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炒币者的自白:二十岁出头,我要财富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雪球   2020-3-28 02:13   1975   0

2017年,区块链话题引爆全球,分布式记账、比特币、以太坊等新兴名词陆续科普上线,进而引发市场热议。但是,在投机者看来,这些其实全是浮云,怎么从中赚到钱才是王道,国内币圈大佬宝二爷更是直言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就是炒币。事实上,投机运动确实没有国界之分,全球投机者在这场去中心化的浪潮中集体狂欢,先后接力将数字货币一次又一次的推向新高。
作者:投资大顽主
来源:雪球
2018年前夕,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CME顺势推出比特币期货,这意味着比特币已然成为用途广泛的标准化合约。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数字货币市场上首次出现做空机制,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已具备施展空间。
虽然市场普遍将2017年定义为区块链元年,但是,这场革命其实早有端倪,不少先行者在前期就已潜伏其中,参与者小C便是其中一员。在偶然踏入币圈之后,小C逐渐从炒币者蜕变为信仰者,他完全不知道这个新生事物在未来能把事情搞得如此之大,他遵循的只是模糊的正确原则。
01
在市场获利最朴素的策略就是持币
尽管已经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但2017年这轮数字货币的疯狂还是远远超出了小C的想象力,半年涨30倍,这不管是谁都无法淡定得住。
原以为自己承受力可以,但真正碰上七位数的日内波动,小C意识到这种行情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按《炒股的智慧》作者陈江挺的说法,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当你意识到持股金额已经开始让你睡不好觉的时候,可能这就是自己承受力的阀值。此时此刻,小C显然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以太坊从3000跌到2400的时候,小C就减掉了2/3的仓位,如果不是老婆制止,他可能还要减掉更多。但这次减仓并不是离场,这只是一次择时操作,小C计划在500左右的时候再接回来。
就跟大多数股民一样,这种锁定目标位的抄底玩法基本就是要打脸了。
9月4日,市场突发利空,国内交易所被无限期限制提现,这让火热的币圈瞬间降至冰点。毫无意外,国内所有币种当天全线暴跌,这种下跌方式跟预期接近,但又好像不大一样。
在以太坊跌至900多的时候,小C预感行情可能有变,他眼急手快仓促补仓,结果只补回原先大计划中的一部分,然后币价在低位维持不了几个交易日就又再度升腾,不久之后便重创新高。
这次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大跌事后被证明就是个绝佳的买进机会,当时国内交易所和国外交易所相同币种的差价最多能达到50%。不用多久,炒币者的恐慌很快便被乐观情绪替代,市场折价空间得以迅速回归,手慢者已无机会进场。客观来看,重大利空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被快速消化,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大牛市特征。
尽管没补足预期仓位,但小C也没觉得有多遗憾,类似这种意料之外的事情已经不能再让他感到什么意外了。
要说的话,倒是2016年的那次大波动让小C更为纠结,因为那次趁跌买进的不只是自己,小C的朋友志明也跟着杀了进来。
趁跌买进这种左侧交易长期来看有价格优势,但在短期内有一点很要命,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会跌到哪。赶上下行电梯,唯一能做就是卧倒装死。
这招很管用,小C就靠着这招惊险扛过2014到2016这三年来的几次暴击。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持币决心,尤其是那种跟风买进的人,而志明显然就是这种队友。
当时以太坊刚上币,盘面上呈现出冲高回落的走势,小C看好它的前景,140左右便开始逐步买进,而朋友志明在听到消息后不做判断一进来就是all in。
后面几个月,以太坊价格最低跌到40左右,小C和志明的账面浮亏至少70%以上。
志明一度惊惶失措,小C最怕的就是接到他的电话,接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小C很清楚,与比特币的协议拓展性不足相比,以智能合约功能问世的以太坊在未来的应用非常广阔,这是一个可以不断挖掘发酵的长期题材,对应的币价也将毫无疑问的创出新高。有了这个基本面依据,参与者持币不动就行了,短期波动简直可以直接无视,但这个道理未必每个人都懂。
怕什么来什么,有一天,志明终于忍不住把账户亏损截图给小C发了过去。虽然没说什么,但小C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怨念。
不懂行的跟风者最让人难以招架,他们既渴望参与财富盛宴又无风险意识,动辄满仓all in的操作经常让你哭笑不得。
