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数字金融行业:挑战和应对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北大国发院   2020-3-28 02:34   1128   0

[h2]题记:2020年2月19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数字金融行业:挑战和应对”专题研讨会。数字金融领域的高校学者和来自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宜信、度小满金融、普洛斯金融、新网银行等公司的业界人士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为重要观点综述。[/h2]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国家高度重视控制疫情蔓延,全国各地区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阻隔疫情进一步扩散。在此背景下,国家经济运行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数字金融领域在疫情中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同时行业也迎来了巨大挑战。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数字金融行业:挑战和应对”专题研讨会上,主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包括:疫情对当前经济造成的冲击,疫情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启示,应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应对疫情的相关建议。

[h1]一、疫情对当前经济造成的冲击[/h1]
[h2]1.疫情的宏观影响[/h2]
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超非典。从目前看,本次疫情的短期影响很大,现在要防范有些经济影响演变成中长期的,比如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受到冲击最大的,主要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其次是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小微企业在上述第三产业中的分布比例更高,加之其先天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波及影响最为严重。湖北的GDP在全国占4.5%左右,湖北尤其是武汉在工业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汽车、光纤等领域都是全国的龙头产业,所以第二产业面临的冲击也要高于非典时期。此外,许多国家对中国进行封关,航空公司取消航班,也是史无前例的,这对旅游业、餐饮、宾馆、交通运输的影响都很大。

阿里巴巴在2月初对两万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在线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受疫情影响很大,将无法正常运营或者被迫停工;54%的经营者认为,第一季度的营收会下降50%以上;70%的经营者认为第一季度的营收会下降30%以上。要注意中小企业倒闭的数量,如果企业倒闭,在疫情控制之后经济活动也很难恢复;如果企业仅受到一些冲击而没有倒闭,疫情之后很多经济活动就会迅速恢复反弹。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分析,从盈利和成本来看,假设三个月不开工,主板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中小板企业的脆弱性较高。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复工速度。二月份的复工率不高,因而一季度GDP的再增长会有困难。中长期来看,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避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因为企业利润会大幅缩水,所以减所得税的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好,近日国务院宣布减免社保缴费,说明政府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此外,这次疫情叠加贸易战对外贸尤其是服务业贸易的影响可能比较大,而除了财政金融以及减税降费等其他扶持政策,关键还是在于复工的时效性以及疫情何时能得到控制。

[h2]2.疫情的微观影响[/h2]
小微企业是被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而且救助资金和扶持政策较难覆盖到长尾的小微企业。

最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针对148家金融科技企业的调研显示,80%的受访企业认为这次疫情会减少企业收入,20%的企业认为收入会持平或增加,这表明疫情对数字金融企业的冲击可能也存在“二八现象”。

短期内,由于居民对文化、餐饮、教育、休闲娱乐等支出大幅度减少,推迟了整个消费品购买的需求,隔离措施又减少了居民在外餐饮、出门旅游和休闲的活动,所以整个消费信贷需求在减弱。

当前网络信贷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业务申请量在下滑,尤其是偏向于数字类的消费信贷,有的互联网银行2月的消费信贷申请量同比下降了70%,提款量较上个月也下滑了30%左右。二是资产质量压力增加,并且没有收窄的趋势。从风险的角度看,回款率在下降,进而导致有效资金的投放量也在减少,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在剧增,不良率上升很快。

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银行要把业务向线上转移,然而一些银行并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只是在原来的手机银行或者直销银行上做了一些业务的迁移,这些业务在全流程的数字化技术上并没有做中后台的改造,受理端口的前移并不能影响到全流程,所以金融业对整套数字化流程有迫切的需求。

春节期间到现在,从人民银行到银保监会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启动疫情期间的一揽子金融支持,发挥无接触式的金融优势,有共性的措施:一是包括对患者、隔离人员、医护人员等客群进行贷款延期、贷款利息和罚息减免,以及征信逾期豁免。二是针对小微企业用款计划打乱、用款需求变化的情况,提供专项信贷投放,尤其是在疫情重灾区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然而,对于一些真正受到影响和冲击的行业,银行其实在收紧相应的信贷政策,比如这个时期银行资金并不敢投放于餐饮业,只是对某些头部企业进行了一些流动资金的安排,主要是应对集中采购、仓储,以及员工工资的临时性应急措施,但是没有真正启动餐饮业整体资金的投放。银行的资金投放其实更多偏向于抗疫物资的采购流通和销售领域,或者是养殖等民生保障行业。

