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我刚刚拿到金融博士。六年时间每天起早贪黑,不容易,然并卵。九月份去欧洲一家学校做金融学助理教授。同时我也从非常少的资金开始,做一些期权投资。我面试过一些对冲基金,但没有去成。几个面试下来,我发现自己对量化的方法不是很感冒:一方面,这种基于统计的方法只有大资金才能玩。另一方面,我相信人脑+纪律(长期来看)比计算机好用; 交易的精髓在于慢,而不在于快。所以没去成,也没什么遗憾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说说我作为散户的看法。
首先要明白,金融学(博士)研究什么?
各个分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研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对已经发生的金融事件用模型(理论)或者实证方法得到一个解释。(很多研究人员每天看华尔街日报等找热点和研究课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的金融和经济学科可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投资面对的什么?
面对的是未知的未来。最终是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收益率说话。
前者面对过去、探究原因,后者面向将来、追求结果; 研究人员靠写论文拿工资吃饭,交易员靠承担风险吃饭。在我看来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金融学研究需要什么基本知识?
投资需要什么基本知识?
从我个人来看,现在的金融学科班训练对于金融投资是没有特别大的用处的。知识的特点是静态的、僵化的、变量太多无法用于实战的;但所有的行情都是博弈的结果,是动态的。怎么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很难。另外,作为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中的统计显著性特别有误导性。很难用于实战。实战中需要的变量越少越好。交易的本质是价差,我只看价格。 我的交易思想是找出一个重大趋势,然后在合适的买点进入,持有一直到客观信号表明趋势结束。
这个行业,经验比知识的价值更大。投资最需要的是实战。投资特别简单,一买一卖;但同时又特别难; 说来说去没用,你得撸起袖子干。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难的,实战过的都懂。
另外,非常广泛的阅读(不仅限于金融)对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金融科班出身的有个很大的缺点:自我优越感。具体表现就是:我是研究金融的,我比你外行懂。在自己研究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有一点优越感是可以理解的。但和物理学、造火箭不一样,金融投资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而不是科学。“聪明”可以让你写出来一片漂亮的论文,但不一定能够让你赚钱(很可能让你输大钱, 比如牛顿)。如果不在市场面前保持谦卑,市场分分钟让你学做人。
最后,学金融最差劲的就是有智商上的优越感。如果你选择了金融这个行业,说明你和大多数人在智商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否则,你应该去学物理和数学。金融本质上是个实践的行业,道理浅显但是特别难以实践。
用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收尾:
--------------------------------------------
转一篇文章吧。对其中很多不认同,但很喜欢它的小标题;
Finance and economics: What's wrong with finance
Never mind the theory, look at the pract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