还好,只要坐上区块链这辆极速列车,焦虑的时间并不会太长。不到半年时间,以太坊就解套了,在盈利30%左右的时候,志明就把仓位全部清掉,小C这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作为早期玩家,这种跌宕行情在币市几乎每年都会来一次,就历史来看,不管回撤多大,只要你够坚定,价格都会回来,然后再创新高,无一例外。
就小C交易过的所有币种像比特币、以太坊、ETC和EOS等都没有过止损经历,全部大幅获利,收益最高的SIA更是赚足200多倍。
可以想象,就跟赛亚人升级一样,这种每次都能保证获利的惊人表现会不断强化持币者信心,而坚定持币又再得到获利回报,两者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一强再强的正反馈。
2017年涌入市场的炒币者数量众多,大家均不想错过一场超级行情。但是,与A股类似,即便是在大牛市当中,亏钱者也不在少数。亏钱的原因普遍是频繁进出,交易者在剧烈震荡的行情中不断受到惊吓,进而昏招迭出,过段时间左过头看全是高买低卖。这种操作看似愚蠢,但其实更加符合人性。
对于小C来说,有惊无险是自己这几年炒币总结的终极心得,他觉得在这个市场获利只需要运用最朴素的策略,就是持币。
02
初入币圈

小C算是出生在股票世家,父亲是老股民,早期经营一家饲料厂,但这家饲料厂后来由于环保原因无奈停业。随后几年,父亲在几个行业辗转,直到2005年才再度明确职业规划,就是当个职业股民,而那时小C还在上大学。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理科生,小C在2007年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去了软件公司,但工作了小半年之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又辞职读研去了。
由于受到父亲影响,与研究生经历同步,小C同年开始进入股市。
最初他做的是ETF和封闭式基金,但无奈赶上牛市尾巴,市场上几乎所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期货和基金等均全部大跌,再好的技术都无能为力,控制风险是那段时间的唯一选择。新手小C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亏钱,所幸的是早期的学费便宜。
经过三年学习,小C逐渐找到自己的交易模式,就是回归到A股市场捕捉短期热点。由于强大的工科背景,他把选股标的集中在TMT行业。
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小C进入一家拟上市券商,这一待就是三年。现在回过头看,在券商这三年就是最浪费时间的三年,除了把大量时间花在营销上,小C感觉自己技术进步并不大。
2013年,得益于政策松动,管理层大面积派发私募管理人牌照,推进阳光私募市场快速发展。彼时彼刻,不少潜伏已久的体制内金融人士纷纷下海捞金。
在行业浪潮的推动下,小C也果断从券商辞职去了一家本土私募机构。
经过几年磨练,小C在股市的收益逐渐稳定,基本可以做到牛市多赚,熊市少亏。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在A股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即便你花了很多时间工夫,但最终你可能也就获得一个比大盘略微高点的相对收益,这显然满足不了小C对于高收益的预期。
在民间高手涌现的福建,小C身边就有不少股神级别的创富榜样,这种力量时刻刺激着在那时已经决定要以交易为生的小C。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C其实很早就清醒的意识到光靠股票是不足以完成原始积累的,除了把主仓位配置在最熟悉的股票之外,他还要尝试做些风险投资。
像期货、新三板、股权众筹等等新兴市场他都做过,当然还有最令自己引以为傲的比特币。
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小C接触比特币是在一个网聚A股民间短线高手的论坛——淘股吧。
那篇在满屏打板文章中显得特别刺眼的关于科普比特币的帖子突然就让他眼前一亮,他从头到尾认真看完,内心就此埋下一颗等待时间绽放的种子。
由于当时还执着于股票策略,比特币这事也就仅仅是记下了,直到2013年小C才算真正入币市。前期没着急入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懒,因为当时一来交易平台不多,二来交易流程也非常繁琐。
在中国的投资文化中,不时闪现的投资窗口转瞬即逝,你一旦错过,基本就再无机会上车。
但小C的人品还真是不错,因为他有个好老婆愿意帮他打下手,他在时间窗口收窄之前还是完成了开户、转账和交易等繁琐事务,冥冥之中赶上了这趟车。
从市场传播的角度来看,2013年只是区块链的早期预热阶段,创新扩散曲线的时间轴大概也只处于早期参与者(Early Adopters)的时期。当时,并不是所有交易者都有眼光发现数字货币的升值潜力。传统投资群体普遍有路径依赖心理,只做自己熟悉的,对于刚出现的新品种难免会有抵触心理。
当时,小C就曾向大学同学果果推荐过比特币,试图邀他一起参与。
但果果的反应很具代表性,他不做深入了解便直斥比特币已是泡沫末期,甚至扬言这就是个传销活动,这时进场无疑就是最后的接盘侠。
作为软件公司的资深码农,果果聪明、理性,是典型的技术中产,按理说应该对区块链技术有一定理解。但是,看到背景相似的同学对待新生事物的认知与自己的差距如此之大时,小C多少还是感到些许失落。
身为早期参与者,当时小C其实并无太多想法,他的交易策略很明确,比特币就是当风险投资,赌没了也不可惜。