[h1]二、疫情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启示[/h1]
第一,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可能迎来发展契机。在这一轮疫情冲击下,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同样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但是数据显示,在这个过程中,新经济发挥了较大的稳定宏观经济和金融的作用。虽然新经济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约束,比如物流不通、骑手不够等问题,但是总体来看,线上经济活动的相对下降幅度较少,并且在一些领域是增长的。比如,疫情虽然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较大,但部分数字金融机构的线上保险和财富管理业务得到了促进。此外,一些数字金融企业结合自己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相应贡献,包括对在湖北、武汉或其他影响较大疫区的中小微企业客户减免滞纳金,延期还款,对于涉农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减免服务费等。

这次疫情可能让数字经济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全面演练,疫情过后,数字鸿沟可能会被进一步填平,全社会对于数字化发展的共识也会进一步提高。涉农客户最近在网络平台上的表现非常活跃,之前,农民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网上途径,跟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上的沟通,或者是生意上的交互。现在包括农民、农村、农业的网络服务都非常活跃和旺盛。

此次疫情对智能化生产、线上办公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智慧城市,包括如何智能管控疫情、提供生活服务。本地生活、数字政务、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数字化生活方式,可能进一步快速普及,以后线上沟通可能更加方便及时。更多的小微企业也在对自身进行反思,未来中国企业的数字化生产和经营程度可能迎来快速提升。

由于数字化程度有限,目前银行、保险、理财、证券领域的大部分零售业务开展需要线下面签、面谈,这些业务在整个疫情期间处于停滞状态,在疫情后一段时间也可能面临业务恢复慢的风险,疫情也可能促进对金融线下业务模式的反思。在面对动荡的时候,企业的线上需求会变得更加突出。如果未来监管部门、企业、个人都普遍更重视经济的数字化建设,那么将会给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互相补位,并肩发展。有学者运用美国的地震数据,对自然灾害后的金融需求进行了研究。由于此次疫情具有和自然灾害非常相似的强突发性、不可预期性、以及明显的地域聚集性,因而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发现,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传统银行和网络信贷的功能很不相同。受地震影响的居民和小微企业主会迅速从银行提取存款,以满足其意外的消费和生产需求,但银行对于受灾影响方特别是对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有限。相比之下,网络信贷机构利用大数据风控能力,能够快速反应,在不降低信贷审核标准的情况下,更有能力满足借款人的额外信贷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在灾后金融服务中的功能是互补的。

灾害发生后,遭受经济损失的居民和小微企业主将强烈需要资金,以维持其正常生活水平和恢复经营,他们选择从银行取现,从网贷公司借钱。因为,网络信贷快速简便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为借款人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来满足灾后信贷需求的突然增加。数据分析发现,灾后对网络信贷的需求显著增加,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的需求激增更高。

上述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如果一个地区拥有强大的银行体系,人们可能会首先使用他们的储蓄来应对灾难,网络信贷需求只是较为温和地增长。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银行体系薄弱,人们将更多地依赖网络信贷来满足其信贷需求。经验证发现,同为灾区,在拥有更密集的银行网络和更活跃的银行业务的地区中,网络信贷的需求较低。而在传统银行较少覆盖的区域,网络信贷显著增加了人们获得信贷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从网络信贷的数据来看,灾害前后对于贷款申请的接受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每份申请的具体金额和贷款的利率均保持稳定,只是接受申请的贷款数量和拒绝的申请数量都大大增加。此外,还可以发现,灾难前后借款人的特征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网络信贷机构并非毫无原则地放款,只是对那些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激增的需求做出了迅速反应。

当前来看,小微企业受创可能是经济影响的第一步,如处理不好,就业民生将直接受到冲击。稳小微就是稳就业,就是在稳定中国经济的活力。正因为如此,2020年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有针对性的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明确指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面对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传统银行通过接受存款,可以为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冲击提供一层缓冲,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从银行提取存款来快速满足。但就海量、高频、小额且缺乏抵押的小微信贷需求而言,传统银行可能会力不从心。与传统银行不同,网络信贷方虽然不能接受存款,但贷款处理和承销程序的自动化,使网络信贷能够为借款人提供更多的信贷供应,同时保持一致的信贷标准,在疫情后迅速响应激增的信贷需求。建议在疫后重建中,鼓励两类金融服务并肩发展,互相补位,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恢复经营。

