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 | 区块链金融创新实践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中国外汇   2019-12-29 01:27   2065   0
作者 | 本刊记者 荣蓉 韩英彤 白琳
来源 | 《中国外汇》2019年第24期

要点
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安全稳健,因此,技术创新促成的任何新的金融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等,都需在确保风险可识别并可控后才能推广。


在我国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背后是信息不对称、信息纬度不够充足等问题,本质上是缺乏有效的信任机制。当下传统金融机构的效率是建立在高度中心化的基础上,而区块链防篡改的技术特性能建立分布式信任机制,从而决定了它未来可能担当建立新型信任机制的重要角色。这将为金融场景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就此,《中国外汇》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陈满才、中信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张栩青、腾讯区块链技术总经理李茂材、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对话区块链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及区块链发展边界问题。








1
《中国外汇》 :该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当前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关键点在哪些方面?

  邹传伟:区块链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账本记录、传播和存储等活动都在分布式网络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单点失败风险不高。区块链集成了密码学技术,通过牺牲一定性能实现高容错性和高安全性。分布式账本全网公开,不可篡改,也被称为公共账本。本质上,区块链是密码学、分布式网络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集成。但与其他技术不同,区块链还可以嵌入博弈论方面(特别是机制设计)的经济学工具。区块链用在金融基础设施中,涉及对货币金融学的理解。
当前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关键点在以下技术方面的突破:区块链的性能,包括高效的共识算法、侧链、状态通道和分片等技术;跨链技术,以实现同构链与异构链的跨链协同;隐私计算技术,包括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等;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让链外信息高效、保真地“上链”,特别是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自主安全可控的密码学技术;区块链的监管技术,包括对公链上违法有害信息的识别和监测、区块链节点的追踪和可视化,以及链上交易的穿透式监管技术。
李茂材:区块链最核心的技术本质是防篡改能力,其对P2P网络、共识算法、密码学、智能合约、块链存储等五大技术进行组合式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信任机制。未来在每个行业,区块链都有非常强的优化空间。多方共识机制、密码学、智能合约等防篡改的核心技术能力,是区块链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从国内外情况看,这项能力近两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需要更多的集体攻坚。在这个瓶颈期,中国提出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研发等举措,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方面奠定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产业也是一个难点,行业需要更多有能力融合核心技术、工程及产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把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点与产业痛点做好连接、做好真正的定制性设计,才能发挥出技术的威力,使区块链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
陈满才: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又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形式。目前,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主要采用联盟链应用模式,并聚焦跨机构业务合作及数据共享相关业务场景开展应用落地。联盟链的应用模式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虽然近些年区块链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真正落地的有规模并产生较强社会效益的应用项目很少。其中的原因除了区块链性能容量、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物理制约外,更重要的是多中心、去信任条件下的商业业务模式及治理机制尚无成功实践可以参考借鉴。因此,应该在持续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用验证的基础上,务实地开展技术研究及应用创新工作。
张栩青:区块链技术传导的是一种共建、共享的开源社区管理理念,便捷高效的协作开发将所有使用人变成了贡献者。这在当前金融科技项目建设动辄千万级费用投入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单一研发方的前期投入。各家金融机构应该秉持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打造金融区块链生态。
  

2
《中国外汇》 :互联网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有待进一步融合,那么,区块链技术应如何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找新的机会,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各位所在的机构又是如何积极把握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大势的?  