他很清楚记得自己第一笔入金是20000元,总共买了五枚比特币,现在看来,正是这一超前举动开启了自己未来在币圈的开火模式。
03
区块链风口来袭
2018年春节期间,一个大佬云集的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横空出世,区块链话题在国内被再度引爆,而且这次的当量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得更加凶猛。
作为一个币圈的深度埋伏者,对于眼下区块链的疯狂,在小C看来不这样才不正常。这几年币圈的发展基本符合他的预期,除了路径被妖魔化的ICO,其它并没有太大意外。
按照他的测算,目前币圈用户才3000万,有效用户1000万不到,折算估值进度也就C轮左右,这离真正的泡沫还有很远距离,只有更多能进场的人进场,这才算是万众狂欢。
在获利20多倍并落袋为安之后,小C已经把自己调整到比较舒服的状态,现在算得上是30多年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尽管炒币经历已经让小C的财务相对自由,但他从物质上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车没换、手机没换,就连身上永恒的运动三件套也还不全是耐克的,一切就跟几年前刚碰到时一样。
见过几个持币者,你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这些人的数字财富横溢,他们只专注于币圈文化,持币数量就是自己的态度,这一代创富者已经不再需要奥迪迪奥这种标签加持。
同期同学几乎大多还在软件公司,顺利的成为高管,更顺利的跳进BAT等独角兽拿到期权,而小C似乎走上了一条剑走偏峰的道路。
在被问到是否比较过与同学的不同职业路径时,小C的回答很干脆,“都是命,不比较”。得益于开明的父亲,小C宁可选择当个实用主义者。
尽管如此,小C目前还只是把炒币当成第二人生,他还是习惯于有个不影响第二人生的主业。
与小C持相同看法的炒币者并不在少数,与职业股民类似,这种闷声发财但无存在感的生活似乎有种身份焦虑感,因为炒币群体并不是一种可以像公务员、国企高管等那样可以拿去装点门面的体面工作。
他们暂时不想改变现有生活,但身体又会很诚实,只要炒了币并录得暴利,那从此以后自己对币圈以外的事情均会失去乐趣。小C直言,现在自己对炒股已经基本没有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人聊起区块链、比特币,小C就会表现得很活跃。与其它投资市场一样,左侧交易的变现需要右侧交易的接盘,埋伏者天然就有把区块链知识进一步科普的动机。
但是,只要一谈起比特币,大家关注的焦点永远是收益、倍数这些令人激动的话题,几十上百倍的收益对大多数普通或者不普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小C时刻警惕这一点,他在交流时尽可能避免谈及刺激人的字眼,他一般只会和你说底层逻辑、应用场景和技术革命。
但只要有人知道真相,没人会在意他后面说的是什么,所有人的心思都会被收益率占据。甚至,没有人会真心祝福你。
相反,求荐币、求带路,甚至是借钱的人倒是蜂佣而至。
尽管有过不太愉快的经历,但小C还是愿意大方分享自己的观点,只不过得看着人来。对于那些着急上火的人,小C宁愿就是以一句完美谎言“都清掉了”并故作遗憾来结束话题。
04
未来已来
对区块链的未来,小C保持足够的乐观,他认为这是一场通过重构信任产生方式从而重构生产关系的革命。自己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炒币者,他所有的交易都基于对未来的严谨判断,他笃定所有的逻辑都能站得住脚。
投入即态度,小C现在至少还有半副身家,以及一半多的时间精力是花在区块链领域。
对于未来工作生活,他还是希望围绕区块链开展。眼下,对他来说最迫切的事情是先找到矿机,他要做些确定性较高的交易。
与在交易所的直接博弈不同,买矿机挖矿相当于是一级半市场交易,在二级市场赚到钱的玩家大多会分流部分资产进入挖矿领域。这个领域并不神秘,挖矿得币主要基于原生设计的奖励机制,这种收益相对可预期。
数字货币在二级市场的疯狂上涨自然而然的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并派生出细分玩法,不只是炒币者,交易所、矿场、矿机商,甚至电厂均是产业链中的利益共同体。
只要规模效应形成,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有饭吃。当然,这种规模化需要全产业链参与者上下合力完成,市场好,才是大家好。
在被问到未来主要关注什么品种时,小C明确传统几大币种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已经没有太大想象力,主流币将慢慢的蓝筹化,更多的功能将体现为储值。
而他会把重心放在新币上,这个才是机会所在。
对于如何判断新币价值,小C提出三个主要观点:1、团队预留币要少,这样可以平衡使用者与所有者。2、协议要偏底层通用,能解决区块链使用中的痛点,如跨链访问等。3、社群推进迅速。
未来已来,小C人生中的伏线已慢慢浮出水面,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激动人心的大场面将随时到来。
投资理念、选股策略、避雷大法、实操手册!想玩转股市,就来雪球App。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2
帖子:5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