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寒冬,还建议 2022 应届生加入吗?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3mixo   2022-6-29 10:21   5348   5
互联网寒冬,还建议 2022 应届生加入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xfkfu  1级新秀 | 2022-6-29 10:23:3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直接给答案,2022年是互联网变革的一年,未来依然可以看好!
2022互联网行业展望:合规,实体,科技,金融,公益
2021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不平凡的一年。反垄断、市值腰斩、网络安全审查、退市等词汇,无不刺激着行业的神经。
2021年这些动作,其实是2020年开始的新常态。
展望2022年,将是2021年这些改革动态的继续深化,又会形成新的一些机会和格局。
我把即将发生的新常态,归纳为5个词汇,即“合规,实体,科技,金融,公益”。
1、合规
2021年是“合规年”,这一年有关互联网良性合规发展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并执行,2022年将会进一步加强实践,保证全行业都进入无死角的合规监管状态。
2、实体
2022年,全行业都会进入“脱虚向实”的状态,数据空转、行业内卷都成为过去式,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将会以对实体经济的服务结果为导向。
实际上,纯粹的线上流量已经呈现出成本大于线下的问题,但是迫于行业内卷,公司之间不得不被流量竞争绑架。
在2022年,会有更多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创新,也会给线下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科技
互联网作为信息中介平台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利用信息不对称、大数据杀熟、流量壁垒二选一等“老办法”都是违法行为。
2022年,该比试“硬科技”了。
4、金融
虽然2021年互联网金融业,包括贷款和保险等,都遇到了冷遇。
但是,国家推进金融服务科技的战略并没有动摇。
经过2021年的合规整改,包括对注册资本金的实缴、管理关系的理顺、业务类型的许可界定等等,2022年,符合法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将迎来新生,并继续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5、公益
在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下,全行业都将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ESG,即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和公司治理等领域,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共赢。
整体而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021年的合规整顿,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是极大的利好。
5#
7mnf  1级新秀 | 2022-6-29 10:23: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一方面是互联网寒冬,一方面又是很多应届生挤破头也要进入互联网。


虽然在知乎这样的平台存在幸存者偏差,但是从各种调研数据来看,这个七成的比例还是差不多的。



这是前段时间的一份调查报告

现在不仅很多应届生想进互联网行业找工作,很多在传统行业工作的也想转行进入互联网,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成功转行的例子。

  • 建筑背景转行为产品经理,2个月成功跳槽行业 内TOP 1 电商大厂
  • 30 岁宝妈,建筑咨询工程师工作6年,2个月成功转 行产品经理
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负面声音这么多的情况下,还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互联网?
一、惨是相对的,互联网行业还不算最差的

上网最多的是互联网用户,自然负面声音也会很多,像996、大厂裁员等,但少数公司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即便已经进入下半场,依然有很多的公司在向前发展,机会也多。相对于教培、建筑等垂死的行业,互联网行业依然是一片阳光。


二、互联网并不是你眼中的互联网,我觉得前景依然还不错

在很多人眼中,少数几个大厂可能就代表了整个互联网,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互联网行业不仅包括我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搜索服务、生活服务,还包括生产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等。


互联网不仅仅是几个 App 和网站,还逐渐在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比如现在随着西方动不动就把中国企业加入管控名单,禁止使用某些软件,就像前几天Figma禁止大疆使用,这直接就给了国产软件崛起的机会,对于即时设计、MasterGo等,都是重大利好,中国的 UI 设计师不至于全部下岗。
以前我们刚参加工作时办公软件只有Office和不太成熟的WPS,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习惯使用石墨文档、腾讯文档、飞书、语雀等线上办公工具,未来中国的Saas行业会有很好的前景,各种优秀的商业软件也会不断涌现。这都是互联网人的机会。
再比如,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很火,相应的就需要车机交互设计的人才,我看了一下相关的文档,和我们当年做智能电视的设计简直没有什么差别,换了个平台而已。



车机平台的设计规范,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没有太高门槛

三、互联网行业对年轻人很友好

大厂裁人在裁什么样的人?如果大家平时有关注的话,一定知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按业务线的调整,整体优化;还有一类是裁性价比低的人,主要就是年龄大、职级低的。
互联网行业以前常年打着高新技术的旗号,实际上做的是流量生意,技术含量并没那么高(除了华为等),所以今年很多大厂被摘掉了高新技术的帽子。很多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多高的技术优势,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建立好,绝大多数岗位,新人进来之后也能很快上手工作,拿着高薪不出活儿的自然就有压力了,不是说年龄大的人能力就不行,二是性价比相对要弱一些,作为一个中年人,我自己深有体会。
年轻人精力旺盛、劲头足、能熬,还便宜……为什么要拒绝呢?
在高回报的诱惑下,即便到35岁退休,总的收入也不会太差。


