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资管新规的负面冲击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天下无贼 by 李犁   2019-12-22 17:40   2952   0




摘要:
2018年7月本人预感《资管新规》的负面作用可能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尤其是王忠民先生作为原社保基金的业务带头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资管新规可能对实体经济的破坏性冲击之后,使得我不得不写作本文。一年之前的2019年1月我们北大的姚洋老师,在132次 “格政朗润”论坛上已经提出“我觉得中国经济2018年下半年的急速下滑还没有止步甚至放缓的势头,下滑的指标越来越多,形势不容乐观,容不得我们再点到为止”;一年之后的今天,他又撰文大声疾呼:“去杠杆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中国的杠杆率的确高,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太高,去杠杆的目标也是要去这两个领域的杠杆。然而,2018年上半年出台的资管新政,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却对民营企业起到了反向的结果”。良言苦口,理应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积极回顾政策的实施效果。


正文:

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粗算大约100万亿,去掉重合部分,整体规模大约60多万亿,按照目前的统计,不同口径,可以大致推断出,银行理财产品大约是29万亿,大家也看到大约占了整个资产管理总规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是目前财富管理的顶梁柱,多数的是给普通的大众量身打造的,相当一部分仍然是支持了实体经济。资管产品出表的主要原因,除了信贷控制,资管业务已经沦为监管套利为主的同业游戏,以及大家追求预期收益产品的原因等种种之外,大体上来说,主要原因仍然是,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目前的情况看,资本新规对我国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标准建立,以及系统风险的降低,都具有长期的利好因素。利好,但是也不能不说到其短期的负面冲击。
结合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总结。





第一,从资产管理的存量上来看,目前大多数,理财的期限比较短。一年以内的占了绝大部分,譬如2017年各种各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年以内的能占到九成。而以上期限对应的资产端,其平均剩余期限在两三年左右,个别的也有达到5到10年的,主要是指各类的产业基金,还有所谓新型公私合营的项目,因此,2019年6月过渡期节点,既使是延长到2020年6月,仍有部分未到期资产,因此,主办机构,不得不提前处置资产,包括折价卖出债券,股票等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有的甚至要求客户提前偿还融资,变现势必构成抛售压力,一定会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因此,在抛售面前,不仅有可能错杀到一些好企业,也可能错杀一些管理能力上较好的金融机构。



第二,从目前管理行业增量上来看,也能够观察到表内信贷资金,借助各种通道出表,合理合法的规避监管部门对信贷的额度控制;同时银行借助通道业务,理财业务和委外业务,尽量把百姓的资金挪至表外,而这一部分相当于表内信贷资金的1/5到1/4,但是应该说,其中相当一部分仍然是到了实体企业。如果按照目前一刀切的办法,有可能将会危及到一些有增长潜力,目前需要资金护航的一些中小企业。此外,由于净值化管理和打破刚兑的管理,也一定会降低居民理财的意愿,导致理财的规模有较大幅度的萎缩,后续的核心是如何建设好回表资金的渠道。理论上,可以说流动性一定不会溢出银行体系,但问题是,流动性是否一定具备高效率,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效率不高,预计结果往往有二,一是资源损耗,二是流动性继续以不确定的方式溢出,例如在金融科技或人工智能等等的名义庇护之下继续出表。



第三,从实践上来看,由于投资者看重的往往是刚兑的特性,理念转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退出非标的部分资金能否回归标准业务,例如公募基金等等,客观上要求公募基金业的改革。改革公募基金业的积极成果显现,标杆性的公募基金确实将会受到相当一批投资者的青睐,因此也毕竟加剧了的竞争,而如果公募基金或者说整体的公募基金业,还停留在原来收取固定回报,而维持竞争力较弱的状态,那么公募基金的吸引力也维持不了多久。另一方面,银行在法律主体地位上又存在弱势,特别是在各类市场开户,认购门槛,管理费模式,特别是人才等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着储备不足,能力不够的局面,那再加上资管新规的限制,这种情景一旦出现,既不利于普通储户,又不利于中小企业,全局性的普惠金融战略可能受到削弱。或许未来的出路,首先是深化改革,疏堵结合,在特别情景下,只能动用政治资源,或自愿或强制某些金融机构让利给中小企业和大众,因为既然无法达成帕累托最优,而按照经济规律,愿意贷出最便宜的流动性的,一定要求风险对价,而中小企业和部分大众的高风险特征相对明显,没有公共财政和政治资源的启动,无法颠覆利益博弈格局;其它情景选择不被允许,例如流动性在利诱下出海,又例如金融系统宕机重启,但是他们是伺机反扑的“灰犀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情景分析结论。


此外,非标债权资产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一旦受到限制,实体产业,尤其是国家所谓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否将会减弱,还是一个问题。从资金端,资产端两方面都可能造成一定紧张局面,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否可能造成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实体经济的负担反而加重,这个需要各部门各个方面,认真慎重研究,反复权衡。例如与上边分析的普惠金融存在的利益博弈格局,或逻辑矛盾相类似,而对于原本具有衍生功能的资产证券化,如ABS,MBS,CDS产品等等衍生工具,资管新规(以下简称新规)加以限制,但是事实上,本次的新规确实有利于某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债务资产证券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各方都应首先着眼于发现问题的本质矛盾,而不是从各自的业务和利益视角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金融业是巨大国企比较集中的领域,他们的视角和高度更多的可能是在“治国安邦”的焦点上,而不得不考虑让利问题,他们有可能更关注普惠金融等战略内在的逻辑矛盾;而对于所谓估值方法,产品结构化特征,平层投资,降低产品的集中度等等方面,更多的是技术官僚或执行长官关注的焦点;然而,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关心监管的层级与结构,实践当中,所有人都关心“监管套利”是否可能延续,它是否可能再次点燃利益摩擦和矛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答,但是可能其实大家都明白底线是在日益复杂的时局之中,不让金融系统乃至社会系统“宕机重置”。
(全文完)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