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领域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华为通信起家,后来涉足芯片设计和消费电子,现在又在软件操作系统层面发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通信设备领域,华为需要跟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竞争; 企业路由、交换机,华为的对手是思科; 智能手机及操作系统,华为的对手是苹果、三星和谷歌; 芯片设计,华为面对的是苹果和高通; 现在华为又涉足AI芯片和激光雷达,又需要迎战NVIDIA和Velodyne; 华为的战线已经太长,需要投入的领域已经很多。 更何况,华为在各个领域还面临芯片代工的掣肘。 可穿戴和自动驾驶芯片目前对先进制程需求不高,毕竟汽车对功耗不太敏感。 但随着技术和行业发展,迈入先进制程我认为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特斯拉最新的自动驾驶芯片已经采用了7nm制程,苹果的可穿戴芯片也用上了7nm。 华为这方面面临的压力众所周知,虽然不一定会自建Fab,但也必然会投入精力帮助供应链改善状况。 华为出售荣耀,我认为一定程度上也是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主航道。 另外还必须考虑到,虽然电动车时代造车门槛下降很多,但整车制造还是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与大量时间磨合。 汽车产品生命周期长,更新迭代慢,品牌塑造也更加艰难。 所以我认为,考虑行业现状与自身的困难,我认为华为短期内不会参与整车制造。
电动化时代造车门槛已大大下降,自动驾驶、车机和生态必将占据价值链高地。 站在整车厂的角度,辛辛苦苦从事制造业,会甘心放弃数据么? 站在百度的角度,费心费力打造自动驾驶算法和生态,有可能放手么? 百度固然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自动驾驶的领头羊,但吉利又何尝不是自主品牌的一哥呢? 双方合作最大的隐患, 就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关于主导权的博弈。 以我个人观点,只有坚持垂直整合,在动力电池和车用半导体方面颇有建树的比亚迪,有可能出于战线太长、聚焦主航道的考虑放弃自动驾驶和车机生态,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 要知道,当年谷歌能够推广安卓生态,关键是iPhone的压力迫使手机厂商急需智能化的系统,否则将面临迫在眉睫的销售压力。 而现在,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给传统车企的压力,又显然还没到那一步。 这不仅仅是百度和吉利的问题,也是华为和其他整车厂的问题。 我个人从不怀疑菊厂的研发能力和执行力,对整车智能解决方案HI的长远发展也比较有信心。 在激光雷达、电机、电控等硬件层面,我更是从不怀疑华为逐步攀登行业顶尖。 但问题在于,自动驾驶华为入局本身就晚,先发者又已经有大量车跑在路上测试数据。 当然,华为有可能造出性能更强、训练效率更高的自动驾驶芯片追赶差距。 但如果车企出于掌控主导权的心态,不愿意华为掌控车机、生态和自动驾驶,华为就可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景。 当然,如果供应商和整车厂长期无法顺利合作,就有可能眼睁睁看着造车新势力一骑绝尘,同样是双输的结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和吉利的合作是否顺畅,将可能对业界未来发展做出示范。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QQ咨询|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辽ICP备15012455号-4 ) Powered by 期权论坛 X3.2 © 2001-2016 期权工具网&期权论坛 Inc.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