陈满才:金融科技依托先进的科技理念和信息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可进一步拓展金融活动的深度、广度,促进产业模式和商业生态的发展创新和效率提升,为传统银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发展的原则,主动实施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变革,以“金融+科技”融合发展加快业务赋能,提升科技创新对业务服务的供给能力,通过深化实施智慧银行ECOS工程助推全行转型发展。具体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工商银行从2015年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并积极开展原理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以及与金融服务融合创新等工作。目前,基于业界主流开源代码,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合作,打造了自主可控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在跨链互联、隐私保护、国密算法等方面取得了60余项技术突破,提出了41项专利申请。同时,工商银行还是首个在网信办完成区块链输出监管备案的国有大行;也是首批通过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权威认证的单位之一,整体测评成绩表现优异。
邹传伟:区块链兼具信息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功能,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去理解。
从信息互联网的维度看,区块链可应用于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票据交易和资产证券化等场景,用公共账本记录商品和票据等的流向,让上下游、不同环节相互校验,穿透信息“孤岛”,使全流程可管理。区块链在这些场景的应用不涉及资产或风险转移,需要把区块链外的价值流转以高度可信的方式记录下来,而这离不开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安排。票据交易和贸易融资的频率不高,现有流程效率不高,与区块链有很多结合点。
从价值互联网维度看,代表项目是以摩根大通币代表的金融机构间结算币和以Libra为代表的全球稳定币。区块链在这类应用中是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使用的,主要发挥其开放匿名、交易即结算、天然跨境以及清算可编程等特点。但区块链本身不产生价值,需要有经济机制挂钩链外资产,比如Libra采取100%法币储备。这类场景涉及资产和风险转换,一方面需要共识算法和密码学技术确保价值转移过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针对区块链开放匿名可能引发的洗钱、恐怖融资和逃漏税等问题要做好监管。
万向区块链一方面加强区块链自主研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合法、合规应用,以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需求。在自主研发方面,2017年7月31日,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和矩阵元联合将三方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BCOS完全开源。BCOS是国内首个安全可控、可商用的开源区块链技术平台。2019年9月26日,万向区块链和矩阵元打造了以隐私计算为特色的新一代联盟链平台——PlatONE,并实现开源。在区块链应用方面,万向区块链从技术、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全力推动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和业务落地,在全球投资的优质区块链项目已近200个。
张栩青:中信银行是国内最早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商业银行之一。2016年10月,中信银行在京举办了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块链与金融创新研讨会,提出有必要研究建立我国银行同业间的区块链联盟,通过区块链技术推动银行改进传统业务、建立高效创新的业务体系。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人士的广泛认同。
目前,中信银行选定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应用的试点进行创新验证,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在风险识别、贸易背景审核、确权、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痛点,实现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中信银行与银行同业在国内信用证及福费廷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就是一个例证。
李茂材:区块链可衍生出许多针对金融服务场景的创新应用,如结合智能合约、身份认证和隐私保护等技术,通过预设规则、智能协同和信息共享等手段,改进传统机构间低效的协作模式,简化合作流程,提高协作效率。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电子合同、速调速裁速审、区块链悬赏执行、供应链金融的信用传递等多元化的行业应用,则可实现金融机构的资金快速流转,加快坏账处置,释放更多的流动性。
当前,诸多场景依然存在巨大的价值交换成本,而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数字资产体系,则能够实现资产数字化以及数字资产化,显著降低绝大部分商业场景的价值交换成本,拓宽金融资产的边界,实现链下链上的资产映射并流通,加速数字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变,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腾讯一直在探索这些领域,并相信在这些领域,区块链技术能真正发挥它所拥有的潜力,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服务场景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应用。


3
《中国外汇》 :各位所在的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有哪些进展?采取了哪些推进措施?   


陈满才:工商银行重点围绕民生、普惠金融、“一带一路”跨境贸易等领域,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业务创新及生态场景的建设工作,主要典型的应用场景如下:一是在政务民生领域:携手贵州省政府与贵民集团打造业界首个精准扶贫区块链平台,划拨扶贫基金超过5700笔,拨付金额超过70亿元;打造雄安征迁资金区块链管理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支持各商业银行灵活接入。二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推出工银e信网络融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在上下游供应商中信任转递、流转,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风控难题。目前,该平台已注册包括中铁、招商局等500多家供应链企业,累计签发6.1亿元应收账款。三是在赋能“一带一路”建设领域:投产上线“中欧e单通”,实现国际段和国内段物流运输单据的自动整合签发及核验,打破了跨境信息壁垒。四是在跨境贸易金融领域:联合南非标准银行集团研发数字化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中非e链通”,落地区块链技术在中非合作领域第一个跨境贸易金融应用。
张栩青:2017年7月,中信银行联合民生银行共同开发的首个区块链项目——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系统成功上线,成为国内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结算领域的首次应用。
2018年9月30日,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三家设计开发的基于“分布式架构、业务环节全上链、系统衔接全自动”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成功上线,并于当日完成首笔跨行资产交易。BCFT系统依据银行间交易业务场景,由三家银行自主研发应用层功能,独创了Business Point管理端,极大便利了银行多层级组织管理架构的衔接。
2019年9月,中信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同时上线扩容升级后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平台升级后,统一了银行间的福费廷业务协议,推出了适合区块链平台线上签约的《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主协议》。目前该平台上线银行近20家,平台跨行交易量达600亿元,已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大的区块链贸易金融交易平台,在区块链创新领域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邹传伟:万向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金融:2017年上半年,万向区块链就基于BCOS平台开发了一个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以优化应收账款融资流程。二是保险:搭建保险公司联盟,通过核保数据加密并交换校验;利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实现按条款约定自动进行理赔责任判定并计算金额等。三是信托。构建多方协同服务的信托账户体系,利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增信;利用智能合约进行自动化资金全流程管理;帮助建立多方互信的信托服务体系。如万向区块链与万向信托合作,探索家族信托和个人遗嘱的存证以及慈善基金的善款追踪。
李茂材:腾讯区块链团队从2015年成立以来,从早期的注重技术研发和平台搭建,逐渐转向注重多场景应用落地。2018年,腾讯区块链打造了基于应收资金多级流转的“微企链”平台,以腾讯区块链与财付通支付为底层技术,升级AMS平台的信息获取线上化、资产审核平台化能力,并结合与腾讯大数据风控技术能力,打造了开放式供应链资产服务平台。最近微企链在信通院2019年的可信区块链优秀实践案例评测中,获得高价值案例的首名推荐。


4
《中国外汇》 :您认为,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运用中,该如何突破诸如提高区块链的性能以支撑大规模的应用需求、解决金融行业隐私保护与区块链公开透明特性之间的冲突等技术门槛?


