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去世,如何评价他的贡献?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jsqc   2022-6-23 13:58   4605   5
今日,旷视科技发布讣告称,公司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去世。

孙剑1993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先后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至2016年。2016年7月,孙剑加入旷视担任首席科学家和Megvii Research负责人。
我们万分难过,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
孙剑博士一生专注于科研工作。他的不幸离世,让旷视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和创新的领路人。每一位和他共事过的旷视同学,失去了一位智慧谦和的师长。旷视研究院的墙上一直挂着孙剑博士奠定的研究使命:持续创新拓展认知边界,非凡科技成就产品价值。这句话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攀科研高峰!

谨此讣告。

旷视科技孙剑博士治丧委员会2022年6月14日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吴宇  管理员  伦敦金丝雀码头交易员 | 2022-6-23 14:00: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震惊,遗憾,不敢相信....
人工智能领域华人标杆式的科学家,名副其实的华人之光,正值学术壮年,唉,太可惜了
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希望每一个研究人员都可以保重身体
附几个大佬的主要成就:
09年,带领团队完成“图像去雾”论文,获得亚洲第一个CVPR最佳论文奖;(CVPR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
16年,带领团队完成ResNet,再次拿下这一奖项;ResNet在人工智能领域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开启深度学习时代的标志;
根据谷歌学术的数据,大佬的论文被引量达到28万次,h-index为121。
唉,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损失....
5#
qa0tmy  1级新秀 | 2022-6-23 13:59: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19年终面的时候,给孙老师介绍我在旷视实习刚投中的论文,挺糙的,但孙老师后来拿走了纸质版说要好好看看。我表示了一些对前途的迷茫,得到了很多指点
后来有次和孙老师约聊,当时有些外部负面舆论,孙老师就说我们要坚持做对的事情,给社会公众更好的印象。还说了句我们(粗话)真的没干那些事(总之孙老师有时候感觉和善得惊人
20年底把写的一篇论文预印版链接放在内部论坛里,得到孙老师留言以后非常激动


