这些论文呢?」

「我为什么看不进去论文呢?」

其实,论文看不进去,大多是以下三个原因:

畏难情绪(心理因素)


一开始阅读文献会有畏难情绪,具体往往表现为:

畏惧阅读:一想到读论文就焦虑,甚至有同学回泛化到害怕学习场所;

拖延阅读:在几件事同时出现时候,会做别的事情来避免翻阅文献;

只选择简单的阅读:虽然开始阅读,但是在面对多份论文时更喜欢找简单的文献阅读。

这些心理的主要成因,就是在进入科研之后,既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也不适应这样的高强度工作。除了一些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感到恐惧外,另一个原因则是高估了科研的难度。

其实,科研也是一种项目的完成。要克服困难,可以把难以逾越的问题化解为若干个可以轻松完成的小目标来做,拆解科研的每个细节,只要能一步一步做下去就好。

英语能力不足(技能因素)


弥补英文能力的不足是没法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积累,按部就班就可以提升阅读能力。而提高英文能力要从「阅读文献需要的英语技能」入手,能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其实就对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已经有所掌握了。

不过,英文文献可比阅读理解长多了,所以,对英语能力,就要做好持久提高的准备——「无他,唯手熟耳」。

不明白为什么要读(目标因素)


这个问题与「科研是什么」一样,这种心理其实是目标不明确、不匹配导致的。

很多学生都有「我这是给老板打工」、「我不喜欢这个科研项目」的思维惯性,进而产生了对文献阅读的抵触情绪,也是大多数同学觉得论文「读不下去」的最本质原因。

科研为何要从「读论文」开始


大学做科研与初高中做课程作业截然不同。高中、初中的作业其实都有「标准答案」,也可以说知识点全部都在书本上,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就能完成。这种特点会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求学,因为大学的科研是直击科学问题的最前沿的,也就是全是教材上没有,甚至教授们都不会的内容,否则哪里算探索未知呢?

课程作业没有无中生有,只是反复操练而已;而大学科研是需要「掘地三尺」的,需要你发现前人没发现,甚至完全意想不到的东西。

既然要攀登科研高峰,文献就是「巨人的肩膀」,只有充分阅读文献之后,才有能力理解科研的脉络和进展,终能开始实验探索。内心中储备的论文量(切记,「打印了」可不等于「看过了」),直接决定了对于科研问题的思考广度与深度,因此读论文的能力就可以说是科研的基本功了。

以我自己的领域为例,一篇较好的期刊论文,基本引用文献应当是 40-50 篇左右。但这不代表你只要阅读 40-50 篇论文即可,为了完善学科背景知识,你实际需要阅读的论文量得达到 80 篇。倘若还要开展自己的研究那就得读更多。这些论文不一定和你的直接研究相关,但却能给你的知识体系奠基。

科研人怎么读好论文


如何找到合适的论文去读,以及如何读好一篇论文,是「读好论文」的核心。但做到这两者的前提是:打好科研基础。没有足够的科研基础,你读不懂论文的知识点,也没法自己把握该花更多的时间读哪些论文。

如何找到合适的论文


首先,刚进入实验室,尤其是导师给出了方向却没有给出具体论文时候,千万别马上自己去找论文。

当你刚刚开始科研的时候,你不一定有评判优秀论文的品味,看多了不好的论文,岂不是整个基础都打歪了么?

我一开始念硕士时,也是完全不知道读什么论文好,就直接在学术搜索引擎搜索和下载了一些和导师提到的内容有关的文献便开始读。过了很久回看,这些论文不能说是「坏」的,但也是品味不够好的——发表的期刊不行,研究的范式和问题也不能说有特别大的价值。

因此,自己在科研早期盲目找到的论文很多都是价值有限的,既可能带坏你的研究品味,也会浪费不少的时间,更学不到太多东西。

还是从我自己的例子出发,如果你想高效率地进入学术状态,不妨从三个方向入手:

(1)从经典教材中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和品味

我严肃地做科研的时候,先阅读了我导师的导师的一本科研著作,这本书里包含了他四十年科研的所有成果,不光梳理了领域的发展,还能看到师门的传承,更包含了很多第一手文献的信息。

读完后,我既能快速知道这些文献存在,也能了解了它们在学术知识网上的位置,更能通过他的评论了解「什么是好论文,什么更是品味极佳的论文」。

(2)从自己师门的论文开始,了解自己实验室的方法和研究领域

我们师门只有几条清晰的传承脉络。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好呢?当时,我把我自己实验室的一百余篇(那是 2013 年,截至现在是 257 篇)论文快速刷了一遍。

有幸我导师很喜欢网站建设,她的所有论文都归档在实验室官网上,因此,我可以快速查阅所有论文并且找到合适的,在读完之后可以马上和导师交流,直接得到反馈。

(3)向同门学习文献

不过,导师们肯定会忙,有时候一些太简单的问题也不好意思直接打扰他们。所以,在没有查找文献方向时候,直接问同门应该去找哪位专家的论文去看是个好法子。

我当时的实验室有两位博士师兄师姐,以及好几位博士后师姐,环境特别好。还记得若干年前一个下午,师姐告诉我要去看普林斯顿大学的 Todorov 教授的论文,并且向我解读了几篇他的代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研究方向,把我引上了这个小领域的研究方向。

倘若,你准备涉猎的是自己实验室不太熟悉的领域该怎么办?

比如,许多认知心理学实验室都开始探索融合 DCNN 等机器学习算法与人的认知加工系统,很明显这些实验室里的导师和师门不见得熟悉这些跨度较大的领域,似乎无论同门还是导师都没法求助,那难道这时候要去网上发帖求助?

也不是。

首先,回到教科书去。成熟而基础的学科,教科书肯定是存在的。

这里有个找论文的手段:经典的论文里包含着经典的范式。尽管这些论文的确和前沿隔了很久,但是去任何学术引擎搜索都能找到这些论文最近被谁引用。之后顺藤摸瓜,就可以找到近几年引用经典、有着不错引用数并刊登在优质期刊上的论文,这些就是你值得一读的新作了。

此外,对于比较前沿的方向,最好的起点就是阅读权威的综述类论文。每个学科基本都有自己最权威的综述期刊,量少但精,稍稍翻一下近几年相关的论文必然能有所发现。

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论文


当你不知道重点关注什么的时候,建议从综述类论文入手,看一下学术大牛们写的综述论文,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9232
帖子:7984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