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至今没搞清原理?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i8gfi   2022-6-24 05:24   3539   5
有哪些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至今没搞清原理?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吴宇  管理员  伦敦金丝雀码头交易员 | 2022-6-24 05:28:30 发帖IP地址来自 福建
摩擦力算一个。
摩擦生热,我们小时候都听到过。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都会通过搓手来取暖。
所谓“摩擦生热”,中学物理都会考的,科学家们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弄明白了。
但是!但是!
摩擦力的具体成因依然没有被研究透彻!
物体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往往比动摩擦系数大一丢丢。
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足够光滑,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反而会增加。
很久前听物体老师说的,不知道现在研究得怎么样了,暂未考证,无参考文献,欢迎知情人士批判纠错。
5#
crrfv  1级新秀 | 2022-6-24 05:27: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在工程里面,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搞清楚了的。
比如说,湍流,牛顿传热定律,粘度,多孔介质的渗透和压降,结晶,煤炭的结构,ABCD各类粉体的特性,极性物质的活度系数,非理想气体,非理想流体,非理想溶液,非理想黑体,非理想的一切东西,……
随便举个例子吧,例如说粉体。
你把粉体放在一个锥斗里面,希望它均匀地落下去,就像是这样:


可是实际上,往往你做不到,它并不总是乖乖地这么平滑地往下流动,不同的粉体系统表现的行为大相径庭,诸如:



  • 有的中间流得快,边上流得慢;
  • 有的边壁压根就不动;
  • 有的更过分,只有中间一点点往下流,形成一个小通道;
  • 有的流着流着就不动了,底下“架桥”。
如此等等,这在工程上制造了无数的麻烦。
比如说吧,架桥是常见现象,也就是说,底下明明有一个洞,但是这些物料硬是架住不动了。工程师们有时候会在锥斗上加一个振打器,时不时地敲打两下,把架住的“桥”破坏掉,可实际上,有时候加上振打后,反而起到反作用,越敲越实,最后完全堵死。
这个东西,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锥斗的结构,内壁的光滑程度,颗粒的大小,颗粒的粒度分布,颗粒的密度,颗粒的形状,颗粒的表面性质……
科学家们根据粒度和密度,大致把粉体分成四类,


但是实操上面,这只是一种定性的参考。真正的行为,最终还得靠实验。
理论上,这个东西几乎无法预测。
固体颗粒系统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东西,它不是液体那种流体,流体力学虽然也很麻烦,但是至少是均相的。它也不是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那种情况,因为颗粒系统中间颗粒的数目数以万亿,根本不可能算清楚,更何况每个颗粒的形状还千变万化,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是弹性或者非弹性那种简单分类可以说清楚的。它还不是像流化状态那种,是固相分散在连续相中间,可以用统计方法来处理。
总之没有人能说清楚。
再说一个常见现象:非理想气体,或曰真实气体。
和粉体相对而言,气体就好处理得多。很多情况下,气体都可以近似成理想气体。而科学家往往一听到“理想”二字就会高潮:是的,这玩意儿我们已经搞清楚了!
但是,真实的气体却总是很调皮的,它们很多情况下并不符合理想气体的条件。于是乎,理想气体的结论也就有了偏差。
那么怎么办?
—— 简单,科学家们说,我们假定它满足理想气体定律。毕竟,科学家们是以处理真空球形鸡的能力强悍而著称的,就是这么任性。
那算得不对啊,误差怎么办?
—— 我们就乘以一个系数作为修正吧。
这个系数,还被赋予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逸度系数。
那么,这个逸度系数又应该怎么计算呢?
—— 那就不是我们搞理论的人的事情了,那些实验科学家们也总要干点事情的嘛。
于是,每一种常见的物质,就都多了一个叫做逸度系数的、要通过实验测定才能得到的物性。
有些懂行的人说了,不对啊,通过状态方程也可以计算啊?谁说一定要通过实验测定的呢?
可特么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参数不也是实验值吗?你见过几个气体的状态方程是可以直接从统计力学计算出来的?
在物性库里面,常见的物质中这些东西都已经有成熟的计算方法了。但是这个库是积累了过往两个世纪人类浩如烟海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在应用层面,我们可以说这些东西我们已经“搞清楚了”,这其实说的是指我们已经做过实验了。
真正从理论上解释清楚,还差得远呢。
再补充一个传热的例子吧。
传热学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定律,叫做牛顿传热定律。这个定律说,传热量正比于温差和传热面积:

好了,看到这个公式,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明了啊,怎么能说搞不清楚呢?
这就是科学家们的狡猾之处了:他们搞出来的公式伪装成很简单的样子,可实际上,那些最令人头疼的东西全部被放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系数里了。这里,就是这个传热系数U。
这个东东,到底有多让人讨厌呢?搞传热的人都知道。
它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公式,有很多的计算方法,99.9%的都是经验公式。所谓经验公式,不过就是大家做一个实验,然后回归一个东西出来而已。这个回归出来的东西,堪称你所见过的最丑的东西了。
传热学里面,大量使用的参数就是各种无量纲准数。例如瑞利数:

