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能使用产品5%仓位进行期权操作的前提下,如何增大杠杆从而使期权仓位收益能紧跟50ETF收益,同时在50ETF各种走势中又能控制住风险,这是本产品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期权交易操作的简化,也是减少运营风险的必要途径。于是将原来操作简化,便成为了产品升级途中的一个首要考虑方式。
我们的思路是,将期权的卖方头寸去除,期权的操作全部使用买认购期权进行。这样操作的好处有两点:一方面因为买方相较于卖方来说杠杆较大,全部使用买方头寸提高了产品的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用卖方操作需要考虑追保问题,而使用买方操作的话因为被赋予的是权利,最大损失即为买入时的权利金,所以不需要考虑追保问题。
至于期权仓位的其他操作逻辑均与上一篇文章所示相同,期权纯买方的Gamma值为正,这表示无论行情往那边波动,在Gamma上我们都会生长出对我们有利的Delta。同时买入期权的头寸的Cash Delta要能与产品总金额相同,这样才能在正Gamma的前提下使用Gamma长出的Delta覆盖住50ETF的涨幅。
在其他操作逻辑与上篇文章相同的情况下,覆盖率的情况如图3所示:
图3:结构化产品(仅买认购)存续期间覆盖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仅做买入认购期权追踪指数时的大部分覆盖率与图2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在股灾开始之前,50ETF大幅增长的阶段,仅买认购的操作优于买认购卖认沽,从图中的体现就是横坐标100之前图3的空白部分和图2比少了许多。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在行情大幅上涨时,大部分产品刚开始操作后没多久便进入了敲出状态,具体敲出情况如图4所示:
图4:结构化产品敲出情况 可以看到在前段回测50ETF涨幅较大,因此产品敲出较为频繁,对于仅做买认购操作的产品来说,单边有利行情促使产品在Delta和Gamma上均获得较大收益,因此大部分敲出情况均对产品有利。而在100次之前未敲出的时间,虽然未达到敲出涨幅,但是其后到来的股灾导致指数在到期时未上涨到买入时50ETF的点位,意味着需要付给客户的收益为0。而我们的期权仓位在50ETF小于产品开始时点位后会进行平仓,收益仍为正,因此在较多时间能覆盖客户收益也在情理之中。
在第100次至200次回测以及200次到300次回测之间的覆盖率下降,主要大框架的原因都是因为产品在未敲出的情况下,存续期内隐含波动率平均水平大幅下降。
图5:2015年7月-2016年7月当月合约隐含波动率变化 如图5所示,在2015年7月1日后(第100次产品回测开始日期左右)的一年时间,当月合约隐含波动率的水平从平均60%急剧下降到不足20%。对于持有较多买方仓位的买认购卖认沽产品以及全部持有买方仓位的买认购产品来说,隐含波动率的下降都会导致产品在波动率上有大幅度的损失。然而在100到200次之间,因为50ETF在产品结束时涨幅均没有回到产品开始初期(图6),所以兑付给客户的收益基本上都在0左右,因此存续覆盖率仍处于较高位置。而200次到300次之间(接近5个月后),因为50ETF并没有跟随大盘指数继续震荡,而是异军突起开始上涨,所以产品经历损失后没办法再达到更好追踪50ETF的作用,所以可以发现第200次到300次之间的产品存续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段落,这也可以从相应的50ETF的走势中加以体现(图7):
图6:2015年7月1日-2016年7月1日50ETF走势(100次-200次左右) 图7: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50ETF走势(200次-300次左右) 在300次之后,因为50ETF已经进入上涨趋势,所以存续覆盖率不断提升(图2、图3中后段),敲出的频率也不断提高(图4中后段),产品的最终覆盖率也会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