李茂材:在技术能力建设上,主要分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核心层,主要是实现防篡改能力的持续发展,包括对密码学、共识算法、块链存储、智能合约等基础能力的持续钻研与突破;第二层是改进优化层,即把核心层的能力结合工程方案进行全方位优化,如性能优化、海量存储、密钥分发与保存、隐私保护等,主要体现的是工程能力;第三层是场景适配层,深入场景找出实际需求,结合区块链及其他技术体系打造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真正发挥技术的关键价值。
针对大规模应用场景,重点体现是第二层的技术可用能力。腾讯前期一直致力于加强底层基础设施在性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这两年则聚焦于核心应用场景的攻克。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实际的结合点需要从场景实际问题出发,客观地分析自身综合条件,合理利用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并且理性看待区块链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传统产业中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新动能对旧动能的推动作用和旧动能对新动能的积极影响,加速推进区块链生态产业的发展。
陈满才:由于在网络拓扑结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方面固有的技术特性,金融同业应统筹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区块链技术适用于跨机构业务合作及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在应用创新过程中,可先选择非实时性、并发度不高、吞吐量较小、信息敏感度低的轻量级信息的业务场景,后续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再适时考虑应用到其他业务场景。二是目前集中式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非常完备,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需优先解决有效管控智能合约安全漏洞风险、数据检索及分析技术以及现有存量系统对接标准等问题。三是区块链技术尚缺少大规模的实际运用,需要积累系统部署、运行监控等方面的运维经验,并重点强化网络风险防控措施,提升系统运行维护的便利性。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初期,在性能容量、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方面仍有待不断改进及完善。建议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性,做好前瞻性研究及储备工作,夯实区块链技术应用研发能力;同时,统筹考虑现有业务痛点及区块链技术特点,积极稳妥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   
张栩青:虽然区块链眼下具有很多技术缺陷,比如可扩展性和规模化能力较差;但随着参与者增多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底层技术也会更新换代。银行业的初期尝试,为将来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储备了技术和业务知识,并有可能抢占颠覆性应用的风口。正因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影响,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推广,国家应及时将相应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如底层技术的开发共享与产权保护、隐私保护与信息共享、监管要求等。


5
《中国外汇》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精华与糟粕相生相伴。您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边界?


李茂材:不能把区块链技术神话,它需要与其他科技技术融合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在某一产业,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另一个领域,可能是区块链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才能创造新的能力。
目前,区块链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应解决中心化系统的弊端,为数据增信,建立可信数据流转的通道。为此,要强化技术能力,推动技术和业务及监管之间的磨合;要夯实技术基础,为更多的数字管理和治理发展创造前提条件;还要深挖区块链与实体产业结合的切入点,以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之后,在数据可信的基础上,就可以重塑信任关系和合作关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陈满才:任何技术的发展成熟都有其客观规律,区块链技术也不例外。根据Gartner2019区块链商业技术成熟度曲线,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并有望在未来5—10年产生变革性的影响。鉴此,建议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特点,合理制定应用策略,在规避相关技术风险的同时,去伪存真、务实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易用的服务。在金融行业应用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好“币”和“链”的边界;要结合金融行业的业务特性,把底层技术做实做透;还要从时效性、性能容量、信息安全保护等角度,强化技术风险防范,审慎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金融业务创新。
邹传伟:应该从三个维度把握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边界。一是区块链的能与不能。尽管区块链应用场景广阔,但没有技术是万能的,区块链也不例外。应该根据场景需要,评估是否用以及如何用区块链,而不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或“削足适履”。
二是技术逻辑与监管逻辑的关系。技术逻辑往往强调颠覆性、去中心化和快速迭代。尽管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技术创新,但迄今没有一项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产生过颠覆性影响,区块链也不例外。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各有使用场景,不存在优劣之分。区块链能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创造信任,但这离不开特定场景和前提,仅靠技术来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难的。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安全稳健,技术创新促成的任何新的金融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等,都需在确保风险可识别并可控后才能推广。
三是“币”与“链”的关系。区块链起源于数字货币领域,内嵌“币”的结构;但区块链应用不一定有“币”。区块链作为信息互联网的应用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反之,各种没有主权信用担保或内在价值的虚拟货币就不是区块链正确的“打开方式”。这些虚拟货币根本不可能像其拥趸声称的那样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反而会浪费社会资源,引发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欺诈等问题。
区块链不管是应用于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领域,都要客观理性评估其产生的价值以及引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在区块链落地方面,应该由应用需求驱动,而非技术供给驱动。先从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开始,在小范围或试验环境内测试成功后再对外推广。在方法论上,要“小步快跑”和“快速迭代”,而非“大干快上”。只有这样,才能把区块链应用在最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避免造成社会资源的错配。




《中国外汇》 :非常感谢四位专家的积极参与!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区块链兼具信息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功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去理解。其次,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在性能容量、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方面仍有待不断改进及完善;今后应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性,做好前瞻性研究及储备工作,统筹考虑现有业务痛点及区块链技术特点,积极稳妥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后,在区块链应用开发方面,应根据场景需要,评估是否用和如何用。区块链技术需要与其他科技技术融合才能发挥作用。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外汇”的所有作品,均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进行营利性使用。非营利性转载或引用,应注明“来源:中国外汇”。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
帖子:2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