而这个准数,又是格拉晓夫数和普朗特数的乘积:


类似的准数还有若干。这些准数我们赋予它们一些所谓的物理含义,诸如对流和扩散的比值、浮力和粘滞力的比值、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的比值等等blabla,其实这些“含义”都是一些附会之说。真正的情况就是我们把流体的一些物性组合起来,把它们的量纲消去,让它们看起来不那么乱。
无量纲化是我们往往是我们拿到一个微分方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但是这些无量纲数甚至不是从方程得来的,而是科学家们本着“传热不会受到量纲选择的影响,所以尽量把相关的变量组成一组变成无量纲数就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以及“变量太多了看着烦”这种思路搞的。
从这些无量纲数可以看到,U根本就不是一个常数,它是温度、流场、位置等一系列变量的函数。牛顿传热定律其实是把最难搞的东西lump到一起,然后想办法实验解决的
具体传热系数怎么算呢?举一个例子让你看看它有多丑:

请注意,这个公式可不是一个普适的玩意儿,它的使用范围十分之窄,它是一个竖直矩形容器内部、高宽比在2到10之间、瑞利数小于某个数值、横向传热的传热系数。
类似的传热系数计算仅仅是在手册里常用的大约就得有几十个,包括水平面、竖直面、水平管道内、水平管道外、数值管道内、竖直管道外、圆柱形容器内(外)、矩形容器内(外)、球形容器内(外),等等一大堆。
谁敢说他懂传热学?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他。


有人感兴趣的话,后面再更新几个其它日常常见的东西是如何折磨工程师的。
4#
3csm4  1级新秀 | 2022-6-24 05:26: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海淀


3#
c65e6  1级新秀 | 2022-6-24 05:26: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我来说一说自行车。
贴一篇之前写的文章吧。
自行车甫一出现,就成了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不过刚刚诞生的自行车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因为当时的自行车不过是一个“木马”。




其实这还不是最早的自行车,在上图的自行车上车轮已经有了辐条也有了控制方向的车把,不过原理上还是没有大区别,都是靠腿部力量来蹬地来获得前进的动力。
现代意义上的自行车诞生于1874年,这个时候的自行车已经有了链条和链轮,这样就可以不再靠脚蹬地来前进,可以用脚蹬链轮来驱动后轮前进了,这基本上已经是现代自行车了,1888年,英国一位兽医从自行车装上了充气轮胎,大大提高了舒适性和速度,这位兽医叫做邓禄普,这也就是现在轮胎巨头邓禄普的由来。
自行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可是科学家又站了出来,对自行车的科学性提出了疑问。
我们中学时都学过,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换句话来说只有三个点支撑才可以稳定,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汽车有四个轮子,马车确实是两个轮子的,可是还有马的四条腿呀,只有这样才可以稳定前进,就拿最早的自行车来说吧,那是两个轮子和地面的交点还有一只脚构成了一个平面,这样的话,自行车就可以稳定行驶了。
可是后来的自行车是什么鬼?脚不用着地了,这就意味着只有轮子和地面接触的两个点了,这怎么可能稳定行驶呢?
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两轮自行车已经稳定行驶了,那么就是正确的,至于道理嘛,就需要科学家去慢慢寻找了。
结果还真不好找,大家写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计算也解释不了自行车的稳定性问题。为此,1897年法国科学院就为此设置了奖项,法国科学院大奖可不是玩的,那可是比诺贝尔奖还牛的奖项,拉瓦锡欧拉这些名震科学史的大家都获得过科学院大奖,著名的证明光的波动性的“泊松光斑”也出自于法国科学院征文大奖,可以说谁要是解决了自行车稳定性的稳定性的问题就一举成名天下知了,可是没有人拿走这个大奖。
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探讨,人们认为自行车之所以不倒可能是由于陀螺效应。




听到陀螺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啊,陀螺别说三个点连两个点都没有,就一个点和大地接触,不是照样不倒吗?可陀螺为什么不倒呢?这谁不知道呀,因为陀螺在转呀,可车轮也在转呀,这是不是说只要转起来就可以不倒呀。
咱们还是详细分析一下吧。
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现在拿一枚硬币在平面上滚动,要是开始就让硬币稍微偏一点,就像下图一样向左偏,那么接下来,硬币就会向左边拐弯,倾斜角越大,拐的弯也愈大,最后就会倒在平面上。



下面我们来分析受力。
倾斜的硬币受到两个力,一个是作用在中心的重力,还有一个是地面支撑力,这两个力形成一个力偶,在这个力偶作用下硬币边滚边拐弯。
要是不受到外力影响的话,圆盘就会一直运动下去,但是不受到外力影响是不可能的,比如摩擦力,受到外力影响后,圆盘的转动方向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就会转一个大弯后倒下来,这就是陀螺效应。
要是我们骑在自行车上的话,当然不能任由自行车倒下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当然是施加一个外力了。
当行进时自行车向左边倾倒,就是前轮向左倾斜,这时我们就应该操纵车把使前轮向左转,这相当于给前轮一个向左旋转的力矩,在这个力矩作用下,根据右手定则,前轮会由倾斜向直立方向运动。同样如自行车欲向右倾倒,即前轮向右倾斜,这时就通过车把使前轮向右转,这相当于给前轮一个向右旋转的力矩,在这个力矩作用下,根据右手定则,前轮会由倾斜向直立方向运动。
这样在我们的不断调整下,自行车就可以向前行驶了。