第三,银行业可能大幅加快数字化转型。此次疫情不仅为网络信贷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也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转型提供了一个机会。银行可以借助此次疫情来倒逼自己的创新,通过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找到比较合理的有效评估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办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开放银行将成为转型的主流之一。数字金融是实体经济带动下的全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会跟着自己的客户从线下走到线上,用大数据进行风控,并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互联网的信贷联营将成为商业银行建设开放银行的重要抓手,金融的供给性错配会大幅度减轻。疫情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银行的供给存在错配,之前的错配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抵押物的商业模式问题。而数字金融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减少金融供给的错配。线上金融也不再是一种补充手段,而是成为与线下服务模式并列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h1]三、应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h1]
第一,物流畅通亟待保障。从现实情况看,物流不仅是这次疫情医疗物资保障的生命线,也是经济不停摆的生命线。从1月20日迄今,受物流运力制约,许多电商平台比如淘宝、天猫等无法正常交付,受影响商家约500万户,资金回笼期如果继续延长,问题可能集中爆发。目前,居民正常消费需求被抑制,有钱花不出去。从此次疫情物资缺乏情况来看,全球物流网络建设仍不完整,国际物流和城市物流数据难以对接,配送难以联动。尤其是全球物流网络链建设之路很长,涉及到不同物流企业的数据、不同贸易标准对接等问题,需要把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多个物流企业整合起来,以前很少有企业有这种数据对接、整合的能力。从许多城市实行严控政策后的情况来看,城市配送能力也是一个城市的关键应急能力。

第二,传统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传统制造业一般集中作业、线下销售,数字化程度不高。集中作业受到城市人员限制返程影响,人员无法复工。另外,原材料、燃料、物资等也受到各地封路、交通中断影响,无法恢复生产。线下销售模式也制约了传统企业的应变能力,一些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通过在线运营,有效抵消了突发疫情的冲击。从阿里巴巴平台上看,已经有6-700百家企业初步做到了库存数字化运营,线上线下一盘货(即线上线下融合、打通)。这些商家即使门店关门歇业,库存仍可在线上销售。比如某国产化妆品品牌在武汉的30多家门店全部关闭,但从2月1日起该地区100多个导购进行线上运营,这一段时间武汉地区的日销售业绩仍稳居全国前列。

第三,救助资金和扶持政策较难覆盖到长尾群体的小微企业。蚂蚁金服的问卷数据显示,小微商户对于信贷资金的需求在上升。虽然许多企业暂时关门歇业,但是同一期间内申请贷款的商户同比增长了2.8%,信贷金额大概上涨了44%。可以看到,在这种社会变动的情况下,经营者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可能会上升。蚂蚁金服2月初对小微经营者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88%的小微经营者每天都承担亏损。

小微经营者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停工停产但不停开支,现金难以支撑,82%的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缺口。这些小微经营者中的58%认为,如果能及时获得融资可以度过难关。但是目前全国的线下银行体系,最多只能服务上亿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中的30%,而且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就被视为小微贷款,银行发放的绝大部分贷款都在100万元以上。目前96%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资金缺口在100万以下,55%的缺口在10万以下,而这恰是线下银行服务空白的地方。

第四,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此次疫情反映出,在城市治理水平上,东西部仍存在较大差异。在东部,如浙江,数字化水平较高,政府决策及时果断,使用城市大脑进行资源调配,效果就比较好。湖北等地信息隔断、数据分割,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导致连口罩生产能力都不能及时掌握。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多时,但是普遍应用在居民生活服务方面,在政府管理领域应用科技的能力有待加强。

第五,企业数字化水平还需大幅提升。央行在疫情期间对大额支付,以及24小时不停服的措施进行了相应部署,然而具体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改造上还相对比较弱,在存款和支付方面还不能够实现完整的数字化运作。整个物流行业和仓储行业,在疫情中有非常紧急的资源需求,数字化或者信息化程度越高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就相对更容易,供应链金融的配给速度就越快。目前小微企业的线上运营能力还比较缺乏,以前线下经营的餐馆,可能没有接线上的外卖渠道,很多线下销售的制造业传统企业,也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上线上销售渠道。