孙老师的科研哲学理念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论坛邮件里有大量关于做科研和工作的心得
这两年孙老师外形看着明显地变壮了,看起来挺有锻炼的
今天早上听闻这个消息人都傻了
世事无常
大家会记得孙老师是个很好的人
4#
_gosf  1级新秀 | 2022-6-23 13:59:1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上午和学生开组会的时候突然看到孙老师离世的消息,心里无比悲痛,特别难受,郁郁而不能言。微信群、朋友圈很多很多哀悼的声音,对于孙老师的英年早逝扼腕长叹。
在学术层面,孙老师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全世界最知名、最顶级的一批科学家。他的工作ResNet(12w+ citations)、Faster RCNN(4w+ citations)等极大的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落地应用,在科学、工程、社会领域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孙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偶像激励了无数的青年学生投入到了国内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当中,极大的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落地的发展和繁荣。孙老师的工作也让国际同行更多的关注国内的工作,有次学生问我为什么这么多self-supervised learning工作在做semantic seg下游任务的时候使用UperNet作为头部网络?我告诉他,做semantic seg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而在国内这批学者中,老外信得过孙老师。
3#
98ee  1级新秀 | 2022-6-23 13:59: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沉痛哀悼孙剑博士,孙老师一路走好!
他是我尊敬的人,他的学术成就无须赘言。我理解,他的成就还不是很多人像我一样尊敬他的本质原因,本质还是他的修养,他的追求,这些内在使他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他是我们很多做学术之人要学习的榜样。
我很早知道孙剑,早到2003年,那时我还在清华读博士,他已经毕业了留在MSRA工作,他做了一件工作用了Loopy belief propagation,那时我也正在啃概率图模型。
2013年,我有幸加入MSRA,成为同事,孙剑是当时的面试官之一,其中一道流程是面试官和候选人一起吃工作餐,孙剑负责这个流程,不过想不起来当时聊了什么。孙剑团队做出了石破天惊的Resnet,后来他们又做了Faster RCNN,影响力越来越大。一直在楼道里碰面,但我那时主要做机器学习系统的工作,没有搞合作。虽然有幸和这样优秀的人同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那几年时间里和孙剑的团队合作。
孙剑爱摄影,院里有活动,他经常给大家拍照,记得有一年Kickoff,是去重庆和三峡,坐船游长江,他总是适时出现为同事留下倩影。
2016年,他加入了旷视,我也开始了创业。在这个阶段,他的团队研发了MegEngine,我们也研发了OneFlow,成为友商。最后一次见他,是几年前在智源组织的一次深度学习框架的讨论上,后来的交互就是微信,过年拜年,他会鼓励我:开源不易,希望OneFlow能有大发展。
孙剑爱跑步,经常看到他锻炼身体,或者看他的女儿在体操上又取得了好成绩。
认识这么多年,初期阶段,孙剑博士是偶像,也是争强好胜的“假想敌”,总是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出来像孙剑那样影响力的工作。后来终于有机会做类似的事情了,我觉得也终于引起了孙老师的关注,终于可以惺惺相惜了,他却突然离开了我们这些爱较劲的人。
和孙剑的关系不算密切,他却一直在那里影响着我。
上午刚参加MSRA院友会的活动,又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不想,活动刚结束,就看到孙剑的噩耗,现在还不敢相信,不愿承认,心情无法平复,可能写几句话回顾一下和孙剑发生的那些关系能让我好受一点吧。
2#
吴宇  管理员  伦敦金丝雀码头交易员 | 2022-6-23 13:58:5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难过了几天,昨天早晨参加了孙老师的送别仪式,现在心情稍稍有所平静。记得周二清晨醒来看到一串公司打来的未接电话,立刻有不好的预感。得此噩耗,人一下子就懵了,无比震惊和悲痛。晚上横竖睡不着,那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仿佛昨日刚刚发生过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我和孙老师共事11年,他从我最初的实习mentor,到我PhD的导师,再到如今的直接leader。于我而言,孙老师已不仅仅是良师益友,更像父亲一般,给了我学术生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还记得,我大三的时候申请MSRA的实习生,面试完之后,他问我还有什么想向他了解的,我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Windows API为什么要用LPCTSTR等奇怪的东西来表示字符串”?他尴尬地说:“还是问点别的吧”。就这样加入了他的团队。一年多以后,他成了我参加微软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校外导师。
还记得13年,孙老师刚开始让我做深度学习的时候,组里没卡没机器。他二话不说,到电脑城买来7台游戏机,插上GTX 580给我炼丹。实习生工位狭小摆不下机器,他就把他办公室旁边的小会议室改造了一下给我用。这批机器后来都跑出了内伤,比如有块显卡会随着cuda-convnet的迭代,发出和minibatch同步的呲呲声;还有台机器只要有人从旁边走过,微小的震动就会让机器重启。
还记得14年,我们第一次打ImageNet比赛,DDL前我由于过度紧张,状态一直不太好,总写bug。他就带我下楼跑步,舒缓情绪。那次比赛结果不错,得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也终于让MSRA的高层开始重视起深度学习集群建设。后来研究院的领导参观我们的“工地”,小屋里热浪逼人,估计有40度,几块主板在地上杂乱无章地排列着,于是开玩笑说:“你们真能折腾”。孙老师也回应:“你们再不买卡,以后我们参赛队名得叫‘泰坦队’了”。