四、寒冬到来,也并非没有退路

一方面,很多公司还有很人性化的补偿,如果不是恶意裁员拿到补偿就能躺平半年。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热门行业对互联网人并没有太多障碍。


在五大热门领域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人工智能、生产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同样在大量招聘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等角色,从一线互联网公司进入互联网化的垂直领域,有很多机会。



零售和机械行业,都在互联网化

所以,对于2022届应届生来说,我觉得互联网行业依然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前提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毕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竞争也很激烈。
然后,跟他们一起卷吧!
4#
3g9k2  1级新秀 | 2022-6-29 10:22:3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无论你已经是某厂的员工,还是准备在互联网行业找工作的年轻人,最近一段时间应该少不了各种负面的信息冲击。
资本市场上,很多互联网中概股在过去这半年多时间里跌回“解放前”,在监管与合规的政策收紧下,“新贵”们大都不敢贸然出头上市,甚至很多巨头开始“壁虎断尾”,主动减持自己手里控制的其他公司的股份。
劳动力市场最近更是热闹,今年不见了各个大厂年终奖刷屏的热搜,却不断冒出了很多裁员的消息。比如最近在网络上流传出某大厂一个几千人的部门裁员了很多人的消息,甚至这个比例奔着30%去了,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被证实,所以这里并没有写出公司名字。
这篇文章和你聊聊裁员新闻背后,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应该了解的后疫情环境下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大厂裁员内情,并说一说跟大家职业发展切实相关的事情。

一、大环境下的认与不认

首先要说的是,面对整体的大环境,无论什么行业,先说两个字:「要认」
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会一直增长下去,却不知道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下,与其他国家对比,过去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
但这些都是有周期的,宏观经济甚至互联网行业都不可能在整体上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一定会有波动。「要认」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面对这个变化中的世界。但也要有对于自己境况的「不认」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在其特定的背景下遇到特殊的问题,我们左右不了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大环境下我们仍然会有自己的机会。
“人间一趟,看看太阳”,反正来都来了,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不如再仔细看看,找点小趋势、小机会,让自己再折腾一下。
就像K12教培领域的从业者,在去年整个行业形势变化的时候,有人就坚决转行了,这其实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你因为别人说寒冬了、环境不好了,自己就焦虑,甚至错过各种机会,最终的后果只能自己买单,而别人仅仅是说说而已,暗地里还在努力。
很多人喜欢制造焦虑,因为这样更容易有话题性。这篇文章,是希望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整个大环境都不容易。单纯的焦虑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无论从事哪个方向,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要工作的。
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需要自己面对,努力找到我们自己的机会。比如知群有个同学做了六年建筑,然后转行做了产品经理,目前做的是建筑信息化的工作。
并不是说建筑这个行业完全就没机会,在变革当中,凡是能够提升行业效率的地方,一样会有机会。而如果你做的岗位,二十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在这么做,那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就会成为行业变化里的「成本」。

二、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要裁员?

大厂以战养战的时代过去了,扩张-紧缩是普遍模式。
先来说一说大厂目前所处的阶段。犹记得移动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之时,很多公司会创造一种颠覆行业、改变世界的宏伟愿景。
但大厂经历了与竞品公司烧钱抢流量的时代,各家巨头都各守阵地,大家都面临流量的增量放缓问题,这种时候稳住就很好了,已然不再需要“以战养战”了。
类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群雄逐鹿中原的年代,皇帝该养多少兵?当天下利益格局已定,安稳守土、休养生息的时候,皇帝又该养多少兵?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天下势头稳定,四海八方的土地都有了主,那接下来皇帝要做的核心事情,左手是准备好世世代代躺平收租,右手就是裁军和削藩镇。
对应现在的裁员,也是顺理成章——大厂没有那么多新的业务和新的增长了。很多头部公司的某些项目部门甚至是少量正式员工+一些实习生+大量外包来组成团队完成任务。
再来说一说公司内部扩张和紧缩的模式。年初的时候大厂要做计划,为了业务的增长以及核心业务的加强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所以上半年你会看到他们疯狂招人扩团队。
到了下半年的年终盘点,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看看上一年业务扩张动作的产出如何,如果很多业务效率太低甚至根本没有必要做,那就要开始控制人手,开始紧缩业务了。
这样的扩张-紧缩在公司内部也就是客观规律,任何一家企业几乎很难做到极其精确的预测到每一波变化,都是疯狂试探,尝试扩张,然后往后收,然后再尝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业务、发展不清晰的业务,自然而然就被「优化」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在裁员或者收紧招聘的公司,仍然有一些部门在使劲招人的原因。有一些公司,原本就不应该有那么多人,人太多了,人效降低了,业务进展也不够。
人多、效率低,在某些阶段是能够被接受的,美其名曰发展成本。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所谓的「风口」,各个资本都会抢着在这里砸人投钱。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哪怕有钱,资本也会慎重,公司也会趋向于保守,接下来就是缩减人员,降低成本,确保公司没有风险。

三、互联网还会有行业红利吗?