第六,信贷不良率和逃废债同时上升。目前来看,信贷领域整体的逾期率和不良率上升,受疫情的影响,金融机构合理的催收处于半停顿状态。再加上复工情况不理想,目前为止整体的不良率仍然处于高位。逃废债在不处于疫情重灾区和不处于收入波动情况的占比非常高,已经达到了70%左右。同时,数字金融企业也要注意道德风险,明明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的企业,也趁着这个时候要寻求救助,当前也很难再去催收,如何应对个人贷款坏账率的上升,也可能是业内要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h1]四、应对疫情冲击的建议[/h1]
如何让数字金融更好地发挥作用,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参会嘉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建立长期机制:一是鼓励银行提速“线上化”战略,其中,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联合贷款等业务模式,可以有助于银行短期内实现小微企业的线上触达;二是促进中小银行机构在线化、数字化的转型,通过小程序、云后台等业务解决方案,帮助自身提高线上运营效率,打造长期线上服务小微企业能力;三是鼓励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布局针对小微企业的线上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财务管理能力弱,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需要包括信贷、保险、现金管理、代发工资、供应链金融等,有利于帮助小微企业维持健康的资产负债水平,应对风险的冲击。

第二,在金融扶持政策上,直接把流动性推送到离小微企业最近的数字金融机构。目前已有的金融扶持政策,包括3000亿低成本的专项再贷资金、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征信豁免、提供绿色通道、加大再贴现力度等。但多数扶持政策都偏向于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建议向具备科技能力的数字金融企业进行再贷款的开放,帮助其更精准地定位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希望类似央行征信这样的公共部门大数据,可以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或者打包收费,这样有助于降低数字金融企业整体的数据成本和核心结算成本。此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整个社会的存款有趋于下降的趋势,这对数字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存在很大冲击,建议可以允许部分有条件的数字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单或者在线的同业存单,帮助其拓宽流动性通道。

第三,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线上线下业务发展。中小企业数据化的政策性引导或者补贴,对于未来数字金融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要强化数字化征信系统的建设,以应对更多业务的线上化发展,同时也要注意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业务对于解决疫情危机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线上线下业务的协同也很重要。未来企业大概率都会线上与线下、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运作,物流的标准也可能会进一步打通。作为信息孤岛的中小企业,仍然要坚持数据分析、真实性背景调查等立体化的风控手段,坚持真实性校验,从而判断企业的真实资金需求。要建立应对突发风险的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流、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及时互通。同时,也要为此次危机中经营上出现问题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良性退出做好准备。

第四,推进数字政务与智慧城市,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进数字政务,不仅仅为了便民,更重要的是让政府掌握数据和资源调配能力。杭州和上海等运用数字技术来加强危机应对和城市治理的成功案例应在全国推广。首先,在数据平台方面,建议用区块链等技术来打通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其次,在智能决策方面,把大数据分析能力从便民应用,拓展到传染病防治、交通智能管制、应急物资调度、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等社会管理领域;最后,在沟通办公方面,可将在线办公软件建设成为政府外部信息披露和内部办公协作的高效平台。

第五,发展智慧医疗产业并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保障机制。此次疫情暴露出了社会短板,公众、医院、社区、家庭健康信息不同步,疫情情况难以全面统筹。建议疫情过后尽快“补短板”建立智慧医疗体系,包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智慧医院系统和家庭健康系统。其中,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社区医疗服务、疫情发布控制、卫生监督管理、科研机构管理、医疗人员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医疗设备数据库等。全民对于医疗保障产品的心智可能会提升一个台阶,可尽快完善社保之外的全面健康保障机制。一方面,疫情过后应支持行业发展互联网互助平台、差异化健康险等医疗保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疫情防控、健康管理、保险普及等知识活动提高全民医疗保障产品参与度。

报告执笔人:


黄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发树学者,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季刊)》副主编。黄卓老师研究领域为金融计量学、 实证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


李苍舒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研究领域为互联网金融、宏观经济金融、金融风险与监管。

国发院“新冠肺炎”专题
刘国恩:探寻疫情不确定背后的确定性,减少次生灾害带来的二次伤害

李玲:这场疫情的“危”与“机”
王 勋:数字技术助力减轻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陈春花:中小企业如何“过冬迎春”
谢绚丽 :疫情的战略启示张晓波、徐丽鹤:对口援助如何“战疫”,汶川告诉我们什么
黄卓: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优势,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刘国恩:对新冠肺炎各地须科学评估防控措施,避免一刀切
陈春花:复工在即,中小企业一定要先活下来
郑世林:新冠疫情对我国行业经济的冲击及政策建议
陈春花: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企业对策建议
徐高: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两个原则
陈春花:打一场保护中小企业防控战
刘国恩 | 疫情防控:警惕被恐惧绑架理性
黄益平:新冠肺炎的经济影响与政策应对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5
帖子:5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