这种说法看起来挺有道理,可是却有人反对,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索末菲就是一个神人,他是量子力学大家,他的学生几乎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泡利,可遗憾的他自己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索末菲认为:“由车轮的构造看出,陀螺效应是很小的。如果要加强陀螺效应,就应当尽可能用重的车轮的边缘和轮胎取代轻的。即便如此,这样弱的陀螺效应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才会有少许的贡献。”
索末菲是搞量子力学的,有点太“高大上”了,而自行车的问题有点太接地气了,可能有点专业不对口,而且他也是随口一说,也并没有指出陀螺效应弱到什么程度。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这还真没法说,作为科学大师,这种小问题对于索末菲来说确实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可是都是大师了,话能不能说全啊,你说陀螺效应很弱,好歹得说说多弱呀,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说一句,有点不接地气呀。
对于科学家来说,说不清楚的时候最好是打一架,不对,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都进入现代社会了,大家都是文明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最好是做个实验,索末菲连说清楚都懒得,更不会去做实验了,毕竟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争取一下诺贝尔奖,要不一大群学生都有个诺贝尔奖章,自己没有也好没面子。
既然索末菲不做实验,那就由别人去做吧。
1970年,英国人骏斯造了一辆自行车,他的自行车比平常自行车多了一个车轮,不是三轮车啊,他多出来的这个车轮和前轮平行,不过转动方向相反,这就是说,多出来的平行轮就抵消了自行车的陀螺效应,按照陀螺效应理论,这样的自行车肯定是没法稳定地行驶的,因为陀螺效应抵消了呀,可是骏斯骑上他的自行车照样四处浪,这意味着陀螺效应不是自行车稳定前行的主要原因,看来索末菲说对了。
那么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骏斯想到了离心力,其实也不能算是他想到的,应该是他捡起了离心力这个说法。
离心力这种说法是铁木辛柯提出的,铁木辛柯比不上索末菲那种神人,不过也不是凡人,他是工程力学大师,现在我们的桥还有梁都是出自他的研究,让一个工程力学大师来解决自行车的问题,听起来要比索末菲要靠谱一些,不管怎么说,他的研究领域比起量子力学来要更接地气。
铁木辛柯认为当自行车往一侧倾斜时,骑车人就用车把将前轮转向同一侧,由于前轮转了一个角度,自行车的行进就沿着绕倾斜侧的圆周,这时离心力向圆周外,就会把自行车扶正。
铁木辛柯到底是搞工程力学的,人家的解释没有那么复杂,只是用了离心力这个概念,不过他的解释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解释大撒把的情况。
我们骑车的时候,有时候兴之所至会来个大撒把,大撒把的时候骑车人可不能转动车把,这时候就算有外力干扰,自行车自己也能够回复稳定,这就是说自行车本身就有能够稳定前行的机制。
骏斯就发展了铁木辛柯的说法,他认为自行车主要还是靠离心力保持稳定,但是这个离心力不止是靠骑车人通过调整车把来实现,自行车本身也有这种能力,这就是前轮尾迹。
我们都知道,在自行车直立向前的时候,前轮也是直立向前的,要是我们让自行车倾斜一个角度呢,前轮也会相应地向倾斜一侧偏转一个角度,由于有这个偏转角,自行车靠转弯的离心力便会扶正,这样的话,就算没有人骑在自行车上,在一定的速度之下,直行的自行车也可以稳定向前。
这种前轮随着自行车倾斜而偏转一个角度的现象叫做前轮尾迹。
这种解释看起来很圆满了,不过还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前轮尾迹和自行车的结构有关,这就是说,在第一代自行车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自行车产生前轮尾迹的结构了,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也没准,世界这么大,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
那么反过来呢?我们就制造一种产生不了前轮尾迹的自行车,那么看看还能不能稳定行驶呢?
2011年,还真有五位学者造了这么一辆自行车,这自行车和骏斯的一样,在前轮上设置了反向的平行轮,这是为了抵消陀螺效应,而且还对自行车的结构改变了一点,使得自行车的前轮尾迹为负值,这就是说,自行车向左倾斜,前轮呢就会向右拐,要是这种自行车不能行驶的话,那就说明骏斯是正确的。
可是这种自行车还真的能稳定行驶,这说明骏斯的说法也不完全对。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自行车驰骋在乡村和城市里穿行呢?只能说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2#
c_qe_  1级新秀 | 2022-6-24 05:25: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别的不说,就连水滴石穿的原因(原理)有哪些,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水滴石穿的原因看似简单,但其实相当复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