还记得15年,我们小组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攻坚深层网络设计的情景。这个project后来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PReLU、MSRA init和ResNet等。值得一提的是,ResNet的主要内容在当年4月份就已基本成型,我们都很想早点把工作贴出去。然而,孙老师近乎严苛的要求让我们始料未及:不管我们怎么修改论文、补充实验,都能被他找到漏洞喷得哑口无言。在他看来,一篇好的工作光是思路新、效果好、故事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解决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来,ResNet在ImageNet & COCO 2015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拿到了五个赛道的冠军。孙老师也是非常激动,第一时间向我们祝贺,我们的文章也终于入了孙老师的“法眼”。再后来ResNet拿到best paper的时候,孙老师反而显得十分平静,在他看来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我整个读博期间,孙老师和何恺明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何老师主要教我招式,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领域知识以及科研方法。而孙老师则是教我心法,包括如何培养科研品味,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以及科研中如何摆正心态,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等。老师们的教诲对我而言终生受用。
时间来到16年,组里遭遇了一些人事动荡,还有一年即将毕业的我在外界各种信息的轰炸下,逐渐变得迷茫,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孙老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一天晚上和另一位业界大佬一起来到了我的家,帮我疏导负面情绪,让我备受感动,也坚定了我追随孙老师一起去旷视的决心。
还记得17年,我在旷视开始组建基础模型团队。这时,孙老师向我传授了他的“独家秘笈”:“当领导,尤其是科研团队的领导,除了自身专业水平过硬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对外能扛得住压力,对内保护好自己的下属。只有让员工能无所顾忌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取得更为了不起的成果。”直到今天,我还在细细品读这句话。没错,无论是在微软还是在旷视,孙老师一直身体力行,一直在保护着我们,给我们营造健康的科研和工作环境。这也许就是孙老师的团队能够英雄辈出,在科研事业上披荆斩棘、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吧。
还是在17年,在夏威夷开CVPR期间,孙老师带我们爬koko head。登山路线沿一条废弃的铁道线直冲山顶,很考验体力。开始攀爬不久,我和孙老师都落在后面。我很快放弃了,在半山腰的一块石头上休息,和一名差不多和我同龄的adobe工程师聊天。半小时之后,那名工程师惊讶地发现他们组的leader刚刚登顶;差不多同时,我这边也收到了孙老师的信息:“我征服了COCO”(koko的谐音)!我们备受鼓舞,继续前行,随后也登上了山顶。有趣的是,不知是不是巧合,从那之后连续3年的COCO比赛,我们都夺得了冠军。
从零开始组建科研团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刚开始团队里只有我一个人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其他都是科研新人,甚至实习生里还有高中生。带队之后,我在科研质量的把关方面和微软时期不能同日而语。很惭愧地说18年那段时间我们确实灌了不少水文。文章质量在19年之后才开始好起来。孙老师在这方面却是显得很宽容,只要同学们已是尽力而为,他很乐意帮我们修改文章,经常在deadline前夕忙到深夜,也并不避讳挂名。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用自己的reputation支付我们的无知,也是为了新人能建立信心,快速成长。但另一方面,如果他发现我们还没有尽力,他依旧会拿出当时在微软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比方说我们做ShuffleNet的时候,做模型搜索的时候,他还是那个永远能挑到毛病、永远无法让他满意的孙老大。
大约从19年起,孙老师Google scholar的第一页所有文章引用数均超过了1000。当时组里无不以“发表一篇能挤入孙老师首页”的paper为荣。我甚至还制定了相关的KPI和奖励机制。然而孙老师本人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论文引用高只能说明文章比较知名,但“提出或解决领域重要问题”依旧是他最看重的一点——孙老师的科研风格属于务实型,和许多学者不同,他不是很在意方法本身的技术性和新颖性,也无意和其他学者争抢所谓的“首创权”;相反,他非常关心工作本身有没有发现新的重要问题,又或者是已知的某个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只要能解决问题,用多年前的旧技术,甚至工程手段或暴力调参也未必不可。时至今日,我们组成立以来有不少文章引用都上千了,但他最喜欢的反而是几篇引用不多,但在公司内部已经广泛落地的文章。虽然他的某些理念和我追求的有些不同,但多数时候,他还是尊重我的看法,求同存异。
在旷视期间,孙老师触动我的瞬间实在太多,以后想到再写吧。工作中,他是一个说服欲很强的人,总是习惯“用真理说服人”,以至于有人给他起了个“唐僧”的绰号。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如果还没有work,那就再坚持一会儿”、“每个人都要勇敢地成长”。生活中,他像家长一般关怀着我们。在我婚礼的现场,他给我和我的爱人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去年在我患上焦虑症期间,四处帮我联系心理医生,给我调整了非常宽松的工作安排。
今天是我32岁生日。往年这个时候,孙老师都会早早地送上生日祝福。早上,我向着孙老师空荡荡的工位献上一束花,深深地鞠了一躬。


要独立,要坚强;接过衣钵,砥砺前行。

——您永远的学生,祥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