纵观宏观趋势,信息化、数字化依旧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把择业选择放在整个社会进一步数字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来看,那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狭义的互联网行业就仍然是充满机会和意义的。
再观察一下身边,只要以后还有很多人用手机、用各种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汽车等),在各个行业里都用互联网的一些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仍然不那么完美,就仍然有机会。
如果说十年前是在黄金时代,互联网是10倍增长,后来在白银时代是3倍增长,而到了黑铁时代,可能只有1.5倍,甚至1.1倍,1.01倍增长。
但是这1.1倍,1.01倍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已经比很多行业要好很多了。
只要还在增长,其实就已经跑赢了很多行业。
很多行业现在根本没有增长,甚至还在萎缩,或者说即使是增长的那一部分,也是处于和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结合的领域和阶段。
这也就是过去常说的「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个范畴。我们今天不应该再谈论所谓的「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基础设施和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或者说思维模式和方法,渗透在各行各业。
「互联网」这个词也是片面的,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一定是各个行业的大趋势。
所以如果真谈论互联网的红利,应该考虑的是各个行业在和互联网结合后,萌生出的种种新机会。从疫情爆发开始,互联网肉眼可见地加速在各个行业的泛化,很多新机会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
从整体上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机会,在各个行业里寻找和互联网结合的那1.1倍、1.01倍的红利,大概率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高速增长。
比如最近看到知群同学在校友群里发的知名家具厂商产品经理内推机会,而且还有一位在职产品的知群同学说:「我们目前和养殖业合作,农贸产品还有养殖产品都会重新包装或者用互联网的玩法重新呈现给大家。」
未来,大家会在各个行业里看到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会推动产品创新和商业化,帮助各个行业做得更好。
这也是产品经理、UI/UX 设计师、运营等互联网职业的优势,扩展性强,未来的路更宽,可迁移能力比较多。
想往这些方向发展或者已经在岗位上的同学,可以通过项目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知群积累经验。
当你通过这些实战项目掌握了专业的知识体系后,你会发现这些专业技能可以触类旁通,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都用得到。
渴望详细了解这些岗位背后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实战项目的同学可以点击下面的专栏文章加入知群免费的训练营,我会在每周三的开营直播中与大家见面。在训练营里你会发现很多和你一样寻求职业提升以及各行各业转行的同学在这里和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知群:免费学|产品经理、设计师的岗位趋势与项目经验准备
四、不要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

我见过一些朋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在转换方向上纠结、犹豫、徘徊。
例如有人以前是做景观设计的,一方面觉得自己当前的工作发展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往互联网的岗位上转没有优势,时间一拖再拖,很多机会都在自己犹豫时候错过了。
其实,很多想要转换方向的人,最好先告诉自己,没有退路,不在这个方向转,也要往另一个方向转。
一旦你发现自己有转行的想法,就得抓紧去尝试,尽一切可能让自己多了解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有人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听说互联网又又又寒冬了,于是继续做一个自己并不适合或者并不感兴趣的行业,但是到了现在,又继续在纠结,因为原有的方向其实不仅仅是寒冬,而是是西伯利亚的冬天。
如果前两年就能果断让自己转换方向成功,现在可能已经找到了某个垂直行业里面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机会。
有时候换个角度,本来我们的选择也不多,既然各个行业都在和互联网结合还有一些机会,干嘛不去做呢?
真的有那么大成本和那么大的负担吗?船小好掉头,一家企业可能挺难掉头的,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完全应该具备适应各个领域的能力。
我们所面对的机会,也绝对不仅仅是那些数得上名字的大厂。
互联网的工作最好的一点,就是在各个行业之间更容易跨越,从做互联网产品到做智能汽车里的产品,说做也就做了,没有很大的障碍。
人们总是会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
建议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有可能,多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无论哪个方面,你会发现一开始担心的最后都不是问题。
越是主动适应,等到各种变化来临的时候,自己的风险越小。越是怕这怕那,不敢变化,等到哪一天被动变化的时候,受到的冲击更大。
希望大家在各种风浪之中,保持理性,把自己的那把剑磨好。当你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不会再焦虑,专业是一种力量,能够给你足够的底气。
3#
ncn33n  1级新秀 | 2022-6-29 10:22:12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挤互联网?
收入高是主要原因!
但作为应届生,你是在选择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方向啊。期间经历春夏秋冬,收入必然起起伏伏。比收入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个行业。
不要盯着过去,把眼光看向未来。你要知道未来哪些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
变化的是技术的迭代,公司的新老更替。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机,移动互联网取代了 PC 互联网,数码相机取代了胶片,电动车取代了燃油车。多少曾经的巨头,大如诺基亚、柯达、摩托罗拉,轰然倒下。
单单看互联网的小圈子,花无百日红,热点不断的在变化。前有新浪、搜狐、网易;后有百度、腾讯、阿里;今有抖音、美团、拼多多。
今天你加入的大厂,10年、20年后也许会走下神坛。就算大厂的外壳没变,里面的业务、人员可能已经更迭好几轮了。大厂也许会笑到最后,但你的业务、你的团队未必能够。
希望过稳定生活的,左转医师公,不要进互联网。只盯着赚大钱的,右转去带货,不要进互联网。互联网只适合那些真心喜欢这个行业,追随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愿意为此奔波一生的同学。
跟着潮流,拉长时间,你会发现变化的背后,藏着那些不变的东西。这些,才是互联网的魅力。
商业的本质——交易,永远不会变。交易的效率来自于工具,来自于分工,来自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没有什么方式,比互联网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彼此相识,手机一点,你就能买到各种压根想不到的东西,吃到全国各地的特产。
商业模式的差异,永远不会变。大象就是要比蚂蚁大,这个世界上,天生就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赚钱。几何级数的增长永远大于线性增长,互联网行业的网络效应,注定了这是一种最容易产生巨头、最赚钱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想赚大钱,选择这样的模式,会比普通的行业机会大得多。
技术的更迭永远不会变。从内燃机到电动机,从报刊杂志到自媒体,从广播电视到短视频。每一个行业,都在被数字化颠覆,产生更多的连接,最后发生根本的变革。有些变革早早发生了,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有些变革今天还没有到,被人们称为「天坑」。变革发生的窗口很短,就像赶车 —— 赶晚了,擦身错过;赶早了,熬白少年头;一辈子只要赶上一次,人生就从此不同。想赶上车有两个办法,要么你扎根具体行业,比其他人更了解行业变化;要么你就站在一个大家必经的路口,比方说互联网,看看哪辆车冲着这个路口冲过来。
互联网不适合所有人。盯着高工资,你最终能拿到手里的可能性,堪比中彩票。互联网更是那些爱折腾的人的平台。如果你喜欢技术,喜欢商业,喜欢追逐风口,喜欢人和人之间的连接,那么不论春夏秋冬,来互联网,永远不算晚。
2#
vp9fp  1级新秀 | 2022-6-29 10:21: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我是原本计划进互联网不要命地卷到30岁财富自由,然后回老家吃存款摆烂的人。
今年毕业改变想法,打算去送外卖。

主要原因倒和寒冬没太大关系,是我大学四年疯狂糟蹋身体,
所有APP包括知乎的推荐流全是黑丝JK,我一天啥也不干就往床上一躺奖励自己,
医生说我身体是30岁的状态,所以没办法去互联网卷了,
四年走了十年的路,弯道超车都没我快。

人到三十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硬要说的话,像是后备隐藏能源被挖了,
或者换个例子,打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有加速buff,完了buff一结束你就觉得自己跑不动了,
30岁就这种感觉,
跟一起送外卖的Java大哥聊天,
他说再选一次宁愿少赚那几百万也去不加班。
身体一差就得靠能源紫水晶补,补不回来就得进ICU,
我最近就天天捧个保温杯,里面泡着堆中药,
连下象棋的老头看了都跟我讨教养生知识。

当然这些东西老生常谈,
何况互联网996叫得欢,不代表其他行业不加班,
互联网从业者的声量大而已,
无论时薪还是底薪还是年薪,互联网依然遥遥领先。

东哥裁兄弟的时候,应届也在跟着遭殃,
招聘网站上一看一堆21届半年被裁6个月经验的21届学生,
22届校招毁约的也不在少数,
这是寒冬给应届生带来的风险,有,但不算大。

或许互联网即将进入漫长的寒冬,
但余辉尚存,
相比天坑专业是更好的去处,
另外,国内芯片行业正在积蓄力量,
或许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